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极品系统txt下载:[转载]调身是智能气功的基础|我有话说 - 沧州论坛 - Powered by phpwiq全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30:35
调身是智能气功的基础


作者:庞明



一般练功的都把调息放在调身的前面,而智能功把调身放在调息的前面,因为智能气功从练功方法到练功内容都和过去不一样了。智能气功强调我们现在的人要活得好,要活得好就要充分利用身体里边的能量。每个人的功能有多少,人到底有多大能力,现在还不好说。但是,这些能力从人生下来之后,都潜藏于身体里面了。能不能把它展开,能不能使之成为现实,这跟后天的学习有关。在后天的学习当中,你学了什么,就把什么功能强化起来了,就有了这个功能。如从宇宙诞生以来的多少亿年里,整个宇宙所经历过的这些信息,在人体里边都应该有,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提取出来。这就给现在的人类提出了一个任务:怎么样学会使用人体各方面的机能。现在的人就只是发挥出很少的一点点机能和本事。练气功就是要把人体里边具有的功能开发出来。前面讲的《主动运用意识》和《修养意识》两章,是来开发、强化我们已有的功能,使它更加趋于完善。这是精神活动方面。而人的肉体(形体)活动方面呢?同样也有很多的功能还没有展现出来。这两者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它们都偏了。人的意识偏了,走向了偏执意元体,而形体以及各种功能也偏了。前面讲了运用意识和修养意识,尤其是修养意识特别强调解决意元体的偏执性。而形体运动的偏怎么去解决?通过精神能够解决它(后面还要讲到这个问题),但在精神还没有解决之前,我们还必须把形体问题提出来。

我们人体的各部分功能,只是一部分发挥出来了,发挥出来的这部分,许多方面也都偏了。比如说,一岁以内的健康孩子都是圆滚滚的,身体比较匀称,各个部分也都比较健康。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就变了。不用说别的,你就看咱们成年人的脊柱,有多少道弯曲!小孩子因为生理遗传的关系也有弯曲,但不那么明显。所以说,人类在后天当中,很多功能随着生活的习性一点一点变偏了。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通过学习,学会使用形体各部分的功能。拿成年人来说,因为从小的时候,家长的一举一动给脑子参照系打上的烙印就是这样的活动,所以现在的人也只能做这样的活动。像弯腰这个动作,如果没有病的人,还比较自如,腰能弯得下去,但往后弯就不如往前弯那么自如了。肘、胳膊往里动行,翻过来往外动就不行了。为什么?因为从小就没学过这些动作。1992年有一次在培训部开文艺晚会,有一个学员作表演,他的胳膊就会往外转,往外扭,能往后掰着转,他的两个胳膊也可以随便从后面拉过来,再从前面拽过去。不过我当时没有注意,培训部老师也没有找找他。培训部已经来过好几个这样的人了,实际上是一些门派的老师们派学生到这里来看看。刚才讲的这个人是其中之一,不过他那形体的转换变化,还不是化骨功,属于绵骨功夫,他的骨头虽还没有软,但关节活动度已很大了。我说这个的意思,就是说常人在形体方面能量也很大,由于使用不当才偏了。

我们要想把形体各部分功能都开发出来,就需要学会锻炼它和使用它。调身这一章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前面讲了意识,这里讲身体。而西方讲身心平衡,只讲一个身一个心,但没有气。我们在讲精神时谈到了应有气在其中。
清山远水 2008-06-15 19:39 第一节 调身综述



Ⅰ、调身的含义

简单地说,调就是调整、调理,身就是身形,调整身形简称为调身。调身是气功的一个特有名词。普通人调理调理身形,那也叫调身。但是从气功来说,不同的功门练功对身形有不同的要求,使身形符合练功的要求,那才属于调身。调身虽然应该从调整姿态入手,但形体的调整,从练功的意义上来讲,就不是一般地把形体姿势调整调整就完了。要使形体动作符合要求,应该在皮、肉、筋、脉、骨的不同层次上发生变化。咱们学过解剖学了,这部分形体一动弹,就应该知道是哪些骨头、肌肉、关节、韧带、血管、神经在动,它们是怎么动的。另外,还要从中医学的经络等方面去领会、理解。在放松形体的时候,要用意念放松它:这个地方要放松,这块肉要放松,这个肌腱要放松,神经要放松,关节、韧带都要放松……要会这么去想。当你不光是用意念放松,还会用意念把里边一块一块地捋一捋,你感觉就会大不一样了。

有没有这些基础知识,练起功来是不一样的。要不然学解剖知识干什么呀?解剖这东西本来就麻烦,你又不能拉开看看。不过不客气地说,过去练气功的若懂这些内容那可了不得。以前老师也讲,说什么骨头36l块。其实他们很多是靠想象出来的。同学们学了之后,应该会用到身形上,现在再调整身形,就要在皮、肉、筋、脉、骨的不同层次上来用功夫。对这个筋,有的说属于肌腱,有的说属于神经,而脉一般是属于血管。大家甚至于想肌肉时,肌肉外面那层薄膜都应想到。咱们练混元气,在学教练员班的时候,就知道混元气出入于膜络。现在知道肌肉外面有一层膜,但你们注意到了吗?肌肉有肌肉的膜,骨头有骨头的膜。你们得自己会把学过的知识连到一块儿。老师在讲课时不会结合着讲,而同学们应该会结合着想、结合着用才行。学解剖如果你们这么想了,那叫积极学习,若不会这么想就叫消极学习。这样调身,就把所学的知识结合上了。形体每一部分都应该这么去搞。比如骨头,骨头有膜,骨头有中没有?形体的每个部分都有外、有内、有中。所以,同学们结合解剖学要会这么去想、去留意才行。

当然,注意形体也包括了细胞这个形,而严格地、更深一步来讲,它还包括了生殖之精。生殖之精包括自身每个细胞里面的遗传工程——这是自身生殖之精,还有异体生殖之精。书里面没有专门讲“调精”,只是在讲到会阴的时候才简单谈了一下。调形调到一定深度、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细胞里边就会发生变化。细胞发生变化,整个细胞里边的染色体、遗传工程也就发生变化了。一旦细胞里的染色体遗传工程发生变化的时候,那也就是自身精在起作用了。所以,调身到一定深度,光这么调就不行了,那得有功夫。真是到了细胞层次,那就到了形神俱妙的水平了。而这个水平,里边的气达不到一定的质度和量度,是做不到的。同学们应该从这个高度去领会、去认识调身的含义。更进一步,不仅是在练动功、练站庄时才需调身,在传统功法中无论哪个功门、哪种练法,都必须要在里边贯穿着调身的内容。练静功、练卧功不调身行吗?都得有姿式。这些姿式要求也都属于调身的范畴。当然,一开始调身的时候,要从整体身形调起来才行。
清山远水 2008-06-15 19:42 Ⅱ、调整身形是智能气功的一大要旨

从题目可以看出,智能功把调整身形的地位提高了,过去练气功的对它的要求没这么高。唐朝天台宗的祖师智者大师(即智顗,他不是开创祖师,但他是真正的创始人),在讲坐功的时候讲了三调:调心、调息、调身。虽然这三调是平等地提出来的,但他把调心放在第一位,调身放在最后,实际上调身在他那里还够不上一个重要内容。他对调心、调息讲得比较多,而认为调身就是一个坐势。结双跏趺或单跏趺,身体端正坐直了,下颏回收,舌顶上腭,眼睛垂帘,手一放,就这么简简单单一个姿式就完了。他并没有把它提到练功的一大要旨这样的高度来对待,只是把它放在辅助的地位。我们智能功把传统气功进行了全面的综合、分析,把其精义归纳成四大要旨:运用意识、修养意识、调整身形与调息。我们为什么把调身作为一个大的要旨来提?这就必须要从人的整体性来认识它的重要性。

一、形神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一般练气功的多强调神,强调练神,咱们在《智能气功科学概论》中给气功下定义,也着重讲了“内向性运用意识”,也引用了古人说的“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工夫”。而现在进一步讲形与神不可分割。我们讲“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工夫”,“内向性运用意识”,讲的是气功的特点——是它区别于其它健身方法的最关键的特殊点。这儿讲调身、讲神形合一是说气功锻炼的最特殊的地方,但特殊也必须寓于一般之中,没有一般也谈不上特殊。所以,不能光讲它的特殊矛盾,还得讲它的整体。好比一株花,它最让人欣赏的地方,就是开的这朵花。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花是最动人的地方,就只要花就完了,别的像叶子、茎、根都不要了。这能行吗?塑料花可以,摆几年都没事,但没有生机,是个死的。真花光要花不行,还得要枝、叶,要不然它开不了花,花、茎、叶、根是个整体的东西。当然它最精华的是在花那儿表现出来。气功锻炼的内向性运用意识也是最根本、最特殊的东西。但是,你光有它还不行,因为人是个整体的人,不能把它分开。单要个神,神在哪存在呢?不可能。

在这一段书里边引用了古人的几段话,都比较容易懂,简单说一说就行了。在传统气功里有强调神和形是整体的,有强调形、气、神是整体的。无论是讲形气神整体还是讲神形整体,其实它们都可以统一到精气神上来。对身心或者神形,外国讲时不带气,没气这个字,而我们中国人讲时,都带上气了。一般都是这么个讲法:神是主宰,形体是神的依附,或者说形体是神住的地方,人的肉体是个傀儡。如演傀儡戏(在唐山叫驴皮影),人坐在里边拉着线控制着外面的纸人,纸人的胳膊、腿、脑袋就会动弹。里边那个人,连打锣敲鼓带唱,捏着嗓子就唱女的,放开嗓子就唱男的,一个人都包了。这个纸人就叫傀儡。过去练功的说肉体也是个傀儡,精神是里面的指挥,是傀儡戏里面拉线的那个人。我给同学们讲这个,就是让大家能够更深一层地去领会。过去说的玄关、“主人翁”(人里边真正发号施令的)就是这个意思。人是听意识的,而意识——识神还得听元神的,元神是个开机关的地方。形体和神这么结合起来,成为个统一体。若没有纸人,那个唱戏的光在那唱而没东西动弹,这就不叫一出戏了。对人来说,你光有精神活动,没有动弹的,那精神活动也就不叫精神活动了,这个人也就不存在于。所以,整个的生命活动就是形和神的统一,谁离开谁也不行。

神是主宰,形体是生命活动的所在,神得以它作依附,气来充养形神,这三个各有各的职责,各有各的分布,各有各的位置,缺了谁也不行。练气功的是如此,普通人也是这个样子。我们不要认为练气功的人才是形气神统一的整体,其实不练功的人也是一个整体,只不过他的整体性水平低一点,他的形、气、神三者的功能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同学们须把这个观点明确起来。我们练功就是要提高神形统一整体的层次。形神是不可分的整体,是从人的生命活动来说的;从练功来说,就是调身与调心是辩证的统一。
清山远水 2008-06-15 19:43 二、调身与调心是辩证的统一

练功和不练功的人的形神,在整个生命活动过程当中都是一个分不开的整体,人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练功就是在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之上把它强化起来。因此,练功就有了调身和调心两方面内容,这二者也就成了辩证的统一。但是,现在气功界里边,都有这么个思想,认为练气功就得练神、练静,而对练形就不感兴趣了。同学们有时也讲:太累了,养一养吧。有的讲,“一练大马步庄,把气都消耗了”、“我—练站庄,百会冲开,气都跑了”。我说你真能把百会冲开,那真是天大的幸运了。现在你根本就冲不开!有的人讲:“我盘腿打坐,能坐一个钟头。”你能坐一个钟头,你给我站—个钟头大马步庄试试看。当然盘腿坐也是调身,但也只是调身的—个方面,而练动功、练站庄是更能强化身体的调身。当然,站庄站得好的也别瞧不起会盘腿坐的,会盘腿坐的也别就练盘腿坐。你看那些和尚,只要不是刚刚出家的,一般都会盘腿坐,因为佛家本身就要求双盘膝。但是,他们身体绝大多数都不好。将来同学们有时间,到各地去跑一下,碰上有山有庙的可以去看一看。在庙里边,就是那些刚出家的小和尚的脸是红红的,他们还没怎么练功。你以为庙里边出家当和尚的就是修行了?小和尚到那儿就是干苦力,干活的。解放以后到现在,庙里边的等级还非常森严,累得很。咱们在家里这样练功跟他们相比,轻松多了。我讲这些,就是说不能把调身和调心绝对对立起来。

调身有动的调身也有静的调身。气功界有个潮流,总的比较起来,喜欢静功,喜欢静的调身,而不喜欢动功、动的调身。把动功都看成是眼中钉,一说动,一说形,心里边就不高兴。我就讲,要练静,死了最静,那就别活着了,这样最简单。练静功,你真能静得了吗?过去讲,真正的静应该达到念住——一个杂念没有、息住——呼吸没有了、脉住——心跳没有了,这才真正算是道家的静。你静得了吗?没有静你练什么静功。同学们现在让心跳慢点行,可过了50跳再往下慢就不容易做到了;让心跳快点也行,而过了140跳再往上就很难了。所以,静不那么容易!很多人就光口头唱高调,“静!”可静跟练功有什么关系并不清楚。所以,在调身这一章我还得特别强调这个问题,慢慢把同学们脑袋中长歪了的“树杈”扭正过来——同学们总觉得练动功不大高级,差点劲,可是咱们智能功本身就是动功。因为以前在《智能动功讲义》一书中,我说过一句有语病的话:“待周身气血通畅了,再练静功就比较容易,效果也比较好了。”因此,有些人就认为练动功是为练静功打基础的。其实,我讲的意思是,你要想练静功,身形打不开是绝对静不了的。你要练静功,盘腿坐,坐一会儿腿麻了,麻得心里边难受,你能静吗?还别说呼吸停、心跳停,就连脑子里的杂念都停不了。所以,调身和调心是个辩证的统一,不能偏于哪一个。你若不能把形体调整好,练静功也练不了;你真要是练静功练好了,形也应该调得好。

当然,在调身和调心的过程当中,应该首先是注重调心,也就是调神。神和心是主导的,形(或者说身)是应该服从于神的。在农村的老太太很多也会盘腿,因为北方冬天冷,农村又不生炉子,就是烧锅做饭时把炕头也烧热了,一家人就都坐到热炕头上。可炕头小,都得把腿盘上。在南方,很多女人也会盘着腿织草席,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但是由于他们没有一个练功的意念,没有我这一盘腿,就是安静练功了这个意念。没练功意念,只是调了形。虽然不能说一点用处没有,但用处不是太大,那还不是练气功。所以我们讲,身和心(或者说是神和形)这一对矛盾在辩证统一过程当中,应该是神为主导的,这个要明确。没有调神不行,但光有调神也还不行。虽然古人说过“抱神以静,形将自正”,说神真要是静了,形就自然正了。但是前提是你得真正静了之后,才能够形正。你要是“抱神以动”,神总在动,那形还能正吗?如果同学们真是好好地练过坐功就会知道,一开始坐着觉得累、疲倦,想弯着腰、低着脑袋。练一段之后,你真要是放松入静了之后,身体慢慢自己会不知不觉直起来。那就是“抱神以静,形将自正”。但是,这还不是真静。真静了以后,坐着坐着,有时“喝儿”一声,吓了你一跳。你要不吓一跳,一听“喝儿”一响,意念立即往里边一收。头里边一个气流“呜——”就充起来,把人顶起来了。脖子想往下缩都不行,就是要拉起来,往上挺着;下颏你甭管,它自然就会收起来了;喉头也好像有两股劲往外撑着,你要故意想撑就很累。静了以后,不知不觉,就不那么累了,身上就没什么感觉了。所以,“抱神以静,形将自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很多人并做不到。

做不到静怎么办?你还得要调身、调形。因为你调的时候是要练功。你真把形体调好了,调合适了,也就静了。若调得不合适,就不易静。故《管子》里边讲:“形不正者德不来。”形不正,德、道就不到你身体里边来,来了也留不住。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个形正了,就是有了使你身体里边的气能更好地流通的一个基础、一个条件。这就说明练功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方面要求精神集中,从精神入手,通过精神来调整形体;另一个方面,从形体上入手,把形体调正了,以姿式来引动气血的流通。不过身体调正了,一开始会不舒服。比如说,平常人弯着腰坐着觉得比较舒服,而一端身正坐,就觉得别扭,还觉得累,腰也酸,胯也不舒服,下颏收住也觉得发紧发胀。什么道理呢?因为我们平常习惯于那种不正常的姿式了。因此,从练功上来说,调身非常关键。有人说:“你看人家书上基本都是强调静功的。”这个问题,从事实上来讲,是这个样子。现在气功界都喜欢唱高调,就跟魏晋玄学一样。魏晋时期搞玄学的,调门越说越高,越说越玄,而到最后竹林七贤什么也没干,什么也干不了。现在气功界也是这么一种风气,调门越高越好:一下能成神才好,或者练功,把屋子都拔上天了,叫拔宅飞升。现在有的功就这么讲,而有人还真信,说这功夫好。我说你自己先飞一飞,让人们看一看,可谁也没看到。

咱们就是讲调身调心这两者不能分开。在书里引用了几家的东西。首先引用了《易筋经》,它属于动功的,有人说它是练武术的。人们都说《易筋经》是达摩老祖写的,我们分析之后认为不是。达摩既没有留下《易筋经》,也没有留下《洗髓经》。达摩是禅宗的,他那时教和尚们活动活动身体是可能的,因为印度就有波罗门的导引法,而说他写出《易筋经》不大可能。《易筋经》这本书,我想成书可能是明朝或更早一些。尽管如此,其中内容当是汇集了前人的成果加工而成。至于其本源则难以断定。《洗髓经》后人找不着,又重写。前面几章还有点味,后面的越说越俗,到最后等于作五官七窍的按摩了。《洗髓经》都是后人编的,成书就更靠后了,可能是清朝的东西。《易筋经》虽不是达摩所作,可是从明朝到现在也几百年了,也算古人的嘛,而且它是很受推崇的。练少林的功夫,身体也可以练得非常健壮。《易筋经》中说:“证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二曰,脱换。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则进道有基矣。所谓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又说:“精气神无形之物也,筋骨肉有形之物也,必先练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它讲的是调身和调心之间的辩证关系。佛家称练功达到一定的水平为“正果”——正确的成果,这个果又叫“果位”——果的位置。罗汉里边有四个级别,小乘的果位是罗汉,二乘是辟支佛,第三种是菩萨,第四种就是佛。小乘法门到了大阿罗汉就是佛。罗汉、辟支佛、菩萨、佛都是正的果位。对菩萨各门派分得不一样,按照圆教分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个层次都是正果。咱们引用的这本《易筋经》是民国初年的本子,比较靠后,但这段话在清朝出的书里边就有了。它讲练功要得正果,其下手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清虚,一个是脱换。清虚是指意识来说的;脱换就是脱胎换骨,是指形体来说的。当然清虚和脱换不能单独走一个。你光走清虚,光走精神,达不到脱胎换骨也不行。你可以从清虚入手,脱胎换骨以后,新的一结合才能达到形神俱妙之境。你光走脱胎换骨而不修清虚,脱胎换骨也脱不净。

有人会说:“咱们智能功的练功反应也是在脱胎换骨呢,那咱们也快成正果了吧”脱胎换骨不知要脱多少次呢!拉拉肚子,发发烧,那只是小意思。我听说有的同学一发烧就不上课了。发烧你还能到43℃?不就40℃左右吗?这么点小事就挺不住,将来再起大的反应,跟扒皮一样的痛苦你还受得了?我在北京带老师们出去教功的时候,有的老师发烧到39.7℃,还照样上台打形,作示范。在难受时,你脑子一坚定——没问题,我能挺得住——你脑子的平衡度就能抵抗住了。而且练功的发烧和普通的发烧还不等同。我在1985年办班时,有一个病人烧到39.7℃,仍照样坚持练功。像这些情况,你脑子定在“没问题”上,一下子就达到新的平衡了,能冲过去就长真本事了。我们讲得脱胎换骨,没有脱换得不了正果,功夫上不去。咱们智能功的练功反应是小脱,今天脱一点,明天脱一点,跟蚕一样。过去的丹道功不是,他在里边养着气,最后一脱,身体一下子起大变化。对此,张三丰就讲:“即使十分好汉,到此也无一分奈何。”十个有九个过不去。练静功得脱换,练动功也得脱换。今天练功腰酸,明天练功腿疼,腰酸腿疼也是在脱换。脱换,先是换力,然后才能换形。

如马步庄一站,腿上肌肉收缩、收缩,绷着劲,酸疼酸疼的,什么时候肌肉能够松开,不绷着劲能把身体保持平衡站着,那就开始要放松了,就不是肌肉收缩的力量了。因为肌肉一收缩,把微循环的毛细血管压迫了,血液循环不易流通。为什么一开始酸呢?血液循环受影响,里边代谢产生的乳酸未能及时运走。而当以后肌肉能不使劲收缩,松开了,微循环改善了,养料就来得更快了。“庞老师,怎么让它不收缩呀?”那就得先使劲收缩,先酸,酸过了份,它自己就松开了。有时候站累了,身体往下坐,但你咬着牙,就不坐下去,就挺着不动弹,拿意识往上提着。也许有人这么一提,意识里面一放松,他的肌肉、筋—放松,“呜——”一过去,反映到脑子里边非常舒服,肌肉又进一步放松,这样一下就过去了。但是这样过去的基本上没有。得是身体素质非常好,意志力非常非常顽强,懂得这个道理之后,他才过得去。脱换还有力的脱换,力—脱换气才能变,形最后变。以前练功的,说能润肤,皮肤润起来,形开始变了。练智能功往往是先变皮肤。练功没多长时间,皮肤就润起来了,有些老人老年斑也很快练没了。但是见效快也不等于一下就脱换了。知了脱皮比较快,过去讲“屎壳郎变知了——一步登天”。而咱们人可脱不了那么快,就得靠苦练。这是脱换、调身。

再就是清虚。这里边同样讲的是形和神。清虚就是脑子里边意识清虚,意识里边没障碍。没障碍是什么?是意识想到哪去就到哪了。比如这屋子里边有东西,你一想,意识过去了,里边有什么东西就都知道了。按道家来说,这叫阴神;咱们现在说就是意识感知、遥知。能清虚则无障,实际是这个东西。

所以,练形不脱换不行。在过去讲吃药,要用吃药来脱换形体。当然光吃药也不行,还得练功。咱们现在也不像过去要求的那样搞什么飞空之类的,我老师没有教给我药方,也没有给我飞过,智能功也不强调这些。我们讲脱换,把身体练健康,把智慧再提高。脱换了之后才能没有障碍。障是指意识,碍是指形体而言,这两个结合起来,又清虚又无碍,才能真正达到形神俱妙,达到正果的位置。这是从《易筋经》练功的基本功上这么讲的。说是这么说,《易筋经》虽是从少林寺里面传出来的,可是《易筋经》的真正练法他们也不太熟悉了。少林寺有几本真正好的书,据悉在70年以前都丢了。所以,真正既有清虚又有脱换的,从少林寺的记载中没有发现。古人有些书说的道理很好,然而到最后练功的时候却没有落实下来。

但是,古人尤其是佛家,有真正练成了的但不露相,跟普通人一样。他明明会飞,也慢慢走。有的老头一走道还歪歪拧拧的,其实他什么事都知道。你想骗他一下:“老大爷,给点钱吧,穷死我了,家有老母亲,我很困难。”他明明知道你家里没个老母亲,你爱人正在家等着吃饭呢,有时他也给你钱,反正不是什么大事,就让你骗点钱了。当然,在大事上是不会让你骗的。所以少林寺里的记载没有也不等于就没有。至于后面引的别的书,那讲的是练气的。但是,同学们要注意,将来有些练丹道的会说我们引的这些书都不是气功正宗,都不是中国的道家传统气功,都不属于练玄关的。我们认为,不管什么正宗不正宗,对人有好处就行。我有个朋友就说这些都不是正宗,可他最后60多岁就死了。他那个是正宗,却什么也没练出来。我们关系也很好,就是一碰到谈学术问题就争论。就跟爱因斯坦和波尔—样,他们俩也是好朋友,却总在争论物理学问题,一个讲场,另一个讲粒子,两人笔墨官司打二十年也没解决问题,我们也是一样,碰到一块儿,都是“含沙射影”地说。到最后这个朋友67岁死了,而且死的时候,人都变形了,腮也塌了,眼也眍了,都不像个样了,到了这种状况。所以我经常说,过去各种法门都是好的法门,关键是你能不能练好,能不能练得更直接。我们讲调身和调心是辩证的统一,应该这么看。

对于调身和调心,你不能废了精神,没精神就不是气功了。但是,你废了形体就等于零,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两者互相促进,有时候练形多一点,而练形的时候神也是主宰;有时候练神多一点,形是帮助的。这么交错着才能全面提高。我们千千万万不能说肉体是个“臭皮囊”,那是佛家说的。我讲过很多次了,不要“臭皮囊”,那你现在就死了算了,像你信净土宗,认为别的功都不行,就念阿弥陀佛行(净土宗关键就是个信——信阿弥陀佛,信自己;发愿——愿往西方极乐世界;苦行——就是念佛),你的信念非常坚定了,一死一念佛不就都完了吗?多好,多快。可谁也不这么死。所以过去很多功法就这么矛盾着。咱们智能功认为这个好,就这么去做,言行一致。有同学说:“庞老师,我就练静功。”那也可以,清静法门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想就完,不需要讲这么多课。在《运用意识》章讲过清静法门模式,其实连练功过程的每一层有什么感觉都可以不要知道,就我讲的那点内容再加上智能功的运用意识,从明心到见性,这些已经是很高深了,你就练去吧,找个山洞在里边坐它若干年。可谁也不干。现在不是有的同学想搞辟谷吗?我说不让辟谷,同学们就偷偷地少吃饭。你没那么大的本事,你不吃饭受得了?真正愿意搞辟谷,带点营养东西,什么人参、阿胶、银耳,再带一点压缩饼干,想吃就吃一口,上山洞里边坐他二年去。他又不愿意去,说太闷得慌,憋死了。这些同学们就是嘴上说一套,喜欢好高鹜远,却又不去付之于实行。而智能功强调练动功,讲调身,又觉得这个不值得练。你觉得调心值得练就赶紧去洞里边调去吧,就练真本事去吧,又不练。静功是脑子向往的,但是嫌闷不去,动功又瞧不起不练。最后等于什么也没练。

我听说有的同学上自习或者别的老师来上课时说话,只是我上课才安安静静地坐着听,像这些问题,都得从实际当中来解决,来调心。你上自习的时候能不能按庞老师说的调身要求把身体调好,累得实在不行才把身体动一动?在教练员班,在讲《智能气功科学概论•怎样练好智能功》的时候,气功生活化,生活气功化都已讲过了,都得做一做,这都是在练。同学们不练,还说班主任不管。班主任不管是让你们自觉点,要自己管理自己。将来同学们可以搞自治,自己管理自己。如果你能自己管自己了,肯定比老师管进步快。调身就应该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调,总得注意才能解决问题。
清山远水 2008-06-15 19:43 三、身心合一是练气功的全部内容

身心不能偏废,练气功要把它们合到—起。如果你练功能身心合一了,就达到基本要求了。能合到什么程度,功夫就到什么程度。最后要求是神形俱妙——神和形都达到妙的境界上去。除了佛家的禅宗和净土宗不讲这个东西,其他哪一门派都讲,连佛家的密宗也讲肉身成佛,肉身成佛就是神形俱妙。道家认为光会出神都不算,到了最后应该是神形俱妙才行。因为世上没有几个神形俱妙的,看不着这样的人。神形俱妙什么样子呀?什么水平啊?不知道。所以我刚才这样讲神形俱妙就跟没讲一样。因此,要讲身心合一就讲一般的练功情况。这得讲道家的了。为了加深同学们的认识,就引用了一些说服力强的,气功界一般比较公认的内容,如李道纯的《中和集》和白玉蟾《修仙辨惑论》中陈泥丸的观点。他们讲道家功炼丹就是身心相合,性就是心,命就是身,没别的了。真正功夫就是形神合一。高等层次、上乘的方法中,没什么卦爻、怎么转、什么药物、什么半斤八两、怎么匹配等等,没这么多说的,身心一结合就完事。因此同学们应该懂得,练功夫关键就是练身和心这两个东西。当然还可以解释很多内容,而实质就是这个问题。我们现在练智能功,也是练精神(意识)和形体。练捧气贯顶里边还有个气,其实也是让你用形体和意念去练气的。形神庄又是用一个形与一个神来练气与神的。五元庄还是这样。练中脉混元的时候,也还有形。而到了中线混元的时候,虽要借助点形,但形已不太多了。到最后就没形了。有人问:“庞老师,没有形了,这个形神俱妙怎么办?”那个形叫个无,不对;说个有,也不对,是形和神统一——妙了。
清山远水 2008-06-15 19:45 Ⅲ、克服对调整身形(尤其是动功)的偏见

对这个偏见开始讲课时我就提了一下。因为在过去练功是从导引搞起来的。如果看看古时的文字记载,说古老的人们就搞导引。不过那时的导引还不是真正的导引,就只是活动活动。那时候没有医生,不会治疗,住在洞里边受点潮湿,着点凉了,一难受就动弹动弹,相当于通过运动来使身体舒服舒服。经过了多少代,慢慢就有点经验了。另外也许有的比较敏感的人,动弹动弹、蹦哒蹦哒时出了自发功。现在的人有出自发功的,古人也可能有。敏感的人一放松,动、动,动,出自发功了,就变成“神”了,古人称之为巫,夏、商、周都有巫。我溯源考查认为,原始气功就是从自发功来的。有了自发功以后,慢慢有的人就出点功能了。有点功能比一般人就强,逐渐找出一些规律,慢慢就引到气功上来了。所以说气功在最早的时候,是从引动形体中来的。以后,尤其是文化水平高一点了,就觉得这么蹦蹦跳跳不文雅。在战国的时候,《战国策》上还讲要成为巫和觋(男巫和女巫),还得具备几个条件。可慢慢以后不大时兴了,都喜欢当官了,文人墨客也就多了。以前当皇上的得有点本事,不能说百分之百,基本上都有一定的特异功能,这样他就比一般人强。古人性格比较纯朴,淳风还没有破,道德诚实,加上有点特异功能,比别人精明,会处理事情,懂得事理,慢慢就当个部落的首领。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成为皇上,所以他们活的年岁也大一些。可是从夏朝以后,就不行了,父传子——家天下了,没有功能也可以当皇上。但当官的还得有本事,没有本事当不上官。再慢慢以后皇上的亲戚六眷通过私人关系,走点后门就能当官,当官的也不需要有大本事了。慢慢练功的地位就越来越往下走了。再过些年,这样,连蹦带跳式的练功越来越不为高层人物所欣赏,慢慢从动的就变成静的了。有了静,以静为主,就开始有偏见了,就说动的是初级的了。动功的出现的确也是比较早,而且当时的动功没有完整理论作指导,也确是初级一点。所以,就这样动功在历史上被贬低了。
  
虽然在劳动人民当中还存在着很多动功,如导引、治病,但是,在整个上层阶级里边,就不提倡动功了,喜静厌动。这些人本来是好逸恶劳,安安静静呆着觉得舒服,一动一累不舒服。所以,我再给认为练静功好的同学扣个“帽子”:是受过去统治阶级思想的影响,是好逸恶劳的表现。本来练功都是一样的,你为什么轻视动功,轻视调形? 这种错误思想有着历史上的原因。历史上那些所谓的高贵人认为就不能多动,要练动功还得偷着练,别让人看着。走道的时候,都得迈着四方步。你看唱戏里边的皇上,还得带个大圈圈,就是怕把步迈得太大了,套个圈让他迈步有尺寸。当然他还可以显显威风。这些就把人搞僵化了。这种思想到了气功里来,也就使得气功变样子了。实际上,练静功真是那么好吗?不一定。只是历史上形成的偏见,在唐、宋朝就开始轻视动功了。不过宋朝的功法有个特点,即导引特别多,什么呼吸导引、六字诀导引。那时轻视动功,可这些门派发展特别快,效果也好。但结果却招来一些修行人的谩骂,骂动功。为什么?因为这一门派发展得特别快。现在人们说左派就是革命派,革命派是往前进的,极左就是走得太快了。实际“左道”也有它积极的内容。
  
可过去为什么骂“左道”呢?若没有一点可骂的也骂不上。如一个老师一生只带l0个学生,都考验三年、五年。刚开始时,扫地、打油、买醋……去干活!老师考验徒弟,不聪明的不教,太聪明的搞鬼心眼的也不教;不关心人的不教,害人的、太爱管闲事的也不教。你大发慈悲心,关心人多了,他说你被俗事所累。你要不关心人,又说你慈悲心没有。贪财的不教你;老师让你干事,你干不了也不教。他有很多个不教。这样,经过多年的考验,他的徒弟以后干坏事的基本上没有,这就被认为是正门了。而左道练功进步快,出本事出得快,教得也快,教的人也多,老师就没更多的时间去考验了。因此,强调意识修养,强调道德就不够。比如他教了一百,有5个干坏事的,比例数为5%;而那个正门就教了10个,有2个徒弟坏,比例数为20%。这样下来,干坏事的从人数上看,好像左道多于正门,可是他们就没有分析比例数字。一看社会上办坏事的,好像净是那些快的功门,他就骂这个快的为“左道旁门”了。不过“旁门”还不是骂人的。“旁门”是说要进一个屋子,从正门进可以,从旁边开个门进来也行,但就不如从正门来得光明正大,不如正门顺当。“左道”呢,说它根本就进不去。过去对这些道门,包括武术气功,都是被道家骂成“左道”的。而在武术气功里边,也都认为只有自己这个门派才是正宗。你看书里边,基本都是说三千六百门,就我这门是正门,其他不是旁门就是左道。
  
我们现在搞智能气功,就不能受古人这些偏狭的思想的影响了。对这些偏见,就得反复讲。现在同学们脑子里面就是或多或少都还有些想法,总觉得动功、调身这些是初级的,觉得全国几百万学员都这么练,而我们上大学的也还这么练,瞧不起它。一般别的门派都瞧不起动功,咱们智能功属于动功类,而且是新编的,人们更是瞧不起,因为人家别的动功还是几辈、十几辈传下来的。在动功挨骂的时候,智能功挨得最多。不过现在不是智能功了,而且另外几家了,但他们挨骂是应该挨。他们坑人、坑钱:磕个头要250块,现在又涨到350块了;磕个头不管有没有功夫都算本门弟子了等等。这种人应该被批。不过这种批不是批动功而是批那些人,前些年骂智能功是作为动功骂:比比划划算什么气功、乱七八糟、大杂烩……气功界基本上都是这么骂咱们的。我说大杂烩更好——实惠,一盘菜什么都有了。但我们自己可千万不要小看自己。练功怎么入门?你不从形体入门怎么去练功夫?从形上走易做,而且并不影响你练静功。动功也可以静嘛。庄子讲什么是道?墙头是道,墙头下边的泥是道,泥里的蛐也是道。无处不是道啊!静修是修道,动修也是修道,道无处不在。这本身就是道的根本原理。想修根本大道,应该以这个思想作指导。因此,怎么能说动里边就没有道呢?这个提法就不符合大道本身的意旨了。若说道是静,那为什么还要破顽空?有人说破顽空是要你注意里边的气。那只有坐着才有气,站着、动着就没气了?说动的时候气跑到形体里边来了,得跑到丹田里边去才行。那么我问你,丹田是不是形体,丹田怎么和身体分开?大家好好想一想,这些偏见就可以想通了。真正练功夫的讲“浑身处处是丹田”,不光肚子里才是丹田。在这一点上,我们意识上要有足够的认识。
  
过去谈修道的著作,在秦汉时理论较多而方法不具体;唐宋以后方法具体化了,却从理上叙述不完整了。越往后世,方法越具体,越忽略理。所以,在书上我引用的文章基本上是秦汉时的材料。越往前去法越少,有人说是“天机不可泄露”。老师说这层不可以泄,可徒弟就给泄出来了;徒弟写书说那层不可泄露,到徒孙那儿可能也给泄了。这就奇怪了:都说世风日下,道德、习惯、心灵,一天比一天脏,那为什么反而天机露得越来越多?古人道德那么淳朴,却怎么不能露天机?这不是矛盾吗?应该是对道德淳朴的人把天机多露点,多说点方法嘛。其实古人不是天机不可泄露,只是那时对“天机”了解的太少,加之也没有竞争。而现在唯恐功法写得不详细,写了又讲,讲了又作注解,注解了再加插图,目的就为学他这个门派的人多一点。过去讲修道,现在讲为人民服务,而为人民服务就得教人多才行。想挣钱的也得多教,多教才能挣钱。无论是为人民服务(按修道的层次)也好,为挣钱也好,都得把书写得细致点,不然没人练。“现在写的书都是低级的!”那什么叫高级?怎么叫高级?有个和尚讲:“庞老师,你们那个组场,释迦牟尼佛也没有这么干呀!”因此,我们并不低级嘛!实际上是练功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对大自然和人体奥秘的了解也就越来越深刻。过去有些人懂得某些知识却不敢公开传播。以前在西方有个医生研究人体解剖,还不是进行全部解剖,只是解剖了血管、血液循环系统,“仁慈”的教会就把他烧死了。一般人只知道搞物理有被烧死的,不知搞医的也有被烧死的,说他是“上帝的魔民,把神圣的人解剖开了”。以前对人体都不敢讲,说人体是神圣。以后随着认识深了,慢慢把人体和大自然的很多奥秘都讲了。什么“天机不可泄露”,都是自己脑子里边封的!
  
