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费调整通知:男女婚配失衡现象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7 01:51:07



男女婚配失衡现象分析

 

 

 

  上帝创造了亚当,可亚当很孤独,于是上帝又用亚当的肋骨,创造了一个女人——夏娃,并给他们修建了一个漂亮的家——伊甸园,让他们在那尽情地男欢女爱,繁衍后代。有人类就有男女之爱,人类社会制度的变革也是对男女婚配制度的改进,从群居到一夫一妻制,就是用家庭的稳定来达到社会的稳定。无女不安,我们老祖宗在职造字时就向我们揭示了这个古老的人道与事理,男女婚配权的普遍实现,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可是,我们不得不悲观的看到,男女婚配权的普遍实现,这个历朝历代统治都很关注的问题,由于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不平衡、城乡二元化管理和公共财政分配和投入不均衡等因素,现在实现起来很难——

 

  首先是男女性别比例的失调。而自然的男女性别比例应该是105:100——107:100。据一项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新生儿中女婴与男婴的比例是100:116。海南省的男性比例高达135:100。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重男轻女现象,而经济改革使这种情况加重了,因为在新的劳动力市场上,男孩可以比女孩赚更多的钱。还有就是科技进步使选择胎儿的性别成为现实,一份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中部的一个村庄的820位妇女当中,有300多位妇女实施过流产手术,其中有1/3的人做过胎儿鉴别,北京大学研究人口问题的教授认为:“胎儿出生前的性别选择大概是造成目前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例继续失调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经济发展和财富分配的不平衡。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各个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差异极大,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更为突出。 “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地区经济梯次推进的战略布局加重了这种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基础较好,交通和地理环境也优越,利用政策先富起来了。再来看看分配制度,虽然我们实行的是“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可在实际分配中又有户口(农民、居民)、身份(正式、临时工)。一个临时工干着几个正式工的工作,收入却不到正式工的三分之一。这些地域、身份差距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而“嫌贫爱富”是人的本性,追求幸福也是人的基本权利,谁能指责全国的女人都往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跑呢?

 

  第三是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化管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城乡户口二元化管理,农民在就业、入学、医疗、养老等待遇方面与城市居民相去甚远,农民在法律上被明确规定为弱势群体。大量农民工进城后做着最苦最累的活,为城市建设作出巨大贡献,却只能拿少得可怜的打工钱,这样他们只能游离在城市的边缘,无法真正享受到市民的待遇。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我们的公共财政分配和投入多年来都实行倾斜办法,以城市为中心,离城市越远投入越少,造成边远山区在交通运输、教育、医疗、文化生活方面远远落后于城市和平原地区。这样就形成周边地区的人口拼命向城市或市郊流动。

 

  

  边远山区和贫穷的农村的男人婚配最难

 

  男女性别比例的失调是严重的是边远山区和贫穷的农村,这种失调一方面体现在出生时的重男轻女,一方面是大量的女性流向城市和平原地区,边远山区的人们,在没有文化、技术的情况下,婚姻就变成最容易离开山区的办法,而女性在这方面的优势显然大于男性,这是偏远山区单身汉比例特别高的主要原因。据几个下乡扶贫的朋友介绍,有的村庄20——40岁男青年光棍率达90%以上,人多地少,不得不外出打工,可现在城市服务业发达,女孩子到了城市很容易在饭店、发廊找到一份工,适合男的工种就少了。而山区艰苦的生存条件,单调的文化生活,使山妹子往往一去不回头,无论如何要嫁在城市或平原地区。男青年既融不进城市,回家更讨不上老婆。这种情况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最为普遍,一个又一个的光棍村让你触目惊心,听后胆寒。

 

  

  进城农民工择偶面越来越窄

 

