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密码 桌游 攻略:文化娱乐新闻的发展趋势 以11月份《环球时报》文化娱乐新闻为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59:03
文化娱乐新闻的发展趋势 以11月份《环球时报》文化娱乐新闻为研究

  论文2011-05-13 19:00:39阅读0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摘要:

  《环球时报》(原名《环球文萃》) 是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国际新闻报纸,创刊于1993年1月3日。其十几年的发展在中国创造出了很大的报业影响,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它是《人民日报》子报,更是因为其独到的报道方式,和特色化的评论,吸引了更到范围的读者群。本文将重点解读《环球时报》文化娱乐新闻报道,以分析其中的优势,了解中国娱乐文化新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环球时报》 文化新闻 娱乐新闻 受众 传播 趋势 评目录

  序言

  第一、《环球时报》概况

  1-1、 《环球时报》简介

  1-2、《环球时报》版面

  1-3、《环球时报》目前影响力

  1-4、《环球时报》的读者及读者分布地区统计

  第二、11月份《环球时报》文化娱乐新闻的统计

  2-1、娱乐新闻统计

  2-2、文化新闻统计

  第三、11月份《环球时报》文化娱乐新闻的统计分析

  3-1、娱乐新闻统计分析

  3-2、文化新闻统计分析

  3-3、文化娱乐新闻的整体分析

  第四、11月份《环球时报》文化娱乐新闻的特点分析

  4-1、《环球时报》文化娱乐新闻版面语言的灵活运用

  4-2、《环球时报》文化娱乐新闻独特的内容与报道方式

  4-3、《环球时报》文化娱乐新闻下受众的分析

  第五、11月份《环球时报》文化娱乐新闻传播中的展望

  5-1、完成对自我品牌的扩展

  5-2、在数量扩张之后要注意新闻资源要素质量的提升

  第六、以《环球时报》来看文化娱乐新闻的发展趋势

  ⑴、禁止文化新闻娱乐化

  ⑵、禁止娱乐新闻“八卦化”

  ⑶、文化娱乐新闻经行评论是报道

  ⑷、积极参加国际文化娱乐新闻的传播

  ⑸、强化报纸的视觉化传播

  ⑹、对受众经行“碎片化”处理

  ⑺、开展报纸品牌化战略

  结束语

  序言

  我国报业已成为目前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最明显的表现为报纸的总数在不断增加,且席卷我国大部分区域。即便竞争如此激烈,但新报纸的出炉速度仍然不减,报纸传媒这块蛋糕被瓜分得越来越彻底。最近20年来,报纸数量持续增长,而报纸结构也在随之调整,并逐渐发展成熟,这种成熟和完善不仅表现在报纸总数的递增上,还表现在报纸品种不断丰富,且受影响的省份、地区更为广泛。

  《环球时报》作为一份国际性的报纸,它不仅有广大的国内市场,更有潜在的国际市场,这是《环球时报》市场化、国际化的重要前提。更重要的是它是《人民日报》的子报,它也必须担当起《人民日报》所拥有的责任,起到一份党报应有的作用。

  文化娱乐新闻是一个很大的新闻版块,做好文化娱乐新闻的传播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中国不断国际化的要求。在《娱乐至死》里,泼兹曼指出,一切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本文将浅谈《环球时报》文化娱乐新闻的报道研究,剖析其发展。

  正文

  第一、《环球时报》概况

  1-1、《环球时报》简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环球时报》(原名《环球文萃》) 是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国际新闻报纸,创刊于1993年1月3日。现在《环球时报》在世界75个国家和地区驻有350多位特派、特约记者,单期发行量超过200万份。从2006年1月起,《环球时报》已改为日报,每星期一至星期五出版,星期一至星期四16版,星期五24版。

  快捷翔实地报道全球热点新闻,准确及时地评论重大国际事件,生动活泼地反映多彩世界,是《环球时报》的办报宗旨。《环球时报》发表的文章,经常被美联社、路透社、法新杜、共同社编发通稿,向世界播报。

  1-2、《环球时报》版面

  《环球时报》在版面及栏目设置上很有自己的特色,改版后的报纸更具人性化,有些栏目是固定的,而有些是定期性出现的,它的主要栏目包括如下:

  要闻版(头版):对中国读者最关注的国际热点新闻进行全方位的报道,文章以可读性、独家性、权威性为要旨。

  新闻背景版:以报道重大的国际政治事件、国际关系新进展为主,兼顾各类重大的国际社会事件。

  深度报道版:挖掘新闻背后的东西,关注大国关系和大国动向,报道重大国际新闻的背景知识和背景材料,对国际新闻进行前瞻性、预测性的深入分析。

  国际论坛版:讨论中国的周边安全和大国动向,大量文章由国内外专家学者撰写,著名栏目“清华—环球论坛”受到广泛关注。

  军事版:追踪、报道国际重大军事新闻和热点地区、冲突地区的军事事件,力求全面反映世界军事现状。

  国门内外版:关注海外华人的生活,报道华人海外创业的艰辛,介绍港澳风情。

  台湾传真版:报道台湾岛内政治和社会新闻,以两岸关系有关的新闻为报道重点。

  人物春秋、史海回眸版:聚焦世界风云人物,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报道。

  经济版:报道国际经济动态,对国际重大经济新闻、经济趋势进行纵深报道,介绍国外企业经营管理的成功经验。

  IT时代版:报道IT界重大新闻,介绍新产品、新技术,国际IT业界的最新动态、最新趋势。

  健康时代版:介绍国际上医疗健康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针对困挠现代人的健康问题,邀请专家深入分析。主要栏目:健康新时尚、健康面面观。

  科技版:以报道重大科技新闻、当今最前沿的科学发现、科学观点为主。

  文化版:以报道最新国际文化新闻,分析文化现象,采访世界级文化艺术大师为主要内容。主要栏目有:文化纵横、走近大师、纽约客闲话等。

  人才教育版:以报道国外教育新闻、教育动态和最新人才发展动态为重点,介绍各国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现象及留学资讯等。

  环境与人: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评说国外环保政策,报道环保最新动态,促进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

  体育版:及时报道国际体坛各种赛事,分析体坛社会现象,介绍体育明星、国外新潮运动、比赛赛制等。

  娱乐空间版:报道国际娱乐新闻,分析娱乐趋势,介绍新电影、新音乐、明星动态、娱乐潮流等,带给读者轻松愉快的感受。主要栏目:娱乐传真、娱乐点评、走进好莱坞等。

  异国风情、周游列国版:漫步风景名胜,饱揽世界风光,描写异国风貌、展示风土人情。为读者提供最新旅游信息、推荐最佳旅行路线,介绍旅游时尚。 1-3、《环球时报》目前影响力

  《环球时报》目前自创办以来就有很大的影响力,刊发的文章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同时,《环球时报》也是被海外媒体转载最多的中国媒体之一,所刊文章经常被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编发通稿。此外,美国《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英国《金融时报》,加拿大《渥太华公民报》、《环球邮报》,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人报》,日本《朝日新闻》,韩国《东亚日报》、《朝鲜日报》等世界知名报纸也纷纷转载《环球时报》文章。

  《环球时报》之所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要归功于它的四大优势:

  ①、编辑实力:2007年《环球时报》改为日报(周一至周五发行),新增了70名资深记者,350名记者遍及全球,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掌握第一手新闻资料。

  ②、自身品牌推广:【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地方台:第一时间、媒体广场、绝对挑战、总编直播室】【北京电视台二套:国际双行线】【地方人民广播电台:早报早读、新闻与报纸摘要、新闻直播间】【新浪网:环球时报专区】【搜狐网:环球时报专题】【人民网:环球时报媒体形象平台】【国际广告杂志:环球时报特别报道】【15个国家级风景区大型户外广告牌】【航班上闭路电视广告】等。

  ③、发行网络:于去年起,环球时报与国家邮政总局签订包销协议,结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并将分印点数量由原来的31个扩充到34个,成为全国分印点最多的报纸,而且价格也从原来的1.5元/份变为1元/份,保证在原先200万的发行量上再创新高。

  ④、34个印点:完善的发行网络可以更快的将本报覆盖全国。环球时报2007年在全国16家航空公司的292条航线上的航空免费赠报由原来的8万份增至10万份,极大的扩充了报纸稳定的高端读者群体,为品牌客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宣传途径。

  1-4、《环球时报》的读者及读者分布地区统计

  《环球时报》被评为“全国公信力最强的新闻类报纸”、2004年被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济论坛评为“200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其读者偏于男性,32岁左右的规范机关领导干部、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公司白领和商务人士为主,专科以上学历者居多,而且广告占版率严格控制在25%以下,使刊登客户广告不至于淹没在广告的海洋之中《环球时报》家庭订阅占13.6%,报摊购买占60.9%,单位订阅占16.3%;男性占65.3%,女性占34.7%,79%的读者年龄为22~44岁之间的大专、本科学历以上者。

  读者在地区分布上也不尽相同,呈现出越是发达的地区读者越多的现象,主要分布情况如下:

  华东 (38.2%):上海、江西、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安徽

  华北 (20.3%): 北京、太原、呼和浩特、石家庄、天津

  华南 (10.4%): 广州、南宁、海口、桂林、深圳(香港)

  华中 (12.1%): 武汉、长沙、郑州

  西北 (4.9%): 西安、乌鲁木齐、兰州、银川

  西南 (5.9%): 成都、重庆、昆明、贵阳

  东北 (8.0%): 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

  第二、11月份《环球时报》文化娱乐新闻的统计

  由于《环球时报》是每周的周一至周五每天出一期,但在11月13日没有按正常出以外,其余各期按日出,所以本文将研究11月份的《环球时报》共20期。

  2-1、娱乐新闻统计

  娱乐新闻涉及的版面有:第十二版的“娱乐与体育”、第七版的“深度报道·记者调查”。

  ⑴、共有娱乐新闻:38篇,不包括11月6日第七版的一篇娱乐性新闻的深度报道。

  ①、国内新闻:9篇

  国外新闻:29篇

  由此可以看出国内新闻与国外新闻的比率约是1︰3,这就很能体现出它国际新闻报纸的定位。

  ②、影视新闻:25篇

  音乐新闻:13篇

  由于报纸目标受众和报社地位的原因,《环球时报》的娱乐新闻仅仅只包括影视新闻和音乐新闻,以满足受众的需要。

  ⑵、一篇深度报道

  在《环球时报》11月6日的第七版“深度报道·记者调查”栏目报道了一篇题目为《和平年代,娱乐业渗透全球》,虽说11月份只有一篇,但是这类报道在其它报纸是很少见的,体现出《环球时报》对国际新闻进行前瞻性、预测性的深入分析的特点。

  2-2、文化新闻统计

  文化新闻涉及的版面有:第九版的“异国风情”、第十三版“漫画与文摘”、第二十二版“教育”、第二十三版“文化”。

  由于各期的版面不是固定的,所以做出如下的统计:

  ⑴、“异国风情”版:共18版,在本月中只有11月2日和11月11日没有此版。在此版中包括:异国风情文章、大家拍世界。

  ①、 异国风情文章共31篇

  ②、 大家拍世界图片共10幅

  ⑵、“漫画与文摘”版:共9版,虽然出现的次数少,但是此版包含的内容却相当的丰富,包括:文摘、双语加油站、域外箴言、漫画。

  ①、 文摘文章共18篇

  ②、 双语加油站共9篇

  ③、 域外箴言共9篇

  ④、 漫画共9幅组图

  ⑶、“教育”版:共3版,每一版只涉及一个教育问题,以报道国外教育新闻、教育动态和最新人才发展动态为重点,介绍各国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现象,只出现在11月6日、20日、27日的第二十二版。

  ⑷、“文化”版:共3版,以报道最新国际文化新闻,分析文化现象,采访世界级文化艺术大师为主要内容。此版只涉及11月6日、20日、27日的第二十三版,共6篇文章。

  第三、11月份《环球时报》文化娱乐新闻的统计分析

  《环球时报》自1993年创刊至今已有18年的历史,在这18年来,中国的报纸行业发生更了很大的变化,“新闻娱乐化(Infotainment)”则成为近些年我国及全球媒体融合发展的典型表现。然而我国一些媒体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驱赶下,盲目的走上了畸形发展的“新闻娱乐化”道路。

  3-1、娱乐新闻统计分析

  娱乐新闻在现在的各类报纸中与要闻新闻在版面上平分天下,更有甚者娱乐新闻的吸引力成为一份报纸发展的主要动力,这已成为现代报纸的一大趋势,并称现在的时代为“娱乐时代”,而《环球时报》却背道而驰,娱乐新闻的版面每期只有半版,内容中也绝不也会出现被称之为“八卦新闻”的内容。

  在11月份的《环球时报》中,娱乐新闻只有39篇,包括一篇深度报道,基本上是每一期两篇,这对于一个国际性的报纸来说显然是不合常理,也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但是,《环球时报》却在娱乐新闻的内容和报道方式上进行创新,国外新闻有29篇,而国内新闻只有9篇,它们之间的比率约是3︰1,从这方面来说《环球时报》比那些地区性报纸占据了更大的优势;在内容中《环球时报》的娱乐新闻只涉及两个题材,那就是影视新闻和音乐新闻,其中影视新闻25篇,音乐新闻13篇,基本上也是每一期两篇,主要介绍新电影、新音乐和明星动态,虽然其中不会包含“八卦新闻”,但它用全球最新的影视音乐动态来吸引读者,并且这种内容也很符合《环球时报》特殊的读者群。