这个例子我也举过。有个老道是龙门派二十几代以后的。跟他谈什么采药、结丹,他就说“天机不可泄露”,都不谈。前面提到的我那个朋友,他去找老道谈,也是不讲。过了两天又去了,说:“道长,我这有一套功法向您请教,您给印证一下。”然后他把前三步功怎么练说了一下。问:“我这个功法前几步对不对?”老道说:“我这个功法就这个样子呀!第四步怎么练呀?”我朋友说:“天机不可泄露!不谈道,不谈丹,不谈白日上青天。”其实他第四步功还不知道呢。现在有人总谈“天机不可泄露”,实际上有什么天机,哪点不可以泄露?我经常跟他们说俏皮话,“你们都坚持这两个观点(基本上都是练静功的,对这些偏见咱们就说说):第一,大道不是每个人都修得成的,没有几辈的根基修不了;第二,就是有了根基没有法也修不了。是不是?”“对呀!”我说;“对什么?你说对,为什么不敢把你的著作、密诀都公开?”“坏人弄去了怎么办?”“不是说坏人练不成吗?没有几辈子的根基给他方法也练不成吗?你怕坏人干什么呀?如果你说坏人也能练成,那你讲的先天大道、根本大道没有几辈子根基练不成,这个道理就不成立;如果这个道理成立,那么你就把功法公布出来也没事,反正坏人修不成。还有,你讲普渡众生,你不教别人,怎么去普渡,你的慈悲心哪去了?”说得他们也没辙。
  
不客气地说,在过去那个社会,只能少数人练功。若都去练功,都不搞生产了,本来东西就少,全得饿死。所以,就得保密,不能随便教。赵璧尘说了句实在话:我这诀窍不教,就是为给千佛堂弟子们留下一口饭吃。不教并不是说不能泄露天机,而是都公开了,没有人给钱供着,自己又没修成,就饿死了。尤其过去修大丹的时候,自己要安静修炼,饭谁给你送来?不讲是给弟子们留下个饭碗。赵璧尘这点倒是说了实话,“天机”一泄,饭碗就没了。当然,武功讲打,要比、要争个人高低,他们保密是为了保持个人英雄,保持他们门派的实力与地位。那也是过去那个时代的结果。过去练丹道功是要成仙的,所以轻视动功。当然,武功也讲“武道通仙道”,搞医的也讲“医道通仙道”。而正是说要往仙那通,反而把自己放低了。

对轻视动功这个问题一定要有个正确认识,不能跟着古人跑。我总觉得同学们脚踏实地地练功做得不够,总是好奇,好高鹜远。要想真正改造自己的身心,就得先从形体改起来。别以为脑子一变,人就会全变了。现在人类的类本质已被扭曲了,人的意元体参照系不变化,人就变不了。意识不真变,一般地练练功是不行的。如果你真正把形弄好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我记得1990年在石家庄,有一位武术界的人因病来学功。当讲到身形要求时,他说:“哎哟,我们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呀。”他还不是高明的,国内气功界、武术界各个门里边,有很多武术高人还没动,不愿出来,他们认为天时不到。我们智能功一组场,把气充起来,气够了不就行了吗?将来哪一派的祖师爷,看着你们谁好就挑谁,练功的人多,气质、水平高起来了,就容易挑了。我说智能功不搞门户封闭,就是真跟我学过的,要谁都行,招呼都甭打。上次讲的河南何老汉,他儿子拿手一按就能把豹子按住了。老英雄练到那个程度,都不出来比了。要是去打拳击,谁能打过他呀!一拳就把对手打到擂台下了。到了一定水平,他们不去比,不去争,不搞个人英雄了。但过去在武林里面,两句话不和就打起来的也很常见。譬如你说他这个门派不行,他说什么也不干,非得跟你拼不行。武林里就讲打。不过真正高水平的打不死人,比武时点到为止,对方承认输了就行。
清山远水 2008-06-15 19:45 Ⅳ、调整身形的效用

我们为什么这么注重调整身形,它能起什么作用?这儿简单、综合地讲一讲,后面很多内容还要再具体讲。
  
一、练气功的人要从意识上懂得,练身形也是在练意识。

如果你练身形的时候,没有练意识的概念,见效就慢。不练意识怎么去练身形呀?所以,第一,要按照身形要求来调整,使自己的身形符合练功要求。这就需要用意识来支配形体,这本身就叫运用意识。这样的意识活动就已经是在按照气功的要求去运动。如站庄要把胳膊抬起来,这本身就是身体和意识相结合了。意识一发指令,姿势一动,形神统一了,反馈到脑子里边去,又加强了意识作用。调整身形就是练意识。第二,用身形练功的时候,也是在练意识的力量。练形的时候,要调整自身的意识,尤其在累了的时候。累的时候精神容易跑,“真难受”——想“真难受”去了。应该是一难受,就体会在什么部位、有多深、哪块肉疼,是一块整肉还是肌肉的膜,是纤维束还是肌纤维,体会血管疼不疼,骨头酸不酸,等等。肌肉和血管疼不一样。有时不注意,手腕子一动特别疼,一看是血管的位置变了,俗话叫“筋跳槽”。难受的时候都要体会体会,这也是在运用意识。
  
要把调身的过程拿到调神的高度来练,练顽强的毅力、练体察,体察形体正确是什么感觉、不正确又是什么感觉。如果会体察,意识通得就快;不会体察?身体再好,里面你也不清楚。比如玩杂技的,身体非常柔软,身子往后一弯,头可以从胯下探到体前。但她并不能体会里边,因为老师没有让她用意识往那去下功夫。那些人若练练咱们的功进步肯定快,一下子气就整了,马上变了样子。但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有了他那个基础,却受其局限而不易接受我们的理论,练了半天,没感觉。以前有个练硬气功的(他是家传的,也跟万籁声学过)来学教练员班,他说:“老师,我在这三个月非常受教育,感触很大,可就是没有气感。我发气没感觉,别人给我发气也没感觉。”“你运气有感觉吗?”“有感觉。”“你别练我这个功,练你那个功。往手上运气,想手胀,胀……再想手外面一尺远,就有感觉了。”把气拖出来了。硬气功的“百步打灯”的练法就是这样。“另外,你练功头顶胀不胀?“胀。”“那就是气感啊!你练头顶开砖的时候,头顶一跳一打就开,头顶这蹦蹦一跳,就是气感。你以为‘咕噜,咕噜’像肚子里的气泡那样才叫气感?”以前,有个同志讲:“我气感很足,你听肚子咕噜咕噜的。”那不是气感,那是因为胃和肠子里边有水、有气,水和气一挤发出来的,是废气。
  
同学们练形体的时候必须要把练形的过程看作是练意识,不能光耗着。如练蹲墙,大腿蹲平了,鼻子离开墙,重心往后移,不好平衡了,用意识想要站住,把膝盖放松,意念往脚尖上放,用意念调整虚实,平衡就易调整了。只有用意念调整,你才能不是光练形体而意识上不去。
  
二、姿势正确了,气血容易流通。

同学们已练过形神庄,知道哪个姿势能更有效地通哪部分的气血了。正确的姿势能帮助气血流通,而错误的姿势却可以阻滞气血的运行。古人讲“气随庄动”,气的流动随着姿势而起变化。(在武功里庄当姿势讲,不是跟木头桩似的。站庄是站的姿势。“峨嵋十二庄”就是十二种不同的练功庄法。为什么用村庄的庄?因为庄有容纳和通达的意思。)我们为什么这么强调姿势要正确?过去讲,有没有经过师传以什么区别呢?就在于微细的地方正确不正确。武功练套路,真是师传的,几个学生在没出师的时候打的就像一个模子倒出来似的,都一样。当然出师走了,过若干年可能会变样子。我们智能功虽然不练更多的套路,但姿势要正确。有的同学姿势不对,就拿意念把气带过去了。现在要求光靠姿势把气带过去,讲各部身形要求就只拿形体来解决它。同学们得认真做,把姿势抠正确。现在同学们会贯气了,当气过不去时,就以开合、开合……来代替了。拿这个代替可不行,你功夫不易往上长,低层次的长点功、发点气、出点感知功能好说,再上一个层次,你形不解决不行。练站庄或其他姿势时,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形,肩、胸、背、胯、腰、尾椎……把姿势调正确,不拿意念去开合,用正确的姿势引动气血的流通,这个气血流通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三、适当地引动形体,便于入静。

一般新学的姿势摆好后都会难受。如练形神庄中的“寒肩缩项”,一开始你要不难受能做得对吗?两个肩膀往一块缩,脖子往回缩,腰往上提,尾闾还往上挤,挤得第四胸椎处都僵了。一个新的姿势,感觉难受了才能做对。如果你会主动运用意识,把精神都集中到难受上去,就不想别的了。“真酸啊”,光想酸了,就不会想“今天下雨还是阴天”了。想下雨、阴天是杂念,和练功没有关系。而光想酸处是意念和形体结合,精神也集中了。所以,练动功有利于入静,平时我们想身体里面想不进去,当哪个地方难受,把意念往那儿集中,慢慢意念就会进去了,会支配这个地方了。身体哪不会动就练意念支配它,使它能灵活运动(比如光动手指第一节)。把精神集中了,这本身就是练功。大家要注意,练形体和练功的根本原则不要脱离。练功运用意识要集中,要静,“动也静,静也静”要动中求静。当然,这不是练武术,练武术是注意外边。实际练武术真练得好的,形态好像一个弱女,文静,而不是练得很张狂。
  
四、练动功有利于真气的发动。

光用意念“开、合”聚混元气也行,而能再加上动作,加上调身,通过动作便于使意识入静、集中,形体一动,真气起得更快更强。中山医科大学通过进行脑电相关维数的分析发现,练智能功的人进入“混沌动力系统”的混沌状态非常快,什么道理?智能功就靠动作一开一合,意念一放一收,无限重复,一重复,使得高度有序,就叫混沌。否则,意念活动在里边左冲右突,如无缰之野马,一刻不得安宁,乱七八糟,这就不叫混沌。意识一动,脑子里面趋于混沌了,不乱了,自由度降低了真气消耗就少了,念头集中了,从而产生出共振作用。
  
五、对形体的引动、调整,能使身体各个部分变得灵活、敏感。

因为通过练动功、调身,当注意调整某个地方,意念往这来集中,这个地方的气来得就多,功能就灵活,感觉事物就敏感了。为什么手心、手指肚敏感,而手指背就差点?因为你拿东西时经常注意手心这边,而不会反过来拿。在练立掌分指的时候,一撑出去,手指挺起来,指尖再往后一绷,你体会体会手指、手背,就有气往回收往回流的感觉。这样,逐渐就可以提高神意对形气的控制能力。

六、正确地调身可收开关通窍之效。关窍的气一充足,里外气就易通了,跟全身的气连通得也好。

过去讲,“练功要练关窍”。关窍主要指肘、腋、膝、胯四关。关是“神气游行之室”,神和气在关窍里流行。大的关窍里边气不能很好地流行,滞住了,整个气都会受到影响。过去练动功强调练这四个大的关窍,经常注意它,里边很松,使里边的气能流动自如。当然,每个关节都属关的范畴,而大的穴位属于窍的范围。这个窍包括我们的五官、天门、肚脐、前阴、后阴与会阴。这些再加上中窍,又是一个九宫十三门。这是身体躯窍的九宫十三门,原来也叫“九宫十三窍”。会阴叫 (原文左边“月” 右边“罡”是一个字)门窍,相当于地户窍里边。对于会阴穴,男人相当于前列腺的射精管处,女人就相当于子宫颈口。后阴叫肛门,天门叫天门窍。给同学介绍了两个九宫十三门,还有一个头部九宫十三门,以前它是练静功的。现在我们不着重练这些东西,就不多讲了。
清山远水 2008-06-15 19:46 第二节 练功静态的身形各部要求




身形要求这一部分,同学们一边听课(或者一边看书),一边要琢磨、体会,谈到能起什么作用,你自己脑子里马上跟着想,跟着动。这也是通过调身来练意识的。另外,在平时也要随时随地注意身形要求的内容,须臾不能离开。

Ⅰ、头部

一、姿势要求
  
头部的要求,就是要“中”和“正”。这个中正,是指前后左右来说的。左右,挺直不能偏;前后,头不能仰,也不能低。要使头能符合要求,就需要头顶百会(发旋)这个地方,向上直冲天。百会穴,针灸学里说在发旋前面一公分多,智能功指的就是在发旋的位置。个别人的发旋太靠后,或歪了一点,但一般人的发旋都在正当中。就是用那个地方顶起天来。同学们找找自己的发旋,摸摸头顶那个稍有凹陷的地方就是了。如果你的发旋不正,就加意念,使它从与它位置相平的地方往当中挪一挪,慢慢那个坑就会挪到当中来了。头要中正,还得有一个轻轻往上顶、往上悬着的意思,好像自己整个人从上面被提起来,然后再往下一耷拉,像吊起来似的。大家从发旋上摸着一缕头发往上一提,把人拉起来,脑子里边就会有个人在天空中悬着的感觉。过去讲要顶头悬,也叫虚凌顶劲。头悬着,好像顶着虚空,但脖子不要使劲,要放松,意念往上一顶,把人的意气领起来。

二、具体作法
  
具体做时,既不能头往上仰,也不能低头。如果太低头,后脑瓢就起来了。要注意下颏往回收。收下颏是收什么呢?是收喉头。因为喉头收不了很大的幅度,用意念往回收就可以了。喉头往回收,用下颏找喉头,这样下颏就避免使劲往里挤。然后用喉头找后面的玉枕,这么一转提起来,头就不会低得太厉害了。然后从玉枕往百会上收,这么提起来、悬起来,这样头里边气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因为收下颏,往上挺,这样上来的气光是头上的气,而喉头一收,往后一提,丹田的气就跟着起来了,与丹田的气就连起来了。如果我们做的时候,把意念再稍稍放大一点,喉头往回收,用鼻子尖去找下颏,到会阴,然后从会阴绕上去,一兜到了玉枕、百会上来,这个感觉就不一样了。再一个是从印堂里边找百会,出了百会,意念在百会上边离开百会往上提。提起来以后,身体再轻轻往下一放松,这样气机变化情况也就不一样了。喉头往回一找,连着会阴、丹田,气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收喉头还是打开喉结的一个内容。收喉头要注意,并不是喉头往后挤,而是往后拉;往后一拉开,把喉头拉大了,然后去找玉枕。如果你光是往回瘪,实际上只是走后面。这样一拉开,耳根、耳后头也有气到后面去,气就比较整了。
  
对头中正要特别注意。在日常生活当中,没事的时候,可以拿一个小球(如小玻璃球)放在头顶上顶着。你要一低脑袋或者一抬脑袋它就掉了。你心里要总想着脑袋上好像顶着挺珍贵的东西似的。过去说要顶着“气丹”,就像百会上有一个气球,顶着它别跑了。这么一顶,一放,安安静静,头和全身轻松,气机灵通,慢慢就会出现轻灵的感觉。因为这样往上一顶,收下颏,收喉头,印堂往回收,会阴也带着往上提,不需要用更多的意念去运气,清气就自然而然升到头了。头部得到清气的充足濡养,它的功能就强化起来了。
  
头是我们练功最重要的地方,一开始就先得把头安排好。头安排好了,全身的主宰才有着落。这个主宰就是你自己得管住自己。好像人一坐,意念(神)在里边看着自己脑袋,同时还指挥脑袋要做得很正,这样往上一领,气就起来了。做合度以后,慢慢可以觉察到气往上走,往头里边来。再进一步觉得一领时,气也往下走,“哗——”,从头里边往下贯气。有的人可能一开始感觉在皮肤上,往胳膊、腿、躯干上走,慢慢慢慢就感觉从里边也能往下走。但是一开始往往是先往上走,气上去之后再翻下来。在中医里边讲卫气有一种循行方法,就是从头部往肢体,往胳膊、腿上、躯干上走的,卫气怎么还有这样走的呢?一般的气是从肠胃去营养周身,而这个气实际是从头往外散布的气,头部一动弹,跟全身的支配有一定的关系。自己要慢慢体会,一站,头部放松,气收住了、气整了,往全身放下来,如果能感觉到胳膊、腿都在起变化,那里边的气就会敏感一些。

练功的时候站不稳,往往都是头先晃荡。如果一加意念,头往上提着,把它定住,把气一下提起来,拉起来,人就倒不了。只要头领住了,身体微微有点晃荡,反而能帮助气血流通。过去练功有个叫风摆柳的姿势:把一个腿抬起来,另一个脚还不是站实了,而把脚跟提起来,—个手往上一举,头顶往上一领,身体就自然地有点晃晃荡荡了。头顶往上提着,尾阊垂着,人就晃着,这也是练轻功的一个方法。当然,它还要加意念。像这些东西关键就在头部,头顶上顶,清阳上升,人就轻松了。咱们说身轻气爽,你若气起不来,身轻不了,气也爽不了,往下浊着不行。另外,当一提顶的时候,还—定要注意收缩会阴。方才我讲了用鼻尖去找下颏找会阴,不是说你要用意念导着下去,实际是用鼻子往下一找,会阴一收缩,往上一提,一想百会,它就接上了。大家要注意,很多动作都得配合着这个要领。往上一提,不要管百会,从眼睛里边往上一看(眼珠不要动),气就来了,人就起来了。头部很关键,一定要经常调它。
清山远水 2008-06-15 19:47 Ⅱ、眼睛

一、要求
  
如果练往外发气,练硬气功,那就睁着眼。一般来讲,咱们练功要把眼轻轻闭上。如果你能留着一线光线,那要好一点。眼睛全闭死省事,留着一线光线,要有保持这一光线的意念,在意念中得管着眼睑。杂念不多,眼睛就闭死;如果有杂念,就留一条小缝缝,留得要小。如果眼睛留条缝,不要注意那光线,要把那一线光往回收,往印堂里边收,把这一点光收到里边去,这样能把外面的光变成意光,进去会快一点。咱们说收神光,神光并不是说光与意念一合就完了,你那样合合不上。说上下眼睑慢慢、轻轻地匀速闭合,这样收神光是在普及班里讲的。但是光这样收神光,不容易真正出光。意念一想,只是有意念,而没有真正的光。你要是眼睛轻轻闭合,留着一线光线,而且眼睛还是目视前方,眼珠还是平着的,这一线光从下面上来,意念往回一收,就把光收进去了。这样印堂里边就非常容易发亮。若把眼睛闭死,印堂里边是不容易发亮的。

二、具体作法
  
一般是先睁着眼平视前方,看一会儿,安静了,再慢慢匀速闭合,眼珠不能动,还是平视前方。眼睛慢慢闭合。留的缝隙越来越小,眼珠看眼皮有一点暗,可下面有一线光进来,把那点光用意念往回一收,印堂里边就容易发亮了。这才是收取神光。要想能调动这个神光,得注意把外边的光和气与自己的意结合在一起往回收。我们说的窍门,就是摸着外眼角,从外眼角开始,往中间慢慢闭合。这个同学们都会,就不多讲了。关键是你眼皮往下放,要留一线光线。以前说是目似垂帘,要顺着这一线光透出去往前看。但我们还是平着看,把这一线光往回收。它从下边上来,正好斜着往上,不知不觉就快到百会那个地方了(实际上是百会后面),这就正好从脑袋当中穿过。这种光反映在印堂里边,一般是有点发白、发亮,有白光。把视线收回来,练哪就注意哪。练三心并站庄,你就可以用意念去想肚脐里边,或想混元窍,或想脑当中(就是百会向下印堂往里两条线一对的略靠前一点的地方),意念往那一放就够了。
  
对于眼睛,一定注意眼珠要平,不能随便动。可以体会体会,用手摸着眼皮,当你自己眼珠往上一翻看是怎么动弹,有什么感觉。而如果你光想,想上边、下边,想左边、右边,眼珠就不动弹。你要是内视,眼珠带着眼皮就有点动弹的感觉。如果同学们愿意出光,用拇指、中指按在两个眼珠上,一摁,然后两个手指往当中合,往鼻根方向一挤,两个手指要对没对上,往印堂上一拉,往里一收,这样拉几回,印堂里边就出光感,光度就大、就多了。一开始睁着眼睛看前面,然后慢慢合下、落下来,把光收住,然后摁着眼球,手指那么拉几下。经常这么搞,印堂里边的光很快就出来了。这是练功的方法。
  
三、作用
  
眼睛的用处可不是简单的一点点,它的用处很多:
  
(一)能指挥我们身体中的气。

用眼睛指挥气就是用意念一想,带着目光一扫,气就跟着动了。过去讲:“能知使气者,便是得道人。”用什么来使气?就是用眼睛。过去练武术的也一样,眼睛往上一看,气往高处走;往下一看,往低处走。眼睛是带着气动的。不是用意念来使气吗?对,但如果你意念和目光结合在—起,力量就强大了很多。你只用意念气也能动,但加上目光对调节身体里边的气的作用就不知要强多少倍。当然如果加上意光(因为还看不着大自然的混元气,只好用意念想),带着去一想大自然恍恍惚惚、模模糊糊、若有若无、晃晃荡荡的气,用意念加上目光扫扫周围的气,看周围都是模模糊糊的、雾气沼沼的气,你再把周身轻轻动一动,身上的气感就不一样了。如果你不动,就这么一想感觉也不一样。用眼睛来练气,第一个是来调节自身的气,对自身哪儿的气都要注意,往那儿一看,带着光一扫,它就通起来了。对于周围大自然的气,用意念一想,一感觉,恍恍惚惚的。实际上这恍恍惚惚的气与你身体里面的气是兼容的,有通透性,可以自如地进去出来。所以我们要经常用意念和神光结合,用目光来调节身体。这对练功有非常大的用处。
  
(二)用眼睛来调节情绪。

练功总是要使自己和和气气,保持高兴的心情。那怎么办呢?一般地讲要眉开眼笑。但是真正的眉开眼笑,可不能就简简单单地光注意眼眉,光注意印堂,那样只是外面高兴,里边不高兴。要注意哪儿呢?要注意两个内眼角,两个内眼角从里边放松。眼角里边一放松,气血流通,就感觉到美,就连到心里边去了。开始可以用眼珠往里边一并看印堂,放松它,连眼珠带眼角,带着印堂带着眼眉都放松,面部再有一个笑意,内心里边高兴的感觉就有了。大家经常要练这个东西,练功首先要练高兴,要会高兴、放松。如果有情绪的时候,马上一放松,心里边一下子就清清亮亮了。这个调心方法是—个非常关键的法门,是个诀窍,书本上没有。我给同学们反复讲,大家都知道了。就要经常去用它。
  
一般来说,我们练功经常要保持高兴、愉快的情绪。当然有的时候,如练五元庄,就要练各种情绪。要练发怒,你眼里边一抽一紧,带着外眼角往上一挑,就有怒的意思。外眼角这么—挑,气往上升,它可不是真怒。你如果使劲瞪大眼睛,它也没有这个怒气。通过眼睛调整怒气,实际是使气往上升发,起到升气的作用,气升起来就够了。要练悲哀眼睛应怎么做呢?你掉过眼泪、伤过心没有?伤心哭的时候,眼睛是往回瘪的。眼睛往回一瘪,连着鼻子一动弹,往脑子里边一收,就觉得脑子里边空空荡荡的,这一空,就有一点悲的意思。这是气在动弹,不是真的伤心悲哀。如果变成真的伤心悲哀,气就走上病态那条路,就错了。实际上我们用那个悲哀,是一种同情——看,挺可怜的人,特别同情,心里边一酸,带着眼睛往里酸,实际上这是气往回收了。肺主收,往里收气。一般的害怕、惊恐是眼睛发呆,但眼珠是动弹的,而我们练功眼睛可不能动弹。恐,一般气是往肾走,往下动一动,去撞肾。思考要用眼睛注意找鼻子尖,精神就集中了。不同的精神活动,不同的气氛,可以用眼睛来调整。这些东西五元庄没全写,因为这步功在全国还未好好练,为防止咱们还没多练,外边的人就把它当密诀而编出新功法,叫五脏功法、五脏神功。用眼睛来调神、调五脏、调气。不搞别的东西,就用眼睛这么调也照样起作用。这可给那些懒汉提供了方便,练功就这么调一调,想一想就行了。不过,这样搞不好就成了神经病。为什么呢?因为情绪掌握不好,这么一弄,有神经衰弱的一想哭,可真哭了。跟自发功一样,情绪一动,笑啊、哭啊、闹啊,吵啊,都来了。所以书上没有写这些东西。我们这儿讲一讲,平时可以自己去调、去练。有时间高兴一点,眼角一放松,往里边一抻,心里边就高兴起来了,整个心里边是宽宽亮亮的,从内心就感觉到畅快、舒服。这么一做,你脸不笑,里边放松就觉得舒服。你光眉开眼笑,光有笑的意思但里边连得少不行。
  
关于用眼睛对情绪的调节,现在关键就是多去认真地体会高兴、愉快,可以再练一个怒,一个思。思是当你有杂念的时候,用目光一收,去找鼻子尖,使精神集中。顶多搞这三个东西。悲和恐,不一定多去练它。因为过去练它,一发音或一吹乐器,带出的这个气,别人一听就哭,哭得死去活来,气就断了。五行之气有很多用处,都是治人的方法,咱们不搞,咱们练身体,使自己高兴、愉快。练怒气,是把气往上升一升、调一调,使向上升发的力量加大。五种情志都有它的用处,我们经常体会喜、高兴、放松,使气血流通。以后,身体比较好了,自己身体气非常充足,有了基础了,再练其它也不晚。练一个东西就得练相当长的时间。以前老师就给你讲一个,我这儿是系统地讲下来,但练还要—个个练。
  
(三)闭目垂帘过程,也是收摄凝练神光的过程。
  
在闭眼时一定要注意,不光是上眼皮往下落,下眼皮不能光等着,也得轻轻地往上合。一开始不注意,练功不好做,可以先用手往上带一带,不这样,气往里走得少,走得慢,下眼皮往上合一点,气就易合住、易进去了。这么一摸下眼皮,拿手帮着一送,气往里走得就不一样。送到百会那儿去就养元神,往印堂送就出神光。如果你非常愿意练神光,坐好,拿两个手指压住眼皮,这么一压一缩,一压一缩,然后往中间挤,到了两个内眼角转圈,女性从右往上转,男性相反。慢慢地转,下边不要低于眼角。当然你不带着眼角,从眼角上去,两个眼睛一集中,集中到印堂,就在印堂里边慢慢转圈,转的圈越来越大,一般转到直径1.5公分,最多不超过2公分,然后反过来转,越来越小(这个转就不分男女了)。这么转效果往往更好一点。这就是通过收取神光而练印堂里边的神光。

附带讲一讲用目光的意守方法。传统气功里边有意守,就是用意念集中到一个地方,意念守住这个地方。实际上意守有神光意守、内视意守。内视意守就是闭着眼睛看,眼珠就跟着动。比如看百会,跟看东西一样,眼睛往上一翻,往上一看,意守这个地方。一看下丹田,眼珠也动弹。这就叫形动意守,也叫内视意守。过去很多气功家没有这样分,一练功出偏差了。比如说守上丹田,眼也红了,气也上来了,老师一看,阳气上升太高了,你用力太过了,意念得松点,得调整。须要老师经常调去,他就不懂得是眼珠动了。因为眼珠往上一翻一看,连气带血,比较浊,在过去说这是属于武,太武了。老师说放松、放松,闭着眼睛,不许你看,以后慢慢形动就少了,里边气就柔和了,意念就带着光过去了。要用力的时候加上形,一动,一块儿走,再一放松,这样就行。神光意守是意念带着光看,眼珠不动。神光这个词过去有,但内容不一样,神光意守是我们给分析出来的,意念带着光,所动之气是混元气。而形动意守,加上眼珠动弹,可以牵动后天的浊气,气会多一点,气血都可以动。这两种意守方法就这么一点不同。

