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女孩子幽默短信:2006.2.16 「鶴童」啟示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41:27

「鶴童」

 2006年2月16日

---全國第一家民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發展綜述

每個人都會老,每個人都希望晚年幸福,特別是當生活不能自理以後,還能夠活得有尊嚴,得以善終。對於已邁入老齡化的中國社會來說,養老已成為一個非常切近的現實課題。
  根據國際標準,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10%為老齡化社會。統計資料顯示,本市自1988年繼上海、北京之後進入老齡化社會,目前老年人口正以平均每年遞增3%以上的速度增長,預計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將達到314萬,占當時總人口的比重為25.2%,即每4個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隨著本市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如何“養老”不只是老年人所要面臨的問題,而且是全體公民共同面對的問題。
  天津的“鶴童”,是全國第一家由民間組織(NGO)興辦和直接管理的非營利(NPO)社會公益性福利服務專門機構。它猶如我國民辦非營利機構興辦社會化養老事業的試驗田和播種機,為開拓我國養老事業作出了大膽而有益的探索和嘗試。解讀“鶴童”,對發展社會化養老事業具有啟示意義。
制度創新的先行者
  “鶴童”今年整整10歲。作為中國社會福利制度創新的產物,10年來,“鶴童”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1995年,我國養老的社會問題還不像現在這樣突出,但國家已經意識到並開始提出“社會福利社會化”的改革思路。出於對中國老齡化社會養老需求增長而養老市場供給不足的大致判斷,曾在歐洲做訪問學者的原天津中醫學院教師與醫生方嘉珂率先闖入這個領域,他籌資開辦了“鶴童”養老院。緊接著,“鶴童”與市慈善協會連袂創辦了“天津市老人護理院”,並把“鶴童”定位在為老年人提供專業化護理服務上。
  幸運的是,“鶴童”自誕生之日起,就被政府和社會各界所關注。原國家民政部部長崔乃夫在1996年、1997年和1998年,曾連續三年來到“鶴童”調研,在給予物質上支援的同時,還派出相關的專家到“鶴童”幫助指導。方嘉珂回憶當年創辦之初的艱難,感慨地告訴記者:“由於當初沒做好市場調查就幹了起來,第一年下來竟虧損了28萬元。我們從實踐中總結經驗,開始了不自覺的非營利機構發展之路。”通過市場調查,“鶴童”將機構定位在為高齡、需要幫助和照顧的非自理老人提供服務上。考慮到這部分老年人的需求和價格承受能力,確定了以成本定價的基本原則,從而把社會效益擺在了首位。“鶴童”為社會服務的行動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理解和大力支持。中華慈善總會、天津市募辦、天津市慈善協會都捐贈款物。
  為了機構的長遠發展,“鶴童”實施了專業化管理,並不失時機地邀請專家小組進行評估。1997年10月,由中華慈善總會牽頭,組成了有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政部研究所、北京大學、南開大學、香港社會保障學會、天津護理學會等九家單位參與的非營利機構專家評估小組,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國內首次非營利機構評估。評估小組認為“鶴童”是一所“組織管理及業務管理較好、工作效率較高、社會效果甚佳的從事老人福利服務的民辦非營利機構”,並提出了從產權歸屬到營運管理一整套建設規範化的民辦非營利機構的制度改進方案。
  此後,“鶴童”開展了一系列改制工作,首先成立了“鶴童”老年福利協會,組成了由離退休老幹部、企業家、社會知名人士和專家學者參加的理事會和專家委員會;將“鶴童”老人院設為“鶴童”老年福利協會屬下的社會福利服務機構,歸協會理事會管理;起草並通過了理事會章程,申明了“鶴童”老人院是社會各界贊助興辦的,屬民辦公助、機構所有、非營利性的社會公益單位,該院的產權不屬於任何人,其產權不得轉賣,不得被其他機構兼併,不得改變其非營利機構性質,不得改變其為老年人服務的宗旨;按照非營利機構的要求重整財務報表,進行公開審計,出版年報;創辦者們亦將前期投入的20萬元人民幣作為捐贈永遠不再收回。通過一系列改制,“鶴童”正式申請註冊成為社會團體法人單位,完成了由被動非營利行為向主動非營利行為的轉變,形成了機構所有的新的公有產權制度。在產權制度明確後,“鶴童”又理清了非營利機構的營運原則:即非營利機構並不是不要營利,而是營利不分紅,只用於機構自身的再發展。
  改制之後,新機制煥發了新的活力,僅1998年一年間,“鶴童”就由一所院舍發展為兩所,長期受助老人從160人達到200人。在社會效益增長的同時,經濟效益也有了長足的進步。不僅建立了員工獎勵基金和老人解困基金,而且全年還盈餘6萬元。
  1998年,成為“鶴童”發展史上的關鍵一年。此時,民政部做出了加大社會福利制度改革力度、加快社會福利社會化步伐的決策。“鶴童”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自1998年起,邁上了集團化運營的新階段。就在這一年,“鶴童”發生了裂變,到1998年已發展為五個院舍。為適應發展,“鶴童”的經營管理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調整了組織結構,建立了實體操作的福利協會秘書處。將一批素質較高的年輕人集中到秘書處辦公室,培訓他們成為集團化操作的第一批管理人員。為達到集團標準化和規模效益,“鶴童”還採用了中央採購和中央洗滌等集團化的營運模式。
