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侗族自治县特产:生地所刘铭庭研究员退而不休为新疆大芸产业发展作贡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10:00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7-11-22 【字号: 小  中  大 】
曾获全国治沙十大标兵、全国科技扶贫先进个人、中国科学院双文明标兵、新疆吴登云式先进人物等荣誉称号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刘铭庭,在退休后,携家去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于田县建立大芸种植园,利用他创造的大芸人工接种高产技术,发展建立了大芸种植业,此产业后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同志称之为“和田地区六大产业”之一,目前和田地区种植面积已逾20万亩。
大芸是寄生植物肉苁蓉的俗名,是沙漠地区一种珍贵药材,有“沙漠人参”之誉。多年来的大肆采挖,导致药源的急剧衰减,并导致沙漠化的严重发展。发展大芸人工种植,不仅能为国家提供大量急需药材,也能有效保护沙漠植被,因其寄生于沙漠灌木根部,发展人工种植首先要恢复沙漠植被,有利于沙漠地区生态建设。大芸种植不占用耕地,只需付出种子钱,即可多年获利,可谓一本万利。目前大芸鲜材市场价已攀升至每公斤鲜材10至20元,亩产100公斤鲜材获利在1000至2000元,高产种植利润可达万元上下。
为了推广大芸种植,刘铭庭研究员长年奔波于我国各大沙区。2007年10月17日、18日,由内蒙古防沙治沙协会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知名专家,对刘铭庭研究员指导的分别位于库布齐沙带的杭锦旗地康参治沙有限责任公司和乌兰布和沙漠磴口县的内蒙古王爷地苁蓉生物有限公司种植的大芸进行了测产,其中,杭锦旗300亩梭梭大芸亩产鲜材436.23公斤,磴口县的红柳大芸亩产鲜材330公斤以上。按当地市价,亩生产效益分别高达8000多元和6000多元,均达国内领先水平。目前,磴口县红柳大芸高产种植面积已达4000亩,杭锦旗也计划在两年内将梭梭大芸高产种植面积扩大至5000亩。两县农民将从中获得极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