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系统排行榜:心意拳的“板凳四把” 作者:马琳璋 - 『 心意拳论坛 』 - 交流中心 - Power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24:23

 

王義雄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王義雄 当前离线

UID
4218 
帖子
763 
精华
10 
积分
796 
阅读权限
50 
来自
台湾 
在线时间
34 小时 
注时间
2002-6-19 
最后登录
2004-2-20 

高级会员

1# 打印 tT 发表于 2002-7-27 20:43 | 只看该作者

心意拳的“板凳四把” 作者:马琳璋

心意拳內外兼修,行、走、坐、臥均可練功,“板凳四把”即是心意拳先賢所傳坐在凳子上練功的几個式子和几把勁意,它們是“頓中節”、“抽中節”、“拔中節”和“劍出鞘”。此功亦稱心意拳“凳上四把勁”功夫。以下對此功做一簡介:   一、領中節   1.工具:方凳一只,高約一尺半(可視人的高矮而定,不可太高或太矮,以練功者坐上去后大腿稍高于膝蓋為度。   2、練法:輕步站。左手在足在前開始,兩手攥拳分別從兩胯前向前向上鑽出;兩肘均屈貼肋,兩拳則左前右后相向滾動,拳服朝外;右拳攥緊靠緊左拳脈門;兩拳就像各緊握住一根木棍一樣。要頭頂項豎,下頦內收,兩肩里扣,身腰含勁。然后束身后退,用右臀部向身后凳上猛然坐下;兩目前視。   然后長身而起,兩拳由外向里擰翻變掌,掌心向下,左手掌在前,右掌在后,往前下塌;同時,左足向前進半步,屈膝前弓;右足在后腳跟落實,腿步挺直成左弓右箭步(心意拳俗稱牮柱步,學音jian),兩眼前机。然后雙手再次收于兩胯際,重复如前擰翻而起。如此一起一落為一次,往复循環練習。体弱者可練36次,体壯者可多練至360次為一周天數。   3.勁意:此為鍛煉內五行之法。頓中節即頓實中節之意,久練則可使內臟結實。此式兩拳擰抱胸前,渾身含蓄滾勁,右臀下落坐于板凳之上,其反坐力使心部拔起,六腑震動,實為堅實丹田。臀部下坐,如虎坐山,既練出臀部之力,又使心意隨內勁而發,真是“四梢無不齊,內勁無不出”。故拳譜日:“一樹動而百枝搖。”   4.注意:鍛煉時要發欲沖冠,牙欲斷金,爪如鋼挫;舌頂上顎。丹田气發要如雷聲響亮;起身要如猛虎登山,落要像蟄龍之警。但此式有三不練:空腹不能練,飽腹不能練,拳術沒有根基者不能練,否則反會損害身体。   5、用法:拳譜日:“臀尾打落不見形,猛虎坐窩藏洞中”。久練此式可練出臀尾之力,即虎坐山之力。如敵在我后,我可向下猛坐用臀部去打敵人腹部或敵人大腿根部。往前我可上左步進其中門,兩手鑽起,分擊敵人左右气海穴;也可提右膝往上貫擊敵人下陰部、小腹部或膝蓋部。   二、抽中節   1、輕步站開始,左手左足在前,兩手攥拳分別從兩胯旁一起向前上方鑽出,曲兩肘貼兩肋,左拳在前,右拳在后,兩拳相向滾動向上抽拉而出,既要有抽拉勁又要有裹翻勁;兩拳眼向外,左拳高舉,右拳要貼在左拳的掌根脈門處,兩拳都要高与眉齊。要頭頂項豎,下頓內收,閉口扣齒,舌頂上跨;身腰含勁,提肘塌腰,然后束身后坐,以右臀部向后猛然坐于身后凳上;此勢為“虎坐山”,坐下后要兩目前視。   2、此后長身而起,兩拳相向擰勁擰翻變掌,兩掌十指 開,掌心向下,左掌在前,右掌在后,從上一齊往下塌勁;同時,左足向前進半步曲膝前弓,右足在后微跟步,全腳掌落實,腳趾抓地,成牮柱步(左弓右箭步),全身要挺直成牮杆之箭。