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路农业银行:我们这几代人的元代码 宏大叙事与权力崇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12:23
Old Is the New Cool!

  老就是新酷!

  导语:文化不是涂脂抹粉,而是实用的家伙。

  让我们脸上有光,让种群认同,最终在同一个称谓下团结一致。所谓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一个臆想的共同体吧。

  论文化工程,必提两个人:张艺谋和余秋雨,当下分别被尊为“国师”和“大师”。不同之处,“国师”被张艺谋婉拒,“大师”则被余秋雨笑纳。张、余二师皆为省长市长们的坐上宾。各省市无不排队迎候。张的“印象系列”,余的“千年一叹”,均为官员推崇的典范,文化工程的标志,值得花大价钱迎请。

  不得不承认,张、余地位之盛,是古之所谓文人现在所谓文化人,取得的最好位置了。

  自然,张艺谋和余秋雨成为被攻击最厉害的靶子就不足为奇了。我想起中文里的假借法,因为一碰到现实中硬邦邦的权力就疲软,所以转而攻击权力推崇的人物了。谁让你当红呢,易中天不是说嘛,“春秋战国时期如果有电视这个东西,孔子也不会拒绝的”。孔子不必如丧家之狗,而上《百家讲坛》论道了。

  其实,无论火药味或酸叽叽,攻击者或被攻击者,这几代人的元代码都是在那些特殊年代由一个人写下的。

  我们这几代人的元代码:宏大叙事与权力崇拜

  “向八十年代致敬”的查建英有妙喻,她把王朔一类称为“小老毛”,小老毛们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文学情怀是这批人的特征。著文必抒情,骂人则必狠。他们是斗争哲学的门生。他们强力介入中国政经文各界。细观中国各单位,几乎一个庙里端坐着一个“小老毛”。毛氏情结甚至远播海外。新近来华的拉美领导人查维斯一进中国即称“我一生都是毛泽东的崇拜者”。

  当下热衷于搞大大小小文化工程的,脑中无不是宏大叙事的元代码,因为他们都参与或欣赏过团体操。又比如,卡拉OK50年代生人唱什么?基本是苏联歌曲、革命歌曲,慷而慨之,有理想、有抱负,可都没实现。张、余二人无论拍电影或行文,无不透着这等宏大之抱负,凡事必称“天下”,你也可说这是士大夫情怀吧。60年代生人嘛,基本唱罗大佑和崔健,这代人作为过渡代,反叛、不服是基调,所幸时代没把他们落下,这拨人该得的都得到了。70年代生人唱的是迷惘,他们找到了许巍,有人说这种切·格瓦拉式忧伤透着轻佻和矫情。80、90年代就不同了,他们有了全新的元代码,与国际接轨,是全球化的杂种,玩乐和做事都是另一种调调儿。

  另一条元代码是权力崇拜。权力导向斗争。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看看《英雄》吧,以“天下”之名,让斗争偃旗息鼓者几希。表面上被“和谐”了,骨子里却不服,放冷箭,到网上开骂。攻击权力,解构权力,但最终一旦权在手就紧抓不放,构成奇特的权力崇拜悖论。

  写到这里,我不禁自问:我们中华民族的元代码究竟是什么?勤劳勇敢或爱好和平吗?是,好像又都不是。史学考证,自五胡乱华,元人入主中原,中国人的概念早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了。那么什么又是纯粹的中国文化呢?据新派收藏家马未都考证,连青花瓷都是元人从伊斯兰文化引入的,跟景泰蓝是一个源头。还是以唱歌举证,什么歌表白你是中国人呢?好像没有。好像是《好一朵茉莉花》吧。

  中国人杂,中国文化是染缸,可我还是相信“文化是整合的”这个人类学观点。无论宅子院子、坛坛罐罐、山水字画,器物层与精神层应是契合的。就是说,你不能一边开着奔驰宝马,一边之乎者也。你不能只要坛坛罐罐而抛离了价值观。温良恭俭让疑似中国人的元代码,哪有半点呢?至少现在的中国人不是,他们是活脱脱的暴痞傲奢抢。

  关于民族凝聚力,我惊异于中国人在“5·12”大地震中表现出的向心力,及毒奶粉事件中表现出的离心力。“5·12”式的向心力生者都有感受。眼下的离心力也是有目共睹。传媒不断刊载海外不法商人引咎自杀的新闻,意在暗示国内那些同类,但令传媒和民众失望的是,迄今尚无一位中国企业责任人引咎自杀。你可以归结为中国缺乏耻感文化。不像那个邻国。显然,耻感不是我们的元代码。

  道法自然:让老派成为新酷

  中国人的元代码,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肯定算是一脉。核心理念是一个“变”字和选择多样性。这是符合进化论的。《天运》中,庄周极尽嘲讽孔子之迂腐。万物之道在于变,而周朝礼制推行到鲁国,就像“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

  当下国学热、文化热或掘古热,看似五四后的回流,其实质是中国人在全球化中找回信心,找回身份,到老祖宗那里找好使唤的兵器——说到底文化是有用的工具,不只是一件漂亮衣服。

  风水轮流转,今天到我家。中国人曾经是西方人的老师,现在反之,是西方的追随者。

  《时代》杂志最近做了一期专题“日本发现日本”,提出了“old is the new cool”,“green isgood”等说法。日本人的文化自信也走了类似的轮回。如果说第一、二波日本崛起是学习西方,那么新一波日本复兴则是回到传统本源。当今,没有哪个亚洲国家比日本更西化了,但也没有哪个亚洲国家把传统保持得这么好。原因就是他们的元代码保存得完好。日本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有标志性产品扬威国际市场,如上世纪70年代末的随身听、Hello Kitty,新世纪的日本设计潮。现在又有主张“old is the newcool”的新生代崛起。上一代是崇洋的,表现为村上春树脱亚入欧式的忧郁,那么新生代则回到传统的根部,从原生态土壤汲取养分,打造新一代“日本风”。

  轮到我们转变发展模式时,我们的元代码在哪儿,我们的文化的自尊与自觉又建立于什么之上?今年,《百家讲坛》失势,收视骤降,其因之一是只讲权谋和历史八卦。有网民直谏,为什么不讲讲卢梭、伏尔泰,讲讲自由平等博爱,讲讲社会契约论,这是中华文化元程序中缺失的,正好要补上。听起来蛮有道理。

  与其争谁演孔子,抢嫦娥的祖籍,这些皮毛文章,不如学学周小天王大唱传统味十足的《东风破》、《菊花台》、《青花瓷》等,在RAP中加进两截双截棍。国际化后往回找感觉,传播上也是流行的跨界营销。再看看美国人是怎么玩《功夫熊猫》的。这才是大搞文化工程的官员商家们要借鉴的,而不是一味掘古。

  文化是整合的另一层意思,是你的文化要有足够的整合力,将其他种群的文化要素容纳进来。好比软件,只要平台足够好,是可能生成一种全新概念的酷文化。

  文化,就是吃饱了撑的。现在,吃的好不好不敢说,只要“没良心的企业”别往我们食品里下毒,吃饱是大概没问题了。文化是一种工具。不是涂脂抹粉,而是实用的家伙。让我们脸上有光,让种群认同,最终在同一个称谓下团结一致。所谓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一个臆想的共同体吧。

  台湾《天下》杂志上月做了一期“台北PK北京”专题,把往返于两城的新人类称为“台北京”。“台北京们”猛地被北京的阵式惊倒了,但随后又不慌了,他们台北是软实力派。文化不是规划的,更不是用钱堆出来的。文化是散漫的细胞,它最讨厌城管式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台北敢向北京叫板:谁是中华文化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