  在报道方式上《环球时报》也有自己的特色,不仅有普通式的娱乐消息,也有娱乐评论式的短评和深度报道,这些在其他报纸中是非常不常见的,这种报道方式不仅能够对娱乐有正面的报道,也能够分析娱乐趋势。

  3-2、文化新闻统计分析

  19世纪初,近代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出现副刊类的文字,如随笔、杂谈、诗词、小品等作为报纸的补白,在稿荒时填充版面。而如今在中国的几乎所有的报纸中你都能看见各种内容的文化新闻,它也不仅仅局限在起初狭义的文化范围内,出现了新闻性的、学术性的、文学性的、综合性的文化新闻。

  在《环球时报》中文化新闻的统计中我将“文化”的定义在广义的范围之中,所以它也包含了“异国风情”版、“漫画与文摘”版、“教育”版、“文化”版等四个版面,总的文化新闻篇幅达到了95篇之多。

  在“异国风情”版中内容几乎都是外国的风景名胜和世界风光,描写异国风貌、展示风土人情,共有41篇文章与图片,这不尽可以传播外国的文化知识和风俗,也可以为那些想出国旅游的读者提供信息,因此,在11月份的报纸中几乎每一起都有此版;更特别的是此版中设有“大家拍世界”栏目,图片来至于读者在世界各地拍到的有趣味性的照片,这不仅可以让其他读者领略异地风采,也可以使报纸的内容同读者互动起来,加强读者与报纸的联系。

  “漫画与文摘”版我们常常会在期刊和杂志中看到,而《环球时报》将其做成一个版面来出现,共有45篇文章,这些足以显示此版的重要性。此版主要有文摘、双语加油站、域外箴言、漫画等四个栏目,内容今本上都是外国的,但它从多个方面来彰显外国的文化,漫画更是增加了此版的吸引力。

  “教育”和“文化”虽然出现的次数很少,这两版仅仅只出现了三次共有9篇文章,但是其内容和报道形式却是异常的特别,反思性、讨论性与探究性的文化报道成为了主体,这种形式的报道正是其读者群最为喜欢的方式。

  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环球时报》作为一份国际性的报纸,介绍外国的文化成为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中国要入世,就要很好的了解外国的经济、文化、科技、政治等各个方面,文化的了解成为最基础性的东西。《环球时报》这种大篇幅、多方面的文化介绍是很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广大读者的需要。

  3-3、文化娱乐新闻的整体分析

  受众是信息传播的“目的地”,是信息传播链条的一个重要环节。《环球时报》它的受众群体79%的年龄为22~44岁之间的大专、本科学历以上者。这种特殊的受众群体就会存在一个共同的心理倾向,根据此特点,《环球时报》的娱乐文化新闻内容就能切准受众的脉搏,编制出符合和适用受众的共同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信息作品,就会为他们所乐意接受,也容易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读者们选择不同的报纸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同时也努力寻找强化自己信仰的途径;相应地,报纸也会通过内容的调整和表达意见,对读者做出回应。这是最基本的读者与报刊的关系,报纸的内容与报道方式成为他们之间的纽带。《环球时报》从一开始就用自己的内容和报道方式为自己划出了一读者群,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思想在变化,报纸的内容必然也会发生变化,为的是能过得到更多的受众。《环球时报》将自己的读者群定在一个有知识的社会群体里面,这就很符合中国现实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受教育的人群将会越来越大,人们的收入也将有很大的提高,对于娱乐新闻的质量要求也将提高,以“八卦新闻”为生的报纸将面临严重的挑战,更有甚者面临着消亡;对于文化新闻来说,人们对国外文化的需求正在经济的推动下日渐增加。这个读者群的发展将是中国各大报纸所要群体,而《环球时报》早早就将这个读者群划在了自己的受众之内,可谓是捷足先登。

  所以说,《环球时报》的文化娱乐新闻报道的内容与方式代表了中国未来报纸发展的趋势。

  第四、11月份《环球时报》文化娱乐新闻的特点分析

  4-1、《环球时报》文化娱乐新闻版面语言的灵活运用

  版面语言是版面表意、传情、叙事的符号。版面风格必须借助版面语言才能具体体现。版面语言的语言形式包括编排手段、版面空间和布局结构几方面。《环球时报》通过对版面语言的灵活运用,较好地体现了报纸的版面风格。关于布局结构,本文第一部分已着重对头版进行了阐述。下面主要对《环球时报》的文化娱乐新闻的编排手段加以分析和说明。