然后雙手再收于兩胯際,重复動作如 1。一起一落為一次,計36次。反复循環練習,欲練功深者可練360次,合周天數。   三、拔中節   1.起首輕步站開始。兩手攥拳從兩胯開始攥兩根皮條一般,兩手腕扣勁,從下往上帶有上拉之勁意,當拉到胸前時兩拳交叉,左拳在里,右拳在外,再一齊向上鑽而出,一直上鑽到高過頭頂,兩肩內扣,兩臂相向而滾。此時胸腰挺伸宛如鯉魚打挺,有腹打之勢,為拔起中節之意。要頭頂項豎,下額內收,閉口扣齒,舌頂上騰,兩眼瞳仁上視。然后束身下坐,以右臀部向后猛然坐于凳上,此式有向上“恨地無環”,往下打“恨天無柄”兩把勁意。   2.從上往下,兩手如握住兩根天上挂下的皮條,向下猛然頓拉皮條,兩肘要貼兩肋,兩拳緊握停在胸前,再以右腿支撐向前挺勁往前打出成左腳落地,左膝弓,左肩前預,兩拳變掌一齊按落于左膝內側,成虎扑之式;頭頂項豎,下頦內收,閉口扣齒,兩眼前視,全身打成牮杆之箭式。   雙手收回腰際,再重复循環練習,最少36次為保健;欲練功則練至360次,合周天數。   說明:此三式雖似相同而意實不同。頓中節有頓實中節之意,為滾束之勁。抽中節要求身形凌直,臀部下落,雙拳上鑽,有抽拉之意。拔中節則兩臂上鑽過頂,胸腰挺伸如鯉魚打挺,練腹打之勢,有拔起中節之意。這是三者不同之處,練者不可不加以區別。   四、劍出鞘   盤練法:起首輕步站,左手左足在前,左腿向左旁曲膝下蹲,右足向右旁挺伸,足掌貼地成躺襠之勢,同時將臀部稍微貼凳邊而坐,雖坐而實立,似立而坐,臀部微貼凳面而實不用力。右手斜插于左胯際,掌心向外,五指向下;左手臂屈肘向右上方斜提,掌心護著右肩,右肩領前向左擰腰与左膀相合,目光注視左下方。然后右掌擰翻握拳屈肘斜向上方提拳,上提到額頭旁,拳心向外;左手以掌根出勁,斜向左下方捺去,靠于左腿外側。右肩与左膀由合而開,雙足尖微向右磨,右足趁右拳上提之勢屈膝下蹲。左足改為挺伸,足掌貼地成躺襠之勢。目光注視右上方;繼而右拳變掌,以右下肱部出勁,斜向左下方劈去,腕背貼于大腿外側,掌心向外,左掌屈肘掠過胸前斜提于右肩尖;同時,兩足微向左磨,左腿屈膝下蹲,右足极力挺伸,足掌貼地成躺襠之勢,目光注視右下方。如此一開一合,一提一劈,循環練習,計36次或360次為合周天數。   此式為右式,左式盤練法相同,唯運動架式相反。   勁意:劍出鞘是取意在左手按住劍鞘,右手握牢創柄,用力拔劍出鞘之意。此式練右肩与左胯的開合勁。以右手出勁斜向左下方劈;左手上摞至右肩尖為合勁。右手用托勁,向右上方斜拔,左手下捺為開。一開一合,胸腰和丹田隨勢張合為鍛煉開合之勁的最佳最有效的手法。   說明:此式是以鍛煉功勁為主的,所以不尚用法,然而如果功夫練到上乘時,其用法自然就會出來了。 http://www.kungfu.net.cn/ http://home.kimo.com.tw/small_roc/ 收藏 分享 评分 龍飛九天嘯雷鳴;虎躍峻山咆高目。 回复 引用

订阅 TOP

王義雄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王義雄 当前离线

UID
4218 
帖子
763 
精华
10 
积分
796 
阅读权限
50 
来自
台湾 
在线时间
3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2-6-19 
最后登录
2004-2-20 

