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圣人系统:[转载]调身是智能气功的基础|我有话说 - 沧州论坛 - Powered by phpwi...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37:36
清山远水 2008-06-15 20:02 三、形松意充的方法
  
(一)意想放松法。这是意识用放松的指令使形体放松的方法。
  
1、三线放松法
  
三线即体前中线、体后线、体侧线。前面一条线,松……松……从头到躯干到腿到脚;后面一条线,从百会向后沿督脉带着背部到腿到脚上去;再放松侧线。至于线到底在哪,差不多就行,大概一个路线,一步步往下想“放松——放松——”。你们要注意,放松时不要将人催眠了。下面将讲到的放松法都能催眠,因为都是从上向下放松的,意念从上向下导着走,气血随意而行,头上气血少了,再加上个单一的意念,就能进入催眠状态。催眠术,听起来很玄妙,其实做起来很简单。组场放松,按三线放松法反复讲,“安静,安静”,十几分钟左右,50%以上的人能被催眠。1987年,北京海淀区智能功研究会搞过实验:大约十几个人,组场,“头部放松,面部放松,颈(原为劲)项部放松,胸背放松,腰胯放松,腿放松,脚放松”,反复这么导,一般十几分钟之后,场中的人的脑袋慢慢耷拉下来,别人捅他都捅不醒。
  
2、自上而下的分部放松法
  
闭目凝神,意念发出指令:头放松、颈放松、肩放松、胸背放松、腹放松、腰放松、胯放松,从肩到肘部放松……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地意想放松。这既是放松的方法,也是练功集中精神、入静的方法。看起来很简单,你真要认真做,它就可以达到一般练功的效果。过去搞松静就这么放松,反复想,精神集中了,也就入静了。越入静,越容易放松。如果你自己发命令自上而下放松,内在很灵明,就不会被催眠。为什么?因为内心明着哩!自觉地发命令放松,放松了,感觉很明显,里边气多了,也感觉到了。练功和催眠哪里不一样呢?练功时你有体察,体察放松没放松,气怎么样,——体察就成为明觉,有明觉就催眠不了。很多人对催眠术和气功入静二者的区别、机制不清楚。有的搞催眠术的就讲自己搞的是气功,实际二者是不一样的。被催眠的人只有被动觉,他能接收,而没有主动明觉。练功有主动的明觉,里面有个主人翁。被催眠者的主人翁跟催眠师连上了,被动地听,他只接受催眠师的信息,对别的不起反应。而练功的人有时高度入静之后(入大定),甚至将他胳膊砍掉了,他都没有反应,也不流血。为什么没有反应?他集中到一点上去了。那跟催眠有什么区别,被催眠后不是也没有反应了吗?被催眠者对催眠师的信息起反应并和它保持一致;练功者入大定后虽然对外面所加的刺激没反应,但他里面是明的。
  
意想放松法实际上是把形和神很好地结合起来的具体运用。实质是:形体放松,意念集中,用意念来指挥着形体放松。实际来讲,任何的放松都贯彻着意想放松,都需要通过意想来放松,只不过有些人不会那么做。有的人想头部放松,他越想越紧——意念太实、太执着。怎么办呢?需要再讲些具体方法。
  
(二)深呼吸放松法
  
此法不是在练功中老呼吸。练功中一时松不了,或来个事使你紧张松不了,就用深呼吸法,鼻吸口呼。一般集中精神搞三五个呼吸,精神及上半身的形体便放松了。过去有好多功门,练功之前先练几个呼吸,所谓“吐出浊气,吸进清气”。还有人练此法时(尤其坐着),一吸气到肚子那儿一沉,腰放松向下一坐,再呼出来。民间宗教里面,有时一吸气屁股还颠一下。像跳大神的都会蹦哒蹦哒,实际有的是用深呼吸往下催一催呢。
  
(三)发声放松法

有的人用深呼吸放松法也不行,绷着劲,憋得慌,所以方法还要多点。“教人之患,患在方法少”,我们多学点方法,教人时这个方法不行,可以换另一个。“学人之患,患在方法多”,学学这个,学学那个,最后什么也学不会。多学点方法,你不要都练,专练一个,一门深入进去,那也可以。但人们往往见异思迁,朝秦暮楚,这就坏了。

发声放松法发什么声?能用来放松的发声比较多,我们用一个比较规整的、从过去的发音学来讲是比较受推崇的方法。这个方法是周潜川老先生搞出来的,即发“松”字音。上海陈涛他们搞的“放松功”也念“松——松——”,同时意识里面让它放松。“松”是一声,属刚音。一念松,气向上直冲额头,所以周潜川把“松”字音改了改:不能光念“松”,要从“松”变成“送”,从一声滑到四声。发“松”字音,气上去了,念“送”,气又降到下面。“松——送——”,这样反复地发一发,加之“松”的意境又很好,身体就放松了。一般地来说,对放松不了的人,尤其是练静功放松不了的,练这种方法比较合适。
  
(四)贯气放松法

捧起气来向前面贯,捧起气来向后面贯,再捧起气来向侧面贯,就跟三线放松差不多。三线放松用意念想,这里有意念,手还在外面导引。侧面的贯气放松要注意手这么下:先象捧气贯顶一样,手经颜面至胸,再移至腋下,指尖向前,掌心向下,虎口张开,沿两胁向下导引。在过去民间宗教里有个口诀,“南海大士是观音,观音菩萨真慈善”。它是这么做的:两手捧气至头上再向下贯,同时口里念这个口诀。念“观音菩萨真慈——善——(拖音渐弱)”时,手沿两胁向下导,气一下子就下去了。而且当你生气气得胸闷胀饱的时候,用这个口诀也非常灵。(大庭广众我没有讲这个,怕被误解为宣传迷信。)发此音既能够放松,又能够调气,还能够舒肝。
清山远水 2008-06-15 20:02 Ⅱ、神为主宰


不管是动功还是静功,练气功的任何一个原则,任何一种方法,都必须以神为主宰。如形松意充,也必须以神为主宰。你想“放松”、想“意充”,这本身就是神为主宰,意念在里面起主导作用。主宰就是主导作用——主人来导。今天早晨我推敲了一下,觉得把“主宰”改为“主导”更确切一些。因为有时候你主宰不了,它不听啊!实际是神起主导作用:我做主,你听我的,主人引导着这么走。任何的练功都必须以神来主导。有的人说他的功不需练,不需要意识。不需要意识?没跟他学功之前,怎么成不了气功啊?(我们讲清静法门也讲过这个问题。)为什么他接受了你的功理之后就可以练功了?实际是他将这个气功道理接受了,按气功道理去做了。说“不需要练功,你只管吃饭、睡觉就行了”,那普通的吃饭、睡觉怎么就不行呢?那个老师准不让你傻吃傻睡,他还必须给你讲讲功理、功法。有的人讲,练他的功可以看电影、电视。那他是不是可以这么做:办个学习班,一句话就完了,“你们回去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完了,走吧!”这样行吗?不行,人家回去照样练不了功。他还得教教功法,讲讲理,让大家跟着他练一练,然后才说:“我这个功随随便便。”可这一句话就主导着你了。“你看电视也行,看电影也行,把胳膊腿动一动就行了。”你不也得动一动吗?一边看电影,一边动一动,那不是气功生活化吗?这本身也是一种练功方法,怎么能说可以不练、可以随便?这叫气功生活化!但气功生活化也不能代替专门练功,你还必须要有专门练功。有专门练功,再加上气功生活化会更快一点。而且要做好气功生活化,得通过专门练功养成气功习惯。因此,要辩证地对待这些问题。将来你们出去,碰到哪个门派讲什么,你得懂得它的实质,不要为它的表面东西所迷惑。有的功法讲:“我这个功法不需要搞意念活动,也不需要入静。”这句话本身就是意念活动。他的脑子里经常有“不搞意念活动”这个意念,这个词将他的心猿意马拴住了,意念不往外跑了。比如让你入静想这个粉笔,因特殊了,有的人想不住,所以就“不搞意念活动,随便练功吧”。但“随便”也不能这样:一练功,背外语,做代数几何题。“不搞意念活动,随随便便”,这个“随随便便”本身是一种意念活动,让你随随便便,别执着。本来过去这么讲还是一个好内容,说要随随便便,可是那个时候练功也没有让人随随便便的。一练功,随小孩玩去了,或跟别人跳舞去了,没有这种情况。练站庄也好,练动功也好,老师都看着你,随随便便地练,不执着。现在有的人把随随便便这句话改了,可一改改坏了。尤其是公园里的老头、老太太,一边抖着手,一边“你们家吃什么呀?待会儿上哪买菜去呀!……”就这么干,还挺受欢迎。觉得省事啊,又练了气功长了本事。这就把气功庸俗化了。这是为了迎合一般不懂得气功的人们的庸俗心理:想不练就能长功夫,随随便便。“练功要随随便便,不搞意念活动”,这本来是“不搞意念活动”的意念活动,这也是神为主宰。有些人不然,随随便便,瞎说话闲聊天,东家长李家短。这是扯闲话的功,把气功庸俗化了。不过这些东西都长不了。将气功神秘化不对,庸俗化也不对,必须是神为主宰。神为主宰讲两个方面。
  
一、神与形合
  
神为主宰,主宰谁?其中一方面就是主宰形体的运动。怎么主宰?神与形合。
  
第一步是神念形。意念想着形体,发出运动指令,指令要从深层意识发出,把一个深的意念直接贯穿到形体里。这跟形松意充联系到一起了。形体要松,加上特殊的动作,意念充进去带着形体动。一开始,神念形运用的是概念思维,“我要动”,“要推,要拉”,脑子里出个概念。一推,把“推”的指令发出去作用到形体上。
  
第二步,神观形。观是闭着眼睛“看”,实际上是体察。体察思维主导着形体。当然你也得发出指令,让形体运动,闭着眼“看”它怎么动。
  
第三步,是神入形——神到形里面去。简单的神入形是直接用运动思维。如推拉时,意识光注意推拉的动作,没有推拉的概念,但又和形体运动结合得非常好。这叫神入到形里面去了。小孩刚会说话时,他脑子里没更多的概念,脑子里一发命令,形体就直接动了,这叫运动思维。成人教小孩子走路,命令他“走-走-走,迈-迈-迈”,他不懂得什么迈不迈,一说迈,直接就迈出去了。拿东西,说拿,他就直接去拿,没有拿的概念。运动和思维相结合而统一到一起了。但是这个统一到一起是被动的、自然的、不知不觉的。我们的意识已经成为独立的了,形体活动也独立了,形体和意识分成了两家。我们现在要把这两家再合成一个。传统气功讲:本来性命是一家。性,指精神活动;命,指人的形体的这种生命活动。它俩本来是一个。为什么这么说? 小时候,形体一动,脑子的感觉是和形体及其运动联合到一起的。命和性是这么统一的。慢慢有了独立的思维称之为神;有了独立的形体活动,称之为命。然后再通过练功,把精神活动和生命活动结合到一起,这就称为性命相合。所以古人说练功就是练性与命,什么青龙、白虎,铅和汞,有好多名词,实际就是身和心或精神和形体生命活动。两者相合就是丹。但要真正做到相合也不那么容易。
  
神入形,入宏观的形容易,入微观的形比较难。入局部的形容易入进去,而神形合(神和整个形合住,把整个形都充起来)就非常难了,因为我们的神还没有这么大的力量。过去练功达到神形合是结大丹、出神、演神之后的事。结婴儿演神之后,把神收回丹田静养,再充斥周身,丹光外放进入各个毛窍,最后粉碎虚空,这时才是真正的神形合一,而且是内外合一。真正微观的神形合是非常难的。
  
大家现在能真正做好神念形就不错了。如练一遍形神庄没跑神。我们平时练一遍形神庄还不知跑多少次神呢,如“分-分-撑”,“啊呀,这么酸”,跑神了。应该是:发出“分”的指令,手就分;“撑”,手就撑;“合”,手就合。单一的意念和动作结合到一起,念着形,不跑神,不能出现与它无关的念头。一开始练动功要把姿势练熟,如果姿势不熟,打着打着,“练到哪了,下面怎么练?”你还想神为主宰?主宰不了。必须先把形体动作路线、动作要求记熟、练熟。你只有真正做到动作合度了,才能谈得上神为主宰,主宰形体活动。你动作不合度,“翘掌,成丁字掌”,翘不直,“它没有翘起来呀”,这样一想,脑子就不够了。只有动作姿势比较规范、熟练了,你才能很好地运用意识。练功为啥叫练呢?光懂得这一套不行,必须得练。尤其动功,好多动功要求你都懂得,你就懂得多深刻,不去练也不行。《智能气功科学功法学》第一章讲得比较细致,大家可以看看。
  
二、神与气合
  
神主导气分两个阶段。你对气还没有感受的时候,就作意想像(以理作意);有了感受、有了感觉了,你就用意念去主导感觉到的那个气。这是总的原则。一开始练外混元,用手拉一拉还能感觉着气,身体晃荡晃荡感觉不到它。那就得想像有气。首先从道理上懂得气非常细微,恍恍惚惚、模模糊糊的。然后按照这种体性去想像。练外混元时,随着一推一拉,想像有气在出入。“这么一想,不就不虚了吗?”你想的是恍恍惚惚的东西,不是具体的,这样出不了毛病。等有了气感,意念再和它合住并主导它。
  
感觉到气后,该神观气了,该体察那个气了。实际你一旦感觉到气,体察到气的不同特性(有的没看到颜色,但有特殊的感觉,里面有个感觉,外面有个感觉),这本身属于神观气。
  
在过去传统功法里面,到了采大药结大丹的时候,要把神入到气里面去。念气、观气,神和气还是两家,性和命是分离的。意念集中、集中,慢慢可以入到气里面去——神入气中。因为意念没有方所可言,只根据意念想、精神注意就能出现上述结果。在功法学中讲过,智能功神入气中比较好入。因为周围都是混元气,你就在混元气里面嘛!神入气中再往回收,不就行了吗?这样的观气比过去体内的观气稍稍容易一点。
  
