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辣子鸡图片:【展望】唐五代词研究索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7:27:25
十年来的词学研究 马兴荣 文学遗产 1989年第5期
敦煌词研究述评 孙其芳 社会科学(甘肃) 1987年第6期
近十年来唐宋词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王兆鹏 社会科学述评(郑州) 1991年第4期
近十年来唐宋词宏观研究述评 孙立 学术界(合肥) 1991年第5期
唐宋词人年谱(修订本) 夏承焘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新一版)
唐宋词格律 龙榆生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版
唐宋词选释 俞平伯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版
唐宋词常用语释例 温广义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
唐宋词一百首(修订本) 胡云翼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版
唐宋词欣赏 夏承焘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0年版
唐宋词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版
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刘永济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版
唐宋词简释 唐圭璋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版
唐宋词选注 唐圭璋等 北京出版社 1982年版
唐宋词鉴赏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年2月版
唐五代词钞小笺 刘瑞潞编著 岳麓书社 1984年第1期
唐宋词一百首(朝鲜文) 胡云翼选注 安义运译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5年第6期
唐宋词通论 吴熊和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5年1月版
唐宋词选析 张燕瑾 杨钟贤 编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5年7月版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俞陛云 选释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9月版
唐宋词风格论 杨海明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5年版
唐宋词学论集 唐圭璋 潘君昭 著 齐鲁书社 1985年版
全唐五代词 张璋 黄畲 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6月版
花间集校注 华钟彦 注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6年版
花间集注释 李谊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6年版
唐宋词史 杨海明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7年12月版
唐五代词 黄进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版
花间集新注 赵崇祚编 沈详源 傅生文注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
唐五代北宋词研究 〖日〗村上哲见著 杨铁婴译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唐圭璋等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4月版
唐宋词论稿 杨海明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8年5月版
唐宋诗词新话 雷树田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年4月版
唐宋词一百首(锡伯文) 七车善译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88年4月版