高级会员

2# 发表于 2002-7-27 20:44 | 只看该作者

Re:

簡述形意發勁過程 以劈拳為例,從三體式開始。 收前腳和前手回抓上翻,上半步,成雞形步,後手前移,順于前臂後內側,呈鑽拳狀。此為蓄勁過程,然後邁懸空的那支腳,上步,前手撤回下翻,同時後手前伸下翻。側身,後腳墊步,呈三體式。 注意事項︰至關重要! 外形不能看出來的東西,身體內部外部變化︰ 從開始到蓄勁,速度由慢變快,注意松跨,松肩, 身體不要搖晃。蓄勁剎那間,身體微束,重心好像下沉,其實胯骨上提,感覺用身體把整條腿和跨提起,身體有內收的感覺,及束身。但也不要刻意緊張。 然後邁步的同時,松跨,用力後蹬腿,把身體送出,落跨,(就是把提起的跨和腿放到地上,依慣性即可),放松。 雙手前手前伸,後手下按,有前後對爭之力,但重點應放在身體的撞勁上,再加上前伸,下劈之力。 用身體打人,手上動作不要太多。主要是個墜勁,撞勁。 豎勁,橫勁,都要有,還有就是根節勁還沒說,也就是肩窩的撐開的那種勁,這樣才能吧力量傳到手上。再有就是丹田的束展。這樣才能吧跨上的力量傳導到上身。說的提跨,也就是丹田的束,放跨的時候我感覺還是要有些規矩的,不能隨便放。 根節勁必須放松肩部,掖下含空。在站樁時最好體認。 還有就是放跨,我感覺放跨時,利用身體的慣性,把跨扔出去就行。因為後腿不是推著身體走嗎,前腳和地面保持一定的高度,在走的過程中是松的,踫到東西才會緊。就靠慣性往前一送就行了,而不是邁出去的,是靠腰腿勁把它送出去的。 關于根節力。形意拳整個身子就象火車一樣,整體的勁十分正裝,全身的力都在于下盤的啟動,起根于腳,發于腿,主宰于腰,而行于手也!發勁前要裹,發勁時要翻,手腳齊到,頭要頂,舌要頂,手要頂,牙要扣,手要扣,膝要扣,還要六合,總之在每打一拳,都把要點做到,就正確了! 練劈拳時,有時在狀態,就能感覺到,在落胯的瞬間,後背一緊,而雙手靠慣性一伸,一按,感覺不錯。回想起來,還有一個勁不能丟,就是後背向後靠的勁,挺項的勁,背後靠,項自堅。 http://www.kungfu.net.cn/ http://home.kimo.com.tw/small_roc/ 龍飛九天嘯雷鳴;虎躍峻山咆高目。 回复 引用

TOP

王義雄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王義雄 当前离线

UID
4218 
帖子
763 
精华
10 
积分
796 
阅读权限
50 
来自
台湾 
在线时间
3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2-6-19 
最后登录
2004-2-20 

高级会员

3# 发表于 2002-7-27 20:46 | 只看该作者

Re:

