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一生简介:教材解析:七年级下册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21:08
教材解析:七年级下册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学校 陈秀春#TRS_AUTOADD_1233880400444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33880400444 P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33880400444 TD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33880400444 DIV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33880400444 LI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DIV.MyFav_1213232432240 P.MsoNormal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13232432240 LI.MsoNormal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13232432240 DIV.MsoNormal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13232432240 DIV.Section1 {page: Section1}

 

 

一、知识梳理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

 

1、明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24年)

 

2、郑成功 1661年,郑成功率军横渡台湾海峡,赤嵌楼之战,荷军投降;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归祖国。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3、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

 

4、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二)雅克萨之战

 

1、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据点:雅克萨和尼布楚。

 

2、沙俄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3、康熙大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

 

4、中俄《尼布楚条约》,时间:1689年。

 

(1)《尼布楚条约》是中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2)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

 

(1)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后来逐渐占领了整个台湾岛。1661年,郑成功率舰队横渡台湾海峡,进入台湾,在当地人民支持下,打败了荷兰殖民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签字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斗争,在我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雅克萨之战是在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的形势下,康熙大帝组织中国军民为维护领土主权而进行的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妄图继续鲸吞我国领土的阴谋,迫使其通过谈判的方式,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于1689年同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2.难点

 

(1)使学生正确认识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郑成功收复台湾,使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而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政府对台湾的有效管辖两者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中俄《尼布楚条约》也是本课的难点。第一,学生对中俄东段边界的具体界线难于掌握。第二,对中国让步(图中所示让出尼布楚)与平等协商的关系难于理解。

 

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谈判是在中国军队获胜的情况下,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沙俄同意撤回侵入雅克萨的军队,清朝同意把贝加尔湖以东,尼布楚一带的中国领土让给俄国,这是清朝政府在边界谈判中对俄作出的让步。让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时我国北部出现了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叛乱的严重威胁,康熙帝希望与沙俄迅速缔结和约,以集中精力平定噶尔丹的叛乱。该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条约内容基本上反映了两国政府的主张,并符合双方利益。

 

三、学法指导

 

(1)讨论法:讲到郑成功说的“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居,今予既来索,则地当归我”时,可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者,中国之领土也?”可联系历史上中国政府加强与台湾联系的内容来证明。一是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当时台湾叫夷洲。二是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去台湾。三是元朝时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等。

 

课本上有一幅漫画,说是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军派来一个新头目,叫托尔布津。沙皇颁发给托尔布津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沙皇发这枚城徽表示了什么意图? 讨论然后说明沙皇在其侵略军盘踞雅克萨后,向新派来的侵略军头目颁发城徽,其本意固然认为雅克萨城已经属于俄国所有。但是,沙皇并不满足于占领雅克萨城,而是想以此为据点,使用武力继续侵占中国更多的领土。颁发这枚城徽,就是希望沙俄侵略军,像图案上的飞鹰一样,使用弓和箭也就是武力,飞向更远的地方,占领中国更多的土地。

 

(2)读图法:讲述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内容时,可引导学生看相关地图,可以更好地理解康熙组织雅克萨之战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正义之战和尼布楚条约的内容。

 

(3)联系法:讲述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的背景时,可联系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一些国家奉行血腥的海外殖民掠夺政策。说明正是在此背景下,荷兰殖民者东来,侵占我国台湾宝岛。

 

(4)歌谣记忆法:可通过四字歌来记忆本课内容。成功驱荷,收复台湾。沙俄侵犯,康熙出战;签订条约,维护主权。

 

(5)联系热点:学习本课时,可以结合我国当前台湾与大陆之间关系、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访问大陆等时事热点,说明台湾历史上就与大陆是一家,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列表法: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概括提炼出基本的知识要点。自制一个简表,内容包括位置、时间、事件。即:

 

位置

时间

事件

 

东南(台湾)

 

1624年

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

1661-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年

清军进入台湾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东北(黑龙江流域)

17世纪中期

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两次雅克萨之战

1689年

中俄《尼布楚条约》

 

四、中考命题分析

 

中考中关于本课内容的命题往往以时事热点引入,从维护国家统一着手,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现象,考查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和组织雅克萨之战的康熙大帝。还可以考查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五、中考试题分析

 

1.(2007年四川省宜宾市)努力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历来都是中国社会各阶层、各民族的共同愿望。回答4-6题。

 

5.清朝初期,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战胜了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   )

 

A.沙俄侵略者  B.荷兰侵略者  C.法国侵略者 D.英国侵略者

 

解析:这是一个统一国家巩固和发展的专题其中的一题。属于比较简单的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答案为A。

 

2.(2007年江苏泰州市)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民族英雄郑成功在给殖民者的信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信中所说的“贵国”是

 

  A.葡萄牙    B.俄国        C.英国          D.荷兰

 

解析:该题是材料型选择题,解答该类题目首先要阅读、提炼题干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然后得出结论。题干中“郑成功”、“台湾”等都说明该题是要考查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史实。故答案为D。

 

3.(2007年滨州市)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布衣百姓,只要是为国家民族、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历史便会永远珍存。请列举出下列中外历史名人的贡献各一项:

 

    (1)毕昇                                     

 

    (2)郑成功                                   

 

    (3)哥伦布                                   

 

(4)拿破仑                                   

 

解析:这是一道组合型列举题,是将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放在一起,来考查这些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区分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只要结合课本知识,将他们的主要事迹列举出来就可以了。参考答案:(1)发明活字印刷术,(2)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3)发现美洲大陆,(4)颁布《民法典》,其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或发动对外战争,使法国大革命和某些成果推广到他所征服的欧洲国家)。

 

个人简介:陈秀春,女,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学校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市历史学科骨干教师,市直优秀教育工作者。从教20余年,多年连续从事初中毕业班教学工作,有多篇论文在省内获奖,在《少年智力开发报》《新课程》等报刊上发表多篇文章,多次参与市中考说明等中考复习资料编写,参与了江苏省2007年中考大决战世界史部分的编写。

 

教材解析:七年级下册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教材解析:七年级下册 第3课 “开元盛世” 教材解析: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8课 三国鼎立 教材解析:七年级下册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教材解析:七年级下册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教材解析: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教材解析: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教材解析:八年级下册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材解析:八年级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 教材解析:八年级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 教材解析:八年级下册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教材解析:八年级下册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材解析:八年级下册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3课 华夏之祖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教材自主学习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