温韦冯词新校 曾昭岷校订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12月版
唐宋词十七讲 叶嘉莹 长沙岳麓书社 1989年2月版
百家唐宋词新话 傅庚生 傅光 编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9年5月版
唐宋咏物词选、爱情词选、爱国词选、咏怀词选、风情词选(分类唐宋词选丛书)周念先、王锡九、马兴荣、施议对、曹济平编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9年9月版、1991年8月版
敦煌曲子词欣赏(正、续) 高国藩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9年11期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唐宋词集序跋汇编 金启华等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0年5月版
唐宋词一百五十首:中英文对照 许渊冲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年9月版
敦煌曲子词百首译注 张剑注释 敦煌文艺出版社 1991年5月版
胡适选唐宋词三百首 胡适选 絮絮注 东方出版社 1994年8月版
唐宋词小令精华 徐培均评注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年11月版
唐宋词研究 〖日〗 青山宏 程郁缀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1月版
花间集 毕宝魁 王素梅 注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5年4月版
中国古典文学精华·唐宋词卷 唐圭璋等选注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5年4月版
唐宋词艺术精神 龙建国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6年2月版
唐宋词百科大辞典 王洪 主编 学苑出版社 1997年6月版
唐宋词叙说 夏承焘 浙江师院学报 1955年第1期
《唐宋词人年谱》评介 夏承焘 顾学颉 光明日报1956年5月20日
从敦煌曲子词和《花间集》谈词的发展 宛敏灏 语文教学1957年9月号
《唐宋词人年谱》 陈瀣 文学研究 1957年第1期
评介夏承焘著《唐宋词人年谱》 清水茂作 白川译 光明月报1957年10月6日
唐宋词声调浅说 夏承焘 语文学习1958年6月号
五代两宋词的评价问题 王季思 光明日报1959年2月1日
词的起源与敦煌曲子词 王延令 哈尔滨师院学报1959年 第1期
敦煌词校议 蒋礼鸿 杭州大学学报1959年第3期
读《唐宋词百首浅释》 李鼎文 甘肃师大学报1959年第3期
盛唐时代民间流行的曲子词 夏承焘等 文汇报1961年12月28日
漫谈敦煌曲子词 周熊 甘肃日报1962年4月1日
敦煌曲子词 夏承焘等 文汇报1962年1月7日
中唐时代的文人词 夏承焘等 文汇报1962年2月208
花间词体(唐宋词欣赏) 夏承焘等 文汇报1962年8月31日
唐宋词谭:菩萨蛮(无名氏) 钱仲联 新民晚报1962年3月28;4月10日
南唐词 夏承焘等 文汇报1962年4月11、12日
试谈唐宋词的选注工作 胡云翼 文汇报1962年6月5日
《唐宋词选》前言 俞平伯 文学评论1962年第5期
评《唐宋词选》 仇倜生 光明日报1963年5月12日
语词杂说 刘坚 中国语文 1978年第2期
试谈唐代中期词的几个特点 温广义 牡丹江师院学报1980年第1期
关于唐曲于词问题商榷 任半塘 文学遗产1980年第2期
敦煌曲子词概述 孙其芳 社会科学(甘肃)1980年第3期
试谈唐代早期词的几个特点 温广义 牡丹江师院学报 1980年第1期
五代的词 程溯洛 历史知识 1980年第3期
晚唐诗风和词的特殊风格的形成及其发展 万云骏 唐代文学 第1期 1981年4月版
唐词略说 宋耀汉 唐代文学 第1期 1981年4月版
浅谈晚唐五代词的艺术特点 陈节 福建师大学报 1981年第4期
唐五代词韵字表 沈详源 固原师专学报 1981年第2期
唐代的音乐与曲子词(上、下) 阴法鲁 词刊1982年2、3期
敦煌曲子词校释 、(二) 孙艺秋 唐代文学论丛 1982年第1、2期
婉约词散论(唐五代) 叶柏村 浙江师院学报 1982年第4期
花间词简论(下) 吴世昌 文史知识 1982年11期
谈《宋词选》和《唐宋词选》 周念先 书林 1983年第3期
读《唐宋词选》小札 曹济平 镇江师专(教学与进修) 1983年第4期
论唐五代词 杨海明 唐代文学论丛 总第4辑 1983年版
《尊前集》和早期文人词 蒋哲伦 上海师院学报 1983年第4期
词当起于中唐 高梦林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创刊号 1983年版
灵溪词说(续) 缪钺 四川大学学报 1983年第2期
