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君梅的孩子:安全边际--PE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32:12

安全边际--PEG....

(2011-03-16 23:19:38)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定法

运用安全边际策略  

找到一个你认为的好公司只是投资成功的一半,买入好企业的不是看历史价格的涨跌幅度,只要公司仍然在增长,估值处于合理甚至低估区间,就值得买入,但是如何确定价值呢?

  有把握地猜测

  投资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无论你多么用功研究企业的盈利模式,将股票分成类型,仔细的研究数字,不辞辛苦的去调研,也不论你对公司的过去了解多少,你不能肯定它的将来会怎样,只能猜测。

  作为一个选股投资者做的是要最有把握的猜测,而不是盲目的猜测。你的任务是选股票并以不是太高的价格买进,持有,等待,然后关注有关这家企业的信息。买入机会应该是在价格低于价值或者接近的时候,但是情绪总是影响你的理性,因为恐惧,在熊市或者下跌的时候你不敢买入,因为贪婪,在股票大幅度上涨的时候你敢于买入。为了规避这种情绪化倾向,我们只有通过在股票价格低于价值的时候进行买入,而股票市场价格与估值的差异就是安全边际。你在分析清楚一个企业并决定买入的时候(特别是在对判断价值还没有经验的时候),应该注意要给一个安全边际。

  对于一个前景不确定的公司预留的安全边际应该大于对盈利可以预期的公司。作为投资者,我们能够做到的是坚持不懈的做好分析工作,找到成长性的公司,按照安全边际买入,估值水平是随着投资者的情绪变化而变化的,尽管长期来说肯定和基本面估值一致,这种情绪我们也曾经试图去分析,但我们仍然不能去预测市场中其他投资者怎样给一个股票估值。你可以在安全边际下买入,预期估值回到正常水平,但是你不能在已经高估的情况下预期其他投资者以更高的估值买入(这是搏傻理论)。

  作为一个确定的规则,股票价格不应该高于其每年平均净利润增长率的比率,也就是PEG比率小于1,而对于成长很快,未来几年每年净利润超过30%的企业,PEG也不能超过1.5倍,因为高增长速度可以使估值下降得更快。假定一只股票20%的增长率,现在估值有16倍,我们就有一定的估值折扣(安全边际),如果我们的判断出现偏差,成长性比我们的预期稍差,但由于买入时有一定折扣,风险也不大;而如果成长性符合我们的预期甚至超过,未来这个股票的估值可以提高到20倍以上,加上成长获得的收益,你的投资利润就非常可观,从这一点上,安全边际策略就是进可攻退可守的策略

  低估值股票更安全

  因此低估值的股票总是更安全(除了周期起伏类股票),也容易出现大牛股,而高估值的股票风险更大。真正的价值破坏是你在60倍市盈率买入一只股票,预期它可以每年60%的增长,但是买入后发现它的增长只有10%,结果投资者的预期大幅度下降,原来认为值得60倍买入,现在只给10倍,而成长性也不足,最终这只股票价格的下跌会非常惨烈。这种教训是有很多的。特别是在牛市进行到一定阶段出现泡沫后。

  2000年的时候,很多投资者认为只有科技股才是高速成长型股票。而实际美国的主要科技股历史平均增长率(1986-2000)并没有投资者所构想的20%-30%的增长,其实只有9%。因此,最终投资科技股的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现在我们重新处于牛市阶段,投资者还有可能出现非理性的行为,如果不牢记安全边际的原则,一旦潮水退去,还可能出现巨大的投资损失。所有的股票都不一样,因此安全边际也就不一样。对于通常的企业,看市盈率和增长率的比较就足够了,但是有些企业不是看估值,而是看市值水平,比如泸州老窖,现金流很好,中国10大名酒,在5元钱的时候,即使市盈率看起来很高,但市值很小,这与其名酒厂的地位并不合适。因此在当时也算是有安全边际。不过以目前的股价来看,泸州老窖已经没有安全边际。

  另外长江电力未来5年的业绩就比南方航空未来5年的业绩容易预测得多。有很强的价格谈判能力,占据优势市场份额,需求相对稳定增长的企业买入的安全边际就可以降低。另外成长性可以降低风险,比如你买入的股票是30倍市盈率,成长性有25%,即使股价不涨,一年后该股票的估值也会大幅度下降。安全边际的概念使得投资者变得谨慎,但会在别人恐慌的时候,你更乐观,在别人贪婪的时候,你更理性,当牛市进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你也会谨慎。

  安全边际也许会使你错过一个星巴克,它10年涨幅超过100倍,也许会错过苏宁电器,它这两年也有巨大的涨幅,可这两个股票的估值一直都不便宜。毕竟星巴克这样的企业并不多,在初期辨认起来更不容易。强调安全边际的主要原因是前期上市的两家中小企业(威海广泰和青岛软控)有出色的竞争优势,都属于高速成长股,都受到了投资者的乐观追捧,但我觉得目前缺少安全边际

 

关于反方向的安全边际

 

摘要:价值观点:非常值得推荐的一篇文章,作者提出“反向安全边际”的新颖概念。结合中国股票市场对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进行了辨证的思考,直指目前价值派关于长期持有与阶段减持的问题中心。

  股票基本面未发生改变,就必须一直持有股票吗?当股票被市场过度高估时,我们能阶段性减持吗?
  能否设定一个关于高估的安全边际,当股票价值与价格相比被高估足够大的程度的时候减持股票,这个安全边际确保我们减持股票后能在更低的价格重新买入股票。例如,设定过度高估的市盈率范围(如高于60倍以上),当市盈率高于这个范围,根据企业成长性,能确认市盈率重新回到合理范围(如20倍以下)需要很长时间(如三年、五年)时,对股票作出减持。又或者以DCF估值为标准进行设定。
  这个问题我心中还没有答案,巴菲特的回答很坚决:只要基本面不变,一直持有。大师这样认为一定有他充足的理由。但也许是因为巴菲特有大量低成本且无风险的保险浮存金,使他能持续在低价买入股票,而且还有高额的资本利得税以及庞大的资金量使他无法做这样的操作。
  坚定的价值投资者面对下跌的煎熬应付自如,但相信上面的问题却困扰着很多人。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一方面若阶段性减持股票明显违背价值投资的长期持有原则,这种操作模式也还没有真正被实践检验证明是有效的。另一方面若坚持巴菲特的做法将可能面临很大的时间和机会成本损失。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可口可乐,1999年峰值时市盈率68倍,根据可口可乐的增长率很容易得出结论,要回到合理的20倍市盈率,至少要五年以上的时间。巴菲特选择了持有,结果七年过去了,股价由峰值的100美元跌到现在的48美元,期间的时间和机会成本损失不可谓不大国内也有相似的例子,云南白药2001年股价峰值为24.7元,市盈率为67倍,两年后跌至13.6元,到05年才回到01年股价峰值。
  设定高估的安全边际能有效避免这些损失吗?

   反向安全边际与普通意义的安全边际本质上是一样的,目标都是以相对安全的价格持有优秀股票,区别在于两者发生在投资过程的不同时间节点。两者都存在错过优质股票的风险。
  从两个角度比较这种风险产生的概率。普通意义的安全边际只需作一次的判断,超长期而言反向安全边际可能会有数次的抉择,数次的决定意味着数倍的风险,多次买卖股票存在着使心态变浮躁而作出错误判断的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说反向安全边际的风险大于普通意义的安全边际。
  若把股票价格定义为低估、合理、高估三个区域,普通意义的安全边际目标是股价由合理或者高估区域回落至低估区域,反向安全边际目标则是由高估区域回落到合理区域,从这个角度来说反向安全边际错过优质股票的风险反而比较低。

    在2005年致股东信中,巴菲特自责道:从我们最早买进这些股票后,随着市盈率的增加,对这些公司的估值增长超过了它们收益的增长。有时这种分歧相当之大,在互联网泡沫时期,市值的增长远远超过了业务的增长。在泡沫期间我对令人头晕目眩的价格啧啧称奇,却没有付诸行动。尽管我当时声称我们有些股票的价格超过了价值,却低估了过度估值的程度——在该行动的时候我却只是夸夸其谈。

另一种安全边际——基本面


 

摘要:

“我是85%的格雷厄姆+15%的费雪”,这是巴菲特对自己投资理论的总结,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和费雪的基本面成长性,到底哪个更重要?答案可能是两者的结合,基于基本面的安全边际才最重要

 

    安全边际是格老价值投资理论最核心的部分,但过于强调安全边际有时会走进误区。如果能确认一只股票是值得长期投资的优质股票,过度追求安全边际有时会错过好的机会,更有立场不坚定者会为了等待更低的股价反而被迫追高买入。优质公司只要价格合理,安全边际少一点并不是大问题,优质股票本身就有安全保障,而低价买入优质股票的机会并不是经常都有。基本面差的股票即使以很大的安全边际买入,同样会出现亏损。因为如果股票基本面持续恶化,原来的安全边际就会消失。这也是巴菲特发现格老应用价值投资过程中的最大错误,这说明了股票基本面远比安全边际更重要

 

我认为巴菲特实际上40%象格老,20%象费雪,40%是他自己。特许经营权、稳定性、确定性都是两位先辈所没有的,而这些却是巴菲特理论最有价值、最核心的部分。格老实际运用价值投资理论过程是失败的,因为他发现的只是财富宝库两把钥匙中的一把,而决定性的另一把钥匙就是巴菲特理论的核心部分。

垄断、稳定、确定性、成长是获得超额收益的利器,可以用投资的刀刃来形容。我甚至觉这些因素比安全边际更有价值,在任何价格买入优质股票,抛弃安全边际,长期一样可以获得超额收益,不同的也许只是比原来少了一点点利润。对于优秀公司来说,股票价格向下的空间是有限的,向上却是无限的。比如在任何历史价格买入可口可乐、沃尔玛、茅台都是大赢家。当然这是比较极端的想法,投资成本总是要考虑的。

    绩差公司基本面持续向差和优秀公司持续向好都是大概率事件,因此以大的安全边际买入绩差公司而亏损和以小的安全边际买入优秀公司获得超额利润也是大概率事件。安全边际重要,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格林厄姆,只是点燃巴菲特的星星之火。格老是价值投资的奠基人,我不会轻视他。只是觉得他的是基础理论,还有不完善之处,真正把它完善并在实践中发扬光大的是巴菲特。安全边际和基本面对收益率的影响就可以看出它们的重要程度。假设安全边际为50%(已经是十分大的了),基本面贡献为零(为便于比较,做理论假设),则安全边际能影响的收益范围最大为100%。另一种情况,安全边际为零,基本面优秀的企业长期收益率可能是1000%,可能是10000%,甚至可能是1000倍。基本面对收益率的影响远远超过安全边际。持续稳定获得超额收益取决于优秀的基本面而不是多获得10%的安全边际还是少10%的安全边际。另外我觉得行业的选择也是另一种安全边际,万科是优秀的企业,但是房地产的属性降低了它的安全性。

巴菲特投资的大部分企业具有特许经营权,大部分价值投资者都了解,但是基本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认为特许经营权就是巴菲特投资理论的核心,特别对于普通投资者,持有具成长性的特许经营企业股票是持续稳定获得高额收益的最佳途径。建议选择股票前首先问问自己:这个公司有特许经营权吗?