  ⑴、恰当运用字体字号

  字体和字号都有示意的功能,字号可以显示稿件的分量,字体可以表明稿件的特性。因此,一个版面上各篇稿件所选用的字体、字号,都与稿件的内容息息相关,从而将编辑对稿件的评价清晰地传递给读者。

  如前所述,《环球时报》文化娱乐新闻的版头条地主标题采用的是大字号的黑体,粗犷雄浑,很有气势,有时会在中间夹杂彩色的艺术字,也突出了头条新闻的重要性和显著程度。如11月4日的第九版采用的题目是“日本认为‘女扮男’痴狂”,其中的“女扮男”为彩色字体。而正文通常采用宋体,宋体的特征是轻巧纤细,阅读起来很舒适。文中的插题则采用黑体,以取得增加厚重、醒目的效果。

  ⑵、充分发挥图像功能

  图像的具体形式有照片、绘画、图表、刊头等。在版面上的实际功用是传递信息,吸引读者,增强版面强势,美化、活泼版面等。

  在文化娱乐新闻中“大家拍世界”与“漫画”对采用图片的方式来传播信息。“大家拍世界”的照片是读者自己拍的世界奇观,照片的旁边常常会有附带性的解说,以便大家理解。“漫画”一般都是摘自其他的刊物中,多为讽刺性的漫画。由于印刷问题在次不举例说明。

  ⑶、精心选用各种色彩

  色彩可以表达特定的含义,表现强势,活跃和美化版面。《环球时报》对色彩的使用灵活多变,不仅重视色彩的和谐有序,也通过对色彩的选择和使用,反映出稿件内容及版面的性质。

  娱乐版都会采取多种色彩进行加边、艺术字、图片等处理,以加强读者的视觉效果,让读者在阅读同时领略一种和谐的美感。而在文化版一般采用比较庄重的色彩,以体现文化的内涵。由于印刷问题在次不举例说明。

  4-2、《环球时报》文化娱乐新闻独特的内容与报道方式

  ⑴、多样化的报道方式

  报道方式就是报道者在传播报道内容是所采用的方式和形式。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报道方式可分为集中报道、连续报道、系列报道和组合报道;也可分为直陈式和转述式,以及单项式、回应式和相向式。报道方式的选择还要与不同的报道方式的传播效果和读者需求结合起来。

  《环球时报》的读者群是有知识文化水平的一群人,在娱乐与文化新闻的报道中你常会发现各种各样的报道方式,甚至一篇文章中会出现多种报道方式,这样的报道方式就很能满足读者的需要。有些回应式报道就要求读者自己去评价,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发挥报社,有独到见解的可以出现在下一期报纸的论坛中,这不仅可以提高读者的兴趣,也可以加强报纸与读者的互动,赢得双赢。以下我们列举案例加以分析。

  通常在“教育”新闻报道时采用了混合型报道方式。

  案例一、

  主题:职业教育市场有多大

  分题:德国:上职业学校不花一分钱

  法国:职业烹饪学校成为国家品牌

  美国:职业教育围着就业转

  中国:目前最缺职业教育

  (2009年11月6日 第二十二版 “教育”版)

  在这篇报道中,记者没有正面回答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而是从世界上职业教育相当发达的德国、法国、和美国的情况来间接性回答,读者在阅读中可以了解到世界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状况。接着读者就会自然的想到中国的职业教育状况,所以记者在第四个小标题中就给出了答案——“目前最缺职业教育”。由其报道的组合方式我们就可以看出,此篇报道既采用了组合式,也采用了集中式。这在新闻报道中就很能体现出报道方式的个性化。

  “文化”版有一个“文化纵横”的栏目而它却采用直陈式报道。

  案例二、

  题目:“黑人女作家问鼎法文学最高奖”

  (2009年11月6日 第二十三版 “文化”版)

  在这篇报道中,记者对新闻事件进行概述,在进行详细的讲解,最后增加短小的评论。这是很常见的报道方式,而对于此类文化新闻却很实用。因为此类文化新闻不需要过多的花样来修饰,平淡就能体现出它所含有的文化的庄重,以及更高的内涵。如果是在一般性的报纸上此新闻可能会进行娱乐化的处理,那就会失去了文化新闻的价值。

  ⑵、评论化的文化娱乐新闻

  “娱乐化”的形式在各大报纸中的各种新闻报道中已有泛滥之势,这种“新闻娱乐化”不仅不能满足受众的真正需求,而且无法在长期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长此以往,我国独特的本土化的媒体市场将荡然无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将丧失。

