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随想录 pdf:苏联元帅一览(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9:11:29

  18蘇聯元帥 瓦西里.丹尼洛維奇.索科洛夫斯基

  Василий Данилович Соколовский

  1897/7/21-1968/5/10

  1935年11月21日授予師級軍銜

  1939年12月31日晉升軍級軍銜

  1940年6月4日授予中將軍銜

  1942年6月13日晉升上將 軍銜

  1943年8月27日晉升大將軍銜

  1946年7月3日晉升蘇聯元帥軍銜

  .

  .

  .

  瓦西里?丹尼洛維奇?索科洛夫斯基(Василий Данилович Соколовский1897.7.2—1968.5.10)蘇聯軍事家,蘇聯元帥(1946),蘇聯英雄(1945.5.29)。1918年加入紅軍。 畢業於軍事學院。1931年加入蘇聯共產黨。內戰時期,歷任團長、旅長、師長、集群司令。內戰後,歷任軍參謀長、軍區參謀長、副總參謀長。蘇德戰爭時期,歷任方面軍參謀長、方向參謀長、方面軍副司令、司令,曾參與指揮莫斯科、斯摩棱斯克、維斯瓦河—奧得河和柏林等戰役。戰後,任駐德集群副總司令、總司令,國防部第一副部長,並曾兼任總參謀長。1960年起任國防部總監察組總監。1962年主編《軍事戰略》。該書系統論述了蘇聯的軍事戰略觀點,特別是現代條件下核戰爭的準備與實施等問題,對於蘇聯軍隊建設和軍事學術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戰後,曾任蘇軍駐德軍隊集群副總司令1946年3月起任總司令、蘇聯駐德軍管局總指揮兼對德管制委員會蘇方委員。1949年第一次柏林危機期間,索科洛夫斯基做好一切準備,準備對美進行第三次世界大戰,後來斯大林用聽話的崔可夫把情緒激動的索科洛夫斯基從柏林替回來。1949年3月起任蘇聯武裝力量部(1950年2月起為蘇聯軍事部)第一副部長。在什捷緬科被免職後,1952年6月—1960年4月任軍事部(1953年3月起為蘇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總參謀長。在這期間,索科洛夫斯基的軍事理論成為戰後蘇軍主要的指導思想,明確樹立了索科洛夫斯基在蘇聯軍界的崇高地位。在部隊的教育訓練中,廣泛運用其深湛的軍事知識和指揮、參謀工作方面豐富的作戰和實踐經驗,為加強蘇聯武裝力量的建設,進一步發展軍事科學,做了大量工作。1960—1968年任蘇聯國防部總監組總監。1952—1961年為蘇共中央委員,1961年起為中央候補委員。蘇聯第二—七屆最高蘇維埃代表。

  獲列寧勛章8枚,十月革命勛章1枚,紅旗勛章、一級蘇沃洛夫勛章和一級庫圖佐夫勛章各3枚,獎章及外國勛章、獎章多枚,榮譽武器1件。葬於紅場克裏姆林宮墻下。新切爾卡斯克紅旗高級軍事通信指揮學校以其名字命名。格羅德諾市樹有其半身像。烏拉爾軍區司令部大樓為其設置有紀念牌。


  19蘇聯元帥 尼古拉.亞歷山大諾維奇.布爾加寧

  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Булганин

  1895/6/11-1975/2/24

  1942年12月6日授予中將軍銜

  1944年7月29日晉升上將軍銜

  1944年11月17日晉升大將軍銜

  1947年11月3日晉升蘇聯元帥軍銜

  .

  .

  .

  尼古拉.亞歷山德諾維奇.布爾加寧〔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Булганин1895年5月30日,今高爾基市~1975年2月24日,莫斯科)蘇聯國務和黨務活動家,軍事家,社會主義勞動英雄(1955),1947—1958年曾為蘇聯元帥。

