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飞行器最便宜:气候变化与经济周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14:42

美国堪萨斯大学惠勒教授(Raymond H. Wheeler)在1930年代研究过去2000年的人类活动与气候时发现,人类的历史事件与当时的天气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惠勒主要关心的是人类之间的关系和人类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当然,天气和气候是环境的两个主要因素。

惠勒教授在工作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周期,最重要的是一个100年左右的气候周期。通过对比这100年的气候周期和这期间人类活动的历史记录,他得出一个结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密切相关的。财富语录

惠勒将100年周期分为四个阶段(见下图 ):



这个周期平均为100年,它可能会运行在70~120年之间(短至70年,长至120年)。同样的,周期4个阶段的持续时间也并不是完全相等的。总体来说,周期有一个温暖期,也有一个寒冷期,温暖期和寒冷期各有一个旱季和一个雨季(潮湿)。(这些表述是只用于描述世界环境的总体条件,而不是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地理气候条件。)

惠勒指出,可以在历史周期看到超过一定年份的一般气候特征。由于人会被一定的天气特征所影响,在100年的气候周期的相同阶段,会发生类似的历史事件。

寒冷干旱期 (Cold-Dry)

根据惠勒的研究,寒冷干旱期是一种普遍的个人主义时期,这个时期伴随着软弱的政府,移民活动,以及其他如种族暴动与暴民活动。寒冷干旱期遍布阶级斗争和内战,宫廷斗争和革命阴谋,人们生活在一个无政府的状态。人们大都追求享乐主义、借贷文化,生活哲学非常肤浅,而且对生活充满怀疑。 1949年时惠勒表示,当时正在穿越寒冷潮湿期(Cold-Wet),进入这个丑陋的寒冷干旱期(Cold-Dry)。

随着寒冷干旱期接近尾声,便开始进入下一个阶段。开始出现了领袖人物,社会趋向稳定,新政府产生,民族主义开始抬头。这便是帝国主义形式的战争与扩张。(这便是上世纪60~80年代,冷战,肯尼迪时期,越战,美国经济滞涨时期)

当从寒冷期向温暖期过渡时,人的能量运行在一个较高水平。学习行为恢复,出现了天才,发生工业革命,农作物是涨势良好,这是繁荣的时间。(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产生,科技革命)

温暖潮湿期(Warm-Wet)

在暖湿(Warm-Wet)时期可以看到前一阶段末期开始的繁荣趋势进入高潮,人们有组织的获取成就,人们为加强合作、整合意见而努力,而不是注重个人取得的成就。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各国政府开始有严厉和集权化的倾向。(上世纪90年代以来……)

温暖干旱期(Warm-Dry)

当气候从温暖潮湿期向温暖干旱期过渡时,前一个时期严厉的政府开始变得专制,警察独裁国家、军政府出现,自由国家开始减少。人类的行为模式趋于内向。艺术、超现实主义和印象派开始缓缓发展,同时人类的商业活动、攻击性行为和自信心开始下降,随后出现大萧条和经济系统的崩溃。(世界即将或已经进入这一时期……)

当向下一个寒冷期转换时,战争反映了前期颓废的高潮,并成为全人类斗争的最残酷形式,伴随战争的还有屠杀、奴役。(在上一周期的这个阶段,我们看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但是,随着温度的下降和降雨量的增加,人类活动增加,粮食再次增产,这是复苏的开始。

寒冷潮湿期(Cold-Wet)

在寒冷潮湿期,个人主义哲学重新出现,政府和商业活动趋向于分散。这一阶段是人类自然行为的释放和人类天性的解放的时期,艺术则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来表现,学术活动追随着机械化的路线。(二战之后各殖民地的独立运动、解放高潮;1954年,71岁高龄的Coco Chanel复出,香奈儿简单优雅的女性套装很快战胜了华丽隆重的复古衣裙,整个美国在短短6个月之内香奈儿化。)

这些趋势延续下去,一直达到无政府状态的高潮。紧接下来的,又是寒冷干旱期新周期的开始。


惠勒研究过去2000年人类活动与气候关系后所发表的时间巨轮

根据惠勒的“经济时钟理论”,基于地球地轴倾斜,气候总是有规律地出现由冷至暖、由干至湿的循环。历史学家将过去分为古代、中世纪和现代,其实长期气候趋势也可以这样分法。

一个完整的气候周期长达1000年。很多文献能够证明,公元前6世纪,公元5世纪和公元15世纪的气候都是又干又冷。而每一次的1000年周期完成,都会迎来对人类文明影响深远的革命。

如公元前6世纪,埃及和古中东文明衰落,迎来了希腊和波斯文明兴起,人类进入了理性思考时代。而千年周期的中段日子,气候则比较温暖,如凯撒大帝掌权的时期(公元前60年--公元前40年),公元10世纪左右和刚刚过去的20世纪,都是国际战事频繁的年代。

2000年来的历史证明,气候变化会影响人类行为,如天气寒冷有利于建立理性;天气变暖则使得人类非理性亢奋,继而引发好勇斗狠的精神,呈现在社会以及经济上,甚至可能引发战争。

