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从乌江水电开发看三峡大坝的争论 - 百科全书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18:12

从乌江水电开发看三峡大坝的争论

政治+财经+环保+ 2009-06-18 00:33:31 阅读21 评论0   字号: 订阅

日前,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组织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水利报、中国电力报等新闻单位的记者,对我国水电开发程度相对最高的乌江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的结果同样进一步证实;水电开发程度越高、生态环境越好,这个全世界普遍的规律,在中国同样是存在的。目前乌江的水电开发程度在我国是最高的,同样,乌江水电所创造的生态环境也是最显著的。乌江水电的建设者们已经把“要我环保”上升为“我要环保”的高度。他们根据我们现有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自觉地保护环境,真正实现了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20052月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乌江索风营水电站的时候,也对乌江流域的梯级水电开发和生态环保经验给予了的充分的肯定。并要求今后我国的水电开发都应该这样做。

 

同样,在几乎与我们考察活动同时进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高级别会议》9月24日上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来自一百五十多个国家的代表出席此次会议。而根据中国新闻社的报道;为体现该次会议的“绿色”主题。秘书长发言人蒙塔斯当日对记者透露,本次气候变化大会可能“制造”出大约五百吨二氧化碳气体,主要在能源消耗以及前来参会的各国政要、随员、联合国工作人员的交通过程中产生。联合国将出资一万六千美元在洪都拉斯修建一水电站,以抵消当日会议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联合国官员充分认识到水电开发的减排作用。蒙塔斯说,这座小型电站计划建在洪都拉斯北部城镇拉埃斯佩兰萨。相信此举不仅可为当地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还能产生社会和环境效益,如提供额外就业岗位,使当地实现电气化,以及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等。可见开发利用水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目前我国的乌江流域的梯级、滚动水电开发,已经显现出非常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不仅水电开发区域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移民和当地群众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而且,水电开发最突出的节能减排效益也已经得到证实。众所周知,为了体现我们作为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的国际形象,我国政府已经承诺要在“十一五”期间实现节能20%,减排10%的目标。全国上下正在为此目标而奋斗。客观地说,如果不能充分挥发我国的水能资源优势,积极开发水电,这一目标的实现是非常困难的。而乌江流域所在的贵州,却因为注重水电开发将非常有可能会如期实现节能减排20%的目标。

 

目前,乌江流域的水电开发程度是全国最高的,流域内规划的水电站除一座电站尚未核准外,已经全部建成投产和开工建设,预计在“十一五”期间,建设中的构皮滩、沙坨、思林等水电站也将相继投产,乌江每年总计约400亿发电量(大约相当于2000万吨原煤)的水能资源的绝大部分将成构成贵州省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出意外,贵州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个实现节能20%的省份。然而,贵州这个似乎在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排不上号的省份,为什么会成为我国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方面典型,却非常值得我们探讨。

 

首先,贵州今天取得的成绩首先应该是归功于贵州省委、省政政府对水电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作用的正确认识。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为了推进我国的大中型水电开发,就曾经组织过一次金沙江、大渡河、乌江的“三江考察”。考察之后学会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希望组建流域开发公司加速“三江”水电资源的开发。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对贵州水电的开发非常支持,积极推进乌江的水电开发。因此,贵州所在的乌江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流域开发公司。尽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贵州的水电开发同样也会受到投资的制约,不能得到很快的发展。但是,由于乌江流域公司的存在和努力工作,已经为乌江的水电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伴随着国家电力投资体制的改革开发和西部大开发,克服了资金制约的乌江水电立刻抓住了机遇,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力。洪家渡水电站的一年三投产,索风营水电站的移民环保工作取得双赢的经验,都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水电开发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难怪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乌江,看到乌江水电开发的巨大成果的时候,激动地说当年他在贵州的愿望终于在今天实现了。

 