  布爾加寧出身於一個普通職員家庭。1917年加入蘇聯共產黨。

  1918年~1922年在全俄肅反委員會機關工作。

  1922年~1927年在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工作。

  1927年起任莫斯科電廠的廠長。

  1931—1937年任莫斯科市蘇維埃主席。

  1937年7月起任俄羅斯聯邦人民委員會主席。

  1938年~1941年任蘇聯人民委員會副主席兼國家銀行行長。

  蘇聯衛國戰爭開始後,布爾加寧被派往作戰部隊,曾任西方面軍軍事委員會委員(1941.7—1943.12)、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軍事委員會委員(1943.12—1944.4)和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軍事委員會委員(1944.5—11)。1944年11月起任蘇聯副國防人民委員和國防委員會委員。

  1946年3月,布爾加寧起任蘇聯武裝力量部副部長。

  1947年3月起任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兼蘇聯武裝力量部部長。

  1949年3月起任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

  1953年3月起任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兼國防部長。

  1955年2月—1958年3月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

  1958—1960年任斯塔夫羅波爾國民經濟委員會主席。

  1960年退休。是蘇聯第一—五屆最高蘇維埃代表。

  1934—1961年為中央委員,

  1946—1948年為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48—1958年先後為政治局委員、蘇共中央主席團委員。

  布爾加寧獲列寧勛章2枚,紅旗勛章1枚,一級蘇沃洛夫勛章1枚,一級庫圖佐夫勛章2枚,二級蘇沃洛夫勛章1枚,紅星勛章2枚,獎章及外國勛章多枚。


  20蘇聯元帥 基里爾.謝苗諾維奇.莫斯卡連科

  Кирилл Семенович Москаленко

  1902/5/11-1985/6/17

  1938年8月16日晉升上校軍銜

  1940年6月4日授予少將軍銜

  1943年1月19日晉升中將軍銜

  1943年9月19日晉升上將軍銜

  1953年8月3日晉升大將軍銜

  1955年3月11日晉升蘇聯元帥軍銜

  .

  .

  .

  基里爾.謝苗諾維奇.莫斯卡連科(Кирилл Семенович Москаленко1902.5.11-1985),畢業於烏克蘭紅色指揮員聯合學校(1922),工農紅軍炮兵指揮人員訓練班(1928)和捷爾任斯基軍事學院高級指揮人員進修系(1939)。蘇聯軍事家,蘇聯元帥(1955),兩次蘇聯英雄(1943.10.23,1978.2.21)。

  1920年參加蘇軍。

  1922年起在北高加索軍區和白俄羅斯軍區工作,歷任炮兵排長、連長、營長和炮兵團參謀長。

  1924年任炮兵團長。

  1926年加入蘇聯共產黨。參加過國內戰爭,當時為列兵,曾在烏克蘭和克裏木對白衛軍和馬赫諾匪幫作戰,在頓河和北高加索同反革命匪徒作鬥爭。

  1935年6月任遠東機械化第23旅炮兵主任。

  1936年9月任基輔軍區機械化第133旅炮兵主任。學院畢業後,任彼列科普步兵第5l師炮兵主任,在該師編成內參加了1939-1910年蘇芬戰爭。後任敖德薩軍區步兵第35軍炮兵主任。

  1940年8月-1941年5月任該軍區機械化第2軍炮兵主任。

  1941年5月起任摩托化反坦克炮兵第1旅旅長,參加了衛國戰爭。後歷任步兵第15軍軍長、騎兵第6軍軍長和騎兵機械化軍隊集群司令,在西南方面軍參加了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羅夫諾、沃倫斯基新城、基輔和切爾尼戈夫等地的防禦戰。莫斯科戰役時,參加了西南方面軍右翼的進攻戰役。

  1941年底任第6集團軍副司令。

  1912年3月起歷任第38集團軍、坦克第1集團軍、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和第40集團軍司令。

  1943年10月至戰爭結束復任第38集團軍司令。曾指揮部隊參加了哈爾科夫地區和頓河地區的作戰,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指揮第40集團軍在沃羅涅日方面軍編成內,參加了奧斯特羅戈日斯克-羅索什、沃羅涅日-卡斯托爾諾耶和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等進攻戰役,庫爾斯克戰役和強渡第聶伯河戰役。指揮第38集團軍在烏克蘭第1方面軍編成內,參加了基輔、日托米爾-別爾季切夫、普羅斯庫羅夫-切爾諾維策、利沃夫-桑多梅日和喀爾巴阡-杜克拉等進攻戰役;在烏克蘭第4方面軍編成內參加了西喀爾巴阡、摩拉瓦-俄斯特拉發和布拉格等進攻戰役。1985年,逝世。