《唐声诗》简介 曹明纲 文学遗产 1983年第2期
读《唐声诗》有感 邵宣 光明日报 1983年3月8日
敦煌俗曲分时联章歌体再议 周丕显 敦煌学辑刊创刊号 1983年版
《敦煌曲子词集》 肖戈 关陇文学论丛 1983年版
唐宋词体式初探 金志仁 南京大学学报 1984年第1期
论“花间词”的创作倾向 张式铭 文学遗产 1984年第1期
敦煌词校注中的一些问题 孙其芳 社会科学(甘肃) 1984年第1期
谈敦煌曲子词 高国藩 文学遗产 1984年第3期
试述唐五代文人词的产生和发展 黄景荫 广州师院学报 1985年第1期
《花间集》韵谱 曹文安 沈祥源 南昌师专学报 1985年第1期
唐宋词艺术趣味――艺术风格谈 杨海明 苏州大学学报 1985年第2期
唐代诗客曲子词述论 黄进德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1985年第3期
评《唐宋词通论》 肖瑞锋 文学评论 1985年第6期
敦煌曲子词的地位特点和影响 汪泛舟 兰州学刊 兰州学刊 1985年第1期
敦煌写卷中的《曲子还京洛》及其句式 柴剑虹 文学遗产 1985年第1期
浅谈敦煌曲子词的艺术 梦初 社会科学(甘肃) 1985年第2期
《补敦煌曲子词》校释(一) 孙其芳 社会科学(甘肃) 1985年第3期
《唐宋名贤百家词集》版本考辨 秦惠民 词学(上海) 1985年第3期
伤春伤别是唐宋词的主旋律 万云骏 中国古典文学论丛 第3辑 1985年版
补敦煌曲子词 周绍良 敦煌学论集 1985年版
敦煌词校勘中所见的形误、音误字简编 孙其芳 同上
敦煌民间词中的府兵制与词的起源问题 高国藩 许昌师专学报 1986年第1期
从敦煌曲子词考词体的正与变 梦初 常德师专学报 1986年第2期
敦煌曲子词与民间早婚风俗 高国藩 社会科学(甘肃) 1986年第3期
论敦煌曲子词所见之禅宗与净土宗 龙晦 世界宗教研究 1986年第3期
词境:向着抒情的深度开掘――论晚唐五代的“词代诗兴”
杨海明 南开学报 1986年第6期
敦煌曲子词的音乐初探 叶栋 中华文史论丛 1987年第2-3期
敦煌曲子词方言习语及其他 汪泛舟 敦煌研究 1987年第4期
敦煌词研究述评 孙其芳 社会科学(甘肃) 1987年第6期
敦煌词辑校四谈 柴剑虹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第174期 1987年版
敦煌词校勘浅谈 孙其芳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第174期 1987年版
《敦煌曲子词集》校补 易至廉 丝路论坛 1987年第2期
评玛莎·l瓦格纳的《莲舟:词在唐代民间文化中的起源》 〖美〗丹尼尔·布赖恩特 著 李久晨 摘译 文学研究参考 1988年第1期
试论唐宋词中的“南国情味” 杨海明 文学遗产1987,1
唐宋词鉴赏之我见 唐圭璋 文教资料1987,1
略论词的发展与流变 肖世杰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87,2
微观体验与宏观的透视 施议对 四川大学学报1987,2
唐宋词“主体风格”的形成及其变态 杨海明 古典文学知识1987,2
怎样阅读有关唐宋词的书籍 万云骏等 文献1987,3
论唐宋词所积淀的民族审美心理 杨海明天津社会科学 1987,3
唐五代词论纲 金启华 盐城师专学报1987,4
略论唐宋词的发展轨迹 杨海明 西南师大学报 1987,4
唐宋词欣赏与模糊方法 何凤奇 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87,4
唐五代词的发展过程 周啸天 四川师大学报1987,5
《蓼园词选》及其作者 尹志腾 学术论坛 1987,2
亦史亦论寓史于论(评《唐宋词风格伦》) 曹济平 读书1987,4
精品荟萃 洋洋大观棗《唐宋词鉴赏辞典》评介 金启华 古典文学知识 1987,5
施议对的《词与音乐关系研究》杨铁婴 书林 1987, 6
《花间词》评议 缪钺 灵溪词说1987年版
普及古典文学的新成果棗介绍《唐宋词今译》 彭妙艳 广州日报1987,11·5
长短句同盛行之时代辨析 王仲闻(遗作) 文学遗产1988,2
论唐宋词意境的模糊体验 何凤奇 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88,4
花间词与宫体诗比较论 苏涵 山西师大学报1988,2
《菩萨蛮》曲调出于云南古代傣族考辨 杨槐 昆明师专学报1988,3
《聊斋志异》与唐宋艳情词 田汉云 固原师专学报 1987,3
唐代酒令与词 王小盾 文史总三十辑
论唐宋词体式的发展 金志仁 东北师大学报1987,6
晚唐五代词 刘春 语文辅导1988,1
晚唐文人词成熟因由断想 吴雄 福建师大学报1988,2
爱情意识与忧患意识的“交互”和“交替”棗论晚唐五代词及两宋词的“主思潮”
杨海明 江海学刊1988,1
唐五代词的五个发展阶段 辛大力 文史知识1988,1
瑶台梦与桃花词棗论道教与晚唐五代文人词 葛兆光 江海学刊1988,4
敦煌词辑校四谈 柴剑虹 徐俊 敦煌学辑刊 1988年第1、2期