传统功法一般要练周天,它有个一定的路线。即便身体里的气起来了,也不允许领着气跑,领气容易出毛病。练智能动功,一旦对气有了感觉,经常做动作,你哪动,气就往哪去。这就和传统气功练周天不一样了。周天功就走任督二脉,以后打通奇经八脉。当然通过飞经走气也可以通十二经脉,但那个练法比较少。智能功呢?有了气感后练动作,但这时练动作和我们平时练动作不一样。我们平时练神形合时,做动作是按形体走的,意念和形体相结合,形体一动,带着气动。当神气相合主于气的时候,就光管气,不管形体了,意念只注意支配气的运动,形体会自然地跟着动。这不和自发功一样吗?不一样。这样练功完全是靠你自己主导着:我想这么动,意念一想就这么动;我想那么动,意念一想就那么动,你怎么支配怎么动,不管形体只管气,头脑里只想气,把形体都忘了,注意里面的气,气一动,形就跟着动起来。这完全是神作主宰的。自发功不是。自发功是通过一个或几个姿势重复活动之后,身体里面的气动起来了,里面的气一致了,之后,气有个冲动力量,形体不通,气被憋着过不去,这么一冲,意念跟着过来,这是神跟着气动的。如果神不去加强这种动势,光静静地看着它也还可以。可一般的人,这么一动,意念就动,精神就向那儿集中,越集中气越多,冲得越剧烈。真正的自发功是要帮助冲开不通的关窍,这儿通不过去,冲一冲。可是,一加意念气更多了,冲得更厉害。这还是好的。而有的人遇到这种情况就害怕了,一害怕,容易得神经病。另外,有的人用意念带着气走,把气引跑了。本来气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身体里面各处都是平衡的,他用意念把气的力量加大了,气冲开一个决口跑了,管不住了表现为自发功不能控制。这个气是怎么来的呢?这是动了中宫之气。这有一个好处:使气整了,但是,中宫气一动,把神也动了,叫中宫闯黄(黄,意念)。中宫之气相当于混元窍的气。本来脏真之气是不往外跑的,他在整体动的时候,把中宫之气连起来,走到浮络上去了。遇到不通处冲不过去,加个意念往外一引,意念控制不了了,那就疯了。控制不了也叫闯黄,是小的闯黄;意念闯黄是大的闯黄。这种情况的自发功属于“神为气役”(神为气所奴役),神没能主宰气,而为气所主宰,成为奴仆,神和气的关系变了。在传统功法里有好多功法开始先练自发功。一开始先虚静,里面气一动,马上神作主宰,不能让它自己随便想怎么动就怎么动。1964年,有位老师在北海教一个徒弟。徒弟自发功一动(这是一位女士,她出自发功时能悬起三尺高),老师就来了。老师拿着把宝剑,让徒弟也拿着把宝剑,两个对打。只要自发功一出,一打,她就会迎、会破。老师打这儿打那儿,就这么引着她动。所以搞自发功不是随随便便地发,要以意念引导着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这样就不会出问题。现在有的人千方百计地出自发功,不发强着发,大家帮着催,“发呀,发呀”,这么一催就催疯了。那就不是神为主宰,功法也没了,他就片面追求出自发功。本来自发功一般来说发得对、发得好,三个月(最多不超过半年)就可以将身体关窍基本打通,通了以后就不怎么动了。好的自发功也是神和气合到一起了,但它是属于神合于气、气为主动的,气怎么动,神跟着怎么动。神为主宰的神气相合是神作主的,神先发命令:这么动,那么动。两者有这么点区别,机制不完全相等。

练动功要特别注意神为主宰,随时随地、一举一动都要注意神主宰形。古人所讲的性是你的精神活动;命是你的生命活动,包括你的形体和你的气。你只要这么一做,就是神形合一,就是性命相合,没有别的更多的奥妙。古人对好多东西不清楚,所以讲不清。现在科学已经能把一些问题讲清楚,所以对传统功法也应该讲得更深入。马克思不懂气功,也不懂中国文化,他讲:生命活动(我们的各种行为)是一个方面,精神活动(意识活动)是一个方面。人的生命活动是服从于意识活动的,生命活动(如干事情及日常生活各种活动)都是完成意识活动的手段。乍一听,这不是神形合一、性命相合了吗?不是。因为人的脑子里还有很多和生命活动不相干的思想,而且这些思想在意识活动里占着统治地位。我们想干什么应该是脑子一动,形体就合上,意识直接命令形体。可我们现在不是这样,心里想干某件事,可又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考虑半天,最后才作出决定。为什么有这么多考虑呢?你的这个思想可行与否还受到环境的限制,人类的生命活动还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因此还不是自由的。马克思讲社会学,所以更多地讲到私有制问题。他说,人的生命活动还受着私有的限制,所以人就自由不了,你要想获得自由,先得解除私有的限制。气功就不这么讲了。当然气功也不能脱离现实,人类有个发展过程。为什么过去多如牛毛的练功人中没几个练成功的?那个社会不允许,没有那个条件。整个人类到了高层次才行。我们现在快行了。我们应该懂得,脑子一想就是。我想出去玩就出去玩,我想吃饭就吃饭,想睡觉就睡觉。说我想杀人行不行?你想杀人人家不让你杀呀,你还得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自由不是你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得符合整体规律。我们由于不懂得整体规律,所以有些问题就做不到,作为主宰的神就主宰不了。你想真正来主宰自己的一切,就必须把这些规律、这些道理弄懂。应该是这样子的,我要主宰它去,得向前发展,不能停滞。神为主宰得扩展开来,练功是如此,生活也是如此。若真能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这么去考虑,练功的时候就更容易做。我们讲一个问题往往展开讲,不仅从练功中去做,而且要从日常生活中去做。因为气功是生命活动的一部分,不能把生活和气功脱节,一脱节就完了。也许同学们觉得讲这些离题太远,不能指导具体练功。其实过去的练功,“担水砍柴皆是道,洒扫应对尽通玄”。担水砍柴都是道,洒水、扫地、应酬人事都能够通到“玄”上去。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搞神为主宰。’我们讲修养、陶冶,这都是练神为主宰的。来了事不生气,控制自己,这不也是神为主宰吗?处理问题处理得好,这不也是神为主宰吗?关于神为主宰这个练功要素,我们要多想、多考虑。只有多想后,神才能灵,在意识里才能起作用,神为主宰才能贯彻得好,才能实现得彻底。我们不能认为在“推——拉——”时才神为主宰,练功时精神集中,神为主宰;日常生活当中也要养成习惯性的神为主宰。
清山远水 2008-06-15 20:03 Ⅲ、调整虚实

调整虚实这一原则也是很重要的,是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的练功必须要注意的。练动功的时候,主要讲重心的虚实,重心关键在于姿势方面;还有神(意念)气的虚实;再有,身体里的气脉还有虚实。随着动作的变化,里面的虚实经常在转化。这个动作中这个脉实,那个脉虚;那个动作里,那个脉实,这个脉虚。我们现在练混元气功不太重视脉,所以对这个虚实我们就不讲了。我们要求整,把虚实处理好了,一个整体才容易出来。如果对虚实处理得不好,就不好保持整体的平衡,整体就受影响。
  
一、从重心(中心)分虚实

重心(中心)所在为实。重心在哪,气就向哪去聚,力和气是一致的,力量就集中到这地方上,这儿就是重心。不是重心的地方,那里的气和力就虚。一般练功要求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但是,作动作时,总会有重心向一边偏转的变化。拿站着来说,直着站时,你的重心就在肚脐下面的正当中;如果一弯腰,重心就变了。你两脚平行直身站立,重心在正当中,两脚的重心比便为五、五;可你把重心往一边一挪,这个脚重心重了,就变为四、六;再一挪,变为三、七;变为二、八;再一挪,这边一、那边九;再一挪,全部重心落在一个脚上了。咱们练弹腿翘足时,就是重心在一个脚上。这个脚是个实,抬着的那个脚是个虚,这样人就不平衡。一开始练动功要多注意调整姿势的虚实。两边平衡了称为双重,一边重多称为单重。一般地我们不主张搞单重。那我们搞弹腿翘足这个功干什么?不主张搞单重的意思是不让你去偏,练弹腿翘足时形体偏了,但你还要保持平衡,这是增加平衡的难度。过去讲,练功要“曲中求顺”。本来练功要练得顺,可当你练的时候加上个曲,不让你顺。当你曲的时候也还能够顺,那你的顺的能力就增强了。练动功中“曲中求顺”以八卦拳最为明显,他们练功身体拧着,上肢也扭,腰也扭,腿也扭(原为腿),叫“三扭”。但它最后得“曲中求顺”。练完了“三扭”,还得练三顺。不能光走圈,还有直面走,在直当中求曲。练功的目的是保持平衡、中正,可有时在练功动作当中故意搞得不平衡,在不平衡当中让你求得平衡。这就需要调节它了。

调节虚实的关键是要懂得分清虚实。重心所在为实。怎么调节呢?①你先要把两只脚的重心调一调(往当中调),使身体左右平衡;②用脚来调整:根据具体情况把重心放在脚掌、脚心或脚后跟,使身体前后平衡;③通过整个身体的平衡调整虚实。不同的动作当中有不同的姿势来互相平衡。如站三心并站庄时,有的人两只脚放得不对称,这样就有微细的不平衡。先要把脚放得对称,再动一动重心,找一找平衡。怎么找呢?把百会提起来,头要中正。头往哪边偏,重心便往哪边偏。头中正了,再调节平衡就容易了。比如说,站庄站得很矮,手在前面和在体侧就不一样,手在前面还抻着点呢,容易点,如手在体侧,往下就不好蹲,手放在身后往下蹲更难,和放在前面差很大力量。这都属于根据你那个不平衡,彼此之间的互相牵扯,通过姿势体态来调整平衡;④通过意念调整平衡,在下面讲它。
  
二、从意念分虚实
  
意念往哪放,气就跟着过来往哪儿集中,这儿就是实;相反的方向气少了,那边就是虚。别人推你,你将他一拉,他就不平衡了。他一推,整个的平衡力(一个整的力)往前来了,你若从前边和他对顶,他不怕,他有力量,可以把你推出去。你带着他顺势轻轻往前一拽,一个“顺手牵羊”将他牵过去,若从后面推就更容易。他往前一推,你从后面或从旁边一碰,他就倒了。所以武术里有“一巧拨千斤”的说法。“竖来横破”,竖着来的力量,横着破。他往前推,意、气、力前冲,后面与侧面就空了,你从侧面或后面一顶就会使他失去平衡跑出去。意念所在处为实,意念不在处为虚。练功中要多注意这个问题。要保持练功的整体性,怎么办呢?你要会意守全身,一口钟似地把全身都罩住,意念都有。
  
再一个,练功如果有往前的力量,意念得向后。太极拳称之为坐力,向下坐,往前一推,后面向后一坐,身体前后分开。爆发力是这么坐,不是爆发力呢?后面用意念。如练捧气贯顶法,前面一捧,后面也捧;往前一推,后面也推,这就把身体拉开了,成整的了。意念要照顾全身,身如一口钟一样。“坐如钟,站如松”。圆圆的大松树的周围都是一样的,这么用意念来罩住周身。但是总有一个前、后的问题呀?后面不要全空就行。往前去要注意后面,往左去要注意右面,你总是个整的。意念一罩就实了,不虚了。我们练动功时要时时刻刻注意照顾全身。在《怎么练好捧气贯顶法》、《怎么练好形神庄》里,有的地方结合具体动作谈了这些问题。希望同志们多想一想这个问题,多动一动。
  
如果我们把意念的虚实(意念所在处为实,意念不在处为虚)和重心的虚实〔重心所在处为实,重心不在处为虚)一交合,就可以出好多变化。比如一抬腿,重心全部落在支撑腿上,抬起来的那条腿是虚的。可你加上意念,那条腿又实了。那个实是虚中之实。本来这条腿着力,力量全在这儿,变成全实了,可意念不往这儿放,注到另一条腿上,重心拉过去,它这儿又虚了。这样相对地形成了平衡。同学们在单腿站立不能平衡的时候,把另外那条腿加上意念,一衬,它就好平衡了。因为气不仅靠形体来引动,还靠意念来引动,要通过形体和意念互相结合来调节虚实。我们真能随时注意调整意念、形体,身体平衡就容易达成,整体性也容易做到,神形相合也容易做到。在调整虚实的时候,既要发挥神的主宰作用,又要发挥形松意充的作用。这几个原则既相互平行,又相互制约。神为主宰是最根本的,形松意充也得神为主宰。
  
还有一个比较高级、复杂点的虚实(书上没有):意念和人体的气的虚实、意念和大自然界的气的虚实。下面结合着松透、神为主宰来讲讲这个问题。
  
智能功虽然一开始着重于通过形来练气,但更强调意的作用,所以练功里面就有意念和气的虚实问题。若从这两种物质的质量来看,人体的混元气含有的“物质”性多一点,它相对于实体性物质来说是很虚的,但若对意念来说它又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比方一练功,觉得里面气在动,皮肤上的气的流通(簌簌地)也感觉到了,这是实实在在的。那个意念是虚的,虚而灵。我们练功时要避免光去练那个气,光注意气和气随形体的运动,那样练气、练气,把气练得很踏实,称为踏实之实。把练功都注意到气上去了,就偏了,这个气就不灵通了。有的人练气功练出了毛病,气结住了,把那个气太固定了。但是,如果你不注意气,光注意意念,这个意念往往就跑了、飞了。他们虽然说要把心定住,可一般人不好定,神得不到气的留恋,就跑了。所以好多和尚、有些大法师讲起理来一套一套的,但他们的身体也不好。他参禅、打坐,按说打坐应该起功夫吧,但他打坐时光注意意念,不注意气,那个意念是虚而灵的,没有气神就乱了,跑了、飞了。有的人光练气,不行;有的人光注意意念,也不行。这样都不能达到很好的结果。智能功要解决过去的弊病,练内气外放、外气内收,让你把意念和气结合起来,那个气是个实,意念是个虚,意念和气一结合,就成为实而虚——实中有虚。这个实是有主宰的实。意念的虚是有气留恋的虚,跑不了了;实呢,称为有主宰的实,不是非常踏踏实实的、挤着的实了(那样实就出毛病了)。有的人练硬气功练出了毛病,晚年身体不好,那是气太实了,不够灵动。有主宰的实,怎么去想,怎么去练呢?如果你感觉到气出去了,那就可以了。如果你感觉不到呢?就得凭想像,你想模模糊糊、雾气沼沼的气在向外冒,一收,又进入人体。你用意念一想,这实际是意识造形。但你不要故意造成什么样子,要造得模模糊糊、恍恍惚惚才行。一具体,那就不是气了,成有形的东西了。你造的形是模模糊糊的,你的精神本身也是模模糊糊的、恍恍惚惚的,这两个恍恍惚惚一结合,它就强化起来了。所以我们练功时不能光“推—收—推—收”,你得想这么一推,恍恍惚惚的气出去了,恍恍惚惚的人体,恍恍惚惚地一开一合,气出来进去。要注意意念为虚而气为实,跟前面所讲的虚实中的意念不一样了,这儿分虚实是为了使我们的气更好地灵通。那个气是实有的,而神是虚灵的,这样的虚实相合而使人的气机变得灵透,使我们的气机有了主宰。
  
