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能源待遇研究生:十大研发团队看市:蓄势待发 静待豆类后期涨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4:22:46
2011年05月11日13:32  来源:和讯网  作者:首创期货 陈静
和讯特约
前言:
在商品市场多空焦灼形成极为难把握的震荡市后,我想我们不应该苦苦在震荡市中纠缠,甚至被震荡行情所迷惑。尤其在多空分歧形成长时间的震荡过后,我们是否该停下焦躁的情绪,混乱的操作节奏,认真思考一下推动市场前进的动力或者说本质到底是什么呢?从商品大趋势去俯瞰商品走势,是从繁到简最行之有效之道。市场每次行情的发动及延续都有其真正的原因或者目的,但能长期影响走势的我想最重要的依旧是把握最本质的经济规律,商品价值,而商品价格在资本货币的影响下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由此可见,本质就是商品价值,而资本货币成为价格升贴水的本源。商品供需关系与资金货币成为影响商品价格趋势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第二个问题是,在不同的阶段,影响商品价格主导因素是什么?正如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属,一个事件的发展存在很多不同的矛盾,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在不同阶段次要矛盾很可能转化为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把握住事物的主次是预测的关键,当主次矛盾达成一致时,此时事物的发展速度是最迅速且最流畅的,但当主次矛盾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分清楚孰主孰次,跟随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前行。自金融危机过后,需求的快速复苏成为引发商品牛市的主导力量,供需矛盾的变化成为商品市场关注的焦点,在全球货币宽松政策的刺激下,主次矛盾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共振力量,引发商品市场发动一波创纪录的涨势,供不应求的供需矛盾跟随价格上涨日益显现至融合与消化,在价格达到目前高度下,或许已经开始显现出价格抑制需求的表现,这将意味着供需矛盾已经呈现出缓和,并跟随新一年度的播种,重新调节供应矛盾。货币资本,尤其是目前市场重点关注的通胀与货币政策关系日益成为影响商品市场的主要矛盾,值得重点考虑与研究。本文以此为思路,重点展开对市场关注焦点的研究。
一、基本面研究-------南美丰产,大豆供应焦点在种植面积
对于农产品而言,人类对农产品的食用习惯是几百年甚至的几千年的传承的结果,要改变需求状况除非出现一种新型食品,且饮食习惯得到改变。即使这种习惯开始转变,也会由发展国家开始,尤其是引领世界发展主流的美国,而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是贫困国家,依旧会沿着美国先前的食用习惯一步一步发展。所以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需求量总是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以此在分析农产品的供需情况时,我们更多考虑的是农产品本身的供应状况,同时抓住不同时期影响供应最关键的因素,当前莫过于种植面积。
1、美豆种植面积下降已经定居,但仍需细究
