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的摇滚:社会管理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26:49
                                                        社会管理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与利益群体;社会运行模式呈现出新的特点,市场化、虚拟化、扁平化、流动性、交互性、扩散性越来越明显;社会状态与过去有了很大不同,更加开放、多元、活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将越来越不适应、越来越力不从心。比如,简单用传统的户籍制来管理日益庞大的流动人口就勉为其难;片面依赖“单位”的模式来管理新型社会组织也很不得力;如何有效管理信息技术发展产生的虚拟社会更是我们以前从来没有想过、但现在必须面对的崭新问题。再比如,过去行之有效的维护社会稳定的方法还能否应对现在和未来各种类型的突发性事件,实现新情况下的社会和谐稳定,同样面临很大的挑战。

没有大局的稳定,就不可能有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要在新形势下有效地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就必须大力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创新社会管理已成为“十二五”开局之年必须破解的紧迫任务。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既要在管理理念创新、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法创新方面统筹考虑、协同推进,又要在一些关键点上率先突破、有实质性进展。

首先,社会管理功夫在“管理”之外在“服务”之中。管理是手段,服务是目的;管理是“小技”,服务是“大道”;寓管理于服务,在服务中管理,为了服务而管理。创新社会管理,要把“管理”的功夫下在“服务”上。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构建便捷反映利益、表达诉求的渠道,形成及时调解矛盾纠纷、有效保障合法权益的体制机制,为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制度保障,而且通过加强社会建设、做好公共服务来为社会管理创新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社会管理从来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就管理谈管理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稳定与秩序,更遑论和谐。只有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社会事业做实、做好、做到位,真正让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其次,社会管理真正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根本的动力是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社会管理的最高境界与理想目标是着眼于增强社会活力,调动社会积极性,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数十年的中国社会管理实践表明,稳定不是死气沉沉,秩序不是鸦雀无声。人民群众自愿参与的社会管理才是真正有效的社会管理;人民群众自觉创造的社会稳定才是真正的社会稳定。社会管理工作需要党委发挥领导作用,政府勇于担当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党委政府总是赤膊上阵冲在第一线,而是要为社会和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留下足够的空间,鼓励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动员组织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而且党委政府从微观的社会管理环节中抽出身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做社会和群众希望做的其他事情。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此外,社会管理重点在基层、关键抓苗头,要把各种社会问题与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乃至未萌之前。对于社会管理中的问题,事后花钱摆平不是功劳,事前花钱预防不是浪费。正所谓未雨绸缪显本事,防微杜渐是功夫,社会管理工作的最高水平好比中国古代神医扁鹊他哥做的事情:“让人不生病而不是给人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