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夜归人电视剧:超越平庸,战胜自我,追求卓越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56:34

超越平庸,战胜自我,追求卓越

淄博实验中学   荆立霞

今天听了陈雨亭博士的“行动研究与名师、名校长成长”和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李剑萍院长的“现代大教育家的教育智慧”报告感触颇深。

陈博士总结成为教育家的5条基本经验:1、能否想得到;2、能否做得出;3、能否写出来;4、能否持续下去;5、能否不断超越自己。我觉得这五条经验不仅是成为教育家的经验,也是教师从一般走向卓越的基本经验。

1、能否想的到,就是说教师要有理想,要主动规划,确定目标,给自己一个梦想。美国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他们对从哈佛大学毕业的一群学生进行了为期25年的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这群学生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调查结果是:13%的人,有清晰的目标,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之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60%目标模糊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的27%,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埋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对一位教师来说有没有梦想,为自己设置一个长期乃至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尽可能地锁定在这个梦想上,这往往成为优秀和一般之间的最大区别。

2、能否做得到。就是说教师要把梦想和目标变成实际行动。有了梦想之后的第二步,就是要合理规划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将其落实到行动上。这一步,偷懒不得。我们要对自己目前教学的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什么是自己的强项,什么是自己的弱项,我的发展空间在哪里,我的五年规划是什么,三年目标是什么,接下来把这个目标再细分成由若干个时间段组成的,且具有操作性、可行性的小目标。然后,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在头脑中勾画和重复这些目标, 并努力去一项项地完成目标。

梦想应当设置多个分阶段目标。一个阶段后,对自己的所做所得进行三思,明确哪些需要改进,如何改进,下一阶段的目标是什么?日本著名马拉松运动员山本田一,曾多次获得国际马拉松比赛冠军。每次比赛前,他都要沿比赛线路走一遍,记下每一个有明显特征的地方,比如,一座桥,一个学校,一家商场,一家医院……这样,在比赛途中,他就想着,经过这座桥,下面就是学校,过了学校,就是商场,然后是医院……直到终点。山本田一巧妙地把最终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只要稍加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小目标,使自己不觉得梦想与终点的遥远。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梦想的“苹果”放在自己努力一下就够得着的地方,以此不断推动、改进工作。

3、能否写出来。即把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日常工作中产生的一些瞬间感悟由于没有及时写出来而被永久遗忘;参加培训不少,每次都感觉受益匪浅,但对工作能力的提高却没有起太多作用;很多人从事教育几十年,工作勤勤恳恳却没有什么建树。这都是因为平时不善于写出来的缘故。书写既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进一步思考的动力。书写是思想最外显的痕迹表露,书写可带来对课堂和自我的漂洗。能强迫自己静下心来把模糊变得清晰、破碎变得完整、零乱变得条理,它促使人把观点表达得更科学更经得起推敲;它是一趟深层的思考之旅,促使自己阅读更多的书籍、查证更多的资料,以求证自己的思索。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齐鲁名师,更应该做到勤于积累、善于反思,把日常工作的成功经验上升为教育教学理论。从而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4、能否把梦想坚持下去。1948年,邱吉尔应邀在牛津大学举办的主题为“成功秘诀”的讲座上发言。演讲那天,会场上人山人海。邱吉尔用手势止住大家雷鸣般的掌声,说“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能放弃!我的演讲结束了。”说完他走下了讲台,会场上沉默一分钟后,爆发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邱吉尔的演讲简短但发人深省。我们确定了目标,就不要放弃,朝着奋斗的目标,坚持再坚持。这中间,不论发生怎样的困难,都要“决不、决不、决不放弃”就一定会做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教育的天空。

5、能否不断超越自我。人的追求,起初激情洋溢,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最难的,是中间那段奋斗,那段需要“决不放弃”的坚忍岁月。这段日子,确实会有很多迷惘,很多困难,很多意外,但很多时候,不是走向成功的路异常泥泞、艰辛,而是我们自以为走不过去了,自以为前面那个困难大得难以想象。正是从我们心里生出来的,这把心里的锁,把我们锁得透不过气来,把我们锁得心力交瘁——从而一次又一次的放弃了。

