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迹1.9攻略:网络成创新社会管理特殊力量 专家:政府应开放包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0:56:48

插画:人民图片

  2011年是“社会管理创新年”——继年初为期5天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后,社会管理创新又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

  在互联网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网络扮演了一种怎样的角色?如何善用网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用网”时有哪些要注意和警惕的问题?

  日前,100多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官员嘉宾齐聚广东惠州首届华人网络论坛,纵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管理创新”。

  开放心态

  形成“官民互信、互助、平等、合作”

  论坛上,香港凤凰卫视评论员邱震海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要搞好社会管理,到底是要先收紧互联网,还是开放互联网?

  事实上,一些先行城市早就用行动给出了答案。2008年7月7日,一个拟在惠州市红花湖景区建酒店的红花湖阅湖山庄项目,公开发布投资建设招标公告,一时间引发热议,出于对其破坏生态环境和景区公共性的担心,95%的人投了“不赞成”票,让有关部门有了一种“被架在火上烤”的感觉。

  网络民意滚滚而来,政府如何对待?“给大家一个承诺:没有经过大多数网友的同意,无限期缓建。”市委书记黄业斌的批示,给市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忆起三年前这件“网事”,黄业斌至今印象深刻,“网络不是‘洪水猛兽’,它是民意的‘集散地’、‘风向标’。”随后,惠州市开通了“惠民在线”等一系列网上倾听群众呼声的新渠道,并据此解决了一大批社会焦点问题。

  搞好社会管理,政府首先要对网络抱有开放包容的胸襟,这一点,是所有与会者的一致共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任剑涛认为有三个理由:首先,互联网的信息是没有经过任何修剪的保真信息,因而非常宝贵;第二,开放互联网有利于集中民智,使社会管理的思路更新颖多元;第三,网络空间是社会自我管理的真实空间。

  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许耀桐分析认为,社会管理涉及两种参与力量:政府和公民。互联网在两者之间起到一个互动作用,形成官民互信、互助、平等、合作的关系。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表达意见和诉求,以达到参与社会管理的目的。这些变化促使政府社会管理模式的变化,比如党务、政务、社务公开;同时,政府利用网络平台在吸纳民意、知晓民情、体现民智方面都有了新的技术手段;很多地方的官员已经接收并逐渐熟悉使用网络语言和网民进行互动,通过网络平台了解民意。

  制度保障

  确保“问了不白问,说了不白说”

  2010年3月25日,广东河源一网友致信河源“公仆信箱”,反映位于市区沿江东路迈豪国际酒店和河源市农业发展银行门前的路段,过往行人只能在马路的机动车道上行走,存在交通隐患。此后不到一周,河源城管部门就出面调查解决,敦促相关单位拆除了绿化带,恢复了人行通道。

  “我们涵盖所有地区、部门的1020个‘公仆信箱’,不仅能收信看信,还有一套转批、办理、反馈、监督的健全机制。超过7个工作日不处理,亮黄灯;超过60个工作日才办结,亮红灯。亮灯数和网友年终打分列入官员考核体系。”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解释道,“有制度摆在这,谁也不敢把网民反映的问题晾在一边。”

  “如果说开放考验的是政府利用网络创新社会管理的诚心,那么制度建设考验的就是政府的能力和水平”,任剑涛说,“这两年,政府与网民开始‘制度化交流’、‘制度化互动’”。

  怎样确保政府与网民之间,长期稳定的有效沟通和互动;怎样确保网络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发挥,不会因领导干部个人好恶而有所折扣,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需要有搭建长效机制的“一对巧手”。

  在网民数量国内居首的广东,一套“网友反映问题定期集中交办”的制度模式正在成熟和完善。这始于2009年5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广东省委办公厅报送的网友留言上批示:建立与网友良性互动机制,通过组织交办会与有关部门处理网友集中反映的问题。“到目前,我们已经办了5次交办会,每年两次,半年各办一次,办结了近百件信访件。”广东省委副秘书长王衍诗介绍说。

  “中央在部署加强社会管理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创新,利用网络进行社会管理和协调正是适应时代的一种创新”,人民网前总裁、中国新传媒联盟主席何加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