再有,意念和大自然界的气也有一个虚实的问题。练功时意念不是想各种事物的气,而想最原始的混元气、混元子。那个混元气、混元子非常非常地虚,它在某些方面和意元体有相仿佛的地方。意元体也是个虚,但跟大自然原始混元气、混元子的虚不一样。那个虚是自然的虚,而人的意元体的虚有灵动之性。它里面有个灵,还有个动,能主动地动,它主动地一动,这个情况就称为实。大自然的混元气不会自己灵动,那称为虚。练功时,一推意念出去,跟大自然界的混元气结合。混元气非常虚灵,相当于虚无(是虚的,但不是无)。意念跟虚结合后,大自然界的混元气有了灵动之性,有了生命力,可以为人所利用。

人体里面的气是实,意念是虚,意念和气一结合,气的实就变成有主宰的实,而不是真正的实;大自然界的原始混元气是个虚,我们的意念是灵动之实,意念和大自然界的混元气相结合,使大自然界的混元气变得有灵动之性,能为我所用。我们要经常注意这两个虚实。意念和这两个气结合后,身体里的气是实而虚,外面的气是虚而实,这个虚和实当中用意念结合到一起,这么一结合,为人所利用。要随时这样想:自身的气本来浓厚一点、纯厚一点,外面的气清虚一点,用意念把这两者往一块一媾合,就成了你自己的了。这一点很关键,我们要经常这么来体验。如果你经常这么体验,那就属于高层次的练功方法。这相当于以虚空为炉鼎,以自身的精神气意为药材,大自然界清虚而且灵动,它来陶冶你,你自己到里面去锻炼。
清山远水 2008-06-15 20:03 Ⅳ、开合出入

书中没有这一项原则。
  
智能气功讲动功,这一动本身就带着气在动。开合出入最根本的是气的开合出入。我们在讲混元气的时候还要讲到,气的运动形式有开、合、出、入、聚、散、化这么七种,它和我们这里讲的开合出入原则不能划等号。开合出入的目的是为了气的开合出入。分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的开合
  
形体往外一展为开,向心(向心脏)一收为合。一般地,肢体往外展的时候,形体开,气跟着开;往里收的时候,形体合,气也往里合。开的时候,气就出;合的时候,气就入。形体各个部分都一样。口开,气也开,往外出;闭口,气往里合,眼睁开,瞪大眼睛就跑气。大至形体动作,小至小的毛窍穴道、五官七窍,都是如此。我们一开始练功就得练得会开:大的动作会开;微观的毛窍也会开。毛窍得用意念来开,意想毛窍开了,气出来了。意念和气相合,气要来回出入。怎么去出入呢?通过开合带动出入。开的时候气往外跑,合的时候气往回收。加上意念,开的时候让气往里进,合的时候让气往外出行不行?合的时候气不好出去。这是通过形体的开合来练气的开合。但是我们要注意,经常开的地方要让它合。口经常开,闲话少说,注意合着;眼睛经常往外开,你注意通过意念往回收着(不是闭着眼睛)……七窍要经常向里面收,向里面合。不是让形体合,是让意念往里合住。一合,气就进去了。前后二阴也要合,经常注意这个合。经常开、开惯了的地方,你不要让它开,让它合;平时不会开的地方,要锻炼让它开。天门不会开,想着让它开;劳宫不会开,让它开;涌泉不会开,让它开;命门不会开,让它开;神阙不会开,让它开……对大的穴道,意念让它开。如十三门,形体往外一展开,意念一冲,想着让它开。大的动作是形动开合,形体各部分的小动作也是开合。像掌心一凸、一含,脚心一腆、一收,不都是开合吗?各个地方都要注意。
  
二、意念的开合
  
意念的开合即意念往外想、往回收。智能功的第一步功“捧气贯顶法”的外推、内收,就是让你一开一合。这个意念的开合对智能功来讲非常关键。智能功为什么效果那么突出?它就那么几个动作,气功界里面没有练过智能功的谁也瞧不起它。“练捧气贯顶,就那么比比划划就管事?”它能管事就在于这一开一合。捧气贯顶法都是开合,尤其做小动作时。如手一推一拉,掌心一凸一含,形成有节律的按收按收,这一推一收就是个简单的重复;一出一进、一出一进……练气功就是入静、集中,使脑子里有序了。有序就是有秩序。你的脑子里不会什么东西也没有,一定会有小的波动,但是大的波是有秩序的就行了。智能功给你加一个秩序,一开一合,一开一合,很有秩序,你一练一重复,就叫做混沌。混沌就是单一的无限重复。现代物理认为什么事物都有它自身的混沌。它那个混沌是它里面一个特殊的东西,即无限的重复,这就是它本质的混沌。都达到统一上来——混沌。我们一推一收,内气外放,外气内收。内气外放不就是开吗?外气内收不是合吗?意念一开一合、一开一合,脑子里面这么一反复就达到混沌状态了。混沌状态就是高度静境啊。1992年开学术交流会时,广州中山医学院搞的脑电图混沌动力学试验,就是一般的内气外放、外气内收,很快混沌脑电图就出来了。我们用意念搞开合,意念一开,气跟着出去;意念一合,气跟着回来。
  
三、发声的开合
  
一般来说,开口呼是开,合口呼是合。拼音里面没有i、u、ü这三个字母的,发的音基本上属于开(口要张开发);有i、u、ü这三个字母的,发音都是合,发音时嘴要闭上点。有u、ü的合得更多一点。i是合中开,u和ü是合中合。
  
四、呼吸的开合

一般的呼气是外开,吸气是内合。这个开合是指人和外面的气相通。一吸气,外气进来;一呼气,体内气进去。身体里面往外开的时候,往往就不是这个样子,但是和外面自然交换的时候是这样的。关键是意念。意念怎么支配它,它就怎么动。我们在没有学气功理论之前,人体生命活动都是自然进行的,学了这些理论之后,要主动去运用它,主动地运用意识,靠意识来发挥作用。练气功就是要用意识统帅整个生命活动。你统帅生命活动统帅得越多、越广泛、越彻底,统帅的能力越强,你的功夫就越高。智能功练功没那么多神妙的东西,就让你的精神来统帅你的形体活动。咱们也不成神,也不成仙,就成人。你统帅生命活动统帅得好,你的层次就高;反之,你的层次就低。

一开始我们不讲调息,为什么? 第一,一开始练功,动作、呼吸不易很好地配合;第二,如果腰、腹松不开,含胸拔背做不好,调息就调不好。真正有了这个基础,练功熟了之后,它就自然而然会配合呼吸了。尤其是练捧气贯顶法,一呼,气推出去;一吸,气收回来。这样将通透度就加大了。一开始教时,按步就班有规矩,熟了之后就灵活地运用。咱们讲了这么多内容,你觉得哪一个对你更加有利,你就用那一个。但你教功的时候,对初学者就得按最简单的去教才行。
清山远水 2008-06-15 20:04 Ⅴ、动势要圆活、绵连、和柔

以上讲的是总的练功原则。下面讲做动作时的要求。
  
这个原则讲的是总的动作要求,它有三个内容:一是圆活,一是绵连,一是和柔。

一、圆活
  
首先讲圆,圆有几方面的意思。一是按动功的要求来说,在整个动功套路的前后安排之间,每个动作运动的过程,都应该有圆的内容在里边。一有圆,里边就有活,活就是在动作运行过程中没有停滞。只要动作运行路线走的是圆的,动作是圆的,那么姿势就活了,气就自然通起来了。再一个是你本身整个形体各个部分要圆,这样里边气就活了。本来肢体是一截一截的,关节一动应该有个角,但是我们要求要圆。尤其是有点衣服遮着,从远处一看,要是个圆的。一圆它就能空,一空里边的气就能发生运动、变化。若不圆就容易死,一死气就停滞了,就不通了。即所谓“圆空法生”。怎样才能做到是圆的呢? 从里边往外要有圆撑的力量。拿站庄来讲,两臂在体前环抱,两个胳膊应是抱着个圆;在两手相接的地方也是一个圆;虎口张开,也要有个圆在里边。另外,身体站着也要圆,形体其他各部分也都应该注意圆:腋窝不能挤着,要虚腋,拿气往那一撑一充,要有圆的意思;两个大腿相夹的裆部也要圆,叫调裆,也叫圆裆。裆怎么才能圆?要有点力量,用意念往外撑。练太极拳讲“勒腰束气把裆撑”,就是要裆圆;喉头往回收,是要把喉后壁往外撑,把喉张开,让里边圆。身体各个地方都圆了,周身的气才能更好地通畅起来。要圆,就必须用意念去充。这是总的要求。
  
但是,智能功有的动作不圆,譬如形神庄。形神庄是要把气练到发肤指端去,好多动作都是直来直去的,立掌分指整个胳膊直了,弹腿翘足腿直了。这样,你做小的动作就要圆。比如说立掌分指,分指的动作要圆一些,力点要圆一些;弹腿翘足一翘足的时候,动作要圆一些。这样要求就更深了。一开始肢体的端头能用上力就不错了,能够直着用上力,慢慢才能放松一点。当然,形神庄有的动作就是要你保持90度,如展臂动作,所以做这些动作,就要注意保持外方而内圆——外面是90度,里面圆撑着,而且不是每个动作都到了位,见棱见角,才做下一个动作,是在这个动作将要到位时,一拧一带就走到下一个动作了。好多动作都可以用内圆来解决外面那个角,能时刻注意它,里边的气就始终是通的,如果你一挤压,气就不好过去了。你一摆姿势,手一动有没有气魄,就看你有没有把意贯进去,动作圆不圆。意念能够充起来,就是圆的,从外面看起来气魄就大。另外,有的动作要注意肢体角度的转换,动作一转变,也应是个圆。譬如很简单的起式中开始的翘掌动作,本来两手是下垂的,一翘掌不是随便起,而往外一转拧开,往外一拧整个臂是个旋,是个圆。按分解动作,先转掌心向后,臂一转,轻轻一拧,手就自然而然划了四分之一圆。还有运用一出一回要注意圆,不是直去直回,当一回来时有个小的螺旋,但注意不是故意使劲那么做。譬如你往外一推,推到头了,胳膊已经直了出不去了,再把腰往后松一下手就往前去了,腰再往前一塌手又回来了。要体会用腰带着手动。如果练功的时候,是用腰这么带着做,手就会出现往复折叠,动作的出去、归来就不会是死的了(开始站着练不好体会用腰带,坐着好体会些)。这种练法、这个诀窍,本来是太极拳讲出来的,可各种功法都可以用。太极拳练功讲沾、粘、连、随。手一出动,腰一长,之后再回来,沾、粘、连、随就在姿势变换这一点上体现出来。动作的一出一回,里面有圆,有圆之后才能连到一起,不是断的了。拿腰这么一带,它会自然地形成个小圈圈。当然,腰不会旋转,但腰那儿有气连着。在讲腰为主宰时还要谈这些问题。在这个方面,同学们须慢慢体会圆活,在绵连中也还要讲到它。
  
二、绵连
  
连绵不断我们说绵连不断,为什么说绵连而不说连绵呢?我认为,连绵不断使人想到好像有些绵线连着,一般容易有丝丝拉拉、有丝存在的感觉,有这个意思。绵连不断就不是了,很绵软地连着不断,从意念当中更浑厚,里面连得更多一点。比较来说,连绵就是用丝连着不断就行了,它的气意就小、就少。
  
(一)动作的绵连。动作绵连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普通运行的绵连。一个动作、一个姿势,无论怎么动,在运转过程当中要绵连不断,也就是动作要均匀。一个动作,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就不容易连上了。我们要求将来逐步做到慢也绵连,快也绵连。一般练功练得慢的时候容易绵连,但太慢了不会做得非常匀,就会动一动,停一停。你真做到非常慢时还总在动,那就比较难了。所以开始练的时候以中速度稍稍偏快一点来体会绵连比较好一点,逐渐走向中速度,再到中慢速度,以后更慢。动作运行要非常均匀,就是快而不断,慢而不停。绵连就要求动作虽然很快,但是里面没有停,应该是快而无停,慢而无断。绵连的另一个意思就是动作间的转换要绵连。有时快的一个动作打过去,一换姿势就停了,要求快的动作变换也应该非常快,也得连上;慢也不能停住。一个动作打快容易,但要总是连着,不让它断了,这个姿势出去到回来就不好做了,所以绵连跟前面的圆又连上了。一个姿势运行到变势子的时候,若直线出去,直线回来,当中必然要停一下。往前去一折回来,方向变了,当中就有个停。所以要用腰去连。姿势或动作断了,可拿气连上了,这就是形断而气不断。有的时候一个动作气跟不上了,但意念不能断。从形的绵连应这么去搞。
  
(二)气的绵连。每做一个动作,不能光想着形体,还得考虑气。气本来是在身体里边自然流通的,我们只是没有认真去体察它。比如这么慢慢一抬胳膊,应该不是光胳膊抬,至少觉得跟肩、胸、背连着,慢慢体会一动跟两个肋、跟丹田、跟腰也连着。先能觉得跟丹田和腰连上了,可以进一步体会丹田气怎么往外出。做动作很匀,丹田气出来就是均匀的出,回的时候也要是均匀的回去,不要一股一股的,不能绷着冷劲,应该使里边的气跟外面连着。这样就是人体内气的绵连,就是绵绵不断,总是很均匀地出来,这一点比较难一点,需要慢慢去体会。坐着比站着好体会一点,另外,躺在床上,举胳膊的时候,胳膊容易放松,这样放松一动,首先是上臂的气好体会,再稍稍用肩一动,往往就连着胸。但是连到腰上的可能性比较少一点,因为躺着整个上半身都作为支点了。有的同学问放松了是什么感觉,你没事就仰躺在床上,除非有意绷劲,一般上肢都是松的。躺着这么比划,动慢点去感觉。能体会到松,再让它很均匀、很绵软地动,这么去多体会、多做、多练,从形体到气就都能感觉着了。

