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与激情4插曲有哪些:以辩证思维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16:15
中共执政理念的嬗变:曾走过弯路 也创造了奇迹
2011-06-03 08:11: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打印文章发送给好友 0
[提要]  5月,正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油画展”吸引众多参观者 ,是次画展共有300多幅画作参展,均为近两年的新作,分为“党的光辉历程油画作品展”、“中国共产党人英烈肖像作品展”和“各民族人民好写生作品展”三个单元。中新社北京6月2日电 题:从革命党到执政党 中共执政理念的嬗变

5月,正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油画展”吸引众多参观者 ,是次画展共有300多幅画作参展,均为近两年的新作,分为“党的光辉历程油画作品展”、“中国共产党人英烈肖像作品展”和“各民族人民好写生作品展”三个单元。图为画展描绘历史伟人作品吸引参观者。中新社发 钱兴强 摄
中新社北京6月2日电 题:从革命党到执政党 中共执政理念的嬗变
中新社记者 邓敏
正在内地火爆的各类唱红歌选秀节目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东方红》等歌曲时常响起。中共中央党校学者蔡志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歌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他为人民谋幸福”两句唱词恰是中共执政的两大重要逻辑。前一句表明中共开国执政的第一步是建立让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后一句则表明中共执政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不断满足人民对幸福新生活的期待。
核心未变 理念转型
任何一个政党想要实现自身的政治目标,必须通过执掌政权。内地学界多数人认为,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共执政理念的嬗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虽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共执政理念中不变的核心,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却有着不同的特点。”蔡志强指出。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是中共对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时期。这段时期中共从革命党转为执政党,但在思想和实践中仍主要以阶级斗争为纲“抓革命 促生产”,执政方式延续了群众运动的方式。
从1978年到2002年,中共执政理念和实践发生深刻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中共从封闭状态下管理国家和社会,逐渐走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法治框架内领导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国家建设,执政方式也从人治色彩鲜明到依法执政。
从2002年至今,中共确定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在新的改革开放条件下,在社会转型期、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被确立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国家民族复兴、为人民谋幸福成为中共执政的出发点。
“执政党要有被骂的胸怀”
理念与实践终有差距。建党90年,执政62年,改革开放33年,中共改善民众生活,保障人民福祉的价值中轴始终没有偏移,但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确实也曾走过弯路,犯过“大跃进”、“文革”等错误,正是在总结执政正反两方面经验中,中共不断改革和完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水平,而未来也将面临一系列挑战。
“最大的挑战来自中共自身。”蔡志强认为,“中国今天与过去不一样了。中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现在同时还要成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中华民族从实现解放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原有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发生剧烈分化,“在今天,中国有年收入几千万上亿的群体,也有年收入不到两万的低收入群体,中共施行的政策难以实现对所有群体的完全覆盖。生产力不发达、社会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政策施行中会有一小部分人在一定阶段无法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那些无法从政策中获益的群体,就可能责骂中共。”
“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那一刻开始就在挨骂,执政党要有被骂的胸怀。但是要认清被谁骂,为什么被骂。”蔡志强指出,在社会主体多元化的时代,中共要维护全国人民的合法利益,就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法治框架内权威有效地配给社会资源,更加注重公平,尤其要保障弱势群体权利。
中共执政须避免两极分化扩大
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度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从今年2月专门举办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到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再到政治局专门开会研究,创新社会管理被中共决策层高频率注重,正是因为社会管理已关系到政权稳固。
“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回首当年,中国国民党也曾代表过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在后期它完全变成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工具。今天,中国社会多元主体也会对执政党提出各种要求,强势主体也可能占有更多的政策资源,中共要有权威配给资源的能力,服务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避免两极分化扩大,实现共同富裕。”
蔡志强指出,中国正在推进城镇化进程,未来20年城镇化比例要从现在的47%扩大到近80%,那就意味着将有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城镇化耗蚀,几亿农民将变为产业工人。“如果他们在城市找不到工作或者劳动所得只够解决温饱而没有财产性收入,那么他们就还是无产阶级。这对执政党来说是不能容忍的,所以中共十七大强调要让企业有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让人民有财产性收入。市场和社会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否则,那些连生存都有困难的群体一定会藐视任何社会秩序。”
这也正是邓小平曾经严正告诫之语:“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以辩证思维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时间:2011-04-06 13:59:00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刘君栩
打印文章发送给好友
[提要]  今天的中国,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社会活力蓬勃迸发,经济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正确处理重点与全局的关系,克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偏向。用社会机制的良性运行约束社会和谐发展的步调,使整个社会形成琴瑟和鸣、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奏响新时期社会管理交响曲的美好旋律。
