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皮炎能自愈吗:《望长安》的解说词_第二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56:31
第二集 盛世之光
  帝王的陵寝,从来就是历史的第一叙述者。唐代的盛世之光,在帝王们的陵葬传奇中,穿越了历史,给与之相遇的人,以惊奇与感喟,遐想和沉思。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于公元649年病逝,葬于咸阳城西北方向的九嵕山之昭陵,陵墓虽然不再完整,但残存的细节依然令人想象,这座帝王陵墓的宏大。
  从公元636年开始,前后用了13年的时间,昭陵工作依照唐长安城的建制,设计修建而成。史料记载,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当时除山峰底部的地宫外,山中还建有许多房舍和游殿,并以栈道相连。当年,诗人杜甫路经此地,感叹之余落笔写下了诗句:“陵寝盘空曲,”为后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在他即位不久,就下旨将曾经与自己生死与共的六匹战马由画家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主持,命筑陵石工中的高手,雕镌在青石屏上,列置于昭陵北麓的祭坛。
  
  文化学者 余秋雨:
  “如果有一个皇帝,在讲自己生平的时候是以自己的六匹战马作为自己的生平的概括。第一,太有气魄了,第二,太有艺术品味了,唐太宗就是这样,他把自己在历史上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战役,造成了他作为一个军事家和政治家一生的这几个关键点,这几匹战马把它刻出来,作为自己的生平史,这个让人既想到他的了不起。又想到唐代的了不起。“
  经学者考证,六匹骏马大多来自突厥汗国及其控制下的西域诸国,其简洁浑厚的线条勾勒出唐太宗在开创唐帝国六大战役中的鏖战雄姿,也浓缩了1000多年前,北方草原民族与外来文明在中原大地交流、融合的景象。
  
  文化学者 肖云儒:
  “飞奔的马、神马是什么,就是盛唐精神,唐太宗不见得能意识到,他绝对感悟到了,盛世来临之前,大国强国来临之前,那种心脏的砰然而动,血液的沸腾,崛起的这种情绪,飞扬的情绪,青春的情绪,有为的情绪,它必须要找到一个形体来表达,最好的就是奔跑,飞奔的马。”
  
  岁月的雾霭将真实的历史和神奇的传说,熔铸为盛世唐朝的梦幻。公元630年,唐军大破突厥军,当时降唐及被俘男女多达数十万人,为此,唐太宗增设十洲,将他们妥为安置,并让将近一万家的突厥人,入居长安。
  
  陕西师范大学 教授 胡戟:
  “当时的长安也就是十万家,或者十几万家,这么大的数量把它容纳进来了,而且呢,封了他们很多官,突厥的酋长啊,这些将军都封了官,那么五品以上的封了上百个,史书上说,殆与朝士相半,跟朝里的五品高官,差不多一半对一半,这样的一种气概,对一个征服民族,它能这样的一种处理,就是结束了,战争打完了,我们重新开始,我们是成一家了。”
  
  唐太宗,扶之仁义,示之威信。四夷君长,慑于声威,纷纷遣使长安朝贡,奏请李世民为天可汗,也就是各民族皆认可的共同首领。至此,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陕西师范大学 教授 王双怀:
  “唐代的统治者从唐太宗开始,他们就抛弃了过去的那些帝王,狭隘的民族偏见,唐太宗说:自古帝王皆贵中华而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就抛弃了这种偏见,他底气十足,他能够以一种包罗天下,包罗万里的这样一种思想,所以他能广泛的吸收、容纳各种不同的文化。”
  
  富庶的大唐,吸引了众多兄弟民族的目光,他们纷纷与唐朝修好,公元641年,春意盎然的长安城迎来了汉藏两族友好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远在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出使长安,向唐皇求亲,这一天,前来求亲的,还有其它四个民族的使臣,太宗左右为难,最后决定以考试定胜负,胜者将为他们的首领迎娶大唐公主。机智的禄东赞赢得了考试,而太宗也深知吐蕃对唐朝西部边境安宁的影响,决定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这一年为贞观15年。
  
  陕西师范大学 教授 王双怀:
  “根据文献记载:在唐代289年间,唐五朝一共是选择了20位公主,要嫁给17个少数民族,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只有16位公主嫁给了周边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涉及东北地区的西契丹,涉及北方地区的回纥,还涉及吐谷浑,吐蕃,吐蕃就是现在的藏族,现在的西藏这一带,还有遥远的宁远国。”
  
  文成公主进藏,唐太宗的陪嫁极尽奢华,据说在陪嫁礼单中,出现了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外加各种金玉饰物,绵缎垫被,以及60种营造和工技的著作,100种治病的药方,甚至还携带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中央民族大学 教授 杨圣敏:
  “文成公主去的时候,带了很多人,有工匠,有一些文人,医生,各种各样的,就把中原的文化带到吐蕃去了,当时吐蕃民间传说,文成公主事的工匠主肖5500人,当然不会有那么多,可是一定也是会不少。”
  