《云谣集》概说 孙其芳 敦煌学辑刊 1988年第1、2期
试论唐五代词的“艳”与“狭” 刘义钦 等 殷都学刊 1988年第4期
新发现的唐代词学和佛学文献《船子和尚拨棹歌》出版 华风 中国韵文学刊创刊号1988年版
唐宋词“男子作闺音”现象浅论 姚立江 呼兰师专学报 1989年第1期
论唐宋词“梦”的意象 杨海明 苏州大学学报 1989年第2期
从疏密角度刊唐宋词风格与流派的演进历程 潘裕民 古典文学知识 1989年第6期
从《花间集》看词的离合艺术 何尊沛 四川师院学报 1989年第4期
五代文人词繁荣原因断想 赵丽艳 齐齐哈尔师院学报 1989年第5期
唐五代词“对叠”初探 刘晓农 东岳论丛 1989年第5期
唐宋词所表现的心灵世界(上、下) 杨海明 文史知识 1989年8、9期
论晚唐五代词风的转变――兼论韦庄在词史上的地位 莫砺锋 文学遗产 1989年第5期
论敦煌佛曲与词的起源 吴肃森 敦煌学辑刊 1989年第2期
论西蜀词在词史上的地位 迟乃鹏 成都师专学报 1990年第1期
关于燕乐的商榷――兼及词之起源 李伯敬 学术月刊 1990年第2期
《人间词话》论唐五代词评述――王国维美学研究之二 李威 刘永良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 1990年第4期
唐宋词中“感士不遇”心情初探(续《灵溪词说》之十三) 四川大学学报 1990年第4期
豪放词探源 任明纲 贵州社会科学 1990年第8期
从趣的演化刊唐宋词的审美流向 章尚正 文学遗产 1991年第1期
论唐宋词的“享乐意识” 杨海明 西南师大学报 1991年第3期
唐代诗人对词发展的贡献 薛祥生 山东师大学报 1991年第3期
词源概说 赵福坛 广州师院学报 1991年第3期
花间词意象运用特点的社会文化学分析 王世达等 成都大学学报 1991年第2期
论花间词派在词史上的地位 张晶 辽宁师大学报 1991年第3期
唐宋词学观念初探 王华光 天府新论 1991年第5期
试论敦煌曲子词的审美特征 张仲仪 敦煌研究 1991年第2期
佛教莲花意象与唐宋诗词 陈洪 江海学刊92.1
论词学的产生及其在五代、北宋的发展 丁放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92.1
“男子而作闺音”(唐宋词中一个奇特的文学现象) 杨海明 苏州大学学报92.3
论唐宋词情理冲突的艺术精神 龙建国 信阳师院学报92.3
唐宋词和元杂剧情爱主题的审美品位浅论 刘应甲 芜湖师专学报93.1
西方的唐宋词研究 周发祥 文学遗产93.1
艳情的再现与表现棗唐宋词情感表达技法举隅 邓经海 镇江师专学报93.1
自古词人多寂寞棗谈唐宋词中的孤独心态 杨海明 文史知识93.3
论唐宋词的梦境幻情 李桂奎 临沂师专学报93.2
晚唐五代词与商品经济 余恕诚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93.2
唐宋词扫描棗从“文学表现心理”的角度看唐宋词的发展历程
杨海明 南京师大学报93.2
从句法、韵型看唐五代词之体式演进 詹亚园 淮北煤师院学报93.3
唐宋词物象分析 孙立 社会科学战线93,3
唐宋词“生命意识”的透视 邓红梅 苏州大学学报93.3
唐五代词的文化观照 刘尊明 文学遗产93.5
唐诗宋词中的倒喻 马国强 修辞学习93.6
唐宋词中流行的“季节病”一谈词中“佳人伤春”和“男士悲秋”
杨海明 辽宁大学学报93.6
花间词风格新论 欧明俊 绍兴师专学报92.1
花间词艺术风格析论 陈如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92.2
从女性主义论看《花间》词之特质 (加拿大)叶嘉莹 社会科学战线92,4
重新认识花间词 陈咏红 学术研究(广州) 93。4
从“花间”词之特质看后世的词与词学 (加拿大)叶嘉莹 文学遗产93.4
从民间“竹枝词”到文人“竹枝词” 屈小强 民间文学论坛92.6
略论竹枝词 李建锦 中山大学学报93.1
从乐府到曲子词 郑临川 四川师院学报92.4
唐宋元小令流变论 陈绪万 人文杂志92,2
从篇制句式看五代词体式之演进 詹亚园 淮北煤师院学报93.2
椎轮大辂:论敦煌词的创作特征与艺术本质 乔力 西南民院学报 1997年第3期
略论花间词的宗教文化倾向 陶亚舒 贵州社会科学1994.1
花间词审美感知的表现特征 孙立 青海社会科学1994.1
《花间集序》的词学观点及《花间集》词 贺中复 文学遗产1994。5
论“花间词”的题材类型 何尊沛 四川师院学报 1995.5
唐宋词的审美层次及其嬗变 王兆鹏 文学遗产1994。1
唐宋词点染初探 曹章庆 湛江师院学报1994.1
论早期词的鉴别棗兼与任半塘《唐声诗》商榷 张寅彭上海教院学报1994.1
浅谈唐宋词中词牌名的英译 陈俊群 中国翻译1994,2
五代词说棗五代词的兴盛和发展 贺中复 河北学刊1994.2
唐宋词凭栏现象浅析 何新国 文史知识1994.5
漫话晚唐五代词中的”雨” 黎烈南 文史知识1994.8
晚唐五代词发展兴盛的文化观照 刘尊明 文学遗产1995,1