咱们将来碰到问题,自己的问题也好,学员的问题也好,要学会做指导。这次我要求教练员班的学员留校当老师要学会查功,学会调整。查功查什么呢?一是查一查他是怎么做的,检查检查符合不符合练功的要领。比如说意守丹田,怎么守的?看一看姿势对不对,然后摸着他的眼睛,让他注意丹田试试看,眼珠动了,就是形动意守。他如果肚子发胀,原因就在于瞪着眼睛看肚子,气凝聚散不开,力量太强了。这就叫做查功,去查查动作要领。若用功夫查,一般来说,教练员班毕业的学生还做不到,师资班毕业以后,可能有的同学能够查,有的同学可能还得多方面结合到一块才行,不能光用功夫去查,有时候意念也能带着气过去,那还不行,还必须从形体要求,一步一步去查。方才我讲的闭闭眼睛看看是不是匀速闭的;闭了以后收得怎么样;摸摸眼珠动的情况等。这些地方都要注意调整。若是自己练功,眼睛应该怎么做呢?先站(或坐)好了,睁着眼睛,平视前方天地交合处。天地交合处在哪呢?实际你就注意眼前二、三尺远的位置,这就是天地交合处。虽然有人,意念想它是空的,平视它,慢慢就做到心平气和了,气不怎么动弹就没杂念了。天、地、人都没了,然后眼睛匀速闭合,目光往回收,垂帘,然后该练功就练功。如果我们从练功一开始就注意这些形式,这叫依轨——依程序一步一步下来。按着要求,不毛躁,看起来前面这些准备似乎占的时间多了一点,但是把你的气血、把你的精神、把你的身形各部都调整好了、合度了,再练功就好练了。不这样调,一站就练功,气血通得就差得多,你虽然多练了十分钟,远远不如用这十分钟来调神、调形。一开始关键是眼睛这儿费时间,因为眼睛对神和气影响最大,最能调动气,所以要注意调眼睛。放口令词练功时,“两眼平视前方”,很快就是“目光回收,两眼轻轻闭合”,我们练功要多看一会,心平了,气平了,没杂念了,精神集中了,再闭眼睛练功。这样练功气血是平和的,气机一动,练功就合度了。咱们师资班要多强调这个问题。
  
(四)治疗眼疾之妙法。

如果眼睛还有毛病戴眼镜的得订个计划,什么时候摘眼镜,要集中精力解决视力。把眼睛练练就行了嘛。眼珠注意前面,转、转、转,然后回收,视力很快就正常了。自己不加意念不行。没事的话,就看外边,眼睛动,视野也变大了。睁着眼睛看左边,回来,反复几次;然后右边也反复几次,两边的次数要一样。再回到中位,上看,回来,反复几次;然后下看,也反复几次。眼睛再往远处看,眼珠转、转、转,往回收。这样很快就正常了。拿手贯贯气也行。人家视力0.01的眼睛慢慢都能恢复到0.7—0.8,视网膜剥脱都恢复得了。近视就是肌肉调节不灵了,还不怎么坏,加意念还会过不来?加意念,好、好、好,它就好了。
清山远水 2008-06-15 19:47 Ⅲ、口腔

一、要求
  
口腔里边有舌头、牙齿、口唇,还包括喉部。整个来说,口腔要放松,要闭合住,免得跑气,没事时嘴不要张开,该说话才张开。
  
二、具体作法
  
舌头的放法,有不同的内容。过去有一种特殊的功门,根本就不搞舌抵上腭,舌头平放着,舌尖抵门齿,舌面往上一腆,整个舌头往上一贴,都跟上腭接触。这样贴出水更快点。按道理来讲,上腭(软硬腭交接的地方)那儿有个小窟窿(咱们看不着,气足了,小窟窿就能往下流口水),舌头面上也有一个小窟窿(也看不着),当舌头往上一贴,如果你真是舌头尖碰上门齿,整个舌面往上拱起来,两个窟窿应该是正对着的。不然,脑子里边的瘤子怎么会从嘴里出来?其实就是经脑子里边的通道,从上腭这儿出来的。也有的拐了弯,从软腭后面鼻咽腔转过来。就这么两种情况。用舌头这样抵着上腭,轻轻地把舌根也往上抵,这样搞起来,气就冲得快了。不过这样抵不好坚持,不如用舌尖好抵。再就是用舌头抵上门牙后面和上龈交界的地方,这儿有穴位,叫内龈交(外面叫外龈交),这也是脑的髓孔之一,也是通脑子的,属督脉的穴位。用舌尖轻轻抵着就可以了。
  
三、作用
  
有时候练练功,不知不觉发困了,你注意一下,一般是舌顶的位置不对了。顶得靠后了,到牙床后不到一公分的硬腭上去了,顶顶就犯困了。有的人睡不好觉,躺着练身躺功,用舌尖顶到硬腭那儿催眠,一会就犯困了。练功时不能顶这个地方,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例外,当你练功舌抵门牙这个地方时印堂跳,不是在肉皮,而是在深处,跳得不好练功,这时你可以把舌往后挪一挪。往后一挪,气就下来了。因为顶门牙后面这儿,距齿约一公分,最多也不超过二公分,这样表层的气好通,再往深处去就不好通了,里边的气就不是一条路了。如果那儿气多了下不来,跳动,把舌头往后一挪气就下来了。当然也不能挪到软腭那儿去,就挪到硬腭上,把骨头层的气接下来就行。实际上从门牙到软腭这一段,在人体层次中比较薄,脑子里边厚。所以,舌头前后挪一挪,帮着把里边的气接下来,把上下的气相连。越靠外面越靠表层,越往后面越靠里层,层次不一样,这个理要懂得,自己随时要会调整。将来我们练得气比较足了,哪一层气在动弹都能感觉到,如果气下不来,就用舌头接一下。我们练功练得习惯了,有时候气一动弹,你只要意念一动,舌头自然而然就起来了。那是气冲的,是接气去了。你要是不练功了,一放松,一收功,那舌头自己就会放下来。这是最好的。
  
现在有不少同学,一说收功就睁开眼睛了,这样气还没有恢复原位。练功把气充起来、调起来了,所以在收功要有个意念:气血各归原位,各部气要充足。按传统功法,绝对不允许像这样收功。以前那个收功方法是这么讲:意识里边要先发命令“收功”,然后“天神归天,地神归地,各路神仙,各归原位,城隍土地,安排自己,再请再至。”本来这讲的是身体里边各部位的气血要恢复原位,只是把它神化了。以后人们把它真的当成鬼神,说身体里边哪是大鬼,哪是小鬼,哪是神。如说天堂里九霄雷府,其实就是头上的部位。过去为什么这样搞?就是让你恭敬。比如,说雷神普化天尊来了,九城九门都把着门哩!雷神在肚脐上面,那儿是雷法丹田,雷法玄关,练功一请神,请这儿,请那儿,这样意念就把气调起来,气血就流通了。以前他们基本是练周天,练功后和平常气不一样了,必须让气血回到各个部位去,就加上这些东西。这在宗门里都不允许讲的,说是泄漏天机了,要遭雷劈。其实就这么简单,都是意识自身的东西。以前掐诀念咒的、作法的(如练雷法玄关等),他们都是这么练。我们懂得道理,收功时把周身想一遍,“各个部分气血和通”,调整好了,气血匀衡了,舌头放下来,慢慢把眼睛睁开就行了。过去眼睛睁开后,还用手把头摸一摸,动一动等,咱们不管这一套,就是安静、安静,安静之后慢慢把眼睁开,睁开再合,几次睁合,调整好了。这样看起来是练功形式,但气血变化不一样了。练功过去有上功的仪式,后人认为是以前练功的繁琐哲学,其实是让你一步一步进入气功状态,然后再一步一步恢复到生活状态,这些个形式就是让你过渡得好。智能功由于有了气功生活化的内容,把古人的东西变了,就没过多强调这个问题。同学们如果注意到这个问题了,每次练功,哪怕时间短,都注意调整一下再练功,收功的时候也调整一下,那效果会更好一点。
  
舌头顶着一定要注意,不论顶哪儿都要自然,不能够太用力气,不能僵硬,轻轻接触就行。到什么时候才能用力抵上腭呢?一是往外发力时,要用力抵;二是有时帮助过关,气过不去了,需要用力气顶一顶;再就是活子时的时候、性兴奋很剧烈,这时要注意头顶,收缩会阴,同时舌头使劲往上顶,会阴使劲收缩,小腹部也收缩,脚心也收缩。一般情况舌头要放松。一般人的牙齿不是地包天,就是天包地,练功时牙齿最好是对上,上下门齿轻轻对上,用意念通,逐渐就把牙齿畸形纠正过来了。这个美容术比口腔科用矫正器的方法还要好。但绝大部分人的门齿一碰上,两边臼齿就对不上,怎么办呢?加上意念,两边臼齿好像咬着东西一样,轻轻咬住。这么一咬,两边口吻就自然有那么点意念,腮反而容易放松了。两边的臼齿似乎咬着东西,门齿轻轻闭上了,这样通过骨头这一层把上下气就接上了。所以口腔接气可不是光通过舌头,舌头从里边去接,骨头的气从骨头层走,口唇从皮肤上走。“庞老师,你方才不是说,骨头那儿跳,气过不来,用舌头顶硬腭吗?”对。因为它那一层边边儿的气过不去了,牙齿通得不够好,用舌尖帮一下,把气往下引。一般牙齿轻轻碰上定住,就可以引骨头气往下走,但有时气太多,下不来,就得用舌头尖动一动,帮它引下来。
  
咱们一边讲,一边体会,一边用意念接这个气,气接下来后,可能唾液就会多了。练功时也一样,你用意念把舌头、牙齿、口唇,三个一并一聚,气通了,口腔唾液就多起来了。唾液多了,要把它咽掉,但是,不能有了唾液就往下咽,要等多到一定程度,觉得唾液比较满了,再一口一口往下咽。咽的时候,要把喉部放松,往下一咽,意念跟着慢慢往下走,不要完全从食道里走,因为津液是从整个食道壁往下走,到胃上口那儿不是开着的,液体是从口那儿一点一点渗下去的。所以,一咽唾液,意念要通过食道管壁一步一步整个往下去,到胃上口,意念使气往下通,使唾液进入胃和肠。如果光咽唾液从空间往下走,一下落到胃里边就没有了。要不,怎么能往下一咽到了丹田呢?就是通过食道管壁这么传递下去的。这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

在调整口腔中,同学们平时可以把赤龙搅海当功法练,就光练赤龙搅海。先开三皇锁,地皇天皇人皇,下边点三下,上边点三下,中间点三下。然后,舌头尖抵着齿根正转三圈再反转三圈,然后再把舌头放在牙外面,正转三圈反转三圈,最后,把整个舌头抵着上膛,等着唾液,之后咽津。这就能一步二步地使气充足起来,通畅起来。就口腔这么一点点,如果能够坚持练下去,都能够出很多的功夫。因为这个既可以交通任督二脉,又可以直达上丹田。这里面都是靠功夫,如果光一说一讲,不去练那不行,这只是方法。
清山远水 2008-06-15 19:48 Ⅳ、颈项

一、要求
  
颈部和项部要求把它放松,按照头部的要求做的时候,把颈提起来。
  
二、具体作法
  
一般过去练功要求竖项,要把脖子竖起来。我们不故意搞竖项,下颏往回一收,喉头往回一收,一找玉枕,往上一提,颈部自然起来了。
  
三、作用

咱们练功就是要改变脊柱的生理弯曲,使其弯曲度小一点。我们的意念从舌抵上腭开始,喉头往回一收,往后一提,这样气机一动弹,身体里边气不知不觉就可以转起来,一转,颈椎就竖起来了,生理弯曲慢慢就小了。所以颈项部的要求就是要直。过去讲脊柱有几个弯弯。头在上面,脖子是往前塌的,到了大椎又往后了,到腰部又往前,到骶椎又往后,到骶椎下面的尾椎又往前,而那个尾椎尖尖又往后倒过来了。这么多弯曲。练功就是逐渐使其弯曲度变小,不那么弯了,竖项是其中要求的一项。一般武术要求颈部竖起来,使气冲上去。咱们就从头部来调整,把头自然往上提起来,身体往下垂,这么拉、垂、放松,脊柱自然就松开了,这样解决颈部的问题。练功的各部身形要求,都要在放松的基础上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用强力。如果颈项部往后挤,那样虽也直了,但这么搞,有时气容易僵,头部、胸部都不大容易放松了
清山远水 2008-06-15 19:49 Ⅴ、胸、背

一、要求
  
胸背部的要求说起来比较简单,一是含胸,一是拔背。含胸是对前面胸部来说的。是相对于挺胸而言的,就是胸部轻轻往里面一含。因为胸一挺,后面两个肩胛骨就挤上了,胸部里边气就挤住了。肺脏、心脏的气血,胸背部的经脉就都不好通了。一紧张有这些大毛病,所以,要放松,要含胸,使胸部解除紧张与压力。拔背,就是使背与脊柱上拔,抻直,克服脊柱的过度弯曲。
  
二、具体作法
  
(一)含胸:含胸不是要大家把胸往里面挤,胸是放松了以后,往两边开,拉开它。这么一拉一开来放松才叫含胸。要把胸松开,从腋窝往上往外往两边拉,这么一拉,胸就拉开了。胸部的放松是要把含和开统一起来。一般做含胸是先含后开,先吸口气,吸满,而后呼气,把气吐得差不多了,胸骨柄上面天突穴与两乳头之间的三角地带就放松了(这儿是胸部放松的位置),胸部就合度了。胸放松了之后,两个腋窝往外一拉一开,胸就开开了。讲松肩虚腋时还要讲这个问题。

(二)拔背:背部要往上拔。一般背部是向后突着的,从头顶、从大椎往上一提,自然胸就不好挺了,也易于放松了。这样背也拔起来了,胸也含了,也开了。但是有一点,就是肩胛骨弄不好起来了,抬肩了,所以我们在拔背的时候,注意把膀落下来。前面要求含胸和开胸相结合,后面是拔背和落膀相结合。这么搞怎么做动作呢?先吸气,再呼气,含胸,腋窝外开,拔背,然后膀子落下来,这里就是注意把含胸拔背、开胸落膀四个结合起来,要经常地调整。
 
三、作用

含胸,有不少人容易做成肩往前扣,扣肩就是没注意开胸。有时一含胸,一开胸,又拔了背,觉得气发憋,往往就是落膀落得不够。膀没落下来,后面的气升得就太多了,气往上冲到头,头就难受,后头、耳根发紧发胀,这就是拔背拔得太厉害了。有些人光顾了含胸,忽略了开胸,背也没有拉开,或者原来有些毛病,肩往里把肩胛骨挤住了,气过不去了,这时候就要拔背,使气往上升。如果不拔背,腰那儿要往后突也是不大容易的,松腰和拔背连在一起是个整体。练功的时候,胸和背非常容易出问题。比如一挺胸,前边气往上升了,仰着下颏,气下不来,高血压呀,胸闷呀,肋胀呀就都来了。出现这种情况,你要给他降血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姿势调整,一看胸挺着,让他含胸、低头,血压就下来了。前面用含胸解决气往上冲,后面用落膀解决气往上冲。如果含胸太多,气挤住了,心口这个地方就可能会疼、憋,这就需要把胸抬一抬,开一开,头往上提,有的经脉还要往起升一升。一低头,一含胸,当中放松了,任脉气就往下降,可两边还有往上升的好几个脉呢,就要注意把气拉起来,这样来解决。随时都要调整你自己。觉得前面气要升一升,就挺挺胸;后面气要升一升,就拔一拔背;觉得气过来了,就放下来。过去练周天功的一种功法叫“肘后飞金晶”,那是吕洞宾的功法。运周天的时候,督脉气升不上来,把两肘往后背一背,往后一背,气挤在那儿,攒多了,肩膀一放松,头一低,关一开,气就上去了。它也是通过姿势的变化来导引的。“肘后飞金晶”是唐朝的书籍记载的。虽然我们不搞周天,只注意我们自己周身的内气、外气,搞内外开合,但人体里面同样有自己气机流通的过程,里边的气照样在起变化,在起作用。所以,我们要懂得甩含胸拔背来调解气机的升降。
清山远水 2008-06-15 19:49 Ⅶ、肘部

一、要求
  
肩、肘是从胸过来的,肘和肩连着,这一段不要有停滞的概念。如果练站庄,肘稍稍地翘一点,往外开一开,腋窝开一开,这么一动,再往下放着,一返听,气就变样子了。这一点要整体地运用。肘的要求是悬肘、垂肘。
  
二、具体作法

肘关节是大的关窍,属于四关之一,这个窍不能紧了,要从胳膊里面把这个窍撑开、拉开,把这个窍撑开,肘放松了,对上肢的气血就容易起作用了,整个气就流通了。肘关节也是关节囊包起来的,要把肘关节整个的松开,得用意念从里边松,把两个骨节松开一点。另外,还要从形上松,把肘下边麻筋(尺神经沟)这个地方往下垂,桡骨和肱骨相接这儿往上提,下边往下来,上边往上提,一个圆的,从形上就把关节这地方撑开了,气就通过去了,这个关节气就通开了。我们了解解剖知识,关节的状况也了解,要把意念放到关节里边去才行。
清山远水 2008-06-15 19:49 Ⅷ、腕

一、要求

腕子放松,关键是要坐腕。
  
二、具体作法
  
手腕放松,神门穴(豆状骨下)这地方要有放松下坐的意思,手要放松。坐腕不能用力气,神门要连着尺神经沟那儿往下坐,这一坐,注意肩髃、肩髎、肘髎、曲池穴(肘横纹处),这一条线都要拉起来,不仅从肩过来。一直到肩胛骨后面都是有感觉的。一坐腕,跟着就含胸,就和胸里边气连着了。有时候,开始练功觉得有点不舒服,前面似乎有点发胀发紧,背后肩胛骨下面也有些动的感觉,要把胸往外开,两肋往外开,往外开着放松着,坐着腕,神门穴要开,掌微微立一点点,大拇指不能往里边扣,要往上挑着,这样整个人的气就容易起来了,要这样来调整。

三、作用

坐腕时意念一注意神门,就把心经的气整个带过来,臂的气就充足了。
清山远水 2008-06-15 19:50 Ⅸ、掌、指

一、要求
  
掌心往里边含一点,手指放松,要舒开,舒展着,手指尖要有点意念。
  
二、具体作法
  
指舒展着自然伸直,微微有点弯曲,不要有死弯。坐腕,大拇指和食指之间张开一点,不要绷劲,手捧着一个气球似的。掌心一含,气进去,往外一突,气往外出,连着整个上肢里边都在动弹,这样气一出一入。要注意手指尖、指肚,要把气一下通到指尖上来。

头、眼睛、口腔、胸、背、肩、肘、腕几部分都讲了一下,其中头、眼睛、口腔(舌头)这三部分是总的纲,要多注意它。把头、眼睛能运用好了,身体什么部分有毛病的,用头和眼睛、意识一调就过去了。所以后面只是熟不熟的问题,意念和里边通的程度、连接的程度好不好的问题。头和眼睛要经常去练,经常注意往回收,注意用眼睛来调节情绪,使里边放松,经常保持愉快的精神状态。
清山远水 2008-06-15 19:50 Ⅹ、腹部

对于练动功或练静功来说,腹部都是应该注意的。

一、要求
  
对腹部的要求,关键是收腹,把腹往回收。
  
二、具体作法
  
一般地认为收腹就是腹肌要紧张起来,这种讲法实际是不对的。腹肌不能紧张,但是腹要往回收,这就需要两个骼前上棘往回收。(注意:此为站立时的要求,可站着三心并站庄体会。)第一,收到第四腰椎下的阳关穴。第二,髂前上棘往章门穴(第十一肋端)收。这样,由于胯往后收,再加上两肋往上提,小腹就往回收了。另外,肚脐往命门(第二、三腰椎间)轻轻回缩。收腹可以起以下几个作用。
  
三、作用
  
(一)胎儿的肚脐是供养先天气之处,脐带剪断以后,处在肚脐里面的肠胃功能启动了,先天气转化成了后天气,可是先天气场还有。中医有“补火生土”的方法,就是补命门来健脾胃。命门属于先天,把先天的火补充足来健脾胃,实际上是运用肚脐的先天气的气场来增强肠胃的功能。我们现在先天气已变成后天气,以后天气为主了,收腹可把后天气收到肾,再把后天转化为先天。一个简单的收腹动作,就能起这个作用。
  
(二)收腹时,骼前上棘往章门提的同时要收缩会阴。会阴收缩不是使劲挤,要从两侧章门一拉,从海底一兜,连收腹一起起来。这样把后天的精气往上提到肾里面去,往先天去转化。
  
收腹的做法简单,但如果不懂得动作要领和窍门,光使劲往回瘪肚子,反而使得呼吸都不畅快了,腹肌一绷劲,你想做腹式呼吸都做不了,隔肌下降也受阻碍,造成气憋的毛病。
  
同学们看以前画的气功图,有的图把人画得大腹便便,可是有些肖像逼真的图画的腹部,并不是都像弥勒佛。一开始也可能会冲一冲,腹胖点,瘦点,再胖点,瘦点,有这么几个反复充斥的过程,但是如果肚子总是非常大,就说明气收得不够好。当然腹部不充起来,里面容积也不够,但充起来以后,还得再往回收。过去经常讲:“虚心实腹”。虚心就是心要虚,胸腔要虚,更主要是讲意识里面要虚,不想东西;实腹是精、气充足。收腹能够帮助增高里面的气压,使气容易收敛起来。

过去练武术气功,练动功,讲“腹胁空松气腾然”。第十一、十二这两个游离肋所在的部位称为胁部,上面是肋部,腹和胁要空,还要松,气才能腾起来。如果我们收腹不用上述的方法,而是腹部使劲用力气,腹部不空,不松,气就不能往上腾。这样,站庄气不好往顶上走,两侧少阳之气,也不好直达青龙角。所以,在站庄的时候,要把腹往回收,往命门上贴一贴,髂前上棘与会阴,往章门提,再往大包上提,配合顶头悬,两个青龙角就有气了。这样调整好了,如果做形神庄的鹤首龙头,全身放松后,气可以从脚的两侧升起来,一直通过胁肋,上冲青龙角。龙头动作要小,轻轻地一动弹,结合着收腹提肋,气上来了,全身就整了,做“风摆柳”就比较容易了。大家提起一只脚来,慢慢做龙头,注意两侧,身体要中正,不要倾斜,百会往上领,髂前上棘往上往后往回收,这样身体的气就比较稳。这时身体会有点轻轻的晃动,自己要想“栽不倒”。你随着它晃动反而不易倒,要一绷劲,就栽倒了。一晃,身体要平衡,自然会返回来,它自己这么摆摆晃晃。这就是风摆柳的动作。
清山远水 2008-06-15 19:51 Ⅺ、腰

一、要求
  
腰部要放松,包括腰椎、腰部的韧带、肌肉等都得放松。站着的时候得注意二、三、四腰椎都往后突。
  
二、具体作法
  
怎么把腰椎突出去呢?尾闾下垂,拔背,上面一拔,下面一垂,腰就往后拉开了。另外,要通过收腹,用腹部的气往后推腰椎,用吸气的办法,吸气吸到命门上去,隔膜往下去推腰椎(膜后面连着第一腰椎),腰椎就容易突出去了。智能功不讲调息,但是我们注意呼吸里边内在的气机变化。一吸气,隔膜往下沉,肚子别往前鼓,往后沉到腰,使腰往后突。你摸着腰两侧,使劲一吸那儿就往外鼓,带着腰椎往外出(不要弯腰)这样腰椎很快就出去了。同学们说:“庞老师你站庄三个月腰就松开了,我们站了这么长时间为什么站不开?”你们自己不琢磨,《解剖学》不是讲了隔肌与周围连着吗?一吸气,中心键往下走,你用意念引导着,把后面那部分多往下走,往下往后一冲,腰椎不就突出去了吗?本来是很容易很简单的事。懂得现在的科学知识,把这些知识都运用到身体中去体会气机的各种变化上去,解决问题就方便多了。要不我们加解剖课干什么?就是要懂得每个部分的特殊性。同学们翻一翻书,看看隔肌起止点及周围状况,随着呼吸多体会隔肌的变化,多练它。
  
将来你能够站着一吸气腰椎出去了,一呼气又回来了,腰椎会动弹了,还要再进一步,形不动弹而它里面的气在动弹,那才行。腰椎不会动,你要想练体呼吸,是比较困难的。这儿会动了,练体呼吸就比较容易了。过去武术气功讲“命意源头在腰隙”。腰隙,指腰椎和腰椎当中的缝隙,咱们叫椎间盘。脊椎当中的每个椎间盘要很空松。那椎间盘还不脱出来吗?脱出来那还了得!越空松越不容易脱出来。越紧,使劲一压,就挤出来了。空松了呢,一挤出来,一下又回去了,随随便便出来进去没关系。我们要经常摸着腰椎这个地方,吸气时它会鼓,呼气时会瘪。另一只手放在肚子上,吸气时别让肚子往外鼓,让后面鼓。一开始你做不到前面不鼓,鼓少点,吸气时用意念多让后面鼓。经常用呼吸练松腰就好松了。同学们要特别注意腰,平时走路、站着,腰椎都要往后放松;坐着,腰椎要往前塌。坐着臀部往后,腰椎往前塌,胸部有点往后,这么三折,日本把它叫三折式,这样坐着比较稳当,自在,坐的时间长。你要是坐的时候往后一弯腰,好像弓一样,瘦人还勉强凑合,胖人身体的重量都压在前面,坐的时间就不会长。腰往前这么一塌,上下这么一中和,就行了。可你要不放松,腰塌不下去。所以,坐着要求胯放松往后,腹放松回收。咱们要求腰要放松,正好和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习惯相反。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站着腰往前,坐着腰往后。咱们要求坐着时腰往前,站着时腰往后,这也是来纠正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造成的这种偏颇。练动功腰是最关键的东西,对此,太极拳讲得比较多。当然,其它对内功讲得比较多的拳种,对腰也非常注意。
  
三、作用
  
咱们说意识是主宰,是从神和形来讲的。在形体里面,胳膊、腿是个整体,腰是主宰,我们发力、举动基本上是从腰往外走。过去讲一身备五弓:脊柱是一张弓,这张弓上头是从大椎到五枕,下头是从骶骨到尾闾,弓背就是脊中命门这一段。这张弓连着其它四张弓。两上肢是两张弓,从肩到大椎、从手到指是弓梢,肘是弓背。两下肢也是两张弓,胯骨到阳关、脚是弓梢,膝盖是弓背。腰一动弹带着其他四张弓都动弹,它是一个整的。练动功必须会动腰,用腰来带动,下肢、胳膊都像长在腰上似的。当然,动作需要传递。如手一动,整个臂通过颈部从形上跟脊柱连上。从气来说,上肢的气是从身柱穴和脊柱相连的。肩的动作,虽然上面连着玉枕,但真正和腰连上,是从身柱穴走的。身柱穴在第三胸椎下面。是九宫十三门的窍点之一。上肢一动弹,身柱穴要动。好多穴道能不能开,与这儿都有关系。要打开劳宫穴、指端(如中冲穴)这些穴位,需从那儿打出去连着开。要保持全身的整体性,局部动作得和腰连起来。这些需慢慢体会。如转身时先要转腰,用腰带着动。可是一般的人都是胯骨转。应该一动是腰先动弹,胯没动(胯动是形的动)。腰一开始不易动,将来腰会前后松了,你把胯定住,骶骨不动弹,转身就从上面来转,整个脊柱转过去,要慢慢学会这么动形体,气血就更畅通。将来腰会前后动了,还要会转圈,会滚,那样腰就真正放松了。我们练动功有几个圈圈。平髂前上棘这儿一个圈,命门这儿一个圈,平乳房一个圈,这是躯干的小三圈;胯骨尖一圈,中脘一圈,肩头一圈,这就是躯干的三大圈。整个形体还有三圈,耳尖这儿一圈,平肩胛骨下角是一圈,下面也是胯骨这儿一圈。我们现在讲腰,以腰为中心,将来这些“三圈”会动弹,周身的气才容易整。气从外往里合,收进去变成个整的。过去说结丹,智能功不讲结丹法,而讲整个形体充起来。但是你气要整,气是零散的不行。腰若不放松,这三个圈都是死的。这几个圈圈要会连到一起,必须把腰放松了。尾闾往下一垂,腰往后一放松,大椎、百会往上提,再轻轻往下一放,周身的气就成了一个整的气。你再做动作就不是局部的了。人里面的气是整的,周围的气场也是整的,这样练功,气的变化就不一样了。

有些理论课,同学们要反复听,有些窍门,我要是不讲,你八辈子也找不着。以前我还没有讲这么深哪。1987年,我们在北京西山办学习班的时候,班上有个在北京市的武术比赛中得过名次的,他听了身形要求的课说:“哎呀!听庞老师讲这一课太值得了!参加一期学习班才花70块钱,就这一堂课700块钱我也要花呀!我跟了我老师十几年,我们老师讲的窍门,这堂课里面都有,这里面讲的有些诀窍我们老师还没讲。咱们今天讲的这些东西,书本上还没有,可以说同学们还不知道这些内容的贵重。将来你们在社会上走一走,过上若干年后,再回来看书,可能就觉得这值钱了。有好多练武术的就练他这一门,有些人也不知道这些东西。练气功的也是一样。所以同学们要挤时间看书,听录音,看录像,反复在脑子里打上印记。因为我讲的课里面有好多内容是结合着我当时的心情,有时候讲得高兴就随随便便把脑子里面的一些东西开出去了,可写书就把它压上了,不想都写了,因为社会上骗子太多,一闹就弄个家传。现在同学们得认真地想,多听、多记、多实践。
  
腰要是解决不了它,好多问题不好解决。练动功,腰不放松,气不好通。我上一次讲过,在1990年到1991年这二年,在石家庄接触了杂技教练、武术教练三个人,他们就是因为腰的问题没有解决,一个是省一级的教练,得了半身不遂。这一点,周潜川也讲过,转身太多了,阳气上升太多,上升、下降不平衡,就出现虚阳上越的现象。他们参加的还是咱们普通辅导员学习班,他们听了各部身形要求这一节,“哎哟,太好了!”一比划,的确不一样。腰你得经常练,要是解决不了它,有了功夫容易得脑出血。我们现在功夫还不够,还出不了什么大问题。打太极拳的,不管打得对不对,前面打三个月,高血压都下降。如打简化太极拳十三式,前面三个到六个月,血压都下降;可慢慢再练,腰松不开,练得不合法,三年之后血压慢慢又不行了,以后血压跟着功夫长。我有一个老朋友,60年代初期,他在朝阳门外推手是很有名的,却得了三次半身不遂。他还真有本事,得了一次半身不遂,自己弄好了;过二年又得了,练练又好了;好了之后又得了。最后“文革”开始,把他轰走了,以后情况怎样我不清楚。他得半身不遂后,一条腿站着,和几个年青人推手,他一撒手,对方“咚咚咚”至少跑出去一丈五。但是怎么样呢?腰松不开,半身不遂还照样得。所以我们要松腰。腰松不开,向前塌着,让气自己转不好转,尤其是练经脉的,讲丹道的还稍稍差一点,但是练丹道的也有不少过不去的。腰松不好,气不能很好地通,精化气就化得不顺当,精练充足了就跑了。当然,腰这一关主要不是化气的,但这儿气不好过,停住了,就会腰酸、腰痛、腰麻木、腰部发凉,这都是腰松不好的缘故。女同志白带多,得妇科病也都跟腰有关系。腰会动弹以后,这些问题会自然而然地解决。练自发功的,为什么会出自发功?因为经脉之气到了腰,走正路过不去,就走浮络,到肌肉里去就动起来了。从臀部的太阳膀胱经的秩边、少阳胆经的环跳走了浮络,腰、躯干、下肢就动起来了;到了上边不从脊柱走,而从手少阳的肩井、手太阳的天宗穴跑到上肢,上肢就动起来了。这还是比较好的自发功。如果你把腰松开,还不要真松开,把腰的姿势摆对了,尾闾一下沉,百会一上领,腰一放松,自发功马上就停。当然有的人不听你的,“我不行哪”,他加这种意识,那是另外的说法。希望同学们对腰要特别注意。

具体练松腰要反复练蹲墙。一开始练蹲墙时挺着胸脯蹲,以后慢慢不挺胸了,含着胸蹲。再以后身体离开墙一点。以三心并站庄松腰可以把姿式松腰、呼吸松腰、意念松腰等方法都用上。转腰涮胯是以转动来松腰的。
清山远水 2008-06-15 19:51 Ⅻ、胯部

胯要放松。胯有前胯和后胯的区别。前胯指的是胯关节,现在一般来说,练武术的松胯,像踢腿、劈叉,都是松前胯,把胯关节、尤其是关节囊松驰起来。髋关节的股骨头和髋臼固定度是比较大的,把股骨颈都套进去了。把关节囊放松了,胯关节的活动度可以非常大,像踢腿踢前腿,踢后腿,踢摆莲腿,过山腿等。过山腿是右脚往上踢左耳,再绕过左耳踢后脑勺。要是从前面踢,不是踢高,而是脚尖正好踢印堂,胯得往下坐往回收,脚跟往外蹬,脚尖往回翘,这才踢得到;要是绷着脚面往高处踢,那是跳芭蕾舞的动作。这些练法一般松的都是前胯,即胯关节。


胯要放松。胯有前胯和后胯的区别。前胯指的是胯关节,现在一般来说,练武术的松胯,像踢腿、劈叉,都是松前胯,把胯关节、尤其是关节囊松驰起来。髋关节的股骨头和髋臼固定度是比较大的,把股骨颈都套进去了。把关节囊放松了,胯关节的活动度可以非常大,像踢腿踢前腿,踢后腿,踢摆莲腿,过山腿等。过山腿是右脚往上踢左耳,再绕过左耳踢后脑勺。要是从前面踢,不是踢高,而是脚尖正好踢印堂,胯得往下坐往回收,脚跟往外蹬,脚尖往回翘,这才踢得到;要是绷着脚面往高处踢,那是跳芭蕾舞的动作。这些练法一般松的都是前胯,即胯关节。

