野草别来纠缠我:如何供养阿弥陀佛?(净空老法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56:34
  一声阿弥陀佛死心念去修去***如何供养阿弥陀佛(净空老法师)
如何供养阿弥陀佛?(净空老法师)

 

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用什麽方法供养阿弥陀佛呢?极力的赞叹、宣扬,劝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一切诸佛对阿弥陀佛的真实供养。

     「只要」你听到佛的名号,只要你见到佛像,不论是彩画的像或者是泥塑木雕的佛像,只要你见到像,听到佛的名号,你跟佛就有缘,佛就护念你。「不论有心无心」,无心是偶然的,也不论你信不信。有些人,特别是信仰其他宗教的,看到佛像,听到佛的名号,他决定不相信,甚至於还譭谤,说这是迷信。你说它迷信,但是佛还会保佑你,不可思议!所以,我们这些佛弟子就有义务造佛像!这个念佛机不疲不厌二十四小时都在念佛。佛号播放出来,只要人听了,就是讲,不管他信不信,不管他有心无心,统统都种了佛种子,统统都与阿弥陀佛有缘了。看到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眼睛看进去了,也有缘。有缘的都要得度。他信很好,不信也好。不信怎麽样呢?“阿弥陀佛”,他听进去了,八识田中种子种进去了,这一生不信不能往生,总有一天这个种子起现行,他的缘成熟了,还是这个种子的力量,帮助他发愿念佛得生净土。他将来往生那个因,是我们给他种的。所以应当到处劝人念佛,劝人求生净土,自己更要做一个很好的榜样。将来往生,自在往生,预知时至,没有病苦。往生的时候最好开一个往生大会,招待记者,这大家不都相信了吗?把握着机会,把佛法介绍给一切大众。我们果然能这样做,求愿往生必定得生。 

念佛的功德— 以阿弥陀佛为师(净空老法师讲述)  
我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大善知识是[阿弥陀佛],希望大家能依《无量寿经》的理论及教训,认真努力的学习,做佛陀的弟子。释迦牟尼佛对阿弥陀佛佩服得五体投地,赞叹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佛为我们介绍阿弥陀佛,我们为何不做阿弥陀佛的弟子?
    既然大家发心皈依,就应该把皈依落实在生活中,皈依佛是皈依阿弥陀佛,皈依法是皈依《无量寿经》,皈依僧是皈依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如果将三宝回归到自性来说,皈依佛,阿弥陀佛是自性觉、无量觉,这是自性佛宝;皈依法,《无量寿经》是自性体、相、用的具体说明;皈依僧,大势至菩萨表智慧,观世音菩萨表慈悲。我们要学大势至菩萨的智慧,观世音菩萨的慈悲,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对物要慈悲。慈悲要依智慧,不是依感情,依感情的慈悲就麻烦了。佛门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什么原因使慈悲、方便变成祸害、下流?因为感情用事破坏了。慈悲一定要依理智,这才正确,这就是觉而不迷。
    修学净土的同修,家里供养西方三圣,意义在此,不是把佛菩萨当成神明来看待;要懂得供奉的真实意义——它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早晚礼佛,见到佛像就要提醒自已,我今天要觉而不迷、要慈悲、要理智。佛像之前恭敬作礼是我们尊重性德,重视道德的表现,这不是迷信。我们修学从这地方入门、下手,然后才能修学大乘。
    大乘法和小乘法不同的地方,在心量不同,小乘法没有发菩提心,大乘法要发菩提心。[三福]第三条是大乘法,第一句就是[发菩提心],菩提心是真正觉悟的心。真正觉悟的样子是什么?一个真正觉悟的人,决定要成佛,这才是真觉悟了。九法界众生都是迷而不觉;菩萨和佛比,菩萨还是迷,佛才是觉;菩萨和我们比,菩萨觉,我们迷。十法界的差别,就是迷悟的浅深程度不同而已。觉悟程度愈高的,境界愈高;迷惑程度愈重的,愈往下堕落。
    真正觉悟的人,只有一个目标,他要作佛,这是大乘人。要想作佛就要学佛,佛是已经觉悟的人,踏著他的足迹,循著他的方向,我们很省事,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我推荐诸位,我们向——阿弥陀佛——学习。
    我们重新修订的净宗同修朝暮课诵本,与现在一般流通的课诵本不同。一般早晚课诵本里那些经咒,在现代生活中用不上,所以学习起来很难得利益。
    我们修学净宗,向阿弥陀佛学习,早课念的经文采取《无量寿经》第六品的四十八愿。念四十八愿的目的不是一味的尊敬阿弥陀佛,是要向阿弥陀佛学习。佛发什么愿,我也发这个愿,我的愿发不出来,念佛的愿把我的愿引出来,用意在此。我们和阿弥陀佛发同样的心、同样的愿,早课目的在此。
    心同佛,愿同佛。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模范,照这样来塑造自已,把自已造得和阿弥陀佛一模一样,诸位想想,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晚课我们选择《无量寿经》三十二到三十七品这六品经文,这段经文非常详细的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以什么态度去对人、对事、对物,用什么样的心态去过日子,这是解行。我们认识现实的环境,在现实环境中学做佛菩萨——(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过觉、正、净的生活。心、愿、解、行都同佛一样,这是学阿弥陀佛;学成了,你就是阿弥陀佛。这是把佛法修学落实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课诵本是根据这样来修订的。
    诸位如果工作很忙,没有时间读诵全部的经典,可以采取这个方法,早课读诵四十八愿,晚课读诵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早课要发愿提醒自已,这一天不要忘记三宝的教诲,要依照三宝教诲的原理原则去修行。晚课要依照经文认真的反省、检讨:这一天有没有犯过失、做错事,如果有,必须要改正过来。佛教诫我们哪些事情不能做的,我们是不是没有做?佛教导我们哪些事情应该做的,我们是不是做到了?我们早晚课在佛菩萨形像面前,求佛菩萨为我们证明,我们要改过自新,日新又新。这样做功课才如法,才有功德。
    在一切法门中,净宗念佛法门最殊胜,这是世尊告诉我们的。我们听阿弥陀佛的话,依照他的教训认真去实行,这叫[学佛],这叫[念佛]。
    念佛不是念在嘴皮上,是要把佛的教训时常记在心里。[念]是心念,[念]字上面是[今],下面是[心];指现在的心,现在的心里真有佛。佛的教训,佛为我们讲的道理,我们念念不忘,念念存在心里,念念去实行,这叫[念佛]。不是念在嘴皮上,口里念,心里没有,那个不管用的,一定要心上真有。
    我时常讲经讲得没法子了,只好用很粗俗的话告诉大家:希望你们把阿弥陀佛视为心上人,这就成功了。口里没挂著,心上真有。常常念著阿弥陀佛怎样发心、怎样发愿、怎样修行;我们念这些,向他老人家学习,这是真念佛,功德利益不可思议,这是念佛的好处。
    也许有人说:我念佛念很久了,一点好处都没有得到。那是你念错了,你口念,心上没有念。如果心里真有佛,依照我讲的这些方法去念,感应不可思议。我们念佛人是不是求感应?不求感应的。虽不求感应,但是感应一定有,你种什么样的因,就一定有什么样的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