事实说明,正确地认识客观规律,重视全世界的成功经验,注重水能资源的优先开发利用,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然而,我们也不能不遗憾的指出,至今我国的水电宣传工作还有很大的误区,国外极端环保组织造谣、诬蔑水坝、水电的活动经常还会干扰和破坏我国的水电开发。例如,前不久召开的第二届“长江论坛”论坛,就公开宣传说我国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严重的干扰了自然规律。其列举三峡工程导致长江水质恶化的理由也是,混淆了近十几年来长江沿岸经济发展造成了水质污染,和三峡建成后,由于大量的建设污水处理厂,加强污水处理,长江水质总体已经有好转的事实。此后,这个似是而非的谣言很快的就被美国《华尔街日报》所利用,一篇误导公众的“三峡大坝之忧”的文章很快就在国内外传播。完全否认了三峡建成后改善了长江水质的客观现实。

 

由于一些媒体工作者对三峡的成见根深蒂固,最近,三峡建设委员会的有关人员的解释,又被当成污蔑三峡的宣传材料。例如;某权威媒体的一篇题目为“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安全存在隐患”文章就很有代表性。这种题目表面看起来当然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仔细一推敲却反映出作者的心态和宣传导向。难道世界上会有哪一个工程不存在生态问题吗?别说开煤矿、采油田有着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就是修公路、造房子也同样有着严重的生态矛盾。再加上我国与西方一些国家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使得我们国家的一些工程决策常常被人为的加上某些政治色彩。有些人指责这些工程的目的,不仅仅是批评工程效果本身,而是在于批评工程的决策程序,甚至在于工程背后我国的体制。华尔街日报对美国胡佛大坝和中国三峡大坝的截然不同的态度,难道还不值得深思吗?我们还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有人再写一篇“青藏铁路之忧”或者“青藏铁路生态环境安全存在隐患”是不是同样也可以说是无可挑剔的正确,同样也具有很高的炒作价值呢?

 

客观地说,事物都是辩证的,任何人类文明都存在安全隐患。如果要有人专门强调某一种人类文明活动存在安全隐患的话,一般都是在向公众传达一种否定的态度。例如,飞机失事后的人员死亡率几乎是百分之百。为什么我们的记者不去向公众强调一下“航空工业存在着致命的安全隐患呢”?原因很简单,记者并不认为存在安全隐患的航空工业不应该继续发展。况且,他也许会认为航空工业的这些安全隐患公众都是清楚的,如果没有特别的目的,也用不着媒体去刻意强调

 

那么回到三峡工程,我说强调它存在着安全隐患绝对是一句废话。众所周知,早在三峡蓄水之前,我们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治理各种地质问题,如果没有安全隐患还有这种必要吗?同样,在三峡蓄水之前我们已经为保持三峡水库不被污染,规划建造了大量的污水处理厂。这是不是也说明,我们谁都知道三峡工程和世界上任何大型工程一样,在创造巨大效益的同时,一定也会带来某些生态环境问题、也必然会存在安全隐患呢?既然早在几年以前大家就已经知道存在隐患,并且也已经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甚至说现在已经通过这些防护措施,使得所预计到隐患的问题,比没有建设三峡前得到了极大的好转的情况下,我们的媒体再去强调“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安全存在隐患”意义和目的又何在呢?更何况三峡工程不仅是我国长江中下游的重要防洪工程,而且还是世界上最大节能减排工程。从它对全世界减排温室气体的无可比拟的实际贡献来看,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对众所周知的“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安全存在隐患”进行炒作,都是对世界可持续发展方向的一种误导和威胁。

 

必须要说明,我们的一些同志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还有很大的欠缺。很多同志在水电建设的生态环境作用上,还有很大的认识差距。在这一点上,我们特别有必要通过今天乌江水电开发的现实,重温当年胡锦涛主席对水电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意义英明预见和正确决策。可以说在水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问题上,今天中国的现实,很有点像20年前的贵州,不发挥水电资源的优势,不建设一大批必要的大型的水利水电工程,就无法解决我国尖锐的水资源时空分布矛盾,就无法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的激烈冲突。面对国际社会巨大的减排压力,我们一些领导同志如果能学到一点点当年胡总书记在发展贵州时的胸怀、眼光,客观的、公正的评价我们的水能资源开发建设,将会对我们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