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电影女演员:文武双全的好团长——记戴昊烈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1:58:13

文武双全的好团长

——记戴昊烈士

唐敏荣  戴诗铎

戴昊,1909年生于沈阳城东古城子村。1931至1934年在东北从事抗日救国活动,并于193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以后,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团教导队长、教导员,沈铁抚联合县县委书记、保安团团长,153师458团团长等职务。在解放东北战争中立大功二次,曾获英雄奖章。1949年7月20日于武汉病逝,时年四十一岁。


(一) 

戴昊,原名戴福纯。幼年时家境贫寒。父亲在农村行医,收入微薄勉强糊口。后来到东北军做军医并随军入关,辗转到湖北,不到一年竟客死他乡。母亲生活无着,只好将大妹妹留在外祖父家。带着戴昊和小妹妹回到沈阳,投靠其叔父戴香九。叔父家生活并不宽裕,戴昊母亲不得不给人家当雇工赚些钱,以养活一家人生活。

戴昊自幼颇为聪慧,深得叔婶及母亲的宠爱。叔父节衣缩食供戴昊上了小学。戴昊读书期间,勤奋好学,成绩优秀。正当戴昊15岁那年,母亲和尚未成年的小妹妹相继被疾病夺去了生命。戴昊孤身一人无力求学,于 1925 年经人介绍在一家笔店里当学徒。不久,又考到市电话局实习生传习班学习,结业后留在那里做了一段实习生。

1928年,戴昊已经二十岁了,坎坷的人生道路,使他懂得了很多的道理。他认为中国之所以每为列强侵掠,主要是武力太弱,不足以抵御外侮。中国要强大,非加强军事不可。于是他毅然投考了在奉天的东北学兵队,这是一所陆军初级军事学校,戴昊在校期间,如饥似渴地吮吸着多方面的知识。有机会也积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在这些接触中,戴昊目睹当时风雨欲来的动荡时局,热血沸腾,思想激进,使他日益成长起来。


(二) 

1931年,正当戴昊毕业的那年,爆发了日寇侵华的“九·一八”事变。他为寻求抗日救国的途径,辗转流亡到北平。在北平他参加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结识了东北大学的学生宋黎、张金辉,1932年初,他和张金辉一起秘密回到沈阳,从事发动、组织、联络各地抗日武装工作,这期间他们走遍了清源、铁岭、开原、新民、法库等地,生活极为艰苦,但抗日的热情却与日俱增,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3月,听说“国联”将派调查团来沈阳调查日本的侵略行径,张金辉与戴昊,返回沈阳,这时宋黎也在忱阳。他们广泛收集日军侵华罪行,同时还不分昼夜地发动各界人士写揭发信,并把收集到的材料编写成文章,然后译成外文。4月21日,“国联”调查团到沈阳后,他们利用各种方式巧妙地将 2000多份揭发信、控告材料交给了调查团李顿团长。

5月,戴昊随同宋黎、张金辉等人到辽西一带继续开展武装斗争,很快将辽西各地分散的抗日武装联合起来,组成“辽西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总指挥是宋黎,戴昊是总部的军事负责人。总部设在新民县东20里的长沟沿。

他们平日活动于当地群众之中,有时乖敌不备突然袭击敌人,有时组织铁路工人,深夜去爆破铁路、桥梁,以破坏敌人的运输。

1933年春,宋黎、张金辉、江涛、戴昊等人又回到沈阳,组织起“中华青年抗日铁血团”,铁血团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发动和策反,当时,戴昊以关东日报记者身份为掩护,从事各种抗日地下活动,把编印的抗日宣传材料制成标语、传单,秘密投送、张贴出去,很快铁血团组织,便从沈阳扩展到铁岭、开原,并与那里的义勇军保持联系,使敌人日夜不得安宁。