  这是一个政治家的文化推广,爱民心切的唐太宗,恨不得将整个汉文化,带到吐蕃去,让文成公主生活在熟悉的文化氛围中。这更是一个帝王的政治推广,随之而来的是边疆地区和西域各邦对汉文化的深切体认和无限向往。
  开放的胸襟,融合的策略,成就了大唐伟业。作为皇族的李氏集团,一个掺杂着少数民族血脉的家族,异族血统的智慧和英勇,帮助李氏集团在战争中,屡屡获胜,迎来了一个统一强大的唐朝。
  与昭陵相距不远的梁山静卧着唐高宗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历经风雨沧桑,许多宏丽的建筑,已没入岁月的烟尘,但是陵园内城朱雀门外,司马道两侧的120余件大型石刻,1300年来一直焕发着无限荣光。每一尊石刻都是一个盛世传说,高大的浮雕鸵鸟,象征着唐王朝同西域的友好交往,石仗马,石翁仲,延续着秦帝国的八面威风,雄伟的石狮,昭示着大唐帝国的神圣和威严。
  
  陕西师范大学 教授 杜文玉:
  “在武则天统治期间,唐朝的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我们可以举个数据,在永徽三年,永徽是唐高宗的年号,全国的户口数量是380万户,到了武则天死的那一年,也就是她下台的那一年,神龙元年,全国的户口数达到了610万户,增加了200多万户,这个是社会稳定,人口才能增长。”
  
  一代女王武则天的无字碑,虽不着一字,却内含数不尽的荣耀。
  
  陕西师范大学 教授 王双怀:
  “唐朝疆域最大的时候,是在唐高宗和武则天当政时期,当时的疆域东边到达朝鲜半岛,西边到达两河流域,北边到达贝加尔湖,那么南边到达现在的云南北部,疆域范围非常辽阔。”
  
  公元683年,高宗驾崩后,各国的王侯与使节,纷纷来到长安吊唁,并亲往乾陵送葬。为纪念当时的盛况,武则天命人将参加葬仪的各地王宾和使节仿真人服饰及大小,雕刻成61尊像分站两旁。
  据《唐六典》记载,在那个时代,大唐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互相交往,长安的鸿胪寺,礼宾院等机构,接待了七十多个国家的外交使节,万国衣冠拜冕毓,为长安一大盛景。来自异域的商人,留学生以及学问僧,穿梭于长安城中,巴格达也像拜占庭一样,给这里派驻了使臣,重新开通的丝绸之路,使中国贯通了与西亚、地中海周围的阿拉伯地区以及南部的印度等国家与地区的联系,西域各国入居长安者近万家。
  
  陕西师范大学 教授 胡戟:
  “我们也听到过一些外国人甚至于一些名人,问他们,你愿意生活在什么时代,他会说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唐代,大概唐代就有这样的一种魅力,到现在为止,外国人经常叫我们唐人,是吧,唐人街什么的,让我们觉得脸上很有光,因为这是给他们印象最深刻的,最美好的一个时代。”<4#
回复 
作者:回望长安  回复日期:2009-12-14 16:46:00  这个隆盛的时代,在公元七世纪横空出世,它所迸发的光芒,让二十世纪初的一位英国学者,乔•韦尔斯惊羡不已,他在《世界史纲》中写道,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远和威震四方,同当时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中国由于迅速恢复了统一和秩序,而赢得了伟大的领先。
  2004年3月,一次偶然的机会,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的贾麦明先生,在西安八仙庵古玩市场,发现了两方合在一起的一块石头。
  
  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 副研究员 贾麦明:
  “早上去的时候有一个姓王的,他说我们这儿有一个墓志,这个墓志,他当时那个墓志没在跟前,然后他就拿了一个拓片,那个拓片看不清楚,他把哪个拓片给我用铅笔抹的,但是我从上面我能够看到,日本这两个字,一下子脑子,就是觉得,这个东西一定是不一般的一个东西。“
  
  这不是一块寻常的石头,在随后的研究中,它被证明是迄今发现的惟一一方日本遣唐使墓志。这个遣唐使的名字叫井真成,墓志铭上面仅有117字,却被视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级历史资料,是目前见到的遣唐使制度的惟一证物,它再次证实了,日本国号与中国的渊源,也承载着当时的唐朝帝王对一位日本遣唐使者的个人情谊。
  
  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 副研究员 贾麦明:
  “它的字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它记载的非常清楚,这个人是哪里的人,这个井真成他什么时间死的,他死了以后唐玄宗皇帝给他赠了一个官这个官是赠上衣奉御就是管皇帝衣服的。上衣奉御虽然它的职位不高,只有五品,但是这个官呢,不能随便给所有人的,让他去充任的,只有能够接近皇帝的那些人,皇帝的亲信或者皇帝的子孙,能够充当的官。”
  