唐宋词情景交融散论 何凤奇 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5.1
西蜀情词重估 赵谦 华中师大学报1995.2
唐宋词中的“言理”和“理趣” 杨海明 文史知识1995.2
“妙在得于妇人”棗论歌妓对唐宋词的作用 杨海明 中国典籍与文化 1995,2
简评晚唐五代词 刘义钦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5.3
唐宋词中的栏干意象 张介凡语文辅导1995.3
“诗之余”:论中唐文士词的文化品位与审美特征 乔力 文学评论1995.4
唐五代词研究的文化学方法论构想 刘尊明 求索1995,4
唐宋词中的“富贵气” 杨海明 文学遗产1995,5
晚唐五代词的历史价值 刘义钦 河南师大学报1995,5
主体意识的建立棗论南唐词的审美特征与范型意义 乔力 东岳论丛1995.5
唐宋词悲剧意识的美学内涵 王政 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5.6
天上人间棗词的时空表现(选译)曹旭节译 古典文学知识1995,6
唐宋曲子词与现代流行曲词之比较 铁舞 社会科学1995,12
两宋词人取材唐诗之方法 王伟勇 东吴中文学报(台北)1995.1
论唐五代宫廷词的发展 刘尊明、王兆鹏北方论丛1996.1
论唐宋词体式的独立存在 金志仁 南通教院学报1996.1
深婉隐曲,含蓄蕴藉棗唐宋词语言特色之一 萧延恕 中国文学研究1996.1
论中唐文人词源于声诗 孙维城 安庆师院学报1996.1
论唐宋词的实用功能及其与歌妓的关系 李剑亮 杭州大学学报1996.1
隋唐“燕乐”与“词”的关系 周延良 文艺研究1996.2
情爱的张扬与变态一一从几首晚唐五代词说开去 成松柳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1996。3
隐逸观念的新变一从朱敦儒隐逸词谈中唐后的隐逸 田耕宇 河北师大学报1996.3
关于唐宋词中“月”的意象分析 熊昕绘 理论月刊1996,4
“真珠帘卷玉楼空”--唐宋词中的“楼”意象及其忧患色彩 赵梅 古典文学知识1996,4
试论唐宋词的“以艳为美”及其香艳味 杨海明 齐鲁学刊1996,5
论唐五代及北宋词的意象 陈雪军 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6.5
唐宋词的语言范式和表情艺术 张志强 福建论坛1996,6
论唐宋词的“闲愁”主题 张仲谋 文学遗产1996,6
花间词与晚唐五代社会风气及文人心态 欧明俊 福建师大学报1996,3
肇发传统棗论花间词的审美理想与功能取向 乔力 辽宁大学学报1996,4
论传播方式的改变对唐宋词的影响 刘光裕、郭术兵 齐鲁学刊1997.1
略论唐宋词的情感表达形式与符号 吴惠娟 上海大学学报1997.1
唐五代词中女性的不同情态 金五德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1997.1
传统文化精神与唐末北宋词的价值取向 彭功智、祁光禄 河南师大学报1997.2
论商品经济对唐五代词的影响 郭自虎 湛江师院学报1997·2
从“画楼”到“高楼”棗浅析唐五代词中的“楼” 许春初 古典文学知识1997.2
逐弦管之音为侧艳之词棗试论冶游之风对晚唐五代北宋词的影响
王晓骊 文学遗产1997.3
唐五代词与道教文化 刘尊明 社会科学战线1997·3
唐宋词中“蝶”的意象及其梦幻色彩 赵梅 南京师大学报1997.3
唐宋词结构问题略论 苗菁 聊城师院学报1997·3
论唐五代词的发展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刘尊明 东方丛刊1997.3
禽鸟意象与梦幻意识棗唐五代词漫议 李爱华 吉安师专学报1997.3
重帘复幕下的唐宋词棗唐宋词中的“帘”意象及其道具功能 赵梅文学遗产1997.4
唐宋词中的楼栏意象和词人的艺术感觉 古光亮 云南师大学报1997.4
五代西蜀词题材处理的地域文化论析 韩云波 西南师大学报1997.4
论唐五代词与儒家文化的冲突 刘尊明 湖北大学学报1997.5
略谈唐宋词的抒情手法 苗菁 词刊1997,6
花间词抒写闺怨模式例说 冯庆凌 东北师大学报1997.2
《花间集》与《云谣集) 肖友群 文史知识19973
花间南唐词风臆说 杨新民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7.3
奇花初胎,生气运出棗论《花间集》的艺术魅力 王晓骊 淮阴师专学报1997,3
抒花间哀乐启婉约风范棗论花间词 刘果 求索1997.4
《花间集》的采辑策略与编集体例 闵定庆 九江师专学报1997.4
肇发传统:论花间词的审美理想与功能取向 乔力 江西社会科学1997.6
花间词对“词为艳科”观念的影响及其意义 岳继东 河南师大学报1997.6
与夏承焘先生谈“斜晖脉脉水悠悠” 阮鲁人 语文教学1957年第8期
关于“悠悠”二字的解释 夏承焘 语文教学1957年第4期
论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 胡国瑞 文学遗产增刊第6辑 1958年5月