美国四大经济作物棉花、小麦、玉米、大豆总种植面积占有率高达90%以上,其他一些小品种仅仅维持国内日常需求,种植面积增减量不大,可不考虑。而种植作物用地与放牧用地也存在已定的替代性,在农产品经济效益较佳时,放牧用地将被受到一定挤占。而因作物种植效益不同,四大作物间种植面积也存在一定的挤占,这将使各作物间供需情况也会趋于一种平衡(内部关系在于:供应紧缺使作物供不应求,推动价格上涨,使作物种植效益较佳,从而使下一年度作物种植面积受利益驱动徒增,该供应得到缓和,相比之下,因总种植面积受限,作物间面积形成替代,此长彼消,种植面积的挤占使原本供应宽松的供需面,变得适度紧俏起来,甚至供不应求再度在其它品种上演。因此各作物间供需始终在经济规律下,自行调节,自行平衡,这也是农产品呈周期性表现的内在原因)。



上图分别为美国四大经济作物总种植面积及各农业产业分布状况,从总面积图可以很清晰的看出,经济作物效益较好挤占养殖面积,创1996年以来总面积新高,突破16年以来总量235压力线,再则从各经济作物细分值来看,需要考虑以下问题,一是根据作物种植效益及往年效益来综合考虑各大作物种植面积估值的可能性导向。二则美国是注重经济效绩的国家,除了农户受经济效益影响自行调整作物种植外,农业部也会根据各大作物供需状况,调节作物种植面积,使紧缺品种维持一定的保有量以确保粮食安全性问题。三是可以通过历年种植面积增减最大值来判断,交替作物最大的可能增加值。
年度
各作物种植面积年度增减值及价格增减率(单位:百万英亩)
总面积
玉米
小麦
大豆
棉花
1997/1998
0.68
0.33
-10.33%
-4.70
25.77%
5.80
-11.97%
-0.75
-5.92%
1998/1999
-2.42
0.63
-20.16%
-4.54
-51.00%
2.00
-23.80%
-0.51
-7.67%
1999/2000
-2.78
-2.79
-6.19%
-3.17
-6.42%
1.70
-6.09%
1.48
-25.25%
2000/2001
3.35
2.20
1.65%
-0.10
5.65%
0.60
-1.94%
0.65
10.67%
2001/2002
-7.05
-3.90
6.49%
-3.20
6.11%
-0.20
-3.52%
0.25
-40.16%
2002/2003
2.19
3.20
17.77%
0.90
28.06%
-0.10
26.26%
-1.81
49.33%
2003/2004
0.42
-0.30
4.31%
1.80
-4.49%
-0.60
32.73%
-0.48
38.88%
2004/2005
1.88
2.30
-14.88%
-2.40
0.00%
1.80
-21.80%
0.18
-32.69%
2005/2006
-4.01
0.90
-2.91%
-2.40
0.59%
-3.10
-1.39%
0.59
14.66%
2006/2007
0.92
-3.50
52.00%
0.00
24.56%
3.40
13.60%
1.02
-2.52%
2007/2008
3.16
15.20
38.16%
3.20
52.11%
-10.80
57.08%
-4.44
27.53%
2008/2009
4.74
-7.50
-3.33%
2.60
5.71%
11.00
-1.29%
-1.36
-19.39%
2009/2010
-2.02
0.50
-12.56%
-4.00
-28.91%
1.80
-3.81%
-0.32
31.59%
2010/2011
-1.71
1.70
49.30%
-5.50
17.04%
0.20
25.13%
1.89
31.96%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受限于作物交替使用成本及短期不可扭转性存在,放牧总面积的可替代性短期受限,作物总种植面积15年作物增减值集中在-700---480万英亩之间。毋庸置疑,作物面积增减交替年度均出现在牛熊市起始年度,且08年牛市出现作物替代最大值,即10年大牛之后,作物总面积增加值或将超越08年,以增加7来测算,总面积也仅达到2.37亿英亩,低于美国农业部预测水平。