  他所指揮的部隊,在利沃夫方向突破敵人堅固的縱深梯次防禦時,以及在攻占基輔、日托米爾、日梅林卡、文尼察、利沃夫和摩拉瓦-俄斯特拉發等城市的作戰中,戰功卓著。所屬部隊因勝利作戰,受到最高統帥18次通令嘉獎。他本人因表現了英雄主義精神,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戰後,曾任集團軍司令(1945-1948)、莫斯科防空地域(後改為防空區)司令(1948-1953)、莫斯科軍區司令(1953-1960)、蘇聯國防部副部長兼戰略火箭軍總司令(1960-1962)。1962年起任蘇聯國防部副部長兼國防部總監察長。1956年起為蘇共中央委員。蘇聯第二—九屆最高蘇維埃代表。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英雄(1969)。獲列寧勛章6枚,十月革命勛章1枚,紅旗勛章5枚,一級蘇沃洛夫勛章2枚,一級庫圖佐夫勛章2枚,一級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勛章和三級“在蘇聯武裝力量中為祖國服務”勛章各1枚,獎章及外國勛章多枚,榮譽武器1件。

  據他的幾位戰友回憶,莫斯卡連科是個硬漢子,出名的爆脾氣,在指揮戰鬥時常常怒氣沖沖,不僅咒罵敵人,還會威脅要槍斃性格軟弱的軍官。另外莫斯卡連科有仇視文職人員的傾向,是典型的俄國武夫。戰後,莫斯科防空司令莫斯卡連科上將於1953年參與了****反革命貝利亞集團的運動。之後又扶搖直上,1955年3月11日晉升蘇聯元帥,1960-1962年擔任戰略火箭軍司令。1962年起任國防部總監兼國防部副部長,直到1983年才卸任。

  蘇聯解體後,莫斯卡連科元帥的家人把莫斯卡連科服役時獲得的全部勛章放到網上拍賣,當年莫斯卡連科出生入死得到的嘉獎,在蘇聯解體後也只能為家人換點錢花。


  21蘇聯元帥 伊萬.赫里斯托福羅維奇.巴格拉米揚

  Иван Христофорович Баграмян

  1897/12/2-1982/9/21

  1935年11月29日授予上校軍銜

  1941年8月12日晉升少將軍銜

  1941年12月27日晉升中將軍銜

  1943年8月27日晉升上將軍銜

  1943年11月17日晉升大將軍銜

  1955年3月11日晉升蘇聯元帥軍銜

  .

  .

  .

  伊萬.赫里斯托福羅維奇.巴格拉米揚〔Иван Христофорович Баграмян1897.11.201982.12.2),出生於伊麗莎白波爾,今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基洛瓦巴德。蘇聯軍事統帥 蘇聯元帥(1955) 蘇聯英雄(1944.7.29) 。

  在戰爭爆發前經朱可夫推薦到基輔特別軍區(戰爭爆發後改為西南方面軍)任集團軍作戰處長,並很快升任軍區副參謀長兼作戰部長。戰爭爆發後歷任方面軍參謀長、司令員。戰後歷任國防部副部長、總參軍事學院院長、總後勤部長等職。

  巴格拉米揚於1915年參加沙皇軍隊。1917年畢業於準尉學校。參加過建立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蘇維埃政權的工作。1920年12月誌願參加蘇軍。

  1923-1931年,巴格拉米揚任亞美尼亞步兵師所屬騎兵團團長。1934-936年任基輔軍區騎兵師參謀長。期間畢業於騎兵指揮人員進修班(1925)、高級首長進修班(1931)、伏龍芝軍事學院(1934)和總參軍事學院(1938)。總參軍事學院畢業後,留院擔任高級兵團戰術教研室主任教員。1940年被任命為集團軍司令部作戰處處長,後任基輔特別軍區司令部作戰部部長

