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智能水表:清末苏州的科举考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14:15

                                                                  清末苏州的科举考试

标签:

杂谈



 

 

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兴于隋朝,到明清时已十分完备。科举考试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种官员的选拔制度,科举制度给古代的中国百姓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是读书人的进身之阶。

一,苏州的贡院

苏州府的贡院又称试院,明清两代原设在昆山,因清咸丰十年毁与战火,故于同治三年重建于苏州城东的双塔定慧寺巷,大概的位置在定慧寺以东,方位包含现在的双塔公园和以前的双塔菜场、双塔小学。

苏州贡院大门为将军门式,有抱鼓石和木栅栏,门前石狮对踞,两侧设东西巷门及守卫小屋,对面大照墙上有拴马铁环,墙前立旗杆一双,建两层吹鼓亭一对。进入头门,穿过仪门,中间一条甬道,直到大堂,两边都是考棚,可容考生二千左右。大堂后面,还有二堂以及其他厅堂房舍,是准备江苏学政来主持院试时使用的。

民国时期,双塔贡院房舍已被陆续拆改,南首头门、仪门和北部大堂改作民居,中部考棚被拆为空地。1956年在空地上建双塔菜场,贡院所存遗迹基本荡然。

二,童天王贡院前闹哄哄

苏州贡院的考试主要为“童试”,考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参考的童生也和现在的中小学学生一样,最为调皮。清末吴县知县马海曙捐班出身,原是米店老板,做文章是个外行,做官却十分老练。考生当中有点看他不起。点名时候,都挤在他的书案前,七嘴八舌,胡言乱语。甚至用根稻草,做成圆圈,套在他的顶珠上,以此来戏弄他。马海曙也不认真,头避手摇,和颜悦色地说“不要闹,不要闹,规矩点,放规矩点。”苏州地方绅权严重,一般人家都有点根基的,得罪不起。自己是个捐班,更要谦和知趣一点才好。万一闹出什么事来,上司也只说自己到底不是正科出身,不知道为国家进贤取士。

元和县知县李紫璈(据近人杨逸《海上墨林》载李卒于上海道的任上)是个两榜出身,俗呼老虎班知县,童生们就不敢欺负他了。但是还有那些顽劣的学生给他取了个绰号“驴子咬”(苏州话喊李紫璈的谐音)。

 清朝苏州府辖有九县,长洲、元和、吴县谓之上三县。常熟、昭文、吴江、震泽、昆山、新阳谓之下六县(民国至今归并为常熟、吴江、昆山)。上三县中,以吴县童生报考的最多,大概每次有七八百人;其次是长洲;其次是元和,总共有一千多人。

最热闹的是在府考的时候,九县学子共聚一个考场。他们有的租住在甫桥西街、南仓桥附近。有的驾着私家船,停泊于定慧寺巷周边的吴王桥畔、胭脂桥堍。人多了,年轻人总喜欢闹出点什么事情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望,这本来也是年少时的自然本性。苏州县考童生们的吵闹非常有名,当时,人呼“童天王”,那些书吏见了都头疼。

童试时候,苏州学生常常和常熟的学子吵架。苏州人认为常熟人讲话难听,时常学着取笑,再加苏州人讲话本来就刁钻促狭,常熟人又说不过苏州人,就预备武力解决了。打相打,十之八九是打不成的。苏州人嘴是凶的,真正动手是不来噻的,俗话讲苏州人嘴硬骨头酥,到辰光都一个个的溜光了。待常熟人偃旗息鼓以后,苏州人又一个个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了,继续着对常熟人的冷嘲热讽。