气候变化同样也会影响人类的交配行为,这样也间接的影响了人类的出生率,进而影响了人口数量。温暖的气候让人亢奋,中国的南方、印度、东南亚、南美洲、非洲,雨水充足的地方非常适合生活、繁衍,人口会特别多。在北欧、俄罗斯,那里的人们就没有这么多冲动。

赤道附近很难有长期稳定的国家和人类文明,由于高温,那里的人都好动不冷静,而且繁殖力惊人,雨季之后他们就会冲动,都是些土著、野人,生产力非常落后。但这些人长期在相对极端的环境下生存,基因的变异活动是很活跃的,因此基因库是非常丰富的。野生的物种,可以用作试验品,找出抗病毒基因、抗癌基因之类的,改良人种,这对人类是有用的。

我喜欢把人当作普通动物来研究,假如剥下人类虚伪的道德和文明的面具,我看不出他们与其他任何群居动物有什么区别。我们总是用语言文字美化自己的行为,比如雌雄动物的发春、求偶、交配,产仔……这一系列繁殖过程,我们把它美化成爱情、婚姻、生活、海枯石烂……古代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唱歌、跳舞、情书……求偶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孔雀开屏,鸟儿鸣唱,萤火虫的小灯笼要高级一点,花样多。花儿为什么漂亮?因为要吸引蜜蜂帮他传花粉,不漂亮的花由于不能传粉,便不能繁衍下去,渐渐地被淘汰了,灭绝了。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为什么?因为要吸引男人嘛!很多事情说白了好像就没意思了,所以要朦胧。


美国结婚率周期18.2年(1869-1951)


历史上所有的经济萧条都跟温度上升、干旱(温暖干旱期)连在一起。在旱热的时候,如20世纪的20~30年代(见上图),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遭遇的大萧条时期,人类的出生率明显下降。很多人认为那是战争之故,但当时连动物的出生率都在下降,证明确实与气候有关。

当雨水充足时,经济转向繁荣。这种现象也可以用科学解释:人类遇上雨水不绝,自然会想拥有一个长久栖身之地,故利于置业。

根据惠勒1951年的研究,美国地产盛衰周期长达18.3年,刚好于降雨量周期吻合。降雨量周期7年一个循环,商业周期9年一个循环,两者重叠就形成18.3年楼市循环。即:18.3年内房价在较湿的年份上升,在较干的年份回落。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降雨量周期,因而形成各地不同的地产周期。

气候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影响人类活动(包括经济活动):人类的情绪和人口数量。这同样也适用于任何其他生物种群的生存活动。

惠勒的理论与前苏联经济学家康迪拉耶夫(Nikolai Kondratieff)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长波理论不谋而合。

1926年,康迪拉耶夫在《经济中的长波》(Long Waves in Economic Life)中公布其研究1789年~1926年价格及利率的结果,其理论的主要假设是根据人类情绪变化,推断人类平均50~60年就会犯一次同样的错误,使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繁荣的长波周期爆破。

康迪拉耶夫的长波理论将一个经济循环周期分为春、夏、秋、冬,以象征四个不同的阶段

春季——通胀增长期

研究周期的经济学家一般假设通胀是经济增长中不可避免的部分。当经济走出衰退的低谷,再次启动增长,然后透过市场中各个参与者的互动(包括储蓄和资本投资而产生的财富),再以不断螺旋上升的方式扩大。生产和财富的增加导致价格上升,且货物数量增加也需要更高的货币流通速度,于是创造出更高的价格结构。

在历史上,增长期需要25年~30年的时间完成,期间失业率下降,工资和生产力上升。这期间的气氛主要是一种对积累、引进革新及新产品制造的渴望。另外,伴随经济增长的是社会需求的转换,这将带来极大的变动,而动荡时期的进程最后以社会参与者角色及工作的界定产生巨大变化而告终。这段时期迎来经济增长和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因此称为“有利通胀期”(beneficial inflation)

夏季——滞涨期(衰弱期)

一个经济体系的膨胀不可能是无穷无尽的,始终会受到资源(包括人力、物力)所局限。当持续的指数增长达到极限,资金过剩将导致重要资源短缺,富裕的气氛导致工作态度改变,工作效率便会下降。

这种不均衡的状况会引起“峰顶战争”。例如1812年英美之间的“被遗忘的战争”、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61年的越南战争都属于“峰顶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

最后经济体系进入一个非常富裕的时期,但这些战争对经济造成了压力,增加了对通胀的冲击,造成滞涨(stagflation)。

生产急剧下降,失业率飙升以及严重的经济衰退,均是这个事情的特点。

虽然初期衰退仅维持短短3~5年,但这是改变观念和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因为“增长极限”决定了经济活动的最高水平,从而抑制了未来20~25年的经济稳定和增长。财富语录