咱们的平足开胯的松前胯是少林武术的练法。现在练芭蕾的,他们说:“庞老师,这跟我们练芭蕾两脚尖外撇成一字再往下蹲有点像。”我说:“你们练智能功,这八(芭)蕾就成九蕾了。”1985年我在北京讲课,有一个学员是沈阳芭蕾舞团的团长,他有膝关节积水,一般芭蕾舞演员练的时间长了,都有这毛病。他练智能功把病练好了,前年他还上台演出。别人说他50岁了,怎么演技越来越好?他说:“我练了智能功。”我跟他讲:“你按着我们这三圈相摞练,把身体一提就起来了,这就轻松了。中国这东西,把西洋的都包括了。芭蕾舞不是讲膝盖一圈,胯骨一圈,乳房这儿一圈吗?膝盖那圈不要,胯骨一圈,胸部一圈,肩头一圈,用这三圈跳芭蕾舞就变样子了。”他们还不需要走头上这一圈,走这个圈就往轻功上走了。他马上在门外这么一比,果然感觉很好。他现在跳芭蕾用这三圈,还保密,不给别人说呢。我们松前胯的松法和踢腿松法不一样。踢腿是武术的动力松,咱们这样放松不光松筋骨、韧带,气脉也要松。当然,同学们愿意练劈叉也行。如果想劈竖叉,先劈个横叉,劈一半身子一拧就是个竖叉,上身要直起来。劈竖叉比较简单,加意念“胯骨要放松,胯关节放松,要松开、松开”一下就过去了。
  
松前胯好松,关键是松后胯,后胯指骶髂关节,就是骶骨和髂骨后面的耳状面相连之处,是个假关节,平时不能动弹,只有女同志怀孕的后期,骶髂关节才开。怎么会开的呢?因胎儿元气特别足。不光是气的作用,而且还有形体的作用。胎儿把子宫胀大了,随着胎儿的发育,子宫胀到一定程度,就把胯骨撑开了。骶髂关节开了,前面耻骨也有一定程度的开。所以说怀孕后期骨盆的骨缝都开了。由于胎儿的气充足,妈妈盆腔的这些关节开了,也没问题,可要是普通人一松开,就走不了路了,这是气不足的原因。所以关键不在那个关节连没连着,就在里面气足不足。有的胎儿非常弱,气不足,如果胎儿个儿又很大,妈妈就受罪了。胎儿气不足,骨盆一开不给力气,一走路就痛。以前练开胯,靠里面的气冲开它,要想开后胯,得丹田气充足,里面没有儿子嘛,得结个气婴儿,丹田气足了胯就好开了。我们现在练智能功,气还没结“胎儿”,怎么办呢?通过形,用功法把它松开。松开之后气进去多,容纳得多,再往外冲,就更好开了。这么循环,一层一层地把形体开开。智能功通过几个方面同时并举,把内外气充起来。怎么松后胯呢?站庄时两个胯关节的股骨头配合着意念往后外撑,腰往后突,尾椎往下一坐,后面骶髂关节就容易开了。你可以摸着臀部,臀部往外挤,从当中往两边拉,摸摸骶髂关节,从骶骨边往外挤,一挤它那儿有点往后动的意思,一开始有这么一点儿动都行。骶髂关节要松开没别的好办法。
  
咱们平足开胯分前后的松后胯就专门松骶髂关节。脚尖使劲往里面扣,膝盖往里拧,连带着胯骨往外拧,腰往下一塌,就把胯给挤上了。一开始尾闾尖要上翘,你专门练松后胯的时候,可以往上一翘,往下一收,拉着骶骨动弹。松后胯这一节功实际是从使全身的气整这方面来考虑的,不光是松后胯。如果完全为了松后胯,尾闾往上翘,往下扣,反复翘扣,慢慢骶骨就会动弹了。先是尾骨动弹,再拿尾骨拉着骶骨动弹。全身的骨节中就骶骨、骶髂关节最不好松,若这个骨头会动弹,别的都好动弹了。

讲了身形要求后,同学们练每节功就都要认真去体会,要会一步一步往上加内容。有的同学觉得练功没内容,练着练着就烦了。这么多内容还没有内容?练一个就反复体会体会,就老有内容。练动作时体会里面叫体察,在体察过程中,精神就高度集中了。在过去,练静功叫做寂照之功,很安定、宁寂了,得用意识照着身体,体察里面是什么样子。你体会得越深,精神越集中。你真能体会得很深,脑子就更集中,里面体会得就更深。让大家体会,这也是神形合一。但是你这样想就坏了:痛死了,这简直没个尽头!你应该体察里面的变化。同是注意一个局部,你精神注意里边的变化,这就练功了。“哎哟,真痛,算了吧。”出这念头,你虽然也注意这儿酸痛酸痛的,但那就成了杂念。

精神进去体会,不作分别,这就是一个道念、道心。道心和人心就差这么一点。你把精神注意到练功上去了,体会去了,那就称为道心;你不想练功了,留恋普通日常生活了,那就是人心。人心、道心本来是一个,都是意识活动。出了人心找道心,哪儿去找?就这么一个意识活动,就看你把它往哪儿放!放到道上了就是道心,放到人上了就是人心。你把什么都放到道上了,完全是道了,你就成道了;你的意识都放到普通人身上,你就成了俗了。就在于意识的着眼点、立脚点。过去把这个人心道心都讲得太神秘,太玄乎,其实就这么一个心。
清山远水 2008-06-15 19:52 ⅩⅢ、尾闾

松腰松胯往往跟尾闾联系在一起。要松腰,往往就得松胯,胯不松,腰也不好往后突,要松腰松胯就必须伴随垂尾闾。

尾骨有四节,连到一起成一个整的了,但它又不是直的。有的人小尾巴还翘着。要是翘着的,你得慢慢让它直着下垂。尾闾这一关非常关键。看它体积很小,都以为小尾巴是废物。人的尾巴进化没了,但是那个气机还在。尾骨与骶骨相接之处有骶管裂孔,外面被韧带封住了。脊柱管里面的脑脊液直接跟脑子连着,尾骨一转动,就把骶管裂孔的韧带动了,使得椎管里面的液体受到振动,一直传到脑子里。这里面是通过共振作用传上去的。上回我给同学们讲,咽津、咽唾沫要注意食道的管壁,可以从管壁一下子传到小肠、丹田里面去了。而尾闾一动弹,从椎管振动到脑脊液,一下子也可以到脑子里面去了。转转尾闾,脊柱里面、脑脊液里面有什么感觉没有?(学习应该会举一反三。现在智能功里好多东西,跟我从老师那里学的东西不一样了。我就是把以前练功的诀窍,通过练功有体会了,根据我们现在的知识,把它简单化了,并赋予新的内容。)尾闾不是死的,平时不动,现在我们就动动尾闾,它牵着骶椎韧带,振动椎管里面的脑脊液,还有马尾神经。马尾神经从椎管里面下来有好多,到最后只一根下来,它非常敏感,一动弹整个地都传上去了。练功结合着现代科学知识,就能增加它的感受性。我们学的知识不能白学,要结合它去体会体内的变化。同学们学解剖时,有些名词可以不记,而这些东西你练练功,体会体会,这儿有什么感觉,那儿有什么感觉,拿什么做标志,那你就得记住它了。尤其是脊柱,脊柱管里面的脊髓、网膜腔、脑脊液循环,还有脑脊液从哪儿渗出来、怎么走,等等,这些都很重要。讲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如脑子里面的脑脊液环流,现在大家还都没有注意到。练周天,按丹道功应该是走脊柱管里边。练周天功的要是懂得这些科学道理,练功要快多了。我们现在有了这些科学知识,练周天可以很快。为什么不这么练呢?因为从脊髓的中央孔往上走,如果在第四脑室到第三脑室这一段通不过去,就能冲死人,有些危险。将来练功的人多了,哪能管得那么细呀?所以现在我们还从外边练,比它更快更省事。我们学了这些知识就得经常想着。我们安排这些基础课都非常有意义,现在把专业课先弄起来,将来基础课还得加上气功的知识。
  
武术气功讲“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练内家功的也讲这句话。尾闾要中正,不能歪着;体形歪,尾闾也要正,直着往下垂。我有个朋友,一块跟老师练拳,他比我们早去好几年。他练功时尾闾歪着,腰就是松不了。我们几个师兄弟都松了,他还没松。过了七八年,我去他家帮着他搞,才松开。他为什么松不了呢?他说他的胯有毛病,得往后收着,一收收歪了,拧着屁股,尾闾还能垂得下去?我说你先正着练,他不听,他搞了七年多才松开。要懂得尾闾中正往下垂,似坐非坐,好像下面有一根绳子垂着,而你坐在上面。
  
下面讲一讲松尾闾的四步功诀。

第一步是垂尾闾。同学们练三心并站庄,一开始就练垂尾闾。

第二步,泛臀。臀部往外泛。泛臀是开后胯的意思,不是撅屁股,脚尖往里扣,膝盖往里拧,胯关节往外翻,一翻一拧,把后面撑开,臀就往外翻出去了。

第三步,扣尾闾。尾闾往前扣。

第四步,转尾闾。会扣尾闾了,骨盆不动,转动尾闾骨。能转尾闾,过去叫尾闾如钟锤、如钟摆。这句话是太极拳祖师讲的。因为周身的气通过尾闾来发动后,阳气就上升了。怎么去调动全身的气呢?靠尾闾,尾闾轻轻一动,就把会阴的气提起来。这是一个关口。尾闾不会动,会阴的精气自然上升是不大容易的。道家功讲,练丹重视精气,怎么办呢?提谷道,谷道往上一提一缩(缩谷道的目的是让尾闾动一动,如尾闾不动弹,光缩谷道,阳气往上上天梯不好上),尾闾一动弹,气就引过来了,它自己往上升。这是从内景上讲的。我们不练周天功,不着意它,但我们练功的时候,周天自己会动,里面自然而然要变化。练意念周天,用意念一导,想气到尾闾,气到命门,有股热气就上去了,那是皮下的混元气。经脉之气就不是那么简单,需要通过呼吸来推动,经脉之气走的是脊柱外面,比皮肤之下的混元气要深一点。真走脊柱里面非动尾闾不行,不动尾闾气不好进去,当然不是绝对进不去。过尾闾关头顶要有气感,头顶一痒,尾闾跟锥子扎一样疼。一痛,真气透过封脊椎管的韧带和结缔组织,从脊柱管往上走。尾闾要不会动弹,不好进去,走脊柱管里不大好走。咱们不搞周天功,随便这样说一说。真要讲练周天,有些关窍都有内容(自然周天另外说)。讲这些是给同学们开开窍,似乎不是练功要领,但是懂得这些道理后,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就加深了。
  
腰、胯、尾闾这三者是一个整体,这儿讲的是形。我记得我一个老师练太极拳,练八个劲,叫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老式太极拳108式,一开始打劲,无论什么姿势都打出掤劲,往外捋也打出掤劲。他一个劲打了二年:八个劲一共打了16年。他问他的老师:“我这个劲怎么还不整呢?”他老师说:“就是,打这么久怎么还不整啊?你摸摸我的腰吧!”一摸腰,老师的腰会动弹。“噢,这个!”一比划,三天就过去了。他跟老师的关系是很随便的(我跟我的老师也一样),一拍桌子:“老师你早干什么去了?让我搞了16年,原来关键在这,早给我说不早解决了?!”“我也不知道你悟不出来。”你要不摸一下腰,又看不着,怎么悟去?这个老师教我们时,说先把腰站开再学别的,省得钻16年钻不出来。我们三个月就把腰解决了。腰一般不让你看,不让摸,也不说。松腰是什么样子,站庄怎么站,丹田什么样,松胯骨特别是松后胯什么样,下次站庄先让同学们摸摸体会体会。尾闾要自己下功夫解决它。尾闾还要靠气,意念一动胯骨就转,胯骨一点不动弹也不容易。通过肛门收缩,尾闾前后可以动,转圈就不好动弹了,需要慢慢练。

垂尾闾虽然在武术书上有,如形意拳和太极拳,都讲垂尾闾,但到底怎么练,一般人都没有多去注意这个问题。八卦掌讲裹臀靠胯,胯往前靠着,不是垂尾闾,它相当于垂尾闾的第三步功,直接走扣尾闾。尾闾一扣,章门往上提气,把海底封住。练轻功有些窍穴,比如,从会阴往命门一提,从百会一走,往印堂一穿,往前发力很快,一个箭步就窜出去了。用这些窍点把气打起来。要往后退,用章门提会阴,一提气,到了肚脐,从那儿整的非常快,一提到百会,玉枕往后一带,自然而然,“哗”就往后窜出去了。这是用穴位、气脉的运行来练功夫的。你就以为蹦蹦跳跳这么练?那就费死劲了。跳高跳一辈子,才跳两米四多,人家跳两丈多,那样练怎么跳得了?那是内在的气脉练法。不过,现在不打仗,也不比武,这个东西我们就不多搞,咱们只搞保健。没事时,动一动尾闾,注意百会要提着,“尾闾中正神贯顶”,如果神不贯顶,经常注意尾阊,精气聚到海底,没有往上提就容易跑。要注意松尾闾、垂尾闾跟提肛、提顶结合起来。龟、鹿、鹤这三种动物长寿,现代科学没怎么研究,古人认为它们的长寿都跟尾巴有关系。鹤休息时头拧过去拿嘴跟尾巴连上;鹿小尾巴根会转,而牛、驴、马的尾巴根不会转;龟尾巴不长,尾巴根也能动弹。1973年我的小表弟生病,我买了几只鳖给他补身体。我先研究研究,弄一盆水,把它们放到水里。在旱地它们都挺老实,慢慢爬呀爬呀,好像爬不动,没什么本事,而到水里就来劲了。有的害怕,可能感到对方厉害,气足,一个跑,另一个追上去,用嘴一碰它那身子、盖或肚子,稍稍碰一点点,一会儿它就死了。为什么一碰就死呢?按武术讲,是电气把它整体打坏的。它往前冲时,尾巴一动弹(不是用爪子划水),身体箭一般出去了,爆发力非常强。说明尾闾一动弹,全身的气发动很厉害。一个老师讲,他们太极拳老师哥俩和徒弟看一个吊着的大钟,钟中间有一个锤,一个指着钟锤说:你看这是什么意思?学生说不知道。老师说这就是咱们练功的根本。他哥一拍桌子:“哪这么多事?吃饱撑的!”不让说。什么道理?佛家和道家练功关键不同之处:佛家的法器是磬,上面敞口;道家是钟,而钟是扣着的。磬从外面一打才能起反应,说它是反应论,里面是空的;道家不是,形体是空的,自己里面有东西,锤在里面挂着,一拉,“咚——”从里面打。佛家从外面调动气,道家从形上、从里面用尾闾调动全身气。“庞老师,不是用意念调气吗?”对,但可以借个手段,借尾间动使全身气脉动弹。“腰不是主宰吗,怎么又出来个尾闾?”意识也主宰,腰也主宰,尾闾也主宰,别分开,是个整的。你懂得窍门了,尾闾轻轻一动弹,腰为主宰,尾闾与骶骨相交处有穴位叫腰俞(俞当转输讲。中国的穴位的取名,都是有意义的),腰俞不放在腰上,放在尾闾上去干什么?因为腰部的气血是从这儿转输的,尾闾稍稍会动弹一点点感觉就不一样了。

70年代,我到气功界的一位朋友家去,他正在给学生讲身形要求,我就在一边听着。讲完后,学生走了,我说:“你讲动功怎么不讲垂尾闾?”“当着这么多人,什么都讲还行啊?”我说:“可是我们老师什么都讲,也不拿这当回事。”“那不行!”早期他有七八个徒弟,其中一个姓张,高血压怎么也好不了,练她的功练好了。又练了二年多,一练功就腰疼。他们在听课,我也不言语。那时,我在朝阳门外住着。一天我到日坛公园练功,他看到我,说:“庞大夫,我这腰疼是怎么回事?我用各种办法都解决不了。”我说给你摆个姿势就行了。姿势—摆,把尾闾一托,一扶,马上过去了。有些姿势,我们必须注意调整它。你懂得什么是正确的,把姿势摆一摆,问题一下就解决了。咱们为什么讲姿式呢?道理就在这里。有好多姿式不摆正,光用气调不行,你调过去了,他一会儿又变了。正确的姿势引导气血按着正常路线运行,错误的姿势导引气血按照错误路线运行,所以形还是很重要的。
清山远水 2008-06-15 19:52 ⅩⅣ、裆部

裆部有前阴、后阴和会阴。按动功来讲,阴部称为裆。裆这一部分要求吊裆、调裆、圆裆。一般地会阴部位上吊,要圆,不能挤住,调整有几个方面内容:

①调整前阴,把尿道口封住,缩住。过去称作似尿非尿,以前讲这个话最不好讲了。似尿非尿,怎么体会呢?实践一下:解小便解一半缩住,体会怎么用力气,平时练功就那样用力气。非常简单嘛!当然练功时不能光把尿道缩住,还要往回收,往肚脐处收。

②后阴就是肛门,肛门也要缩,往上提,这样就可以避免前后二阴漏气。经常缩住,就有力量了,气就不容易跑。经常练缩,就不易出现男性遗精、女性白带、排气放屁等情况。平时肠胃里的气大部分被吸收了,练功时气场强了,里面气一足,有的人功能强,自然而然把气吸得更多了。可有的人吸收得不够,吸收不够,就放屁,由于肠胃蠕动快了,连气场里面的气也一块带出来了。我在60年代中期见过一个人,他练动功到40分钟准放屁,连珠炮一样,到了70分钟这一段放几十个屁。这人原来练功很刻苦,后面那三年,他的功夫就没有长。这一关过不去,通过放屁。把真气带跑了。这不胡说八道?放屁就放的屁,哪有真气?那是肠胃一部分好气被带走了。肛门缩不住,有气一冲就跑了,精气往上走,也绝对不好走。放屁放得多的人,往往有遗精的情况。“有屁不放也不行呀”,憋着往上提,一憋一提,肚子里咕噜就上去了,等一会又下来了,再提,又上去了,有的气就被吸收了。但有的时候的确是清理肠胃,是浊气,属于二氧化硫等毒气,老收有时会脑袋发胀,就要把它放出来。到底是放还是不放?提几次之后,它又冲下来,就轻轻地放出来。但是放的时候要注意提顶(不是提百会,是百会外面高处往上提)。放屁时,肛门一松,意念往上一提,把浊气放出去,叫排浊留清。放屁也有学问,搞气功什么都有学问。这样把浊气排出去了,把清气升上去了。

③会阴。会阴的位置,一般书上写前阴和后阴当中皮肤上的位置。会阴真正的位置,从练气功来说不在这。在虚危穴,在针炙学所说的会阴里面,男性在前列腺射精管开口,女性在子宫颈和子宫颈口,这也是练丹道派命功的玄关窍。会阴也要回缩往上收,从腹底往命门和肚脐连线中间提。第一步往这儿提能提住了,有了这个基础,再走一步,往混元窍提,最后往百会上提,这样就可以使精气上升。往百会上提要注意,不是提到发旋,要提到百会前面1.5公分到2公分之处,发旋是昆仑宫,是祖性还家的地方。精气往那提不行,往前面提才行。前面气足了好开天门,气好往上升。往回收的时候,往祖性收,过去叫还家。会阴这一点很关键,关系到练精化气的问题。智能功不着重练下丹田,这个问题不是非常重要。过去练道家功从精入手的,练精气充足,如果这一关不过,功根本没法练,练功之后,精一充足,前阴、后阴、会阴收不住,就如黄河决口一般,精到了海底一开,“哗——”都跑了,不能达到练精化气的目的。所以调整会阴,前、后阴就是解决练精化气的问题,收住使精气不跑;动尾闾,会阴一收一缩一提帮着化。
  
青壮年精气比较充足,精一充足就出现性兴奋,成为活子时的一种表现,遇到这种情况马上用练精化气的方法——吸、抵、撮、闭的口诀。

吸:大吸气,满吸,可借助形体抬肩张胸;
撮:小腹回收,三阴收缩上提,同时意念往上提,提到头顶;
抵:舌抵上腭,用力往上顶住,用意念使劲顶到头顶上去,顶出去;
闭:闭着眼,眼珠往上翻看百会。手握拳,把大拇指握在里面使劲攥住,脚心往回收,五个脚趾往里扣使劲抓,手、脚一缩,同时弓背,脖子使劲往上挺。

呼用小呼气,呼完马上吸,一般几个呼吸性兴奋就没有了。用力要猛一点,猛火蒸炼,要注意收腹,缩三阴,曲背,低头、脖子往上拱,舌往上顶,闭着看百会,几个动作一齐来。吸、抵、撮、闭这四个字有的说法不一样,内容差不多。有些人练功有遗精现象,经常这么用,一发现马上这么用,就可解决这问题。睡着了,已经要遗精了,当即醒了,醒了怎么办?平时要练功夫,白天看蓝天,想蓝色的天空,想得很真切,一旦感觉要遗精,马上吸气想蓝天,意念一注意蓝天,射精射一半马上停止。平时要练想蓝天,一想意念冲过去了,遗精现象就停止了。男性多这一个方法。女性出现性兴奋也是用吸、抵、撮、闭的办法。我们要懂得会阴部的用法和练法,过去练气功要斩白虎、斩赤龙,降龙伏虎,虎就是性兴奋。白虎狰狞张狂,如果降不住,它就把你吃了,你听了它的,受它的摆布了,你的意识不能控制它了,受情欲的支配了,练功练不下去,修不了道。说得更简单一点,就在这时要练我们的意识自控能力。如果性兴奋很强,能控制住它,那么自控能力增强了。练气功关键练意识自控能力,要降住这个虎。自控能力不强,有什么方法也没用。一出现性兴奋,你根本不控制,它非走这条路不行。为什么方法不灵?关键是意志力不强。方法只是个手段,有了真正强烈的意识,什么吸、抵、撮、闭,根本就不需要。意念一清一动弹,上丹田守住,一心不动,完了。为什么要说方法,让你借助个方法,就更重视它。一出现性兴奋,你还想纵容它,方法还有什么用呢?没用了。有了这种情况必须要定住它,“我要练功”。关键是在意识发韧点,去转它。不然就陷入了自我矛盾,又想放纵它,最后把精气丢了又后悔,来了又放纵它,所以有了多好的方法也没用处。有法不使唤,比没法还有害。因为在自己练功的时候,没有方法还特别警惕,有了方法就有恃无恐,真一来又解决不了了,这样,有了方法往往比没法还不好。当然有了方法你会用它,就解决问题了,关键看我们意识能不能定住,能定住就能长功夫。过去讲“练丹容易练己难”,练己筑基难,练丹并不难,自己意念把心猿意马控制住,这是根本。

结合前面讲收腹,髂前上棘往后往上,会阴一收缩,如果再体会前后阴,会阴一收缩往肚脐上提。直接往肚脐上提,不好提,因为当中一条线没有东西,拿章门往上一拉,会阴一提,两肋就要开,两肋一开胸就要开,胸开阔了,中气升起来,气就足了,这是配合会阴搞起来。希望同学们要经常缩会阴,一天会阴总缩着。说个发生在二十年代的小故事。我的一个亲戚说他们老师的师兄弟一起练功,早晨洗脸,他们的老师功夫最高,他的师弟开玩笑,用手指抠他的肛门,一抠,进去了。他肛门一缩,师弟的手指拨不出来了。他一松,师弟收不住脚,栽了个跟头。这说明他练功夫肛门经常缩住,有一定力量。有这么大力量,精气绝对跑不了。有的问,经常提肛好不好?好嘛!底气越足越好,经常提着就要配合垂尾闾,提会阴,垂尾闾,这是一对矛盾。如果不会提会阴,尾闾总往下垂,引着气往下走,一练叫力发力,往下一坐,气往下一挤,一冲,有的是静脉血不好回流,肛门里得痔疮,女性也可出疝气。会阴会提着,发力时会阴收缩,三阴一缩,从丹田把气发出去,不会往下冲。会阴一提,尾闾一垂,顶往上提,整个气整的起来了。平时要锻炼这个,如果尾闾往上翘,腰就死了,不灵活了。如果会阴提,尾闾垂,百会提,那就是轻灵的。
清山远水 2008-06-15 19:53 ⅩⅤ、膝盖

不练武功,膝盖一般放松就够了。按过去,真正练武功来讲,要松膝松踝。咱们练形神庄“膝跪足面三节连”,就是松膝关节和踝关节的。一般讲松腰松胯,很少谈松膝。但松膝盖必须和松踝关节一块练,分开不好练。“膝跪足面三节连”一跪,使气通过膝关节这一关。“四关”就是肘、腋、胯、膝,而肘和膝这上下四个地方更加重要,因它相当于一身备五弓中上肢下肢的弓背处。往下一跪尽量往前跪,往前一跪脚腕就松开了,否则跪不下去。

练武功如果练了飞檐走壁,有的高墙高房蹬两下,“啪啪”两脚就蹬上去了。如果脚腕松不开,绝对上不了房。往前一跪,开始脚后跟抬起来,以后不抬起也能跪下去,膝盖和脚腕都松开了,如果上墙,整个脚贴在墙上,快点,“啪啪”就上去了。现在搞解剖学、搞体育的说:“上房根本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呢?说踝关节不可能接近于0度。斜着怎么上房?他们就不懂还有松脚腕的方法,脚腕子一松,脚面贴着,搭点力气就上去了,当然慢了不行,得跑,一贴就上去了,斜着上不去。飞檐走壁的功夫一般属形体武功,不是气功上乘飞行功的武功,属于中乘武功。

练“膝跪足面三节连”能跪下去了,脚腕子就松开了。跪时要使气慢慢通过膝关节,尽量往下跪,身体直着,重心压着往下走,耗着又酸又疼,实在受不了了,慢慢起来,气一下冲到脚趾尖上去。脚趾的中趾气最不好到,能到脚中趾尖了,气就通过去了。过去脚上的八卦,中趾是一个坎卦,实际第三脚趾是没有经脉的,第1、2、4、5趾都有经脉。练弹腿翘足转脚腕子,中趾会转圈就好了。大拇趾、小拇趾好转,二趾、四趾也好转,唯独中趾不好转。大家可以脱了鞋转转试试。松膝,膝跪足面往下跪,意念往下跪,但必须脚心轻轻往膝盖提。膑骨上缘正当中有穴叫鹤顶穴,从涌泉通鹤顶,是从肾经到胃经。从鹤顶往上一收,缩会阴,从胃经又到肾经(好多经脉都在虚危穴汇合),这样把下肢的气提起来了。然后用鼻子尖找会阴,往后一转提百会,百会升起来,你这样练,身体就比较轻,不会那么沉,那么费力气。

要注意收下颏的目的不是把下颏使劲挤住。关键不是下颏,而是喉头。收下颏,鼻子向下找会阴,喉头往回收。通过玉枕上百会;大圈小圈往上一顶,整个人就领起来了,气就比较整,比较充足,内气外气就好连通了,这样连地气带天气都有了。脚心涌泉往回一收把地气收起来。形神庄练内混元不是讲了嘛,要跟外面相接,只是把内外相接的深度加深了一些。你要这么做,涌泉穴容易打开,气容易进来,累的程度会减轻,因为内外气通了。松膝盖的时候,两个膝盖拧着往一块挤,两个股骨往里拧,把裆撑开。过去讲“勒腰束气把裆撑”嘛,用腰带把腰扎起来,把气束起来,用气把裆冲开,从下面也要往外撑,裆就圆了,肾气就足了,先天气就慢慢升起来。我们要懂得怎么一步一步地对整个气机去导引,怎么去促使它变化。像这些问题解决了之后,气就变得快,收得多。所以每一个部分都得有正确的形体来促进我们的气的正确运行,促使外面的气多往里边收。每一个动作里面都藏着很深的东西,尤其咱们讲腰以下的部位,因为腰下牵涉到下田、地气呀。当然上面也关系到这些问题。我们胸背是收气的,涵气的;上肢是运气的,使气怎么运动,怎样通畅;头部是怎么去主宰(当然头里面也还有收气的问题)。关于收气我给同学们讲过,眼睛不是可以收气吗?情绪的运用不也是收气吗?在腰以下靠形体动作来收气,把气收起来,存起来,运用起来。
清山远水 2008-06-15 19:53 ⅩⅥ、足

脚的要求最简单,但又最难练。因为脚整天受压迫,忍辱负重,你想轻松轻松也不行。所以我们对它要求简单,就是两脚平铺,两脚要平,放松。一站应该是全脚均匀着地,不能把重心放在脚后跟或脚掌上,不觉得有一个地方着力太多,自己给自己调整重心。有的同学觉得脚趾头不好着地,那就加点意念,让脚趾头轻轻地着地。但是和练武术的五趾抓地不一样。练武术,脚趾头使劲抓着地,犹如老树生根。智能功虽然不那么要求,但不能一点意念都没有。我们真正放松之后,有时真觉得脚心着了地。夏天你赤脚,站在沙土上(不要太虚松),站会儿,觉得脚心着地了,当你一挪开脚,看脚窝,脚心是空着的,没着地。觉得脚心着地,是气松下去了。但是有不少人,的的确确往沙土上一站,脚心也能印上,成为扁平足。这种扁平足可不是病态。一般的扁平足足弓太平,不能走远路。这是脚上的关节和韧带放松了,加意念往下一沉,脚心便下去了。一放松着地了,可一提又起来了,它是活的。手能突——含,含——突,脚心也会这样。如果这儿一松开,暴发力就有了,脚一绷劲,一弹跳,可以跳得老高。这是从形上搞的武功。飞檐走壁的武功,他们不一定都全是这个样子。当然,都得下苦功练啊。

昨天罗老师问我:庞老师,河北体院计划练一年,大马步站庄能站半个钟头。不是专业的,这么练一年行吗?我说,身体健康的人应该能达得到。按过去讲就不允许练一年才达到半个钟头,至少一个时辰(两钟头)。一般的练少林武功,第一年练揉腹卧功,然后练千斤力(神勇余力)。不允许做其他动作(可练练静功),就是躺着练揉腹,每次揉两个钟头,一天子午卯酉四个时辰共八个钟头。第二年练习马步站庄,能站过一个时辰了,才允许你开步,即站着马步走。三个月最多不超过半年。你得换力,把力气换了。前面有了基础,这就好做了。现在我们不练武功,所以不这么搞了。但是我们得把身体练强壮,你往那一站,有站如松的劲头才行,同学们得刻苦练,拼命练。你别按着普通上学那个劲来要求,上学了,念念书,下了课做做课间操,下午打打篮球,搞搞体育,那就不行。我们到这儿来学习,是练功夫的,学这些书不是主要任务,用它给你调节调节情绪,在脑子里面打一点烙印,更换更换脑子,你这样看才行。你到这儿来就是练功来了,就得拼。我不是讲过杨露禅?他给人家做活,装哑巴偷着学,拼命练,长本事。

脚的要求很简单,你怎么练它?你不练脚出不来力气。你要用武功的练法那样练,脚又放不松。这里告诉同学们方法。两个脚站好以后,从两侧往下放松,人体慢慢的前后整体地晃动,重心就在脚上来回压,慢慢气能冲到骨头缝里去了,就冲开了,放松了。平时买饭排队的时候,就晃荡晃荡呗!我们要把练功打成零散的,要不然练功时间都练这个,功怎么练?练站庄的时候,你体会体会。脚动一动;蹲墙会蹲了,慢慢把身体往后放一放,往前动一动,意念往脚心充一充。不同的练功的强度有不同的体会,所以我们要真是练功,就得自己来拼命啊!自己想窍门,找窍门,去琢磨,体会。我讲的是原则,不可能把各项方法应用都讲了,也留下个余地,你自己琢磨出来的,会觉得好使唤。为什么现在功法那么多?如果倒退到一两千年以前,功法不会太多。来位老师一教,这个学生这么体会,他这么得意,他教徒弟的时候就把他得意的说一说。那个徒弟练起来那么得意,他教徒弟那么教。过上几代,面目全非了,谁跟谁也不一样了,就分门立派了。你看武术长拳属外家拳,里面的好多名字都跟太极拳一样。它慢慢变样子了,练法不一样了。所以我们现在自己多琢磨,但是我不希望你现在去创套拳,你真要创套拳我倒也高兴。当你还没有学会的时候,不能去创,先按照这个要求去做,去拼!