     相对于有限的股价安全边际,巴菲特发现的是更强有力的基本面安全边际,包括特许经营权、确定性、持续成长、行业特性等基本面因素为我们提供了更巨大、甚至是无限的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的合理经验值

根据凌通投资的投资实践以及凌通投资的同事共同研究总结的经验,价格和价值的偏离程度超过10%以上一般才可以做为安全边际,价格和价值的偏离程度小于10%,缺乏安全性,最小的安全边际应该是价格与价值的偏离程度大于等于10%。价格和价值的偏离程度小于10%时不应该买入股票,原因在于,小于10%时价格受价值的约束和吸引不强烈,股价变化随机性强。偏差大于10%时价值对价格的约束和吸引力强烈,价格变化的方向性和确定性越明确。

  其次,如果价格和价值的偏差小于10%不利实际操作,或者说实际操作中需要安全边际大于10%,因为在具体操作中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分仓买入,分步建仓,以降低风险,不会一次买入。我们需要多个买点。比如说3个买点,在第一次买入后股价如果上涨了第二次、第三次买入价格要比第一次买入高,如果安全边际小于10%后两次的买入成本很高利润太小,风险增加。只有在安全边际大于10%之后即使首次买入后股价上涨,第二次、第三次的买入成本也不会太高,风险较小,而收益会大。小于10%的安全边际就会分仓买入后总成本抬高,风险增加,收入减少。价格和价值的偏离程度超过10%以上做为安全边际的起码条件,但并不是过10%就一定要买,在大于10%的安全边际下,买与不买要结合个股当时的具体情况。

  安全边际出现之后往往会出现更大的安全边际,安全边际常常是一个区域,而不是一个点。股价与价值的偏离程度达到10%之后,虽然在此时买入是相对安全的,但股价在大部分情况下会继续下跌,形成更大的安全边际,并且股价在安全边际之下往往会停留一段时间,形成一个安全买入区。当出现了股价低于价值10%时立即买入并不是最佳选择,再等一等、看一看,常常比安全边际一出现就买入效果要好。

如图

 


  下面是我们分析的一个30%安全边际的案例,说明在安全边际下买股票也要慎重。

  在2004年上市公司普遍发生委托证券公司理财,由于当时中国股市特别低迷,导致大量证券商面临破产,市场上发生了大量的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被证券公司挪用,无法归还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又已经面临破产,上市公司的钱极大的可能将打了水漂。市场上不断暴发这样的事,在这种背景下只要哪家公司公布或被猜测有委托理财股价马上下跌。

  一向风平浪静、好事不断的伊利股份其独立董事突然以公开信的方式向市场揭露,伊利公司也存在着几亿的资金委托某券商进行投资,而且这个资金是未经董事会同意由董事长和副董事长两人私下做主。这笔钱的实际去向是以委托理财为幌子,被董事长控制用以收购伊利股票,从而实现董事长对伊利的控股,目前这笔钱存在风险。消息一出,市场哗然,股价立竿见影,应声而跌。

  大家知道如果一个ST公司一个劣质的公司无论发生什么坏消息都不太引起市场的关注,因为这些公司一天到晚发布坏消息,人们都习惯了,而伊利是中国最成功的成长股,被评为全国最受投资者喜爱的上市公司是超级蓝筹成长股,这样一个公司突然暴出这么大的负面消息,市场一下子把目光都投入到伊利。全国的财经记者和普通媒体记者,纷纷杀往呼和浩特、杀往伊利。说一个好公司的好话不算新闻,报导一个好公司的坏事,就是特大新闻,于是新闻记者特别卖劲,什么《变味的伊利》、什么《3。2亿有去无回》的文章铺天盖地,股价不断下跌,市场人心惶惶。

  当经历了一连串的坏消息和媒体任意的夸大之后,伊利股价跌到了9元,此时市场上还在深究伊利背后更大的坏消息,分析师预测股价会跌到7元。我们专门抽出时间去超市,问销售人员,伊利最近发生的事知不知道,得到的回答是从来不知道这些事情,同时他们也认为这个事不影响伊利的销售,于是我更加相信这个负面消息带来的下跌,极有可能是机会。股价不断下跌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新闻信息反映出的一个事实是,这个事件很大程度上是董事长和独立董事之间的矛盾反映,几亿资金被董事长挪用,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独立董事不断揭露董事长以权谋私,而董事长干脆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罢免独立董事,于是中国资本市场第一起罢免独立董事这个事发生上演了。8月份罢免临时股东会议召开,我们一路风尘仆仆赶到了会场,在会议上,大机构的代表们气急败坏、惊慌失措,本来是个罢免独董的会议,这些大机构的代表根本就不关心这个议案,不断地拍着桌子向董事长狂喊,“你说那几亿是不是挪用了,能不能收回。” 董事长则不断地说着一些,"嗯、啊、也许、可能、或者、大概”,机构代表不断地打断董事长提高噪音狂喊,“我问的你是能不能收回”。一上午的会议在这样的气氛中结束了,会后,我和过去访问伊利公司一样进入了工厂。在工厂里,我们感到困扰伊利的这个事件,紧张的气氛仅仅限于办公楼,在工厂里,没有一点迹象表明伊利高管之间有什么矛盾。车间里工人们在生产,此时车间办公室里,有人在开办公会。由于多次访问过伊利,认识一个伊利保安人员,与这个保安简单寒喧,问公司最近出了点事,你知道吗?他说,“知道,有什么大不了的,真不明白股市,这么点事就跌了几元钱,工厂还不是照样生产,照样加班加点,照样工资增加吗?股市真是莫名其妙。”(在临时股东会结束后,我们曾与董事会秘书专门谈了十分钟,他也向我们表示没什么事,但我们更愿意听保安的观点)

  当离开伊利时,我们已经坚定地下决心,伊利没有问题,股价下跌的真正原因是股东大会上那些急燥的机构代表们,是他们的慌乱和沉不住气下的抛售,造成伊利股价下跌,而伊利的基本面和生产经营没有任何实质性影响,这件事情也不会影响公司的发展,而且董事长确有挪用的事情,在这么大的压力下,也会把钱还回来。现在必须买入,必须疯狂地买入,否则会丧失机会。

  我们在9元开始买入一路买到10元,此后股价缓慢上升,两个月后股价站到了12元。

  我们的买入价格比伊利的内在价值至少低了25-30%,也就是说当时的安全边际至少是25%以上,若在10%的安全边际位买入恐怕要经历一个痛苦和纠心的被套过程,当然由于是在有安全边际的情况下买入,最终不会被套的,只是少挣,因为安全边际在保护你。

  通过实例说明10%的安全边际是一个起码的条件,不到10%不要买,而到了10%之后,买与不买还要根据到时的情况,综合分析决定,原则上应该在观望一下。

  以上的介绍中我们看到安全边际就是10%以上价格与价值的偏差,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这种较大的偏差在什么时候出现,其出现和发生有没有规律?答案是肯定的,较大的安全边际出现是有规律的,我们下节讨论安全边际出现的规律。

安全边际出现的条件和规律


价值投资网(www.guiyin.com.cn)      2007-3-11

安全边际出现的条件和规律。会促使安全边际出现的条件,是与企业相关的,坏的负面消息发生,有坏事和坏消息就会可能令股票出现了安全边际。企业一路凯歌,好事不断,就不会出现较大的安全边际,安全边际常常是伴随着坏消息、坏事情而出现的,做为可以给我们带来收益的安全边际,其性格是吃“坏”不吃“好”,比如:在上文中提到的伊利股份,因为高管层出事,高级管理层矛盾,相伴而来的是伊利股份出现了较大的安全边际。大的安全边际几乎百分之百出现在市场预期之外、突发的较大的利空事件和利空消息发生之时,大的利空事件和利空消息越在预期之外,越是人们没想到的,越能促进更大的安全边际。利空事件和利空消息与大的安全边际的关系。就象本体和影子一样相伴相随、不可分割,同时出现、同时消失,如果我们喜欢发现大的安全边际,必须同时喜欢并善于分析、把握重大的利空事件和消息。你必须能够在令人不爽、看似可怕的利空消息中保持理性,并用理性发现机会,可以说寻找大的安全边际实质上就是在人人讨厌、人人避之的重大的坏消息倒霉事情中,寻找到低吸的机会。

  一家企业如果不断在好消息包围下股价就会不断上升,想买这只股票只能去追高,没有低买的机会,而从来即不产生好消息也不产生坏消息的企业股价平稳,没有大的波动,从而也没有机会,只有在坏消息出现时股价才会跌,才会给我们低价买入的机会。

  特别要提一下是对于大部分公司在大多数情况下的突发重大利空,都可能形成安全边际,但并不是一切重大利空都会100%形成安全边际。利空越是发生在好的优质企业或稳定经营的企业上,越容易形成安全边际。因为它们的价值中枢和内在价值是稳定的。突发利空事件,只能影响一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利空事件会逐渐消失,好的优质企业和稳定经营的企业,它们的内在价值稳定,抗空袭能力强,利空制造的下跌往往就是安全边际。

  对于有些公司,如ST和劣质股,它们本身内在价值低,或者内在价值不确定或者根本就无内在价值,出现利空时对它们来说是股价会单边下跌回落,不会形成安全边际,比如某些庄股。

  当我们一起通过讨论和分析知道了安全边际与突发利空同时出现的这个规律后,不知道大家是是否想过,为什么安全边际会与大的利空会同时出现?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讲解。

为什么安全边际会与大的利空同时出现?

  在生活中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正在做着什么,突然你的手接触到一个温度非常高的东西,你不知道被什么东西烫了一下,此时,你的手会飞快地反射性地离开烫你的东西,在手离开后,你才会观察思考,是什么东西烫了你,有没有更大的危险。如果在股市一只股票产生意外的负面消息,股价也同时突然开始下跌,你的反映将会怎样那?当股票发生一个重大利空时,你的第一反映并不是先进行观察和思考,根据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来决定是否离开,而是不顾一切地先抛出股票,就向你的手被烫时一样。这看起来应该是不正确的、不理性的,但非常遗憾,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因为这是人性的特征。人在遇到突然意外后,立即离开是人的本性。

  这个本性是人类在几千万年内的进化过程中由大自然造就的,几千万年前的人类正在树下捕猎,突然一个异常动静出现了,此时这些古人有的听到异常声音后二话没说,飞身上树,然后立在树上观察到底发生了什么?而另一些人采取的是站在树下向异常声音去看到底发生了什么。结果是一只老虎向他们扑来。最后的结果是立即上树的古人活了下来,而在树下观察的古人死于虎口,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千万次,经过几百万年的时间,自然选择的结果是能在异常情况发生时,靠反射不寻求先搞清到底发生了什么,而先到安全地方的古人活了下来,并有机会留下了后代,从而使人类具有了遇到异常情况先快速逃离的本性。这种本性在远古恶劣的生存竞争环境中保护人类,并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也成了现代人类的本性。

  当我们讲到这的时候,也许大家就明白了,为什么自己在市场上遇到了突然的变化,就马上不顾一切地把手中的股票抛出。事后冷静地分析却发现问题没有那么严重。从而常常自责,自己为什么不在当时想想,分析一下看看再说,实际上这是普遍人性的反映,并不是你个人的问题。

  于是大的突发意外利空造成大的安全边际的第一个原因找到了。

  由于是突发地意外和利空,市场中没有任何征兆,这种意外利空,引发市场中的参与者,纷纷反射式抛空,躲避风险。大家想一想,市场参与者普遍地不做深入地分析,纷纷短时间内集中抛出其结果会是什么样呢?首先必然是股价快速大跌,这为理性投资人低买创造了条件。其次是未经思考的抛空避险,大部分情况下是不正确的,人性本能驱使下的未经过理性思考和分析行为,常常是错的,其导致的下跌也是错误的,于是为下一步价格回升创造了条件。

  比如我先前讲过的伊利股份的例子,在当时市场上大量的上市公司委托理财时不会造成股价下跌的背景下,伊利传出几亿元的不正常的委托理财的事。市场上很多参与者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36计走为上策。抛出不是在一个理性分析的基础做出决策。于是安全边际出现了。

  事实上股市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即使当时有人试图先进行理性分析再做决策,客观上也没有可以进行理性分析的真实信息,大量的信息是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信息,难以辨识。在这种情况下做为当局者。(中国有句俗话叫当局者迷)要在短期内做出全面的正确地分析,谈何容易。短期内分析出正确结论的可能性很小,很难说这样的分析比靠人性马上出逃更有价值。

  以上我们谈了负面消息造成安全边际的第一个原因,实际上负面消息造成安全边际的原因一共有三个,下一节我们为大家介绍第二和第三个原因。

市场里面有数以万计的投资人,股市是由人组成的一个集体游戏,股市中很多变化和现象实际是反映了人的性格爱好和想法,数以万计的投资人中,有几种主要类型的人,他们在行为方式基本理念具有相似性。

