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战火神炎帝怎么架设:大力发展农村民营经济的几个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6:57:48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优势显有,蓄势待发,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从启东市的情况来看,民营经济的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已由过去的传统商业、饮食服务业,扩展到工业、种植业、服务业的各个领域,呈百花齐放之势。2003年,全市实现民营经济工业产值248.9 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销售收人235.6亿元,同比增长27.8%,民营工业产值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84.3%。同时,民营企业中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企业应运而生,形成了一批名牌企业。因此在农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更是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下面笔者就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 一、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阶段划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民营经济走过了从无到有,从补充到必要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再到基本经济制度,冲破了原有意识形态的限制,旧的经济格局史无前列地被打破。按照这地演变过程,我们可以把民营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 1、起步阶段(1978年到1988年)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个体户、私营经济(个体经济)迅速涌现。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把发展和保护个体经济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从此,个体经济从“地下工厂”堂而惶之地摆到正常现实生活中。随着农村联产承包的全面实施及农业机械化的推进,曾一度被土地束缚的生产力开始呈现新的活力,一些农户在农闲时开始自己跑运输、搞餐饮、开商店,一些集体企业也开始步入私有化。 2、蕴育阶段(1988年到1996年)从1988年第二次修宪起始,党中央明确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必要补充。1992年的南巡讲话中,邓小平同志再次重申“我国发展生产力,需要民营经济的发展”将我党对民营经济的认识进一步推向深入。一些头脑聪明、思路敏捷的人在良好政策的影响下,充分借助大环境的优势,率先组建了自己的小工厂。自此,各地个体、私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同时带动了一方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 3、膨胀阶段(1997年——至今) 1997年9月的中共十五大,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002年11月,十六大的召开再次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之后,各省、市积极推出支撑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举措,从政策待遇上将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放在平等位置、一视同仁。民营经济在经过优胜劣汰的经济大潮跌打后,部分民营经济开始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站稳了脚跟。  二、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  1、政策环境优势越来越明显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并清理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消除体制性障碍,加大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关专家认为,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方面的又一项重大变革。它无疑在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落实十六大精神,启东上下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为解决目前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对民营企业的经营领域、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人才吸纳、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对外交流、做强做大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2004年,重点实施了民营经济“十个100”工程。即鼓励支持市级机关、镇乡、村级干部各100名创办民营企业,吸引100名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兴业,吸引100家外地民企来启落户创业……这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为民营经济赢得了有史以来最为广阔的大发展机遇。  2、对农民增收的作用越来越大  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过程中,加大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成为一条重要途径。随着从事非农行业人员的增加,非农收入占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非农收入在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也促使农村民营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3、机制灵活,效率优先,利于各种生产要素聚集  民营经济经营灵活,利于在经济大潮中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而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源于民众强烈的致富欲望和自主创业精神,是典型的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求发展的经济形态。民营经济是“为自己干”的人格化经济,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上,具有高度的自觉性。鉴于上面的特点,更可利用农村闲置的小额资本,拓宽民间融资渠道。  4、贴近农村,人员从业成本低,拥有大量农村劳动剩余资源  由于个体、私营经济设备相对简单,对技术要求不是很高,进入的门槛也低,贴近农村,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大量的劳动剩余,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能够用较少的资金安排较多的就业。    三、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1、规模偏小  2003年启东市农村民营经济共有1.97万家,从业人员7.12万人,平均每户从业人员仅为3.6人。虽然个体户在投资少、创业容易、机制灵活等诸多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规模过小往往不经济,不利于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和更新,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还未完成原始的资本积累,个体工商户转化成私营企业的能力不强,存在经营行为短期化现象。  2、难于创新  当前大多数民营经济属于家族制、作坊式管理。虽然在资本筹集、管理效率、信息搜集和监督成本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经济势必由于裙带关系的影响产生用人等方面封闲的现象,由此难于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需要,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难于规划,极大地制约着私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经营行为不够规范  由于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时间较短,仅仅只有20多年,绝大部分的民营企业还从事服务业,或者是初级的工业加工等行业,这些行业内的竞争十分激烈,个别经营户的守法意识谈薄,缺乏诚信。忽视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导致无证经营、违章违法经营、偷税漏税、欺诈违约、假冒伪劣等问题屡屡发生。这不仅给国家和消费者带来了危害,而且也严重地损害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声誉,影响了其快速健康发展。  4、职工权益缺乏保障  有些私企中工人的利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农民工不仅超时工作,而且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员工利益得不到有关法律的保护,基本上没有工伤保险及养老金,出现意外往往引发经济纠纷,劳资双方缺乏沟通的渠道及合同约束,难于吸引人才,影响民营经济的长远发展。  5、相关政策难于落到实处  现阶段许多金融部门乃至政府部门对民营经济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岐视态度,融资渠道单一,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还受到国有企业的软约束,同时带来了不公平的竞争。民营经济在与相对实力雄厚、政策支持度强的国有企业对峙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在政策导向上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有的政策不能落到实处。  