(2)、因美国各地种植情况迥异,各大作物所需种植环境不同,使作物间替代面积局部受限,其中玉米跟大豆作物密集度最强,所需种植环境相近,因此两作物间替代性最强,小麦次之,而棉花最弱。这个特点不难从上图中发现,玉米与大豆的种植面积关系总是呈现你增我减,你减我增的趋势,而小麦在出现明显收益不佳的年度,小麦会被大豆与玉米所取代。而棉花的作物带与其他三者有些许差异,因此轮作性表现欠佳。
(3)、从上图各作物价格增减率与种植面积增减方向我们不难看出,作物轮作面积增减关键影响因素在于各作物上一年度价格增长率,如2006/2007年度,玉米价格涨52%,下一年度作物面积增种1520万英亩,2007/2008年度,大豆价格上涨57%,下一年度扩种1100万英亩,且在相同年度,价格都有所上涨或下跌条件下,涨幅最大,跌幅最小的最受青睐,增种值最大。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去年玉米价格涨幅最大,棉花次之,大豆居三而小麦最少,在这种格局下,按历史规律与种植意愿来看,玉米扩种幅度应该最大,其次是棉花,而大豆与小麦种植面积可能承受打压。
(4)、最后需要考虑的是各作物种植面积增减值的问题。除去价格增减率决定种植面积增减方向外,作物面积增减值不仅与轮作交替上下限有关,还需综合考虑该作物期货库存量及库需比。这样才能维系播种后,效益不会下降过快问题。此处我们运用反推法去推断大豆种植面积。因此我们需要考虑玉米及棉花的种植面积大小,再结合总种植面积,最后推测大豆种植面积。
从棉花作物带及种植情况来看,因其作物带大部分都集中在南部地区,且面积增减值数值较小,与其他三种作物交涉面积有限,但因其种植收益较佳,价格续创新高且供需比仅为8.23%,远远低于27%的平均水平,综合考虑其面积增加值幅度可能达到最高水平,达1400-1500万英亩。


相比之下,玉米种植面积更值得关注,因其本身与大豆替代性最强,且大豆玉米轮作收益更佳,不仅如此,美玉米作为全球最大出口国,除去中国玉米产量,美玉米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0%,绝对主宰全球玉米定价权及供应权,因此对玉米的扩种程度或将引起一定的重视。不过氮肥价格上涨使种植玉米成本增加,将制约玉米种植面积增长幅度。与2006/2007年度相比,玉米价格上涨50%,其作物种植面积增长1520万英亩,增长率高达20%,以此为基数计算,玉米种植面积或将达到1亿英亩以上,但考虑氮肥价格上涨对玉米扩种幅度的限制,保守估计玉米种植面积达到9700万英亩,其库存需求比仍低于10%,依旧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预测,我们假定小麦面积维持上年水平5300万英亩的情况下,大豆种植面积也将下降到7300-7400万英亩,即使玉米扩种值未达笔者预测水平,大豆种植面积也将低于美国农业部预测值,均值将很可能为7400-7500万亩。以去年较高的单产值计算,本年度只有消减美豆出口量以减少需求总量,从而保证美豆库存。
年度
种植面积
收获面积
单产
总产量
总使用量
期末库存
库需比
价格
2007
64.70
64.10
41.70
2672.97
3056.00
205.00
6.71
10.10
2008
75.70
74.60
39.60
2954.16
3047.00
138.00
4.53
9.97
2009
77.50
76.40
44.00
3359.00
3361.00
151.00
4.49
9.59
2010
77.40
76.80
43.50
3329.00
3355.00
140.00
4.17
12.00
2011(预测)
75.00
74.00
43.50
3219.00
3250.00
109.00
3.35
2、 南美产量预期增长,全球供应几何?
据报告,南美大豆已经进入收割尾声,2011年度巴西大豆续创峰值,但仍未弥补阿根廷减产幅度,因此南美产量总体下降。即便南美继续维持较高产量,全球大豆供应也将跟随美豆产量下降,供应减少,且随着需求刚性增长,全球大豆将出现产不足需,库存将继续降低。
3、 需求看中国,国储不可小视