  第一种是价值投资者,这类人认为价格变化是由价值决定的,他们的买卖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由价值和价格的关系决定的,当他们认为价格高于价值时就卖出,价格低于价值时就买入,而不管其它因素,这类投资人目前在中国市场上,人数正在快速增长。第二类是趋势交易者,这类投资人认为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价格变动,总是延着一个方向持续运行,一轮上涨或者一轮下跌,都是连续的涨或者连续的跌,形成一个涨或者跌的趋势。他们认为一旦确认了一个上涨的趋势就可以买入,一旦确认一个下跌的趋势就应该卖出,比如:股价从底部一开始涨的时候,趋势交易者并不立即买入,而要等出现一个初步的上涨趋势之后,趋势交易者才会买入。反过来,在股价开始下跌的时候,趋势交易者也不是立即卖出,而是要等待出现了连续的下跌之后,他们确认下跌趋势形成,此时趋势交易者才会卖出。趋势交易者目前在A股市场上人数最多,趋势交易者的这种行为特征也使得他们具有了助涨和助跌的作用,当股价涨起来后,趋势交易者的大量介入,会使得股价涨的更高,从而形成助涨,反过来,当股价下跌的时候,趋势交易的介入,会使得股价跌的更凶。当负面消息暴发之后,股价因为大部分人在心理的驱动下,抛售造成股价下跌,当这批人抛售完成之后,股价本该止跌了,但连续的股价快速下跌,造成了技术形态变的异常难看,均线由多头排列已经或正在变成空头排列,重要的支撑位被击穿。这一切不可避免的被趋势交易者看到,认为下跌趋势已经形成。于是他们认为下跌趋势已经形成就会离场,这样股价又在趋势交易者的接力抛售行为推动下,再次滚阶而下。趋势交易者的离场成了股价又一波下跌的动力,趋势交易者从先行离场的人们手中接过了推动下跌的接力棒,成了第二波下跌的主导者。当第二波下跌出现并结束后,大家可能会说这时下跌差不多应该结束了吧?答案是还有最后的一波下跌,在这一波下跌起推动作用的是--群“虾米”和--群“羊”主导。不管一个市场多么成熟,多么理性,市场总会存在着这样的投资者,他们没有深刻的理念,也没有成熟固定的赢利模式,更谈不上投资战略和投资风格,他们的交易和买卖常常是随机和随意的看见涨就买,看见跌就卖,他们做投资很大程度决策是靠眼睛而不是靠脑子。(需要说明的这类看见涨就买,看见跌就卖的投资者和趋势交易者有质的不同,趋势交易者虽然也是看见涨就买,看见跌就卖,但趋势交易者有自己的理论。他们有趋势是否形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股价上涨满足一定条件,趋势交易者都会认为趋势形成才会跟进,而随机交易者则是完全凭感觉),显然如果一个利空事件导致的股价快速下跌出现在随机交易者面前时,十有八九,随机交易者会卖出股票,随机交易者的抛售促成了股价最后一跌,随机交易者就是把股票卖到地板上的那类人。随机交易者增加了下跌深度扩大的安全边际。随机交易者就是股市的“虾米”,也是被人宰割的“羊”。有很多人认为个人投资者或者小资金的投资者是股市的“虾米”、是被人宰割的“羊”,大资金大机构是股市的“鲨鱼”是“狼”。我们不这么认为,也不同意这个说法。个人投资者,小资金投资者完全可以超越大资金、大机构。钱多少与是否能成功没有必然的关系,正确的战略,正确的理念,正确的模式是成功的关键,有正确理念,正确模式的个人投资者完全可以比机构投资者做的好,真正的股市“虾米”是那些没理念、没思想、没模式、没技术的随机交易者。正确理念,正确模式的个人投资者也可以是股市的“鲨鱼”!在以上三种力量的接力推动下,突发利空发生后,股价快速地下跌,于是安全边际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下一节我们结合一个具体股票介绍以上三种力量如何共同接力推动下创造安全边际,以及凌通投资如何利用这个安全边际获利。

三大因素共同制造安全边际的实例


价值投资网(www.guiyin.com.cn)      2007-3-11

2005年9月的A股市场的基本形势是这样的,6月,A股市场以快速凌厉的态势跌破1000点,创出几年来的新低,用哀鸿遍野来形容市场是有过之无不及。几十元的股票变成了几元,有人推测A股将跌破800点,而被投资人广泛传播的是A股将下破600点的观点,市场气氛令人窒息。形势的发展往往和人们的预料不一致,到9月时,指数反弹到1200点。不过,当人们的心理产生了某种希望时,指数再次开始下跌。

  在这次下跌时出现了新现象,前面我们说过在A股市场下破1000点时,大部分股票都跌的很凶,只有一类股票相对都没有跌,就是驻扎着大量基金的股票,总体上跌幅不大。这些股票一方面有一定的价值度,自然具有抗跌性;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基金驻扎、有资金维护,所以在长期的熊市中,它们跌幅都不大。但是当指数在从998点反弹到1200点再次开始下跌时,长期不跌的基金重仓价值股突然地大幅下跌,深赤湾、深中集这些长期牛股开始大幅破位。市场上也立即出现了基金重仓有防御性泡沫和价格泡沫的说法,这个说法认为基金长期退守在价值股里,防御熊市下跌,由于大量基金进入,推高了股价产生了因防御出现的价格泡沫,现在这个泡沫破了,基金重仓股将会大幅下跌。在这样的背景下,几乎所有的基金重仓股都开始下跌。

  老牌基金重仓股燕京啤酒一向以经营稳定、价格稳定著称,在这波所谓的防御性泡沫破裂的下跌潮中,不可避免地也受到影响。市场上大量的基金重仓股下跌和头头是道的防御性泡沫破裂理论让持有燕京的投资人难以平静,难以把心态放平和,投资人对过去持有燕京的理由开始产生了怀疑,持股的信心动摇了。防御性泡沫破裂的理论在飞速传播,大量的基金重仓股在不断下跌, 一切都不明朗。在这样的局面面前,投资人不可避免地失去了理性的思考,于是在突发利空事件发生后,固有的快速逃离危险和不确定的抛售行为发生了,人们纷纷不顾一切地抛售燕京,燕京从05年9月20日开始连跌四天,天天收阴,到9月23日股价从7.20元一口气跌到6.5元,跌幅高达10%,到6.5元附近股价开始出现了某种止跌迹象。

  这一轮快速的大幅下跌就是由投资人本能的避险和逃离行为快速抛空造成的。其表现出不顾一切的夺路而逃的特征,抛售过程是你追我敢,你抛我也抛,你抛的快,我抛的更快,K线上的这种特征正是人性驱动下不顾一切逃离险地的必然特点.突发利空初期引起的下跌都是这样的,这种特征是本质性、共性特征。

  随着逃跑的逐步跑的差不多,燕京的股价开始在6.5元附近小幅波动,出了启稳筑底的迹象。6.5元是燕京啤酒在1年多里无论怎么波动均没有实质性跌破的价格,人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次燕京的股价也不会破6.5元,不幸的是在横盘十几天后,燕京的股价滑过了6.5元,于10月13日跌到6.39元,到10月13日燕京的价格在横盘较长时间后,跌破了历史上的6.5元的强支撑位,出现了价格破位,形成了筑底失败的迹象,虽然这只是一种可能,但在趋势交易者的眼里,破历史强支撑位,已经非常明确地表明:“筑底失败了,新下跌趋势确立”。于是次日开盘仿佛是听到了百米赛跑的发令枪,趋势交易者以整齐化一的动作快速离场,两天跌10%,股价收于5.79元。我们可以看到趋势交易者助涨助跌的特征是多么明显,他们总是慢半拍买入或者卖出,他们一旦看到某种情况出现就采取行动,股价就会大幅快速下跌。股价跌的快、跌的猛,与一开始因为人们害怕离场不同,害怕离场表现出的是慌乱的下跌和无序的下跌,而趋势交易者的下跌表现的是有序和整齐的特点,好象有人统一指挥,这个指挥正是那个趋势交易者用来判断趋势确定的共同条件。而且趋势交易者一旦认为趋势确立就毫不犹豫,坚决走人。这是他们的操作原则,这是铁的纪律。从而形成了好象有人统一指挥下的有组织撤退。
当趋势交易者快速地离场之后,此后燕京啤酒的走势出现了随机弱式走势,这时股价整体已经不在大幅下跌,基本在5、6元之下做随机波动,做了相对较长时间的停留后于11月12日开始价格一路阳线,历时一个半月股价回到了7元,就是回到了下跌开始的价位,伴随着所谓的防御性泡沫破裂说法在逐步消失,股价完成了逐步全面回归。在5、6元之下的卖出者,大部分是随机交易者,随机交易者没有原则,他们不思考一个稳定的知名消费股票在短期内下跌20%,还有没有风险,只是看到下跌就随意的卖出。随机交易者往往并不能使股价进一步大幅下跌,只是在较低的价位让股价走的比较弱,技术形态比较难看。在股价正式地反弹回归前常常给随机交易者留出较多的时间,让尽可能多的随机交易者都离场,这样一方面减少在价格回归过程中的阻力和干扰因素,更重要的是,这是很多理性地价值投资者的价值发现和逢低买入需要随机交易者的配合,如果没有给随机竞争者是留出足够的时间尽可能多的卖出股票,理性的价值投资者也不能在价格大大低于价值的情况下买到廉价的股票,从这个意义上讲,随机交易者最重要的作用是给价值发现者提供廉价股票,而不是创造更大的安全边际。

运用安全边际策略  

找到一个你认为的好公司只是投资成功的一半,买入好企业的不是看历史价格的涨跌幅度,只要公司仍然在增长,估值处于合理甚至低估区间,就值得买入,但是如何确定价值呢?

  有把握地猜测

  投资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无论你多么用功研究企业的盈利模式,将股票分成类型,仔细的研究数字,不辞辛苦的去调研,也不论你对公司的过去了解多少,你不能肯定它的将来会怎样,只能猜测。

  作为一个选股投资者做的是要最有把握的猜测,而不是盲目的猜测。你的任务是选股票并以不是太高的价格买进,持有,等待,然后关注有关这家企业的信息。买入机会应该是在价格低于价值或者接近的时候,但是情绪总是影响你的理性,因为恐惧,在熊市或者下跌的时候你不敢买入,因为贪婪,在股票大幅度上涨的时候你敢于买入。为了规避这种情绪化倾向,我们只有通过在股票价格低于价值的时候进行买入,而股票市场价格与估值的差异就是安全边际。你在分析清楚一个企业并决定买入的时候(特别是在对判断价值还没有经验的时候),应该注意要给一个安全边际。

  对于一个前景不确定的公司预留的安全边际应该大于对盈利可以预期的公司。作为投资者,我们能够做到的是坚持不懈的做好分析工作,找到成长性的公司,按照安全边际买入,估值水平是随着投资者的情绪变化而变化的,尽管长期来说肯定和基本面估值一致,这种情绪我们也曾经试图去分析,但我们仍然不能去预测市场中其他投资者怎样给一个股票估值。你可以在安全边际下买入,预期估值回到正常水平,但是你不能在已经高估的情况下预期其他投资者以更高的估值买入(这是搏傻理论)。

  作为一个确定的规则,股票价格不应该高于其每年平均净利润增长率的比率,也就是PEG比率小于1,而对于成长很快,未来几年每年净利润超过30%的企业,PEG也不能超过1.5倍,因为高增长速度可以使估值下降得更快。假定一只股票20%的增长率,现在估值有16倍,我们就有一定的估值折扣(安全边际),如果我们的判断出现偏差,成长性比我们的预期稍差,但由于买入时有一定折扣,风险也不大;而如果成长性符合我们的预期甚至超过,未来这个股票的估值可以提高到20倍以上,加上成长获得的收益,你的投资利润就非常可观,从这一点上,安全边际策略就是进可攻退可守的策略

  低估值股票更安全

  因此低估值的股票总是更安全(除了周期起伏类股票),也容易出现大牛股,而高估值的股票风险更大。真正的价值破坏是你在60倍市盈率买入一只股票,预期它可以每年60%的增长,但是买入后发现它的增长只有10%,结果投资者的预期大幅度下降,原来认为值得60倍买入,现在只给10倍,而成长性也不足,最终这只股票价格的下跌会非常惨烈。这种教训是有很多的。特别是在牛市进行到一定阶段出现泡沫后。

  2000年的时候,很多投资者认为只有科技股才是高速成长型股票。而实际美国的主要科技股历史平均增长率(1986-2000)并没有投资者所构想的20%-30%的增长,其实只有9%。因此,最终投资科技股的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现在我们重新处于牛市阶段,投资者还有可能出现非理性的行为,如果不牢记安全边际的原则,一旦潮水退去,还可能出现巨大的投资损失。所有的股票都不一样,因此安全边际也就不一样。对于通常的企业,看市盈率和增长率的比较就足够了,但是有些企业不是看估值,而是看市值水平,比如泸州老窖,现金流很好,中国10大名酒,在5元钱的时候,即使市盈率看起来很高,但市值很小,这与其名酒厂的地位并不合适。因此在当时也算是有安全边际。不过以目前的股价来看,泸州老窖已经没有安全边际。

  另外长江电力未来5年的业绩就比南方航空未来5年的业绩容易预测得多。有很强的价格谈判能力,占据优势市场份额,需求相对稳定增长的企业买入的安全边际就可以降低。另外成长性可以降低风险,比如你买入的股票是30倍市盈率,成长性有25%,即使股价不涨,一年后该股票的估值也会大幅度下降。安全边际的概念使得投资者变得谨慎,但会在别人恐慌的时候,你更乐观,在别人贪婪的时候,你更理性,当牛市进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你也会谨慎。

