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达拉vs佐助为什么:李义平:市场经济再认识?(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12:58


  二、地方政府不宜扮演市场主体的角色

  市场主体不应当是一级政府。市场主体应当是人格化的财产主体,其约束是硬的。市场主体的命运就是其向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命运。马克思说:商品交换是一种惊险的跳跃,如果跳不过去,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生产者自己。地方政府不是人格化的财产主体,约束是软的,不具有承担市场主体责任的能力。然而既有的改革措施使得地方政府不得不拼经济,且各地方政府互相竞赛、攀比,在不知不觉中在很多方面直接扮演了市场主体的角色,并由此产生了许多消极后果:

  1、简单地追求GDP,不惜重复建设和环境污染。地方政府眼睛看着上级政府而不是看着市场。既然以GDP作为考核的主要目标,地方政府自然会不择手段,不怕环境污染,不怕重复建设地追求GDP——尽管GDP并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一些地方政府所以对污染企业网开一面,是因为污染对GDP的增加是正的效应。尽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调整产业结构,消除低层次的产能过剩,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地方政府的行为却加剧了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为了GDP的增长和当地的税收,地方政府不怕重复建设,他们用行政手段发文件,规定只准买本地的产品,不许买外地的产品。地方政府的这种行为,妨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建设,妨碍了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的发挥。地方政府所以能如此而为,则在于它的行政权力,本来意义上的市场主体是没有这样的权力的。

  2、不惜成本地追求亮点和辉煌。在给定的条件下,地方政府存在着事实上的竞争和攀比。地方政府总是追求最大、最亮、最辉煌,以吸引各方眼球,于是有了“鬼城”,有了穷县举债建新城,有了各种各样的世界之最。刘易斯曾经指出,“公共投资中声誉的因素是众所周知的。浪费的现象在大量已成为现实的事物中昭然若揭,它导致了资本利用率的不足——如对需求的期望所建的工厂,每小时仅有几辆车行驶的高速公路,大型机场和航空集散地的低效利用等。这些都是普遍的现象,我们总是被告知这些国家资本短缺,可同时资本的低效利用和浪费却是这些国家非常明显的特征。”

  3、不怕举债。地方政府有着强烈的举债冲动。一是现行的财税格局使地方政府收支失衡,资金缺口不断加大,以致形成了“少米或无米下锅”的局面,举债是筹措资金的一种办法。二是任期制使得地方政府必须在任期内具有辉煌的政绩。三是地方政府不存在破产之忧,一任政府用完几届政府的资金,债务转嫁给下届政府。科尔奈曾经指出,“投资或是不投资,这是资本主义企业最大的难题之一。如果风险太大,即使这个企业暂时已得到必要的金融保证,他也可能放弃另做打算。” 然而对于给定的条件下的地方政府而言,却缺少这种机制。当前的制度安排对于地方政府只有顺向刺激,而无逆向扼止,是一个激励扩张的制度安排。

  地方政府的扩张冲动已成惯性。在转方式调结构的今天,不少地方政府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解为上新的项目,提出无项目就不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上,只要还是只讲速度,不讲质量和效益,即使上的项目技术含量再高,也不意味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此外中央希望能够保持经济增长的合理速度,以调整结构,又好又快,但地方政府显然对放慢速度积极性不大,依然保持着高速前进的态势。

  为了有效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一级政府的地方政府的功能定位必须与市场经济相一致,大致包括:⑴切实承担起政府在公共产品以及准公共产品领域的责任,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确定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具体内容为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环保、城市公用事业,以及为中低收入阶层解决住房等问题,并且努力做到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持社会的公平正义。⑵努力精简政府机构,切实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良好的发展环境可以吸引投资,吸引人才,鼓励创新,是一个地区的软实力。⑷努力为社会保持良好的自然环境,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