(三)意的绵连。它是通过意念来实现的,得作意去想。一开始不好连,得用意念想着形体和气是连着的。比如做捧气贯顶,你随时随地都要想两个手连着,要想:我捧着个气球,气球是一层非常非常绵软的薄薄的皮,只要稍用点力“扑嗤”就破了,要很放松地托着它,这样来做意。我记得大概在1964、1965年,我跟一个正骨老师学习正骨时,他就讲,他们老师是练八卦的,老师教他的时候,说练正骨手上是要有劲,但手还得练得非常软。怎么办呢?他们老师不是让想,而用非常薄的油棉纸弄个球,就直接拿着它,你稍稍用点力,它就扁了,就这么捧着,左边转,右边转,升起来,落下去,这么搞。他们老师还让拿手摩挲油单纸空棉球,一点也不许空下了。这一摩挲可不容易了,你只要稍用点力气一按,它就瘪了。我想他们老师可能不光是让他们把手练软,关键是为了把两手的气练整。这是个绵连。原来我练拳时,我老师讲,两手一动一拉开,想着里边有球,跟着胀大,一撒手就掉了,一按就破了,这么连着动。如果你这样做意,再捧气贯顶,往上捧起个气球来,那感觉就不一样了。练捧气贯顶的推收时,你加上意念想着手上拿着个球,两臂和身体当中还是个球,手外和天边还有一个球,肩膀轻轻一推一收,这些球都连着动起来,内气外气连上,绵连不断,就自然而然起变化了。同学们要这样去体会,不要把它光当个姿势,练功时把意念加进去,想着整个都是气球连上。在周身一家中还要讲这些问题。绵连要用气、用意连上。当然,练动功要靠姿势的变化来完成这些内容。
清山远水 2008-06-15 20:04 Ⅵ、周身一家

周身一家就是在练功时要保持周身的整体性,不能顾此失彼。任何动作都是有前就得有后,有左就得有右,不能光想到一个方面。在过去练功夫,坐功是庄法,站庄也是庄法,练静功的时候,要求你用意念像一口钟一样把整个身体都罩起来,周身都得有气,以前讲“头顶佛世尊”,意念头;“口中念观音”,面部;“身后是真武”,身后真武大帝;“身前是老君”,讲身前;“左边是青龙”;“右边白虎神”。其实是干什么呢?就是一打坐,加上意念,周身像一口钟罩起来。你想头顶,顶头悬;面部,观世音嘛,面带微笑,很慈祥很慈善;身后真武大帝,把背拔起来放松了;身前,开胸;左;右;意念放在正当中——当中是个钟锤,里边随便摆,打哪都行——气往哪走都行。这样练起功来。静功是这么走,练动功也同样要注意到这些东西。练动功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从形上走整体。
  
一、身形的整体性

用意念罩住的整体是从意上走,练动功的关键是要有身体的整劲。这个整劲就需要我们上下左右相合。无论是练武功的动功还是练气功的动功,脑子要有个概念:肩和胯是相对应的,用意念把肩和胯连上。同样,肘和膝用意念连上,手和脚连上。意念这样一连,再百会一提,感觉就不一样了。加个意念就能使我们统帅周身的力量强化起来。安静呆着好做,—动的时候就容易忘了。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都是从形上走的,然后再把躯干解决一下,这就是练气功所讲的“三圈相摞”。(咱们完全讲气功的,因为武功的“三圈相摞”和气功的还不完全相等。)“三圈”是:两个髂骨最高点一连算个直径,平着作个圈圈,这是一圈;经两个肩胛骨的下角(约在乳房下面)那儿,平着这么一圈;经两个耳尖,平着作一个圈。一般腰不会放松时这个“三圈相摞”不好做,咱们坐着时腰部都会放松,因为体重拿骨盆支撑着。而站起来后,臀部不着地,身体靠胯关节支撑,后面脊柱绷上劲,不好往下放松,所以坐着好做。(下边庞老师带功)把身体坐正了、坐直了,百会往上提,先放胯骨那个圈,着了地,放平了;肩胛骨那个圈往胯骨上放,往下一摞;头这个圈往胸上放,往下一摞。注意百会上悬,头要正,眼看着前面,头低得太多就提不起来了。目要很自然地平视前方,额头是放松的,这样用百会往上领……再来一遍(略)。这就是“三圈相摞”,这样气就整了。将来坐功也好,站庄也好,如钟、如松都是这么调整,这么一调,里外的气都变样子了。记得1980年我在北京讲身形要求时讲了“三圈相摞”,当时有位70多岁的老人家,满面红光的,听了课后说;“庞老师,我练了几十年没解决的问题,这下解决了。”他练拳一辈子,就是气整不了,里外的气不能整地连到一起,听我这么一讲解决了。
  
所以形体的整体,一个是从肩、肘、腕和胯、膝、踝这外三合上去做,再就是通过三个圈往一起摞来解决。这是从形上走的,你要经常注意这么练,这么整。
  
二、局部带动全身

在练形神庄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体会以局部带动全身。讲动作要领,每一个动作都讲的是动的部分,它怎么样和全身联系呢?有些节我们讲了,比如龙头鹤首。龙头鹤首本来是头部的动作,但当你练熟之后,身体一放松往上一提,一做龙头,头一摆能使脊柱摆起来,脊柱一摆,腿也跟着动,到最后能到脚上去。脚能放松了,也就跟着动。如果真的一动脚趾都有感觉,气就充得多了一点。又如练立掌分指。本来就是手掌和手指的问题,可你练的时候,手指一开一动,又可体会到它的经脉变化,通过经络振动身体各部分。形神庄就是通过局部小的动作,更明显、更剧烈地振动经络之气。一开始可能感觉不那么清楚,要反复去练,用意念注意反复感觉,加上调动丹田气,以腰带着动弹,里边的感觉就更大一点。每做一个局部动作,都要注意它和全身的连带关系。做上肢、下肢动作至少要连到脊柱上去。这几个本来应该是一回事情,我只是给大家分解开一个因素一个因素地来讲的。以前老师就讲周身一家,有的拳谱有六相合,有的老师也能讲三圈相摞,像这些具体的东西,老师就不讲,都是自己去体会。以局部带动全身,并不是每个局部—动把周身各个地方都带动了。过去练太极拳讲一动无不动,这句话虽不能说不对,但它讲得不科学。若说气是个整的,比如说人是个轮胎,这儿一动弹,整个轮胎里的气都有影响,讲一动无不动也可以。但说局部一动周身各部形体也都跟着动,那做不到。如果说它高级,那就非常高级,高级到很不现实。“一动无不动”从道理上分析应该是:这儿气一动,周身的气都动,气一动必然影响到形,即所谓“有形化无形,无形化有形”的变化。不过,一般的动还影响不了那么深刻,所以说那是到了真正比较高级的层次了,一般人做不到。武术气功基本上都没有到这个层次上去。当然过去武术气功里也有以局部带全身的说法,那跟这个说的就不一样了,那是用手带身,用脚带身。咱们一般动作是拿人体往前推手(脚),他是手(脚)往前一打,带动着人体往前去。1969年,有一次我在老师家里,我的一个师叔来了,他说;“鹤鸣来,你试试。”摆好了姿势,拿手推着我的手。本来他身体己探到前面,重心都到前面来了,应该再往前动动不了了,他说:“你看什么劲!”往前一推,整个人一下起来把我推出去了。我老师说这叫“以手带身”。当然这不是武术中的高水平,当时我还不知道,以后考查他那还不是真正的以手带身。他那还有全身的爆发力,还不全是拿手带起来的。像这种情况,把重心都移过去了,可是还可以用手的力气走,两手一动弹,一个整力气,从下边可以再颠一下。
  
三、以腰带动全身的形体运动

一开始练功先用腰来带。像捧气贯顶回气的时候,“松腕,转掌,转身捞气”,一开始是像木偶人一样,整个身体动,放松了去转。慢慢不是这样了,好像把身体卸开来,用腰这么带着,腰先走,肢体后走,胳膊就跟鞭子一样的放松了跟着动弹,腰放松转到90度一拧再转回来。慢慢地熟了,气足了,动作就连起来了。当然这要有个过程。腰先动,肢体在后,慢慢就变成了腰和肢体一起动,但是肢体不许僵着。练内家气功、练动功都是如此。在武术气功里,真正的太极拳也应该是这样的练法。不过现在练太极拳的基本上都是内气不够,这样就做不到了。要想真正做到腰为主宰,带动形体,就必须懂得所谓的“一身备五弓”。因为一般不练功人的气路是从膜络上走的:从丹田一发,经两肋,从腰背走到腿或上肢,是经膜络出去的。我们练功(有一个过程)之后,(慢慢慢慢)丹田气往身体走的时候,虽也走膜络,但比较少了。因为练功中有一种“敛气入骨”的功夫——把气收敛到骨头里面去。敛气入骨,一种练法是在按形体要求练功的时候,注意收腹缩会阴,这样把气往丹田里边放。另外练俯身拱腰,俯下去后一起时,快速、一下绷起来,那是能敛气入到脊骨里边去的一个方法。气首先能入到脊柱里面,有了功夫,再以腰为主宰,通过肌肉肌腱,通过脊柱,传递力量就比肌肉的膜络强大多了,而且传气也传得比较快。
  
“一身备五弓”的五弓是:脊柱一张弓,上面弓梢是大椎到枕骨,下面弓梢是尾闾,弓背是脊中到阳关(这个弓背较长一点);上肢一张弓,肩到脊柱和手分别是弓梢,肘关节是弓背;下肢是张弓,胯骨到骶髂骨和脚分别是弓梢,膝关节是弓背。每个弓梢都不是一点,是展开的。练功的时候,你知道脊柱和上下肢是这个弓和那个弓这样挂着连起来的,它是软的,有弹性,腰那儿一动,这几方面都连上了。上次给大家讲故事说俄国来个大力土叫康泰尔。另外意大利来过一个,但他不完全是大力士,他会功夫。这个人是王芗斋打的,之后,他们很佩服,所以还练了意拳站庄。前几年意大利有人来中国表演气功,一推把人推倒,比我们表演的还厉(原为利)害。不过那次表演我没有去看。再有日本来过几个人,也是练武术的,他们在上海找到了孙禄堂。孙禄堂说甭打了,让他们来五个人,胳膊、腿、脑袋一人按一头,能按住了就行。他往那一躺日本人按着,他一抽一撒手,五个人都出去了。现在日本有中国的孙氏太极,就是孙禄堂的太极拳。前几年日本还来人专门找孙氏太极,那时孙禄堂早已死了,他们专门经体委找了在北京的孙禄堂的女儿孙剑云。孙禄堂这个情况,就相当于一身备五弓。这是从形体上讲要把周身练整了。过去练拳术里边有一个抖劲,一抖之后马上连上,相当于陈氏太极拳的刚柔并济,每打一个动作,开头是刚的,马上就是绵的,这么带着过来。因为我们现在不练那样的武功,没有更多的时间从形体上练这五弓。咱们智能功就从意上去练,从气上去练。就从“三心并”上练起。把姿势摆好了,用意念想顶心连着丹田,手心连着丹田,脚心连着丹田,这么往一块连,往丹田集中,这样去聚,这本身也是把身体气整了。三心并往丹田,还要注意在头顶外面、头上面还有个东西提着你,好像吊着丹田里边,这样人就轻松了。这个整体随时都要练。三心并站庄要练,大马站庄也要练。练得气整了,就不那么容易疲乏了。
  
再一个是通过九宫十三门练全身的整体。九宫十三门指会阴、两侧的章门、后面的命门、前面的肚脐、两肋的大包。前面膻中上面一点,后面陶道下面一点,再有就是印堂、玉枕、百会和体中的一个活点。这个以前没有讲过,我一边说大家一边体会。(下面是庞老师带功)用章门从两侧往上兜会阴,一提往混元窍上放;命门和肚脐拉会阴往上提,往混元窍上放。两侧大包往下拉舌头根,往混元窍上放:膻中、陶道拉舌根往混元窍上放。体会这几个穴位往混元窍上连。用两个耳尖提舌根往意元体当中放;印堂、玉枕拉舌根往意元体上放。两个耳尖拉百会往意元体当中放;印堂和玉枕拉百会往意元体当中放。把上面的中心点和混元窍用意念连一下,然后自己默念“虚—灵—”,反复念,不要注意发音,而注意身体里边虚灵的状况,体会发音时周身都晃晃荡荡、恍恍惚惚的,上下成为一体了。念虚灵是从混元窍直到意元体,往意元体中心点靠上些走的,这儿有动触。这儿集中起来,周身就轻松了,把混元窍的气连到一起往上来了。两眉要放松,不要绷劲,再默念“神机”两个字,神里边就有了主宰,里边主灵动的感觉就有了。一念神机里边一动,那个动的地方就是我们自己神的最根本最深处,神动的地方就在那儿。通过九宫十三门就这样来练整体。当然,练捧气贯顶时,你也可以往那个中心去收。“周身一家”就讲这么多。

下面讲更具体的动作要求。
清山远水 2008-06-15 20:05 Ⅶ、大关节如蛇行,小关节如蛹动

现在同学们做好多动作,胳膊腿都是直的,将来要会一节一节地动,连大关节也要前后有秩序地动。一般应先是肩,再肘、再腕,到手指,从根节、中节到梢节,要一个一个地动,转弯也是让它一节一节地转,比如捧气贯顶的起式就是这个样子。动作里边小的关节要求是蛹动,大的关节要求蛇行,比如做通臂,各关节不要故意去摆,用气和意念一抽一动。推收也是一样。推,不能硬推出去,要有螺旋前进的意思;往回一收,要微微一拧收回来。动作都不要是直的,肩、肘、腕放松了,似乎打着好多圈圈走的。五元庄中好些动作都是让大家练习蛇行蛹动的。一练蛇行蛹动使得每个关节里边就有意念、有气了,里边就灵通了。中医讲大小关节是神气游行之室。每个关节比较灵通了,神和气在里边运行就比较容易了,能存住神、气,这地方就更灵活、健康了。蛇行还可以慢慢圈一圈动一动,蛹动不好练,开始就这么抓,平时没事自己就练一节节地动,把每个节练熟了,好支配它了,意念和形体就好合到一起了。要把手的关节松开有个办法:两手相合然后拿腿夹住,慢慢使劲边晃动边往上拔,这么做手就容易松,就练得快一点。在过去练武功的点穴有两种练法:一种是练硬功,把手练得非常硬,拿手能把砖都钻坏,用这样的硬功点穴;再一种是软功,用软的功夫把气能运到指尖上来。你关节都会动弹,很柔和,意念很充足了,那就是运气于发肤指端了。一碰,意念往外一发,可以发出气去点穴,也不要用非常大的力气。这是从柔上走的。