1934年初,江涛等人被捕,秘密据点也遭破坏,戴昊虽然逃脱了,但其妹妹及叔父戴香九被抓到日本宪兵队,受尽各种折磨。后来,花钱将人保释出来,迁到古城子乡施家寨村。同年5月,戴昊、宋黎、张金辉先后到北平抗日救国会总部。他们在总部成立的马列主义读书会学习,并跟一位教授学习大众哲学。通过学习,使戴昊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久,戴昊被安排在“东大”军训处工作。这年冬,戴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那时,北平时局动荡不安、“东大”校园也不平静,各种势力都争相向这里伸展,校内出现五花八门的组织。戴昊利用各种机会宣传革命形势,引导青年认清革命方向,因而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注意,曾因此被敌人扣押40余天。

1935 年冬,爆发了“一二·九”学生运动,正在“东大”军训处工作的戴昊,积极支持和参加这一活动。供给学生笔、墨、纸张,并亲自书写和张贴标语。在学生游行时,做救护工作。

1937年9月,华北已沦于敌手,党为了组织各地的抗日武装,北平地下党组织派焦若愚、戴昊等同志到平西游击队组织抗日斗争。

(三)
 

1937年12月25日,国民抗日军(即平西游击队)改编为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赵侗为司令,戴昊任三总队七大队的指导员。这支部队一直活跃在阜平、涞源、昌平、宛平等地,伺机打击敌人。

1938 年 4 月 3 日,涞源伏击战成功,重创敌军,声威大振。战后,经整训大队改为营的建制。 8 月中旬,转移到宛平改编为晋察冀军区第三团,戴昊先后担任敌工科长、组织科长、教导队队长、教导员和支队政委等职。在长期艰苦的斗争中,戴昊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

1939 年,组织上决定送戴昊到延安军政学校学习。学习后,先在军委,后在中央做机要工作。在此期间,他还参加了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

1945 年 8 月 21日,苏联红军解放沈阳, 9 月 17 日,陈云、彭真等同志来沈阳,领导东北局的工作,辽宁省委和沈阳市委相继组成了。 11 月 3 日,戴昊奉调回沈阳,任沈阳区(属今沈河区一部分)公安分局局长职务。为了开展郊区工作,不久又调任戴昊为蒲河总区区委副书记,兼保安队长。

蒲河位于沈阳城北 20公里处,西部为平原,东部为山区。当时,蒲河村的日伪残余势力同国民党特务勾结在一起,成立了所谓“东大会”、“西大会”。在戴昊等人到达蒲河村后,“东大会”纠集千余人,包围了蒲河,扬言要撵走共产党。当时戴昊率领的保安队兵力很少,为争取群众、争取时间,等待援兵,戴昊通过当地一个较为开明的地主转告“东大会”的头目,反对民主政府是错误的。必须解除包围、解散队伍,否则将追究其反对民主政府的责任。同时,向“东大会”成员也展开政治攻势,动员他们不要替地主卖命,只要放下武器,一律宽大处理。“东大会”头目听了警告和宣传,未敢轻举妄动。这期间,我保安三旅八团火速赶来,于 12 月 5 日拂晓前包围了“东大会”。同时戴昊率领保安队,配合八团里外挟击,一举击溃了“东大会”反动武装。接着,戴昊又乘胜突袭了古城子“西大会”,俘虏了反动头目。随即召开群众大会,处决了一些罪大恶极的反动分子,严厉地打击了反动势力。从此,蒲河区政府站稳了脚跟,进行了反奸除霸和减租减息活动。


(四) 

1946 年 4 月 12 日,地委在李千户村召开了有蒲河总区、铁岭县和抚顺县参加的会议。会上,分析了当时东北形势,会议决定把沈阳北郊蒲河总区的 6 个分区、铁岭东的 5 个区、抚顺北部的两个区共计 13 个区,约 30 万人口,组成沈铁抚联合县,戴昊任沈铁抚联合县县委副书记兼保安大队长,县直机关设在铁岭以东的大甸子村。