  衛國戰爭初期,巴格拉米揚任西南方面軍副參謀長兼作戰部長。1941年先後參加了基輔防禦的組織和基輔防禦戰役的實施、羅斯托夫反攻的計劃和實施以及葉列茨進攻戰役。1941年12月底任西南方面軍參謀長,後兼任西南方向總指揮部參謀長。同年加入蘇聯共產黨。   1942年7月,巴格拉米揚任任西方面軍第16集團軍司令,指揮該集團軍於1942年8月擊退了德軍集團的突擊,1943年2-3月又實施進攻戰役,突破了德軍在日茲德拉以北的縱深梯次防禦。因作戰勝利,該集團軍被命名為近衛第11集團軍,在巴格拉米揚的領導下,集團軍於1943年奧廖爾進攻戰役中,向德軍奧廖爾集團翼側實施了深遠突擊,對布良斯克登陸場之敵實施了有效突擊,殲滅了敵大量兵力,並強渡傑斯納河。

  1943年11月,巴格拉米揚任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司令。任職伊始,即實施了殲滅威脅其方面軍右翼的敵戈羅多克集團的戰役,圍殲了敵人數個兵團,改善了方面軍部隊對維捷布斯克德軍集團的戰役態勢。後在進行1944年白俄羅斯戰役時,方面軍利用這一戰果,突破德軍防禦,從行進間強渡西德維納河,協同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所屬兵團圍殲了德軍維捷布斯克集團。因方面軍部隊在白俄羅斯戰役中的輝煌戰果和表現的勇敢精神,巴格拉米揚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在爾後的繼續進攻中,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又進抵波羅的海沿岸地區,以強擊攻占了德軍重要支撐點希奧利艾城,同時方面軍右翼兵團前出至裏加灣沿岸地帶。1944年10月,方面軍向梅梅爾方向突擊,進抵波羅的海沿岸一帶,切斷了德軍“北方”集團軍群30多個師與東普魯士的聯系

  在1945年1-4月的東普魯士戰役中,巴格拉米揚發揮了顯著作用。他參加該戰役時,先後任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司令、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副司令兼澤姆蘭德軍隊集群司令(因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1945年2月24日改編為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澤姆蘭德軍隊集群)。1945年4月19日任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司令。

  戰後,巴格拉米揚先後任波羅的海沿岸軍區司令(1945-1954)、國防部總監察長(1954-1955)、國防部副部長(1955—1956)、總參軍事學院院長(1956-1958)、蘇聯國防部副部長兼武裝力量後勤部長(1958-1968)。工作中,他廣泛而全面地運用所積累的指揮工作和司令部工作的經驗。1968年起任蘇聯國防部總監組總監,從事大量的軍事科學工作。撰有不少著作。1952年起為蘇共中央候補委員,1961年起為中央委員。是蘇聯第二-九屆最高蘇維埃代表。

  巴格拉米揚獲列寧勛章6枚,十月革命勛章1枚,紅旗勛章3枚,一級蘇沃洛夫勛章2枚,一級庫圖佐夫勛章和三級“在蘇聯武裝力量中為祖國服務”勛章各1枚,獎章多枚,鐫名榮譽武器1件,外國勛章、獎章多枚。


  22蘇聯元帥 安德列.伊萬諾維奇.葉廖緬科

  Андрей Иванович Еременко

  1892/10/14-1970/11/19

  1939年11月4日晉升軍級軍銜

  1940年6月4日授予中將軍銜

  1941年9月11日晉升上將軍銜

  1943年8月27日晉升大將軍銜

  1955年3月11日晉升蘇聯元帥軍銜

  .

  .

  .

  安德烈.伊萬諾維奇.葉廖緬科 (Андрей Иванович Еременко1892-1970 ),二戰結束時的蘇聯十大方面軍司令員之一。1955年蘇聯元帥。騎兵出身,性格粗暴而好說大話,對蘇聯二戰初期在基輔的失敗負有直接責任。後來因布良斯克的大敗而降職,1942年底奉命指揮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堅守成功,現了巨大的勇氣和超人的膽識,此後出任一系列方面軍要職。其異乎尋常的頑強作風,嚴厲過人的領軍特點和極強的組織能力使他在蘇軍統帥群中別具一格。在俄羅斯軍事學院2002年評定中位居20個戰略方向領導人中的第15位。

  葉廖緬科〔1892.10.2(14),馬爾科夫卡鎮,今屬伏羅希洛夫格勒州-1970.11.19,莫斯科〕蘇聯統帥,蘇聯元帥(1955),蘇聯英雄(1944.7.29)。

