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到重庆北动车:纵观小学生的不良习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57:42
观看小学生的行为和习惯,现状令人十分担忧。随地扔垃圾,辱骂同学等等。形成这样的不良习惯,原因是多方面的。小学生可塑性较强,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习惯培养。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可塑性大,尤其是低年级孩子正处于各种习惯形成的雏形期,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错过该阶段再矫正或补救,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以便及时有效给予纠正,我最近对实验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对象与抽样方式:
针对小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我设计了九项调查试题,对小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涉及一、二年级学生86人,共发放调查表86份,回收86份,从调查的86个学生中,我们发现:东西随手乱扔、乱放的学生达92、8%;随地吐痰、乱仍杂物现象的学生达85、6%;自私,不懂关心帮助别人的学生占79、5%;偏食、挑食、常剩饭的学生占76、1%;着迷电视、不遵守作息时间的学生占66%;自己能做的事仍依赖家长的学生占63、8%。作业马虎、应付、拖拉的学生约占42、5%;学习时要求家长陪读的学生占45%;借别人的东西不及时归还的学生占30、2%;以上调查分析反映,绝大多数孩子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坏习惯,低年级孩子自私、散漫、自理和自控能力差的现象颇令人忧心。
原因分析:
学生存在上述的不良习惯,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影响是主要原因。
(一)家长认识上的误区。许多家长认为,无论从学识和品行方面老师的教育方法都是系统全面的,思想上完全依赖于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甚至错误地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没有什么好担心,长大了懂事了自然而然就会好好读书,好习惯也就会随之形成。
(二)家长教育上的误区。教育上的误区,表现为“两过”,即过多责罚,过分溺爱。由于现在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的宠爱,使得大家对孩子同一习惯的评判标准不一,让孩子无所适从,思想上产生混乱。他们不会认为是他们行为习惯不对或不好,只是简单地评判父母哪个对他好哪个对他不好。
(三)家庭的不良成因。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模仿能力特别强,而很多习惯都源于模仿,孩子多次简单重复就自然地形成了习惯。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孩子行为习惯和性格的最初形成影响是很大的,一般孩子出现的不良习惯大多源于父母和家长的影响。一些家长不文明的语言,打牌、玩游戏、睡懒觉、随地吐啖等不良习惯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孩子。
(四)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认知和培养重视不够。除了家庭的影响外,学校、教师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也不可忽视,课程标准虽然要求以人为本,但教师平时由于教学任务紧,琐事多,加上教育主管部门仅以考试结果评价老师,家长以分数衡量老师,导致了教师对不可量化为具体指标的软考察或不考察项目——学习习惯不够重视。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坚持不懈地训练,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耐心辅导。(好父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