考试前要放三次炮,所谓头炮、二炮、三炮是也。头炮,赴考的人便要起身了;二炮,是该吃饭的吃饭,想吃粥的吃粥的时光,不租考寓住的稍远的,就要出发了;三炮,必定要到考场前,听候点名了。点名完毕,就要封门,封门又要放炮,谓之封门炮。此外开门也要放炮,放榜也要放炮,每在放炮之前,门外两旁的吹鼓亭内,必定要吹吹打打的一阵子,这也是封建时代对于考场的惯例,恐怕也是历代相传下来的。
  开考前分县点名,各县知县官亲自临场。因为那时天未大明,为了使考生们知道点名的次序,所以做了好几架灯牌,灯牌上糊以纸,考生姓名都写在上面,预先自己可以认清自己的姓名在第几牌,第几行,到了听点的时候,可就觉得便利多了。
  点名是知县官坐在当中,旁边一个书吏唱名的。府试是九县分场考试,也是知府亲临点名的,点到那一个人姓名时,其人答应了一声“到”,便上前接取试卷。主试人看了看那人的年貌,便在名册上点上一点,也有临点迟到的,点完后尚可补点一次。

    在清代封建专制时代,凡是童生应拭,必须备有保人,具有保结。这保人有两个阶层人员可以担当,一是本县的廪生,一是本县的学官。为什么要保人呢?原来有许多人是不许考试的。所谓娼、优、隶、卒的四种人的子弟,便是不许考试的,这院试是士子进身之阶的始基,所以特别严厉。还有本省人须应本省的考试,本府县人须应本府县的考试,如果别省府县人来考试,称之“冒籍”,那就要受本省府县人的反对而攻讦的。
      三,考场外流动摊贩聚人气

每当考试时,双塔贡院附近就热闹起来,一般考生,都要到贡院周围去租考寓。为的在开考那一天,五更天未明时,就要点名给卷,点名携卷入场后,然后封门。封门以后,任何人不能进去了。如果住得远一点的考生,便要赶不及,又如果遇着了风雨落雪,更加觉得不便。因此大家都要在邻近考场的地方,租定一个考寓。
  住在贡院附近人家,到考试时多以房子出租为考寓。房子多余的人家自不必说了,把家中空闲的房屋,临时出租,那大厅、门房,凡是可以住人,都可以派用场。即使是小户人家,自己只住两三间屋的,也可以让出一间与考生,或者将自己所住房间,以及床铺,家具,都让给他们,而自己另想法子,暂住到别处去的。

苏州人自古崇尚读书,有些出租考寓的人家看中了租房的考生,将自己女儿嫁给其人的也有,演绎着一出又一出的才子佳人的故事。笔者在60年代末与定慧寺巷对面甫桥西街以西的施公弄陆家老宅后人交往时,还经常能够听到当年那些考生的一些趣闻逸事。
    租考寓是订明三次考试的,即县考、府考、道考。租金此寻常租屋略贵一些,但这是临时租借性质,而且把床榻、家具、炉灶等等,都临时借给你的。这屋子里,也同学校宿舍一般,一间房子可以住多少人,有多少铺位。三考完毕,大家回去,也有的中式以后另外送一些谢仪,这是例外的。
  除了考寓以外,便是那些临时设立的许多书铺子、文具店。因为这个地方是住宅区,他们都租借人家的墙门间,设立一个简单的铺位。几口白木的书架,装满了书,柜台也没有,用几块台板,套上个蓝布套子。招牌用木板糊上白纸,写上几个大字,却是名人手笔。这时苏州的几家书店,也都到这里来设立临时书店了,甚至有上海的书店过来设点,他们是专做赶考生意的。
    在此期间,附近一带的菜馆、饭店、点心铺,也很热闹。考场里寂静无声,考场外人声鼎沸,露天摊贩也有许多。从临顿路至濂溪坊,以及甫桥西街,平时饭店、面馆不多,也没有大规模的,到此时全指望考场了。糖炒栗子,窝窟山芋,鸡鸭血汤,牛肉粉丝,锅碗瓢盆,煎炸爆炒。叫卖声、揽客声此起彼伏,酒气菜香随风十里。

从前,苏州读书人家的子弟,一般是不肯在街头沿路吃东西的,以为有失斯文体统。到了这个时候,一切都无所谓了,反正大家都这样,馄饨摊上吃馄饨,糖粥摊上吃糖粥,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些送考的家长、亲友们,半斤绍兴酒,点上几个小菜亦足以御寒、等候接场。绝无现在考试的时候交通管制,家长还自发禁行电动车,自行车的现象,一副完全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