在经历过2008年豆类牛市后,市场经过金融危机洗礼,国家开始重视对豆类战略性储备,对农作物进行收购,以便调控农产品价格。大豆自2008年低开始实行大规模收购,09、10年度也逐步实行限价收购政策,使国储大豆库存增加。据统计,目前企业库存680万吨,豆粕320多万吨,豆油略少,国储库存500多万吨。且为稳定油价,国储目前正向市场投放300万吨大豆,因压榨亏损,抛储目前成交清淡。虽然目前市场大豆库存依旧充裕,是市场不可争论的事实,但对农产品的研究从动态的供需去分析。正如08年年底的白糖及棉花抛储类似,如果大豆抛储开始陆续成交,下游生猪产业陆续好转,或是行情启动迹象之时。
二、宏观面研究-----通胀不可避免,货币宽裕将续写豆类牛市
1、危机年度,货币发行过度为通胀埋下隐患
通胀的本源是什么?对于通胀问题的研究,在国际经济史上已经形成各种不同的理论对其加以阐述及试图解释这一经济现象。虽然引发通胀的因素很多,但其实际按照各大理论的观点实际总结的其实是同一个问题,即货币流通量远大于商品价值按原始计价的需求量。

如果把通货膨胀定义为CPI超过5%的同比增长率,那么美国自1913年至今前后经历了5次上级别的通货膨胀,分别从1916.3---1920.11、1941.7---1943.9、1946.7---1948.11、1950.12---1952.1、1973.4---1982.11,且从美国CPI运行规律来看,通胀时期越来越短,通胀幅度越来越低,但一般情况下,在第一次触及通胀后,虽然短期内受外界影响及政府干预,出现快速回调,运行到5%之下,但通常短期内会形成第二波CPI上涨,且涨幅高于第一次通胀高点,直到同一周期的第二次通胀受抑制后,CPI才会真正等到有效抑制。而从周期来看,以上5次通胀分别经历56、26、28、14、115个月才完全结束。
与此同时,中国自1980年至今,前后经历过四次通胀,分别是1980、1985、1988、1994,通胀高峰分别达到6%、8.8%、18.5%、21.7%,虽然每次通胀的原因不同,但本质归根结底都是源于货币超额投放的结局,1979、1980货币流通增长率20.8%、22.6%;1984、1985为33.1%、19.8%;1988达到31.8%,而最近一次且后果最严重的1994年通胀,源于1992年50%的峰值货币流通量增长率。从上图可以很直观的看出,本次货币流通率最高已触及40%,又到了我们该高度关注的时刻,金融危机后遗症,高货币流通增长率,将不可避免引发通胀危机,在危机过后,经济依旧较为脆弱下,快速收紧货币与经济复苏形成国内宏观面的两大难题,是保通胀还是保经济?
为保通胀,政府将继续以回收货币,提高准备金率,加息为主要方式,平抑过多的货币供应量,因此在抗通胀年度,超出市场自身需求的货币数值将在各投资市场上进行投资抉择,选择最优市场进行投资。而通胀时期,商品成为资金追逐的避险对象,从而货币越宽裕商品价格溢价将越明显,直至货币收紧至一个均衡点即投资商品市场与其他市场投资效益产生一个均衡状态,这也将寓意着,商品市场将顺利完成牛市的大谢幕。如果把通胀分为三个阶段,起步时期、发动时期、高潮时期,那么牛市的尾声将伴随着高潮而结束。从目前CPI走势来看,已经开始步入高潮初期,且由史可鉴,通胀运行期最短历经14月,如果当前月度来进行测算,至少通胀也将贯穿于全年度。这也意味着商品牛市还未结束。但相比之下,越是高潮,越面临政策打压,这也意味着该阶段行情走势是最复杂且波动性最大的。由此看来,机会尚存,但不可莽撞。
三、资金面----行情启动需要资金面给力
市场在单个品种上多空追求的是一种平衡,一种对供需关系下,商品合理价值的平衡,其实用更大的眼界来看待这个市场,品种间资金自由分配应该也是追求一个平衡,当一个品种相比另一个品种更具投资价值的时候,就是这个品种发力之时,因为所有的资金都会蜂拥而至。而当这个品种发力到一定阶段,一定有一个平衡点使各品种间有一种最和谐的风险收益率,这个点的出现将使大型资金的转移开始减缓。但从目前不成熟及非理性常常出现的市场来看,市场的自我修正需要时间去发掘自身缺陷并改正,因此在没改正之前,投机性的存在将继续扭曲平衡关系,直至一些资金开始发掘投机价值已经逐步消化,不及其他商品风险收益比,这时大资金开始转移,那另一个品种的盛世将潜移默化在进行着。这就是我们在考虑行情外,一个引发行情的助动力,资金的价值。因此我们虽然看好豆类后期走势,但仍需耐心等待大部队的到来。