  为了降低成本,吸引外资,我们一直实行低工资政策,改革开放20多年,农民工的收入仅仅增加了六十多元。可许多地方又偏偏要向国际看齐,价格和国际接轨。比如老百姓“三座大山”的教育、医疗、住房,价格直逼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电信价格更是高出好几倍。民工进城很难置家立业,只能打工糊口,把辛辛苦苦挣来的几个钱交给学校、医院、电信、交通这些垄断、暴利行业。虽然老家有瓦房两间、薄田几分,可一不流动,二不值钱。想找个城市妹子结婚,门都没有。

 

  要想回老家结婚也难,老家已经没有年轻女人了。农民工只能在城市找打工妹,可打工妹也不愿意一辈子在出租房、棚户区里生活。而且在适应城市生活方面,农村女青年比男青年更有优势,进城后大多数女孩子很快就学会普通话,且穿着打扮洋气起来,而许多小伙子好几年仍然乡音未改,打工的男青年在婚姻上陷入了更为残酷的“优胜劣汰”境地,越来越多的农村男青年娶不上媳妇,进城女青年则“攀了高枝”。即使嫁不出去,她们中很多人宁愿做有钱人或城里人的二奶、情人也不愿意嫁给这些贫穷的打工仔,因此,这些打工仔只能在城市“盲流”, 在出租房看看,到发廊去闻闻女人体香。

 

  

  进城的打工妹容易现代“陈世美” ,造成农民工离婚后单身

 

  即使农村男青年结了婚,也受着离婚的威胁。据新闻披露,进城打工的青年离婚率增加。重庆市一些基层法庭统计,农村打工者离婚案占案件总量的六至七成。而在这些因一方进城打工引起感情破裂的离婚案中,女方提出离婚的占绝大多数。打工妹提出离婚的原因很多,概括来说,一是追求以物质享受为基础的“实惠婚姻”,比如来自重庆奉节县农村的刘某,婚后只身到深圳一家宾馆打工。为改变她乡下人的身份,颇有几分姿色的她,主动向宾馆经理发起进攻。他们两人岁数虽相差十几岁,但一个看中对方美丽,一个看中对方的钱和权,二人很快打得火热。向法院提交了与丈夫离婚的诉状。二是一些打工妹因打工过程开宽了眼界,不再忍受“凑合婚姻”,也下决心回家离婚。比如重庆库区一个姑娘,婚后夫妻关系不好,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她就借口外出打工以躲避丈夫。在珠海,该女子给自己“充电”,半工半读学电脑。2005年,在打工几年后,她终于提出了离婚。离婚后的男青年要想再婚就难了,他们很快就落到前面两种人的境地。 

 

 

  与农村男青年择偶难相反的是,城市大龄女白领一夫难求

 

  来自广东省妇联的一份调查显示,广东省未婚白领约150万人,其中大龄单身女性占到七成。据某高校工会干部介绍,该校30岁以上的单身男女共200人,其中男性不足20人。在学历要求高,收入稳定的单位,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只是比例略有不同而已。在经济发达收入高的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大量学历高、收入高、身材高的“三高”女性白领婚配十分困难。

 

  大龄女白领婚配难的原因很多,贫富差距的过快拉大,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过于悬殊,造成人口流动方向的过于单一;产业分布不平衡,第一产业集中在中西部,而女性集中的加工业、服务业等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这就造成农村女性流向城市,中西部女性流向东南沿海;等等。

 

  不过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观念上的,受传统观念影响,女性不能接受“‘女比男大”、“女比男高”和“女比男强”的婚配模式。女白领普遍认为男方应该 “年龄他必须比我大,哪怕只大一天;身材他必须比我高,哪怕只高一厘米;能力他必须比我强,哪怕只多赚一分钱!” 而符合这些条件的单身男性又喜欢找更年轻的,大量的农村打工妹和女大学生涌进城市,使城市男青年选择对象游刃有余。

 

  而本来这些农村打工妹是属于农村男青年择偶范围的,她们大量嫁给城市男青年,一方面使城市大龄女白领一夫难求,另方面使农村男青年婚配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