今天的中国,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社会活力蓬勃迸发,经济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但与此同时,与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巨大成就相伴生的社会问题也应运而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一项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崭新课题。树立科学的社会管理理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正确处理主各方面的矛盾,辩证处理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成长中的烦恼”,妥善解决广大群众日益多元的合理诉求,不断开创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克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偏向。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权力腐败等问题随之出现,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征地拆迁等矛盾冲突不断,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困扰。从表象看,社会矛盾触点多、燃点低、处理难,利益纷争交织错杂,涉及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该抓住主要矛盾和问题的根本,用主要矛盾的解决来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从目前来看,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因此,有效化解当前社会矛盾的关键就在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的矛盾,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相关新闻:加强社会协同,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成时代潮流 制度壁垒亟待破除天津市妇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以人为本建设“半边天家园”委员建言创新社会管理:让百姓看到服务就在身边遵义党建融入社会管理新内容
正确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克服“见物不见人”的偏向。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同时也开启了人所主导并支配的社会发展过程。发展不是一种纯客观的发展,而是同人的发展及其价值实现直接相关的社会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因此,社会管理之“本”是“人”,而不是“物”,不能单纯以 GDP论成败,也不能将财富作为衡量幸福指数的唯一指标,而是要改变“见物不见人”的偏向,真正按照人的需要来组织管理。要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服务人民、管好社会。
社会管理需要创新,但更要“创心”。只有心系群众,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才能真心与群众交流,真正倾听群众的呼声,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只有从“心”做起,用“心”去创新,少一些替民做主、多一些让民作主,少一些管理,多一些服务,才能真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坚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让群众感受到权益受到保障、心情更加舒畅,实现上下联通的“互动境界”,这将是社会管理的真境界。
正确处理重点与全局的关系,克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偏向。邓小平告诫我们:“要提倡顾全大局,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从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从局部看不可行,从大局看可行。归根到底,要顾全大局。”社会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发展等要素之间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过程,社会问题千头万绪,群众需求千差万别,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门艺术。所以搞好社会管理,不能全面推进、遍地开花,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做到既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又集中精力破解制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辩证处理好重点与全局的关系。
当前,社会管理的重点是建立一套源头治理、动态管理、精细执行的新管理模式。树立以预防为主、应急为辅、顶层设计的理念,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等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更多地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尽可能使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少产生、少转化、少激化,不断增强社会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用社会机制的良性运行约束社会和谐发展的步调,使整个社会形成琴瑟和鸣、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奏响新时期社会管理交响曲的美好旋律。
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克服“急功近利”的偏向。社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研究投入和产出绩效,需要在平时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强化制度设计,处理好短期政策与长效机制的关系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是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则。这是由社会管理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决定的。中国的社会管理是一项无从借鉴的开创性事业,头绪更多,涉及面更宽,要求更高,任务更重,既要立足当前加紧谋划、加快落实,按既定的部署推进各项工作,又必须着眼长远,做好持续奋斗的充分准备,因此切忌急功近利的偏向,务必要把握好当前与长远的辩证关系。
巩固社会管理成果在于制度先行。在社会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致力于社会自身灵活而有效的运行,善于在管理中发现、总结、提炼,及时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把实践创新上升为理论创新,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要致力于长效机制的建立,把平时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制度,作为长效机制固定下来,使社会管理程序更规范、方法更科学、过程更透明、节奏更快捷、效果更理想,不断推进社会管理的制度创新。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2011-06-04 05:45   来源:大众日报
本报庆云讯 6月2日,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刘伟在庆云县调研,先后到庆云县社会福利中心、中澳工业园、鼎力集团、小商品城、庆云镇派出所、新建一中等实地了解情况。他指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主题和主线,无论是相对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应坚定不移地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在转变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融合发展;要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好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一手抓产品质量安全,一手抓市场开拓,努力形成自己的优势、特色和品牌,带动更多的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要坚持因地制宜、尊重群众、注重实效,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抓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乡村;要注意做好发现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成就人才的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