持續拓展 打造養老服務業鏈
  “鶴童”最大的特色是勇於開拓,敢為人先,在業內創造了多項第一。1998年“鶴童老人護理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經市勞動局批准,正式註冊成立,成為全國首家老人護理職業技能培訓學校。這也是養老服務產業鏈的上游環節。同年,“鶴童”院舍服務開始向外發展,“鶴童”(川府)老人院正式落成並迅速住滿。也是在這一年,“鶴童”開始向低齡、健康型老人拓展服務。“鶴童”(音光)合唱團和“鶴童”(海河)晨練隊相繼成立。“鶴童”在引領和集體安置城市下崗人員再就業方面成果顯著。早在10年前,“鶴童”就率先吸收下崗職工從事養老護理服務,有上百名下崗職工、包括“4050”人員在“鶴童”實現了再就業。此外,“鶴童”與南開區人才服務中心合作,連續免費開辦四期面向下崗女工的護理人員培訓班;同時又對近百名“鶴童”服務員工(含70余名下崗女工)開始了正規化的專業培訓。10年來,該校為本市培養了大批養老護理行業的從業人員,目前在全市僅有的4名高級養老護理員當中,就有3名在“鶴童”。
  在中華慈善總會的支持下和滙豐銀行的資助下,“鶴童”已發展成為服務於全國的機構。“鶴童”的經驗引領了全國民辦養老機構的蓬勃發展。有關部門統計表明,全國新興的民辦養老機構迄今已超過5000家。近年來,“鶴童”連續舉辦了三期“全國老人院院長培訓班”,連續舉辦了兩屆“全國老人院院長論壇”。目前,“中國老人院”網站就設在“鶴童”。在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主持下,“鶴童”還參與制定並出版了《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和《國家職業標準養老護理員培訓教程》。
  今天的“鶴童”,已是年度財務預算完成超過1200萬元人民幣規模的、長期服務員工260余人、常年社會服務登記義工3000餘人次,由4座養老院、一所醫院、一所學校,連同居家、餐飲、物業及老年用品等四家公司組成的養老服務行業的聯合體,初步形成了養老服務的產業鏈。
走出去引進來創出“鶴童”品牌
  “鶴童”創辦之初,就確立了要向發達國家學習的目標,採取“走出去”和“引進來”的做法,持續提升養老護理與管理的水準。德國、美國、奧地利、法國、日本以及香港地區的養老護理與管理專家,都曾陸續來“鶴童”開展交流。“鶴童”也曾先後派員赴德國、奧地利、日本和香港地區學習培訓,大力引進以德國為主,香港、日本為輔的專業化管理方式方法,並結合國情使之本土化,終於實現了由傳統式、醫院式向現代化管理模式的轉變,創立了中國自己的專業護理老人院服務的“鶴童”品牌。首先,“鶴童”推出了老人整體護理新模式,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流程化、程序化、個案化的標準化管理制度,使老人從入住到離開,每時每刻都能得到規定的圖文冊表跟蹤。其次,“鶴童”推出了員工職業生涯管理,實行終生服務、終生培訓的制度。每個崗位都進行固定的遞進式培訓工作,培訓大量採用國外錄影和教材,並把德國老人院工作人員三班的工作流程引入“鶴童”,率先推廣養老院工作人員八小時工作制度並堅持至今。在“鶴童”受訓並服務過的員工離開“鶴童”後常成為其他老人院的搶手員工。此外,“鶴童”還實現了管理全程微機化。全部資訊輸入微機實現量化處理。例如,老人入院費用按日結算,明細賬單全由電腦列印,既便於查證有利監督,也為老人提供了一種記賬儲蓄卡消費的新形式。
  在採訪時,記者發現,“鶴童”的專業化管理是把“不斷增進老年人自我照顧能力”作為出發點,其“讓躺著的老人坐起來、讓坐著的老人站起來、讓站著的老人走起來”的護理和管理理念,使眾多的老年人受益。他們率先停止使用中國傳統的尿布,使老人家全部穿上了一次性尿褲,攻破了長期臥床重症老人難以避免的出現褥瘡的難題;引進了大批老人服務必需的設施設備的成品或樣品,結合國情委託加工仿製再推出;開始了老人膳食營養標準化研究;開展幫助癡呆和偏癱老人的康復康樂活動。“鶴童”老人院舍還推出了個案護理、全面照顧的全新方式,實現了與國際老年人服務機構的做法接軌。據統計,“鶴童”10年來已先後贍養和服務照顧了各類老年人近2000位。其中的絕大多數在“鶴童”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步。目前,長期在“鶴童”居住的老年人約有400位,他們中絕大多數是需要幫助和照料的高齡和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所有這些,都旨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和保持老年人的晚年尊嚴,贏得了社會好評,使老人院舍管理逐步在中國成為一門科學,使之走向科學化和現代化。
  如今的“鶴童”,已是一家具有非營利理念、多元化發展、專業化管理的集院舍護理、居家照料、醫療衛生、老年餐飲、老年活動、社會募集、志願者行動、養老資訊、職業教育、物業管理和老年用品銷售於一體的為老服務社會公益組織和養老產業化集團的雛形。積10年的發展經驗,“鶴童”走出了一條堅持為老服務的宗旨,不斷追求老年人的生活品質,維護老年人的晚年尊嚴,既與國際接軌又符合中國國情,福利、公益和非營利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的社會化養老事業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