  一千二百多年前,难波港,也就是今天的日本大坂港内,一派热闹的景象,又一只准备渡海前往中国的使团船队出发了,巨大的木制帆船依次排列着,扬帆待航,这方墓志的主人井真成,当时也就在其中的一艘船上,和年轻的同胞们一起,在一片祝愿声中,离开港口,驶向苍茫的大海,奔向遥远的长安。在这个船队里同时入唐的,还有日后成为李白挚友的,汉名臰衡的阿倍仲麻吕。回国后利用汉字创立片假名的吉备真备等人,当时,他们都还只是一群十八九岁的孩子,却在中日两国友好交流史上,留下不朽的声名。
  
   陕西师范大学 教授 王双怀:
  “日本它有所谓平假名,片假名,这个平假名是空海和尚,是一个学问僧,他根据汉字的这个草书的偏旁部首创造的,这个片假名呢,就是吉备真备根据汉字的楷书的偏旁部首来创造的,所以日本文字它的真名是什么,它就是汉字。”
  
  陕西师范大学 教授 杜文玉:
  “吉备真备把唐朝的《大衍历》带回了日本,《大衍历》是唐朝制定的多部历法中的其中一个,应该说最具科学性的,这样一个历法,然后根据《大衍历》又完善了日本的历法,这样对日本农业生产的促进和发展带来一定提高。”
  
  从630年到895年,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实际成行的十六次,遣唐使团的规模,初期约一二百人,仅一两艘船,到中后期规模庞大,一般约五百余人,四艘船。838年的第十八次,竟达651人。
  
  西北大学 教授 王雄坤:
  “他们来的话,带了好多书回去,带书的同时实际也是带了一种中国文化,学习中国文化过去。其实我们最小从一个文字,最大从一个制度,上面都能够看出,这个日本的东西呢,早期的东西,特别是奈良时代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中国的文化。”
  
  这些日本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日本进行了第一次现代化运动,大化改新,这一次的运动是一次中国化的运动,上至典章制度,下至服饰风俗,日本全面效仿当时的大唐王朝,使处于原始部落的状态的日本民族凌空跃进一千年,步入了封建制社会。
  当长安将唐朝的政治和艺术传输给它的邻居中世纪的远东地区,尤其是日本、朝鲜等地时,长安还扮演着将西方国家的技艺传播到东方的文化媒介角色。
  今天,从陕西厚厚的黄土里,接连出土的大唐文物珍宝,它们映射出来的奇异之光,使人们不由自主地置身于大唐的梦境之中。这种弧形的酒杯形似兽角,从形制上看,起源于西方,希腊人称之为:来通。唐代的工艺美术家借鉴了这一地中海风格,选用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精心琢制,制作出了这件兽首玛瑙杯。
  
  北京大学 教授 齐东方:
  “唐玄宗这个时期,训练出来几百匹,就是能够进行表演的马,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马戏,就是可以进行表演的这种马,然后呢在这个宫廷,特别是皇帝过生日的时候啊,宫廷要举行很盛大的宴会嘛,而这个时候呢,这个马呢要出来进行表演,而表演到高潮的时候,就是这个马叼着酒杯嘛,它也喝,把这种整个给皇帝祝寿的这么一个宴会,推到一个高潮。”
  
  这件出土于陕西唐墓的砖雕,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件,以砖雕形式表现丝绸之路上胡商形象的遗物。遥想当年,深目高鼻,浓髯曲发的胡人牵着骆驼,满载着西域特产,穿过丝绸之路,络绎不绝地涌入长安,一时间,长安胡化,极盛一时。
  
  文化学者 余秋雨:
  “我看到有的书里边记载了在唐代的长安里边的人,吃的是阿拉伯的面食,用的是罗马的医药,崇尚的是拜占庭的建筑,拜占庭就是东罗马帝国,然后看的是印度的杂技,穿的是波斯服装,特别时髦的一群人,好多的酒吧呢,它们的主要招待员,当时叫做胡姬,这个胡姬主要是中亚或者西亚来的那些漂亮的女孩子。”
  
  当大诗人李白写着:“胡姬貌如花,当炉笑春风时。”长安城内,王公贵族,正骑着从波斯进口的昂贵坐骑,把玩着撤马尔罕的哈巴狗,打着时髦的马球,那些身穿紧腰胡装,足蹬小皮靴,朱唇赭颜的女子,闺室之中。臣妾人人学圜转,她们以舞为乐,以善舞为荣。胡旋女,出康居,在持人白居易的笔下,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开放的心态下,长安无所顾忌地吸收着胡文化,毫无这么做既违了祖宗,那么做又像夷狄的各种顾忌,各种小心,各种唠叨。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指出,唐朝的文化是与印度、阿拉伯和以此为媒介,甚至和西欧的文化都有交流的世界性文化,而西方汉学家则高度赞扬这一文化风貌,把它称之为世界大同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