教师发展的动力来自哪里?内动力的丧失是不争的事实。听专家报告,再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在刚刚站上三尺讲台的时候,我曾踌躇满志,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勾画着自身成长的宏伟蓝图。于是,我仔细地钻研教材,认真地设计教案,一丝不苟地批改学生的作业……还经常跑书店、钻阅览室,在积累了一定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思考,写下的教学论文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了……于是很幸运的,被评为学科带头人、省市教学能手。并且一路破格拥有了中级、高级职称。

然而,接下来,我突然恍惚起来:下一步,我的目标是什么?特级教师?那毕竟是少有人能问津的,哪是智商一般,资质平平之我辈所敢想?自己三十出头,也算是“功成名就”了,吃吃老本吧,何必再辛辛苦苦坐冷板凳呢,何必还让“我的黑夜比白天多”呢。于是乎,各种教研活动、公开课我不再像以前一样积极主动,书架上的书籍更新的速度明显减慢,对此我总能为自己找到这样那样冠冕堂皇的借口。几年过去了,我突然发现自己丧失了求学时代和工作伊始时激情与干劲;突然发现自己的知识已经落伍,许多年轻同事已经后来居上赶上了自己;突然发现竟然会不时的出现被学生的问题难倒的现象。2004年省厅评选第一届齐鲁名师时,我就是因为不知课题研究为何物而落选。终于有一天,困惑、迷惘、彷徨,纠缠于脑际与心间:真的是如费尔南多·佩索阿所说的,生活着就是每天日子不断地死去吗?每天我为自己留下什么呢?难道要在许多年以后回顾自己的教育历程时,挣不脱“想起学生辉辉煌煌灿灿烂烂,想起自己就窝窝囊囊凄凄惨惨”的悲凉与宿命吗?于是我幡然醒悟:不能再如此混下去。我要成为自己生命的见证者与创造者。作为教师,我应心怀教育理想,志存高远,远离浮躁。于是我为自己制定了目标:近期目标:作一名知名教师:成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影响力,有一定的教学成果的教师,争取成为特级教师;远期目标争取成为教育家。

有了奋斗目标,我突然发现自己拥有了一个别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孜孜以求,持之以恒:耐住了寂寞,挡住了诱惑,承受了挫折。在这个世界里,我学前辈精神,“啃”教育理论,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目标;在这个世界里,我跨出学科的门槛,向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去追求种种新知:学电脑、学上网、学外语……在这个世界里,我静心反思,不断总结自己工作中的成败得失,写下一篇又一篇的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猛然间有了新的意味:它不再是机械麻木、单调乏味重复劳作,而是充满了意趣智慧和激情!天道酬勤,经过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磨难,逐渐有了收获,迎来属于自己的“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读、思、行、研、教中,慢慢的,我变得目光敏锐,胸有成竹,心有底气。是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为我提供了精神的营养,我学会了用自己的目光来审视与思考教育教学。令人惊讶的是,原本不善言辞的我常常在一些教研活动中变得能说会道,并且往往能引起许多教师的共鸣。课堂教学越来越游刃有余,受到学生和同行们的普遍肯定与赞许。我成了高三毕业班的专职把关教师,成为“高考专业户”(至今我已经送走了17届高三毕业班)。2005年我先后被评为 “山东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淄博名师”、“淄博市优秀教师” 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09年成为第二期齐鲁名师工程人选,09年底荣获市政府表彰的“淄博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纵观中外教育大师,当被问及“人的一生是否需要目标引领”时,他们的回答都是“非常需要”,因为“只有内心强烈目标的引领,才能始终有激情地投入工作”。否则,“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他们从当老师的第一天起,就立志要做一名孩子喜欢的老师。他们普遍热爱孩子,热爱教育事业,对工作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爱心。得到孩子喜欢和同行的认可后,他们逐步明晰了个人专业发展目标,使自己有了进一步前进的动力,促使自己最大限度挖掘自己的潜力,激励自己去超越平庸,战胜自我。 

 

2010年12月25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