对整个动功的周身各个部分的要求主要就讲这么多。
清山远水 2008-06-15 20:05 Ⅷ、目光的应用

练功不论静功也好,动功也好,要会自己运用目光,运用目力。一般书讲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从气功来说,眼为心之苗,就是眼是意识的苗,意识从这儿表现出来。人体里边的气要受意念的支配,意念一动气就动,而好多情况下,意念动都配合眼神的动。做动作也一样,往往想往这边去干事情,不知不觉脑袋就转过去,眼睛也注意了。意念活动和眼睛一旦结合之后,力量就结合上了。眼为使气神,好多人过去练功不懂用眼来使气。实际是什么呢?你想让气往哪去,往那一想,目光能跟着过去,闭着眼也是一样。过去练功“慧剑”这个词有好多的讲法,其中有个门派就把目光作为慧剑、说练功着了魔(一练功有点不舒服,痒、疼、麻、凉等的动触感,过去讲来魔气了),这时闭着眼睛用目光一扫,它就没有了。其实,它那气通不好,这么一动,气就通过去子。当然,你的目光不锐利也不行,那儿痒,一注意,目光越扫越痒。什么道理呢? 就是气还不够。
  
魔其实是你练功中出现的各种感触。在最早是这个“磨”字,来磨你的,使你意志更顽强一点。痒、酸、麻,就是不动,能够不动,意志就顽强了,定力就强了。以前练双盘膝,腿麻了却不动,不放下来,气通过去之后就不麻了。你要是毅力不足,那就过不去。所以练功中有好多景像与感受都是磨炼我们的。这个“磨”(景像)来了以后,为禁绝你动,说你只要跟它一结合就着了“魔”了,其实是吓你一下,所以把磨下面的石字改成鬼。在过去说佛即是魔,魔即是佛,没有魔就不能成佛,意思是要不磨炼你,你功夫上不去。咱们有时练功觉得真难受,这时,就不动弹,经受得住磨了,意念坚定了,气足了,功就长了。一难受,凑合凑合,适就一下、动弹一下吧,这一凑合你就受它支配了,功夫就上不去了。一般敏感的人,大部分都意志不坚定。他很敏感,出点小功能都可能,但这种人不刻苦练功,功夫想上去,比普通人还难得多。因为他神不定,往往有不了大功夫。上次也讲过,功夫的根本不是静也不是动,而是要定,成为一定的模式才是功夫。光静是顽空。为什么把静和定连在一起,说静定而不光谈一个静呢?你得能定住,动也定,静也定,静动一如,那是真功夫,没有定就不行了。这本来是一个方便法门,让你不动,呆着就呆着,难受就耗着。不过你这一想耗着,不也起了念头吗?倒不如来个积极的,有痒痒、不舒服等感觉自己主动地通。我们这儿讲目光,就用目光扫它一下,让它快点过去,不再干扰你。拿目光把气通过去,用目光来指挥它。
  
同学们可以做个小试验:把胳膊伸平,掌立起来向前撑着。眼睛向上看,感觉手指头尖的气就跟着往上冲;眼睛往下看,手下面气就比较多一点。另外,头不要转动,把眼睛尽量往左侧看,你体会手上的气也是往左侧走,每个手指尖左侧的气感就比较明显;把眼睛回到前方,手上的感觉就恢复正常;眼睛往右看,手指右侧的气感就强些。虽然手一点也没动弹,就眼睛这么一上一下一左一右,手的重量、手上气的感觉就不一样,眼睛怎么动,整个周围的气就都跟着怎么动,气场都在动。过去太极拳讲“仰视则弥高,俯视则弥深”,这个仰、俯并不是姿势,是眼睛、目光,往上一看,气往高处走,往下一看,气往下、往深处走。大家安安静静、放松了,体会到目光能指挥气了,这样,在练动作的时候,闭着眼睛或半眯着眼睛,把眼力和姿势结合到一起,那么气的运动就会更强大起来。练气功就是要气通,要增加身体的通透度,可以通过目力来解决它。

在练功的时候可以加上想像,比如开合的时候,往外一开,眯着眼睛看那个气从形体出来,往回一合,气进去。用意念和眼光配合到一起来支配躯体变化。这就需要同学们平时多练习收取神光,练习用注意力带着眼光看,将来能觉得往外一看有光过去,那效果就更不一样了。练神光还可以练在印堂转圈。这个转圈是往一个方向转,一定要整的,是个圆盘式的在转,不能就转成个线性的圈。转线圈佛家叫“伊三点”,一般的习惯都是顺时针转,其实,逆时针也不是不可以。以前为什么佛家走“伊三点”不容易出光呢?就因为它转的是线圈。练神光应该转圆盘,以后治病、练功都要用它。目光就那么练。练功总的动态要求就讲完了。
清山远水 2008-06-15 20:06 第四节 练功体式简介




咱们介绍的练功体式比较多,不是让同学们都去练,知道就行了。这些姿势是怎么回事都知道,就避免了看到别人练时觉得新鲜。有些姿势还要讲讲它的作用,以加深练功对姿势的体会。另外,从这里面能看到智能功功法里安排的好多姿势,都是从定势演化过来的。形神庄、五元庄、捧气贯顶法里好多动作都可作个定式,从站庄来练。讲体式里面有这么多的内容。

Ⅰ、坐式

传统气功对坐式练功比较重视,所以,几百年来好多人写练功书,尽是讲静坐的功夫。儒家偏重讲静坐,道家虽然讲“根本大道不在坐”,但又说“要从坐的形式来入道”。坐功不需要多大地方,而且比较省力气,可以持久,所以,过去练功强调坐功。

坐功的姿势各不相同,有正统的练功姿势,也有一般的练功姿势。我们这里介绍的名字有的是我们起的,有的过去就有。
  
一、座具坐

坐在座具上练功。如果坐在椅子上练功,标准要求是椅子高度在坐着时小腿垂直,大腿是平的,大、小腿成直角。上身要直,身体胯以上都按身形要求来做:提顶、收下颏、喉头回收、含胸拔背、松肩松肘、坐腕、松腰松胯、收腹等等。坐椅子练功是最简单、方便的,随时随地都可以坐,坐的时间也可以久一点。为什么要强调练功时间久呢?只有坐的时间久,姿势保持定式,里边气才可以更好地流通。上次讲过那个妻子三天三夜把丈夫又喊活了。她就是一个姿势,嘴对嘴呼吸,别的动作都不做,僵住了,气流的却很好。如果同学们练功这么刻苦,意念、精神能这样集中,肯定出功夫。正是由于那个妻子姿势定住了,她的气流通非常好,所以把丈夫救活了。我们讲“定式”就是这个意思。
  
搞体式要求合度,能坚持时间长就出功夫。原来东北有个气功师带人练功,不论有病没病,一坐就半天,有的把腿都坐肿了,可好多人的病也好起来了,当然也有坚持不下去,把病搞坏了的。如果想从坐功出功夫,得定式,要定的时间长,坐不了十分钟就变一变,还不如练动功更好一点。座具坐是这个样子。如果坐椅子结合抵穴坐功法,把尾间骨正好对着坐在椅子角、凳子角上,这样,对尾闾的刺激很强,阳气升发性很强,发动气、壮身体效果非常快。这种坐法时间不能长,开始坐只要超过7分钟就起不来。1981年我给他们讲坐椅子角,有的开始一下坐了15分钟,疼得站不起来了,尾闾疼,腰也疼,一下疼了一个礼拜。什么道理呢?没有练过,腰那么一挺,定住了,气冲不过去,疼的厉害。同学们学习的时候可以坐个椅子角,不能弯腰,泛臀、塌腰,用椅子角正好抵住尾闾尖,手还可以掐个子午连环诀或玉诀,安静看书,时间甭多,就几分钟,累了坐大点,歇会儿再抵住尾闾坐。经常去练,气足得就快多了。这算座具坐中特殊的。同学们用心的话,可以弄个比乒乓球小一点的球,坐时放在尾闾骨上,帮助你的气起来。以前我工作的时候,就是用旧纱布或绷带缠紧了,用线捆上坐着。
  
想练功要会想辙,这么多方法,你要用到生活当中去,身体变样就变得快了。一上课就练座具坐,练坐功。“唉呀,庞老师一讲课就两个半钟头”,你真要是坐两个半钟头能不动弹,不要说别的,听我二年几百个学时的课,你也长功夫了。可同学们年轻力壮的却往桌子上一趴,教你们坐功又不做,有什么办法?“庞老师,怎么出功能啊?”你不练就想出功能,那有这么容易的事啊!座具坐简单,上课就练了嘛。坐定了,看着老师也行,不看老师,自己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鼻观丹田也行。过去有个口诀:“眼观鼻,鼻观心,内视丹田一粒金,能上能下。”这个口诀比较早,我小时候练功时老人就这么教我念,它全套功就是这个,没有别的了。我现在给你们讲那么多,你们就跟着安安静静坐两个半钟头,老师做动作就跟着做,说抬胳膊就抬胳膊,动脑袋就动脑袋,做动作时保持形体不变,这样坚持下来将会是什么样子!“庞老师,你怎么早不讲啊?”现在讲你还做不到,刚开始就讲,你会觉得压力太大。我开玩笑地讲,你们是一群野马,现在戴上了笼头,该拿鞭子抽了。若刚来还没上笼头,一抽就跑了。那时就这么要求,你们受不了,反而会产生抵触情绪。现在慢慢练练,学了不少知识,也知道该学了,知道老师是为了自己长功夫的,才不容易打跑了。我们要搞气功事业,慢慢懂得这些道理了,再要求就好说了。
  
二、自然盘膝坐

气功的自然盘膝坐应该把两个脚都压到大腿下面,使劲一压,挤住,不能露着,自然盘膝盘得好、压好了,一般磕膝盖着不了地。两个脚往里插的越多,两个磕膝盖越抱着,跟个花盆似的起来了。这和双盘是不一样的,双盘两膝要求着地。自然盘膝,从正规练功(包括有的道家功)来说应这么练,但还有两个变通坐法。
  
1、先把一个腿伸着,另一个脚搁在这个腿的蝈窝里边,用脚尖顶着,然后把伸着的腿盘在外面,把它挤上。这样放着谁也不压谁,省事。这个姿势还有个特殊性:用一个脚的脚趾顶到另一条腿的蝈窝上。蝈窝靠上一点,里边是肾经,外面是肝经,脚这么一放还有点通肝肾的意思。
  
2、“合十”盘。两脚心相对,两个腿一起往回收,像个“十”字,手也胸前“合十”。这种练法,好在气血能成为一个环流。有些民间宗教用这个坐法比较多。它比较好坐,不费更大的力气,又容易使气流通。这么一坐一合“十”,头稍微低点,拿中指往上一找头,气就起来了。有一种练功直接走上田,往外发放的就练这个。
  
三、单盘

又叫单跏趺,有两种坐法。一种是用一只脚后跟抵住会阴,另一个脚压到这个腿的大腿跟上来。还可以是普通坐法,不叫跏趺法,但也可以算作单盘:一个脚后跟抵住会阴,另一个脚的脚后跟抵住这个脚的脚腕子。这两个坐法都不好坐,比较费力气,因为一抵会阴就坐不平了。还有一种是:一个脚后跟抵会阴,另一个脚后跟放在这个脚上面抵住耻骨(男性就把**夹住了)。

单盘有两种变化:一种叫跨鹤坐;用左脚后跟抵住会阴,右腿往这个腿上一搭,窝盖着左磕膝盖搭过去,微微的弯曲。女性坐跨鹤坐多一些,是为了更好地封闭会阴。另外一种叫真武坐:一般是右腿圈起来,也是用脚后跟抵住会阴,但是左腿不是把右腿压住,而是拱起来戳着放着。手是用的金钩印(两手握拳,一个手平放着掌心向上,一个手立起来掌心向内,两手小指夹起来。有心脏病的手对着心脏,没有病的放在心脏下一点)。

四、双盘

就是大盘膝,又叫双跏趺坐。一个腿先放平了,另一个腿的脚搁在这个腿的大腿跟上,再把这个脚搬到那条腿上来。没练过双盘的成年人大部分开始盘不上去,因为他胯、膝关节、脚腕关节没做过这种动作,少部分关节比较松,肌腱比较柔和的人可以。练双跏趺两腿摆好以后,两磕膝盖(膝关节)要着地才是正确的。单盘架起来那条腿的磕膝盖也一样,应该着地。若膝关节翘着,那就是松不开。同学们看现在的气功书上一些气功师照的相,为了出名,显得有本事,做个练功姿势显摆显摆,做个双跏趺—坐,可是松不开,膝关节拧着着不了地,说明他不会练双跏趺。摆站庄姿势的气功师,他只要是一个腿抬起来站着时,身体拧在一边,歪着,你就可以说他没有本事。因为他的重心还得用形体那么来平衡。就单从他摆的练功姿势上、从形上就可以看出是不是真有本事。一般坐双盘或单盘时,后面要稍高一点,垫起二、三寸,能泛臀、塌腰才能坐得稳。若后面矮了,身体容易往后仰。坐功不论什么姿势,往前倾一点不怕,就怕往后仰,那样气容易僵。双盘的气调动比较厉害,发动内气比较猛,量也比较大。因为盘坐时一压,下面气去的少了,都往躯干、头上来了,气来的多了。像老气功家赵光赵老一练双盘,内气就冲得能跳起很高。当你一旦压着气血也能流通过去,说明气的流量、冲力很大了。在1960年我有一个朋友就打比喻讲:你这么随便坐着能通了,身体发光(下边讲的是比例数)能发五里远,练单盘就能发十里,练双盘就会到四十里。出的光就差这么多。因为他是信佛的,双盘是佛家的,单盘是道家的。他这是讲佛家功比道家功好,威力大。过去他曾在沈阳碰到过一个道士,他来回过路走,看到道士在北城门躺了20天没有动弹,知道这人有本事,就把他请到家里谈谈,要跟道土学功夫,道士说:你不是我这门的人。那时他还只练武术,还没练佛家功。后来我这个朋友果然成了东北佛学会的副会长(这是解放前的事,他现已死了)。他讲,练双跏趺比其他出功夫快。其实,即使你会坐双盘了,静不了也不行,也解决不了问题,那只是个形式。为什么?你看练软功、练杂技的,身体很软也没有出别的本事,就因为他不会静。当然他们练得形体很软了,你给他讲些气功道理,他的功夫会有突飞猛进的变化。