这时,国民党军已开始向我解放区全面进攻,我军为避其锋锐,主力部队和地委先后撤离,在这种恶劣环境中,有的战士产生了悲观情绪。加之新建地区较大,没有群众基础,地方上的各种反动人物和敌伪残余势力也蠢蠢欲动,根据这一形势,县委决定对“大会”发出警告,勒令他们停止活动,谁料他们竟置之不理。于是戴昊率领保安队夜袭“大会”老窝仲官屯,又一次将“大会”粉碎。接着,保安队又在蔡子台对国民党二O七师一部进行伏击,击毙6人,俘3人。这次胜利,对残余的坏分子震动很大,纷纷向民主政府悔过自新。共主动交出步枪14支、短枪2只。这对进一步巩固民主政权,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沈铁抚联合县的存在,使国民党军感到严重不安。同年9月,沈阳、铁岭方面的国民党军,集中优势兵力向我大甸子村进攻。这时戴昊已任县委书记,他指挥县保安团进行了猛烈的抵抗,毙敌36人。战斗结束后,我保安团转移到当堡屯村。

10月末,国民党军进占鸡冠山,北面上顶子有敌人骑兵,南面抚顺之敌也步步逼近,对联合县形成包围圈。为了打开出口,县委决定首先袭击鸡冠山之敌。 30 日拂晓,戴昊率保安团从西、南、东三面出击,留出北面,放敌出村,然后再集中优势兵力对北窜之敌进行围歼。战斗打响后,果然不出所料,北窜之敌刚进入村外的稻田地,就遭我事先埋伏好的保安团迎头痛击。这次战斗共毙伤俘敌 60 多人,同时缴获了一部分物资,解决了部分冬装问题。

鸡冠山战斗,敌人遭受很大的损失,敌人气红了眼,由抚顺调来二 O 七师一部,疯狂地又攻占了鸡冠山,要将我保安团及联合县机关压缩在狭小的汛河沟一带。此时,联合县已和分区失掉联系,友邻县又都撤出本地区,戴吴等孤悬敌后,处境险恶。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县委决定暂时撤离县境,待找到三地委后再返回联合县坚持斗争。

为了迷惑敌人,将保安团临时改为一团,县区机关人员编为二团。二团由苏简为团长,程序为政委,丁贤为参谋长。戴昊率一团先行,二团断后,经过两天的行军,一、二团先后抵达油葫芦沟。这是一个有十来户人家的小山沟。因环境艰苦,形势紧张,在这里稍做休整后,队伍继续前进。经过近半个月的急行军,终于抵达八道江,同军区取上了联系,得到军区首长的褒奖,并于 11 月 19 日,戴昊率领保安团返回联合县的三角地区。为了站稳脚跟,于同年 12 月 10 日一举拿下黄旗寨、白旗寨、鸡冠山三处敌人的据点。

1947 年 10 月,二地委、第二军分区转来中共辽宁省委、省军区命令,县保安团由戴昊率领划归为辽宁独立一师,保安团改建为二团。戴昊离开联合县,县委书记由程序接替。

12 月,辽东军区召开庆功表奖大会,沈铁抚联合县保安团集体记功一次,获奖旗一面。戴昊被授予英雄奖章,并记大功两次。 12 月 11 日《辽东日报》以《戴昊同志等率部坚持敌后完成任务》为题,报道了戴昊事迹,号召全军向他们学习。

1948 年 4 月,中国共产党沈阳市工作委员会成立,宋黎为书记,戴昊为委员。他们紧张的工作着,为接收沈阳做准备。

戴昊同志在十几年的战斗生涯中,共参加战斗一百三十多次。在沈铁抚联合县工作期间,走遍了这一带所有的村庄,踏遍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他之所以能由一个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年轻的军事指挥员,是他孜孜不倦地钻研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并能实际应用的结果。宋黎同志还曾送给他一部《列宁文选》,他视若珍宝。另外,在战斗中,他还有四件宝,即作战地图、指北针、金星笔和日记本。不论行军作战到那里,首先挂好地图,了解敌人的方位和距离,并认真总结每次战斗的经验和教训。

戴昊同志有胆有识,有勇有谋。在战斗中,充分地表现出了他指挥上的智慧和才能。战士们对戴昊同志经常这样称赞:“我们的团长简直是个诸葛亮,能掐会算。领我们走,走的是时候,敌人准扑空,赶不上我们,领我们打,打的是时候,保准能打着敌人,敌人跑不了”。