形 意 拳 混 元 樁 --劉 鐵 嵐   本功法練功時要求掌握陰陽相合、動靜相兼、內外相聯、剛柔相濟原則,使整體一氣貫通,內發于外,達到全身混元一氣,故名混元樁。它是形意拳的基本功,具有技擊和壓療雙重作用。相傳系南宋時期湯陰大佛寺慈悲禪師所作。現據中國醫科大學已故張董僧老師所授,簡介如下︰ 主 要 功 法   一、定步樁(站功)   兩腳平行,距同胯寬,頭正頸松,兩肩要平,空胸實腹,後背要園(不可駝背),膈肌下沉。腰椎平正,小腹自然凸起,在松腰的同時尾椎下沉,兩膝向下彎曲,臀部下坐,兩臂自然下垂,手心向里,扶于膝蓋上方大腿前。全身肌肉放松,腹式呼吸,意守丹田,精神凝靜,兩眼半合,口似張非張,牙似咬非咬,舌抵上齶,攪舌咽津。鼻吸鼻呼,氣貫丹田,二目返視,內觀丹田,呼吸逐漸深長,雖不調息但節奏明顯,吸氣時隔肌下沉,小腹微凸,呼氣時小腹微收(練過一個階段後在呼吸的同時可產生腹鳴)。垂手站立覺周身微熱,似有內氣沖動的感覺時,兩臂抬起,手尖相對,距同頭寬,手心向內,沉肩墜肘,兩臂環抱,後背及兩臂呈一圓形。手的高度與口齊,抬手後注意放松,意向下引,兩足生根,似入地三尺,面前如抱一圓樁,氣流全身,通體舒暢,頭腦清新,再將兩手翻轉朝前。其它要領不變。最後兩手背撐腰,兩肘稍前合,站功結束,接作走功。 二、換步樁(站功)   其它要領同定步樁,僅下肢為兩腳前後分開,後腳足尖外展 30 度,前腳放正,足跟抬起。前腿負體重十分之四,後腿十分之六,切實做到混元一氣的要求。換步時前腳跟落地,足尖外展,後腳上步,平起平落,如此反復換步。兩手抬起,手心先向內,後翻轉朝前,,最後兩手背撐腰,復歸動作,即可接作走動。 三、自由步(走功)   自由步是走動的一種。上身及其它要領同前,兩手背撐腰,走時兩腿同時彎曲,兩膝似向下跪,腿部肌肉放松,隨勢沉氣,一腳平起,抬至踝上如,然後平落于前腳尖內側,兩腿微直,但仍保持一定的曲度,如此反復邁步前行。步法要慢,速度要勻。練功結束時雙手放下,緩緩散步而止。   四、坐功   坐同走、站基本要領一致。坐于凳上,兩腳平行,距同胯寬,兩臂下垂,手背放于軀干和下肢曲折部位的小腹前,手心朝上,靜松調息如。入靜後將兩足跟抬起寸許,涌泉著地,不可用力,自然呼吸,待兩腿發動(均勻地顫動)肘,即將兩臂抬起,手心向內,切實掌握靜、松與混元一氣的要求,復將兩手翻轉,手心朝前。持內氣調和,心神相依,再將兩手背撐腰,足跟落地,左腳稍往後撤,緩緩起立,進入走功。 http://www.kungfu.net.cn/ http://home.kimo.com.tw/small_roc/ 龍飛九天嘯雷鳴;虎躍峻山咆高目。 回复 引用

TOP

王義雄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王義雄 当前离线

UID
4218 
帖子
763 
精华
10 
积分
796 
阅读权限
50 
来自
台湾 
在线时间
3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2-6-19 
最后登录
2004-2-20 

高级会员

4# 发表于 2002-7-27 20:47 | 只看该作者

Re:

形意拳的抖大桿子   抖大桿子是形意拳中一種訓練方法,由形意槍法演變而來。久練可使丹田氣力充足 ,全身勁力均整,增長爆發力對于提高拳術水平有很大幫助。      抖桿子所用的桿子叫白蠟桿,系產于山東一帶的白蠟樹的枝條,長而不彎,且柔韌 堅實不易斷裂,直到如今尚沒有可替代之物。選材時以光滑少節筆直為佳,外面一蠟質 不可刮去。長度為八尺至一丈二尺,依各人身材高矮、力量大小而定。粗細以手握桿尾 端滿把為宜。      這種桿子五、六尺長的容易買到,土產商店里就有出售,但七尺以上長的因運輸不 便卻很難買到,解放前一根一丈多長的好桿子要賣到幾十塊大洋的。此物把玩日久,其 色可變鮮紅,時間越久顏色越深。在某種意義上說,桿子就是一個人功夫高低的標志。      抖桿子雖然脫胎于槍法,但仍然屬于槍法範疇,只不過將槍法中的精華提煉出來, 作為一種強化槍法訓練和增長內勁的方法而已。因此,抖桿子的招法遠沒有槍法多,僅 有類似于外家槍法中攔、拿、扎的纏、拿、崩三法,但又絕不同于外家槍法。外家槍法 多用雙臂直力,而形意槍法乃螺旋之力,從身到桿無處不螺旋,練至純熟可使桿身如銀 蛇出洞,柔若藤條,全身之力由桿尾傳至桿首,堅逾鐵石。直可謂,柔中有剛、剛中蘊 柔。      下面將本人所學形意拳大師李存義先生的抖桿法收錄如下︰      1)起勢︰取三才步法側身站立,左足前右足後,步幅可以稍大一些,以舒適為宜。 右手持桿尾端于右側腰際,左手持桿身置于腹前一尺左右處。兩手心左右相對,兩肘稍 彎,目視桿頭前方。      2)纏法︰接起勢,右手自左向下至右劃弧,使右手心翻轉向下,手背向上。左手自 右向上至左的劃弧,使左手心翻轉向上,手背向下。同時,桿頭向左劃一圓圈。重心歸 于右腿,目視桿頭前方。      用法︰當敵人兵器擊來之際,用桿向左上方撥挑。如敵有備後撤,則趁機順敵之勢 向右挑開,運用得當可將敵人兵器挑飛。桿頭運行軌跡為圓形,切忌使用直力橫撥。      3)拿法︰接上式,與纏法剛好相反。右手翻至手心向上,手背向下。左手翻至手心 向下,手背向上。桿頭向右劃一圓圈,有向下按的含力,重心分于兩腿之間,兩大腿內 側有夾力,如騎馬之式,目視桿頭。      用法︰當敵人兵器擊來之際,用桿子向右撥開並向下按住,阻止敵人後撤(時間相 當短促),然後馬上反擊。如敵人擊來力小,則可用爆發力直接震掉敵器。運行軌跡必 須走圓形,使桿身從上翻轉砸下。      4)崩法︰即刺或扎槍,乃形意五行槍法中的崩槍。      接上式不停,重心移向前腿,形成前七後三之勢。腰向左轉,上體由斜轉正。右手 隨腰身轉運之勢持桿向前刺出,左手可隨身形稍有移動,但幅度不可過大。左手托住桿 身,使桿子能順利滑出滑和即可。      用法︰此法槍法中的中平槍法(桿子裝上槍頭就是大槍),可刺敵人喉、胸、肩等 部位。      5)崩法之後,重心後移,右手回抽,順勢再使纏法,纏之後再使拿,拿之後再使崩 ,如此反復循環練習,如欲收勢,可在崩法之後收桿即可。      演練時需有螺旋之整力,使桿身擰轉而出,擰轉而入,成靈蛇抖動之狀,日久功深 可以感覺到丹田氣隨桿子的走勢一起轉動,所謂抖桿子的“抖”字即因此而得名。注意 ︰切忌使用直力,否則只是雙臂之力,桿身無抖動之狀,則流于外家槍法之列,毫無內 家抖桿子的作用。尤其是崩法與拿法之間不可有絲毫停頓,必須在拿法似完沒完之際, 借其探轉之力向前刺出。刺出時全身之力由腳而腿,由腿而腰,由腰而背,由背而肩, 由肩而手,再由手而桿的傳至桿頭。      以上纏拿崩三法是抖桿子的最基礎練法,看似容易,實則奧妙無窮。學者需日夜揣 摩,勤加苦練方可有成。      另外,還有雙人對扎桿法,師傳稱作“劃大桿子”,實際上是槍法對練,需在單人 練法(即抖大桿子)純熟之後,在專人指導下才能練習。 http://www.kungfu.net.cn/ http://home.kimo.com.tw/small_roc/ 龍飛九天嘯雷鳴;虎躍峻山咆高目。 回复 引用

TOP

王義雄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王義雄 当前离线

UID
4218 
帖子
763 
精华
10 
积分
796 
阅读权限
50 
来自
台湾 
在线时间
3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2-6-19 
最后登录
2004-2-20 

高级会员

5# 发表于 2002-7-27 20:48 | 只看该作者

Re:

心意六合拳“裹、踐、躦”的真實含義 作者︰馬勝利 文章來源︰武魂    心意六合拳“裹、踐、躦”的真實含義-----“翻浪勁”淺說   編者︰本文指出“裹、踐、躦”是貫徹心意大合拳訓練始終的根本原則,必須在每一個動作中都能體現出來。為進一步印證這一觀點,編者特在此文後編發了唐默恩先生的文章,以供讀者參閱。   練習心意六合拳的人,大都知道“裹、踐、躦”乃為心意大會拳法之要義,但是對于“裹、踐、躦”的真實含義,卻沒有多少人明白。有的人將“踩雞步”中的三種手法解釋為“裹、踐、躦”,而且進一步指出這是三種拳法,即裹拳、踐拳與躦拳(可是古人在拳經里從來沒有將“裹、踐、躦”與拳法沾邊)。      實際上,所謂‘’裹、踐、躦”並非是三種拳法,也不是某一個特定的拳術動作,而是貫徹心意六合拳訓練始終的根本原則,必須在每一個動作中都能體現出來。可以說不懂“裹、踐、躦”三字的含義,就不懂心意六合拳。練習心意六合拳,一上來就必須練習“裹、踐、躦”,而在以後的學習中,又必須在每一個動作中找到“裹、踐、躦”,理解“裹、踐、躦”與運用“裹、踐、躦”。那麼,到底“裹、踐、躦”的真實含義是什麼?而且如何又能將“裹、踐、躦”練上身呢?   所謂“裹”,也叫“束”或者“存”,是每一個動作發力前的蓄力方法(注意,這里我特別強調的是方法,而不是動作!)。我們知道,無論哪一種拳法,只要它發力,就一定有一個蓄力的過程,盡管這個過程很短暫,但這是必然的。而蓄力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如何利用地球引力與地面的反作用力的方法,因為這兩種力是我們人類向外發放力量所必須借助的條件。心意六合拳的先賢充分了解這一原理,並且十分明確地運用這一原理來指導訓練。其具體的作法是︰在一個動作的發力運動之前,首先使重心主要移住到一條腿上(此為實腿),于是該腿突然放松,身體(臀部)向地面沉落,一松即緊,一緊即蹬,使地面的反作用力十分明確地向上傳達于後腰(牮柱之式),這樣蓄力的過程便完成了。當然,“裹”與“踐、躦”是不可分割的,這里由于語言的局限性,表述是分段的,但是真做起來是不能停頓的。   所謂“踐”,就是向前進一大步,帶有前闖之意。此為‘進步”之法,所謂“躦”,就是向前上方運動與發力,也就是要求以頭上領之力,挺頸、拔背、提中節,帶動身體向前上方“躦”起,發力也是由後下向前上發出。此為“進身”之法。我們說“進身”發力與“近身”發力是不同的,一般人大多混淆。所謂“進身”是身體“躦”起之法,而“近身”不過是接近對手而已。可以說不懂“進身”之法,就不可能獲得心意六合拳打人如“拔草”的效果,更無法理解“打人如親嘴”是什麼意思。   在訓練中,“裹、踐、躦”是不可分的,其運動過程連續地表述就是︰先松腰腿(實腿)以沉身---蹬地以使反作用力上行于腰----同時應腿進步跨踩----重心由後向前移動、頭上領、拔中書、身子向前上方拔起催動發力。我們知道,心意六合拳練的是“三關九節勁”,“裹、踐、躦”的身法調配正確了,“三關九節勁”便貫通了,心意六合拳的所謂“整勁”,或者說“混元勁”也就出來了。   這一個過程的動作形態猶如海浪撲打礁石一般,形成了一種明顯的起伏弧旋發力的所謂“翻浪勁”。所以,過去心意大合拳被稱為“翻浪拳”,蓋由此而來。我們說,“翻浪勁”是心意六合拳的基本特征,無論你怎麼練,也無論你能練出多少個“真形”,有了“翻浪勁”,你練的就是心意六合拳。如果你根本沒有將“翻浪勁”練上身,那麼你會的動作再多,也不是心意六合拳。   以前,老拳師教拳時總是強調︰“不要用手勁,要用上身勁”,那麼如何用上身勁呢?一般拳師未必就知道,所以教的人糊涂,練的人更糊涂,結果大家一味地晃著身子猛發力,無非是蠻練而已,實不足取。如此這般,將先賢智慧練成了蠻俗之法,真是對不起創拳的姬際可老夫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裹、踐、躦”不明也!   被一些拳師誤認為裹拳、踐拳、躦拳的“踩雞步、搖閃把”的拳勢,實際上是先賢為練習“裹、踐、躦”而設計的針對性的練功方法。在這一把拳勢中,我們能夠很直接地感受到“裹、踐、躦”的運動方法與過程,長期練習以達到使“裹、踐、躦”在身上動力定型的目的。剛開始練習心意六合拳的人,必須反復練習與體會這把拳勢,所以它有“母拳”之稱,並非過譽與虛妄之言。而且,過去人們說心意大合拳是“打遍天下老雞形”,也並不是說練習了心意六合拳的雞形就可以打遍天下,而是說“踩雞步”的練習包含了“裹、踐、躦”的根本之法,練好了它,才能得到心意六合拳的高深功夫,才能借此打遍天下。 http://www.kungfu.net.cn/ http://home.kimo.com.tw/small_roc/ 龍飛九天嘯雷鳴;虎躍峻山咆高目。 回复 引用