五、跪坐

跪坐算作跪功也行,算作坐功也行。日本叫跪坐,也叫金刚坐,不过密宗的单跏趺也叫金刚坐。跪坐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先跪下来,两腿平行往后放着,然后坐下去;再一种,两个腿平行放着,—个脚压另一个脚心上,重叠在一起,然后坐下去。这种坐法要求跪下去之后把身体往前趴一下,把臀部泛开再坐下去,身体直起来后,腰往前塌,然后含胸提起来。日本叫三折式。日本练跪坐的比较多。
清山远水 2008-06-15 20:07 Ⅱ、跪式

跪式主要有两种:一种叫长跪式,一种单跪。
  
一、单跪

一个腿跪着;一个腿立起来,小腿和大腿基本成直角,腰得直着保持身形要求。单跪是最吃力的,比站庄还费劲。跪一会就晃荡,过去说是“灵气”来了,其实是累的。一般站三心并站庄两个小时也行,而单跪绝对超不过半个钟头,非常吃力气也非常出功夫。一般过去的宗教徒,佛家跪香的时候,男的就取单跪,女的双跪。不光因为单跪费力气,而且它不好封闭会阴,所以女性一般不搞单跪。
 
二、双跪

两个腿一齐跪,两脚要并起来,脚面绷直了放着,大腿和身体是直的。这个也不好跪,因为平时站立用两脚平衡习惯了,跪起来不好找平衡,一般都会有腰酸。有的病人说:给佛爷跪了一上午把病跪好了。其实是跪功调动气很充分。拜佛爷又累又酸,一晃荡就认为灵气来了,精神一集中病就好了。一般两个腿长时间跪着叫长跪。
  
坐势与跪势,都是讲腿、腰以下的做法,另外还有手的姿势。

手的姿势过去有的叫掐诀,有的叫手印,也是为了更好地调动身体气血的。不同的门派有不同的基本的手印法。书本上介绍了练功中常用的六种。
  
1、定印。定印在佛家功里用得比较多。掌心向上,一手的手指重叠于另一手的指掌上。左手在右手上面也行,右手在左手上面也行,两手手指互搭,手指一般不超过另一只手当中的横纹。两指掌不要求是平的,自然一放就行了。大拇指轻轻地碰上(应该是似接非接。练功一般不主张留长指甲),碰得越轻微越好,接触得越轻微,气感越强;按的力量越大,气感越弱。如果两手不重叠死,也是轻轻地接触一点点,用上边指背的汗毛接触下边的手,那样更好,气感会更强一点。否则,压死了,气感就小。总之以不接死,似乎接触又没接触的状况下气感最强。定印——入定的印,是个最普通的印,一般来说能帮助精神安定。如果大拇指与食指掐成指环诀,然后再两手对着拿起来,就称为弥陀定印。一般左手压右手称为降魔印,右手压左手称为吉祥印。这些都属于定印,不过是起这么个名字,给人们加深印象。我想这是手印法进入中国以后的称呼,印度的不会是这个样子。因为从中医来讲,左手和右手有气血阴阳的分别。这问题不细讲。
  
2、太极印,也叫太极合印手。一个手拇指按于另一个手的劳宫穴,两个虎口交叉,然后这个手的掌指自然放在那个手的手背上。里边手的拇指捏在本手中指中节。太极合印手一般是手心向下放到腿上。有个别的门派说掌心向内,掌心向内手就放在肚脐上了,当然拿高点也可以。太极合印手按劳宫穴,是为了更好地安神。对于有火气的人,用这个印比定印要好,因为劳宫穴有清火的作用,加上手心向下,能使气往下降,起到清火降火的作用。
 
3、合十手。合十手就是作揖,两个小臂连成个“一”字,跟合起来的手掌一横一竖形成个十字。合十手佛家早就有,作揖叫“合十”,磕头叫“和南”。如果大家看佛教书说弟子和南,那就是徒弟给老师磕头呢。徒弟一见老师都是要磕头的,有大磕头、有小磕头。小磕头是普通磕头,脑袋碰地。大磕头是将整个身体趴在地上,往下一出溜“——”一趴,把手放在地上,掌心对额头,以额碰手。现在密宗还是这样磕头。合十本来是礼节上的动作,是小礼。普通道友相见,都是练功的人,合十以示客气、礼貌。一合十,一方面大拇指正对胸部膻中穴,把气收住了。(以前无论佛家道家都讲有坛,要有坛主摆坛、设坛,主坛练功。坛是练功搭的台子。)另一方面,一合十,两掌的气环流了,内气外气都没有散,成为一个整体,大家连成一个练功的气场。结合智能功场的效应,我想它应该是这个意思。因为这个姿势对内气外气收敛得比较好,守得比较好,使气不往外散,一安定,气场就很宁静了。不然一见面边说“来了,来了!”边向对方招手,在有功夫的人,手这么一比划,就把气打过去了,若不熟,对方还以为你用气打他呢,两个人就拼命了。合十手把气往里收着,有气场互相影响,就不会有杀气和攻击的力量。所以将来人们还可能使用“合十”这个礼节。合十比握手好,可以避免由于手不干净,或有人有传染病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练武功的合十手,大臂要抬得跟肩一样平,这是走上田。像少林功就是这样子。这样做要累一点。过去讲“横担降魔杵,合十手当胸”。庙里边前主殿,在弥勒佛后边带个大宝剑的护法叫韦陀,他那个合十手的两大臂就是平的。那属于佛家功,佛家注重上田,手一起来要和上田相合住。而练内功一般的合十手是跟中田合住,合十手当胸。
  
合十的时候也有点学问。练武功的两手要使劲压死它,而练内功要轻轻地碰上,似接非接,尤其是中指。有的在中指节上相交,有的在中指肚的尖上相交,有的在中指根相交,但不能再往下了。这么轻轻地点着,手就微微地颤动,它是帮助内气发动的。咱们智能功要用中指尖指肚当中这个地方。两手接触得很轻,但意念比较重,气就动起来了。如果有些人还不行,说明气还不那么足,那就用中魁处轻轻接触,意念加重,手就会颤抖,气感就强了。过去很多东西都有窍门,这么讲手诀,是第一次公开讲。以后我们再合十的时候,就不能随随便便往里合,而要带着意念。作合十手用中指某一点先接触,慢慢整个手接触,越轻越虚意念越集中。练内功就有这么个特点,越虚气越足,效果越好。越用力效果越慢、越差。
  
4、无像手。无像就是没有形像,即没有特殊手势,哪块都很自然。一般地都是两掌心向上,放在腿上,手自然放松、微微有一点拢着、虚着。天也没形像,掌心也没形像,空起来了,容易什么杂念也不起。掌心向上还有吸收天气的作用。过去讲“说放下就放下”,从意识方面,把意识放下不想了,从手来说,放下是无像了,变得无形无像,非常清静。无像手可以使心里空下来,容易入静,容易走静功。懂得这个道理了,手往下一放,手一空脑袋想“无像”,也就空了。这是最简单的,也是最一般的无像手。另外就是练武功的无像手。武功里边佛门三掌:般若掌、无像掌、金刚掌。其中练无像掌是手往下一放,心里安静,然后意念转手上24节。一年的24节气是一个周天,一天24个小时也是一个周天。24节的转法《智能气功科学功法学》上有。他们练功时,砖上放块豆腐,隔着豆腐把砖打碎而豆腐不碎,再隔一层豆腐一层砖,能把最下面那层砖打碎。这种佛门气功无像掌的功夫,它的入门就是从这里练起来的。从一个手用意念转完24节之后,到肩上来,从肩到另一侧胸(一般不过头),过乳房往下降到腿,从脚到地底下去。这个手完了从另一个手重新开始。这24节要想得清清楚楚才行。就光练这个没有三年也练不出来。但有的人想手上关节的顺序还想不好,什么道理呢?脑子里边意识的选择性、定向性还不够灵敏,意念和身体各个部分结合得不够密切。当然我们并不注重去练武功。
  
5、子午连环诀。也是两个手合在一起。子和午正当阴阳交通,经络主时,某个经络主哪一个时辰。手指按经络来数,四指指根算子时,中指指根算丑时,二指指根为寅时,等等(可参阅《智能气功科学概论》第四章)。十二经脉与十二时辰的流注次序为:子时为胆经,丑时为肝经,寅时属于肺经,卯时属大肠经,辰时属胃经,巳时属脾经,午时属心经,未时为小肠经,申时属膀胱经,酉时属肾经,戌时属心包经,亥时属三交经。子午连环诀就是用左手的拇指掐住午时(这时形成一个指环),右手的拇指从(左手指环)里边,伸进去掐左手子时,用左手中指的中节顶着右手子时,然后,手自然放下来就行了。一般掌心向内放在肚脐上比较好,手别放得太高。左手掐中指诀时不是直接掐中指,而是用拇指从子开始,再到丑,到中指二节、食指二节、食指三节、中指三节,然后掐住午时,这称作子午斗诀。如此一连可以把气连得更好一些。过去说这么掐是请北斗七星的,北斗七星是七个大神仙,说七星一转,天体都跟着它转。那是迷信说法,其实不是天体跟着它转,它们都是恒星,是地球自转。
  
6、大力金刚印。大力金刚印跟定印差不多。两手拇指端相连,其余四个手指头一交叉,就成了大力金刚印。过去练武功,要练两个手的力量,所以把手都叉死了。大力金刚印的拇指要尽量往上拱,不要往下瘪。

手印法就给同学们说这么多。这些手印法,都是传统功法里比较常用的,一般的书就画个图,怎么做没有讲,每个手印法的要领就更没有了。有人问:“庞老师,这么多手印法咱们为什么不用?”因为咱们不练静功,就练三心并站庄。我体会,咱们三心并站庄的手势就比较好。这个手势我没给它起名,原来也没个名。实际这手势是个全部的混元。过去有混元咒,它认为身体每个部位都有神名。头发有发神,眼有眼神,耳有耳神等等。从上到下把神都念一遍,然后混合到一起,成为混元咒。其实是让你用意念想,就是混元功法。我们这个手势就是个混元,十指一接,手上有六经,手又对应着脚(但我们这里不是从12经络走的,是从三阴三阳走的),阴阳再一转化,三阴三阳变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厥阴、阳明。一个太极生化为三,函三归一,一就是三,三就是一。阴和阳两个都是三,一合起来成个整的,合成混元。三心并站庄的手式是包容的混元,混元合印手是合印的混元。
清山远水 2008-06-15 20:07 Ⅲ、卧式

即躺着的姿势。躺的姿势无非两种:仰卧和侧卧,没看到书本上有趴着的。就连仰式过去很多气功师都反对,说“仰如尸”,跟挺尸一样,但也有些书本主张仰式的,像我们讲的“还阳卧”就是传统的东西。仰卧由于着床面积大,压迫力较小,更容易放松,气容易通。那为什么有人反对卧式呢?因为好多是练任督二脉通周天的,后面一压,周天就不好通。一般来说,反对练仰卧的人,主要是练周天功的,我们不练任督二脉,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你懂得这些姿势了,坐着的、跪着的、躺着的,那整天都是在练功了。睡着之前躺着练功,愿意仰着躺练仰式;愿意侧着躺练侧式,把姿势一规整就练功了嘛。
  
有的同学近视眼,那看书时就瞪着眼看,开始不戴眼镜费点劲,慢慢就纠正过来了。你有意识地纠正就能解决,根本就不需要用气功。这是1978年原来卫生部中医局局长吕炳奎跟我开始见面时说的。吕老他家是祖传中医,他就是沙家浜里“一剂草药保平安”的那个政委,那是真事。他问我:“气功是怎么回事?我说:“气功主要是运用意识,自己对抗。”他说他对自己用意识对抗就能治病有体会。他原来近视眼,近视眼就是因为老那么近着看书,眼部肌肉不听使唤,使水晶体变长了。既然看近了能导致此结果,他就逐渐远、远、远,搞了二年视力正常了。我认识他时,他67岁。当然人至老年,视力会往远视变,可他那时候近视很厉害,就靠离远点看东西,二年硬把视力矫正过来了。当然他不是先天近视。这一点,我们今天讲卧式时附带讲讲它。把姿势摆正了,都是练功了。

一、仰卧
  
(一)自然仰卧式
  
平躺,自然仰卧,两腿自然并拢,两手放在身体旁边,掌心向上、向下都行。一般来说,枕头不要太高,约三寸就行,使头与躯干平起来。过去讲“高枕无忧”,其实往往高枕有忧,老高枕,睡着了就歪脖,往头上去的气血少了,就有忧了。应该是低枕无忧。你看小孩子,没枕头也没事,他气血足。人老了,元气不足了,浊气跑到头上来了,脑袋胀睡不着,就得垫起来。不然脑动脉血管硬化了,头一低,血来得多,血管冲破了,出现脑出血。高一点,血来得少,冲不破。“高枕无忧”也许是这个道理。从气功层次来讲这就不行了。要把气练得充足,跟躯干平了就行。
  
(二)仰卧还阳式:
  
练此式可把阳气、肾阳充起来。因为夜里睡觉,按过去说卫气不在肢体上、头上,而到五脏里去了。相当咱们说的躯体的混元气不动,内脏的脏真混元都集中起来了,别的脏活动不容易感觉,肾气一充足,肾阳就旺盛,有些男同志在睡觉时就会出现肾阳发动的现象。女性一般感觉不太大,但内脏的气也是充足起来了。内脏的阳气,从气功、中医来说,肾阳是最根本的。肾阳气相当于命门的真火。一个人生命力大小关键看命门的阳气,命门之火。练还阳卧摆姿势,就是为了更有利于肾阳气的充足。把两个脚心对起来,髋关节松得好,脚就收得多一点,两手放在大腿根附近,掌心向着腹部。男性一般来说,老年人肾阳比较虚了,慢慢肾阳充起来,也会在夜里出现生殖器的勃起,出现活子时现象,这时,赶紧起来练功,把肾阳之气收起来,去滋养全身。若化阴液跑了,就没有了。年青人非常容易出现性兴奋,一定要注意马上坐起来练功,或马上起来站庄,意念往回收,把肾阳之气吸回去。女性有时候也出现乳房涨,性兴奋,出现这个情况安下心来、定住神,一般要注意两个乳房当中,膻中靠下一点,古气功叫乳溪,慢慢里边气血就宁静下来了。
  