  安全边际也许会使你错过一个星巴克,它10年涨幅超过100倍,也许会错过苏宁电器,它这两年也有巨大的涨幅,可这两个股票的估值一直都不便宜。毕竟星巴克这样的企业并不多,在初期辨认起来更不容易。强调安全边际的主要原因是前期上市的两家中小企业(威海广泰和青岛软控)有出色的竞争优势,都属于高速成长股,都受到了投资者的乐观追捧,但我觉得目前缺少安全边际

 

关于反方向的安全边际

 

摘要:价值观点:非常值得推荐的一篇文章,作者提出“反向安全边际”的新颖概念。结合中国股票市场对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进行了辨证的思考,直指目前价值派关于长期持有与阶段减持的问题中心。

  股票基本面未发生改变,就必须一直持有股票吗?当股票被市场过度高估时,我们能阶段性减持吗?
  能否设定一个关于高估的安全边际,当股票价值与价格相比被高估足够大的程度的时候减持股票,这个安全边际确保我们减持股票后能在更低的价格重新买入股票。例如,设定过度高估的市盈率范围(如高于60倍以上),当市盈率高于这个范围,根据企业成长性,能确认市盈率重新回到合理范围(如20倍以下)需要很长时间(如三年、五年)时,对股票作出减持。又或者以DCF估值为标准进行设定。
  这个问题我心中还没有答案,巴菲特的回答很坚决:只要基本面不变,一直持有。大师这样认为一定有他充足的理由。但也许是因为巴菲特有大量低成本且无风险的保险浮存金,使他能持续在低价买入股票,而且还有高额的资本利得税以及庞大的资金量使他无法做这样的操作。
  坚定的价值投资者面对下跌的煎熬应付自如,但相信上面的问题却困扰着很多人。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一方面若阶段性减持股票明显违背价值投资的长期持有原则,这种操作模式也还没有真正被实践检验证明是有效的。另一方面若坚持巴菲特的做法将可能面临很大的时间和机会成本损失。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可口可乐,1999年峰值时市盈率68倍,根据可口可乐的增长率很容易得出结论,要回到合理的20倍市盈率,至少要五年以上的时间。巴菲特选择了持有,结果七年过去了,股价由峰值的100美元跌到现在的48美元,期间的时间和机会成本损失不可谓不大国内也有相似的例子,云南白药2001年股价峰值为24.7元,市盈率为67倍,两年后跌至13.6元,到05年才回到01年股价峰值。
  设定高估的安全边际能有效避免这些损失吗?

   反向安全边际与普通意义的安全边际本质上是一样的,目标都是以相对安全的价格持有优秀股票,区别在于两者发生在投资过程的不同时间节点。两者都存在错过优质股票的风险。
  从两个角度比较这种风险产生的概率。普通意义的安全边际只需作一次的判断,超长期而言反向安全边际可能会有数次的抉择,数次的决定意味着数倍的风险,多次买卖股票存在着使心态变浮躁而作出错误判断的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说反向安全边际的风险大于普通意义的安全边际。
  若把股票价格定义为低估、合理、高估三个区域,普通意义的安全边际目标是股价由合理或者高估区域回落至低估区域,反向安全边际目标则是由高估区域回落到合理区域,从这个角度来说反向安全边际错过优质股票的风险反而比较低。

    在2005年致股东信中,巴菲特自责道:从我们最早买进这些股票后,随着市盈率的增加,对这些公司的估值增长超过了它们收益的增长。有时这种分歧相当之大,在互联网泡沫时期,市值的增长远远超过了业务的增长。在泡沫期间我对令人头晕目眩的价格啧啧称奇,却没有付诸行动。尽管我当时声称我们有些股票的价格超过了价值,却低估了过度估值的程度——在该行动的时候我却只是夸夸其谈。

另一种安全边际——基本面


 

摘要:

“我是85%的格雷厄姆+15%的费雪”,这是巴菲特对自己投资理论的总结,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和费雪的基本面成长性,到底哪个更重要?答案可能是两者的结合,基于基本面的安全边际才最重要

 

    安全边际是格老价值投资理论最核心的部分,但过于强调安全边际有时会走进误区。如果能确认一只股票是值得长期投资的优质股票,过度追求安全边际有时会错过好的机会,更有立场不坚定者会为了等待更低的股价反而被迫追高买入。优质公司只要价格合理,安全边际少一点并不是大问题,优质股票本身就有安全保障,而低价买入优质股票的机会并不是经常都有。基本面差的股票即使以很大的安全边际买入,同样会出现亏损。因为如果股票基本面持续恶化,原来的安全边际就会消失。这也是巴菲特发现格老应用价值投资过程中的最大错误,这说明了股票基本面远比安全边际更重要

 

我认为巴菲特实际上40%象格老,20%象费雪,40%是他自己。特许经营权、稳定性、确定性都是两位先辈所没有的,而这些却是巴菲特理论最有价值、最核心的部分。格老实际运用价值投资理论过程是失败的,因为他发现的只是财富宝库两把钥匙中的一把,而决定性的另一把钥匙就是巴菲特理论的核心部分。

垄断、稳定、确定性、成长是获得超额收益的利器,可以用投资的刀刃来形容。我甚至觉这些因素比安全边际更有价值,在任何价格买入优质股票,抛弃安全边际,长期一样可以获得超额收益,不同的也许只是比原来少了一点点利润。对于优秀公司来说,股票价格向下的空间是有限的,向上却是无限的。比如在任何历史价格买入可口可乐、沃尔玛、茅台都是大赢家。当然这是比较极端的想法,投资成本总是要考虑的。

    绩差公司基本面持续向差和优秀公司持续向好都是大概率事件,因此以大的安全边际买入绩差公司而亏损和以小的安全边际买入优秀公司获得超额利润也是大概率事件。安全边际重要,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格林厄姆,只是点燃巴菲特的星星之火。格老是价值投资的奠基人,我不会轻视他。只是觉得他的是基础理论,还有不完善之处,真正把它完善并在实践中发扬光大的是巴菲特。安全边际和基本面对收益率的影响就可以看出它们的重要程度。假设安全边际为50%(已经是十分大的了),基本面贡献为零(为便于比较,做理论假设),则安全边际能影响的收益范围最大为100%。另一种情况,安全边际为零,基本面优秀的企业长期收益率可能是1000%,可能是10000%,甚至可能是1000倍。基本面对收益率的影响远远超过安全边际。持续稳定获得超额收益取决于优秀的基本面而不是多获得10%的安全边际还是少10%的安全边际。另外我觉得行业的选择也是另一种安全边际,万科是优秀的企业,但是房地产的属性降低了它的安全性。

巴菲特投资的大部分企业具有特许经营权,大部分价值投资者都了解,但是基本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认为特许经营权就是巴菲特投资理论的核心,特别对于普通投资者,持有具成长性的特许经营企业股票是持续稳定获得高额收益的最佳途径。建议选择股票前首先问问自己:这个公司有特许经营权吗?

     相对于有限的股价安全边际,巴菲特发现的是更强有力的基本面安全边际,包括特许经营权、确定性、持续成长、行业特性等基本面因素为我们提供了更巨大、甚至是无限的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的合理经验值

根据凌通投资的投资实践以及凌通投资的同事共同研究总结的经验,价格和价值的偏离程度超过10%以上一般才可以做为安全边际,价格和价值的偏离程度小于10%,缺乏安全性,最小的安全边际应该是价格与价值的偏离程度大于等于10%。价格和价值的偏离程度小于10%时不应该买入股票,原因在于,小于10%时价格受价值的约束和吸引不强烈,股价变化随机性强。偏差大于10%时价值对价格的约束和吸引力强烈,价格变化的方向性和确定性越明确。

  其次,如果价格和价值的偏差小于10%不利实际操作,或者说实际操作中需要安全边际大于10%,因为在具体操作中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分仓买入,分步建仓,以降低风险,不会一次买入。我们需要多个买点。比如说3个买点,在第一次买入后股价如果上涨了第二次、第三次买入价格要比第一次买入高,如果安全边际小于10%后两次的买入成本很高利润太小,风险增加。只有在安全边际大于10%之后即使首次买入后股价上涨,第二次、第三次的买入成本也不会太高,风险较小,而收益会大。小于10%的安全边际就会分仓买入后总成本抬高,风险增加,收入减少。价格和价值的偏离程度超过10%以上做为安全边际的起码条件,但并不是过10%就一定要买,在大于10%的安全边际下,买与不买要结合个股当时的具体情况。

  安全边际出现之后往往会出现更大的安全边际,安全边际常常是一个区域,而不是一个点。股价与价值的偏离程度达到10%之后,虽然在此时买入是相对安全的,但股价在大部分情况下会继续下跌,形成更大的安全边际,并且股价在安全边际之下往往会停留一段时间,形成一个安全买入区。当出现了股价低于价值10%时立即买入并不是最佳选择,再等一等、看一看,常常比安全边际一出现就买入效果要好。

如图

 


  下面是我们分析的一个30%安全边际的案例,说明在安全边际下买股票也要慎重。

  在2004年上市公司普遍发生委托证券公司理财,由于当时中国股市特别低迷,导致大量证券商面临破产,市场上发生了大量的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被证券公司挪用,无法归还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又已经面临破产,上市公司的钱极大的可能将打了水漂。市场上不断暴发这样的事,在这种背景下只要哪家公司公布或被猜测有委托理财股价马上下跌。

  一向风平浪静、好事不断的伊利股份其独立董事突然以公开信的方式向市场揭露,伊利公司也存在着几亿的资金委托某券商进行投资,而且这个资金是未经董事会同意由董事长和副董事长两人私下做主。这笔钱的实际去向是以委托理财为幌子,被董事长控制用以收购伊利股票,从而实现董事长对伊利的控股,目前这笔钱存在风险。消息一出,市场哗然,股价立竿见影,应声而跌。

  大家知道如果一个ST公司一个劣质的公司无论发生什么坏消息都不太引起市场的关注,因为这些公司一天到晚发布坏消息,人们都习惯了,而伊利是中国最成功的成长股,被评为全国最受投资者喜爱的上市公司是超级蓝筹成长股,这样一个公司突然暴出这么大的负面消息,市场一下子把目光都投入到伊利。全国的财经记者和普通媒体记者,纷纷杀往呼和浩特、杀往伊利。说一个好公司的好话不算新闻,报导一个好公司的坏事,就是特大新闻,于是新闻记者特别卖劲,什么《变味的伊利》、什么《3。2亿有去无回》的文章铺天盖地,股价不断下跌,市场人心惶惶。

  当经历了一连串的坏消息和媒体任意的夸大之后,伊利股价跌到了9元,此时市场上还在深究伊利背后更大的坏消息,分析师预测股价会跌到7元。我们专门抽出时间去超市,问销售人员,伊利最近发生的事知不知道,得到的回答是从来不知道这些事情,同时他们也认为这个事不影响伊利的销售,于是我更加相信这个负面消息带来的下跌,极有可能是机会。股价不断下跌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新闻信息反映出的一个事实是,这个事件很大程度上是董事长和独立董事之间的矛盾反映,几亿资金被董事长挪用,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独立董事不断揭露董事长以权谋私,而董事长干脆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罢免独立董事,于是中国资本市场第一起罢免独立董事这个事发生上演了。8月份罢免临时股东会议召开,我们一路风尘仆仆赶到了会场,在会议上,大机构的代表们气急败坏、惊慌失措,本来是个罢免独董的会议,这些大机构的代表根本就不关心这个议案,不断地拍着桌子向董事长狂喊,“你说那几亿是不是挪用了,能不能收回。” 董事长则不断地说着一些,"嗯、啊、也许、可能、或者、大概”,机构代表不断地打断董事长提高噪音狂喊,“我问的你是能不能收回”。一上午的会议在这样的气氛中结束了,会后,我和过去访问伊利公司一样进入了工厂。在工厂里,我们感到困扰伊利的这个事件,紧张的气氛仅仅限于办公楼,在工厂里,没有一点迹象表明伊利高管之间有什么矛盾。车间里工人们在生产,此时车间办公室里,有人在开办公会。由于多次访问过伊利,认识一个伊利保安人员,与这个保安简单寒喧,问公司最近出了点事,你知道吗?他说,“知道,有什么大不了的,真不明白股市,这么点事就跌了几元钱,工厂还不是照样生产,照样加班加点,照样工资增加吗?股市真是莫名其妙。”(在临时股东会结束后,我们曾与董事会秘书专门谈了十分钟,他也向我们表示没什么事,但我们更愿意听保安的观点)