幽心曲折写离情(温庭筠《菩萨蛮》) 刘逸生 羊城晚报1961年5月20日
茅店鸡声体物工棗温庭筠《商山早行》 刘逸生 羊城晚报1961年11月11日
唐宋词谭棗梦江南 钱仲联 新民晚报1961年11月23日
西溪词话棗温庭筠的小令 夏承焘等 浙江日报1961年12月10、13日
不同风格的温(庭筠)韦(庄)词 夏承焘等 文汇报1962年8月11日
论温韦词 唐圭璋等 南京师院学报1962年第1期
续谈温、韦词 夏承焘等 文汇报1962年8月15日
诗词臆札二则(温庭筠的《梦江甫》二首) 吴小如 兰州大学学报1979年第2期
读温飞卿词札记 施蛰存 中华文史论丛 第8辑
飞卿词艺术平议 邓乔彬 社会科学战线 1984年第4期
温庭筠词色彩美论析 徐匋晋阳学刊 1984年第3期
风云气少 儿女情多――温庭筠词浅尝 邓乔彬 文科月刊 1984年第11期
温词艺术研究――兼论温韦词风之差异 袁行霈 学术月刊 1986年第2期
“心曲”的外物化和优美化――论温庭筠词 杨海明 文学评论 1986年第4期
论温庭筠词 叶嘉莹 灵溪词说 1987年版
温庭筠《菩萨蛮》词所传达的多种信息及其判断之准则 叶嘉莹 光明日报 1987,6,1
《温韦冯词校订》前言 曾昭岷 湖北大学学报 1987年第5期
抒情角度与温庭筠和柳永的词境 赵晓兰 四川师大学报 1990年第1期
温韦词的意象交迭与分流――两种审美模式比较 乔力 社会科学战线 1991年第2期
“诗词有别”与“诗词一体”――温庭筠诗歌与词的联系初探
成松柳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 1991年第4期
谈谈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 黎烈南文史知识1994。2
论温韦词的写人写事与写景 高国藩 盐城师专学报1994.3
论温韦词的宗教文化倾向 陶亚舒 贵州社会科学1994.3
画屏金鹧鸪
棗温庭筠词风说略 郑福田 内蒙古师大学报1995,3
“落红”亦是有情物棗略析温庭筠词的情感定位
李静牡丹江师院学报1997.2
简论温庭筠的爱情词 王于飞杭州大学学报1997.2
温、韦的创作实践与词的审美特质 黎烈南首都师大学报1997.3
谈韦庄词 夏承焘 人文杂志1957年第5期
韦庄《菩萨蛮》五首 朱陈 安徽师院学报1957年第2期
唐宋词谭棗思帝乡 钱仲联 新民晚报1961年12月6日
不同风格的温、韦词 夏承焘等 文汇报1962年8月15日
论温韦词 唐圭璋等 南京师院学报1962年 第1期
张惠言《词选》中的韦庄《菩萨蛮》词笺存疑 黄清士 光明日报1962年11月11日
古典诗词札记(韦庄的《台城》) 沈仁康 草 原 1979年第6期
韦庄的抒情词 夏承焘 词刊1980年4月号 又 艺丛 1982年第4期
韦庄词校注 刘金城 夏承焘 中国社科院出版社 1981年版
韦庄词抒情艺术特点 林江玲 厦门大学学报 1984年?期
词直意婉 语淡情真――试论韦庄词的艺术风格 古洁华 中山大学学报 1985年第3期
韦庄是“花间派”吗? 羊春秋 光明日报 1985年12月17日
韦庄不是“花间派”吗――与羊春秋先生商榷 张式铭 光明日报 1986年2月25日
略论风格与流派――兼谈韦庄非“花间派” 羊春秋 光明日报 1986年6月17日
论韦庄词 叶嘉莹 灵溪词说
论晚唐五代词风的转变――兼论韦庄在词史上的地位 莫砺锋 文学遗产 1989年第5期
论韦庄词的创作手法 漆子扬 祁连学刊92.2
温韦词平议 宋心昌 上海教院学报 93.1
论温韦词叙写感情的艺术性 高国藩 盐城师专学报 93.3
花间集词人张泌 黄清士 光明日报1957年4月7日
《寄人》 黄清士 光明日报1960年3月6日
论韩偓词 缪钺 灵溪词说 1987年版
冯延巳和欧阳修 夏承焘等 文汇报1962年5月19日
读冯延巳词札记 施蛰存 上海师大学报1979年第3期
巳已之乱何时了?(劳季)社会科学战线(1981.2期)
关于冯延巳的考证(季续) 宁波师专学报(1981.2期)
阳春集校笺(选载上)(秦惠民)黄石师院学报(1981.4期)
论冯延巳词 杨海明 文史哲 1985年第2期
论冯延巳词 叶嘉莹 灵溪词说
手校冯延巳词札记 曾昭岷 湖北大学学报 1987年第3期
开宋词风气之先的关键人物――冯延巳 张自文 湘潭大学学报 1989年第2期
冯延巳词的审美价值 张自文 文学遗产 1989年第5期
冯延已同对花间词的发展 张毅龙岩师专学报1997.2
论冯延已词的历史地位 郭素霞铁道师院学报1997.3
说冯延已《鹊踏枝》 周先慎文史知识 1997.4
孙光宪词初探 于翠玲 人文杂志 1985年第6期
孙光宪生平及其著述 庄学君 四川师大学报 1986年第4期
花间词人孙光宪生平事迹考证 刘尊明 文学遗产 1989年第6期
来自“花间”超出“花间”棗论荆南词人孙光宪的创作成就
刘尊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93.5
反对借古谤今棗评《李璟李煜词》的《前言》 西阳 光明日报1958年6月21日
从《李璟李煜词》说起 李正文 光明日报1958年7月5日