目前从CFTC持仓及国内持仓来看,总持仓规模及净多率近几周持续下滑,国内成交及持仓量低迷,这也显示出目前资金的投资去向。相比软商品30%的跌幅而言,豆类仅下跌10%,在如此凌厉的下跌行情下,豆类抗跌能力远强于其他品种,这也表明资金对豆类后期方向的预测。在跌势氛围下,减仓减量抗跌式的回落,已表明资金不主动打压豆类的意愿,逆向思维思考,在凌厉的跌势结束后,豆类将成为资金主多主打品种。
四、行情如何演绎,操作需要静待时机
综上所述,我们仍对基本面报以乐观态度,但在通胀氛围下,国家政策对通胀的打压将使行情运行变得日趋复杂,而牛市最后一个阶段,运行也将是最复杂的,这就要求我们寻找一个更合理的方式去介入市场或者是等待趋势明朗后,更佳的买点。
就目前状况来看,受政策调控,投机最强且溢价最大的软商品率先进行中级回调,引发国内所有商品市场跟随进入回调期。自今年2月中旬开始,至今已历经3个月之久,虽然大部分商品已经挤压过多的投机升水,且继续下行空间也日渐收窄,但笔者并不认为是开始介入多单的绝佳时期。一则我们依旧处在跌势氛围中,空间虽有限,但并不排除继续下行,且豆类相对其他品种而言下跌幅度较小,不排除最后补跌的可能性。二则国外市场相比国内而言,还存在投机溢价继续挤兑的可能,至少需与国内市场进行价值回归,由此可见,缺乏国外市场的有效配合,国内需自行扭转跌势,重新发起上涨攻势难度较大,且新一轮的上涨动力也需时日积蓄。
市场要发动新一波上涨需要静待哪些条件:
1. 国内在加速下跌后,结束明显的跌势氛围,并经过一定时期的震荡调整积蓄动能期。
2. 国际市场跟随国内跌势,进行国内外有效价值回归。
3. 美国QE2结束后,下一步政策实施走向日趋清晰。
4. 国内油脂市场及CFTC豆类持仓量及成交量开始上涨。
5. 国储抛储大豆成交量开始好转。
6. 美国农业部报告开始转向有利面,甚至是开始向本文前部分预期值调整。( 必要非充分的辅助因素)
在当前状况下,应该以什么方式去介入与参与市场。笔者认为,最合理的方式应该是以套利方式介入投机,对于进入牛市周期的品种而言,远月价格预期应该是逐步上移,尤其是在投机氛围开始趋强条件下,价差将逐步开始扩大。基于此考虑,我们可以以空Y1109多Y1201的跨期套利方式参与市场,等待市场企稳后,平Y1109,敞开Y1201多头头寸。
总之,我们对市场预期是乐观的,但把握后期行情的同时,我们需要以动态的视角去分析市场,分析品种基本面情况,才能更好的发掘机会,切勿恪守成规,盲目依据报告提出的观点,生搬硬套。以上观点仅供参考,投资需谨慎。
十大研发团队看市:蓄势待发 静待豆类后期涨势 十大研发团队看市:“两会”筑底 LLDPE行情拉升在即 十大研发团队看市:压力逐步消化 玉米有望重拾升势 十大研发团队看市:多空因素交织 豆油蛰伏盘整 十大研发团队看市:寻找LLDPE与PVC的投资机会-期货频道-和讯网 十大研发团队看市:大豆玉米套利交易可行性分析1-期货频道-和讯网 十大研发团队看市:大豆玉米套利交易可行性分析2-期货频道-和讯网 十大研发团队看市:玉米弱势依旧 却是厚积薄发潜力无限-期货频道-和讯网 十大研发团队看市:玉米中期震荡求整固 长期看涨待时飞-期货频道-和讯网 十大研发团队看市:高期现价差下PVC1105合约单抛机会-期货频道-和讯网 十大研发团队看市:高期现价差下PVC1105合约单抛机会-期货频道-和讯网 十大研发团队看市:多空压力互现 PVC三月将踏上崎岖路-期货频道-和讯网 十大团队看市:旺季不旺 塑料期价走向何方-期货频道-和讯网 豆类营养大解析 蓄势待发 高绩效团队的十大管理要点 中国最先进空空导弹开始研发 两大团队激烈竞标(1) 中国最先进空空导弹开始研发 两大团队激烈竞标 豆类下半年有望大涨 美国因登月研发的十大科技产品(组图)不 研发团队项目经理的必备技能 建立高绩效团队的七个特质 精英团队必备的四类人才 卓越团队十大成功法则 中企动力荣获“十大质量创新先进团队” 防止创业团队散伙的十大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