  1913年應征入伍。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當列兵,編入西南方面軍在加裏西亞作戰。後在羅馬尼亞方面軍步兵團偵察隊服役。1917年二月革命後,被選入團委員會。復員回馬爾科夫卡後,於1918年在該地組織遊擊隊,這支隊伍後來加入了蘇軍。參加過國內戰爭。1919年1月起任馬爾科夫卡革命委員會副主席兼軍事委員。1919年6月起先後在南方面軍、高加索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內參加作戰,歷任偵察主任、騎兵旅參謀長、布瓊尼騎兵第一集團軍第14師副團長。在同白衛軍和波蘭白匪的戰鬥中,表現了勇敢無畏精神。

  國內戰爭結束後,畢業於高級騎兵學校(1923)、指揮人員進修班(1925)、當年在列寧格勒騎兵高級指揮員訓練班的同學後來都身居高位,比如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巴格拉米揚,同學們的回憶錄不好說什麽,但是很隱諱地告訴我們葉廖緬科很笨。比如巴格拉米揚的回憶說:在我們中間,看起來最倔強的是安德烈?伊萬諾維奇?葉廖緬科。他經過罕見的努力,掌握了教學大綱規定的廣泛而豐富的知識。(這句話說明葉廖緬科其實笨得要死,掌握教學大綱的要求都要付出罕見的努力!)1929年12月起任騎兵團團長。後來又在政治學院一長制指揮員訓練班(1931)和伏龍芝軍事學院(1935)進修。1937年8月起任騎兵師師長。1938年起任騎兵第6軍軍長,率該軍參加了西白俄羅斯解放進軍。1940年6月起任機械化軍軍長。1940年12月起任紅旗遠東獨立第1集團軍司令。

  衛國戰爭時期,1941年7月起任西方面軍副司令(據葉廖緬科回憶錄,本來是讓他做司令員的,後來決定讓國防人民委員鐵木辛哥元帥親自坐鎮西方面軍,於 是改任他為副司令員),指揮部隊參加了斯摩棱斯克戰役。1941年8-10月任布良斯克方面軍司令,擔負從西南方向掩護莫斯科接近地的任務。

  衛國戰爭結束後,1945-1958年歷任喀爾巴阡軍區司令、西西伯利亞軍區司令和北高加索軍區司令。1955年他在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時的政治委員赫魯曉夫成了蘇共總書記,一口氣提升了6個大將成為元帥,其中就包括他葉廖緬科。1956年起為蘇共中央候補委員。1958年起任蘇聯國防部總監組總監。蘇聯第二一八屆最高蘇維埃代表。1970年死去。

  莫洛托夫在1973年1月16日回憶道:空軍主帥亞歷山大?葉夫根尼耶維奇?戈洛瓦諾夫曾對他說:有人拿來一份授予赫魯曉夫蘇聯元帥軍銜的征求意見名單。凡是元帥者,都應簽名。但是倡議者葉廖緬科碰了一鼻子灰。拒絕簽名的有: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戈洛瓦諾夫、庫茲涅佐夫以及其他戰爭期間成為元帥的軍事領導人。


  23蘇聯元帥 安德列.安東諾維奇.格列奇科

  Андрей Антонович Гречко

  1903/10/17-1976/4/26

  1941年7月10日晉升上校軍銜

  1941年11月9日晉升少將軍銜

  1943年4月28日晉升中將軍銜

  1943年10月9日晉升上將軍銜

  1953年8月3日晉升大將軍銜

  1955年3月11日晉升蘇聯元帥軍銜

  .

  .

  .

  安德烈?安東諾維奇?格列奇科〔Андрей Антонович Гречко1903.10.4(17),戈洛達耶夫卡村,今羅斯托夫州古比雪夫區古比雪沃鎮—1976.4.26,莫斯科〕,蘇聯黨務和國務活動家,統帥,軍事家,蘇聯元帥(1955),兩次蘇聯英雄(1958.2.1,1973.10.16)。二戰時的近衛第1集團軍司令。位列2002年俄羅斯軍事學院評定中戰時最有才華的33個集團軍司令的第4位。為部隊機動創造條件的能力尤為突出,擅長調動部隊和裝備實施大膽的、大範圍的運動戰。