  当离开伊利时,我们已经坚定地下决心,伊利没有问题,股价下跌的真正原因是股东大会上那些急燥的机构代表们,是他们的慌乱和沉不住气下的抛售,造成伊利股价下跌,而伊利的基本面和生产经营没有任何实质性影响,这件事情也不会影响公司的发展,而且董事长确有挪用的事情,在这么大的压力下,也会把钱还回来。现在必须买入,必须疯狂地买入,否则会丧失机会。

  我们在9元开始买入一路买到10元,此后股价缓慢上升,两个月后股价站到了12元。

  我们的买入价格比伊利的内在价值至少低了25-30%,也就是说当时的安全边际至少是25%以上,若在10%的安全边际位买入恐怕要经历一个痛苦和纠心的被套过程,当然由于是在有安全边际的情况下买入,最终不会被套的,只是少挣,因为安全边际在保护你。

  通过实例说明10%的安全边际是一个起码的条件,不到10%不要买,而到了10%之后,买与不买还要根据到时的情况,综合分析决定,原则上应该在观望一下。

  以上的介绍中我们看到安全边际就是10%以上价格与价值的偏差,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这种较大的偏差在什么时候出现,其出现和发生有没有规律?答案是肯定的,较大的安全边际出现是有规律的,我们下节讨论安全边际出现的规律。

安全边际出现的条件和规律


价值投资网(www.guiyin.com.cn)      2007-3-11

安全边际出现的条件和规律。会促使安全边际出现的条件,是与企业相关的,坏的负面消息发生,有坏事和坏消息就会可能令股票出现了安全边际。企业一路凯歌,好事不断,就不会出现较大的安全边际,安全边际常常是伴随着坏消息、坏事情而出现的,做为可以给我们带来收益的安全边际,其性格是吃“坏”不吃“好”,比如:在上文中提到的伊利股份,因为高管层出事,高级管理层矛盾,相伴而来的是伊利股份出现了较大的安全边际。大的安全边际几乎百分之百出现在市场预期之外、突发的较大的利空事件和利空消息发生之时,大的利空事件和利空消息越在预期之外,越是人们没想到的,越能促进更大的安全边际。利空事件和利空消息与大的安全边际的关系。就象本体和影子一样相伴相随、不可分割,同时出现、同时消失,如果我们喜欢发现大的安全边际,必须同时喜欢并善于分析、把握重大的利空事件和消息。你必须能够在令人不爽、看似可怕的利空消息中保持理性,并用理性发现机会,可以说寻找大的安全边际实质上就是在人人讨厌、人人避之的重大的坏消息倒霉事情中,寻找到低吸的机会。

  一家企业如果不断在好消息包围下股价就会不断上升,想买这只股票只能去追高,没有低买的机会,而从来即不产生好消息也不产生坏消息的企业股价平稳,没有大的波动,从而也没有机会,只有在坏消息出现时股价才会跌,才会给我们低价买入的机会。

  特别要提一下是对于大部分公司在大多数情况下的突发重大利空,都可能形成安全边际,但并不是一切重大利空都会100%形成安全边际。利空越是发生在好的优质企业或稳定经营的企业上,越容易形成安全边际。因为它们的价值中枢和内在价值是稳定的。突发利空事件,只能影响一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利空事件会逐渐消失,好的优质企业和稳定经营的企业,它们的内在价值稳定,抗空袭能力强,利空制造的下跌往往就是安全边际。

  对于有些公司,如ST和劣质股,它们本身内在价值低,或者内在价值不确定或者根本就无内在价值,出现利空时对它们来说是股价会单边下跌回落,不会形成安全边际,比如某些庄股。

  当我们一起通过讨论和分析知道了安全边际与突发利空同时出现的这个规律后,不知道大家是是否想过,为什么安全边际会与大的利空会同时出现?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讲解。

为什么安全边际会与大的利空同时出现?

  在生活中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正在做着什么,突然你的手接触到一个温度非常高的东西,你不知道被什么东西烫了一下,此时,你的手会飞快地反射性地离开烫你的东西,在手离开后,你才会观察思考,是什么东西烫了你,有没有更大的危险。如果在股市一只股票产生意外的负面消息,股价也同时突然开始下跌,你的反映将会怎样那?当股票发生一个重大利空时,你的第一反映并不是先进行观察和思考,根据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来决定是否离开,而是不顾一切地先抛出股票,就向你的手被烫时一样。这看起来应该是不正确的、不理性的,但非常遗憾,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因为这是人性的特征。人在遇到突然意外后,立即离开是人的本性。

  这个本性是人类在几千万年内的进化过程中由大自然造就的,几千万年前的人类正在树下捕猎,突然一个异常动静出现了,此时这些古人有的听到异常声音后二话没说,飞身上树,然后立在树上观察到底发生了什么?而另一些人采取的是站在树下向异常声音去看到底发生了什么。结果是一只老虎向他们扑来。最后的结果是立即上树的古人活了下来,而在树下观察的古人死于虎口,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千万次,经过几百万年的时间,自然选择的结果是能在异常情况发生时,靠反射不寻求先搞清到底发生了什么,而先到安全地方的古人活了下来,并有机会留下了后代,从而使人类具有了遇到异常情况先快速逃离的本性。这种本性在远古恶劣的生存竞争环境中保护人类,并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也成了现代人类的本性。

  当我们讲到这的时候,也许大家就明白了,为什么自己在市场上遇到了突然的变化,就马上不顾一切地把手中的股票抛出。事后冷静地分析却发现问题没有那么严重。从而常常自责,自己为什么不在当时想想,分析一下看看再说,实际上这是普遍人性的反映,并不是你个人的问题。

  于是大的突发意外利空造成大的安全边际的第一个原因找到了。

  由于是突发地意外和利空,市场中没有任何征兆,这种意外利空,引发市场中的参与者,纷纷反射式抛空,躲避风险。大家想一想,市场参与者普遍地不做深入地分析,纷纷短时间内集中抛出其结果会是什么样呢?首先必然是股价快速大跌,这为理性投资人低买创造了条件。其次是未经思考的抛空避险,大部分情况下是不正确的,人性本能驱使下的未经过理性思考和分析行为,常常是错的,其导致的下跌也是错误的,于是为下一步价格回升创造了条件。

  比如我先前讲过的伊利股份的例子,在当时市场上大量的上市公司委托理财时不会造成股价下跌的背景下,伊利传出几亿元的不正常的委托理财的事。市场上很多参与者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36计走为上策。抛出不是在一个理性分析的基础做出决策。于是安全边际出现了。

  事实上股市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即使当时有人试图先进行理性分析再做决策,客观上也没有可以进行理性分析的真实信息,大量的信息是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信息,难以辨识。在这种情况下做为当局者。(中国有句俗话叫当局者迷)要在短期内做出全面的正确地分析,谈何容易。短期内分析出正确结论的可能性很小,很难说这样的分析比靠人性马上出逃更有价值。

  以上我们谈了负面消息造成安全边际的第一个原因,实际上负面消息造成安全边际的原因一共有三个,下一节我们为大家介绍第二和第三个原因。

市场里面有数以万计的投资人,股市是由人组成的一个集体游戏,股市中很多变化和现象实际是反映了人的性格爱好和想法,数以万计的投资人中,有几种主要类型的人,他们在行为方式基本理念具有相似性。

  第一种是价值投资者,这类人认为价格变化是由价值决定的,他们的买卖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由价值和价格的关系决定的,当他们认为价格高于价值时就卖出,价格低于价值时就买入,而不管其它因素,这类投资人目前在中国市场上,人数正在快速增长。第二类是趋势交易者,这类投资人认为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价格变动,总是延着一个方向持续运行,一轮上涨或者一轮下跌,都是连续的涨或者连续的跌,形成一个涨或者跌的趋势。他们认为一旦确认了一个上涨的趋势就可以买入,一旦确认一个下跌的趋势就应该卖出,比如:股价从底部一开始涨的时候,趋势交易者并不立即买入,而要等出现一个初步的上涨趋势之后,趋势交易者才会买入。反过来,在股价开始下跌的时候,趋势交易者也不是立即卖出,而是要等待出现了连续的下跌之后,他们确认下跌趋势形成,此时趋势交易者才会卖出。趋势交易者目前在A股市场上人数最多,趋势交易者的这种行为特征也使得他们具有了助涨和助跌的作用,当股价涨起来后,趋势交易者的大量介入,会使得股价涨的更高,从而形成助涨,反过来,当股价下跌的时候,趋势交易的介入,会使得股价跌的更凶。当负面消息暴发之后,股价因为大部分人在心理的驱动下,抛售造成股价下跌,当这批人抛售完成之后,股价本该止跌了,但连续的股价快速下跌,造成了技术形态变的异常难看,均线由多头排列已经或正在变成空头排列,重要的支撑位被击穿。这一切不可避免的被趋势交易者看到,认为下跌趋势已经形成。于是他们认为下跌趋势已经形成就会离场,这样股价又在趋势交易者的接力抛售行为推动下,再次滚阶而下。趋势交易者的离场成了股价又一波下跌的动力,趋势交易者从先行离场的人们手中接过了推动下跌的接力棒,成了第二波下跌的主导者。当第二波下跌出现并结束后,大家可能会说这时下跌差不多应该结束了吧?答案是还有最后的一波下跌,在这一波下跌起推动作用的是--群“虾米”和--群“羊”主导。不管一个市场多么成熟,多么理性,市场总会存在着这样的投资者,他们没有深刻的理念,也没有成熟固定的赢利模式,更谈不上投资战略和投资风格,他们的交易和买卖常常是随机和随意的看见涨就买,看见跌就卖,他们做投资很大程度决策是靠眼睛而不是靠脑子。(需要说明的这类看见涨就买,看见跌就卖的投资者和趋势交易者有质的不同,趋势交易者虽然也是看见涨就买,看见跌就卖,但趋势交易者有自己的理论。他们有趋势是否形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股价上涨满足一定条件,趋势交易者都会认为趋势形成才会跟进,而随机交易者则是完全凭感觉),显然如果一个利空事件导致的股价快速下跌出现在随机交易者面前时,十有八九,随机交易者会卖出股票,随机交易者的抛售促成了股价最后一跌,随机交易者就是把股票卖到地板上的那类人。随机交易者增加了下跌深度扩大的安全边际。随机交易者就是股市的“虾米”,也是被人宰割的“羊”。有很多人认为个人投资者或者小资金的投资者是股市的“虾米”、是被人宰割的“羊”,大资金大机构是股市的“鲨鱼”是“狼”。我们不这么认为,也不同意这个说法。个人投资者,小资金投资者完全可以超越大资金、大机构。钱多少与是否能成功没有必然的关系,正确的战略,正确的理念,正确的模式是成功的关键,有正确理念,正确模式的个人投资者完全可以比机构投资者做的好,真正的股市“虾米”是那些没理念、没思想、没模式、没技术的随机交易者。正确理念,正确模式的个人投资者也可以是股市的“鲨鱼”!在以上三种力量的接力推动下,突发利空发生后,股价快速地下跌,于是安全边际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下一节我们结合一个具体股票介绍以上三种力量如何共同接力推动下创造安全边际,以及凌通投资如何利用这个安全边际获利。

三大因素共同制造安全边际的实例


价值投资网(www.guiyin.com.cn)      2007-3-11

2005年9月的A股市场的基本形势是这样的,6月,A股市场以快速凌厉的态势跌破1000点,创出几年来的新低,用哀鸿遍野来形容市场是有过之无不及。几十元的股票变成了几元,有人推测A股将跌破800点,而被投资人广泛传播的是A股将下破600点的观点,市场气氛令人窒息。形势的发展往往和人们的预料不一致,到9月时,指数反弹到1200点。不过,当人们的心理产生了某种希望时,指数再次开始下跌。

  在这次下跌时出现了新现象,前面我们说过在A股市场下破1000点时,大部分股票都跌的很凶,只有一类股票相对都没有跌,就是驻扎着大量基金的股票,总体上跌幅不大。这些股票一方面有一定的价值度,自然具有抗跌性;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基金驻扎、有资金维护,所以在长期的熊市中,它们跌幅都不大。但是当指数在从998点反弹到1200点再次开始下跌时,长期不跌的基金重仓价值股突然地大幅下跌,深赤湾、深中集这些长期牛股开始大幅破位。市场上也立即出现了基金重仓有防御性泡沫和价格泡沫的说法,这个说法认为基金长期退守在价值股里,防御熊市下跌,由于大量基金进入,推高了股价产生了因防御出现的价格泡沫,现在这个泡沫破了,基金重仓股将会大幅下跌。在这样的背景下,几乎所有的基金重仓股都开始下跌。