批判右派分子詹安泰编注的《李璟李煜词》 文风 光明日报1958年10月26日
谈谈李璟的《山花子》 周振甫 词刊1980年7月号
灵溪词说(续五)――论南唐中主李璟词 叶嘉莹 四川大学学报 1983年第3期
李璟与南唐及其词 姜海锋 许昌师专学报 1988年第3期
南唐二主词研究 詹幼馨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2(3)年版
对詹安泰先生关于李煜的《虞美人》看法的意见 陈培治 光明日报1955年8月28日
答陈培治同志 詹安泰 光明日报1955年8月28日
李后主及其作品评价 楚子 光明日报1955年10月9日
对李煜《虞美人》一词的看法 夏兆亿 光明日报1955年10月9日
关于李煜词评价的儿个问题 吴颖 光明日报1955年10月16日
我对于李煜词讨论的一些意见 谭丕模 光明日报1955年12月11日
关于李煜及其作品的评价问题 牛仰山 光明日报1955年12月18日
也谈李后主词 顽石 光明日报1955年12月25日
我对词人李煜的看法 陈赓平 光明日报1956年1月1日
关于李后主及其作品评价问题棗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史教研组两次讨论会的综合记录
光明日报1956年1月22日
略谈李后主词的人民性 游国恩 光明日报1956年1月29日
关于李煜在文学史上的评价问题 邓魁英 聂石樵 光明日报1956年1月29日
评关于李煜的词的讨论 毛星 人民日报1956年2月23日
光明日报1956年3月11日
词人李煜的真面目(上、中、下) 前田 新民报晚刊1956年3月18日、19、20日
关于李煜及其作品评价问题的讨论 新建设1956年第4期
读《评关于李煜的词的讨论》 许可 光明日报1956年5月6日
如何评价李煜的词 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组集体讨论
光明日报1956年5月13日
关于李煜作品的讨论 焉邑 文艺学习1956年第7期
关于李煜词的考证问题 王仲闻 光明日报1956年7月22日
关于李煜及其作品的评价问题棗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组两次讨论的综合记录
光明日报1956年8月5日
略谈李后主的词 王淑明 新港1956年第9期
关于李煜的词的讨论 编辑部 光明日报1956年9月9日
关于李煜的词 毛星 文学研究集刊第8册 1956年9月
关于李煜词的评价 本报资料室 文汇报1956年11月6日
李煜词话 刘大杰 解放日报1956年11月6日
从李煜词的讨论谈起 寇效信 延河1957年第3期
李煜和他的词 詹安泰 中山大学学报1957年第1期
评价李煜的词的基本问题 雷石榆 天津师院科学论文集刊 1957年第1期
关于李煜的词 彭鼎 文汇报1957年6月21日
五代时期南唐代吴的研究棗兼评李煜词讨论集中一个有关的历史论点
卞孝萱 学术论坛1957年第8期
反对借古谤今棗评《李璟李煜词》的《前言》 酉阳 光明日报1958年6月21日
从《李璟李煜词》说起 李正文 光明日报1958年7月5日
李煜的词为什么一直得到流传、传诵 渠川琇 天津日报1961年9月20日
论李煜的后期词 唐圭璋等 江海学刊1962年第8期
南唐二主词叙论(施蛰存)中华文史论丛(1980.3辑)
谈谈李璟的《山花子》(周振甫)词刊(1980.4期)
李煜及其后期词(夏秉茂)吉林日报(1980. 10. 19)
动人心弦的诗棗读李煜的词《清平乐》(马作楫)太原文艺
李煜对词发展的贡献 李希跃 广西大学学报 1982年第1期
孙康宜论李煜在词的形式上的革新 阎华 光明日报 1983年3月29日
也谈李后主词的抒情艺术 厦门大学学报增刊 1983年版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贺中复 中国古典文学论丛 第1辑 1984年版
李煜词的抒情艺术 李希跃 广西大学学报 1984年第1期
论李煜词的社会意义 华炎卿 南宁师院学报 1984年第2期
李清照与李煜词的异同 张文生 锦州师院学报 1984年第2期
李煜词的分期问题及其抒情特色 于德馨 文史哲 1984年第9期
李煜李清照词详解 靳极苍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5年8月版
重新论定李煜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吴颖 汕头大学学报 1985年第2期
试论李煜词的白描艺术 顾剑 承德师专学报 1985年第1期
李煜《菩萨蛮》三首非为小周后而作 肖延恕 中国文学研究 1985年第1期
略论李煜词“愁”的魅力 何瑞澄 王力坚 广西师院学报 1985年第2期
李后主评传 高兰 孟祥鲁 著 齐鲁书社 1985年9月版
李煜词欣赏中的共鸣问题 式蓉 安庆师院学报 1986年第3期
浅谈李煜词中的比的运用 扬州师院学报 1986年第3期
纳兰词与李煜词之比较 宋培效 承德师专学报 1986年第4期
论李煜词 叶嘉莹 灵溪词说
试论李煜变“伶工词”为“士大夫词” 杨宝林 辽宁大学学报 1987年第3期