  格列奇科1928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19年參加蘇軍。畢業於騎兵學校(1926)、伏龍芝軍事學院(1936)和總參軍事學院(1941)。參加國內戰爭時,為騎兵第1集團軍第11師列兵。騎兵學校畢業後,在莫斯科軍區獨立騎兵第1旅任排長、連長。1938年10月任白俄羅斯特別軍區特別騎兵師參謀長。1939年9月參加了西白俄羅斯解放進軍。

  衛國戰爭初期,格列奇科在總參謀部工作。1941年7月,根據本人請求調往西南方面軍,任獨立騎兵第34師師長。該師在普裏盧基市地區組建後,於8月上半月在基輔以南投入同德軍的戰鬥,至1942年1月先後在第26、第38和第6集團軍編成內,參加了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地區的作戰。1942年1月18日任騎兵第5軍軍長,參加了巴爾文科沃—洛佐瓦亞戰役,粉碎了巴爾文科沃守敵,繳獲了大批戰利品,其中包括汽車261輛、軍用物資160車皮。1942年3月12日起任戰役軍隊集群司令,在南方面軍編成內同頓巴斯地區的優勢之敵進行頑強作戰。

  1942年4月15日起任第12集團軍司令,擔負伏羅希洛夫格勒方向的防禦任務。後該集團軍積極參加了哈爾科夫戰役。南方戰線總崩潰後,1942年9月任第47集團軍司令,參加高加索會戰,該集團軍且戰且退,遲滯了敵軍通過新羅西斯克沿黑海沿岸向外高加索的推進,使敵人未能很快據有新羅西斯克港口。1942年10月19日調任第18集團軍司令,該集團軍遏止了敵人的進攻,並於11月以部分兵力成功地實施了殲滅企圖翻越高加索主山脈的敵塞馬施集團的戰役。

  1943年1月外高加索方面軍轉入總攻後,1月5日起格列奇科任第56集團軍司令,指揮該集團軍在黑海軍隊集群地帶內擔任主要突擊,經過激烈戰鬥,突破敵軍堅固防禦,前出至克拉斯諾達爾接近地。2-4月,第56集團軍在北高加索方面軍編成內,參加克拉斯諾達爾戰役。9月,第56集團軍在新羅西斯克—塔曼戰役中,同第9集團軍和第18集團軍協同,解放了塔曼半島。粉碎庫班河流域的德國法西斯軍隊之後,10月16日被任命為沃羅涅日方面軍(10月20日改為烏克蘭第1方面軍)副司令,參加解放烏克蘭首都基輔的作戰。

  1943年12月15日格列奇科調任近衛第1集團軍司令,任此職直至戰爭結束。12月24日,該集團軍編入方面軍主要軍隊集團,轉入進攻,解放了日托米爾,並在日托米爾-別爾季切夫戰役中向前推進了180公裏。爾後,近衛第1集團軍參加了1944年普羅斯庫羅夫-切爾諾維策戰役,在卡緬涅茨-波多利斯克市地域合圍了敵坦克第1集團軍。但德國這個坦克集團軍卻出人意料的拋棄了所有重裝備翻山逃掉了。1944年近衛第1集團軍在利沃夫-桑多梅日戰役中,連戰皆捷,和兄弟部隊一起摧毀了德國北烏克蘭集團軍群。1944年8月5日,該集團軍編入烏克蘭第4方面軍。1944年9-11月,參加東喀爾巴阡戰役,同基裏爾?謝苗諾維奇?莫斯卡連科的第38集團軍和第18集團軍一起越過東喀爾巴阡山脈,從德軍手中全部解放了烏克蘭外喀爾巴阡地區,並進抵捷克斯洛伐克境內。1945年1月,在西喀爾巴阡戰役中,近衛第1集團軍從北面繞過塔特拉山,通過波蘭南部地區向捷克斯洛伐克的摩拉瓦-俄斯特拉發工業區突進。在俄斯特拉發戰役中,突破敵軍堅固的防禦地區,於4月30日同第38集團軍一道解放了大工業中心摩拉瓦-俄斯特拉發市。繼而從捷克斯洛伐克東部邊境一直打到布拉格,於1945年5月又參加了粉碎德軍的布拉格戰役。衛國戰爭時期,格列奇科指揮歷次戰役,一向作戰意圖大膽,且為實施其意圖堅定不移。