  老牌基金重仓股燕京啤酒一向以经营稳定、价格稳定著称,在这波所谓的防御性泡沫破裂的下跌潮中,不可避免地也受到影响。市场上大量的基金重仓股下跌和头头是道的防御性泡沫破裂理论让持有燕京的投资人难以平静,难以把心态放平和,投资人对过去持有燕京的理由开始产生了怀疑,持股的信心动摇了。防御性泡沫破裂的理论在飞速传播,大量的基金重仓股在不断下跌, 一切都不明朗。在这样的局面面前,投资人不可避免地失去了理性的思考,于是在突发利空事件发生后,固有的快速逃离危险和不确定的抛售行为发生了,人们纷纷不顾一切地抛售燕京,燕京从05年9月20日开始连跌四天,天天收阴,到9月23日股价从7.20元一口气跌到6.5元,跌幅高达10%,到6.5元附近股价开始出现了某种止跌迹象。

  这一轮快速的大幅下跌就是由投资人本能的避险和逃离行为快速抛空造成的。其表现出不顾一切的夺路而逃的特征,抛售过程是你追我敢,你抛我也抛,你抛的快,我抛的更快,K线上的这种特征正是人性驱动下不顾一切逃离险地的必然特点.突发利空初期引起的下跌都是这样的,这种特征是本质性、共性特征。

  随着逃跑的逐步跑的差不多,燕京的股价开始在6.5元附近小幅波动,出了启稳筑底的迹象。6.5元是燕京啤酒在1年多里无论怎么波动均没有实质性跌破的价格,人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次燕京的股价也不会破6.5元,不幸的是在横盘十几天后,燕京的股价滑过了6.5元,于10月13日跌到6.39元,到10月13日燕京的价格在横盘较长时间后,跌破了历史上的6.5元的强支撑位,出现了价格破位,形成了筑底失败的迹象,虽然这只是一种可能,但在趋势交易者的眼里,破历史强支撑位,已经非常明确地表明:“筑底失败了,新下跌趋势确立”。于是次日开盘仿佛是听到了百米赛跑的发令枪,趋势交易者以整齐化一的动作快速离场,两天跌10%,股价收于5.79元。我们可以看到趋势交易者助涨助跌的特征是多么明显,他们总是慢半拍买入或者卖出,他们一旦看到某种情况出现就采取行动,股价就会大幅快速下跌。股价跌的快、跌的猛,与一开始因为人们害怕离场不同,害怕离场表现出的是慌乱的下跌和无序的下跌,而趋势交易者的下跌表现的是有序和整齐的特点,好象有人统一指挥,这个指挥正是那个趋势交易者用来判断趋势确定的共同条件。而且趋势交易者一旦认为趋势确立就毫不犹豫,坚决走人。这是他们的操作原则,这是铁的纪律。从而形成了好象有人统一指挥下的有组织撤退。
当趋势交易者快速地离场之后,此后燕京啤酒的走势出现了随机弱式走势,这时股价整体已经不在大幅下跌,基本在5、6元之下做随机波动,做了相对较长时间的停留后于11月12日开始价格一路阳线,历时一个半月股价回到了7元,就是回到了下跌开始的价位,伴随着所谓的防御性泡沫破裂说法在逐步消失,股价完成了逐步全面回归。在5、6元之下的卖出者,大部分是随机交易者,随机交易者没有原则,他们不思考一个稳定的知名消费股票在短期内下跌20%,还有没有风险,只是看到下跌就随意的卖出。随机交易者往往并不能使股价进一步大幅下跌,只是在较低的价位让股价走的比较弱,技术形态比较难看。在股价正式地反弹回归前常常给随机交易者留出较多的时间,让尽可能多的随机交易者都离场,这样一方面减少在价格回归过程中的阻力和干扰因素,更重要的是,这是很多理性地价值投资者的价值发现和逢低买入需要随机交易者的配合,如果没有给随机竞争者是留出足够的时间尽可能多的卖出股票,理性的价值投资者也不能在价格大大低于价值的情况下买到廉价的股票,从这个意义上讲,随机交易者最重要的作用是给价值发现者提供廉价股票,而不是创造更大的安全边际。

分类: 储藏箱 2008-10-13 00:00

                              运用安全边际策略  

找到一个你认为的好公司只是投资成功的一半,买入好企业的不是看历史价格的涨跌幅度,只要公司仍然在增长,估值处于合理甚至低估区间,就值得买入,但是如何确定价值呢?

  有把握地猜测

  投资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无论你多么用功研究企业的盈利模式,将股票分成类型,仔细的研究数字,不辞辛苦的去调研,也不论你对公司的过去了解多少,你不能肯定它的将来会怎样,只能猜测。

  作为一个选股投资者做的是要最有把握的猜测,而不是盲目的猜测。你的任务是选股票并以不是太高的价格买进,持有,等待,然后关注有关这家企业的信息。买入机会应该是在价格低于价值或者接近的时候,但是情绪总是影响你的理性,因为恐惧,在熊市或者下跌的时候你不敢买入,因为贪婪,在股票大幅度上涨的时候你敢于买入。为了规避这种情绪化倾向,我们只有通过在股票价格低于价值的时候进行买入,而股票市场价格与估值的差异就是安全边际。你在分析清楚一个企业并决定买入的时候(特别是在对判断价值还没有经验的时候),应该注意要给一个安全边际。

  对于一个前景不确定的公司预留的安全边际应该大于对盈利可以预期的公司。作为投资者,我们能够做到的是坚持不懈的做好分析工作,找到成长性的公司,按照安全边际买入,估值水平是随着投资者的情绪变化而变化的,尽管长期来说肯定和基本面估值一致,这种情绪我们也曾经试图去分析,但我们仍然不能去预测市场中其他投资者怎样给一个股票估值。你可以在安全边际下买入,预期估值回到正常水平,但是你不能在已经高估的情况下预期其他投资者以更高的估值买入(这是搏傻理论)。

  作为一个确定的规则,股票价格不应该高于其每年平均净利润增长率的比率,也就是PEG比率小于1,而对于成长很快,未来几年每年净利润超过30%的企业,PEG也不能超过1.5倍,因为高增长速度可以使估值下降得更快。假定一只股票20%的增长率,现在估值有16倍,我们就有一定的估值折扣(安全边际),如果我们的判断出现偏差,成长性比我们的预期稍差,但由于买入时有一定折扣,风险也不大;而如果成长性符合我们的预期甚至超过,未来这个股票的估值可以提高到20倍以上,加上成长获得的收益,你的投资利润就非常可观,从这一点上,安全边际策略就是进可攻退可守的策略

  低估值股票更安全

  因此低估值的股票总是更安全(除了周期起伏类股票),也容易出现大牛股,而高估值的股票风险更大。真正的价值破坏是你在60倍市盈率买入一只股票,预期它可以每年60%的增长,但是买入后发现它的增长只有10%,结果投资者的预期大幅度下降,原来认为值得60倍买入,现在只给10倍,而成长性也不足,最终这只股票价格的下跌会非常惨烈。这种教训是有很多的。特别是在牛市进行到一定阶段出现泡沫后。

  2000年的时候,很多投资者认为只有科技股才是高速成长型股票。而实际美国的主要科技股历史平均增长率(1986-2000)并没有投资者所构想的20%-30%的增长,其实只有9%。因此,最终投资科技股的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现在我们重新处于牛市阶段,投资者还有可能出现非理性的行为,如果不牢记安全边际的原则,一旦潮水退去,还可能出现巨大的投资损失。所有的股票都不一样,因此安全边际也就不一样。对于通常的企业,看市盈率和增长率的比较就足够了,但是有些企业不是看估值,而是看市值水平,比如泸州老窖,现金流很好,中国10大名酒,在5元钱的时候,即使市盈率看起来很高,但市值很小,这与其名酒厂的地位并不合适。因此在当时也算是有安全边际。不过以目前的股价来看,泸州老窖已经没有安全边际。

  另外长江电力未来5年的业绩就比南方航空未来5年的业绩容易预测得多。有很强的价格谈判能力,占据优势市场份额,需求相对稳定增长的企业买入的安全边际就可以降低。另外成长性可以降低风险,比如你买入的股票是30倍市盈率,成长性有25%,即使股价不涨,一年后该股票的估值也会大幅度下降。安全边际的概念使得投资者变得谨慎,但会在别人恐慌的时候,你更乐观,在别人贪婪的时候,你更理性,当牛市进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你也会谨慎。

  安全边际也许会使你错过一个星巴克,它10年涨幅超过100倍,也许会错过苏宁电器,它这两年也有巨大的涨幅,可这两个股票的估值一直都不便宜。毕竟星巴克这样的企业并不多,在初期辨认起来更不容易。强调安全边际的主要原因是前期上市的两家中小企业(威海广泰和青岛软控)有出色的竞争优势,都属于高速成长股,都受到了投资者的乐观追捧,但我觉得目前缺少安全边际

 

关于反方向的安全边际

 

摘要:价值观点:非常值得推荐的一篇文章,作者提出“反向安全边际”的新颖概念。结合中国股票市场对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进行了辨证的思考,直指目前价值派关于长期持有与阶段减持的问题中心。

  股票基本面未发生改变,就必须一直持有股票吗?当股票被市场过度高估时,我们能阶段性减持吗?
  能否设定一个关于高估的安全边际,当股票价值与价格相比被高估足够大的程度的时候减持股票,这个安全边际确保我们减持股票后能在更低的价格重新买入股票。例如,设定过度高估的市盈率范围(如高于60倍以上),当市盈率高于这个范围,根据企业成长性,能确认市盈率重新回到合理范围(如20倍以下)需要很长时间(如三年、五年)时,对股票作出减持。又或者以DCF估值为标准进行设定。
  这个问题我心中还没有答案,巴菲特的回答很坚决:只要基本面不变,一直持有。大师这样认为一定有他充足的理由。但也许是因为巴菲特有大量低成本且无风险的保险浮存金,使他能持续在低价买入股票,而且还有高额的资本利得税以及庞大的资金量使他无法做这样的操作。
  坚定的价值投资者面对下跌的煎熬应付自如,但相信上面的问题却困扰着很多人。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一方面若阶段性减持股票明显违背价值投资的长期持有原则,这种操作模式也还没有真正被实践检验证明是有效的。另一方面若坚持巴菲特的做法将可能面临很大的时间和机会成本损失。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可口可乐,1999年峰值时市盈率68倍,根据可口可乐的增长率很容易得出结论,要回到合理的20倍市盈率,至少要五年以上的时间。巴菲特选择了持有,结果七年过去了,股价由峰值的100美元跌到现在的48美元,期间的时间和机会成本损失不可谓不大国内也有相似的例子,云南白药2001年股价峰值为24.7元,市盈率为67倍,两年后跌至13.6元,到05年才回到01年股价峰值。
  设定高估的安全边际能有效避免这些损失吗?