我们讲到这儿,把身体各部分的东西都讲了,每一部分你都得认真去体会。拿脚来说,过去讲“圣人呼吸在踵”,叫“踵息”,一吸到脚后跟,你气通不了行啊?不放松通得了吗?那么晃荡晃荡,气一下下去了,你再慢慢练呼吸,一吸气能不能下去,一呼气能不能上来?这不就练踵息了吗?这就是高级呼吸法。当然你身体要不能放松,想了半天气也不下去。都想的是脚后跟那个厚皮,它长了好多茧子,你就想不到里边去。你真慢慢精神放松了,形体放松了,一动弹,气能流进去,你才能体会到里边。希望同学们对每一个姿势都要这么去反复琢磨、反复体会。这一章书就得一个字一个字地抠。譬如说:头怎么动才能都符合要求?说头要中正,怎么中,怎么正?面部放松,似笑非笑……口诀都有了,你真要做到了,面部气血都充足了。说到展眉落腮,你们体会体会,落腮和不落腮有没有区别?展眉要笑,落腮,下颏回收,往下落。动作要领非常重要,不重要我写这么多字干什么?我就不写它了。好多同学都不注意落腮这两个字,你腮往下落一落,玉枕、玉枕下面,和不落腮感觉一样吗?喉头一收,一落腮,那儿气就满了;你不落腮,那儿气就不满。对姿势要求和动作要领,得一个字一个字地抠,琢磨它是什么意思,体会体会。把我们的全身各部分都充起来,那非常不容易呀!可以说这章书字字千金。我们这么讲好像有点自己夸自己了。要不然,你丢一句话里面都有功夫。前几年我问过好多辅导员,面部要求是什么,他们基本上都没讲落腮,没注意这个问题。所以各个部分的姿势要求,同学们一定要好好看,好好体会,一字、一词、一句地体会,或者一个整词、半个词都要体会它有什么内容。同学们还怕有闲时间?这么多东西,琢磨琢磨,都快累死了。平时赶上跟这个相关的练这儿,跟那个相关的练那儿,都把它生活化了。日常生活当中,只要是不做低头,你就顶头悬。一看东西往回收,不说话,闭着嘴。

但是,同学们该说还得说,不要走极端,连经验都不敢交流就错了。你总不说话吗?有时候说闲话,真该说话的时候又想到:“唉,别说话。”但一高兴了,脑袋就管不住了,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应该是你该讲的要讲,气功的话要去讲讲,这么做还可以调整调整自己。谈谈练功的体会,这并不是显露自己。这里就有这么一点区别,有的人想显摆显摆我比你们强,那气就跑了。同学们交流交流经验,体会体会,印证印证,意念里面没有显摆自己的想法。关键是那个意识的发动点怎么动,动机不是显露自己,怎么说话气也不跑。你不显山不露水,就是利己利人,是个好事情。好多问题我们必须要会辩证地看。我们练功的各部身形要求,—定要结合到生活当中去,走路、吃饭、睡觉、坐着念书等都要注意身形要求。这样脑子里的气功意识就深了。你会随时随地用气功意识,功夫就长了。咱们学了十六部身形要求, 日常生活当中无非就这么多动作,只要把它贯穿到日常生活当中去,有意识地练它,这就解决问题了。可千万不能当老师叫你放松,你这才赶紧放松,放松脚、放松腿、放松胳膊、放松胯、放松……哪有那么快呀?一说放松,全身放松。不管它了。一做动作,意念一发,动作就出来。要这么去练。平时单兵教练,一点点练,到真练功的时候,要聚精会神。平时练和整体练功的时候不能完全一样,这两个必须要结合起来。局部的练功像有时候掰掰手啊,练功的时候搞这个,那功就甭练了,群体场也没有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得下功夫,有时间就抠胳膊、,抠腿、抠脑袋、抠身子。以后大家转身,都要学会慢慢转,加上意念,不能随便转。让那脊梁骨一节一节转,我先把脑袋转过来,再转胸,再转腰,一点一点地转,把意识和形体结合起来。我倒觉得过去女同志戴大耳环有用处,其实挂得越大越好,这样她不能随便转了,使劲一转,“铛”打脑袋一下。她得慢慢转。过去要求女人走有走相,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不能轻浮。我们可以想像自己戴着耳环,慢慢地转头,耳环别动弹,要会稳重、内收,经常去体会。
清山远水 2008-06-15 20:01 第三节 练功的动态要求




前面讲了各部身形在安静时候的正确姿势要求。对这些要求,即使练动功,动的部分也要结合动势体现出来,而不动的部分则仍需保持身形的正确姿势。至于说练动功的那些具体姿势,以及姿势的转换,那属于功法部分的内容。下面讲的是练动功的动态要求,是总的原则,不是具体的姿势。

Ⅰ、形松意充

在智能动功的预备姿势的口诀里有“形松意充”这句话,它和这儿要讲的内容有相同的地方。为了让大家加深理解,把动作、姿势做得更加合度,所以在讲动态要求的时候有必要再把“形松意充”具体讲一讲。
  
一、形松意充的内涵
  
形松,指形体放松;意充,指意念要充到身体里面去。这是两个内容,一个是形,包括气在里边;一个是神,包括意在里边。智能功就是强调一个神、一个形。当一说形松意充的时候,要从形体和精神这两方面去注意。
  
(一)形松:这个形更确切地说还应该包括形体里面的气,因为气相对神来说是比较粗的,所以形和气都应该有。形包括皮、肉、筋、脉、骨以至内脏。说得更加具体点,形包括肌肉、血管、皮肤、肌腱、韧带、神经、神经结缔组织等,每个组织外面都有膜。做到形松要注意由表及里、一层一层地放松各组织。当然,身体要真正做到松,首先精神和意念必须要放松。换句话说,形体的放松是在意念(精神)放松的前提指导下达成的。如果我们精神非常紧张,就做不好形松。如大家刚见到我时,心情很紧张,那时让你放松,你就不好放松。有的人初次上台讲话,让他放松,他怎么也放松不了,甚至紧张得腿都颤抖起来,说话也不听使唤,就是精神没有放松,精神和形体是互相制约的。精神紧张了,形体放不松;形体真放松了,精神也不容易紧张。以前练气功讲松静,我们现在讲形松意充,神意不是要静,而是要充,这就把过去的松静原则具体化了。放松主要指形体的放松,而形松是以意念放松作为前提的,要在意念引导下进行:皮肤放松,肌肉放松,关节放松,骨骼放松,内脏放松……不能囫囵吞枣地一个“放松”就完了。一般的人可以这样说,对师资班的学员得要求深一点、细一点。可以把解剖学那些知识都用过来。如放松关节的时候,把关节的韧带、关节囊里面都想一想,让它们放松。当放松腰的时候,想一想脊柱、脊间韧带、脊上韧带、黄韧带等,让它们都松开。
  
放松时注意不要用僵劲,不用绷劲,不是使肌肉使劲绷着。一般保持形体的紧张度都是靠肌肉、肌腱的紧张收缩来维持的,现在让你肌肉不要绷劲,那动作怎么做呢?人的两条腿支撑着形体已经习惯了,平时我们站立的时候并不觉得绷劲,但是有的地方还紧张着。你把肌肉使劲绷着,胳膊使劲用力伸,伸肌和屈肌都绷劲,那是什么感觉?形松是把形体轻轻地放着,能够维持那个姿势就可以了,但是又不能松松垮垮,应该是“松而不懈,紧而不僵”。要松,但不能懈怠。过去农村有句俏皮话:卖肉的把你骨头剔去了。像没有骨头一样一耷拉,那是懈怠,松不能松成那个样子。同时还得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没有紧张度,胳膊就抬不起来了,肌肉还得有适当的维持平衡的力量,但不能僵硬。如胳膊飘飘悠悠地一字平伸着,肌肉需促持一定的紧张度以维持平衡,若肌肉用力收缩,使劲绷劲,这样虽也保持着姿势,但那样就僵了。“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是放松的标准。要达到这个标准该怎么去做?看二至五岁的小孩,他们走路、拿东西的动作就是“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如小孩子弯腰拿东西,腿下蹲,整个身体也放松着下去,身体是活的,腰是圆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你让小孩子僵他也僵不了,他的肌肉没经过很好的锻炼,力量还不够强。跟小娃娃玩一玩,逗一逗他,从中能学到很多东西。我特别喜欢小孩,握手和照相的,我对小孩特别关照,一方面小孩子好接气,另一方面小孩子特别天真无邪。抱着他也好,搂着他也好,都很自然。你说“走—走—”,他就跟着你走了。大人就不这样了,“哎呀,栽倒怎么办?”小孩子没有这个想法。没事多看看他们,小孩一抬胳膊、一转身都是放松的,都不僵,尤其看他们弯腰下蹲,拿东西。当然,不到一周岁的小孩子,拿东西时手还晃晃当当地拿不准,那是意念和形体还没很好地结合上,气还过不去。小孩子睡着了,胳膊、腿一摊,那是典型的松懈状态。成年人也是这样。睡着后,你抬起他的胳膊,然后松手放开,他的胳膊只要不是对着身体,就“啪嗒”一声栽下去了。(你把他的胳膊往他身上放,它就慢慢地下来。这是人的自我保护性反应。)
  
(二)意充:意充是将意念充到形体里面去。形体放松了,如果意念没有跟着充进去,这就是松懈。你只要放松后把意念跟上了,它就不会松懈了。形松和意充是相互为用的,你不能光放松,意念得跟着。拿推揉来说,推揉时形体要放松,如果什么都没有你怎么去推,怎么去收?把形体放松不绷着劲,关节放松肌肉放松胳膊抬起来,意念充到里面,一推一收,用意念支配着形体动弹,这么搞起来就不会松懈。如果使劲绷着,意念就不好充,只是支配的肌肉紧张了。练气功不是这样,而要意充,要让意念渗进去,渗到里面去。捧气贯顶法练通透,怎么去透?意念得进去,得透过去。意念充到里面,像给气囊打气一样,“呜——”就充上气了。实际说得更简单一点,意充就是意念和形体相结合。你只要结合了,它就有不同程度的充。《智能气功科学功法学》中讲了,神形并重练法分几个步骤:神念形、神观形、神入形、神形合、神形妙。当你神念形时,意念注意这个形,就有一个意念在充。当你做到神观形的时候(观是感觉、体察),能观,必须是意念能充进去才行。做到神入形,那是更高层次了。
清山远水 2008-06-15 20:01 二、形松意充的作用

形松意充两者是相互为用的。形松而意不充,达不到练功的要求;光意充而形不放松,意往往也进不去。用意念放松形体,放松、放松……这本身就是意充的过程。形体一放松,不压迫血管了,血液就好流通,而血液里又有气,这样气也就好流通了。意念一充,意念一动,气就过来,就练得气更好地充到身体各个部分。所以形松意充的目的就是让身体里的气更好地在身体各个地方充斥起来。我们的生命活动是拿气来维持的,练气功就是让你把各个部分的气都充斥好,把气练到周身各部,使周身各部的气都充足。一个地方气不充足,这就是病态,功能态就低。这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你只有把形体放松了,意念充进去,才能够使气更好地达到身体各个部分。你哪儿放得松,意念充进去充得透,你哪儿气就多。越好注意的地方,气越容易去得多。比如人的手意念就好想进去,因为手经常活动,运动非常随意,容易放松它。让你充肠子里面就不好充进去,充肝里面也不好进去,因为平时没有练它。我们要通过练功慢慢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腰不好松啊?因你不常松动腰。平时光坐着时能向后凸腰,能这么弯腰,可那个脊梁骨并没有真正放松,平时没多用它。经常活动的地方、熟悉的地方好松,意念好进去。行为心理学已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个问题:身体不动弹,意念一想身体某个地方,如想“胳膊要动”,这个地方的生物电、生物磁就会发生变化;脑子里想发某个音,喉头那里就动弹。过去练拳的,还不要说高明的武术家,一般练太极拳练至“懂劲”的,你和他胳膊—搭,不要推,你要一想推,他就感觉到了。1966年我跟一位老师学拳,他说:“你碰着我不动,你想推我,往上、往下、往前、往后都行,我能知道。”我当时还不懂这个道理。还想:我想的他怎么会知道?就去试,“你要推”,“你要退”,“你想往左滑”……他都感觉到了。练太极拳,先要达到懂劲的功夫,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当然到了更高一层的功夫,你和他连碰都不碰,只一想,他就感觉到了。意充,意念一想,气就跟着过来了。我举这些例子,就是让大家更好地领会意充的含义。意念想进去,气就跟着进去了。形松而意不充,形体不动时叫干瘪;若形体运动时叫空描——空着描,里面没有东西。给同学说一个小的事例。我的一位老师讲:他师爷哥俩在屋子里聊天,徒弟们在外面练太极拳。(练拳时,形体必须和意念配合上,如没配合上,老师能看得清清楚楚。当然这也不是什么高水平的东西。)他老师打搂膝拗步,一搂膝,不知想什么了,正好他师爷在里面看到了,叫他老师的小名:“仨儿,看(kān)住!”看住什么?就是让你自己看住自己别跑了。你的神跑了,意念没有守住自己的形体,手出去就轻飘飘的,没有东西。练捧气贯顶的推收,你若带着意念做,一看动作就很浑厚。意念越足,气势越磅薄。如果跑了神,虽也这么推收,但跟赶苍绳差不多。你真能做到了形松意充,神就跑不了啦,精神就集中了。你总得守住自己的形体,而且意念从里面充。意充是从里面充,开始练功时它是根本,到了高层次练功它仍是根本。神念形是意充,神观形是意充,神入形也是意充,神和形合也还是意充。当然达到形神妙,那是高层次的东西,是形和神不分了。

形松意充,是要把身体各部分的气都充起来。如果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它自己也会水到渠成,“呜——”身体各部分就充起来了。智能功为什么要主动运用意识?智能气功和传统气功不——样,主张内气、外气并重。我们练内气外放,外气内收,意念不充,气怎么出去,怎么回来?只有意充上了,才好来回出入。我们不讲松静,而讲形松意充,是根据智能功的练功要求提出的。你真静了后气是能够自然流通的,我们加上主动让它流通,而且内外通,这样气血通得更快。一开始练功,形松意充使得气血流通;到了高层次,神、意真正要和形体相结合,也得从形松意充上走。你的形体如果不放松,僵着,是达不到神形妙这样的高层次的。我们现在所说的松是宏观的松,高层次的形松就不是一般的松了,不仅是肌肉、肌腱、韧带这个层次的放松,而是到了细胞层次的微观的放松(当然我也没达到这个层次,从理上讲应该如此),细胞膜以及细胞核的核膜都得放松。这个松关键在于“透”,里面一松才能透,什么能透?气能透。所以形松到高层次,微观层次也得透。
  
在《混元整体理论》中讲,人有七个层次,其中细胞这个层次属于第六层,后面还有细胞里新陈代谢变化的层次。这都属于整体性的问题。松,关键要从透上去努力,一放松就要透。我们现在练功时一放松,要用气去透,要加意念往里面透,不加意念不行。意念要充、要透,往里边松透。松透、充透,到了高层次这两个分不开(这里面还有个虚实关系,后面再讲)。充是意念充进去;松是形体放松;透是气进去(意念跟着进去,否则气进不去)。松透、充透使形和神互相交融到一起。有形之体看起来是实着的,但是这么一松、一透,意念一充、一透,它就不是实着的了,就变样子了。人体里的组织,只要意念稍稍一变,就不是那个样了。因为人体生命活动是活的。骨头、肌肉、筋等,用这样的意念活动,是这个样子;你变个意念活动,就变样子了。如细胞里面,核糖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成的。单个核苷酸是很坚硬的物质,可人体里面的核苷酸链非常地柔软。整体特性就有这么个特殊性。所以人体里的生命活动有它的特殊性,不能用外面的东西来衡量它。比如死人的骨头硬得很,砸都砸不动,可在人体里的骨头可以变得很软。过去练气功不是可以练得骨软如棉吗? 而这还不是高层次的功夫。有的硬气功不怕打,拿刀砍也不怕。还有一种功夫,一刀扎进骨肉里,拔出刀后,身体完好如初。这功夫更厉害。扎肉易练,练半年就行。拿粗的铁丝磨尖子,扎进去,拔出来就长上了,不流血。扎骨头就要费功夫了。练松透、充透,形体放松、意念放松,意念跟进去、充进去,这样就把身形变个样子了。到了最后,松透、充透得很好,形体松得很好,来什么就都容纳得下了。它松了嘛,一松就能容万物,来什么进什么。来个刀子,想进去就进去;再想出来就出来。松后什么都能容,而且里面的气量多了。慢慢有形之体处处都能穿气了。一个实在的不好穿气,哪儿都松了,哪儿都可以穿气。松得越细微,气穿得越多。因为意念是无形的,跟原始混元气相仿佛,它和实体能兼容,什么都能穿得进去。
  
形一放松,神能穿进来了,谁都进得来;反过来说,意念非常精细,哪都进得去,没有进不去的地方。形体没有不能容的,意念没有不能进的,到这种情况就达到神形俱妙了——神和形都达到了妙境。到了这个时候,用意念想显出个形来,神聚气落于形,人就是有形的;把形一抽,走到气上去,人就看不着了。有没有隐身法呀?有一种是高功夫的隐身法,已达到神形俱妙,显则神气合于形,隐则神形合于气(或者形气合于神)。还有一种用法术的隐身法,比较简单。它可以用障眼法,一般人能障得住,有的人就不好障。怎么做?安静、放松,意念从头顶出去到虚空,和虚空之气结合后拉下来,像罩子般罩住自己。如果你的意念和虚空之气能很好地结合,往下一罩,一般人就看不着了。1982年,河南有一个人说自己会隐身法,在北京见着我了,挺傲气的。我说:“隐来看看。”他便做了,但怎么也隐不上。我说:“你现在没有隐上。”他说:“是呀,我也觉得没有隐上。”我问:“你是有老师指点,还是自己搞的?”他说:“我没有老师,只听一个人说过,我抠着练练出来的。搞过十几次表演都很成功。”我说:“就因为你老表演,所以今天成不了。再练十年也不好成功。”没有经过老师允许(没有经过师传),你自己作研究可以,但不能拿着功夫显摆自己。还有一个人,他说他会发光,也好吹。我说看看,看了后到现在他的光也还出不来。有了功夫之后,不能显摆自己,不能拿功夫去逞能。当然为了教人,偶而作个示范不是不可以。按道理说,教人作示范都是不应该的。教人就用理来讲清它,作示范实际叫布场,是为了给大家带功。你若不是为了给大家带功而作示范,那就没意义,也是不应该的。既然要布场,那么就按布场的要求去做,何必去搞那些功夫呢?将来你们有了功夫,相互间交流交流可以,可不要显摆,“我比你们强”,你只要有了这个概念,那个气就不好了。不是交流思想、交流经验不好,交流可以互相切磋,互相促进,只是你在交流时不要有自己比别人高的想法。想显摆显摆自己,“我比你强”,“我镇你一下”,“我盖了你们了”,有这种想法就错了。没有这个思想,而且善意地希望别人好,就凭这一念,你给别人讲一讲就能长功夫。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清山远水 2008-06-15 20:02 三、形松意充的方法
  
(一)意想放松法。这是意识用放松的指令使形体放松的方法。
  
1、三线放松法
  
三线即体前中线、体后线、体侧线。前面一条线,松……松……从头到躯干到腿到脚;后面一条线,从百会向后沿督脉带着背部到腿到脚上去;再放松侧线。至于线到底在哪,差不多就行,大概一个路线,一步步往下想“放松——放松——”。你们要注意,放松时不要将人催眠了。下面将讲到的放松法都能催眠,因为都是从上向下放松的,意念从上向下导着走,气血随意而行,头上气血少了,再加上个单一的意念,就能进入催眠状态。催眠术,听起来很玄妙,其实做起来很简单。组场放松,按三线放松法反复讲,“安静,安静”,十几分钟左右,50%以上的人能被催眠。1987年,北京海淀区智能功研究会搞过实验:大约十几个人,组场,“头部放松,面部放松,颈(原为劲)项部放松,胸背放松,腰胯放松,腿放松,脚放松”,反复这么导,一般十几分钟之后,场中的人的脑袋慢慢耷拉下来,别人捅他都捅不醒。
  
2、自上而下的分部放松法
  
闭目凝神,意念发出指令:头放松、颈放松、肩放松、胸背放松、腹放松、腰放松、胯放松,从肩到肘部放松……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地意想放松。这既是放松的方法,也是练功集中精神、入静的方法。看起来很简单,你真要认真做,它就可以达到一般练功的效果。过去搞松静就这么放松,反复想,精神集中了,也就入静了。越入静,越容易放松。如果你自己发命令自上而下放松,内在很灵明,就不会被催眠。为什么?因为内心明着哩!自觉地发命令放松,放松了,感觉很明显,里边气多了,也感觉到了。练功和催眠哪里不一样呢?练功时你有体察,体察放松没放松,气怎么样,——体察就成为明觉,有明觉就催眠不了。很多人对催眠术和气功入静二者的区别、机制不清楚。有的搞催眠术的就讲自己搞的是气功,实际二者是不一样的。被催眠的人只有被动觉,他能接收,而没有主动明觉。练功有主动的明觉,里面有个主人翁。被催眠者的主人翁跟催眠师连上了,被动地听,他只接受催眠师的信息,对别的不起反应。而练功的人有时高度入静之后(入大定),甚至将他胳膊砍掉了,他都没有反应,也不流血。为什么没有反应?他集中到一点上去了。那跟催眠有什么区别,被催眠后不是也没有反应了吗?被催眠者对催眠师的信息起反应并和它保持一致;练功者入大定后虽然对外面所加的刺激没反应,但他里面是明的。
  
意想放松法实际上是把形和神很好地结合起来的具体运用。实质是:形体放松,意念集中,用意念来指挥着形体放松。实际来讲,任何的放松都贯彻着意想放松,都需要通过意想来放松,只不过有些人不会那么做。有的人想头部放松,他越想越紧——意念太实、太执着。怎么办呢?需要再讲些具体方法。
  
(二)深呼吸放松法
  
此法不是在练功中老呼吸。练功中一时松不了,或来个事使你紧张松不了,就用深呼吸法,鼻吸口呼。一般集中精神搞三五个呼吸,精神及上半身的形体便放松了。过去有好多功门,练功之前先练几个呼吸,所谓“吐出浊气,吸进清气”。还有人练此法时(尤其坐着),一吸气到肚子那儿一沉,腰放松向下一坐,再呼出来。民间宗教里面,有时一吸气屁股还颠一下。像跳大神的都会蹦哒蹦哒,实际有的是用深呼吸往下催一催呢。
  
(三)发声放松法

有的人用深呼吸放松法也不行,绷着劲,憋得慌,所以方法还要多点。“教人之患,患在方法少”,我们多学点方法,教人时这个方法不行,可以换另一个。“学人之患,患在方法多”,学学这个,学学那个,最后什么也学不会。多学点方法,你不要都练,专练一个,一门深入进去,那也可以。但人们往往见异思迁,朝秦暮楚,这就坏了。

发声放松法发什么声?能用来放松的发声比较多,我们用一个比较规整的、从过去的发音学来讲是比较受推崇的方法。这个方法是周潜川老先生搞出来的,即发“松”字音。上海陈涛他们搞的“放松功”也念“松——松——”,同时意识里面让它放松。“松”是一声,属刚音。一念松,气向上直冲额头,所以周潜川把“松”字音改了改:不能光念“松”,要从“松”变成“送”,从一声滑到四声。发“松”字音,气上去了,念“送”,气又降到下面。“松——送——”,这样反复地发一发,加之“松”的意境又很好,身体就放松了。一般地来说,对放松不了的人,尤其是练静功放松不了的,练这种方法比较合适。
  
(四)贯气放松法

捧起气来向前面贯,捧起气来向后面贯,再捧起气来向侧面贯,就跟三线放松差不多。三线放松用意念想,这里有意念,手还在外面导引。侧面的贯气放松要注意手这么下:先象捧气贯顶一样,手经颜面至胸,再移至腋下,指尖向前,掌心向下,虎口张开,沿两胁向下导引。在过去民间宗教里有个口诀,“南海大士是观音,观音菩萨真慈善”。它是这么做的:两手捧气至头上再向下贯,同时口里念这个口诀。念“观音菩萨真慈——善——(拖音渐弱)”时,手沿两胁向下导,气一下子就下去了。而且当你生气气得胸闷胀饱的时候,用这个口诀也非常灵。(大庭广众我没有讲这个,怕被误解为宣传迷信。)发此音既能够放松,又能够调气,还能够舒肝。
清山远水 2008-06-15 20:02 Ⅱ、神为主宰


不管是动功还是静功,练气功的任何一个原则,任何一种方法,都必须以神为主宰。如形松意充,也必须以神为主宰。你想“放松”、想“意充”,这本身就是神为主宰,意念在里面起主导作用。主宰就是主导作用——主人来导。今天早晨我推敲了一下,觉得把“主宰”改为“主导”更确切一些。因为有时候你主宰不了,它不听啊!实际是神起主导作用:我做主,你听我的,主人引导着这么走。任何的练功都必须以神来主导。有的人说他的功不需练,不需要意识。不需要意识?没跟他学功之前,怎么成不了气功啊?(我们讲清静法门也讲过这个问题。)为什么他接受了你的功理之后就可以练功了?实际是他将这个气功道理接受了,按气功道理去做了。说“不需要练功,你只管吃饭、睡觉就行了”,那普通的吃饭、睡觉怎么就不行呢?那个老师准不让你傻吃傻睡,他还必须给你讲讲功理、功法。有的人讲,练他的功可以看电影、电视。那他是不是可以这么做:办个学习班,一句话就完了,“你们回去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完了,走吧!”这样行吗?不行,人家回去照样练不了功。他还得教教功法,讲讲理,让大家跟着他练一练,然后才说:“我这个功随随便便。”可这一句话就主导着你了。“你看电视也行,看电影也行,把胳膊腿动一动就行了。”你不也得动一动吗?一边看电影,一边动一动,那不是气功生活化吗?这本身也是一种练功方法,怎么能说可以不练、可以随便?这叫气功生活化!但气功生活化也不能代替专门练功,你还必须要有专门练功。有专门练功,再加上气功生活化会更快一点。而且要做好气功生活化,得通过专门练功养成气功习惯。因此,要辩证地对待这些问题。将来你们出去,碰到哪个门派讲什么,你得懂得它的实质,不要为它的表面东西所迷惑。有的功法讲:“我这个功法不需要搞意念活动,也不需要入静。”这句话本身就是意念活动。他的脑子里经常有“不搞意念活动”这个意念,这个词将他的心猿意马拴住了,意念不往外跑了。比如让你入静想这个粉笔,因特殊了,有的人想不住,所以就“不搞意念活动,随便练功吧”。但“随便”也不能这样:一练功,背外语,做代数几何题。“不搞意念活动,随随便便”,这个“随随便便”本身是一种意念活动,让你随随便便,别执着。本来过去这么讲还是一个好内容,说要随随便便,可是那个时候练功也没有让人随随便便的。一练功,随小孩玩去了,或跟别人跳舞去了,没有这种情况。练站庄也好,练动功也好,老师都看着你,随随便便地练,不执着。现在有的人把随随便便这句话改了,可一改改坏了。尤其是公园里的老头、老太太,一边抖着手,一边“你们家吃什么呀?待会儿上哪买菜去呀!……”就这么干,还挺受欢迎。觉得省事啊,又练了气功长了本事。这就把气功庸俗化了。这是为了迎合一般不懂得气功的人们的庸俗心理:想不练就能长功夫,随随便便。“练功要随随便便,不搞意念活动”,这本来是“不搞意念活动”的意念活动,这也是神为主宰。有些人不然,随随便便,瞎说话闲聊天,东家长李家短。这是扯闲话的功,把气功庸俗化了。不过这些东西都长不了。将气功神秘化不对,庸俗化也不对,必须是神为主宰。神为主宰讲两个方面。
  
一、神与形合
  
神为主宰,主宰谁?其中一方面就是主宰形体的运动。怎么主宰?神与形合。
  
第一步是神念形。意念想着形体,发出运动指令,指令要从深层意识发出,把一个深的意念直接贯穿到形体里。这跟形松意充联系到一起了。形体要松,加上特殊的动作,意念充进去带着形体动。一开始,神念形运用的是概念思维,“我要动”,“要推,要拉”,脑子里出个概念。一推,把“推”的指令发出去作用到形体上。
  
第二步,神观形。观是闭着眼睛“看”,实际上是体察。体察思维主导着形体。当然你也得发出指令,让形体运动,闭着眼“看”它怎么动。
  
第三步,是神入形——神到形里面去。简单的神入形是直接用运动思维。如推拉时,意识光注意推拉的动作,没有推拉的概念,但又和形体运动结合得非常好。这叫神入到形里面去了。小孩刚会说话时,他脑子里没更多的概念,脑子里一发命令,形体就直接动了,这叫运动思维。成人教小孩子走路,命令他“走-走-走,迈-迈-迈”,他不懂得什么迈不迈,一说迈,直接就迈出去了。拿东西,说拿,他就直接去拿,没有拿的概念。运动和思维相结合而统一到一起了。但是这个统一到一起是被动的、自然的、不知不觉的。我们的意识已经成为独立的了,形体活动也独立了,形体和意识分成了两家。我们现在要把这两家再合成一个。传统气功讲:本来性命是一家。性,指精神活动;命,指人的形体的这种生命活动。它俩本来是一个。为什么这么说? 小时候,形体一动,脑子的感觉是和形体及其运动联合到一起的。命和性是这么统一的。慢慢有了独立的思维称之为神;有了独立的形体活动,称之为命。然后再通过练功,把精神活动和生命活动结合到一起,这就称为性命相合。所以古人说练功就是练性与命,什么青龙、白虎,铅和汞,有好多名词,实际就是身和心或精神和形体生命活动。两者相合就是丹。但要真正做到相合也不那么容易。
  
神入形,入宏观的形容易,入微观的形比较难。入局部的形容易入进去,而神形合(神和整个形合住,把整个形都充起来)就非常难了,因为我们的神还没有这么大的力量。过去练功达到神形合是结大丹、出神、演神之后的事。结婴儿演神之后,把神收回丹田静养,再充斥周身,丹光外放进入各个毛窍,最后粉碎虚空,这时才是真正的神形合一,而且是内外合一。真正微观的神形合是非常难的。
  
大家现在能真正做好神念形就不错了。如练一遍形神庄没跑神。我们平时练一遍形神庄还不知跑多少次神呢,如“分-分-撑”,“啊呀,这么酸”,跑神了。应该是:发出“分”的指令,手就分;“撑”,手就撑;“合”,手就合。单一的意念和动作结合到一起,念着形,不跑神,不能出现与它无关的念头。一开始练动功要把姿势练熟,如果姿势不熟,打着打着,“练到哪了,下面怎么练?”你还想神为主宰?主宰不了。必须先把形体动作路线、动作要求记熟、练熟。你只有真正做到动作合度了,才能谈得上神为主宰,主宰形体活动。你动作不合度,“翘掌,成丁字掌”,翘不直,“它没有翘起来呀”,这样一想,脑子就不够了。只有动作姿势比较规范、熟练了,你才能很好地运用意识。练功为啥叫练呢?光懂得这一套不行,必须得练。尤其动功,好多动功要求你都懂得,你就懂得多深刻,不去练也不行。《智能气功科学功法学》第一章讲得比较细致,大家可以看看。
  
二、神与气合
  
神主导气分两个阶段。你对气还没有感受的时候,就作意想像(以理作意);有了感受、有了感觉了,你就用意念去主导感觉到的那个气。这是总的原则。一开始练外混元,用手拉一拉还能感觉着气,身体晃荡晃荡感觉不到它。那就得想像有气。首先从道理上懂得气非常细微,恍恍惚惚、模模糊糊的。然后按照这种体性去想像。练外混元时,随着一推一拉,想像有气在出入。“这么一想,不就不虚了吗?”你想的是恍恍惚惚的东西,不是具体的,这样出不了毛病。等有了气感,意念再和它合住并主导它。
  
感觉到气后,该神观气了,该体察那个气了。实际你一旦感觉到气,体察到气的不同特性(有的没看到颜色,但有特殊的感觉,里面有个感觉,外面有个感觉),这本身属于神观气。
  
在过去传统功法里面,到了采大药结大丹的时候,要把神入到气里面去。念气、观气,神和气还是两家,性和命是分离的。意念集中、集中,慢慢可以入到气里面去——神入气中。因为意念没有方所可言,只根据意念想、精神注意就能出现上述结果。在功法学中讲过,智能功神入气中比较好入。因为周围都是混元气,你就在混元气里面嘛!神入气中再往回收,不就行了吗?这样的观气比过去体内的观气稍稍容易一点。
  
