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式公寓室内设计:月洒西窗(自传小说连载之0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42:50

 

 

 

 

 

到了这年底,我突然看到她又回家来了。

她告诉我说:“那次在岳阳相见后不久,与几个同学一起也徒步到了韶山。路上不幸把脚扭了,井冈山没去成,在长沙休息了半个月就回来了。”

“怎么,摔跤了?”

“是下雨路滑,摔了一跤。还是一个同学的亲戚在医院工作,找着他住了院,脚才好。”

“现在怎么样?还痛吗?”

“不要紧!”

我又问:“现在还没有放假,怎么就回来了?”

她满脸愁绪,说:“说是我们这次招生的都不算,全部返回原校!”

“还有这事?”我茫然了。真是无奇不有,国家正式录取的学生,而且已在校三个多月,竟然还可以不算数!我替她不平,但有何用?谁叫文化大革命是要荡涤一切污泥浊水呢!

文化大革命到了一九六六年下半年,到处都在批斗走资派和批判黑五类。我既不是革命派,也不是保皇派,而是逍遥派。我一个人躲在家里看着从聂市镇我舅舅那里找来的一本〖唐诗三百首〗。

说起舅舅,从小就令我十分敬重。舅舅叫聂振乾,在聂市古镇恐怕只有舅舅一家姓“聂”,我不知道舅舅是不是聂市镇聂家的正宗传人,只知道他是一个很有思想、很有才华的人。在聂市镇早期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中,他是其中的一个,就读于武汉大学,毕业后在汉口一所名叫肖家院的中学教书。我小时候母亲常带到外婆家,只记得舅舅总是在谈论国家大事和时事新闻,好像天下大事全在他的掌控之中。一次,在舅舅房间的桌子上,我看到一把从未见过的琴,感到非常好奇,坐在桌子旁边的舅妈还很年轻,和蔼可亲地问我:“这是小提琴,喜欢吗?”我当时还不知道什么叫“琴”,也不敢回答。后来,我又发现舅舅的房中有一个古式的立柜,里面装满了书,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的“书柜”,以至于后来我一个人在外婆家时,把舅舅的书柜全部“搜查”了一遍,于是将这本〖唐诗三百首〗据为己有。也许,我的音乐和文艺细胞就是从小在这里感化而来的,虽然舅舅那时并没有给我讲很多道理,但这种风范气质的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的!只是令我异常悲痛的是,舅舅从武汉调到在四川的舅妈这里来后不久,在一九七五年元月十三日那个寒冷的冬天,舅舅在一次基建中被飞来的顽石击中而不幸遇难,年纪不到四十岁就英年早逝!后来,我利用出差机会特地去了舅妈那里一趟,舅妈非常悲痛而动情地对我说:“你舅舅是一个多好的人啊!他喜爱学习,懂得许多知识,对生活热爱而富有感情,对工作精明而自信!看到你,觉得你有很多地方像你舅舅:说话的声音,说话时脸部表情,走路的姿势及某些动作等等,看到这些,更使我怀念失去的亲人……。”舅妈特别伤心地说:“狠不得一下把那整座大山都砸个粉粹也不解恨!”可怜的舅妈带着三个儿女艰难度日,一直再也未嫁,令我十分怜悯和感动!

说到从舅舅那里找来〖唐诗三百首〗后,我便对唐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到上高中时,我对文学特别是唐诗宋词更是喜爱有加。只因“文革”而中断了学习,在这动乱的年月,我们无所事事,但我不甘心这样虚度光阴。我把这本唐诗,像一件珍贵的收藏品似的珍藏着,津津有味地读着。这本书成了我的亲密伙伴,它象一颗流星,使我在黑夜里看到了一线光亮。直到我后来入伍到部队后,还一直保存在身旁。记得在高中时曾听老师讲,毛主席很喜欢唐诗大家中的“三李”,即:李白、李贺和李商隐。他非常欣赏李白的浪漫飘逸,李贺的奇艳瑰丽,以及李商隐的沉思缜密。于是,我到学校图书馆翻阅一下资料,果然,“三李”的诗篇不同凡响,评价“三李”的文章也是赞不绝口!特别是李商隐的七律诗,看完后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一天下午,我在家里正看着那本〖唐诗三百首〗,忽听见有脚步声响,我下意识地准备把书藏起来,一看是她来了,见我有点慌张的样子,她说:“是什么东西见不得人,见我来了就要藏起来?”

