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与激情4电影完整版:卖肾买iPad,消费主义异化的极端案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25:00

  消费主义的最坏结果,就是导致了人的异化:欲望无穷,索取无限,甚至自己都迷失了需求的边界,攀比竞赛成为主导,当它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的时候,大家就不知道幸福在哪里,就难以得到幸福与恬淡的安乐

  这是一条让人五味杂陈的新闻:17岁的安徽小伙子小郑在网上接触到一个卖肾的中介,4月28号卖肾中介用2万元做诱饵,带他到湖南春州某一毫无资质的医院进行了摘除手术。一个月过去了,小郑的身体每况日下,现在他是追悔莫及。而卖肾的初衷则是“当时想要买一个iPad2,但是没钱”。卖肾之后,小郑购买了笔记本电脑、苹果手机等。(6月2日新华网)

  新闻报道谴责的是卖肾中介的道德无良,而让笔者感慨不已的,是这个17岁高中生卖肾的初衷——购买iPad2。某种程度上讲,这并不是一个必须要支出的“刚性消费”,但在这个媒体塑造的消费主义时代,它却足以使得一个高中生义无反顾地作出卖肾的选择。我不晓得,这个孩子的悲惨命运,会不会引发成人社会对于消费主义过度导致的生活异化多一些警醒与反思。但我希望这份痛感,被共同承担。

  iPad2或许只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它代表的是当下全球范围内最强烈的消费主义甚嚣尘上。没有人可以否认它进步的一面,但也早就有人指责这款“玩具而不是工具”的产品,搅动了全世界消费的奢靡倾向,大批量的“果粉”在崇尚时尚的旗帜之下,为满足面子透支自己的经济实力。美国、英国等媒体这两年刊发了很多社会人士的批评意见,甚至认为对于消费主义的鼓吹实际上是在制造“消费罪恶感”;有英国调查公司发现,在接受调查的iPhone使用者中,有20%的人承认自己“打肿脸充胖子”,其个人经济长期处于银行欠债状况;另有约50%的iPhone用户承认自己年收入不到2万英镑。

  但这些呼声,并不足以阻止一种消费主义异化为生活方式。这几年,随着一部分国人“先富起来”的背景,原本兴盛于发达国家的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态度、生活方式,猛烈地冲击着我们,在这种示范和诱导下,很多量力而行、克制消费、节俭美德逐步被边缘化,拉动消费、为GDP作贡献、时尚无罪、简朴老土等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在半真半假中占据主导。在很多城市里也形成了大批生活态度严重异化的消费大军——“苹果”系列产品遭到追捧固然最为典型,其他电子产品、汽车品牌消费、对房子面积需求的不断膨胀,无不打上了消费主义极端异化的烙印,而这种潮流大有“主流”之势,不可阻挡,浩浩荡荡。

  消费主义的最坏结果,就是导致了人的异化:欲望无穷,索取无限,甚至自己都迷失了需求的边界,攀比竞赛成为主导,当它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的时候,大家就不知道幸福在哪里,就难以得到幸福与恬淡的安乐。媒体叙述了小郑被骗的过程,但笔者最感兴趣的是:他是从哪里接收到了“非买iPad2不可”的信息?他的渴望到了什么程度,以至于不惜卖肾?做手术之后带着苦痛拿着苹果手机,是苦痛多一些还是满足多一些?诚然,这个高中生的选择是极端的,也是罕见的,多数人不会也不需要去卖肾满足消费欲望,但谁又能说,这个极端的案例之上,没有投射着你我这些貌似正常、内心早就开始异化的“正常人”的影子?

  消费主义是不是进步,或许需要数十年去验证,但当我们明显感觉到它的异化带来的不舒服感觉之时,理应有一种纠正的力量,站出来警醒——不需要给这种警醒扣上“倒退”的帽子。绿色消费、可持续发展的帽子似乎有些过大,有人听不进去,但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警惕并保持对消费主义的痛感,本身就是对你我精神层面的自我救赎。被商业浪潮裹挟着前行,即便没有被割肾的痛感,也一定有其他形式的痛感骚扰着我们的内心,苦乐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