传统功法一般要练周天,它有个一定的路线。即便身体里的气起来了,也不允许领着气跑,领气容易出毛病。练智能动功,一旦对气有了感觉,经常做动作,你哪动,气就往哪去。这就和传统气功练周天不一样了。周天功就走任督二脉,以后打通奇经八脉。当然通过飞经走气也可以通十二经脉,但那个练法比较少。智能功呢?有了气感后练动作,但这时练动作和我们平时练动作不一样。我们平时练神形合时,做动作是按形体走的,意念和形体相结合,形体一动,带着气动。当神气相合主于气的时候,就光管气,不管形体了,意念只注意支配气的运动,形体会自然地跟着动。这不和自发功一样吗?不一样。这样练功完全是靠你自己主导着:我想这么动,意念一想就这么动;我想那么动,意念一想就那么动,你怎么支配怎么动,不管形体只管气,头脑里只想气,把形体都忘了,注意里面的气,气一动,形就跟着动起来。这完全是神作主宰的。自发功不是。自发功是通过一个或几个姿势重复活动之后,身体里面的气动起来了,里面的气一致了,之后,气有个冲动力量,形体不通,气被憋着过不去,这么一冲,意念跟着过来,这是神跟着气动的。如果神不去加强这种动势,光静静地看着它也还可以。可一般的人,这么一动,意念就动,精神就向那儿集中,越集中气越多,冲得越剧烈。真正的自发功是要帮助冲开不通的关窍,这儿通不过去,冲一冲。可是,一加意念气更多了,冲得更厉害。这还是好的。而有的人遇到这种情况就害怕了,一害怕,容易得神经病。另外,有的人用意念带着气走,把气引跑了。本来气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身体里面各处都是平衡的,他用意念把气的力量加大了,气冲开一个决口跑了,管不住了表现为自发功不能控制。这个气是怎么来的呢?这是动了中宫之气。这有一个好处:使气整了,但是,中宫气一动,把神也动了,叫中宫闯黄(黄,意念)。中宫之气相当于混元窍的气。本来脏真之气是不往外跑的,他在整体动的时候,把中宫之气连起来,走到浮络上去了。遇到不通处冲不过去,加个意念往外一引,意念控制不了了,那就疯了。控制不了也叫闯黄,是小的闯黄;意念闯黄是大的闯黄。这种情况的自发功属于“神为气役”(神为气所奴役),神没能主宰气,而为气所主宰,成为奴仆,神和气的关系变了。在传统功法里有好多功法开始先练自发功。一开始先虚静,里面气一动,马上神作主宰,不能让它自己随便想怎么动就怎么动。1964年,有位老师在北海教一个徒弟。徒弟自发功一动(这是一位女士,她出自发功时能悬起三尺高),老师就来了。老师拿着把宝剑,让徒弟也拿着把宝剑,两个对打。只要自发功一出,一打,她就会迎、会破。老师打这儿打那儿,就这么引着她动。所以搞自发功不是随随便便地发,要以意念引导着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这样就不会出问题。现在有的人千方百计地出自发功,不发强着发,大家帮着催,“发呀,发呀”,这么一催就催疯了。那就不是神为主宰,功法也没了,他就片面追求出自发功。本来自发功一般来说发得对、发得好,三个月(最多不超过半年)就可以将身体关窍基本打通,通了以后就不怎么动了。好的自发功也是神和气合到一起了,但它是属于神合于气、气为主动的,气怎么动,神跟着怎么动。神为主宰的神气相合是神作主的,神先发命令:这么动,那么动。两者有这么点区别,机制不完全相等。

练动功要特别注意神为主宰,随时随地、一举一动都要注意神主宰形。古人所讲的性是你的精神活动;命是你的生命活动,包括你的形体和你的气。你只要这么一做,就是神形合一,就是性命相合,没有别的更多的奥妙。古人对好多东西不清楚,所以讲不清。现在科学已经能把一些问题讲清楚,所以对传统功法也应该讲得更深入。马克思不懂气功,也不懂中国文化,他讲:生命活动(我们的各种行为)是一个方面,精神活动(意识活动)是一个方面。人的生命活动是服从于意识活动的,生命活动(如干事情及日常生活各种活动)都是完成意识活动的手段。乍一听,这不是神形合一、性命相合了吗?不是。因为人的脑子里还有很多和生命活动不相干的思想,而且这些思想在意识活动里占着统治地位。我们想干什么应该是脑子一动,形体就合上,意识直接命令形体。可我们现在不是这样,心里想干某件事,可又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考虑半天,最后才作出决定。为什么有这么多考虑呢?你的这个思想可行与否还受到环境的限制,人类的生命活动还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因此还不是自由的。马克思讲社会学,所以更多地讲到私有制问题。他说,人的生命活动还受着私有的限制,所以人就自由不了,你要想获得自由,先得解除私有的限制。气功就不这么讲了。当然气功也不能脱离现实,人类有个发展过程。为什么过去多如牛毛的练功人中没几个练成功的?那个社会不允许,没有那个条件。整个人类到了高层次才行。我们现在快行了。我们应该懂得,脑子一想就是。我想出去玩就出去玩,我想吃饭就吃饭,想睡觉就睡觉。说我想杀人行不行?你想杀人人家不让你杀呀,你还得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自由不是你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得符合整体规律。我们由于不懂得整体规律,所以有些问题就做不到,作为主宰的神就主宰不了。你想真正来主宰自己的一切,就必须把这些规律、这些道理弄懂。应该是这样子的,我要主宰它去,得向前发展,不能停滞。神为主宰得扩展开来,练功是如此,生活也是如此。若真能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这么去考虑,练功的时候就更容易做。我们讲一个问题往往展开讲,不仅从练功中去做,而且要从日常生活中去做。因为气功是生命活动的一部分,不能把生活和气功脱节,一脱节就完了。也许同学们觉得讲这些离题太远,不能指导具体练功。其实过去的练功,“担水砍柴皆是道,洒扫应对尽通玄”。担水砍柴都是道,洒水、扫地、应酬人事都能够通到“玄”上去。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搞神为主宰。’我们讲修养、陶冶,这都是练神为主宰的。来了事不生气,控制自己,这不也是神为主宰吗?处理问题处理得好,这不也是神为主宰吗?关于神为主宰这个练功要素,我们要多想、多考虑。只有多想后,神才能灵,在意识里才能起作用,神为主宰才能贯彻得好,才能实现得彻底。我们不能认为在“推——拉——”时才神为主宰,练功时精神集中,神为主宰;日常生活当中也要养成习惯性的神为主宰。
清山远水 2008-06-15 20:03 Ⅲ、调整虚实

调整虚实这一原则也是很重要的,是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的练功必须要注意的。练动功的时候,主要讲重心的虚实,重心关键在于姿势方面;还有神(意念)气的虚实;再有,身体里的气脉还有虚实。随着动作的变化,里面的虚实经常在转化。这个动作中这个脉实,那个脉虚;那个动作里,那个脉实,这个脉虚。我们现在练混元气功不太重视脉,所以对这个虚实我们就不讲了。我们要求整,把虚实处理好了,一个整体才容易出来。如果对虚实处理得不好,就不好保持整体的平衡,整体就受影响。
  
一、从重心(中心)分虚实

重心(中心)所在为实。重心在哪,气就向哪去聚,力和气是一致的,力量就集中到这地方上,这儿就是重心。不是重心的地方,那里的气和力就虚。一般练功要求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但是,作动作时,总会有重心向一边偏转的变化。拿站着来说,直着站时,你的重心就在肚脐下面的正当中;如果一弯腰,重心就变了。你两脚平行直身站立,重心在正当中,两脚的重心比便为五、五;可你把重心往一边一挪,这个脚重心重了,就变为四、六;再一挪,变为三、七;变为二、八;再一挪,这边一、那边九;再一挪,全部重心落在一个脚上了。咱们练弹腿翘足时,就是重心在一个脚上。这个脚是个实,抬着的那个脚是个虚,这样人就不平衡。一开始练动功要多注意调整姿势的虚实。两边平衡了称为双重,一边重多称为单重。一般地我们不主张搞单重。那我们搞弹腿翘足这个功干什么?不主张搞单重的意思是不让你去偏,练弹腿翘足时形体偏了,但你还要保持平衡,这是增加平衡的难度。过去讲,练功要“曲中求顺”。本来练功要练得顺,可当你练的时候加上个曲,不让你顺。当你曲的时候也还能够顺,那你的顺的能力就增强了。练动功中“曲中求顺”以八卦拳最为明显,他们练功身体拧着,上肢也扭,腰也扭,腿也扭(原为腿),叫“三扭”。但它最后得“曲中求顺”。练完了“三扭”,还得练三顺。不能光走圈,还有直面走,在直当中求曲。练功的目的是保持平衡、中正,可有时在练功动作当中故意搞得不平衡,在不平衡当中让你求得平衡。这就需要调节它了。

调节虚实的关键是要懂得分清虚实。重心所在为实。怎么调节呢?①你先要把两只脚的重心调一调(往当中调),使身体左右平衡;②用脚来调整:根据具体情况把重心放在脚掌、脚心或脚后跟,使身体前后平衡;③通过整个身体的平衡调整虚实。不同的动作当中有不同的姿势来互相平衡。如站三心并站庄时,有的人两只脚放得不对称,这样就有微细的不平衡。先要把脚放得对称,再动一动重心,找一找平衡。怎么找呢?把百会提起来,头要中正。头往哪边偏,重心便往哪边偏。头中正了,再调节平衡就容易了。比如说,站庄站得很矮,手在前面和在体侧就不一样,手在前面还抻着点呢,容易点,如手在体侧,往下就不好蹲,手放在身后往下蹲更难,和放在前面差很大力量。这都属于根据你那个不平衡,彼此之间的互相牵扯,通过姿势体态来调整平衡;④通过意念调整平衡,在下面讲它。
  
二、从意念分虚实
  
意念往哪放,气就跟着过来往哪儿集中,这儿就是实;相反的方向气少了,那边就是虚。别人推你,你将他一拉,他就不平衡了。他一推,整个的平衡力(一个整的力)往前来了,你若从前边和他对顶,他不怕,他有力量,可以把你推出去。你带着他顺势轻轻往前一拽,一个“顺手牵羊”将他牵过去,若从后面推就更容易。他往前一推,你从后面或从旁边一碰,他就倒了。所以武术里有“一巧拨千斤”的说法。“竖来横破”,竖着来的力量,横着破。他往前推,意、气、力前冲,后面与侧面就空了,你从侧面或后面一顶就会使他失去平衡跑出去。意念所在处为实,意念不在处为虚。练功中要多注意这个问题。要保持练功的整体性,怎么办呢?你要会意守全身,一口钟似地把全身都罩住,意念都有。
  
再一个,练功如果有往前的力量,意念得向后。太极拳称之为坐力,向下坐,往前一推,后面向后一坐,身体前后分开。爆发力是这么坐,不是爆发力呢?后面用意念。如练捧气贯顶法,前面一捧,后面也捧;往前一推,后面也推,这就把身体拉开了,成整的了。意念要照顾全身,身如一口钟一样。“坐如钟,站如松”。圆圆的大松树的周围都是一样的,这么用意念来罩住周身。但是总有一个前、后的问题呀?后面不要全空就行。往前去要注意后面,往左去要注意右面,你总是个整的。意念一罩就实了,不虚了。我们练动功时要时时刻刻注意照顾全身。在《怎么练好捧气贯顶法》、《怎么练好形神庄》里,有的地方结合具体动作谈了这些问题。希望同志们多想一想这个问题,多动一动。
  
如果我们把意念的虚实(意念所在处为实,意念不在处为虚)和重心的虚实〔重心所在处为实,重心不在处为虚)一交合,就可以出好多变化。比如一抬腿,重心全部落在支撑腿上,抬起来的那条腿是虚的。可你加上意念,那条腿又实了。那个实是虚中之实。本来这条腿着力,力量全在这儿,变成全实了,可意念不往这儿放,注到另一条腿上,重心拉过去,它这儿又虚了。这样相对地形成了平衡。同学们在单腿站立不能平衡的时候,把另外那条腿加上意念,一衬,它就好平衡了。因为气不仅靠形体来引动,还靠意念来引动,要通过形体和意念互相结合来调节虚实。我们真能随时注意调整意念、形体,身体平衡就容易达成,整体性也容易做到,神形相合也容易做到。在调整虚实的时候,既要发挥神的主宰作用,又要发挥形松意充的作用。这几个原则既相互平行,又相互制约。神为主宰是最根本的,形松意充也得神为主宰。
  
还有一个比较高级、复杂点的虚实(书上没有):意念和人体的气的虚实、意念和大自然界的气的虚实。下面结合着松透、神为主宰来讲讲这个问题。
  
智能功虽然一开始着重于通过形来练气,但更强调意的作用,所以练功里面就有意念和气的虚实问题。若从这两种物质的质量来看,人体的混元气含有的“物质”性多一点,它相对于实体性物质来说是很虚的,但若对意念来说它又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比方一练功,觉得里面气在动,皮肤上的气的流通(簌簌地)也感觉到了,这是实实在在的。那个意念是虚的,虚而灵。我们练功时要避免光去练那个气,光注意气和气随形体的运动,那样练气、练气,把气练得很踏实,称为踏实之实。把练功都注意到气上去了,就偏了,这个气就不灵通了。有的人练气功练出了毛病,气结住了,把那个气太固定了。但是,如果你不注意气,光注意意念,这个意念往往就跑了、飞了。他们虽然说要把心定住,可一般人不好定,神得不到气的留恋,就跑了。所以好多和尚、有些大法师讲起理来一套一套的,但他们的身体也不好。他参禅、打坐,按说打坐应该起功夫吧,但他打坐时光注意意念,不注意气,那个意念是虚而灵的,没有气神就乱了,跑了、飞了。有的人光练气,不行;有的人光注意意念,也不行。这样都不能达到很好的结果。智能功要解决过去的弊病,练内气外放、外气内收,让你把意念和气结合起来,那个气是个实,意念是个虚,意念和气一结合,就成为实而虚——实中有虚。这个实是有主宰的实。意念的虚是有气留恋的虚,跑不了了;实呢,称为有主宰的实,不是非常踏踏实实的、挤着的实了(那样实就出毛病了)。有的人练硬气功练出了毛病,晚年身体不好,那是气太实了,不够灵动。有主宰的实,怎么去想,怎么去练呢?如果你感觉到气出去了,那就可以了。如果你感觉不到呢?就得凭想像,你想模模糊糊、雾气沼沼的气在向外冒,一收,又进入人体。你用意念一想,这实际是意识造形。但你不要故意造成什么样子,要造得模模糊糊、恍恍惚惚才行。一具体,那就不是气了,成有形的东西了。你造的形是模模糊糊的,你的精神本身也是模模糊糊的、恍恍惚惚的,这两个恍恍惚惚一结合,它就强化起来了。所以我们练功时不能光“推—收—推—收”,你得想这么一推,恍恍惚惚的气出去了,恍恍惚惚的人体,恍恍惚惚地一开一合,气出来进去。要注意意念为虚而气为实,跟前面所讲的虚实中的意念不一样了,这儿分虚实是为了使我们的气更好地灵通。那个气是实有的,而神是虚灵的,这样的虚实相合而使人的气机变得灵透,使我们的气机有了主宰。
  
再有,意念和大自然界的气也有一个虚实的问题。练功时意念不是想各种事物的气,而想最原始的混元气、混元子。那个混元气、混元子非常非常地虚,它在某些方面和意元体有相仿佛的地方。意元体也是个虚,但跟大自然原始混元气、混元子的虚不一样。那个虚是自然的虚,而人的意元体的虚有灵动之性。它里面有个灵,还有个动,能主动地动,它主动地一动,这个情况就称为实。大自然的混元气不会自己灵动,那称为虚。练功时,一推意念出去,跟大自然界的混元气结合。混元气非常虚灵,相当于虚无(是虚的,但不是无)。意念跟虚结合后,大自然界的混元气有了灵动之性,有了生命力,可以为人所利用。

人体里面的气是实,意念是虚,意念和气一结合,气的实就变成有主宰的实,而不是真正的实;大自然界的原始混元气是个虚,我们的意念是灵动之实,意念和大自然界的混元气相结合,使大自然界的混元气变得有灵动之性,能为我所用。我们要经常注意这两个虚实。意念和这两个气结合后,身体里的气是实而虚,外面的气是虚而实,这个虚和实当中用意念结合到一起,这么一结合,为人所利用。要随时这样想:自身的气本来浓厚一点、纯厚一点,外面的气清虚一点,用意念把这两者往一块一媾合,就成了你自己的了。这一点很关键,我们要经常这么来体验。如果你经常这么体验,那就属于高层次的练功方法。这相当于以虚空为炉鼎,以自身的精神气意为药材,大自然界清虚而且灵动,它来陶冶你,你自己到里面去锻炼。
清山远水 2008-06-15 20:03 Ⅳ、开合出入

书中没有这一项原则。
  
智能气功讲动功,这一动本身就带着气在动。开合出入最根本的是气的开合出入。我们在讲混元气的时候还要讲到,气的运动形式有开、合、出、入、聚、散、化这么七种,它和我们这里讲的开合出入原则不能划等号。开合出入的目的是为了气的开合出入。分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的开合
  
形体往外一展为开,向心(向心脏)一收为合。一般地,肢体往外展的时候,形体开,气跟着开;往里收的时候,形体合,气也往里合。开的时候,气就出;合的时候,气就入。形体各个部分都一样。口开,气也开,往外出;闭口,气往里合,眼睁开,瞪大眼睛就跑气。大至形体动作,小至小的毛窍穴道、五官七窍,都是如此。我们一开始练功就得练得会开:大的动作会开;微观的毛窍也会开。毛窍得用意念来开,意想毛窍开了,气出来了。意念和气相合,气要来回出入。怎么去出入呢?通过开合带动出入。开的时候气往外跑,合的时候气往回收。加上意念,开的时候让气往里进,合的时候让气往外出行不行?合的时候气不好出去。这是通过形体的开合来练气的开合。但是我们要注意,经常开的地方要让它合。口经常开,闲话少说,注意合着;眼睛经常往外开,你注意通过意念往回收着(不是闭着眼睛)……七窍要经常向里面收,向里面合。不是让形体合,是让意念往里合住。一合,气就进去了。前后二阴也要合,经常注意这个合。经常开、开惯了的地方,你不要让它开,让它合;平时不会开的地方,要锻炼让它开。天门不会开,想着让它开;劳宫不会开,让它开;涌泉不会开,让它开;命门不会开,让它开;神阙不会开,让它开……对大的穴道,意念让它开。如十三门,形体往外一展开,意念一冲,想着让它开。大的动作是形动开合,形体各部分的小动作也是开合。像掌心一凸、一含,脚心一腆、一收,不都是开合吗?各个地方都要注意。
  
二、意念的开合
  
意念的开合即意念往外想、往回收。智能功的第一步功“捧气贯顶法”的外推、内收,就是让你一开一合。这个意念的开合对智能功来讲非常关键。智能功为什么效果那么突出?它就那么几个动作,气功界里面没有练过智能功的谁也瞧不起它。“练捧气贯顶,就那么比比划划就管事?”它能管事就在于这一开一合。捧气贯顶法都是开合,尤其做小动作时。如手一推一拉,掌心一凸一含,形成有节律的按收按收,这一推一收就是个简单的重复;一出一进、一出一进……练气功就是入静、集中,使脑子里有序了。有序就是有秩序。你的脑子里不会什么东西也没有,一定会有小的波动,但是大的波是有秩序的就行了。智能功给你加一个秩序,一开一合,一开一合,很有秩序,你一练一重复,就叫做混沌。混沌就是单一的无限重复。现代物理认为什么事物都有它自身的混沌。它那个混沌是它里面一个特殊的东西,即无限的重复,这就是它本质的混沌。都达到统一上来——混沌。我们一推一收,内气外放,外气内收。内气外放不就是开吗?外气内收不是合吗?意念一开一合、一开一合,脑子里面这么一反复就达到混沌状态了。混沌状态就是高度静境啊。1992年开学术交流会时,广州中山医学院搞的脑电图混沌动力学试验,就是一般的内气外放、外气内收,很快混沌脑电图就出来了。我们用意念搞开合,意念一开,气跟着出去;意念一合,气跟着回来。
  
三、发声的开合
  
一般来说,开口呼是开,合口呼是合。拼音里面没有i、u、ü这三个字母的,发的音基本上属于开(口要张开发);有i、u、ü这三个字母的,发音都是合,发音时嘴要闭上点。有u、ü的合得更多一点。i是合中开,u和ü是合中合。
  
四、呼吸的开合

一般的呼气是外开,吸气是内合。这个开合是指人和外面的气相通。一吸气,外气进来;一呼气,体内气进去。身体里面往外开的时候,往往就不是这个样子,但是和外面自然交换的时候是这样的。关键是意念。意念怎么支配它,它就怎么动。我们在没有学气功理论之前,人体生命活动都是自然进行的,学了这些理论之后,要主动去运用它,主动地运用意识,靠意识来发挥作用。练气功就是要用意识统帅整个生命活动。你统帅生命活动统帅得越多、越广泛、越彻底,统帅的能力越强,你的功夫就越高。智能功练功没那么多神妙的东西,就让你的精神来统帅你的形体活动。咱们也不成神,也不成仙,就成人。你统帅生命活动统帅得好,你的层次就高;反之,你的层次就低。

一开始我们不讲调息,为什么? 第一,一开始练功,动作、呼吸不易很好地配合;第二,如果腰、腹松不开,含胸拔背做不好,调息就调不好。真正有了这个基础,练功熟了之后,它就自然而然会配合呼吸了。尤其是练捧气贯顶法,一呼,气推出去;一吸,气收回来。这样将通透度就加大了。一开始教时,按步就班有规矩,熟了之后就灵活地运用。咱们讲了这么多内容,你觉得哪一个对你更加有利,你就用那一个。但你教功的时候,对初学者就得按最简单的去教才行。
清山远水 2008-06-15 20:04 Ⅴ、动势要圆活、绵连、和柔

以上讲的是总的练功原则。下面讲做动作时的要求。
  
这个原则讲的是总的动作要求,它有三个内容:一是圆活,一是绵连,一是和柔。

一、圆活
  
首先讲圆,圆有几方面的意思。一是按动功的要求来说,在整个动功套路的前后安排之间,每个动作运动的过程,都应该有圆的内容在里边。一有圆,里边就有活,活就是在动作运行过程中没有停滞。只要动作运行路线走的是圆的,动作是圆的,那么姿势就活了,气就自然通起来了。再一个是你本身整个形体各个部分要圆,这样里边气就活了。本来肢体是一截一截的,关节一动应该有个角,但是我们要求要圆。尤其是有点衣服遮着,从远处一看,要是个圆的。一圆它就能空,一空里边的气就能发生运动、变化。若不圆就容易死,一死气就停滞了,就不通了。即所谓“圆空法生”。怎样才能做到是圆的呢? 从里边往外要有圆撑的力量。拿站庄来讲,两臂在体前环抱,两个胳膊应是抱着个圆;在两手相接的地方也是一个圆;虎口张开,也要有个圆在里边。另外,身体站着也要圆,形体其他各部分也都应该注意圆:腋窝不能挤着,要虚腋,拿气往那一撑一充,要有圆的意思;两个大腿相夹的裆部也要圆,叫调裆,也叫圆裆。裆怎么才能圆?要有点力量,用意念往外撑。练太极拳讲“勒腰束气把裆撑”,就是要裆圆;喉头往回收,是要把喉后壁往外撑,把喉张开,让里边圆。身体各个地方都圆了,周身的气才能更好地通畅起来。要圆,就必须用意念去充。这是总的要求。
  
但是,智能功有的动作不圆,譬如形神庄。形神庄是要把气练到发肤指端去,好多动作都是直来直去的,立掌分指整个胳膊直了,弹腿翘足腿直了。这样,你做小的动作就要圆。比如说立掌分指,分指的动作要圆一些,力点要圆一些;弹腿翘足一翘足的时候,动作要圆一些。这样要求就更深了。一开始肢体的端头能用上力就不错了,能够直着用上力,慢慢才能放松一点。当然,形神庄有的动作就是要你保持90度,如展臂动作,所以做这些动作,就要注意保持外方而内圆——外面是90度,里面圆撑着,而且不是每个动作都到了位,见棱见角,才做下一个动作,是在这个动作将要到位时,一拧一带就走到下一个动作了。好多动作都可以用内圆来解决外面那个角,能时刻注意它,里边的气就始终是通的,如果你一挤压,气就不好过去了。你一摆姿势,手一动有没有气魄,就看你有没有把意贯进去,动作圆不圆。意念能够充起来,就是圆的,从外面看起来气魄就大。另外,有的动作要注意肢体角度的转换,动作一转变,也应是个圆。譬如很简单的起式中开始的翘掌动作,本来两手是下垂的,一翘掌不是随便起,而往外一转拧开,往外一拧整个臂是个旋,是个圆。按分解动作,先转掌心向后,臂一转,轻轻一拧,手就自然而然划了四分之一圆。还有运用一出一回要注意圆,不是直去直回,当一回来时有个小的螺旋,但注意不是故意使劲那么做。譬如你往外一推,推到头了,胳膊已经直了出不去了,再把腰往后松一下手就往前去了,腰再往前一塌手又回来了。要体会用腰带着手动。如果练功的时候,是用腰这么带着做,手就会出现往复折叠,动作的出去、归来就不会是死的了(开始站着练不好体会用腰带,坐着好体会些)。这种练法、这个诀窍,本来是太极拳讲出来的,可各种功法都可以用。太极拳练功讲沾、粘、连、随。手一出动,腰一长,之后再回来,沾、粘、连、随就在姿势变换这一点上体现出来。动作的一出一回,里面有圆,有圆之后才能连到一起,不是断的了。拿腰这么一带,它会自然地形成个小圈圈。当然,腰不会旋转,但腰那儿有气连着。在讲腰为主宰时还要谈这些问题。在这个方面,同学们须慢慢体会圆活,在绵连中也还要讲到它。
  
二、绵连
  
连绵不断我们说绵连不断,为什么说绵连而不说连绵呢?我认为,连绵不断使人想到好像有些绵线连着,一般容易有丝丝拉拉、有丝存在的感觉,有这个意思。绵连不断就不是了,很绵软地连着不断,从意念当中更浑厚,里面连得更多一点。比较来说,连绵就是用丝连着不断就行了,它的气意就小、就少。
  
(一)动作的绵连。动作绵连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普通运行的绵连。一个动作、一个姿势,无论怎么动,在运转过程当中要绵连不断,也就是动作要均匀。一个动作,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就不容易连上了。我们要求将来逐步做到慢也绵连,快也绵连。一般练功练得慢的时候容易绵连,但太慢了不会做得非常匀,就会动一动,停一停。你真做到非常慢时还总在动,那就比较难了。所以开始练的时候以中速度稍稍偏快一点来体会绵连比较好一点,逐渐走向中速度,再到中慢速度,以后更慢。动作运行要非常均匀,就是快而不断,慢而不停。绵连就要求动作虽然很快,但是里面没有停,应该是快而无停,慢而无断。绵连的另一个意思就是动作间的转换要绵连。有时快的一个动作打过去,一换姿势就停了,要求快的动作变换也应该非常快,也得连上;慢也不能停住。一个动作打快容易,但要总是连着,不让它断了,这个姿势出去到回来就不好做了,所以绵连跟前面的圆又连上了。一个姿势运行到变势子的时候,若直线出去,直线回来,当中必然要停一下。往前去一折回来,方向变了,当中就有个停。所以要用腰去连。姿势或动作断了,可拿气连上了,这就是形断而气不断。有的时候一个动作气跟不上了,但意念不能断。从形的绵连应这么去搞。
  
(二)气的绵连。每做一个动作,不能光想着形体,还得考虑气。气本来是在身体里边自然流通的,我们只是没有认真去体察它。比如这么慢慢一抬胳膊,应该不是光胳膊抬,至少觉得跟肩、胸、背连着,慢慢体会一动跟两个肋、跟丹田、跟腰也连着。先能觉得跟丹田和腰连上了,可以进一步体会丹田气怎么往外出。做动作很匀,丹田气出来就是均匀的出,回的时候也要是均匀的回去,不要一股一股的,不能绷着冷劲,应该使里边的气跟外面连着。这样就是人体内气的绵连,就是绵绵不断,总是很均匀地出来,这一点比较难一点,需要慢慢去体会。坐着比站着好体会一点,另外,躺在床上,举胳膊的时候,胳膊容易放松,这样放松一动,首先是上臂的气好体会,再稍稍用肩一动,往往就连着胸。但是连到腰上的可能性比较少一点,因为躺着整个上半身都作为支点了。有的同学问放松了是什么感觉,你没事就仰躺在床上,除非有意绷劲,一般上肢都是松的。躺着这么比划,动慢点去感觉。能体会到松,再让它很均匀、很绵软地动,这么去多体会、多做、多练,从形体到气就都能感觉着了。

(三)意的绵连。它是通过意念来实现的,得作意去想。一开始不好连,得用意念想着形体和气是连着的。比如做捧气贯顶,你随时随地都要想两个手连着,要想:我捧着个气球,气球是一层非常非常绵软的薄薄的皮,只要稍用点力“扑嗤”就破了,要很放松地托着它,这样来做意。我记得大概在1964、1965年,我跟一个正骨老师学习正骨时,他就讲,他们老师是练八卦的,老师教他的时候,说练正骨手上是要有劲,但手还得练得非常软。怎么办呢?他们老师不是让想,而用非常薄的油棉纸弄个球,就直接拿着它,你稍稍用点力,它就扁了,就这么捧着,左边转,右边转,升起来,落下去,这么搞。他们老师还让拿手摩挲油单纸空棉球,一点也不许空下了。这一摩挲可不容易了,你只要稍用点力气一按,它就瘪了。我想他们老师可能不光是让他们把手练软,关键是为了把两手的气练整。这是个绵连。原来我练拳时,我老师讲,两手一动一拉开,想着里边有球,跟着胀大,一撒手就掉了,一按就破了,这么连着动。如果你这样做意,再捧气贯顶,往上捧起个气球来,那感觉就不一样了。练捧气贯顶的推收时,你加上意念想着手上拿着个球,两臂和身体当中还是个球,手外和天边还有一个球,肩膀轻轻一推一收,这些球都连着动起来,内气外气连上,绵连不断,就自然而然起变化了。同学们要这样去体会,不要把它光当个姿势,练功时把意念加进去,想着整个都是气球连上。在周身一家中还要讲这些问题。绵连要用气、用意连上。当然,练动功要靠姿势的变化来完成这些内容。
清山远水 2008-06-15 20:04 Ⅵ、周身一家

周身一家就是在练功时要保持周身的整体性,不能顾此失彼。任何动作都是有前就得有后,有左就得有右,不能光想到一个方面。在过去练功夫,坐功是庄法,站庄也是庄法,练静功的时候,要求你用意念像一口钟一样把整个身体都罩起来,周身都得有气,以前讲“头顶佛世尊”,意念头;“口中念观音”,面部;“身后是真武”,身后真武大帝;“身前是老君”,讲身前;“左边是青龙”;“右边白虎神”。其实是干什么呢?就是一打坐,加上意念,周身像一口钟罩起来。你想头顶,顶头悬;面部,观世音嘛,面带微笑,很慈祥很慈善;身后真武大帝,把背拔起来放松了;身前,开胸;左;右;意念放在正当中——当中是个钟锤,里边随便摆,打哪都行——气往哪走都行。这样练起功来。静功是这么走,练动功也同样要注意到这些东西。练动功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从形上走整体。
  
一、身形的整体性

用意念罩住的整体是从意上走,练动功的关键是要有身体的整劲。这个整劲就需要我们上下左右相合。无论是练武功的动功还是练气功的动功,脑子要有个概念:肩和胯是相对应的,用意念把肩和胯连上。同样,肘和膝用意念连上,手和脚连上。意念这样一连,再百会一提,感觉就不一样了。加个意念就能使我们统帅周身的力量强化起来。安静呆着好做,—动的时候就容易忘了。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都是从形上走的,然后再把躯干解决一下,这就是练气功所讲的“三圈相摞”。(咱们完全讲气功的,因为武功的“三圈相摞”和气功的还不完全相等。)“三圈”是:两个髂骨最高点一连算个直径,平着作个圈圈,这是一圈;经两个肩胛骨的下角(约在乳房下面)那儿,平着这么一圈;经两个耳尖,平着作一个圈。一般腰不会放松时这个“三圈相摞”不好做,咱们坐着时腰部都会放松,因为体重拿骨盆支撑着。而站起来后,臀部不着地,身体靠胯关节支撑,后面脊柱绷上劲,不好往下放松,所以坐着好做。(下边庞老师带功)把身体坐正了、坐直了,百会往上提,先放胯骨那个圈,着了地,放平了;肩胛骨那个圈往胯骨上放,往下一摞;头这个圈往胸上放,往下一摞。注意百会上悬,头要正,眼看着前面,头低得太多就提不起来了。目要很自然地平视前方,额头是放松的,这样用百会往上领……再来一遍(略)。这就是“三圈相摞”,这样气就整了。将来坐功也好,站庄也好,如钟、如松都是这么调整,这么一调,里外的气都变样子了。记得1980年我在北京讲身形要求时讲了“三圈相摞”,当时有位70多岁的老人家,满面红光的,听了课后说;“庞老师,我练了几十年没解决的问题,这下解决了。”他练拳一辈子,就是气整不了,里外的气不能整地连到一起,听我这么一讲解决了。
  
