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日江山丽 阅读答案:阿姆斯特朗经济周期理论(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05:21
第五章 探讨经济周期波动规律的原因 -- 人性的弱点与波动规律
  
  人心在贪婪与恐惧,乐观与悲观之间的周期波动
  
  从人性的角度说,人们对于经济,股市,楼市的信心的建立需要时间,所以,一个大升浪需要有3到5次的小波段,让人民币一步步建立信心,而对市场丧失信心却很容易,往往几个月就失去信心,比如1998年8月到10月的香港股市,楼市。这就是经济周期循环背后的人性因素。
  
  信心的建立与一步步上升需要时间,直到信心达到顶峰,信心爆棚,股市楼市也达到顶峰,最后物极必反,泡沫破灭而经济探底,人心也变得悲观。这就是经济波动周期背后的人性基础。
  
  而阿姆斯特朗研究发现,这个经济周期循环平均是3141天一个周期(8.6年)。除此之外,还有美国货币系统37.33年的周期规律。还有6×8.6的大周期规律(康德拉季夫先发现),还有37.33周规律等等,还有政治224年大周期,与72年小周期规律。
  
  中国古人应该也是观察到了,所以有了6的倍数规律,如12年周期,60年周期,72年周期等。
  
  他在1997年发表的经济周期循环分析报告指出,美国经济可能在2007年2月26日或者27日见顶,2011年6月13日见底,而2009年4月13日可能出现小阳春式的反弹顶部。
  
  后来的现实证明,日本股市2007年2月26日见顶,2月27日全球股灾。美国房地产指数在2007年2月达到顶峰。美国和中国股市到2007年10月份才见顶,可以看作是大量散户的进场导致的滞后效应。不过全球经济在2007年见顶这一点是比较确定的。现实证明2009年4月13日不但不是阶段性顶部,而是一段非常大的政府刺激救市下的短期升浪的底部。所以阿姆斯特朗的经济预测,可能因为政府行为而改变。但是大的经济周期是无法被抹平的。这就要看2011年6月13日前后经济是否探底了。

    中国经济周期似乎迟6到8个月。

 

第六章 中国的经济周期,逢二探底,逢七登顶
  
不管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经济的主体最终还是人。人性总是在“乐观与悲观”之间波动。投资者的心理总是在“贪婪与恐惧”之间波动。

人性不变,所以几千年过去了,圣经还在不停的被印刷,被阅读,被讨论。


中国有自己清晰的经济周期。中国近50年经济周期,用人均猪肉消费量来衡量,比任何其他指标都强。下图是历年人均猪肉消费量。
  

1950年代,比赛吃白馒头。
1952年到1957年,国民经济快速恢复,人民群众欢欣鼓舞,人们对于吃饱的信心在1957年达到阶段性顶峰,然后大yao进发生了。一些见过世面,饱经沧桑的老人一边看着人们比赛吃白馒头,一般喃喃自语”如此糟蹋粮食,是要遭天谴的”。懂点历史的都知道,1961年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冬天,不是因为天气,而是因为被剥夺“在家做饭权”后发生的饥饿。1957年吃饱饭的甜蜜幸福感,估计被很多人在1960年,1961年的梦里重温。1962年春天,春小麦收获后稍有好转。

 

1960年代,有一个词叫“老三届”。
1962年春小麦丰收后,吃饭经济又开始了缓慢的恢复, 1966年又开始折腾了,到了1968,又是逢8,没有足够粮食吃了,城市也没有足够工作岗位了,怎么办?送些人下乡去,希望他们也去生产粮食,这就是1956年就有上山下乡的说法却没有大规模实施,到了1968年才一下子让“老三届”下去的经济背景。所以,68年没有足够粮食。

1970年代。
我们可以从很多信息看出1969年到1971年的经济非常困难。比如“1970年信息显示,“连续几年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北方14个省区粮食不能自给,靠从南方调拨粮食维持”。1973年请邓出马搞技术性的整顿,到1975年铁路运输次序整顿和生产恢复了些,到1977年国民经济已经又“恢复”了的很多,接着,逢8自然要搞点什么,1978年提出“N大钢铁基地”,N大其他基地,大家可以查查为了建设宝钢是否花掉了国家最后一分外汇,日方不得不提供贷款才完成一期项目。