戴昊同志对部队执行纪律极严,他常告诫战士:“我们是在后方作战,是老百姓为我们提供食宿,他们是我们的亲人。敌人离我们这样近,没有群众的掩护,我们是无法坚持斗争的”。他关心百姓疾苦,常利用转移到一地的暂短时间,组织战士帮助百姓春耕、收拾粮食、搞生产运动。每逢年节,他总是要组织军民联欢。因此,博得广大群众对这支敌后游击队格外关心,常常拿出肉、米慰问他们。广大群众从戴昊的言行中,加深了对我们党的认识和了解。特别是在危急关头,经常能得到群众的支持。

记得 1947 年 8 月初的一天,下着雨,清晨 5 点钟左右,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娘光着脚竟绕小路跑来找戴昊团长报告敌情。戴昊接着大娘提供的情报后,马上通知各连到团部集合,部队还没有完全集合起来,敌人已从四面八方开枪开炮一齐向村内射击,戴昊组织部队冲杀出去,从而避免了 100 多名战士的伤亡。

戴昊同志生活廉洁,严以律己。沈阳解放后,他原有一件旧皮大衣,供应处又发给他一件美式大衣,警卫员赵连宝为他领了回来,他拒绝说:“有一件就行了,这件送回去”。

戴昊同志在工作中亲自动手。从 1945 年至 1948 年共 3 年时间,工作再忙,环境再艰苦,他也坚持天天写日记。从现巳保存下来厚厚的日记本中,可以看到当时环境的险恶、战争的艰苦,也看到了一名年轻指挥员的品德和才能。戴昊每次讲话或作报告,从不让别人代写稿子,连里向上级的请示、报告等,他经常动手写。他还帮助参谋制订训练计划。他的写作水平是很高的,是当时难得的“秀才”。1946 年 10 月 3 日,为教育部队,他写了一篇“部队所处环境与发展简史”。 1947 年 9 月 8 日,他写出了“沈铁抚联合县保安团一年多的军事斗争总结”,这是近万字的文章,今天读起来,无论从理论上或军事实践上,都是难得的上乘之作。1948 年 5 月至 12 月间,他还写出“军事工作总结”、“练兵与战斗的几点经验”,当时受到军首长的高度重视。

戴昊非常重视部队的思想教育。他利用一切机会提高部队的思想及军事素质,每逢“五·一”“七·一”“八·一”等节日,只要有可能他都开大会亲自作报告,结合形势与任务,进行党的优良传统教育。

1948 年以后,东北战场敌我双方力量发生了根本变化,国民党的主力部队被我军压缩在几座孤城之中。这一年,戴昊所在团,已发展成正规的团,具有完备的营、连、排、班等建制。另外,还组建了武工队、侦察排,各营编有机炮连,成为一支战斗力相当强的部队。 10 月17日,戴昊团奉命星夜出发到磐石,又转到冯家岭一带,准备截击从长春可能外逃之敌。19日,长春之敌已投降,二团又奉命掉头驱兵南下,与各路友军一道,解放了沈阳。


(五) 

1948 年 11 月 2 日,戴昊的家乡沈阳解放了。他梦寐以求的愿望实现了。他回到施家寨,看望久别的叔叔戴香九后,便随军南下了。在路经锦州时,又找到了阔别十余载的胞妹戴俊英。 12 月初,部队进关,立即投入平津战役。这时二团已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0军153师458团。就在这期间,经政治部主任郑孝峰介绍,戴昊于1949年2月13日在北京通县与周琳结成伉俪。

平津战役后,戴昊随着大部队沿平汉路长驱南进,跨黄河过郑州,一路势如破竹,迅速进入湖北北部,做接收武汉三镇的准备工作。不久,进驻武汉。

戴昊同志因长期战斗, 积劳成疾,终于病倒了,高烧竟达42℃ ,虽经千方百计抢救,但因当时医疗条件较差,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

戴昊死后被安葬在龟山脚下的烈士陵园里,他的名字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

(崔云鹏  编辑) 欢迎访问辽宁双拥优抚工作图书馆http://lnsyyfgz.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