所以形体的整体,一个是从肩、肘、腕和胯、膝、踝这外三合上去做,再就是通过三个圈往一起摞来解决。这是从形上走的,你要经常注意这么练,这么整。
  
二、局部带动全身

在练形神庄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体会以局部带动全身。讲动作要领,每一个动作都讲的是动的部分,它怎么样和全身联系呢?有些节我们讲了,比如龙头鹤首。龙头鹤首本来是头部的动作,但当你练熟之后,身体一放松往上一提,一做龙头,头一摆能使脊柱摆起来,脊柱一摆,腿也跟着动,到最后能到脚上去。脚能放松了,也就跟着动。如果真的一动脚趾都有感觉,气就充得多了一点。又如练立掌分指。本来就是手掌和手指的问题,可你练的时候,手指一开一动,又可体会到它的经脉变化,通过经络振动身体各部分。形神庄就是通过局部小的动作,更明显、更剧烈地振动经络之气。一开始可能感觉不那么清楚,要反复去练,用意念注意反复感觉,加上调动丹田气,以腰带着动弹,里边的感觉就更大一点。每做一个局部动作,都要注意它和全身的连带关系。做上肢、下肢动作至少要连到脊柱上去。这几个本来应该是一回事情,我只是给大家分解开一个因素一个因素地来讲的。以前老师就讲周身一家,有的拳谱有六相合,有的老师也能讲三圈相摞,像这些具体的东西,老师就不讲,都是自己去体会。以局部带动全身,并不是每个局部—动把周身各个地方都带动了。过去练太极拳讲一动无不动,这句话虽不能说不对,但它讲得不科学。若说气是个整的,比如说人是个轮胎,这儿一动弹,整个轮胎里的气都有影响,讲一动无不动也可以。但说局部一动周身各部形体也都跟着动,那做不到。如果说它高级,那就非常高级,高级到很不现实。“一动无不动”从道理上分析应该是:这儿气一动,周身的气都动,气一动必然影响到形,即所谓“有形化无形,无形化有形”的变化。不过,一般的动还影响不了那么深刻,所以说那是到了真正比较高级的层次了,一般人做不到。武术气功基本上都没有到这个层次上去。当然过去武术气功里也有以局部带全身的说法,那跟这个说的就不一样了,那是用手带身,用脚带身。咱们一般动作是拿人体往前推手(脚),他是手(脚)往前一打,带动着人体往前去。1969年,有一次我在老师家里,我的一个师叔来了,他说;“鹤鸣来,你试试。”摆好了姿势,拿手推着我的手。本来他身体己探到前面,重心都到前面来了,应该再往前动动不了了,他说:“你看什么劲!”往前一推,整个人一下起来把我推出去了。我老师说这叫“以手带身”。当然这不是武术中的高水平,当时我还不知道,以后考查他那还不是真正的以手带身。他那还有全身的爆发力,还不全是拿手带起来的。像这种情况,把重心都移过去了,可是还可以用手的力气走,两手一动弹,一个整力气,从下边可以再颠一下。
  
三、以腰带动全身的形体运动

一开始练功先用腰来带。像捧气贯顶回气的时候,“松腕,转掌,转身捞气”,一开始是像木偶人一样,整个身体动,放松了去转。慢慢不是这样了,好像把身体卸开来,用腰这么带着,腰先走,肢体后走,胳膊就跟鞭子一样的放松了跟着动弹,腰放松转到90度一拧再转回来。慢慢地熟了,气足了,动作就连起来了。当然这要有个过程。腰先动,肢体在后,慢慢就变成了腰和肢体一起动,但是肢体不许僵着。练内家气功、练动功都是如此。在武术气功里,真正的太极拳也应该是这样的练法。不过现在练太极拳的基本上都是内气不够,这样就做不到了。要想真正做到腰为主宰,带动形体,就必须懂得所谓的“一身备五弓”。因为一般不练功人的气路是从膜络上走的:从丹田一发,经两肋,从腰背走到腿或上肢,是经膜络出去的。我们练功(有一个过程)之后,(慢慢慢慢)丹田气往身体走的时候,虽也走膜络,但比较少了。因为练功中有一种“敛气入骨”的功夫——把气收敛到骨头里面去。敛气入骨,一种练法是在按形体要求练功的时候,注意收腹缩会阴,这样把气往丹田里边放。另外练俯身拱腰,俯下去后一起时,快速、一下绷起来,那是能敛气入到脊骨里边去的一个方法。气首先能入到脊柱里面,有了功夫,再以腰为主宰,通过肌肉肌腱,通过脊柱,传递力量就比肌肉的膜络强大多了,而且传气也传得比较快。
  
“一身备五弓”的五弓是:脊柱一张弓,上面弓梢是大椎到枕骨,下面弓梢是尾闾,弓背是脊中到阳关(这个弓背较长一点);上肢一张弓,肩到脊柱和手分别是弓梢,肘关节是弓背;下肢是张弓,胯骨到骶髂骨和脚分别是弓梢,膝关节是弓背。每个弓梢都不是一点,是展开的。练功的时候,你知道脊柱和上下肢是这个弓和那个弓这样挂着连起来的,它是软的,有弹性,腰那儿一动,这几方面都连上了。上次给大家讲故事说俄国来个大力土叫康泰尔。另外意大利来过一个,但他不完全是大力士,他会功夫。这个人是王芗斋打的,之后,他们很佩服,所以还练了意拳站庄。前几年意大利有人来中国表演气功,一推把人推倒,比我们表演的还厉(原为利)害。不过那次表演我没有去看。再有日本来过几个人,也是练武术的,他们在上海找到了孙禄堂。孙禄堂说甭打了,让他们来五个人,胳膊、腿、脑袋一人按一头,能按住了就行。他往那一躺日本人按着,他一抽一撒手,五个人都出去了。现在日本有中国的孙氏太极,就是孙禄堂的太极拳。前几年日本还来人专门找孙氏太极,那时孙禄堂早已死了,他们专门经体委找了在北京的孙禄堂的女儿孙剑云。孙禄堂这个情况,就相当于一身备五弓。这是从形体上讲要把周身练整了。过去练拳术里边有一个抖劲,一抖之后马上连上,相当于陈氏太极拳的刚柔并济,每打一个动作,开头是刚的,马上就是绵的,这么带着过来。因为我们现在不练那样的武功,没有更多的时间从形体上练这五弓。咱们智能功就从意上去练,从气上去练。就从“三心并”上练起。把姿势摆好了,用意念想顶心连着丹田,手心连着丹田,脚心连着丹田,这么往一块连,往丹田集中,这样去聚,这本身也是把身体气整了。三心并往丹田,还要注意在头顶外面、头上面还有个东西提着你,好像吊着丹田里边,这样人就轻松了。这个整体随时都要练。三心并站庄要练,大马站庄也要练。练得气整了,就不那么容易疲乏了。
  
再一个是通过九宫十三门练全身的整体。九宫十三门指会阴、两侧的章门、后面的命门、前面的肚脐、两肋的大包。前面膻中上面一点,后面陶道下面一点,再有就是印堂、玉枕、百会和体中的一个活点。这个以前没有讲过,我一边说大家一边体会。(下面是庞老师带功)用章门从两侧往上兜会阴,一提往混元窍上放;命门和肚脐拉会阴往上提,往混元窍上放。两侧大包往下拉舌头根,往混元窍上放:膻中、陶道拉舌根往混元窍上放。体会这几个穴位往混元窍上连。用两个耳尖提舌根往意元体当中放;印堂、玉枕拉舌根往意元体上放。两个耳尖拉百会往意元体当中放;印堂和玉枕拉百会往意元体当中放。把上面的中心点和混元窍用意念连一下,然后自己默念“虚—灵—”,反复念,不要注意发音,而注意身体里边虚灵的状况,体会发音时周身都晃晃荡荡、恍恍惚惚的,上下成为一体了。念虚灵是从混元窍直到意元体,往意元体中心点靠上些走的,这儿有动触。这儿集中起来,周身就轻松了,把混元窍的气连到一起往上来了。两眉要放松,不要绷劲,再默念“神机”两个字,神里边就有了主宰,里边主灵动的感觉就有了。一念神机里边一动,那个动的地方就是我们自己神的最根本最深处,神动的地方就在那儿。通过九宫十三门就这样来练整体。当然,练捧气贯顶时,你也可以往那个中心去收。“周身一家”就讲这么多。

下面讲更具体的动作要求。
清山远水 2008-06-15 20:05 Ⅶ、大关节如蛇行,小关节如蛹动

现在同学们做好多动作,胳膊腿都是直的,将来要会一节一节地动,连大关节也要前后有秩序地动。一般应先是肩,再肘、再腕,到手指,从根节、中节到梢节,要一个一个地动,转弯也是让它一节一节地转,比如捧气贯顶的起式就是这个样子。动作里边小的关节要求是蛹动,大的关节要求蛇行,比如做通臂,各关节不要故意去摆,用气和意念一抽一动。推收也是一样。推,不能硬推出去,要有螺旋前进的意思;往回一收,要微微一拧收回来。动作都不要是直的,肩、肘、腕放松了,似乎打着好多圈圈走的。五元庄中好些动作都是让大家练习蛇行蛹动的。一练蛇行蛹动使得每个关节里边就有意念、有气了,里边就灵通了。中医讲大小关节是神气游行之室。每个关节比较灵通了,神和气在里边运行就比较容易了,能存住神、气,这地方就更灵活、健康了。蛇行还可以慢慢圈一圈动一动,蛹动不好练,开始就这么抓,平时没事自己就练一节节地动,把每个节练熟了,好支配它了,意念和形体就好合到一起了。要把手的关节松开有个办法:两手相合然后拿腿夹住,慢慢使劲边晃动边往上拔,这么做手就容易松,就练得快一点。在过去练武功的点穴有两种练法:一种是练硬功,把手练得非常硬,拿手能把砖都钻坏,用这样的硬功点穴;再一种是软功,用软的功夫把气能运到指尖上来。你关节都会动弹,很柔和,意念很充足了,那就是运气于发肤指端了。一碰,意念往外一发,可以发出气去点穴,也不要用非常大的力气。这是从柔上走的。

对整个动功的周身各个部分的要求主要就讲这么多。
清山远水 2008-06-15 20:05 Ⅷ、目光的应用

练功不论静功也好,动功也好,要会自己运用目光,运用目力。一般书讲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从气功来说,眼为心之苗,就是眼是意识的苗,意识从这儿表现出来。人体里边的气要受意念的支配,意念一动气就动,而好多情况下,意念动都配合眼神的动。做动作也一样,往往想往这边去干事情,不知不觉脑袋就转过去,眼睛也注意了。意念活动和眼睛一旦结合之后,力量就结合上了。眼为使气神,好多人过去练功不懂用眼来使气。实际是什么呢?你想让气往哪去,往那一想,目光能跟着过去,闭着眼也是一样。过去练功“慧剑”这个词有好多的讲法,其中有个门派就把目光作为慧剑、说练功着了魔(一练功有点不舒服,痒、疼、麻、凉等的动触感,过去讲来魔气了),这时闭着眼睛用目光一扫,它就没有了。其实,它那气通不好,这么一动,气就通过去子。当然,你的目光不锐利也不行,那儿痒,一注意,目光越扫越痒。什么道理呢? 就是气还不够。
  
魔其实是你练功中出现的各种感触。在最早是这个“磨”字,来磨你的,使你意志更顽强一点。痒、酸、麻,就是不动,能够不动,意志就顽强了,定力就强了。以前练双盘膝,腿麻了却不动,不放下来,气通过去之后就不麻了。你要是毅力不足,那就过不去。所以练功中有好多景像与感受都是磨炼我们的。这个“磨”(景像)来了以后,为禁绝你动,说你只要跟它一结合就着了“魔”了,其实是吓你一下,所以把磨下面的石字改成鬼。在过去说佛即是魔,魔即是佛,没有魔就不能成佛,意思是要不磨炼你,你功夫上不去。咱们有时练功觉得真难受,这时,就不动弹,经受得住磨了,意念坚定了,气足了,功就长了。一难受,凑合凑合,适就一下、动弹一下吧,这一凑合你就受它支配了,功夫就上不去了。一般敏感的人,大部分都意志不坚定。他很敏感,出点小功能都可能,但这种人不刻苦练功,功夫想上去,比普通人还难得多。因为他神不定,往往有不了大功夫。上次也讲过,功夫的根本不是静也不是动,而是要定,成为一定的模式才是功夫。光静是顽空。为什么把静和定连在一起,说静定而不光谈一个静呢?你得能定住,动也定,静也定,静动一如,那是真功夫,没有定就不行了。这本来是一个方便法门,让你不动,呆着就呆着,难受就耗着。不过你这一想耗着,不也起了念头吗?倒不如来个积极的,有痒痒、不舒服等感觉自己主动地通。我们这儿讲目光,就用目光扫它一下,让它快点过去,不再干扰你。拿目光把气通过去,用目光来指挥它。
  
同学们可以做个小试验:把胳膊伸平,掌立起来向前撑着。眼睛向上看,感觉手指头尖的气就跟着往上冲;眼睛往下看,手下面气就比较多一点。另外,头不要转动,把眼睛尽量往左侧看,你体会手上的气也是往左侧走,每个手指尖左侧的气感就比较明显;把眼睛回到前方,手上的感觉就恢复正常;眼睛往右看,手指右侧的气感就强些。虽然手一点也没动弹,就眼睛这么一上一下一左一右,手的重量、手上气的感觉就不一样,眼睛怎么动,整个周围的气就都跟着怎么动,气场都在动。过去太极拳讲“仰视则弥高,俯视则弥深”,这个仰、俯并不是姿势,是眼睛、目光,往上一看,气往高处走,往下一看,气往下、往深处走。大家安安静静、放松了,体会到目光能指挥气了,这样,在练动作的时候,闭着眼睛或半眯着眼睛,把眼力和姿势结合到一起,那么气的运动就会更强大起来。练气功就是要气通,要增加身体的通透度,可以通过目力来解决它。

在练功的时候可以加上想像,比如开合的时候,往外一开,眯着眼睛看那个气从形体出来,往回一合,气进去。用意念和眼光配合到一起来支配躯体变化。这就需要同学们平时多练习收取神光,练习用注意力带着眼光看,将来能觉得往外一看有光过去,那效果就更不一样了。练神光还可以练在印堂转圈。这个转圈是往一个方向转,一定要整的,是个圆盘式的在转,不能就转成个线性的圈。转线圈佛家叫“伊三点”,一般的习惯都是顺时针转,其实,逆时针也不是不可以。以前为什么佛家走“伊三点”不容易出光呢?就因为它转的是线圈。练神光应该转圆盘,以后治病、练功都要用它。目光就那么练。练功总的动态要求就讲完了。
清山远水 2008-06-15 20:06 第四节 练功体式简介




咱们介绍的练功体式比较多,不是让同学们都去练,知道就行了。这些姿势是怎么回事都知道,就避免了看到别人练时觉得新鲜。有些姿势还要讲讲它的作用,以加深练功对姿势的体会。另外,从这里面能看到智能功功法里安排的好多姿势,都是从定势演化过来的。形神庄、五元庄、捧气贯顶法里好多动作都可作个定式,从站庄来练。讲体式里面有这么多的内容。

Ⅰ、坐式

传统气功对坐式练功比较重视,所以,几百年来好多人写练功书,尽是讲静坐的功夫。儒家偏重讲静坐,道家虽然讲“根本大道不在坐”,但又说“要从坐的形式来入道”。坐功不需要多大地方,而且比较省力气,可以持久,所以,过去练功强调坐功。

坐功的姿势各不相同,有正统的练功姿势,也有一般的练功姿势。我们这里介绍的名字有的是我们起的,有的过去就有。
  
一、座具坐

坐在座具上练功。如果坐在椅子上练功,标准要求是椅子高度在坐着时小腿垂直,大腿是平的,大、小腿成直角。上身要直,身体胯以上都按身形要求来做:提顶、收下颏、喉头回收、含胸拔背、松肩松肘、坐腕、松腰松胯、收腹等等。坐椅子练功是最简单、方便的,随时随地都可以坐,坐的时间也可以久一点。为什么要强调练功时间久呢?只有坐的时间久,姿势保持定式,里边气才可以更好地流通。上次讲过那个妻子三天三夜把丈夫又喊活了。她就是一个姿势,嘴对嘴呼吸,别的动作都不做,僵住了,气流的却很好。如果同学们练功这么刻苦,意念、精神能这样集中,肯定出功夫。正是由于那个妻子姿势定住了,她的气流通非常好,所以把丈夫救活了。我们讲“定式”就是这个意思。
  
搞体式要求合度,能坚持时间长就出功夫。原来东北有个气功师带人练功,不论有病没病,一坐就半天,有的把腿都坐肿了,可好多人的病也好起来了,当然也有坚持不下去,把病搞坏了的。如果想从坐功出功夫,得定式,要定的时间长,坐不了十分钟就变一变,还不如练动功更好一点。座具坐是这个样子。如果坐椅子结合抵穴坐功法,把尾间骨正好对着坐在椅子角、凳子角上,这样,对尾闾的刺激很强,阳气升发性很强,发动气、壮身体效果非常快。这种坐法时间不能长,开始坐只要超过7分钟就起不来。1981年我给他们讲坐椅子角,有的开始一下坐了15分钟,疼得站不起来了,尾闾疼,腰也疼,一下疼了一个礼拜。什么道理呢?没有练过,腰那么一挺,定住了,气冲不过去,疼的厉害。同学们学习的时候可以坐个椅子角,不能弯腰,泛臀、塌腰,用椅子角正好抵住尾闾尖,手还可以掐个子午连环诀或玉诀,安静看书,时间甭多,就几分钟,累了坐大点,歇会儿再抵住尾闾坐。经常去练,气足得就快多了。这算座具坐中特殊的。同学们用心的话,可以弄个比乒乓球小一点的球,坐时放在尾闾骨上,帮助你的气起来。以前我工作的时候,就是用旧纱布或绷带缠紧了,用线捆上坐着。
  
想练功要会想辙,这么多方法,你要用到生活当中去,身体变样就变得快了。一上课就练座具坐,练坐功。“唉呀,庞老师一讲课就两个半钟头”,你真要是坐两个半钟头能不动弹,不要说别的,听我二年几百个学时的课,你也长功夫了。可同学们年轻力壮的却往桌子上一趴,教你们坐功又不做,有什么办法?“庞老师,怎么出功能啊?”你不练就想出功能,那有这么容易的事啊!座具坐简单,上课就练了嘛。坐定了,看着老师也行,不看老师,自己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鼻观丹田也行。过去有个口诀:“眼观鼻,鼻观心,内视丹田一粒金,能上能下。”这个口诀比较早,我小时候练功时老人就这么教我念,它全套功就是这个,没有别的了。我现在给你们讲那么多,你们就跟着安安静静坐两个半钟头,老师做动作就跟着做,说抬胳膊就抬胳膊,动脑袋就动脑袋,做动作时保持形体不变,这样坚持下来将会是什么样子!“庞老师,你怎么早不讲啊?”现在讲你还做不到,刚开始就讲,你会觉得压力太大。我开玩笑地讲,你们是一群野马,现在戴上了笼头,该拿鞭子抽了。若刚来还没上笼头,一抽就跑了。那时就这么要求,你们受不了,反而会产生抵触情绪。现在慢慢练练,学了不少知识,也知道该学了,知道老师是为了自己长功夫的,才不容易打跑了。我们要搞气功事业,慢慢懂得这些道理了,再要求就好说了。
  
二、自然盘膝坐

气功的自然盘膝坐应该把两个脚都压到大腿下面,使劲一压,挤住,不能露着,自然盘膝盘得好、压好了,一般磕膝盖着不了地。两个脚往里插的越多,两个磕膝盖越抱着,跟个花盆似的起来了。这和双盘是不一样的,双盘两膝要求着地。自然盘膝,从正规练功(包括有的道家功)来说应这么练,但还有两个变通坐法。
  
1、先把一个腿伸着,另一个脚搁在这个腿的蝈窝里边,用脚尖顶着,然后把伸着的腿盘在外面,把它挤上。这样放着谁也不压谁,省事。这个姿势还有个特殊性:用一个脚的脚趾顶到另一条腿的蝈窝上。蝈窝靠上一点,里边是肾经,外面是肝经,脚这么一放还有点通肝肾的意思。
  
2、“合十”盘。两脚心相对,两个腿一起往回收,像个“十”字,手也胸前“合十”。这种练法,好在气血能成为一个环流。有些民间宗教用这个坐法比较多。它比较好坐,不费更大的力气,又容易使气流通。这么一坐一合“十”,头稍微低点,拿中指往上一找头,气就起来了。有一种练功直接走上田,往外发放的就练这个。
  
三、单盘

又叫单跏趺,有两种坐法。一种是用一只脚后跟抵住会阴,另一个脚压到这个腿的大腿跟上来。还可以是普通坐法,不叫跏趺法,但也可以算作单盘:一个脚后跟抵住会阴,另一个脚的脚后跟抵住这个脚的脚腕子。这两个坐法都不好坐,比较费力气,因为一抵会阴就坐不平了。还有一种是:一个脚后跟抵会阴,另一个脚后跟放在这个脚上面抵住耻骨(男性就把**夹住了)。

单盘有两种变化:一种叫跨鹤坐;用左脚后跟抵住会阴,右腿往这个腿上一搭,窝盖着左磕膝盖搭过去,微微的弯曲。女性坐跨鹤坐多一些,是为了更好地封闭会阴。另外一种叫真武坐:一般是右腿圈起来,也是用脚后跟抵住会阴,但是左腿不是把右腿压住,而是拱起来戳着放着。手是用的金钩印(两手握拳,一个手平放着掌心向上,一个手立起来掌心向内,两手小指夹起来。有心脏病的手对着心脏,没有病的放在心脏下一点)。

四、双盘

就是大盘膝,又叫双跏趺坐。一个腿先放平了,另一个腿的脚搁在这个腿的大腿跟上,再把这个脚搬到那条腿上来。没练过双盘的成年人大部分开始盘不上去,因为他胯、膝关节、脚腕关节没做过这种动作,少部分关节比较松,肌腱比较柔和的人可以。练双跏趺两腿摆好以后,两磕膝盖(膝关节)要着地才是正确的。单盘架起来那条腿的磕膝盖也一样,应该着地。若膝关节翘着,那就是松不开。同学们看现在的气功书上一些气功师照的相,为了出名,显得有本事,做个练功姿势显摆显摆,做个双跏趺—坐,可是松不开,膝关节拧着着不了地,说明他不会练双跏趺。摆站庄姿势的气功师,他只要是一个腿抬起来站着时,身体拧在一边,歪着,你就可以说他没有本事。因为他的重心还得用形体那么来平衡。就单从他摆的练功姿势上、从形上就可以看出是不是真有本事。一般坐双盘或单盘时,后面要稍高一点,垫起二、三寸,能泛臀、塌腰才能坐得稳。若后面矮了,身体容易往后仰。坐功不论什么姿势,往前倾一点不怕,就怕往后仰,那样气容易僵。双盘的气调动比较厉害,发动内气比较猛,量也比较大。因为盘坐时一压,下面气去的少了,都往躯干、头上来了,气来的多了。像老气功家赵光赵老一练双盘,内气就冲得能跳起很高。当你一旦压着气血也能流通过去,说明气的流量、冲力很大了。在1960年我有一个朋友就打比喻讲:你这么随便坐着能通了,身体发光(下边讲的是比例数)能发五里远,练单盘就能发十里,练双盘就会到四十里。出的光就差这么多。因为他是信佛的,双盘是佛家的,单盘是道家的。他这是讲佛家功比道家功好,威力大。过去他曾在沈阳碰到过一个道士,他来回过路走,看到道士在北城门躺了20天没有动弹,知道这人有本事,就把他请到家里谈谈,要跟道土学功夫,道士说:你不是我这门的人。那时他还只练武术,还没练佛家功。后来我这个朋友果然成了东北佛学会的副会长(这是解放前的事,他现已死了)。他讲,练双跏趺比其他出功夫快。其实,即使你会坐双盘了,静不了也不行,也解决不了问题,那只是个形式。为什么?你看练软功、练杂技的,身体很软也没有出别的本事,就因为他不会静。当然他们练得形体很软了,你给他讲些气功道理,他的功夫会有突飞猛进的变化。

五、跪坐

跪坐算作跪功也行,算作坐功也行。日本叫跪坐,也叫金刚坐,不过密宗的单跏趺也叫金刚坐。跪坐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先跪下来,两腿平行往后放着,然后坐下去;再一种,两个腿平行放着,—个脚压另一个脚心上,重叠在一起,然后坐下去。这种坐法要求跪下去之后把身体往前趴一下,把臀部泛开再坐下去,身体直起来后,腰往前塌,然后含胸提起来。日本叫三折式。日本练跪坐的比较多。
清山远水 2008-06-15 20:07 Ⅱ、跪式

跪式主要有两种:一种叫长跪式,一种单跪。
  
一、单跪

一个腿跪着;一个腿立起来,小腿和大腿基本成直角,腰得直着保持身形要求。单跪是最吃力的,比站庄还费劲。跪一会就晃荡,过去说是“灵气”来了,其实是累的。一般站三心并站庄两个小时也行,而单跪绝对超不过半个钟头,非常吃力气也非常出功夫。一般过去的宗教徒,佛家跪香的时候,男的就取单跪,女的双跪。不光因为单跪费力气,而且它不好封闭会阴,所以女性一般不搞单跪。
 
二、双跪

两个腿一齐跪,两脚要并起来,脚面绷直了放着,大腿和身体是直的。这个也不好跪,因为平时站立用两脚平衡习惯了,跪起来不好找平衡,一般都会有腰酸。有的病人说:给佛爷跪了一上午把病跪好了。其实是跪功调动气很充分。拜佛爷又累又酸,一晃荡就认为灵气来了,精神一集中病就好了。一般两个腿长时间跪着叫长跪。
  
坐势与跪势,都是讲腿、腰以下的做法,另外还有手的姿势。

手的姿势过去有的叫掐诀,有的叫手印,也是为了更好地调动身体气血的。不同的门派有不同的基本的手印法。书本上介绍了练功中常用的六种。
  
1、定印。定印在佛家功里用得比较多。掌心向上,一手的手指重叠于另一手的指掌上。左手在右手上面也行,右手在左手上面也行,两手手指互搭,手指一般不超过另一只手当中的横纹。两指掌不要求是平的,自然一放就行了。大拇指轻轻地碰上(应该是似接非接。练功一般不主张留长指甲),碰得越轻微越好,接触得越轻微,气感越强;按的力量越大,气感越弱。如果两手不重叠死,也是轻轻地接触一点点,用上边指背的汗毛接触下边的手,那样更好,气感会更强一点。否则,压死了,气感就小。总之以不接死,似乎接触又没接触的状况下气感最强。定印——入定的印,是个最普通的印,一般来说能帮助精神安定。如果大拇指与食指掐成指环诀,然后再两手对着拿起来,就称为弥陀定印。一般左手压右手称为降魔印,右手压左手称为吉祥印。这些都属于定印,不过是起这么个名字,给人们加深印象。我想这是手印法进入中国以后的称呼,印度的不会是这个样子。因为从中医来讲,左手和右手有气血阴阳的分别。这问题不细讲。
  
2、太极印,也叫太极合印手。一个手拇指按于另一个手的劳宫穴,两个虎口交叉,然后这个手的掌指自然放在那个手的手背上。里边手的拇指捏在本手中指中节。太极合印手一般是手心向下放到腿上。有个别的门派说掌心向内,掌心向内手就放在肚脐上了,当然拿高点也可以。太极合印手按劳宫穴,是为了更好地安神。对于有火气的人,用这个印比定印要好,因为劳宫穴有清火的作用,加上手心向下,能使气往下降,起到清火降火的作用。
 
3、合十手。合十手就是作揖,两个小臂连成个“一”字,跟合起来的手掌一横一竖形成个十字。合十手佛家早就有,作揖叫“合十”,磕头叫“和南”。如果大家看佛教书说弟子和南,那就是徒弟给老师磕头呢。徒弟一见老师都是要磕头的,有大磕头、有小磕头。小磕头是普通磕头,脑袋碰地。大磕头是将整个身体趴在地上,往下一出溜“——”一趴,把手放在地上,掌心对额头,以额碰手。现在密宗还是这样磕头。合十本来是礼节上的动作,是小礼。普通道友相见,都是练功的人,合十以示客气、礼貌。一合十,一方面大拇指正对胸部膻中穴,把气收住了。(以前无论佛家道家都讲有坛,要有坛主摆坛、设坛,主坛练功。坛是练功搭的台子。)另一方面,一合十,两掌的气环流了,内气外气都没有散,成为一个整体,大家连成一个练功的气场。结合智能功场的效应,我想它应该是这个意思。因为这个姿势对内气外气收敛得比较好,守得比较好,使气不往外散,一安定,气场就很宁静了。不然一见面边说“来了,来了!”边向对方招手,在有功夫的人,手这么一比划,就把气打过去了,若不熟,对方还以为你用气打他呢,两个人就拼命了。合十手把气往里收着,有气场互相影响,就不会有杀气和攻击的力量。所以将来人们还可能使用“合十”这个礼节。合十比握手好,可以避免由于手不干净,或有人有传染病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练武功的合十手,大臂要抬得跟肩一样平,这是走上田。像少林功就是这样子。这样做要累一点。过去讲“横担降魔杵,合十手当胸”。庙里边前主殿,在弥勒佛后边带个大宝剑的护法叫韦陀,他那个合十手的两大臂就是平的。那属于佛家功,佛家注重上田,手一起来要和上田相合住。而练内功一般的合十手是跟中田合住,合十手当胸。
  
合十的时候也有点学问。练武功的两手要使劲压死它,而练内功要轻轻地碰上,似接非接,尤其是中指。有的在中指节上相交,有的在中指肚的尖上相交,有的在中指根相交,但不能再往下了。这么轻轻地点着,手就微微地颤动,它是帮助内气发动的。咱们智能功要用中指尖指肚当中这个地方。两手接触得很轻,但意念比较重,气就动起来了。如果有些人还不行,说明气还不那么足,那就用中魁处轻轻接触,意念加重,手就会颤抖,气感就强了。过去很多东西都有窍门,这么讲手诀,是第一次公开讲。以后我们再合十的时候,就不能随随便便往里合,而要带着意念。作合十手用中指某一点先接触,慢慢整个手接触,越轻越虚意念越集中。练内功就有这么个特点,越虚气越足,效果越好。越用力效果越慢、越差。
  
4、无像手。无像就是没有形像,即没有特殊手势,哪块都很自然。一般地都是两掌心向上,放在腿上,手自然放松、微微有一点拢着、虚着。天也没形像,掌心也没形像,空起来了,容易什么杂念也不起。掌心向上还有吸收天气的作用。过去讲“说放下就放下”,从意识方面,把意识放下不想了,从手来说,放下是无像了,变得无形无像,非常清静。无像手可以使心里空下来,容易入静,容易走静功。懂得这个道理了,手往下一放,手一空脑袋想“无像”,也就空了。这是最简单的,也是最一般的无像手。另外就是练武功的无像手。武功里边佛门三掌:般若掌、无像掌、金刚掌。其中练无像掌是手往下一放,心里安静,然后意念转手上24节。一年的24节气是一个周天,一天24个小时也是一个周天。24节的转法《智能气功科学功法学》上有。他们练功时,砖上放块豆腐,隔着豆腐把砖打碎而豆腐不碎,再隔一层豆腐一层砖,能把最下面那层砖打碎。这种佛门气功无像掌的功夫,它的入门就是从这里练起来的。从一个手用意念转完24节之后,到肩上来,从肩到另一侧胸(一般不过头),过乳房往下降到腿,从脚到地底下去。这个手完了从另一个手重新开始。这24节要想得清清楚楚才行。就光练这个没有三年也练不出来。但有的人想手上关节的顺序还想不好,什么道理呢?脑子里边意识的选择性、定向性还不够灵敏,意念和身体各个部分结合得不够密切。当然我们并不注重去练武功。
  
5、子午连环诀。也是两个手合在一起。子和午正当阴阳交通,经络主时,某个经络主哪一个时辰。手指按经络来数,四指指根算子时,中指指根算丑时,二指指根为寅时,等等(可参阅《智能气功科学概论》第四章)。十二经脉与十二时辰的流注次序为:子时为胆经,丑时为肝经,寅时属于肺经,卯时属大肠经,辰时属胃经,巳时属脾经,午时属心经,未时为小肠经,申时属膀胱经,酉时属肾经,戌时属心包经,亥时属三交经。子午连环诀就是用左手的拇指掐住午时(这时形成一个指环),右手的拇指从(左手指环)里边,伸进去掐左手子时,用左手中指的中节顶着右手子时,然后,手自然放下来就行了。一般掌心向内放在肚脐上比较好,手别放得太高。左手掐中指诀时不是直接掐中指,而是用拇指从子开始,再到丑,到中指二节、食指二节、食指三节、中指三节,然后掐住午时,这称作子午斗诀。如此一连可以把气连得更好一些。过去说这么掐是请北斗七星的,北斗七星是七个大神仙,说七星一转,天体都跟着它转。那是迷信说法,其实不是天体跟着它转,它们都是恒星,是地球自转。
  
6、大力金刚印。大力金刚印跟定印差不多。两手拇指端相连,其余四个手指头一交叉,就成了大力金刚印。过去练武功,要练两个手的力量,所以把手都叉死了。大力金刚印的拇指要尽量往上拱,不要往下瘪。