  戰後,1945-1953年任基輔軍區司令。1953年任蘇軍駐德軍隊集群總司令。1957年11月任蘇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陸軍總司令。1960年任蘇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華沙條約締約國聯合武裝部隊總司令。因為和勃烈日涅夫在戰爭時期結下的友誼(他當集團軍司令的時候,勃烈日涅夫是政治部主任).。1967年4月接替馬利諾夫斯基任蘇聯國防部部長,在中蘇邊界武裝沖突中,當他得知阿穆爾河邊防支隊被中國人伏擊,死傷數十人的消息後,破口大罵,極力主張對中國進行所謂的“外科手術式核打擊”,摧毀羅布泊的核基地。甚至曾經一度說服總書記勃列日涅夫,若非以蘇斯洛夫和柯西金為首的主和派力阻,並為和平到北京去會見中國領導人的話。中蘇兩國就打起來了。任此職期間,為進一步加強蘇聯防禦能力做了大量工作。多次當選為黨的代表大會代表。1952-1961年為蘇共中央候補委員,1961年起為蘇共中央委員,1973年4月起為中央政治局委員。蘇聯第二屆和第四-九屆最高蘇維埃代表。

  格列奇科獲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英雄(1969)。獲列寧勛章6枚,紅旗勛章3枚,一級蘇沃洛夫勛章2枚,一級庫圖佐夫勛章2枚,一級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勛章2枚,二級蘇沃洛夫勛章1枚,獎章及外國勛章多枚,榮譽武器1件。葬於紅場克裏姆林宮墻下。海軍學院以其名字命名。


  24蘇聯元帥 瓦西里.伊萬諾維奇.崔可夫

  Василий Иванович Чуйков

  1900/2/12-1982/3/18

  1938年7月23日晉升師級軍銜

  1939年2月9日晉升軍級軍銜

  1940年6月4日授予中將軍銜

  1943年10月27日晉升上將軍銜

  1948年11月12日晉升大將軍銜

  1955年3月11日晉升蘇聯元帥軍銜

  .

  .

  .

  世界大戰的戰場上,驍勇善戰的將領為數不少;但是,擁有外交生涯的勇將卻不多見。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聯紅軍中就有一位這樣的將領,他就是與世紀同齡的蘇聯紅軍元帥瓦西里.伊萬諾維奇.崔可夫(Василий Иванович Чуйков英文:Vasily Ivanovich Chuikov)。

  初經戰火1900年2月12日,陰風低吼。在沙皇俄國圖拉省奧謝特爾河谷的謝列布裏亞內普魯德村的一座小木屋裏,降生了一個骨瘦如柴的小男嬰,他被取名為瓦西裏?伊萬諾維奇?崔可夫。這裏的村民們此時誰也沒有料到,出生時奄奄一息的崔可夫在壯年之後竟成為馳騁疆場並一度主宰東德命運的一名元帥。

  1912年,由於家境貧寒,12歲的小崔可夫就不得不過早輟學,告別父母離開家鄉,只身一人前往首都彼得堡謀生。在喀山大街的彼得?薩韋利耶夫工廠,他幹上了一份專門為沙皇軍官制作刺馬針的苦工;這個苦孩子憧憬著自己將來有朝一日能穿上馬靴,帶上刺馬針去馳騁疆場建功立業。

  1922年,戰事停息下來,崔可夫申請系統學習軍事理論,他十分向往進入工農紅軍軍事學院深造。這所學院的前身是1918年9月創辦的紅軍總參謀部軍事學院,是蘇聯軍事學院的開山鼻祖。1924年4月,著名的紅軍元帥伏龍芝出任該院院長,使該院的教學水準大大提升;為紀念1925年逝世的伏龍芝元帥,該學院於同年10月更名為伏龍芝軍事學院。這所學院曾培養出了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等一大批蘇軍高級將領。1922年8月,崔可夫如願以償地成為伏龍芝軍事學院第五期的學員。在三年的時間裏,崔可夫得以系統地學習了軍事理論,使自己的軍事理論素養在豐富的實戰經驗基礎上得到很大的提升。1925年8月,崔可夫以優異成績隨第五期學員們如期畢業;院長伏龍芝元帥向畢業學員提出賀詞∶“為部隊軍事技能和政治覺悟的提升,奉獻出全部力量。”