我忙解释说:“是一本书,你看吧!”

她把书拿在手上,问我:“这书你是从哪里弄来的?”

我说:“是从聂市我舅舅家的书柜里找到的,幸好在破四旧时没有烧掉!”

接着,我对她讲起了我舅舅的情况。秋芳听了后也感到十分钦佩!以至于若干年后舅舅的噩耗传来时,我还在外地求学不能回家,秋芳却代表我(我们此时还没有结婚)在清明节为舅舅献上一个大花圈。真确使我十分感动!

此时,她把书仔细翻了翻,有时还停下来看一看。很有感触地说:“这样的好书现在很难看到了,以前学得不多,现在更难学到了。”

我说:“看来,你也喜欢语文!要学也不难,我可以借给你看,我们也可以一起学。”

她说:“还是你先看,然后再给我讲讲吧。”

听她这样说,我也感到高兴:“也好。不过,我也不太懂,尽我的能力吧。”

这几天,我正在读李商隐的七律《锦瑟》。这是一首悼亡之作,它以“锦瑟”这种乐器为题,通过锦瑟抒发了诗人对情人离愁的倾诉。诗人的一把锦瑟从明月之夜弹到日暖之时,弹得珠有泪,弹得玉生烟,也弹不尽世间的迷离恍惚,弹不尽人生的悲欢离合。诗人发问:这锦瑟为什么要有五十根弦呢?根根弦柱都引发无限的忧思!“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好就好在这“无端”二字问得好!诗人挚爱的妻子华年早逝,如今只留下自己在孤独凄凉中追忆往事。“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只得寄情于物,将“晓梦”、“春心”之情借“蝴蝶”、“杜鹃”之物来表现。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两句应是此诗的精华。诗人想像碧波轻荡的海水,泛着月华,温柔地吻着那上岸休憩的海蚌。那海蚌怀里的珍珠,不知是吸收了月光而流泪,还是眼泪折射了月光?或许这种爱情只能像海蚌那样,在沧海中望明月,在流泪时盼来生!而蓝田盛产的美玉,如同沧海遗珠一样无人问及,人们往往只见山中烟霭,不知玉在何处。倘若把真挚的爱情喻作玉的话,但那烟霭却模糊了我们的视线,也许曾经无数次从自己渴慕的良玉面前走过,却未发现自己真正的所爱。诗人最后抒写:“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是诗人回望华年往事,嗟叹锦瑟虽在而物是人非,感叹失去生前的爱情而更觉珍贵,死后追忆时却已惘然。

我把对这首诗的理解一句句讲给她听,她听得像是入了迷。笑着对我说:“想不到你对唐诗学得这么好,听起来蛮有味的!”

我说:“看来,你是听懂了我讲的这首诗的意思!这叫做‘心有灵犀一点通’”

她又有点不解:“什么叫‘心有灵犀一点通’?”

我说:“这也是李商隐的名为《无题》诗中的一句。意思是说在恋爱中的人,虽然身上没有彩凤那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只要稍一指点可以相通。在表示爱情的诗篇中,还没有哪句话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更贴切。因此,有人评价,在中国文学历史长河中,就情诗成就而言,无人能盖过李商隐。”

她笑着说:“这就是你喜欢李商隐诗的原因?”

我也笑着说:“看来,我们的心总是心心相印的!”

她害羞地说:“你又来了……”

我忙解释:“我是说,你的悟性很强,今后一定会学得很好!”

就这样,我们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不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而且学习效果丝毫不比在课堂上差!更使我感受深刻的是,在那个知识荒芜的年代,我们找到了充实自己的一片绿洲,正是在这片绿洲上培养出来的爱的种子,经受起了日后风吹浪打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