(三)混元卧。
  
把还阳卧再提高一个层次,通过摆个姿势使肾阳在睡觉的时候不往下冲,自己化了,就是混元卧。混元卧要求把两手交叉放在头顶上,下边的脚还是十字相接。这样把身上的气从肾阳转化到混元,不再是一个简单只把肾阳充起来了。如果愿意练卧式,最好练混元卧。还阳卧阳气往外冲,混元卧阳气周身走。上面臂围成一个圈,这个姿势一拉,气倒不是到头上了,是把肾气不往生殖器走,而拉到了混元窍里边。下面腿围成一个圈,两个圈在身体当中去交合。手放在头上站庄也可以,但比较累。
  
二、侧卧
  
(一)青龙卧
  
(二)白虎卧
  
侧卧,在过去起个名,向左侧叫青龙卧,向右侧叫白虎卧。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因为有的人仰着睡觉不习惯,就要侧卧。一侧卧身体是蜷曲着的,头下边这个手有两种情形:一个按照专门练水火既济的门派,应该是大拇指按住耳珠(耳朵前面耳屏),小指按着印堂,其余手指随便放在侧面。另一个按照自然门,要把大拇指放在耳后,其他同前。另外一个手可以放在环跳穴。不论向哪边侧卧,下面那个腿自然微曲,上面腿的脚腕子是面对着下边腿的脚跟,两腿贴住。有的人腿的姿势变一变,下边的腿曲的更多一点,用脚腕子前边碰上边腿的腘窝。这就是侧卧。

(三)蛰龙卧:这是过去男人用的一种保密的练功方法,一般认为是张三丰传下来的。它和侧卧一样的姿势,下边的手也是一样的,上边的手握住睾丸,拿手的温度去温肾,为了更好地充足肾气。练智能功不太用这个方法。但过去很多书上很推崇它。
清山远水 2008-06-15 20:08 Ⅳ、站式

站势是练动功必备的基本功,也是练武术的基本功。换劲要站庄,气足也得站庄。过去讲“要把骨髓洗,先从站庄起”。真正要作到气通到骨,都得站庄。对于站庄各个不同的门派有不同的要求,这里边讲的姿势很多,简单说一说就行了。站庄姿势再多,无非是从脚、下肢和上肢不同的姿势来分的,怎么变都是这些东西。我们讲了基本的东西以后,能掌握住这几个规律就行了。
  
一、站庄时下肢有三种基本形式
  
(一)两脚平行站立。两个脚方向一样,平行的。小马步庄、大马步庄都是这样。小马步庄和肩一样宽,大马步庄比肩宽些,最多宽一倍。太宽了小腿就垂直不了了。两个脚平行的,不前不后站在一条线上叫马庄。若平行的两个脚一个前一个后,那叫川水庄,也叫长三庄。怎么叫川水庄?一边一个脚,身体的中线中间再来一个像个川字,所以叫川水庄。

(二)两脚尖外撇成一字。
  
(三)两脚尖向里扣成一字。
  
两个脚的姿势就这三种变化。外一字和内一字没有一脚前一脚后,都是两个脚在一条线上的。懂得这个了,再稍稍变一变姿势就多了。把平行两脚往外一撇不到一字,那、就是外八字,把平行两脚脚尖往里边一扣不到一字,叫内八字。如果两个脚一前一后,前后的脚尖都往外一撇,就变成“丁”字步。有些武术站庄里边注重丁字步,是为了虚实变化。如果把前面的脚提起脚后跟(前面脚如果是实的,两个脚都有重量),脚尖点地,重心在后面,虚实变化就多了,这叫“含机步”。一般站丁字步的时候,手也是一前一后地放,这是形意拳的体势。如果两手不是掌心向外,而向内圈,含起来,成为“含机手”。“含机手”和“含机步”配合,整个称为“含机式”。侧面含机是过去以守待攻的一个好的姿势,变化非常多,就需要注意自己脚面,防备人家“地针”——用脚尖或脚后跟点你的脚。“含机待敌,谨防地针”。再有一个过去武功里练轻功强调的“凌空式”。用小马庄或大马庄,把脚后跟提起来,脚尖着地。开始练功的时候,两个手在侧面,掌心内含上提,两肩往上提,百会上提,把人往上提起来了,这是走轻的。再以后“凌空式”手要起来,往上托的。这种“凌空式”是练力量的。
  
内一字的里边有个“童子拜佛庄”,同学们练马庄的时候也可以练它。童子拜佛庄两个脚平行、内一字站立都可以。内一字站庄要求是最高的,抻拉力量是最大的,最吃力的。两个掌心相合,转过来指尖对着自己膻中。以后手慢慢尽量往上升,升到头上来。按以前的要求从对着膻中最后要升到对着百会。童子拜佛庄本来是佛家功的,以后武术里练长拳反而更强调它,因为长拳短打需要把一些关窍,筋骨拉开。有些人把长拳理解错了,“国家套路就叫长拳”。实际按长拳拳谱,练长拳的一开始最少得练一年的童子拜佛庄。
  
我有个亲戚的师爷姓杨,练长拳的。清朝末年在保定有个人也很有功夫,他上新城访杨老前辈,非要比比武不行。他摔跤的功夫很好,只要让他挨着,就把你扔出去了,力量也非常大。(过去练摔跤,在八仙桌底下练抖铁链子。练手上的力量,用手攥住铁杠子,转这个铁杠子往上缠绳子,绳子下面挂着铁、石头等重物,卷起来,放下去。光练拳,不好长力气。)在新城县有个“行宫”,那个屋子四丈长。杨师傅比着就往后退,快退到墙了,他还进,杨师傅“啪”一掌把他从这头打到那头,四丈远。他认为没有打倒,还不服气(摔跤倒了才算输),就又来,杨师傅比划比划退到角上了,“啪”一下从这个角把他打到那个角,比四丈还要远了。打了三次,他还不认输,杨师傅最后一掌把他胳膊打断了。过去练武术长拳也是一个门派,没有内功怎么行啊?练长拳首先要练童子拜佛庄。练童子拜佛庄特别注意收缩肛门,实际上是提会阴的问题。

二、站庄时上肢有三种基本形式

(一)环抱式:手心向内,臂向内圈,象抱着东西一样。抱的这个圆可以放在下面,也可以放平了,也可以放到上边来。

放在下面叫养生式。一般的病人、身体弱的可以用养生式。手自然一放,意念要是个圈圈。手放的时候似接非接气感比较大。腋窝要空,因为放在下边腋窝容易挤上。配合腿上的马步庄。养生式一般都是小马步庄,姿势站得比较高一点。
  
如果把手往上提,比肩稍低一点成为抱月式。一般练站庄,不论练武功还是气功,用抱月式的比较多。抱月式如果注意虎口圆,两手拿着一个圆,两臂跟身体又是一个圆,就成为三圆式。练这个关键胳膊要放松,经常这样摆着,慢慢可出二争力,也叫弹簧力。胳膊放松了,往外拉拉不开,往里边合合不进去。这是自身的力量和周围的空气争,和大气在争。因为大气压对周身各部分压力都是一样的,觉不出有压力来。一放松跟大气一结合,意念往这边推,这边都是力量推不动,往上抬,抬不动。那就成了二争力。有的人仅练这个功夫就能练出非常强大的力量。王芗斋原来是练形意拳的,后来改练含机式站庄。现在一般是练抱月式,两脚平行站立省力。这么抱着站,二争力练得比较强大。他的站庄自己改名叫大成拳,取仅一个站庄里边什么都有,集武术、气功大成的意思。站庄法就是把一些姿势作为定式去练。
  
如果把手举到上边成为贯气式。真要拿站庄练功的时候,要注意手似接非接,一开始内气走得比较厉害,将来你里边有内气作引子,再练外气,能把外气更好的收到里边来。当然你没有意念,光这么作是不行的。有意念,内气越足,外气进来得越多。一开始为什么不让同学们这么搞呢?就怕同学们光注意身体周围这点气,意念放不出去,不注意把外气往里边收,往里边收得就少了。懂了这个,总是往里边收的意念,两个手离得很近,但意念把它想得很空,跟虚空往一起一连,这样接起气来,往里收气收得就多了。你懂得了之后得有几个反复:一开始会把意念放出去、收回来;形神庄又守住,把整个身体守住,五元庄守住内脏;将来练中脉又要往外放;一练中线又缩回去了。是这么几个反复。现在把手放得很小,但意念要往外放。我们经常要注意好多动作手指头的似接非接,要体会两个手中气的充足,气的环流,气充足就会产生往里翕摄的力量。

(二)外开式:掌心向外,两臂圈成一个环状。跟环抱式一样,可以在当中,可以在下边。
  
1、拄地式:拄地式是个活庄,胳膊要曲着,两手一个圆圈往下一按,把人体要按下去。过去要求练功最后腿要直着,从骨盆这一折,整个都折下去,手放在脚面上,头也得顶到脚面上才行。要求身体练得很软。咱们不需要这么去练,要求头能够碰上腿骨就不错了。
  
2、排云式:把手往外伸平,掌心向外与肩差不多等高。一般过去练武功,都得要练这个姿势,因为这是对外的一个变化方法,破外面的力量。比方武功里的持刀式,有一种反式握刀法,一开始都得练外开式。手腕没有力量,肘翻不开,不好转。外开式是一个向外的力量,而且把肘和肩都要练活了。一般练抱月式之后都要练外开式,两个是一反一正的。
  
3、举鼎式:把手举到上边,跟举鼎一样,臂不要直,弯一点。这个姿势要有个举着重东西的意念,有往上举的意思。举鼎式关键是拔两个肋,要有力量,尤其要注意上边这个手指要似接非接。真做到似接非接这个状况,这个往上举的力量,能让你感到百会那个地方往上提你,从两侧把你的头顶往上拉。
  
(三)直撑式:把臂放直了。下面直着按着地,可以手指向前,也可以指尖向外,侧面也有,上面也有。手指可以向里边,可以向后,也可以向外。
  
1、立地式:在宋朝就开始有了“顶天立地”的动功姿势,和咱们有相仿的地方,但不完全一样。立地式,臂要直着,手在下面,要把掌翘起来。如果两手指尖指向两侧,叫立地一字式。一般来说直臂的姿势都要求翘掌,只有个别的姿势例外。这在过去武功里也是个杀手的方法。过去中乘的武术打人不是拿拳打出去的,大部分都是用掌出去的。手指刚要碰上对方了,猛地一坐掌,就是这个力量打过去的。平时掌立不起来,这个手法就没法用。用掌的暴发力打人“非死即伤”,伤都是伤筋骨。关键不是在臂,是用沉肩坐腕走出去的。过去说在死手(手法姿势不可能再变了)才用这招,平时不允许这么打人的。到了最后,他把你这个手破掉了,姿势没法再变了,这时候你才能一沉肩打出。如果过早使用这招,打出去之后,打不死人,再也不能变了,你就挨打了。气功不多练这些东西,咱们练直臂是为了将来手指尖一动能牵动经络。我们不用爆发力,把姿势摆好,臂放在体侧,掌翘起来,用肩的力量一拱一沉,抻着动一动,一含一缩,手上的气就“呼呼”地动,手心充涨力量范围比较大,感觉很明显。练直臂的站庄就是为了把气能够更好地运到肢端。咱们智能功一开始的起式就从立地式开始的。
  
2、推山式:手到前面向前推着。—般都是把形体摆好,胳膊直着不动,只能动指、动肩,或掌一含一突。慢慢手上的气就比较敏感,也比较足了。这时候不许推收,定死,实在不行就直臂推墙,拿肩往下沉,使劲。过去练功一开始不允许推墙,因为手上气不足的时候,这么做气容易憋住。
  
3、排山式:侧面立掌叫排山式。手勾起来的叫二郎担山,它本来不是直臂的,但是从直臂变过来的,两个臂跟扁担一样,主要是练臂的力量,若手指头提起来则是练指的力量。排山式要坐腕、沉肩,这个需要含掌合指,按练鹰爪力的练法拿起来,如果绷着劲使劲练,加上发音法就是硬气功。如果排山式把五指打开在过去武功里叫五丁开山掌。过去手指上都带上重东西,开的时候需要有力量。在带东西之前,内里边练功带着蛹动走,开时柔着开,会蛹动了之后再带东西,带上重物也会蛹动那才行。所以过去练五丁开山掌,排山、开山都是直着臂带着蛹动练,会蛹动以后,力量就强了。过去在山里练真功夫,那真是苦啊! 整天都是练。
  
4、托天式:两手直臂在头顶上,也是用肩往上推。这个不是练臂力,举鼎式是练臂力的。托天式是把两肋拉起来。让气往头上去。若转成指尖向内,往外一拉,成为开天式。意念要把天拉开,实际上是把自己天门拉开。开天式过去练功有很多的小东西。先从上面撑好,直着往下,下到底,然后往上起,到印堂又撑出去,出去以后举上去再开。重复再做。这是为了开天门、开天目的。这里边就是不允许中指碰死,碰死就没作用,不碰上又不能拉开,就得似碰非碰。没事的时候,一安静,闭着眼睛,用手这么轻轻的碰,一碰“激灵”一下。里边的气又相吸又相斥。如果正对印堂,手一碰印堂,“这开”;到头顶上,“天门往外开”。我们是通过直臂练功把内外气连起来的。
  
直臂前面讲的都是对称的,下面讲些常见的不对称的体式。
  
5、伏虎式:两脚平行,一前一后,两个腿都有点弯曲;两个手往下按着。打虎式是前面腿弓,后面的腿绷直。伏虎式主要是练整的威武的力量。按照伏虎式练气功是为了练背气(虎背),背气要充足。过去讲身体有几气,虎背就是披气,膀子一挣,背上就披上气了。
  
6、拄地撑天式:两个脚平行站立,腿伸直与肩等宽,上肢一个手撑天一个手拄地。这个姿势过去佛门练它,说释迦牟尼佛降生时就是一手撑天一手拄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个姿势就是这样来的。这一手撑天一手拄地对气机有什么意义?这个姿势得练功,练到一定程度才好练它。气功有个绵连,掌心对着好绵连,而要掌心相背,那就不好连。而且练这个姿势胸前得有气,没有气这个姿势没用了。这个气怎么才能有呢?一手上撑一手下按,意念不能注意两手,得注意正前方,得加意念。往上撑和往下按的两手指尖要往回翘,两个用意念接上。将来同学们出去也可能会碰上佛家人摆个姿势给你看的,你就讲“撑天拄地,释迦佛”看他前面没气,“这是个木头佛,把它烧了吧!”一看有气,说明那个人有本事。
  
