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多糖与头孢配伍:江南毞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52:57
',1)">

吴冠中的画——尤其是水墨画,有何特殊的风格?
这个问题,真正要“回答”,恐怕一篇数万言长文都不嫌多。区区小文,大概只能蜻蜓点水,点到为止。
以他的水墨江南,对照其油彩下“同类风景”,不难发现这位西画出身的“现代水墨”大师用心良苦地将中国传统笔墨和西方线条融为一体,画面上水乳交融,亦中亦西。

同为留法艺术大师,吴冠中不同于林风眠。
林风眠多画彩墨,且爱作重彩,观之宛若“重彩印象”(印象派也),
笔下之裸女则“野兽”味道十足;

吴冠中偏向水墨淡彩,所作江南古镇画面空灵,言简意赅。
林风眠不“经营”线条——甚至有意摆脱线条;
吴冠中则亦点亦线,然而其线条已非传统之书法或水墨画线条,
那是结合中西笔法的特殊线条。

在他的一些画面上,你有时能看到类似书法理论中所说的“屋漏痕”或“折钗股”,
也能看到类似西方铅笔或炭笔速写所“拉”出来的干净利落的墨线。
这些线条往往灵气迫人,曼舞着一种律动美——
那是江南水乡独有的律动么?

如果说沈从文的文字能令人听到水声,
那么,吴冠中的线条亦然。
“欸乃一声山水绿”——有时还可以听到橹声呢。
虽然画面可能不见船儿不见橹儿也不见人儿。

同样出生江南,同样爱画吴越水乡,吴冠中又不同于李可染。
师从黄宾虹与齐白石的李可染笔墨较为传统,
且不说他自黄宾虹“走”出来的“黑山黑水”(江青曾讥之为“江山如此多黑”),
就说水乡图吧,笔墨也好布局也好,李可染富于传统文学境界(可以说是文人画的延续);
吴冠中则完全不在乎——甚至有意摆脱——文人画风,
画面构图往往匠心独运,却非传统的“布局”。

两人的江南水乡都同样迷人。
至于赏画者究竟喜欢何者,则要看他站在什么“角度”了。
某两者都爱:因为他们各有各的美。

我十年前所写的《江南江南》,
分别以吴、李两位的画作入诗。
“江南江南/暗灰灰老瓦/粉白白矮墙/
淡彩流过去浓线游过来/瓦瓦鳞动墙墙影荡/成一片风景跌跌撞撞……”
——这是吴冠中;
“江南江南/桥上是笔意/桥下是墨韵/
箫声呜咽橹声咿呀/一伞孤寂撑水天低低/伞内伞外都是春雨杏花……”
——这是李可染。

“烟雨下的李可染”早于1989年辞世。如今,
曾经留连周庄和同理等江南古镇的吴冠中也归道山了。
越来越商品化的江南啊……
今后会否物“非”人非事事休?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
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随苏沸尔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
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曾出版过《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东寻西找集》《吴冠中散文选》等。
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
出版有《吴冠中画北国风光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1~4)及
《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
《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吴冠中散文选》等。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为中国现代绘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长期以来,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
“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
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吴冠中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就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
演变和发展。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
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
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
文/  蔡欣 图/吴冠中   编辑/ 雨中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