刘伟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持续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和方法创新,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把服务群众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更加自觉地关注民生,更加自觉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要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扩大党在基层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源头预防、综合治理,更多地运用法律法规、民主协商、道德约束、心理疏导等手段化解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公正、和谐、稳定。
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
时间:2011-05-11 17:10:00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黄锡富
打印文章发送给好友 0
[提要]  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是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手段。社会管理理念创新是前提,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社会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则是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的具体体现。
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是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手段。社会管理理念创新是前提,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社会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则是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的具体体现。
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要求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及方法方式。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更新,需求日益多样化,由此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比如:住房商品化以及人口快速流动而使原来依靠户籍来进行社会管理无法适应;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人与人在虚拟社区中交往而出现新的社会问题;全球化过程中的国外突发事件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为快速直接等等。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管理环境,原先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法难以适应。必须切实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和方法方式,努力形成与开放、动态、信息化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社会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
理念支配着行动,影响着决策和行为,进而影响工作效果。不同社会管理理念有不同的决策和行为,从而有不同的社会效果。比如,社会管理理念是“整治”和“管”,其所要求的就是要服从,缺乏沟通交流,作为管理对象的社会成员难有主体意识,也缺乏合作意识,许多矛盾和问题被掩盖,抑制了社会应有的生机和活力。若社会管理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是服务,社会成员之间就易于理解和沟通,社会成员就有平等及尊重感,有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社会矛盾就会大大减少并利于化解,社会就会和谐。
相关新闻: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是走向法治化王兆国:发挥工青妇组织优势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渝召开全市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 合肥市将督查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王兆国:发挥工青妇组织优势 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就要改变以往重管理防范、轻服务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改变重管制控制、轻协商协调的思想,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改变重事后处置、轻源头管理的思想,树立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和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理念;改变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等手段的思想,树立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理念;改变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的思想,树立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两手都要硬”的理念;改变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的思想,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
社会管理方法方式影响着社会管理的成效。创新社会管理方法方式重要的是把服务寓于管理之中,从防范控制、轻服务协商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转变;从“捂、推、拖”的方式向“抓早、抓小、抓苗头”的方式转变;从偏重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转变。通过社会管理方法方式创新,使社会管理做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
创新社会管理方法方式,要落实到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上。创新社会管理,根本是做好群众工作,关键是改善民生。把民生优先作为社会管理的治本之策,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从我国目前来说,最主要就是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把扶贫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尽快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创新社会管理方法方式,要落实到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健全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上。社会管理根基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要把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更多地放到基层,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整合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资源,增强基层服务管理能力。使基层组织成为化解矛盾、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载体。
强化沟通与合作也是社会管理方法方式的创新。社会管理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统筹协调,形成社会各部门、各类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改变主要靠行政手段通过管、控、压、罚实施社会管理的方式,更多地学会依靠群众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办法,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
(作者单位: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广西师范学院研究基地)
专家称社会管理创新需破理念褊狭体制僵化困境
2011年05月26日 09:40 来源:法制日报参与互动(3)  【字体:↑大↓小】
《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各地正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路,但由于目前处于转型期的复杂环境,社会管理创新可谓困境与挑战并存。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包心鉴教授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前社会管理创新存在几个困境。