四,压力大举子演悲剧

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是政府选拔任用官员的一种制度。考取功名以后,所能够给人带来的物质利益诱使着千千万万的读书人趋之若鹜,求神拜佛。史传,主编《孝经衍义》和《一统志》的康熙朝礼部尚书、苏州清代第14位状元韩菼在中试前,曾向一张姓星卜家求问科场前途,张厉声曰:“此人来岁当死,还问功名乎?”后韩菼登科夺魁,星卜张遁隐匿迹。可见封建知识分子功名心切,迷信科举前途有鬼神佑助。

为夺取功名,许多人又不堪忍受死记硬背的枯燥生活,甚而人性泯没,做出了伤天害理的事。据清人蒋良骐《东华录》记载:“昆山徐乾学、秉义、元文,顾亭林之外孙,兄弟鼎甲、尚书、总宪也。乾学健庵有子五人,皆翰林。自健庵子名骏者,以翰林累文字狱,处斩,家道遂微,移家安徽,今则昆山鲜徐氏子孙踪迹矣。
  徐骏幼年读书,最凶顽,所延教师,穷秀才也,课骏书,日肆夏楚,骏恨之,阴置毒药,毙其师。骏登第,有知其事者,皆呼“骏为药师佛”云。
  逮雍正初,文字狱兴,骏作诗,有“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句,有人告发,谓骏思念明代,无意本朝,出语诋毁,大逆不道,交刑部按实治其罪。刑部开堂大审,骏昂然自负,大备证辩之词。升堂就案,举目视承审司员,年未过三十,俨然毒毙之教师也。骏骇极,手足失措,神智恍惚,承审所问,逐条承认,口供画结,奏明处决,一时传为因果之报。”
    昆山徐乾学藏书丰富、名满天下的传是楼,自徐氏子孙式微,所藏善本书籍,大都流入他家,而楼亦废,今其遗址已渺不可寻了。唯尚书第的产权,民国初还保存于徐氏后裔手中,后出售于安福系(北洋军阀时期依附于皖系军阀的官僚政客集团。因其成立及活动地点在北京宣武门内安福胡同,故名。)巨魁王揖唐。

不堪读书压力,弑父灭师的悲剧古已有之,可见中国教育的传统弊病。

五,唯有读书高扭曲人情感

葑门十全街南畇草堂、清朝苏州祖孙两代状元彭定球、彭启丰的后人彭剑青即我国第一代电影女明星王汉伦。她于上世纪20年代主演过《孤儿救母记》、《弃妇》;上世纪20年代末创办了汉伦影片公司,拍摄了由苏州人包天笑创作的悲剧片《盲目的爱情》;1930年在今上海淮海路开设汉伦美容院,这是我国妇女第一个创办的美容专业机构。王汉伦解放后加入了上海剧影协会,1950年在昆仑影片公司拍摄的《武训传》里扮演慈禧。

世代为宦的苏州彭姓封建大家庭,当然容不得这样的时代职业女性。当彭剑青略带得意地告诉亲属们,自己当了电影演员时,立刻招来了她嫂子的劈头大骂:“我们彭家是状元之家,戏子来了连高板凳都不许坐的。如今你去当戏子,真丢祖宗的脸了。”当哥哥的更是怒不可遏,说要把她弄到苏州彭家祠堂里去,接受家规的惩罚。彭剑青听了,断然和彭家断绝关系,改彭剑青为王汉伦。

彭家从此再没有和王有过联系。一生未育的王汉伦于1978年逝世,由其外甥李家震为她办理了后事,归葬在苏州青春公墓。

六,中国科举制度的废除

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作为选拔官吏唯一公正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考试和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和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

封建社会实行僵化的科举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的束缚了应考者的思想,使得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反而败坏了良好的社会风气。直至最终,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1905年,中国的科举制度彻底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