  而《环球时报》却走了一条很少有人走的路,那就是禁止一切“八卦新闻”的出现,不讲文化新闻进行娱乐化处理,不报到无根无据的的影视娱乐新闻,这在中国的报纸行业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几份报纸了。那么《环球时报》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对文化娱乐新闻进行报道的?答案就是: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同时加入一些业内人士的评论。如此特殊的报道方式这在中的报纸也还很少见的,我认为这将是中国文化娱乐新闻今后的主要报道方式。

  以下我们列举案例加以分析。

  案例三、

  题目:“八成中国电影票房注水”

  (2009年11月18日 第九版 “娱乐与体育”版)

  当各大报纸纷纷为中国的影视行业叫好时,而此篇文章却不关注当时中国各大电影上映时票房不断上升的喜讯,而是提了一个问题“中国电影票方真有如此高吗?”。记者及官方的调查显示,近两年来中国上映的票房前几名都存在注水现象,并且记者在报道时也分析了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从更深层次上进行了挖掘性的报道,最后给出了专家对此现象的评论,使此新闻更具有了可读性。

  案例四、

  肩题:“政客难敌明星魅力 产业创造巨大价值”

  正题:“和平年代,娱乐业渗透全球”

  (2009年11月6日 第七版 “深度报道·记者调查”版)

  这是一篇占据半版篇幅的深度报道,从题目中我们不难看出此篇文章的观点,记者从迪斯尼落户上海开始引题,谈到了许多的娱乐产业的发展,并从“娱乐圈牢牢吸引民众目光”、“娱乐和政治搅在一起”和“娱乐成为国家之间的竞争”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入行的探究,深刻的分析了娱乐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趋势,在文章的中对中国的娱乐产业也提出了要求。

  深度报道虽然是现在报纸报道的一个重要形式,但是在娱乐新闻中出现深度报道这在其它报纸中是很少见的。《环球时报》将深度报道的形式引入娱乐新闻中,这本身就是一大创举,这样的报道能不受到读者的欢迎吗?

  ⑶、访谈化的文化新闻报道

  访谈类节目在电视节目、广播节目和报纸中是非常常见的, 电视和广播有好的视听效果,在受众中很受欢迎。报纸比起它们会有些逊色,可是它有了很强的可读性,文字能让读者体会到现场感。这类报道在《环球时报》的“文化”版是很常见的。11月份的每期“文化”版都有一篇访谈类的文化报道。

  以下我们列举案例加以分析。

  案例五、

  肩题:“台湾著名作家柏杨的夫人接受本报专访”

  正题:“张香华谈柏杨的最后”

  (2009年11月6日 第二十三版 “文化”版)

  在去年柏杨先生逝世不久,《环球时报》记者就与柏杨夫人张香华相约,只是此约在11月份才得以实现,张香华向记者谈及了柏杨最后30年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是从性格、政治和礼节这三方面谈的。爱好文学的人都知道《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这本书也正是柏杨先生对国民性问题的探讨。

  4-3、《环球时报》文化娱乐新闻下受众的分析

  我们办报纸,是办给谁看的?人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受众。

  受众,就是接受信息的人,是信息产品的消费者,传播符号的“译码者”,传播活动的参与者,传播效果的反馈者。在传播活动中,受众可以只有一个,也可以几个人或成万上亿人,可以是一国人、一代人,也可以是全球、几代的人。

  满足需求论认为,受众对大众传播不是被动的,实际上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的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和讯息,而且不同的受众还可以通过同一媒介讯息来满足不同的需要,并达到不同的目的。因此,不是传播媒介在使用人,而是人在使用媒介;而人使用媒介说到底只是为了满足其需求而已。

  在社会参与论中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应该是公众的讲坛,而不是少数人的传话筒;时代在发展,受众在变化,许多人已不满足消极的成为一个接受者,一种试图积极的参与报刊的编写的自我欲望正在增长;参与传播也是受众表达权、反论权的具体体现。

  让受众参与传播,正是为了让他们积极地接受传播,因为,人们在对于他们亲身积极参与形成的观点,要比他们被动地从别人那里得到的观点容易接受得多,且不易改变。而《环球时报》在文化与娱乐新闻的采写中正采用了这一点,并且还因为它的受众是一群有较高素质的人,所以吸收到的稿件也很有内容和水平,更重要的是,《环球时报》英文版的出现更是增加了它的传播效果。 ⑴、 受众“碎片化”的处理

  “碎片化”趋势是消费者行为个性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基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人们的生活态度、消费行为就会从大众消费中分离出来,形成无数的个性化发展趋势。但是,人类社会是聚合的社会,而不是分离的社会,因此,不同的个性化态度和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又产生重新聚合,成为特质相同的“片”,从而形成一个个新的聚合。