绝代才人 薄命君王――南唐后主李煜新传(一――五)(六――十二)
田居俭 文史知识 1987年第7-12期;1988年第1-12期
从李煜词与赵佶词之比较刊王国维重视感发作用的评词依据 叶嘉莹 光明日报1987,11,20
关于李煜词及其词评价中的问题 姜海锋 河南大学学报 1988年第5期
《李煜评传》序 华钟彦 许昌师专学报 1989年第1期
李煜词艺术魅力探微 樊维纲等 文学遗产 1989年第2期
试论李煜词的生活与其创作的关系 陈旭 方琳 社会科学战线 1990年第3期
论孟昶、李煜、赵佶 姜澄清 贵州大学学报 1990年第4期
李后主新传 田居俭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1年8月版
论李煜对词主题及意境的开拓 仁丹 语文学刊92.1
李煜梦词简论 阎增山 钟鼎 社会科学辑刊92.2
试论李煜词的宗教感 成松柳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93.3
论后主词的接受 李红 福州师专学报93.3
李煜词中的春花与秋月 黎烈南 文史知识93.7
论李煜后期词审美心理的共鸣性 皮元珍 湖南教院学报93.6
南唐李后主词研究 〖新加坡〗谢世涯 学林出版社 1994年4月版
李煜传 田居俭 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5年版
李煜和他的词 钟必琴 文史知识1997.1
李煜词中“春”的表现特征及涵义 王力坚 学术论坛1997。2
从“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棗简论李煜与唐宋词发展轨迹之关系
周健自 黔南民族师专学报1997,2
李煜词意境探微 幸涛、晓亮 内蒙古电大学刊 1997.3
试论李煜词的意象组合艺术 程宗璋 宁夏教院银川师专学报19 97,4
再谈李煜及其词作的评价问题棗与王基先生商榷 赵治中 丽水师专学报1997.4
愁似春江月夜潮:谈李煜词的感伤情调 胡波 文史杂志 1997.5
李煜与晏几道词之比较 冯艳红 齐齐哈尔社会科学1997.5
李煜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李家欣江汉论坛19 97。 12
浅析李珣几首词 蒋寅 蒋欣 名作欣赏 1988年第1期
域外词人李波斯――五代词人李珣及其作品漫议 林松 民族艺林 1988年第2期
脂粉堆里的一缕清风――评花间派词人李珣的水乡词
王醒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
李珣和他的词 祝注先 西南民院学报92.1
五代词人李珣生平及其词初探 程郁缀 北京大学学报92.5
从主题分类看李珣词的独特品质 高人雄 咸宁师专学报1997。4
花间词人李珣词风的文化阐释 路成文、刘尊明 湖北大学学报1997.5
渔歌一曲水云深--读张志和《渔歌子》 吴战垒 文化娱乐 1981年第6期
张志和的渔歌子 马逸飞 词刊 1981年第6期
论牛峤的词 雷树田 唐代文学 第1期 1981年4月版
花间词中的别调――毛文锡边塞调《甘州遍》赏析 程郁缀 文史知识 1989年第6期
唐宋大曲考 王国维 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石印本 第44 册,民国25
唐戏述要 任二北 文学遗产增刊第1辑
唐代能有杂剧吗? 任二北 四川大学学报1956年第3期
戏曲、戏弄与戏剧 任二北 戏剧论丛第1辑 1957年
也谈戏曲、戏弄与戏剧棗与任二北先生商榷 文众 戏剧论丛第2辑1957年
唐戏弄俑 田进 戏曲研究1959年第4期
唐宋遗音棗竹马戏 路工 光明日报1962年8月21日
从隋唐大曲试探当时歌舞戏的形成 陈中凡 南京大学学报1964年第8卷第1期
中国唐代的戏剧批评 夏写时 文艺论丛(6)1979年2月
隋唐五代的四川戏剧初探 邓运佳 四川大学学报 1982年第1期
略论唐宋时期戏剧审美理论的萌生 王政 成都大学学报 1982年第2期
还唐戏的历史真貌――新版《唐戏弄》读后 沙啸 读书 1985年第7期
开拓唐戏研究的新领域――新版《唐戏弄》问世 张弘 光明日报 1985年3月26日
别出机杼 自成一家――评介新版《唐戏弄》 辛夷 文学遗产 1985年第3期
变文与戏剧及其他――《敦煌通俗叙事文学》 〖美〗维克多·h·麦尔 著 王兆鹏译介
文学研究参考 1988年第6期
中国戏曲今见最早的剧本――跋敦煌唐写本p·3128号卷子 曲金良 戏剧 1988年第3期
唐宋戏曲理论四题刍议 谭勇民 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
唐、五代戏曲在中国宫廷的发展――任半塘有关论断之续探〖德〗沙敦如 艺术百家 97:1
漫谈唐代的“戏”与戏剧 耿占军 文史知识 97:12
说说参军戏 陶易 文史知识 97:12
《唐戏弄》在戏曲研究上的地位 胡忌 扬州大学学报 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