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君《北国之春》:李慧翔:水电和大坝不是妖魔鬼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41:21
作者:李慧翔 更新时间:2010-11-18
今天,看到一位读者写来的这样的信——“编辑对水电是个外行,你去找找中国三门峡的资料看看就明白了,或者看看埃及的阿斯旺水电站,水电是有污染的,而且很严重,只是现象不够明显,而且是潜移默化的,它的后果是相当危险的,建水电站太近视眼了,为以后的子孙多考虑一下吧。”
其实不只是这封信,在《雅鲁藏布江“腰斩”疑云》的专题中,也有不少网友对水电工程和大坝提出了质疑。这亦是近年来“反对水电、敬畏自然”思潮的一种体现。大家对于各种把江河截断的工程十分不放心,感觉这些人为的科技力量会导致老天爷的谴责与惩罚。
在这种思潮中,最核心、最有力、也是最能拿出手的质疑,就是“三门峡”和“阿斯旺”。时至今日,这两个“杯具”的样本依然架设在各自的河道上,承受着时间和人间的考验。
三门峡和阿斯旺的不同
三门峡最大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其泥沙堆积。由于黄河带来的泥沙过多,导致三门峡无法发挥作用,并且加剧了上游地区的水灾。
阿斯旺最大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其拦截泥沙。由于把尼罗河带来的泥沙拦截掉,导致下游尼罗河三角洲“一年一度”的洪水消失无踪,使得土地肥力下降,面积缩小。
虽说这两个水坝造成的负面影响程度不同,而核心因素皆是泥沙。但这泥沙,恰是个“一体两面”的问题,由于三门峡的修建,渭河流域边上的一些土地,确实变成了古老的尼罗河边上的土地,某部队农场每年都在秋季播种,第二年收割之后,土地就被河水淹没。周而复始,无需农药、施肥。因此,可以说渭河洪灾确实具有尼罗河洪灾一样的优越性。与此同时,阿斯旺当地村民非常气愤地说“我们有毛病啊,愿意让洪水一年淹我们一次?”所以,总有人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两者一起攻击,这就未免有些偏颇和缺乏逻辑。
三门峡可以作为一个失败的例子,但阿斯旺不能算是失败的例子。阿斯旺之所以恶评如潮,和政治因素不无关系。在当时两大阵营的斗争中,埃及由于无法接受美国过高的报价,转而接受了苏联的技术支持。这一举动自然“引火烧身”,在这之后,相关媒体的报道模糊了客观立场,内容上也有颇多争议之处,对于阿斯旺的“围殴”也引来了之后长期对水电工程的不信任。
要知道,阿斯旺建起5年之内,埃及农业产量增加了10%-20%,其机组提供了埃及用电量的一半。阿斯旺对于埃及经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常在旱季和涝季时调节水量,保护埃及农业不至于崩溃。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人类社会的活动,都有可能对自然界造成破坏,带来不利后果。但这里边要算一个帐,如果有利影响多于不利影响,那么上马工程还是划算的。就连三门峡这么失败的工程,亦起到了重要作用——客观地说,自解放以来黄河从未决口泛滥,三门峡水坝绝对是功不可没的。从经济和社会效益上看,只要发生一次黄河决口,其损失恐怕远远大于修建三门峡大坝的所有投入加上在上游淤积造成的全部损失。
2002年时,世界各国元首、国家代表、非政府组织、工商界和其他主要群体的领导人,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聚集一堂,共商可持续发展全球大计,经过激烈的争论后达成共识:水电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方式,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应增加水电在世界能源中的比例。后来,2004年11月在中国北京举办了“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会上通过的《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中再次指出:“水电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并重申了波恩可再生能源国际会议宣言中的如下观点:“采用包括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会同能源效率的提高,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更多的特别是贫困的人口提供电力,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我们进一步注意到这一点。”至此,水电的清洁能源地位得以再次被确认。
这些结论,亦为水电之争划上了一个句号。
我们应该反对什么?
其实,在中国,对于水电工程的质疑,并不是单纯的技术因素。更多的是决策过程的不透明。
泥沙沉积,只是三门峡失败的表象。更应该注意的是,“这样的工程为何会上马”?就如同本次隔断雅鲁藏布江,有关方面长期不公布新闻、或者故意低调处理这样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无论工程成功与否,这样不透明的处理手法,是我们应当警惕和反对的。
是的,水电和大坝本身不是妖魔鬼怪,真正可怕的,是这“中国特色”的项目建设,这也是真正导致三门峡失败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