秋季——通缩增长期

初期衰退是由于经济受到限制而出现不平衡。只有价格的上升和生产的改变至少对纠正这种不平衡起了暂时性的作用。而价格结构的变化加上过去30年巨大财富的积累所造成的惯性消费气氛,使得经济进入一个相对平稳增长和温和的繁荣时期。结构调整和现存范式的限制使得经济变成由消费导向。

这段“高原”时期一般持续7~10年。选择性工业仍然保持增长,新思想发展(包括技术和社会)以及强烈的富裕感觉都是此时的特点。

最后,繁荣在一片陶醉之中终结。

来自初期衰退的通胀价格结构,加上对消费的渴求,造成债务急剧上升。当财富消费扩大到超出所有实质的限制,出现“有利通缩期”(beneficial deflation),经济便陷入严重而漫长的萧条期。

冬季——萧条期

过度的通缩造成价格结构的崩溃,当积累的财富耗尽,便迫使经济陷入急剧紧缩期。一般而言,二次衰退意味着3年的崩溃,接踵而至的是15年的抗通缩期。利率和工资最能反映通缩,它们在长波上显示一个历史性的配合——封顶和谷底的极端。

康迪拉耶夫将经济萧条视为“清洗期”,好让经济调整早前的过剩,并开始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是一个渐进式创新的时期,过去增长期的技术得到改善,使得价格更低,分销更广。

历史上第一个康迪拉耶夫长波,是1784年~1844年的“蒸汽机革命”。欧洲制造业由手工制造转为工厂大量生产;利用蒸汽机推动各种机器、火车和轮船;西方各国兴建道路、运河、桥梁,带动经济进入上升周期。

第二个康迪拉耶夫长波,是1845年~1896年的“钢铁时代”。在蒸汽机推动下,欧美大量兴建铁路,造成钢铁需求大增,所以也被称为“铁路化时期”;加上苏伊士运河开拓成功,贯通欧亚南北水运,令运输成本大为下降,从而带动经济繁荣。

第三个康迪拉耶夫长波,是1896年~1949年,这是电气化,化学工业和汽车时代,有美国逐渐向全球扩散。电动机和内燃机逐渐成为主流,冰箱、空调、电风扇的出现令普通家庭进入电气化时代,带动工业向前。化工厂大量生产化工制品;汽车普及和飞机;通讯改善营商环境,巴拿马运河于1914年开凿成功,成为贯穿中南美洲的主要航道等等,都令财富逐渐由欧洲移向美洲。

第四次康迪拉耶夫长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军用的电子产品、喷气式飞机转为民用。电子工业、航空业和运输业的兴盛,带动战后经济繁荣,直至1966年,是增长扩张的“春季”;1966年~1982年,是衰退的“夏季”。

1982年起,电信、互联网以及其他科技的出现,诞生了“新世界秩序”。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和外包生产,建立起以知识为基础的工业革命,并以2000年为高潮,此为高原的“秋季”。2000年以后,经济走向下坡,西方经济正身处萧条期的“冬季”,财富由美国向外转移,寒冬可能到2020年才会结束。

在每一个长波里,必有国家兴起,例如美国在第三个长波中取代英国在全世界的领导地位。二战后,日本的兴起也一度挑战美国。如今则轮到中国和印度了。

不过,长波理论并非科学,仅有一定参考价值,不能盲目相信。世事难料,大部分的经济循环和波浪图案往往事后看才十分清晰,事前看却模糊不清。如果企图用他来预测未来,可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康迪拉耶夫周期可能听过的人比较多,惠勒的周期理论人们知道的就很少了,这都是非常早的,在中国连这方面的书都没有,我看过的英文版的最新的也是1970年代的,尘封已久了,没人理它,好寂寞。了解惠勒的理论之后,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的一切都在听天由命。就像古时候,去年风调雨顺,粮食多收了3成,我们家多添了2个男丁;今年年景不好,由于去年多了两张口,打出的粮食还不够吃的……

你以为自己有多能耐?二氧化碳能改变气候?神经病!

无论你做什么,上帝都在看着呢!

所以不要与天斗,人并不能胜天,人只能顺天。看起来你好像是胜了,有你吃苦头的时候。大跃进当时看起来胜利了,炼了那么多钢铁,有你吃苦头的时候,接着就是3年困难时期。2008年救市,看起来好像你成功了,救完之后有你吃苦头的时候。在冬天来临之前,我们要早做准备,储藏充足的食物过冬,而不是拼命去阻止冬天的到来。

解决危机的唯一办法就是让他自然的发生,而不是救来救去地扭曲经济周期。(事实上根本扭曲不了,你的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我们即将进入或已经进入旱热期(Warm-Dry),粮食大幅减产,水资源短缺,到时候饿死人是很正常的,粮价疯涨,特别像中国。美国人好像都准备好应对这次危机了,他们不但饿不着,反而会大发横财。

当然也没有必要恐慌,世界人口这么多,地球的负担太重了,它自然要平衡,消灭掉一部分人口,中国人、印度人这么多,确实应该消灭掉三分之一,去掉劣质基因,这对于整个人类种群的健康包括地球的健康都是好事情,这是地球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