7、独立撑天式,其实本来和金鸡独立式差不多。一手举天,一手拄地,把头抬起来,一个腿站着。如果这个姿势直着的臂稍稍弯曲一点,脚尖下垂,就是风摆柳,这是练轻功的,闭着眼睛和咱们鹤企四顾差不多,稍稍加上点鹤首龙头,就是风摆柳的动作,像垂杨柳一样轻轻地摆动。手在上边是为了把百会拉起来,百会提住了,一放松,闭着眼睛轻轻摇晃。
  
清山远水 2008-06-15 20:08 讲这么多体式,咱们就练三心并站庄,三心并站庄是从马庄变化来的,从练内功上来讲比较优越点,手内圈的目的是要往里边合。这是我从好多姿势里边总结、集合古人的东西,更好的体查后认为应该这么站。这么一站,手罩在肚脐上,肚子外面半个球,里边半个球,正好是个混元球。这样立起来(作混元窍前抱球)呢?意念手上是四分之一球,与手对应的下面也是四分之一球,这样体外是四分之二球里边是四分之二球,又是一个整的,这个球就大了。实际上相当于过去守下丹田练小丹的里边气场大了。好多姿势这个站庄里边都有了,相当于把好多基本功连起来。我们练智能功好多动作就是过去功法精华串起来的,不过哪些功法是哪个门派的,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应该讲它,这样就避免矛盾。如果同学们看气功书,以前的气功书中我知道的站庄的姿势有马庄、川水庄、童子拜佛庄、举鼎庄、抱月庄、伏虎庄等,最多不超过七八种。以前书上介绍的都加到一块,也不到我们介绍姿势的二分之一。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跟同学讲这么多东西,同学们简单知道这个姿势叫什么名字,怎么回事情就够了。同学们看运用意识中讲了那么多运用意识的模式。练功体式也讲了很多。后面讲调息,生活里边调息有的是我自己编的,从气机气路上这么走要好,有的是古人用过的。练功功法的调息,除了数息、观息之外,其它调息法都是比较保密的方法。这么多方法,这么多内容,同学们还用得着找什么功法去?这里边基本上很多门派的大乘修炼方法都有了。
  
同学们现在要认真学,认真练。通过讲体势就提醒这么多东西。以前练功跟着老师,真正非常好的门派十年也接触不了这么多东西。同学们要珍惜它,越学这些东西之后,越要珍视咱们自己的功法,别看这个功法简单:捧气贯顶法、三心并站庄、形神庄,比比划划,越学你越觉得它里边很深奥。过去讲“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咱们才两年时间,希望大家得认真去领会,认真去琢磨。
  
昨天来咱们学校学习的十几名港台和外国朋友到我那儿去看了看,这些人当中有参加教练员班的、辅导员班的,还有康复班的,其中一个上五元庄班的说:“庞老师给我们握手交换信息、开顶时,我头上—下出个窟窿,差不多有一公分大。”我说:“那没问题。”他问那开了有什么用?”我说:“开了也没别的用,就是气进得多点, 自己在贯气的时候往里边进气的感觉大一点。”,另一个新加坡的女士也说:“老师,我头上也开了四公分长,一公分宽的洞,我天目这儿还开了一个缝缝。”当然这位女士可能小的时候就有点敏感,经常能清清楚楚看到自己从前面走过来,当离近了就没有了。像这个情况练功也可以有,这是现代科学讲的信息发放。我们人的信息是脸冲前的,可一直往前,走到宇宙尽头又回来,跟你对着面了。实际宇宙是无限的,它里边怎么也走不到头,但它似乎是圆形的,按照爱因斯坦的空间时间弯曲,从气功道理看来是这么回事(起码在我们这个宇宙太空究竟有多少个宇宙不知道),能够回得来。练功有时看到自己就在前面,我们可不要摸它,你只要一摸它,非得闹病不行。已经有几个人给我来信:“看到自己从对面来了,这么一摸,觉得又有又没有的一哆嗦(即使不哆嗦,只要感觉是摸着了)就闹病了。”因为那是你的信息,你把这个有形的信息一放,使那个无形的混元信息受到了干扰,加上了有形的混元信息了。一般都是发高烧,那种烧都是超过40℃以上的高烧。真要是碰到这种情况,一般吃点补药或者喝点铁锈水就过了。铁锈水就是生了锈的铁煮的水,中医叫铁落,道家叫胤丹,不过胤丹得特殊做,用磁化后的铁出的锈制成的铁锈水才叫胤丹。胤丹有胤丹的做法。这正说着,台湾一个老太太说:“庞老师,你怎么没给我开呀?”因为她在康复班。我说:“都是自己开的。”“是吗?”她边说边摸自己头上,“我这儿也出窟窿了。”她当时也开了个窟窿。我说:“咱们这儿有气场,你自己想开它就开了。”
  
给同学们传递这个消息什么意思呢?这些人虽然在国外,但他们学功的心情都很虔诚。仅是个中等的资本家,家里的环境也是非常舒适,像刚才说的头顶开的台湾那个老太太,在台湾跟她来往的,基本得是中上级的人,可到这儿一样小马扎一坐两三个钟头。她说在家只是几个朋友偶尔一起打麻将坐上几个小时,这么坐两个钟头是不可能的,可在这儿小马扎也坐下来了。她儿子、女儿在全世界有好多公司,其中一个儿子光在国内就有四十多家音像公司。在青岛有个公司算小的,每年利润可达200万。这次到昌黎县谈个项目,准备投资一个多亿美元。这么有钱,可到了这里也能这么刻苦,快七十岁的老太太,一练功、听课,三个小时也坚持下来了。在青岛那个公司的代理老板来一看说:“唉呀,条件太差了,我们这个老太太不怕花钱,一天房费几百块一千块都行。”可咱们这儿就这个条件。开始是每天一辆车晚上拉到秦皇岛去住,白天再拉回来练功。可能有三天,就住咱们这儿不愿意走了。咱们的高间,卫生间服务员收拾得也不好,还不如人家公共厕所干净呢,王字楼楼道里味道也不是很好,她住这儿也行了。要在她家里,那说什么也不行的。他们的条件都很优越,可来到这里后,就是普普通通一个小学生一样,那么来刻苦练功。我们想想,我们自己有什么可优越的?咱们就是学习条件优越!
  
我们同学来练功,你自己得特别注意解决精神、意识问题。你看十二个人,就有三个人开了天门,有的一个月学习没结束,就是见老师这么一趟,人家就能够开,为什么?关键是意识,精神。过去说练功就需要从恭敬中求,没这个心情,你自己不好长功夫。这十二个人中有一个人,他没那个老太太资本多,但他自己的主见很多。你说个这个,他说那样行不行。他不是老师说个东西,自己去考查、去想老师为什么这么讲,为什么让我们这么做,所以,他就没法接东西,功夫就不好长。你自己的“我”在你思想中占得太大了。如果你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当然我也很高兴,你就可以不学这一套东西。我以前练功有个老师跟我讲一些东西,我就对老师说:“老师,你讲的这些不是我需要的东西,我照你讲的学看来不行。”他说:“你自己想的‘不是我需要的东西’那个就是你需要的,如果这样,你就可以搞自己那一套了。”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拜老师。你脑子里面“这是我不需要的”那一动之间,就是你需要的。所以,同学们如果自己可以这个样子,你就不需要学智能功了,按照智能功这么去学,基本上是个拐棍。如果你自己“我行了,我会走路”,就不要这个拐棍,就可以把智能功放下,回家自己修养修养,悟出东西自己搞。这是给同学们说的真正的实心话,这也是真正的高层次的东西。如果不是这个样子,你就得先把你那一套想法放下,把你那个思想放下,还得恭恭敬敬地好好学。你要学又不恭敬,那就学不成。
  
你不恭敬别人,你得恭敬你自己。过去说开悟之后非常活泼,这个活泼不是平时所说的活泼,而是无拘无束,很随便,常人都不好理解。我这么一说,有些同学就说“我的行为不被理解”。你这个不理解是你在骗人!真正内心没有痛苦、内心洒脱,那真是一处不挂,里外一致的。如果不是这样就不行。因为你心中还有很多不痛快、不愉快,你这么做,那是自己倒霉。心中有很多的苦恼,不舒服、不愉快,而要摆出一副架子来,那就是骗人。骗人实际是骗自己,在过去叫“大妄语成”——说了大瞎话了。这样,你只能有目前一点小功能、小本事,要往上去不了。按过去搞宗教的讲,这种人到头来都要入十八层地狱最后一层的。这么讲一方面警告人别这么去做,另一方面这样做的人,自己最后没好结果。这个也可以时间不长出现,也可能最后临死时才出现。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因为练功后,内在的东西已经起变化了,可意识还是旧的,就打起架来,所以,绝对没有好结果。以前说不是谁都可以练功的。君子得之能成圣,小人得之连命都没有了。练功练了一点东西,意识这个关过不了,把自己搞坏了,害了自己。大伙一听可能害怕了,“我们意识一下过不了关怎么办?”那得看你自己想不想往前进。你想往前进,就能克服自我,使我一点一点地少。所谓“克已之功”,把自己不足的地方攻克了。过去讲,气功这条船是“贼船”,可不能随便上,好上不好下。现在趁船开出去不多,入得不深的时候,觉得后悔的赶紧往下跳。等到船到江心,你过不去,又回不来,非得淹死不可。当然,你不想搞气功事业一般练练就别上大船,上小船在河边转悠转悠就行了。想上大船“渡河”,到河中心,你就得把什么钱财、名利都留下,“赤贫者”、“一无所有”,那你才能到彼岸世界。彼岸世界实际是一个人的修养境界。要不这样,总是那个“我”字当头就不行了。这些东西都不是抠文字、抠理论所能抠出来的,真得实际去做、实际去练才行。这都是功夫。

涵养都是功夫,不然就都变成苏东坡似的人物。佛家有不少人说:中国佛学是被苏东坡这样的人给说坏的,纯粹是说禅、“屁”禅。在社会上不得意、失意了,来求佛学,谈玄说道,自己如何如何,可一得意就把禅忘光了,又去社会上搞那一套去。现在练气功也是一样,光去说不行,没有用处。不过我们智能功和过去不一样,我们现在是每个人都能练,得看你自己是不是愿意前进,愿意把自己坏的东西丢掉,把不足的弥补上,在日常生活中去练自己。有的人就想做个气功大师,你现在出去就行了。现在写的好多这个、那个气功大师,就是会治个病,握个手、发外气治病,遥感治病,现在你们都可以呀!现在社会上有名的气功大师都是学了学组场,就敢去做一做、冲一冲的。别瞧不起自己,“唉呀,人家气功大师,我们怎么行呀?”就是培训部还都认为是最蔫的,工作能力最弱的一位老师,这次出去教功治病时,人太多治不过来了,他也按照庞老师的做法去握手,一握手半身不遂也站起来跟着走了。智能功本来就是这么简单!好几年以前我就讲了,咱们部长们、老师们、甚至服务员们都可以去握手,可他们都做不来、不这么做。我做的就是让大家做的,如果大家做不来,我就不做。1989年我就这样讲了。我做过的,你只要心里很坦然那么去做,肯定就行。要当气功大师现在出去就可以当,因为发气治病是智能气功入门的功夫。这个简单,这不是高功夫,这也不是气功科学。今天说的占的时间不短,希望大家能开开窍。你真把这几本讲义抠通了,可以说你就很了不起了!有些同学还想搞这个搞那个,不客气的说,那是不自量力!我们修炼气功要真正从自己意识里边练功夫,解决自己的意识问题。功夫是从里边去修的,这个问题不解决,到最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或者就跑到社会上求虚名、虚禄,这样就把自己搞坏了,把我们学习二年的意义就丢了。


(全文完)


文本来源:《智能气功科学精义》辅导材料 第三章 调身是智能气功的基础
文章作者: 智能气功科学编创人——庞明

查看完整版本: [-- [转载]调身是智能气功的基础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3 Code ©2003-2010 phpwind
Time 0.040379 second(s),query:3 Gzip enabled



[转载]调身是智能气功的基础|我有话说 - 沧州论坛 - Powered by phpwi...1 [转载]调身是智能气功的基础|我有话说 - 沧州论坛 - Powered by phpwiq全文 粗谈混元窍的一些问题 - 气功智能 - 心陆源 - Powered by Discuz! 转;M55刷机教程 | 烧友交流 - 我们的卫视论坛 - Powered by PHPWi... 北大博士出家前给父母的信|超越红尘 - 中华素食论坛 - Powered by phpwi... 说不出的尴尬,妇科检查惨遇男医生-华商杂谈-华商论坛 - Powered by phpwi... 多吃苹果对宝宝的八大好处|早期教育 - 儿童资源论坛 - Powered by PHPWi... 你永远是我网上最珍惜的人 - 『心情驿站』 - 我的汽车有话说 - Powered by ... 气功智能智能气功论坛 气功人论坛 :气功修炼|气功学习|道家、佛家、养生气功实修交流 - Powered by ... 欧阳老师泡脚方集锦 | 百家养生论坛 - 佛教论坛网5 - Powered by PHPWi... 按这八项去做,电脑慢下来都难|电脑数码 - 潍坊论坛 - Powered by phpwi... 命运自己造,善恶自有报|心灵、杂谈 - 中华素食论坛 - Powered by phpwi... 佛教经典《遗教经》(珍藏版)| -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Powered by PHPWi... 欧阳老师泡脚方集锦 | 百家养生论坛 - 佛教论坛网 - Powered by PHPWi... 42种方法全面提升宝宝的智能|早期教育 - 儿童资源论坛 - Powered by PHP... [转载]元旦松腰记转载自《智能气功论坛 话说肠粉 ---周记 - 我是掌勺 - 美食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智能气功的诀窍1 震撼我的一句话 - 准提茶舍 - 准提共修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人生的输赢一场赌 - E族网络俱乐部[E族网络传媒] - powered by phpwi... 【转帖】秘传食气瘦身、健身法 1| 生活时尚 - 黑洞 - Powered by PHPWi... bb庞老师的宝中宝:直腿坐放松法 - 资料库 - 智能气功论坛 智能论坛,智能气功爱好者的家园... 毛衣制图与推算的基础 - 棒针学堂 - 快乐编织论坛 - Powered by Dis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