手印法就给同学们说这么多。这些手印法,都是传统功法里比较常用的,一般的书就画个图,怎么做没有讲,每个手印法的要领就更没有了。有人问:“庞老师,这么多手印法咱们为什么不用?”因为咱们不练静功,就练三心并站庄。我体会,咱们三心并站庄的手势就比较好。这个手势我没给它起名,原来也没个名。实际这手势是个全部的混元。过去有混元咒,它认为身体每个部位都有神名。头发有发神,眼有眼神,耳有耳神等等。从上到下把神都念一遍,然后混合到一起,成为混元咒。其实是让你用意念想,就是混元功法。我们这个手势就是个混元,十指一接,手上有六经,手又对应着脚(但我们这里不是从12经络走的,是从三阴三阳走的),阴阳再一转化,三阴三阳变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厥阴、阳明。一个太极生化为三,函三归一,一就是三,三就是一。阴和阳两个都是三,一合起来成个整的,合成混元。三心并站庄的手式是包容的混元,混元合印手是合印的混元。
清山远水 2008-06-15 20:07 Ⅲ、卧式

即躺着的姿势。躺的姿势无非两种:仰卧和侧卧,没看到书本上有趴着的。就连仰式过去很多气功师都反对,说“仰如尸”,跟挺尸一样,但也有些书本主张仰式的,像我们讲的“还阳卧”就是传统的东西。仰卧由于着床面积大,压迫力较小,更容易放松,气容易通。那为什么有人反对卧式呢?因为好多是练任督二脉通周天的,后面一压,周天就不好通。一般来说,反对练仰卧的人,主要是练周天功的,我们不练任督二脉,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你懂得这些姿势了,坐着的、跪着的、躺着的,那整天都是在练功了。睡着之前躺着练功,愿意仰着躺练仰式;愿意侧着躺练侧式,把姿势一规整就练功了嘛。
  
有的同学近视眼,那看书时就瞪着眼看,开始不戴眼镜费点劲,慢慢就纠正过来了。你有意识地纠正就能解决,根本就不需要用气功。这是1978年原来卫生部中医局局长吕炳奎跟我开始见面时说的。吕老他家是祖传中医,他就是沙家浜里“一剂草药保平安”的那个政委,那是真事。他问我:“气功是怎么回事?我说:“气功主要是运用意识,自己对抗。”他说他对自己用意识对抗就能治病有体会。他原来近视眼,近视眼就是因为老那么近着看书,眼部肌肉不听使唤,使水晶体变长了。既然看近了能导致此结果,他就逐渐远、远、远,搞了二年视力正常了。我认识他时,他67岁。当然人至老年,视力会往远视变,可他那时候近视很厉害,就靠离远点看东西,二年硬把视力矫正过来了。当然他不是先天近视。这一点,我们今天讲卧式时附带讲讲它。把姿势摆正了,都是练功了。

一、仰卧
  
(一)自然仰卧式
  
平躺,自然仰卧,两腿自然并拢,两手放在身体旁边,掌心向上、向下都行。一般来说,枕头不要太高,约三寸就行,使头与躯干平起来。过去讲“高枕无忧”,其实往往高枕有忧,老高枕,睡着了就歪脖,往头上去的气血少了,就有忧了。应该是低枕无忧。你看小孩子,没枕头也没事,他气血足。人老了,元气不足了,浊气跑到头上来了,脑袋胀睡不着,就得垫起来。不然脑动脉血管硬化了,头一低,血来得多,血管冲破了,出现脑出血。高一点,血来得少,冲不破。“高枕无忧”也许是这个道理。从气功层次来讲这就不行了。要把气练得充足,跟躯干平了就行。
  
(二)仰卧还阳式:
  
练此式可把阳气、肾阳充起来。因为夜里睡觉,按过去说卫气不在肢体上、头上,而到五脏里去了。相当咱们说的躯体的混元气不动,内脏的脏真混元都集中起来了,别的脏活动不容易感觉,肾气一充足,肾阳就旺盛,有些男同志在睡觉时就会出现肾阳发动的现象。女性一般感觉不太大,但内脏的气也是充足起来了。内脏的阳气,从气功、中医来说,肾阳是最根本的。肾阳气相当于命门的真火。一个人生命力大小关键看命门的阳气,命门之火。练还阳卧摆姿势,就是为了更有利于肾阳气的充足。把两个脚心对起来,髋关节松得好,脚就收得多一点,两手放在大腿根附近,掌心向着腹部。男性一般来说,老年人肾阳比较虚了,慢慢肾阳充起来,也会在夜里出现生殖器的勃起,出现活子时现象,这时,赶紧起来练功,把肾阳之气收起来,去滋养全身。若化阴液跑了,就没有了。年青人非常容易出现性兴奋,一定要注意马上坐起来练功,或马上起来站庄,意念往回收,把肾阳之气吸回去。女性有时候也出现乳房涨,性兴奋,出现这个情况安下心来、定住神,一般要注意两个乳房当中,膻中靠下一点,古气功叫乳溪,慢慢里边气血就宁静下来了。
  
(三)混元卧。
  
把还阳卧再提高一个层次,通过摆个姿势使肾阳在睡觉的时候不往下冲,自己化了,就是混元卧。混元卧要求把两手交叉放在头顶上,下边的脚还是十字相接。这样把身上的气从肾阳转化到混元,不再是一个简单只把肾阳充起来了。如果愿意练卧式,最好练混元卧。还阳卧阳气往外冲,混元卧阳气周身走。上面臂围成一个圈,这个姿势一拉,气倒不是到头上了,是把肾气不往生殖器走,而拉到了混元窍里边。下面腿围成一个圈,两个圈在身体当中去交合。手放在头上站庄也可以,但比较累。
  
二、侧卧
  
(一)青龙卧
  
(二)白虎卧
  
侧卧,在过去起个名,向左侧叫青龙卧,向右侧叫白虎卧。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因为有的人仰着睡觉不习惯,就要侧卧。一侧卧身体是蜷曲着的,头下边这个手有两种情形:一个按照专门练水火既济的门派,应该是大拇指按住耳珠(耳朵前面耳屏),小指按着印堂,其余手指随便放在侧面。另一个按照自然门,要把大拇指放在耳后,其他同前。另外一个手可以放在环跳穴。不论向哪边侧卧,下面那个腿自然微曲,上面腿的脚腕子是面对着下边腿的脚跟,两腿贴住。有的人腿的姿势变一变,下边的腿曲的更多一点,用脚腕子前边碰上边腿的腘窝。这就是侧卧。

(三)蛰龙卧:这是过去男人用的一种保密的练功方法,一般认为是张三丰传下来的。它和侧卧一样的姿势,下边的手也是一样的,上边的手握住睾丸,拿手的温度去温肾,为了更好地充足肾气。练智能功不太用这个方法。但过去很多书上很推崇它。
清山远水 2008-06-15 20:08 Ⅳ、站式

站势是练动功必备的基本功,也是练武术的基本功。换劲要站庄,气足也得站庄。过去讲“要把骨髓洗,先从站庄起”。真正要作到气通到骨,都得站庄。对于站庄各个不同的门派有不同的要求,这里边讲的姿势很多,简单说一说就行了。站庄姿势再多,无非是从脚、下肢和上肢不同的姿势来分的,怎么变都是这些东西。我们讲了基本的东西以后,能掌握住这几个规律就行了。
  
一、站庄时下肢有三种基本形式
  
(一)两脚平行站立。两个脚方向一样,平行的。小马步庄、大马步庄都是这样。小马步庄和肩一样宽,大马步庄比肩宽些,最多宽一倍。太宽了小腿就垂直不了了。两个脚平行的,不前不后站在一条线上叫马庄。若平行的两个脚一个前一个后,那叫川水庄,也叫长三庄。怎么叫川水庄?一边一个脚,身体的中线中间再来一个像个川字,所以叫川水庄。

(二)两脚尖外撇成一字。
  
(三)两脚尖向里扣成一字。
  
两个脚的姿势就这三种变化。外一字和内一字没有一脚前一脚后,都是两个脚在一条线上的。懂得这个了,再稍稍变一变姿势就多了。把平行两脚往外一撇不到一字,那、就是外八字,把平行两脚脚尖往里边一扣不到一字,叫内八字。如果两个脚一前一后,前后的脚尖都往外一撇,就变成“丁”字步。有些武术站庄里边注重丁字步,是为了虚实变化。如果把前面的脚提起脚后跟(前面脚如果是实的,两个脚都有重量),脚尖点地,重心在后面,虚实变化就多了,这叫“含机步”。一般站丁字步的时候,手也是一前一后地放,这是形意拳的体势。如果两手不是掌心向外,而向内圈,含起来,成为“含机手”。“含机手”和“含机步”配合,整个称为“含机式”。侧面含机是过去以守待攻的一个好的姿势,变化非常多,就需要注意自己脚面,防备人家“地针”——用脚尖或脚后跟点你的脚。“含机待敌,谨防地针”。再有一个过去武功里练轻功强调的“凌空式”。用小马庄或大马庄,把脚后跟提起来,脚尖着地。开始练功的时候,两个手在侧面,掌心内含上提,两肩往上提,百会上提,把人往上提起来了,这是走轻的。再以后“凌空式”手要起来,往上托的。这种“凌空式”是练力量的。
  
内一字的里边有个“童子拜佛庄”,同学们练马庄的时候也可以练它。童子拜佛庄两个脚平行、内一字站立都可以。内一字站庄要求是最高的,抻拉力量是最大的,最吃力的。两个掌心相合,转过来指尖对着自己膻中。以后手慢慢尽量往上升,升到头上来。按以前的要求从对着膻中最后要升到对着百会。童子拜佛庄本来是佛家功的,以后武术里练长拳反而更强调它,因为长拳短打需要把一些关窍,筋骨拉开。有些人把长拳理解错了,“国家套路就叫长拳”。实际按长拳拳谱,练长拳的一开始最少得练一年的童子拜佛庄。
  
我有个亲戚的师爷姓杨,练长拳的。清朝末年在保定有个人也很有功夫,他上新城访杨老前辈,非要比比武不行。他摔跤的功夫很好,只要让他挨着,就把你扔出去了,力量也非常大。(过去练摔跤,在八仙桌底下练抖铁链子。练手上的力量,用手攥住铁杠子,转这个铁杠子往上缠绳子,绳子下面挂着铁、石头等重物,卷起来,放下去。光练拳,不好长力气。)在新城县有个“行宫”,那个屋子四丈长。杨师傅比着就往后退,快退到墙了,他还进,杨师傅“啪”一掌把他从这头打到那头,四丈远。他认为没有打倒,还不服气(摔跤倒了才算输),就又来,杨师傅比划比划退到角上了,“啪”一下从这个角把他打到那个角,比四丈还要远了。打了三次,他还不认输,杨师傅最后一掌把他胳膊打断了。过去练武术长拳也是一个门派,没有内功怎么行啊?练长拳首先要练童子拜佛庄。练童子拜佛庄特别注意收缩肛门,实际上是提会阴的问题。

二、站庄时上肢有三种基本形式

(一)环抱式:手心向内,臂向内圈,象抱着东西一样。抱的这个圆可以放在下面,也可以放平了,也可以放到上边来。

放在下面叫养生式。一般的病人、身体弱的可以用养生式。手自然一放,意念要是个圈圈。手放的时候似接非接气感比较大。腋窝要空,因为放在下边腋窝容易挤上。配合腿上的马步庄。养生式一般都是小马步庄,姿势站得比较高一点。
  
如果把手往上提,比肩稍低一点成为抱月式。一般练站庄,不论练武功还是气功,用抱月式的比较多。抱月式如果注意虎口圆,两手拿着一个圆,两臂跟身体又是一个圆,就成为三圆式。练这个关键胳膊要放松,经常这样摆着,慢慢可出二争力,也叫弹簧力。胳膊放松了,往外拉拉不开,往里边合合不进去。这是自身的力量和周围的空气争,和大气在争。因为大气压对周身各部分压力都是一样的,觉不出有压力来。一放松跟大气一结合,意念往这边推,这边都是力量推不动,往上抬,抬不动。那就成了二争力。有的人仅练这个功夫就能练出非常强大的力量。王芗斋原来是练形意拳的,后来改练含机式站庄。现在一般是练抱月式,两脚平行站立省力。这么抱着站,二争力练得比较强大。他的站庄自己改名叫大成拳,取仅一个站庄里边什么都有,集武术、气功大成的意思。站庄法就是把一些姿势作为定式去练。
  
如果把手举到上边成为贯气式。真要拿站庄练功的时候,要注意手似接非接,一开始内气走得比较厉害,将来你里边有内气作引子,再练外气,能把外气更好的收到里边来。当然你没有意念,光这么作是不行的。有意念,内气越足,外气进来得越多。一开始为什么不让同学们这么搞呢?就怕同学们光注意身体周围这点气,意念放不出去,不注意把外气往里边收,往里边收得就少了。懂了这个,总是往里边收的意念,两个手离得很近,但意念把它想得很空,跟虚空往一起一连,这样接起气来,往里收气收得就多了。你懂得了之后得有几个反复:一开始会把意念放出去、收回来;形神庄又守住,把整个身体守住,五元庄守住内脏;将来练中脉又要往外放;一练中线又缩回去了。是这么几个反复。现在把手放得很小,但意念要往外放。我们经常要注意好多动作手指头的似接非接,要体会两个手中气的充足,气的环流,气充足就会产生往里翕摄的力量。

(二)外开式:掌心向外,两臂圈成一个环状。跟环抱式一样,可以在当中,可以在下边。
  
1、拄地式:拄地式是个活庄,胳膊要曲着,两手一个圆圈往下一按,把人体要按下去。过去要求练功最后腿要直着,从骨盆这一折,整个都折下去,手放在脚面上,头也得顶到脚面上才行。要求身体练得很软。咱们不需要这么去练,要求头能够碰上腿骨就不错了。
  
2、排云式:把手往外伸平,掌心向外与肩差不多等高。一般过去练武功,都得要练这个姿势,因为这是对外的一个变化方法,破外面的力量。比方武功里的持刀式,有一种反式握刀法,一开始都得练外开式。手腕没有力量,肘翻不开,不好转。外开式是一个向外的力量,而且把肘和肩都要练活了。一般练抱月式之后都要练外开式,两个是一反一正的。
  
3、举鼎式:把手举到上边,跟举鼎一样,臂不要直,弯一点。这个姿势要有个举着重东西的意念,有往上举的意思。举鼎式关键是拔两个肋,要有力量,尤其要注意上边这个手指要似接非接。真做到似接非接这个状况,这个往上举的力量,能让你感到百会那个地方往上提你,从两侧把你的头顶往上拉。
  
(三)直撑式:把臂放直了。下面直着按着地,可以手指向前,也可以指尖向外,侧面也有,上面也有。手指可以向里边,可以向后,也可以向外。
  
1、立地式:在宋朝就开始有了“顶天立地”的动功姿势,和咱们有相仿的地方,但不完全一样。立地式,臂要直着,手在下面,要把掌翘起来。如果两手指尖指向两侧,叫立地一字式。一般来说直臂的姿势都要求翘掌,只有个别的姿势例外。这在过去武功里也是个杀手的方法。过去中乘的武术打人不是拿拳打出去的,大部分都是用掌出去的。手指刚要碰上对方了,猛地一坐掌,就是这个力量打过去的。平时掌立不起来,这个手法就没法用。用掌的暴发力打人“非死即伤”,伤都是伤筋骨。关键不是在臂,是用沉肩坐腕走出去的。过去说在死手(手法姿势不可能再变了)才用这招,平时不允许这么打人的。到了最后,他把你这个手破掉了,姿势没法再变了,这时候你才能一沉肩打出。如果过早使用这招,打出去之后,打不死人,再也不能变了,你就挨打了。气功不多练这些东西,咱们练直臂是为了将来手指尖一动能牵动经络。我们不用爆发力,把姿势摆好,臂放在体侧,掌翘起来,用肩的力量一拱一沉,抻着动一动,一含一缩,手上的气就“呼呼”地动,手心充涨力量范围比较大,感觉很明显。练直臂的站庄就是为了把气能够更好地运到肢端。咱们智能功一开始的起式就从立地式开始的。
  
2、推山式:手到前面向前推着。—般都是把形体摆好,胳膊直着不动,只能动指、动肩,或掌一含一突。慢慢手上的气就比较敏感,也比较足了。这时候不许推收,定死,实在不行就直臂推墙,拿肩往下沉,使劲。过去练功一开始不允许推墙,因为手上气不足的时候,这么做气容易憋住。
  
3、排山式:侧面立掌叫排山式。手勾起来的叫二郎担山,它本来不是直臂的,但是从直臂变过来的,两个臂跟扁担一样,主要是练臂的力量,若手指头提起来则是练指的力量。排山式要坐腕、沉肩,这个需要含掌合指,按练鹰爪力的练法拿起来,如果绷着劲使劲练,加上发音法就是硬气功。如果排山式把五指打开在过去武功里叫五丁开山掌。过去手指上都带上重东西,开的时候需要有力量。在带东西之前,内里边练功带着蛹动走,开时柔着开,会蛹动了之后再带东西,带上重物也会蛹动那才行。所以过去练五丁开山掌,排山、开山都是直着臂带着蛹动练,会蛹动以后,力量就强了。过去在山里练真功夫,那真是苦啊! 整天都是练。
  
4、托天式:两手直臂在头顶上,也是用肩往上推。这个不是练臂力,举鼎式是练臂力的。托天式是把两肋拉起来。让气往头上去。若转成指尖向内,往外一拉,成为开天式。意念要把天拉开,实际上是把自己天门拉开。开天式过去练功有很多的小东西。先从上面撑好,直着往下,下到底,然后往上起,到印堂又撑出去,出去以后举上去再开。重复再做。这是为了开天门、开天目的。这里边就是不允许中指碰死,碰死就没作用,不碰上又不能拉开,就得似碰非碰。没事的时候,一安静,闭着眼睛,用手这么轻轻的碰,一碰“激灵”一下。里边的气又相吸又相斥。如果正对印堂,手一碰印堂,“这开”;到头顶上,“天门往外开”。我们是通过直臂练功把内外气连起来的。
  
直臂前面讲的都是对称的,下面讲些常见的不对称的体式。
  
5、伏虎式:两脚平行,一前一后,两个腿都有点弯曲;两个手往下按着。打虎式是前面腿弓,后面的腿绷直。伏虎式主要是练整的威武的力量。按照伏虎式练气功是为了练背气(虎背),背气要充足。过去讲身体有几气,虎背就是披气,膀子一挣,背上就披上气了。
  
6、拄地撑天式:两个脚平行站立,腿伸直与肩等宽,上肢一个手撑天一个手拄地。这个姿势过去佛门练它,说释迦牟尼佛降生时就是一手撑天一手拄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个姿势就是这样来的。这一手撑天一手拄地对气机有什么意义?这个姿势得练功,练到一定程度才好练它。气功有个绵连,掌心对着好绵连,而要掌心相背,那就不好连。而且练这个姿势胸前得有气,没有气这个姿势没用了。这个气怎么才能有呢?一手上撑一手下按,意念不能注意两手,得注意正前方,得加意念。往上撑和往下按的两手指尖要往回翘,两个用意念接上。将来同学们出去也可能会碰上佛家人摆个姿势给你看的,你就讲“撑天拄地,释迦佛”看他前面没气,“这是个木头佛,把它烧了吧!”一看有气,说明那个人有本事。
  
7、独立撑天式,其实本来和金鸡独立式差不多。一手举天,一手拄地,把头抬起来,一个腿站着。如果这个姿势直着的臂稍稍弯曲一点,脚尖下垂,就是风摆柳,这是练轻功的,闭着眼睛和咱们鹤企四顾差不多,稍稍加上点鹤首龙头,就是风摆柳的动作,像垂杨柳一样轻轻地摆动。手在上边是为了把百会拉起来,百会提住了,一放松,闭着眼睛轻轻摇晃。
  
清山远水 2008-06-15 20:08 讲这么多体式,咱们就练三心并站庄,三心并站庄是从马庄变化来的,从练内功上来讲比较优越点,手内圈的目的是要往里边合。这是我从好多姿势里边总结、集合古人的东西,更好的体查后认为应该这么站。这么一站,手罩在肚脐上,肚子外面半个球,里边半个球,正好是个混元球。这样立起来(作混元窍前抱球)呢?意念手上是四分之一球,与手对应的下面也是四分之一球,这样体外是四分之二球里边是四分之二球,又是一个整的,这个球就大了。实际上相当于过去守下丹田练小丹的里边气场大了。好多姿势这个站庄里边都有了,相当于把好多基本功连起来。我们练智能功好多动作就是过去功法精华串起来的,不过哪些功法是哪个门派的,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应该讲它,这样就避免矛盾。如果同学们看气功书,以前的气功书中我知道的站庄的姿势有马庄、川水庄、童子拜佛庄、举鼎庄、抱月庄、伏虎庄等,最多不超过七八种。以前书上介绍的都加到一块,也不到我们介绍姿势的二分之一。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跟同学讲这么多东西,同学们简单知道这个姿势叫什么名字,怎么回事情就够了。同学们看运用意识中讲了那么多运用意识的模式。练功体式也讲了很多。后面讲调息,生活里边调息有的是我自己编的,从气机气路上这么走要好,有的是古人用过的。练功功法的调息,除了数息、观息之外,其它调息法都是比较保密的方法。这么多方法,这么多内容,同学们还用得着找什么功法去?这里边基本上很多门派的大乘修炼方法都有了。
  
同学们现在要认真学,认真练。通过讲体势就提醒这么多东西。以前练功跟着老师,真正非常好的门派十年也接触不了这么多东西。同学们要珍惜它,越学这些东西之后,越要珍视咱们自己的功法,别看这个功法简单:捧气贯顶法、三心并站庄、形神庄,比比划划,越学你越觉得它里边很深奥。过去讲“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咱们才两年时间,希望大家得认真去领会,认真去琢磨。
  
昨天来咱们学校学习的十几名港台和外国朋友到我那儿去看了看,这些人当中有参加教练员班的、辅导员班的,还有康复班的,其中一个上五元庄班的说:“庞老师给我们握手交换信息、开顶时,我头上—下出个窟窿,差不多有一公分大。”我说:“那没问题。”他问那开了有什么用?”我说:“开了也没别的用,就是气进得多点, 自己在贯气的时候往里边进气的感觉大一点。”,另一个新加坡的女士也说:“老师,我头上也开了四公分长,一公分宽的洞,我天目这儿还开了一个缝缝。”当然这位女士可能小的时候就有点敏感,经常能清清楚楚看到自己从前面走过来,当离近了就没有了。像这个情况练功也可以有,这是现代科学讲的信息发放。我们人的信息是脸冲前的,可一直往前,走到宇宙尽头又回来,跟你对着面了。实际宇宙是无限的,它里边怎么也走不到头,但它似乎是圆形的,按照爱因斯坦的空间时间弯曲,从气功道理看来是这么回事(起码在我们这个宇宙太空究竟有多少个宇宙不知道),能够回得来。练功有时看到自己就在前面,我们可不要摸它,你只要一摸它,非得闹病不行。已经有几个人给我来信:“看到自己从对面来了,这么一摸,觉得又有又没有的一哆嗦(即使不哆嗦,只要感觉是摸着了)就闹病了。”因为那是你的信息,你把这个有形的信息一放,使那个无形的混元信息受到了干扰,加上了有形的混元信息了。一般都是发高烧,那种烧都是超过40℃以上的高烧。真要是碰到这种情况,一般吃点补药或者喝点铁锈水就过了。铁锈水就是生了锈的铁煮的水,中医叫铁落,道家叫胤丹,不过胤丹得特殊做,用磁化后的铁出的锈制成的铁锈水才叫胤丹。胤丹有胤丹的做法。这正说着,台湾一个老太太说:“庞老师,你怎么没给我开呀?”因为她在康复班。我说:“都是自己开的。”“是吗?”她边说边摸自己头上,“我这儿也出窟窿了。”她当时也开了个窟窿。我说:“咱们这儿有气场,你自己想开它就开了。”
  
给同学们传递这个消息什么意思呢?这些人虽然在国外,但他们学功的心情都很虔诚。仅是个中等的资本家,家里的环境也是非常舒适,像刚才说的头顶开的台湾那个老太太,在台湾跟她来往的,基本得是中上级的人,可到这儿一样小马扎一坐两三个钟头。她说在家只是几个朋友偶尔一起打麻将坐上几个小时,这么坐两个钟头是不可能的,可在这儿小马扎也坐下来了。她儿子、女儿在全世界有好多公司,其中一个儿子光在国内就有四十多家音像公司。在青岛有个公司算小的,每年利润可达200万。这次到昌黎县谈个项目,准备投资一个多亿美元。这么有钱,可到了这里也能这么刻苦,快七十岁的老太太,一练功、听课,三个小时也坚持下来了。在青岛那个公司的代理老板来一看说:“唉呀,条件太差了,我们这个老太太不怕花钱,一天房费几百块一千块都行。”可咱们这儿就这个条件。开始是每天一辆车晚上拉到秦皇岛去住,白天再拉回来练功。可能有三天,就住咱们这儿不愿意走了。咱们的高间,卫生间服务员收拾得也不好,还不如人家公共厕所干净呢,王字楼楼道里味道也不是很好,她住这儿也行了。要在她家里,那说什么也不行的。他们的条件都很优越,可来到这里后,就是普普通通一个小学生一样,那么来刻苦练功。我们想想,我们自己有什么可优越的?咱们就是学习条件优越!
  
我们同学来练功,你自己得特别注意解决精神、意识问题。你看十二个人,就有三个人开了天门,有的一个月学习没结束,就是见老师这么一趟,人家就能够开,为什么?关键是意识,精神。过去说练功就需要从恭敬中求,没这个心情,你自己不好长功夫。这十二个人中有一个人,他没那个老太太资本多,但他自己的主见很多。你说个这个,他说那样行不行。他不是老师说个东西,自己去考查、去想老师为什么这么讲,为什么让我们这么做,所以,他就没法接东西,功夫就不好长。你自己的“我”在你思想中占得太大了。如果你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当然我也很高兴,你就可以不学这一套东西。我以前练功有个老师跟我讲一些东西,我就对老师说:“老师,你讲的这些不是我需要的东西,我照你讲的学看来不行。”他说:“你自己想的‘不是我需要的东西’那个就是你需要的,如果这样,你就可以搞自己那一套了。”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拜老师。你脑子里面“这是我不需要的”那一动之间,就是你需要的。所以,同学们如果自己可以这个样子,你就不需要学智能功了,按照智能功这么去学,基本上是个拐棍。如果你自己“我行了,我会走路”,就不要这个拐棍,就可以把智能功放下,回家自己修养修养,悟出东西自己搞。这是给同学们说的真正的实心话,这也是真正的高层次的东西。如果不是这个样子,你就得先把你那一套想法放下,把你那个思想放下,还得恭恭敬敬地好好学。你要学又不恭敬,那就学不成。
  
你不恭敬别人,你得恭敬你自己。过去说开悟之后非常活泼,这个活泼不是平时所说的活泼,而是无拘无束,很随便,常人都不好理解。我这么一说,有些同学就说“我的行为不被理解”。你这个不理解是你在骗人!真正内心没有痛苦、内心洒脱,那真是一处不挂,里外一致的。如果不是这样就不行。因为你心中还有很多不痛快、不愉快,你这么做,那是自己倒霉。心中有很多的苦恼,不舒服、不愉快,而要摆出一副架子来,那就是骗人。骗人实际是骗自己,在过去叫“大妄语成”——说了大瞎话了。这样,你只能有目前一点小功能、小本事,要往上去不了。按过去搞宗教的讲,这种人到头来都要入十八层地狱最后一层的。这么讲一方面警告人别这么去做,另一方面这样做的人,自己最后没好结果。这个也可以时间不长出现,也可能最后临死时才出现。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因为练功后,内在的东西已经起变化了,可意识还是旧的,就打起架来,所以,绝对没有好结果。以前说不是谁都可以练功的。君子得之能成圣,小人得之连命都没有了。练功练了一点东西,意识这个关过不了,把自己搞坏了,害了自己。大伙一听可能害怕了,“我们意识一下过不了关怎么办?”那得看你自己想不想往前进。你想往前进,就能克服自我,使我一点一点地少。所谓“克已之功”,把自己不足的地方攻克了。过去讲,气功这条船是“贼船”,可不能随便上,好上不好下。现在趁船开出去不多,入得不深的时候,觉得后悔的赶紧往下跳。等到船到江心,你过不去,又回不来,非得淹死不可。当然,你不想搞气功事业一般练练就别上大船,上小船在河边转悠转悠就行了。想上大船“渡河”,到河中心,你就得把什么钱财、名利都留下,“赤贫者”、“一无所有”,那你才能到彼岸世界。彼岸世界实际是一个人的修养境界。要不这样,总是那个“我”字当头就不行了。这些东西都不是抠文字、抠理论所能抠出来的,真得实际去做、实际去练才行。这都是功夫。

涵养都是功夫,不然就都变成苏东坡似的人物。佛家有不少人说:中国佛学是被苏东坡这样的人给说坏的,纯粹是说禅、“屁”禅。在社会上不得意、失意了,来求佛学,谈玄说道,自己如何如何,可一得意就把禅忘光了,又去社会上搞那一套去。现在练气功也是一样,光去说不行,没有用处。不过我们智能功和过去不一样,我们现在是每个人都能练,得看你自己是不是愿意前进,愿意把自己坏的东西丢掉,把不足的弥补上,在日常生活中去练自己。有的人就想做个气功大师,你现在出去就行了。现在写的好多这个、那个气功大师,就是会治个病,握个手、发外气治病,遥感治病,现在你们都可以呀!现在社会上有名的气功大师都是学了学组场,就敢去做一做、冲一冲的。别瞧不起自己,“唉呀,人家气功大师,我们怎么行呀?”就是培训部还都认为是最蔫的,工作能力最弱的一位老师,这次出去教功治病时,人太多治不过来了,他也按照庞老师的做法去握手,一握手半身不遂也站起来跟着走了。智能功本来就是这么简单!好几年以前我就讲了,咱们部长们、老师们、甚至服务员们都可以去握手,可他们都做不来、不这么做。我做的就是让大家做的,如果大家做不来,我就不做。1989年我就这样讲了。我做过的,你只要心里很坦然那么去做,肯定就行。要当气功大师现在出去就可以当,因为发气治病是智能气功入门的功夫。这个简单,这不是高功夫,这也不是气功科学。今天说的占的时间不短,希望大家能开开窍。你真把这几本讲义抠通了,可以说你就很了不起了!有些同学还想搞这个搞那个,不客气的说,那是不自量力!我们修炼气功要真正从自己意识里边练功夫,解决自己的意识问题。功夫是从里边去修的,这个问题不解决,到最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或者就跑到社会上求虚名、虚禄,这样就把自己搞坏了,把我们学习二年的意义就丢了。


(全文完)


文本来源:《智能气功科学精义》辅导材料 第三章 调身是智能气功的基础
文章作者: 智能气功科学编创人——庞明

查看完整版本: [-- [转载]调身是智能气功的基础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3 Code ©2003-2010 phpwind
Time 0.040379 second(s),query:3 Gzip enabled



[转载]调身是智能气功的基础|我有话说 - 沧州论坛 - Powered by phpwiq全文 [转载]调身是智能气功的基础|我有话说 - 沧州论坛 - Powered by phpwi...1 粗谈混元窍的一些问题 - 气功智能 - 心陆源 - Powered by Discuz! 你永远是我网上最珍惜的人 - 『心情驿站』 - 我的汽车有话说 - Powered by ... 气功智能智能气功论坛 气功人论坛 :气功修炼|气功学习|道家、佛家、养生气功实修交流 - Powered by ... 42种方法全面提升宝宝的智能|早期教育 - 儿童资源论坛 - Powered by PHP... [转载]元旦松腰记转载自《智能气功论坛 话说肠粉 ---周记 - 我是掌勺 - 美食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震撼我的一句话 - 准提茶舍 - 准提共修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bb庞老师的宝中宝:直腿坐放松法 - 资料库 - 智能气功论坛 智能论坛,智能气功爱好者的家园... 毛衣制图与推算的基础 - 棒针学堂 - 快乐编织论坛 - Powered by Discu... 基础摄影—怎样拍摄清晰的照片 - 我要摄影网 - Powered by SupeSite 转载--马丁舒华茲的交易策略 - 资源共享 - 外汇墙论坛 - Powered by Di... 做研究的是10个技巧(转载) - 科研经验 - 科学网论坛 - Powered by Di... 清代末任两广总督无棣张鸣岐 - 话说滨州 - 蒲湖论坛 - Powered by Disc... 我的 配窝儿 的 秘方 - ≡钓饵研究≡ - 天津钓鱼论坛 - Powered by Di... 一组围巾 (有图解) - 巧手妈咪的日志 - 编织人生论坛 - Powered by Di... 一组围巾 (有图解) - 巧手妈咪的日志 - 编织人生论坛 - Powered by Di... [转贴]我到美国一周的感触 - 旅游度假 - 应城论坛 - Powered by Disc... 李敖:我眼里的毛泽东 - 文史百家言 - 求是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忏悔我的邪淫 因果不虚! - 佛法 - 大家园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我的故乡宁波 - 天一文苑 - 天一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口述实录:我的止语7天 红林论坛 - powered by phpwin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