TOP

liyub_617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liyub_617 当前离线

UID
8894 
帖子
43 
精华
积分
45 
阅读权限
10 
在线时间
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6-7 
最后登录
2004-3-16 

新手上路

6# 发表于 2003-6-13 00:06 | 只看该作者

Re:心意拳的“板凳四把” 作者:馬琳障

马老,有一事请教,吾师讲剑出鞘只有右式。 liyub 回复 引用

TOP

生命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生命 当前离线

UID
7441 
帖子
124 
精华
积分
112 
阅读权限
20 
在线时间
3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2-15 
最后登录
2009-7-2 

注册会员

7# 发表于 2003-6-13 22:26 | 只看该作者

Re:心意拳的“板凳四把” 作者:馬琳障

马先生的文中似乎没具体解释 躦可能解释一下。 回复 引用

TOP

张全海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张全海 当前离线

柱下史

UID
4003 
帖子
1678 
精华
32 
积分
1757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379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2-5-31 
最后登录
2009-9-17 

版主

8# 发表于 2003-6-13 22:34 | 只看该作者

Re:心意拳的“板凳四把” 作者:馬琳障

躜主要指的身的动作。 为学者日益   为道者日损 回复 引用

TOP

生命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生命 当前离线

UID
7441 
帖子
124 
精华
积分
112 
阅读权限
20 
在线时间
3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2-15 
最后登录
2009-7-2 

注册会员

9# 发表于 2003-6-14 19:42 | 只看该作者

Re:心意拳的“板凳四把” 作者:馬琳障

但内家拳的哪个动作不是身的动作呢? 写成简体字 是否是 裹 践 钻, 我未习心意,但是观马先生的解释,倒是与太极拳的三大劲力有相同之处,掤劲 是裹, 提沉劲是 践, 缠丝劲是钻, 名词不同吧。 一点自以为是,还请高手指正。 回复 引用

TOP

张全海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张全海 当前离线

柱下史

UID
4003 
帖子
1678 
精华
32 
积分
1757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379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2-5-31 
最后登录
2009-9-17 

版主

10# 发表于 2003-6-14 19:57 | 只看该作者

Re:心意拳的“板凳四把” 作者:馬琳障

躜与钻是不同的,躜是指身体向上向前冲,而钻(四声)则偏于手和腿的动作(当然是需要腰胯的配合),这是我的理解。至于裹与掤恐怕是不同的,心意里面的束身和裹横与太极里面的掤是不同的劲意。 为学者日益   为道者日损 回复 引用

TOP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武术万维网 |联系我们 |论坛统计|Archiver|WAP|

GMT+8, 2009-9-24 14:32, Processed in 0.082939 second(s), 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