“一些领导者和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褊狭,把社会管理仅仅理解成‘官’对‘民’的管理,忽视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包心鉴说,社会管理体制僵化也是一大困境。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一元化的管理体制与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不适应,如何建立与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格局,是一个迫切的任务。一些地方党政管理者甚至以“维护社会稳定”的名义把某些管理体制固定化、模式化,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体力量积极性的发挥。
包心鉴说,当前社会管理的困境还体现在管理手段陈旧。有的地方党委、政府习惯于以高压的手段处理社会矛盾尤其是突发事件,不仅难以化解矛盾和问题,而且有可能使问题增生、矛盾激化。有的领导干部还停留在一些陈旧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中,这些观念和方法,极易引发更大的矛盾。
“管理成本超重也造成了一定的管理困境。一些地方由于尚未形成多元化的双向互动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格局,手段方法单一,缺乏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全力支持,因而在社会管理上往往事倍功半。尤其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问题上,高投入、低效益的现象经常可见,严重增加了国家与人民的负担。”包心鉴说。
据此,有业内专家认为,应按李源潮讲话的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突破社会管理困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莫纪宏对《法制日报》记者说,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社会管理能力,关键在于能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否有效地影响基层社区,能否有一定数量的党员以及一定规模的组织活动,这些任务仅靠基层党支部是无法有效完成的,只有党委才能很好地履行这样的职能。所以,必须在组织管理体制上做到“党委下沉”,比如,在基层农村联合行政村设立党委,在村一级设立党总支。在城市社区设立党委,在居民小区设立党总支,让基层党员能够有能力为群众办实事。
“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社会管理能力,实际上就是适应当下我国农村和城市社区发展的特点,以具体的社区民情为依据,克服过去那种简单化地以行政管辖区域为基础设立党的基层组织,要让基层党员形成一种核心影响力。让社区和基层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真正感受到基层党组织的有效存在,并且有效地与党组织实行互动。这种机制创新,可以加强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有效联系,同时还可以为群众办实事。”莫纪宏说。
莫纪宏认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在群众工作中的优势,关键在于“行动起来”。长期以来,我党的先锋作用是通过具体的一个个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体现出来的,所以,让“党委下沉”,实际上是让党与人民群众加强联系,这是增强党组织自身的活力、加强党的战斗力、提高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路径。
本报记者杜晓
本报实习生谷艳东
省委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会闭幕 王建军作总结讲话
2011年06月04日07:45  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薛军
欢迎发表评论0 字号:
青海新闻网讯 经过为期3天的交流研讨,6月3日,省委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会闭幕。省委副书记王建军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省政协主席白玛,省委常委穆东升、李鹏新、骆玉林、多杰热旦、齐玉、王小青、苏宁等出席会议。
王建军在讲话中指出,通过学习研讨和交流,大家系统全面地领会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管理创新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认真回顾总结了我省源于实践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理性务实地探索了保持全省大局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路径、措施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前进方向、深化了思想认识、坚定了工作信心,研讨会取得积极成果。当前,抓好研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是摆在各地区各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就推动研讨会成果转化,王建军强调,贯彻落实这次研讨会精神,最重要的是把学习研讨成果转化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工作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的具体行动。一是要把贯彻研讨会精神同加强对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结合起来。要从各自具体实际出发,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切忌大而化之,切忌议而不行。二是要把谋划长远同突出抓好当前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把促进发展与和谐作为社会建设的根本,把实现“秩序和谐、群众和乐、民族和睦、宗教和顺”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任务,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三是要把总结推广经验同抓基层打基础结合起来。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对源于实践的创造、来自群众的智慧的总结、提炼和推广,把零散的、“点”上的实践结晶,分层级提炼、综合成系统的、“面”上的推广经验,做到典型引领,带动整体工作。
王建军指出,要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强化服务。当前,尤其要在建立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组织体系、工作网络、有效机制上求创新求突破,加快形成全方位、立体式、高效能、全覆盖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网络。要处理好机制创新与理念创新、方法创新的关系。要有效激发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必须把社会管理的基础牢牢夯实在人民群众的觉悟提高上,把社会管理的动力与活力深深扎根在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上。要更好改善民生服务群众。在现阶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重点是要解决好民生问题,切实把人民群众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体力量,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与民主政治建设同步并重、协调发展。
王建军要求,各级党政组织和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是群众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所有领导干部都要落实“一岗双责”,在履行经济社会发展职责的同时切实落实社会管理创新的各项要求,全力做好群众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加强和改进作风贯穿于社会管理创新的全部工作之中,坚持问政、问需、问计于民,坚持问勤、问责、问心于己,扑下身子,亲历亲为,确保好的会议好的文件贯彻不走样,落实无折扣。
格尔木市、玉树县、湟中县多巴镇、西宁市城东区大众街办事处等基层单位负责人分别作了会议交流发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介绍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做法和经验。
当天,与会人员还分组讨论了李鹏新、多杰热旦、苏宁在研讨会上的发言,交流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大课题调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