1980年代,共享改革红利。
1981年后,国民经济快速恢复,1985年农业大丰收,中国人几百年来第一次吃饱了饭,农业的丰收给工业再次提供了剪刀差的机会,加上工厂承包制,基本工资以外的奖金制度,让工人也尝到了改革开放的甜头,很多厂里的工人收入大于公务员。1987年,是全民共享改革红利的年份。这种改革红利,来自生产力的解放。生产力的解放,来自产权的明晰,农民可以保留分到的土地上产出的粮食(交了公粮以后),工人可以保留承包责任以外的盈利并以奖金的形式发放(工人对企业利润拥有了受益权,虽然不是股份所有权)。1987年,工人,农民,与设计师的信心达到了阶段性顶峰,1988年物价闯关了,物价飞涨了,抢购发生了,2年多的萧条来了。
  
1990年代,“8”字火了。
1990年,1991年设计师都在上海过年,希望得到另一位老人的支持,希望再次解放生产力),搞活沉闷的经济.(解放生产力的另一个表达方式,即走市场经济,资本主Y义道L路,在当时是非常敏感的。结果他没有得到他想要的支持,却得到了一位闯将。
1992年设计师再也等不及了,他要发出更强的声音,并且邀请了拿Qiang的同行,给自己壮声势。他达到目的了,又一次解放生产力开始了,市场经济确立了,人民币从5.5贬值到8.7了,公司法,破产法,银行法出台了,外资涌入了,印钞厂加班加点了。1993到1996经济突飞猛进,1997年,咆哮了5年的经济又一次触顶了,经济调整开始了。1998开始降存款利率了,1999年开始大搞铁公鸡了。当然,肉的人均消耗量从1990年的20公斤涨到了近30公斤。大米小麦自给的情况下,猪饲料和食用油(原料都是大豆)从1995年开始依赖进口。
  
21世纪,开始影响世界商品与金融市场。
2002年,一个看了几个破产国企的不懂经济的人,写了本”中国即将崩溃”的书,他不知道的是,效益低下的国企的破产的另一面,则是迫使这些效益不佳的企业破产的,更具有效率的企业的发展壮大。(国企破产原因还有社会福利负担大,FB问题等)。抓大放小是解放生产力,也是经济困难时期zf的甩包袱,至于贫富差距差距拉大,那是二次分配问题,至于企业生产有毒商品或者造成环境破坏的问题,则是zf监管的责任问题。
  总之,2001到2007年的主题,一是1990年代末抓大放小导致的市场真空(或者说国企退出的那些领域的市场竞争环境的提高),二是人民币以过低的汇率盯住美元,并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如欧元进一步贬值的因素。没有这两个基础,房地产是很难迅速发展起来的(这也是为什么1998年到2001年,想推房地产而发展并不太快的原因)。
  
2007年2月,美国和发达国家房子价格指数到达顶点,中国实体经济也在几个月后到达顶点。2008年末的刺激,其实58年,78年,98年都干过。刺激根本没有4万亿加10万亿,财政的钱本来就是收支相抵,国债发放又不太多(1万亿?),哪里能拿出4万亿。2009年如果没有刺激计划,本来新增贷款就会有6万亿人民币左右,结果因为刺激,新增贷款达到了10万亿。所以,真正的额外刺激,就是那新增10万亿贷款里的4万亿。(2007年新增贷款3.6万亿,2008年新增贷款4.9万亿,2009年如果新增贷款6万亿,那是正常)
  
所以2002年到2007年,是国际国内两个上升浪的高度重叠。

2007年2月到2011点6月,是国际经济周期的下跌浪。

中国经济的下跌浪的谷底,可能在2011年6月与2012年2月之间,最可能在2011年10月到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