   反向安全边际与普通意义的安全边际本质上是一样的,目标都是以相对安全的价格持有优秀股票,区别在于两者发生在投资过程的不同时间节点。两者都存在错过优质股票的风险。
  从两个角度比较这种风险产生的概率。普通意义的安全边际只需作一次的判断,超长期而言反向安全边际可能会有数次的抉择,数次的决定意味着数倍的风险,多次买卖股票存在着使心态变浮躁而作出错误判断的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说反向安全边际的风险大于普通意义的安全边际。
  若把股票价格定义为低估、合理、高估三个区域,普通意义的安全边际目标是股价由合理或者高估区域回落至低估区域,反向安全边际目标则是由高估区域回落到合理区域,从这个角度来说反向安全边际错过优质股票的风险反而比较低。

    在2005年致股东信中,巴菲特自责道:从我们最早买进这些股票后,随着市盈率的增加,对这些公司的估值增长超过了它们收益的增长。有时这种分歧相当之大,在互联网泡沫时期,市值的增长远远超过了业务的增长。在泡沫期间我对令人头晕目眩的价格啧啧称奇,却没有付诸行动。尽管我当时声称我们有些股票的价格超过了价值,却低估了过度估值的程度——在该行动的时候我却只是夸夸其谈。

另一种安全边际——基本面


 

摘要:

“我是85%的格雷厄姆+15%的费雪”,这是巴菲特对自己投资理论的总结,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和费雪的基本面成长性,到底哪个更重要?答案可能是两者的结合,基于基本面的安全边际才最重要

 

    安全边际是格老价值投资理论最核心的部分,但过于强调安全边际有时会走进误区。如果能确认一只股票是值得长期投资的优质股票,过度追求安全边际有时会错过好的机会,更有立场不坚定者会为了等待更低的股价反而被迫追高买入。优质公司只要价格合理,安全边际少一点并不是大问题,优质股票本身就有安全保障,而低价买入优质股票的机会并不是经常都有。基本面差的股票即使以很大的安全边际买入,同样会出现亏损。因为如果股票基本面持续恶化,原来的安全边际就会消失。这也是巴菲特发现格老应用价值投资过程中的最大错误,这说明了股票基本面远比安全边际更重要

 

我认为巴菲特实际上40%象格老,20%象费雪,40%是他自己。特许经营权、稳定性、确定性都是两位先辈所没有的,而这些却是巴菲特理论最有价值、最核心的部分。格老实际运用价值投资理论过程是失败的,因为他发现的只是财富宝库两把钥匙中的一把,而决定性的另一把钥匙就是巴菲特理论的核心部分。

垄断、稳定、确定性、成长是获得超额收益的利器,可以用投资的刀刃来形容。我甚至觉这些因素比安全边际更有价值,在任何价格买入优质股票,抛弃安全边际,长期一样可以获得超额收益,不同的也许只是比原来少了一点点利润。对于优秀公司来说,股票价格向下的空间是有限的,向上却是无限的。比如在任何历史价格买入可口可乐、沃尔玛、茅台都是大赢家。当然这是比较极端的想法,投资成本总是要考虑的。

    绩差公司基本面持续向差和优秀公司持续向好都是大概率事件,因此以大的安全边际买入绩差公司而亏损和以小的安全边际买入优秀公司获得超额利润也是大概率事件。安全边际重要,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格林厄姆,只是点燃巴菲特的星星之火。格老是价值投资的奠基人,我不会轻视他。只是觉得他的是基础理论,还有不完善之处,真正把它完善并在实践中发扬光大的是巴菲特。安全边际和基本面对收益率的影响就可以看出它们的重要程度。假设安全边际为50%(已经是十分大的了),基本面贡献为零(为便于比较,做理论假设),则安全边际能影响的收益范围最大为100%。另一种情况,安全边际为零,基本面优秀的企业长期收益率可能是1000%,可能是10000%,甚至可能是1000倍。基本面对收益率的影响远远超过安全边际。持续稳定获得超额收益取决于优秀的基本面而不是多获得10%的安全边际还是少10%的安全边际。另外我觉得行业的选择也是另一种安全边际,万科是优秀的企业,但是房地产的属性降低了它的安全性。

巴菲特投资的大部分企业具有特许经营权,大部分价值投资者都了解,但是基本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认为特许经营权就是巴菲特投资理论的核心,特别对于普通投资者,持有具成长性的特许经营企业股票是持续稳定获得高额收益的最佳途径。建议选择股票前首先问问自己:这个公司有特许经营权吗?

     相对于有限的股价安全边际,巴菲特发现的是更强有力的基本面安全边际,包括特许经营权、确定性、持续成长、行业特性等基本面因素为我们提供了更巨大、甚至是无限的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的合理经验值

根据凌通投资的投资实践以及凌通投资的同事共同研究总结的经验,价格和价值的偏离程度超过10%以上一般才可以做为安全边际,价格和价值的偏离程度小于10%,缺乏安全性,最小的安全边际应该是价格与价值的偏离程度大于等于10%。价格和价值的偏离程度小于10%时不应该买入股票,原因在于,小于10%时价格受价值的约束和吸引不强烈,股价变化随机性强。偏差大于10%时价值对价格的约束和吸引力强烈,价格变化的方向性和确定性越明确。

  其次,如果价格和价值的偏差小于10%不利实际操作,或者说实际操作中需要安全边际大于10%,因为在具体操作中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分仓买入,分步建仓,以降低风险,不会一次买入。我们需要多个买点。比如说3个买点,在第一次买入后股价如果上涨了第二次、第三次买入价格要比第一次买入高,如果安全边际小于10%后两次的买入成本很高利润太小,风险增加。只有在安全边际大于10%之后即使首次买入后股价上涨,第二次、第三次的买入成本也不会太高,风险较小,而收益会大。小于10%的安全边际就会分仓买入后总成本抬高,风险增加,收入减少。价格和价值的偏离程度超过10%以上做为安全边际的起码条件,但并不是过10%就一定要买,在大于10%的安全边际下,买与不买要结合个股当时的具体情况。

  安全边际出现之后往往会出现更大的安全边际,安全边际常常是一个区域,而不是一个点。股价与价值的偏离程度达到10%之后,虽然在此时买入是相对安全的,但股价在大部分情况下会继续下跌,形成更大的安全边际,并且股价在安全边际之下往往会停留一段时间,形成一个安全买入区。当出现了股价低于价值10%时立即买入并不是最佳选择,再等一等、看一看,常常比安全边际一出现就买入效果要好。

如图

 


  下面是我们分析的一个30%安全边际的案例,说明在安全边际下买股票也要慎重。

  在2004年上市公司普遍发生委托证券公司理财,由于当时中国股市特别低迷,导致大量证券商面临破产,市场上发生了大量的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被证券公司挪用,无法归还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又已经面临破产,上市公司的钱极大的可能将打了水漂。市场上不断暴发这样的事,在这种背景下只要哪家公司公布或被猜测有委托理财股价马上下跌。

  一向风平浪静、好事不断的伊利股份其独立董事突然以公开信的方式向市场揭露,伊利公司也存在着几亿的资金委托某券商进行投资,而且这个资金是未经董事会同意由董事长和副董事长两人私下做主。这笔钱的实际去向是以委托理财为幌子,被董事长控制用以收购伊利股票,从而实现董事长对伊利的控股,目前这笔钱存在风险。消息一出,市场哗然,股价立竿见影,应声而跌。

  大家知道如果一个ST公司一个劣质的公司无论发生什么坏消息都不太引起市场的关注,因为这些公司一天到晚发布坏消息,人们都习惯了,而伊利是中国最成功的成长股,被评为全国最受投资者喜爱的上市公司是超级蓝筹成长股,这样一个公司突然暴出这么大的负面消息,市场一下子把目光都投入到伊利。全国的财经记者和普通媒体记者,纷纷杀往呼和浩特、杀往伊利。说一个好公司的好话不算新闻,报导一个好公司的坏事,就是特大新闻,于是新闻记者特别卖劲,什么《变味的伊利》、什么《3。2亿有去无回》的文章铺天盖地,股价不断下跌,市场人心惶惶。

  当经历了一连串的坏消息和媒体任意的夸大之后,伊利股价跌到了9元,此时市场上还在深究伊利背后更大的坏消息,分析师预测股价会跌到7元。我们专门抽出时间去超市,问销售人员,伊利最近发生的事知不知道,得到的回答是从来不知道这些事情,同时他们也认为这个事不影响伊利的销售,于是我更加相信这个负面消息带来的下跌,极有可能是机会。股价不断下跌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新闻信息反映出的一个事实是,这个事件很大程度上是董事长和独立董事之间的矛盾反映,几亿资金被董事长挪用,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独立董事不断揭露董事长以权谋私,而董事长干脆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罢免独立董事,于是中国资本市场第一起罢免独立董事这个事发生上演了。8月份罢免临时股东会议召开,我们一路风尘仆仆赶到了会场,在会议上,大机构的代表们气急败坏、惊慌失措,本来是个罢免独董的会议,这些大机构的代表根本就不关心这个议案,不断地拍着桌子向董事长狂喊,“你说那几亿是不是挪用了,能不能收回。” 董事长则不断地说着一些,"嗯、啊、也许、可能、或者、大概”,机构代表不断地打断董事长提高噪音狂喊,“我问的你是能不能收回”。一上午的会议在这样的气氛中结束了,会后,我和过去访问伊利公司一样进入了工厂。在工厂里,我们感到困扰伊利的这个事件,紧张的气氛仅仅限于办公楼,在工厂里,没有一点迹象表明伊利高管之间有什么矛盾。车间里工人们在生产,此时车间办公室里,有人在开办公会。由于多次访问过伊利,认识一个伊利保安人员,与这个保安简单寒喧,问公司最近出了点事,你知道吗?他说,“知道,有什么大不了的,真不明白股市,这么点事就跌了几元钱,工厂还不是照样生产,照样加班加点,照样工资增加吗?股市真是莫名其妙。”(在临时股东会结束后,我们曾与董事会秘书专门谈了十分钟,他也向我们表示没什么事,但我们更愿意听保安的观点)

  当离开伊利时,我们已经坚定地下决心,伊利没有问题,股价下跌的真正原因是股东大会上那些急燥的机构代表们,是他们的慌乱和沉不住气下的抛售,造成伊利股价下跌,而伊利的基本面和生产经营没有任何实质性影响,这件事情也不会影响公司的发展,而且董事长确有挪用的事情,在这么大的压力下,也会把钱还回来。现在必须买入,必须疯狂地买入,否则会丧失机会。

  我们在9元开始买入一路买到10元,此后股价缓慢上升,两个月后股价站到了12元。

  我们的买入价格比伊利的内在价值至少低了25-30%,也就是说当时的安全边际至少是25%以上,若在10%的安全边际位买入恐怕要经历一个痛苦和纠心的被套过程,当然由于是在有安全边际的情况下买入,最终不会被套的,只是少挣,因为安全边际在保护你。

  通过实例说明10%的安全边际是一个起码的条件,不到10%不要买,而到了10%之后,买与不买还要根据到时的情况,综合分析决定,原则上应该在观望一下。

  以上的介绍中我们看到安全边际就是10%以上价格与价值的偏差,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这种较大的偏差在什么时候出现,其出现和发生有没有规律?答案是肯定的,较大的安全边际出现是有规律的,我们下节讨论安全边际出现的规律。

安全边际出现的条件和规律


价值投资网(www.guiyin.com.cn)      2007-3-11

安全边际出现的条件和规律。会促使安全边际出现的条件,是与企业相关的,坏的负面消息发生,有坏事和坏消息就会可能令股票出现了安全边际。企业一路凯歌,好事不断,就不会出现较大的安全边际,安全边际常常是伴随着坏消息、坏事情而出现的,做为可以给我们带来收益的安全边际,其性格是吃“坏”不吃“好”,比如:在上文中提到的伊利股份,因为高管层出事,高级管理层矛盾,相伴而来的是伊利股份出现了较大的安全边际。大的安全边际几乎百分之百出现在市场预期之外、突发的较大的利空事件和利空消息发生之时,大的利空事件和利空消息越在预期之外,越是人们没想到的,越能促进更大的安全边际。利空事件和利空消息与大的安全边际的关系。就象本体和影子一样相伴相随、不可分割,同时出现、同时消失,如果我们喜欢发现大的安全边际,必须同时喜欢并善于分析、把握重大的利空事件和消息。你必须能够在令人不爽、看似可怕的利空消息中保持理性,并用理性发现机会,可以说寻找大的安全边际实质上就是在人人讨厌、人人避之的重大的坏消息倒霉事情中,寻找到低吸的机会。

  一家企业如果不断在好消息包围下股价就会不断上升,想买这只股票只能去追高,没有低买的机会,而从来即不产生好消息也不产生坏消息的企业股价平稳,没有大的波动,从而也没有机会,只有在坏消息出现时股价才会跌,才会给我们低价买入的机会。

  特别要提一下是对于大部分公司在大多数情况下的突发重大利空,都可能形成安全边际,但并不是一切重大利空都会100%形成安全边际。利空越是发生在好的优质企业或稳定经营的企业上,越容易形成安全边际。因为它们的价值中枢和内在价值是稳定的。突发利空事件,只能影响一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利空事件会逐渐消失,好的优质企业和稳定经营的企业,它们的内在价值稳定,抗空袭能力强,利空制造的下跌往往就是安全边际。

  对于有些公司,如ST和劣质股,它们本身内在价值低,或者内在价值不确定或者根本就无内在价值,出现利空时对它们来说是股价会单边下跌回落,不会形成安全边际,比如某些庄股。

  当我们一起通过讨论和分析知道了安全边际与突发利空同时出现的这个规律后,不知道大家是是否想过,为什么安全边际会与大的利空会同时出现?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讲解。

为什么安全边际会与大的利空同时出现?