四、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支撑  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已是不争的事实。民营经济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使其健康快速发展,虽然需要自身及外界素质的整体提高,但更需要能促其成长壮大的环境支撑:一是要营造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舆论环境。树立“环境也是生产力”的观念。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提高对民营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破除思想和体制上的障碍,充分认识促进民营经济对于保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努力实现民营经济与国有、集体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要营造优惠的政策环境。要改革现行市场准入制度,降低企业注册登记门坎和设置成本,禁止行政性、行业性垄断,规范市场秩序,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壁垒,增加对外透明度,使民营经济能够真正实现低成本扩张。三是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和减少行政审批,更多地动用市场机制促进和引进民间投资,积极为个体私营企业提供咨询、信息、技术、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四是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民营经济能否顺利发展,除了与法律是否健全有关外,还与这些法律能否被有效执行有关。有时后者甚至比前者更加重要。实施机制是制度的内在构成部分。决定一项制度能否被顺利执行的因素很多,包括制度被社会认可的程度,它的实施成本,以及人们的道德水平。建立起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并不难,问题在于这些法律被执行的程度。如果法律缺乏硬度,也就是说没有权威性,那么这些法律就会失去约束力而形同虚设。政府的责任不仅在于法律条文的制定,更在于法律的有效执行。启东要想使自己的民营经济兴旺发达,要做的就是加大执法力度,有法必依,用法律的硬度来杜绝道德风险的发生,激励民营企业的发展创新,保护他们的创新成果,使其个人收益接近于社会收益,这一点对于民营科技企业尤为重要。政府要建立公平的法制环境。对待企业不应按所有制性质来划分,应按企业规模、企业信誉和行业性质区分,并给予相应的管理和引导措施,真正给民营企业以公平待遇。要带动经济发展,政府就必须降低民营企业准入的门槛,放大民营经济准入领域,凡是竞争性的行业,凡是外资企业能准入的行业,民营企业没有理由不能进入。建立公平的法制环境还要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收入。民营企业绝大部分规模较小,资金短缺,国家在提供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却将民企视为唐僧肉,层层盘剥,胡乱收费,非法剥夺了这些企业的部分财产。这种做法不但损害了人们从事民营经济的积极性,也使得许多民营企业家不敢公开财产,不愿将企业做大做强,甚至资金外逃。因此建立公平的法制环境,是支持促进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要做到这点,首先政府应制订保证民营企业公平享受国民待遇的法律条例;其次,各政府部门严格执行,不使这些法律成为一纸空文,不让民企遭到非法的侵犯;第三,为支持民企,政府还应设立有关监督、协调机构,专门负责有关事项,为民营经济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发展环境。在严格执法力度的同时,要加大民营企业遵纪守法的宣传教育。政府应加大宣传,提高民营企业家遵纪守法的意识,消除民营企业的观念性障碍,宣传政府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宣传民营企业家艰苦创业的成功范例,宣传民营经济在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确保对民营经济政策的稳定和连续。五、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目标指向  从今后的发展来看,随着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将迁入城镇,来自就业方面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农村民营经济要找到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空间,解决更多的农民就业,发挥城市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还应结合以下四个方面:  1、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启东是闻名全国的海洋大市,江海岸线绵延200多公里,是全国唯一的中华绒螯蟹苗繁育基地、全国最大的天然文蛤养殖基地。著名的吕四渔场是中国四大渔场之一,拥有2000余种海产资源,海蛰、紫菜、黄鱼、鲳鱼等水产品闻名海内外,海产品总量占江苏省的四分之一。启东拥有江海滩涂66万亩,目前每年还以100米的速度向外延伸,不断增加的土地资源是其它地方无法媲美的,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我们要充分利用江苏省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建设现代海水养殖科技示范区,贝藻高效养殖区,水产品加工区,海洋生物医药工业区,临海工业区,机械五金工业区,水产仓储贸易区,吕四风情区,综合服务区等。启东是全国著名的电动工具之乡,现有生产电动工具的外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及私营企业100余家,年销售额3亿多元,生产各类电动工具整机150余类,零配件1200多种,知名品牌10多种。电动工具产业已成为启东最具潜力的特色经济,成为启东展示对外形象的一张名片。 通过每年举办五金交易会这一平台,不断提升启东电动工具业的影响力,使之成为推介启东、推介天汾,吸引客商、吸引项目的最佳舞台。通过天汾五金科技园的建设,不断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开辟电动工具市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无限活力。东成、国强、圣德里等企业不断加大发展步伐,争做行业先锋,力创世界品牌。 2、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优质棉花、茧丝、“四色豆”(蚕豆、乌皮青仁豆、白扁豆、赤豆)、小辣椒堪称启东农产品“四绝”。如今,绿色无公害农业、高科技设施农业发展迅猛,不仅成为上海重要的副食品基地,而且各种名特优农副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我们要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和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特色食品加工业的民营企业,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培育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办基地、拓市场,发展中介、推广科技等多种形式,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农业和民营经济,相关政策也应向“农”字号民营经济倾斜。 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它不仅可以提高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有利于开拓市场,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水平还比较低,发展潜力很大。只有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围绕产业搞加工,拉长农业的效益链,农产品才能实现多次增值,农民增收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农产品加工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立足现有加工能力的改造,加快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使农产品加工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农产品加工业要立足于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加工业。另外随着农业生产经营逐渐走向市场及人口城市化的推进,将会有一批民营的农业公司及庄园主从事农业的规模经营。  3、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借助小城镇建设中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生产要素聚集的便利条件,实现民营经济的低成本快速启动。用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增强小城镇的经济实力;反过来,依托小城镇建设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增强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基础。由企业分布星星点点、行业混杂,逐步向城镇发展,形成布局合理,行业集中的特色。以集群效应营造群体优势,不仅吸纳了更多的农民就业,同时也大大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4、与国内国际市场结合起来。面对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局面,经济的开放度将越来越高,农村民营经济要发展,不仅要增强自身素质,提高预测市场趋势、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更应从长远利益着手,充分利用环京津经济圈的地理优势,学习外资企业的一些成功经验及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以科技作支撑,促进民营经济提质增效,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大力实行国际化战略目标,增加市场竞争意识。利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在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加快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不断提升农村民营经济的规模和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