  《环球时报》早已看见了中国正在出现一个人数庞大的群体,那就是一群有较高素质的人。这正如美国当年二战后“婴儿潮”的出现一样,谁先看见了这种趋势,谁就在竞争中先胜一步。目前,《环球时报》的读者群已经走上了那个趋势,据统计在他的读者群中79%的读者年龄为22~44岁之间的大专、本科学历以上者。

  为此《环球时报》在文化娱乐新闻的采写中,对于稿件质量有很高的要求,就不会出现低俗化的现象。并且,也增加了读者的话语权,读者可以发稿评论,可以自己编写,这些就很符合其读者群的要求。

  ⑵、 适应传播人群的变化

  2009年4月20日《环球时报》开始发行英文版,这是对中国目前及未来发展的客观了解后作出的决定,很符合时代的要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懂英语的中国人将不断在增加,来中国的外国人也在不断的增加,《环球时报》为这群外文的读者提供文化娱乐服务,这将是其扩大影响的总要举措。

  作为一份国际性的报纸,不应该将自己的读者群只限于国内,《环球时报》英文版的出现有利于其开拓世界市场,参与世界文化娱乐的传播。

  4-4、视觉信息的图像化传播

  视觉传播就是在传播中将要传播的内容进行可视化的处理。因此在传播中,受众要进行视觉符号的解读,理解其内在含义。视觉信息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直接的,是眼睛从现实世界和现实场景中直接获取的;第二类是间接的,是通过媒介间接的转述的图像化的视觉信息;第三类是在大脑里存在的虚构的视觉信息。我们这里讲的是其中的第二类。

  可是讯号是最直观易感的讯号,人脑在处理文字和声音的时候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而处理视觉信息的速度则要快得多;通过视觉观察到的图景往往比较容易记忆,而文字和声音则就很快容易忘记,正是因为这些特点,观看成为人们更倾向的感知行动。

  《环球时报》在文化娱乐新闻的传播中这视觉信息的传播做得很好,在11月份的报纸统计中可以发现共有10幅照片和8幅组图漫画,它不以报道新闻事实为己任,但可以提供历史上或现实中的其它事实,反映生活中、自然界的某一典型场景,或一起美好的形象供人欣赏,或者是漫画有着讽刺性和幽默性。读者可以对这些视觉信息进行视觉符号的内在意义和它们的美学意义,更重要的是它们所包含的国外文化内涵。

  以下我们列举案例加以分析。

  案例六、

  题目:“集体跳水”

  (2009年11月4日 第九版 “异国风情”版中的“大家拍世界”)

  照片说的是,在迪拜一个大型商场里有一组大型的“集体跳水”雕塑,透着力与美的艺术感,背后的瀑布更是增添了几分动感。而摄影者的附文则认为“其忽略创意上的用心”。

  案例七、

  题目:“蹿升”

  (2009年11月9日 第十三版 “漫画与文摘”版中的“漫画”)

  漫画中画的是写美国不断上升的失业指标压的奥巴马直不起腰干,附文是“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的失业率升至10.2%,为1983年4月以来最高。有分析认为,尽管美国经济显现复苏势头,但企业在增加员工方面仍持谨慎态度,失业率可能继续上升”。这篇时事漫画用幽默的方式写出了美国的失业情况,紧扣显示,有很强的时效性。

  第五、11月份《环球时报》文化娱乐新闻传播中的展望

  5-1、完成对自我品牌的扩展

  目前中国的经过数量扩张,已进入品牌竞争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已成为各大报纸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品牌战略”早已在商业中被广泛的熟知,报纸业是在失去财政补贴之后才开始注意这个问题。品牌是无形资产,是对读者得无形占有,是今后报纸业发展的牵引力。

  在《环球时报》这个大的品牌下,也要积极地构建文化娱乐新闻的品牌,成为中国与国外的文化娱乐信息交流的主要阵地,引导中国娱乐与文化新闻报道的大方向。

  5-2、在数量扩张之后要注意新闻资源要素质量的提升

  新闻资源要素质量的提升既提升新闻要素的质量以及一步优化资源的配置,这是报业进入集约竞争阶段的必然走向。《环球时报》在数量上的扩张还有一定的空间,但质量将要成为今后发展的主攻方向。继续把评论作为文化娱乐新闻的主要报道方式,还要注意新闻娱乐记者的素质培养,坚决不要走只为数量,而不注重质量的道路。

  还应注意广告经营与报纸风格的衔接,相同点越多,效果就会越好,所以,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点。