  在生活中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正在做着什么,突然你的手接触到一个温度非常高的东西,你不知道被什么东西烫了一下,此时,你的手会飞快地反射性地离开烫你的东西,在手离开后,你才会观察思考,是什么东西烫了你,有没有更大的危险。如果在股市一只股票产生意外的负面消息,股价也同时突然开始下跌,你的反映将会怎样那?当股票发生一个重大利空时,你的第一反映并不是先进行观察和思考,根据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来决定是否离开,而是不顾一切地先抛出股票,就向你的手被烫时一样。这看起来应该是不正确的、不理性的,但非常遗憾,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因为这是人性的特征。人在遇到突然意外后,立即离开是人的本性。

  这个本性是人类在几千万年内的进化过程中由大自然造就的,几千万年前的人类正在树下捕猎,突然一个异常动静出现了,此时这些古人有的听到异常声音后二话没说,飞身上树,然后立在树上观察到底发生了什么?而另一些人采取的是站在树下向异常声音去看到底发生了什么。结果是一只老虎向他们扑来。最后的结果是立即上树的古人活了下来,而在树下观察的古人死于虎口,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千万次,经过几百万年的时间,自然选择的结果是能在异常情况发生时,靠反射不寻求先搞清到底发生了什么,而先到安全地方的古人活了下来,并有机会留下了后代,从而使人类具有了遇到异常情况先快速逃离的本性。这种本性在远古恶劣的生存竞争环境中保护人类,并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也成了现代人类的本性。

  当我们讲到这的时候,也许大家就明白了,为什么自己在市场上遇到了突然的变化,就马上不顾一切地把手中的股票抛出。事后冷静地分析却发现问题没有那么严重。从而常常自责,自己为什么不在当时想想,分析一下看看再说,实际上这是普遍人性的反映,并不是你个人的问题。

  于是大的突发意外利空造成大的安全边际的第一个原因找到了。

  由于是突发地意外和利空,市场中没有任何征兆,这种意外利空,引发市场中的参与者,纷纷反射式抛空,躲避风险。大家想一想,市场参与者普遍地不做深入地分析,纷纷短时间内集中抛出其结果会是什么样呢?首先必然是股价快速大跌,这为理性投资人低买创造了条件。其次是未经思考的抛空避险,大部分情况下是不正确的,人性本能驱使下的未经过理性思考和分析行为,常常是错的,其导致的下跌也是错误的,于是为下一步价格回升创造了条件。

  比如我先前讲过的伊利股份的例子,在当时市场上大量的上市公司委托理财时不会造成股价下跌的背景下,伊利传出几亿元的不正常的委托理财的事。市场上很多参与者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36计走为上策。抛出不是在一个理性分析的基础做出决策。于是安全边际出现了。

  事实上股市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即使当时有人试图先进行理性分析再做决策,客观上也没有可以进行理性分析的真实信息,大量的信息是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信息,难以辨识。在这种情况下做为当局者。(中国有句俗话叫当局者迷)要在短期内做出全面的正确地分析,谈何容易。短期内分析出正确结论的可能性很小,很难说这样的分析比靠人性马上出逃更有价值。

  以上我们谈了负面消息造成安全边际的第一个原因,实际上负面消息造成安全边际的原因一共有三个,下一节我们为大家介绍第二和第三个原因。

市场里面有数以万计的投资人,股市是由人组成的一个集体游戏,股市中很多变化和现象实际是反映了人的性格爱好和想法,数以万计的投资人中,有几种主要类型的人,他们在行为方式基本理念具有相似性。

  第一种是价值投资者,这类人认为价格变化是由价值决定的,他们的买卖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由价值和价格的关系决定的,当他们认为价格高于价值时就卖出,价格低于价值时就买入,而不管其它因素,这类投资人目前在中国市场上,人数正在快速增长。第二类是趋势交易者,这类投资人认为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价格变动,总是延着一个方向持续运行,一轮上涨或者一轮下跌,都是连续的涨或者连续的跌,形成一个涨或者跌的趋势。他们认为一旦确认了一个上涨的趋势就可以买入,一旦确认一个下跌的趋势就应该卖出,比如:股价从底部一开始涨的时候,趋势交易者并不立即买入,而要等出现一个初步的上涨趋势之后,趋势交易者才会买入。反过来,在股价开始下跌的时候,趋势交易者也不是立即卖出,而是要等待出现了连续的下跌之后,他们确认下跌趋势形成,此时趋势交易者才会卖出。趋势交易者目前在A股市场上人数最多,趋势交易者的这种行为特征也使得他们具有了助涨和助跌的作用,当股价涨起来后,趋势交易者的大量介入,会使得股价涨的更高,从而形成助涨,反过来,当股价下跌的时候,趋势交易的介入,会使得股价跌的更凶。当负面消息暴发之后,股价因为大部分人在心理的驱动下,抛售造成股价下跌,当这批人抛售完成之后,股价本该止跌了,但连续的股价快速下跌,造成了技术形态变的异常难看,均线由多头排列已经或正在变成空头排列,重要的支撑位被击穿。这一切不可避免的被趋势交易者看到,认为下跌趋势已经形成。于是他们认为下跌趋势已经形成就会离场,这样股价又在趋势交易者的接力抛售行为推动下,再次滚阶而下。趋势交易者的离场成了股价又一波下跌的动力,趋势交易者从先行离场的人们手中接过了推动下跌的接力棒,成了第二波下跌的主导者。当第二波下跌出现并结束后,大家可能会说这时下跌差不多应该结束了吧?答案是还有最后的一波下跌,在这一波下跌起推动作用的是--群“虾米”和--群“羊”主导。不管一个市场多么成熟,多么理性,市场总会存在着这样的投资者,他们没有深刻的理念,也没有成熟固定的赢利模式,更谈不上投资战略和投资风格,他们的交易和买卖常常是随机和随意的看见涨就买,看见跌就卖,他们做投资很大程度决策是靠眼睛而不是靠脑子。(需要说明的这类看见涨就买,看见跌就卖的投资者和趋势交易者有质的不同,趋势交易者虽然也是看见涨就买,看见跌就卖,但趋势交易者有自己的理论。他们有趋势是否形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股价上涨满足一定条件,趋势交易者都会认为趋势形成才会跟进,而随机交易者则是完全凭感觉),显然如果一个利空事件导致的股价快速下跌出现在随机交易者面前时,十有八九,随机交易者会卖出股票,随机交易者的抛售促成了股价最后一跌,随机交易者就是把股票卖到地板上的那类人。随机交易者增加了下跌深度扩大的安全边际。随机交易者就是股市的“虾米”,也是被人宰割的“羊”。有很多人认为个人投资者或者小资金的投资者是股市的“虾米”、是被人宰割的“羊”,大资金大机构是股市的“鲨鱼”是“狼”。我们不这么认为,也不同意这个说法。个人投资者,小资金投资者完全可以超越大资金、大机构。钱多少与是否能成功没有必然的关系,正确的战略,正确的理念,正确的模式是成功的关键,有正确理念,正确模式的个人投资者完全可以比机构投资者做的好,真正的股市“虾米”是那些没理念、没思想、没模式、没技术的随机交易者。正确理念,正确模式的个人投资者也可以是股市的“鲨鱼”!在以上三种力量的接力推动下,突发利空发生后,股价快速地下跌,于是安全边际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下一节我们结合一个具体股票介绍以上三种力量如何共同接力推动下创造安全边际,以及凌通投资如何利用这个安全边际获利。

三大因素共同制造安全边际的实例


价值投资网(www.guiyin.com.cn)      2007-3-11

2005年9月的A股市场的基本形势是这样的,6月,A股市场以快速凌厉的态势跌破1000点,创出几年来的新低,用哀鸿遍野来形容市场是有过之无不及。几十元的股票变成了几元,有人推测A股将跌破800点,而被投资人广泛传播的是A股将下破600点的观点,市场气氛令人窒息。形势的发展往往和人们的预料不一致,到9月时,指数反弹到1200点。不过,当人们的心理产生了某种希望时,指数再次开始下跌。

  在这次下跌时出现了新现象,前面我们说过在A股市场下破1000点时,大部分股票都跌的很凶,只有一类股票相对都没有跌,就是驻扎着大量基金的股票,总体上跌幅不大。这些股票一方面有一定的价值度,自然具有抗跌性;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基金驻扎、有资金维护,所以在长期的熊市中,它们跌幅都不大。但是当指数在从998点反弹到1200点再次开始下跌时,长期不跌的基金重仓价值股突然地大幅下跌,深赤湾、深中集这些长期牛股开始大幅破位。市场上也立即出现了基金重仓有防御性泡沫和价格泡沫的说法,这个说法认为基金长期退守在价值股里,防御熊市下跌,由于大量基金进入,推高了股价产生了因防御出现的价格泡沫,现在这个泡沫破了,基金重仓股将会大幅下跌。在这样的背景下,几乎所有的基金重仓股都开始下跌。

  老牌基金重仓股燕京啤酒一向以经营稳定、价格稳定著称,在这波所谓的防御性泡沫破裂的下跌潮中,不可避免地也受到影响。市场上大量的基金重仓股下跌和头头是道的防御性泡沫破裂理论让持有燕京的投资人难以平静,难以把心态放平和,投资人对过去持有燕京的理由开始产生了怀疑,持股的信心动摇了。防御性泡沫破裂的理论在飞速传播,大量的基金重仓股在不断下跌, 一切都不明朗。在这样的局面面前,投资人不可避免地失去了理性的思考,于是在突发利空事件发生后,固有的快速逃离危险和不确定的抛售行为发生了,人们纷纷不顾一切地抛售燕京,燕京从05年9月20日开始连跌四天,天天收阴,到9月23日股价从7.20元一口气跌到6.5元,跌幅高达10%,到6.5元附近股价开始出现了某种止跌迹象。

  这一轮快速的大幅下跌就是由投资人本能的避险和逃离行为快速抛空造成的。其表现出不顾一切的夺路而逃的特征,抛售过程是你追我敢,你抛我也抛,你抛的快,我抛的更快,K线上的这种特征正是人性驱动下不顾一切逃离险地的必然特点.突发利空初期引起的下跌都是这样的,这种特征是本质性、共性特征。

  随着逃跑的逐步跑的差不多,燕京的股价开始在6.5元附近小幅波动,出了启稳筑底的迹象。6.5元是燕京啤酒在1年多里无论怎么波动均没有实质性跌破的价格,人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次燕京的股价也不会破6.5元,不幸的是在横盘十几天后,燕京的股价滑过了6.5元,于10月13日跌到6.39元,到10月13日燕京的价格在横盘较长时间后,跌破了历史上的6.5元的强支撑位,出现了价格破位,形成了筑底失败的迹象,虽然这只是一种可能,但在趋势交易者的眼里,破历史强支撑位,已经非常明确地表明:“筑底失败了,新下跌趋势确立”。于是次日开盘仿佛是听到了百米赛跑的发令枪,趋势交易者以整齐化一的动作快速离场,两天跌10%,股价收于5.79元。我们可以看到趋势交易者助涨助跌的特征是多么明显,他们总是慢半拍买入或者卖出,他们一旦看到某种情况出现就采取行动,股价就会大幅快速下跌。股价跌的快、跌的猛,与一开始因为人们害怕离场不同,害怕离场表现出的是慌乱的下跌和无序的下跌,而趋势交易者的下跌表现的是有序和整齐的特点,好象有人统一指挥,这个指挥正是那个趋势交易者用来判断趋势确定的共同条件。而且趋势交易者一旦认为趋势确立就毫不犹豫,坚决走人。这是他们的操作原则,这是铁的纪律。从而形成了好象有人统一指挥下的有组织撤退。
当趋势交易者快速地离场之后,此后燕京啤酒的走势出现了随机弱式走势,这时股价整体已经不在大幅下跌,基本在5、6元之下做随机波动,做了相对较长时间的停留后于11月12日开始价格一路阳线,历时一个半月股价回到了7元,就是回到了下跌开始的价位,伴随着所谓的防御性泡沫破裂说法在逐步消失,股价完成了逐步全面回归。在5、6元之下的卖出者,大部分是随机交易者,随机交易者没有原则,他们不思考一个稳定的知名消费股票在短期内下跌20%,还有没有风险,只是看到下跌就随意的卖出。随机交易者往往并不能使股价进一步大幅下跌,只是在较低的价位让股价走的比较弱,技术形态比较难看。在股价正式地反弹回归前常常给随机交易者留出较多的时间,让尽可能多的随机交易者都离场,这样一方面减少在价格回归过程中的阻力和干扰因素,更重要的是,这是很多理性地价值投资者的价值发现和逢低买入需要随机交易者的配合,如果没有给随机竞争者是留出足够的时间尽可能多的卖出股票,理性的价值投资者也不能在价格大大低于价值的情况下买到廉价的股票,从这个意义上讲,随机交易者最重要的作用是给价值发现者提供廉价股票,而不是创造更大的安全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