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啪啪时候的中文歌:于幼军复出缘于埋头读书出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03:49
于幼军复出缘于埋头读书出书?

                           石头花

羊城晚报讯 记者龚丹枫报道:于幼军,曾经的明星官员。2008年10月时任文化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的于幼军从公众视野中消失;直到2010年12月,于幼军低调履新,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沉寂的这两年,这位曾经的明星官员干什么去了?广东教育出版社的一本新书揭开了这个“谜底”———于幼军近日推出新著《社会主义在中国(1919-1965)》,该书已在广州购书中心等地亮相。(2011年05月16日 14:50来源:羊城晚报)于幼军复出缘于埋头读书出新著?“书读进去了,人走出来了。”这是被处以“留党察看”2年的原文化部党组书记于幼军的一句名言,他前不久复出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办公室副主任。“留党察看”期间,于幼军一度精神很差。文化部在国家图书馆给他安排一间办公室,他这两年一直泡在那里,主要就是读书、写书。

事实上,就目前的复出案例看,有一些普遍的规律:在南水北调办或“扫黄打非”工作小组等相对不太引人注意的“办事机构”先任副职。如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引咎辞职的原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出任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专职副组长。有意思的是,在孟学农接任自己的山西省长位置之后,于幼军如今又回到了孟学农7年前的位置上。而在不到8年时间里,“南水北调办”两次成为“问题官员”的复出之地,亦让公众对其发生了兴趣。如果复出官员比较年轻,比如58岁的于幼军,给安排的职位则更实在一些。复出时接近65岁的退休年龄的官员,安排上相对会更向二线机构靠拢。此番于幼军到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履任新职,似乎来得有些突然,其实不然。去年下半年,于已开始出头露面,做些预热。据甘肃省庄浪县官方网站报道,2010年7月5日,“文化部副部级领导于幼军一行来庄浪调研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情况。”于的这次公开活动,被外界视为“低调复出”,职前热身,但已由正部级降为副部级。

于幼军在广东当过常委、宣传部长,在深圳干过市长,在湖南当过副书记、副省长,在山西当过省长。其任职时,年纪尚轻,有思路,有想法,敢作为,也是仕途颇被看好的人物。在几个月内跑遍全省山山水水,摸清煤炭大省的脉络实情,打算如何治理散乱,准备怎样转换体制,山西今后发展前景,听说文化部拟调整班子,于幼军调到北京,任文化部副部长、党组书记。如此安排,显然是要接文化部长的班了。于幼军最后一次以文化部副部长、党组书记身份出席的公开活动,是2008年8月6日,当时,文化部党组召开中心组理想信念专题学习讨论会,于幼军主持了会议。其后不久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于幼军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决定撤销于幼军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确认中央政治局2008年9月5日作出的给予其留党察看两年处分。于在担任深圳市市长期间,利用职权影响力,在市政府招标工程中令其亲友所属香港公司中标而获取巨额利润,严重违反了党纪、政纪,因而对其作出“留党察看两年”的处分。

研读写作之余,于幼军先后到了上海、浙江、江西、福建、陕西、宁夏、甘肃、四川、安徽、河北等省市区的革命老区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白天实地察看、收集资料,晚上请教当地的老前辈和专家学者或整理读书笔记,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拟出初稿后,他将书稿送请30多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权威专家以及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人亲属等征询意见。写作《社会主义在中国(1919-1965)》期间,是于幼军人生中最低潮的时候。他决意埋头读书,并续写当年与他人共同撰写的普及性政治读物《社会主义四百年》。据于幼军自己透露,从2008年10月起的两年多,他每天上下午“躲”在北京紫竹院公园边上的国家图书馆一间房子里,查阅资料,潜心研究和写作。在那里,他再次研读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其他相关书籍论文史料等约三四千万字,写下了上百万字的读书笔记及文献摘录。而元旦、春节假期回到广州,他又躲进中山图书馆里继续读书、写作。

对从1919年到1965年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这段历史,于幼军提出了许多新的、独到的见解。他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就是描述和分析曾经形成全党和全国共识,并且为法律所约定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如何被突然中止。这期间,毛泽东和刘少奇两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之间各自的思想认识和分歧,是于幼军重点泼墨之处。作为丛书的第三卷,《社会主义在中国(1919-1965)》沿用了前两卷传统文学章回演义的体裁风格。内容上,从前两卷的以社会主义思想史为主线,调整为“四史合一”,即将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史、社会主义运动史、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有关内容熔于一炉,以文学的笔调娓娓道来。全书58万字、23个章回,内容生动丰富,可读性强,同时更注重理论述评。上世纪80、90年代,于幼军与人合著《社会主义四百年》之一、之二卷,以章回体小说的写作模式,讲述了自1516年英国人莫尔发表空想社会主义首部著作《乌托邦》以来,至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以及五四运动前夕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这段历史,引起热烈反响。这次独力续写《社会主义在中国(1919-1965)》时,鉴于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兴起迄今已有将近500年的历史,于幼军将丛书更名为《社会主义五百年》,并与合作伙伴一起对前两卷作了较大的增补和修改,与《社会主义在中国(1919-1965)》一起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