  第六、以《环球时报》来看文化娱乐新闻的发展趋势

  ⑴、禁止文化新闻娱乐化

  ⑵、禁止娱乐新闻“八卦化”

  ⑶、 文化娱乐新闻经行评论是报道

  ⑷、 积极参加国际文化娱乐新闻的传播

  ⑸、 强化报纸的视觉化传播

  ⑹、 对受众经行“碎片化”处理

  ⑺、 开展报纸品牌化战略

  结束语

  中国报业的竞争已让许多报纸失去了自己的阵地,同时一些报纸开拓出了新的领域,报业市场已进入从分市场竞争阶段,把握正确的文化娱乐导向将是一份报纸开拓文化娱乐市场的基本前提,还要随着市场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

  总而言之,《环球时报》从自身的定位出发,依托报道对象、读者群体和一支高水平的采编队伍,建构报纸的版面风格,经过多年的探索,基本形成了稳定鲜明的版面整体风格。期待着《环球时报》在保持既有版面风格的同时,勇于探索,善于创新,让新鲜元素不断注入版面,使这份读者喜爱的报纸在竞争激烈的报业市场中永葆生机与活力!

  “走出去”这个课题,对于今天中国报刊业来讲,既遥远又紧迫。我们既要清醒地认识到,今天中国报刊业能够“走出去”的天地并不宽,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全世界散居着的中国人大约有四五千万,他们会越来越需要华文媒体所带给他们的信息支持与精神支持。此外,由于中国的建设发展,今天世界上很少有国家不对中国给予关注,他们需要了解中国,也希望与中国建立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如果能够对准这些诉求,中国的报刊业一步步“走出去”便有了可能。

  《环球时报》让人看见了其潜在的国际市场,它是一份年轻的报纸,它的队伍也很年轻,青年意味着生机勃勃,也意味着再发展中有待成熟,有待完善,有待于自我超越。

  参考书目:

  1、《正在消失的报纸》 菲利普·迈耶(美国)著 张卫平译 新华出版社

  2、《受众分析》 丹尼斯·麦奎尔著 刘燕南、李颖、杨振荣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面向21世纪的传播学研究》 袁军 、胡正荣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4、《受众本文论》 陈崇山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当代新闻编辑学教程》 肖伟、罗映纯、邬心云著 暨南大学出版社

  6、《视觉传播概论》 任悦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娱乐至死》 美国 尼尔·泼兹曼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8、《传播学》 邵培仁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9、《报刊编辑案例评析》 黄奇杰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10、《国际跨文化传播精华文选》 J.Z.爱门森 编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11、《2007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崔保国 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转载










你的人生握不住,就任凭日月星辰摆布。
长江后浪推前浪,总能量出水几丈。万丈深渊终有底,唯有人心无短长。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轮回的,只有一样东西不会轮回,那就是痛苦。
我不做珍珠,所以我不会痛苦。我愿意做一堆泥土,只要有人踏过去,我就成了一条路。




文化娱乐新闻的发展趋势 以11月份《环球时报》文化娱乐新闻为研究 张弛:那山那水 11-文化娱乐新闻·连载-解放日报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打造新闻出版高地 文化娱乐新闻·连载-解放日报 为激情戏默默奉献的裸替女 能有多少被记住(图)-裸替-北方网-文化娱乐 田蕴章书法讲座第121集:容易混淆的繁简字-田蕴章-北方网-文化娱乐 新闻生产的变革:从组织化向社会化——以微博如何影响调查性报道为视角的研究 传媒学术网——新闻场域的历史建构及其生产惯习——以《南方都市报》为个案的研究 《环球时报》怎样抓独家新闻? 论文 900部纪录片在线看!(2011-05-11 15:11:42)转载标签: 纪录片在线教育 分类: 文化娱乐 政府如何骗你? ——以法国总统府的新闻策划为例 俞正声: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用人-俞正声;科学发展观-江苏网新闻 2008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名单-福布斯-北方网-文化娱乐 县人大视察我县文化娱乐场所管理情况 我们为什么而新闻?——关于《环球时报》风波的三个问题 以逝的月份 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趋势 新闻“内容为王”的魅力 新闻: 默多克以新闻左右政治 "窃听门"曝坍塌的西方新闻观 默多克以新闻左右政治 "窃听门"曝坍塌的西方新闻观 数据显示微博外链贡献流量大 新闻为传播首选-微博,新闻,传播-慧聪研究-hc360慧聪网 张启华:谈国史研究的党性和立场问题--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善,但不要以善的名义-搜狐新闻 医药行业蛀虫,总以潜规则的名义犯罪-搜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