  由於學業優異,崔可夫被學院決定留在東方系的中國部繼續作為期一年的深造。東方系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新一代的軍事外交官,對學員的要求十分嚴格。崔可夫在東方系中國部學習期間,將大量時間和精力用於學習中國的漢語,並經常去納里曼諾夫東方大學,與中國留學生一起討論有關中國的問題。

  1926年秋,伏龍芝軍事學院東方系中國部的實習生崔可夫,以外交隨員的身份,隨資深外交官克羅日科前往中國。在首次的中國之旅中,他先後到過中國的哈爾濱、長春、旅順、大連、天津、北京。此時的中國正處在戰亂之中,崔可夫深切感受到戰亂給中國人民帶來的苦難。

  1927年秋,崔可夫正式完成在伏龍芝軍事學院東方系的學業,再度前往中國,擔任軍事顧問。在這次軍事顧問的兩年任職期間,崔可夫四處遊歷,足跡幾遍布整個華北、華南和四川省。他進一步加深了對中國的了解,並學會講一口流利的中國話。

  參戰

  1929年,中蘇雙方在中東鐵路問題上出現糾紛,事態愈演愈烈,兩國軍隊在邊境地區不斷結集。7月13日,蘇聯宣布與中國斷絕外交關系,崔可夫奉命隨蘇方外交人員撤回國內。8月6日,蘇聯軍事委員會組建遠東特別集團軍,任命曾在1924至1927年在中國擔任孫中山先生顧問的布柳赫爾(即加侖將軍)出任該集團軍司令官;15日,蘇聯政府向中國發出最後通牒。16日,中國東北的大將張學良發表了對蘇作戰動員令,決定以東北軍的6萬兵力分東、西兩路抗擊蘇軍。此時,剛剛回國的崔可夫立即奉命趕赴遠東特別集團軍司令部的駐地伯力,在該集團軍參謀部從事情報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直接對集團軍司令官布柳赫爾負責。從10月10日起,中蘇雙方在黑龍江和松花江的匯合處-同江、富錦地區進行激戰,裝備陳舊的中國東北軍失利;11月17日,蘇軍又猛攻黑龍江省東部的密山地區、西部的滿洲裏與海拉爾地區,再次得手。戰場上的失敗,使張學良不得不接受了《伯力協定》。而崔可夫則在此次中蘇軍隊交戰的前線,首次親眼目睹了蘇軍步兵與戰車部隊協同作戰的巨大威力。

  戰後之1952年,崔可夫上將在蘇共十九大上當選為蘇共中央候補委員。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蘇軍高級將領開始進行任職的調整(布爾加寧元帥出任國防部長)。5月底,蘇聯政府取消了德境管制委員會,崔可夫被調回國,擔任基輔軍區司令(由基輔軍區司令格列奇科上將對應接任崔可夫的蘇駐德占領軍集群司令遺缺職務)。

  1955年,時年55歲的崔可夫獲晉元帥軍階。1960年4月,崔可夫調任國防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同年7月,兼任蘇聯民防司令。在1961年的蘇共二十二大上,崔可夫元帥當選為蘇共中央委員,成為蘇聯武裝力量的高層中堅人物。在赫魯曉夫擔任蘇共中央總書記期間,崔可夫元帥受到了重用,成為其得力的軍事助手。崔可夫大力倡導質量建軍,使蘇聯陸軍裝備大量先進的飛彈和核武器,並使蘇聯陸軍完全實現了摩托化;他還使蘇聯的民防工程得到了很大發展。在“古巴飛彈危機”事件發生後

  ,赫魯曉夫采取退卻策略,引起蘇聯軍方高層強硬派的不滿;崔可夫積極協助赫魯曉夫在蘇軍高層進行了有效的疏導工作。 1969年,中蘇珍寶島事件暴發,時任國防部長助理的崔可夫主張“一勞永逸的打擊中國”,甚至準備發射攜帶核彈頭的遠程導彈,,對中國發動“外科手術式的核攻擊”最終由於擔心中國的大規模反擊未實施。

  1972年,72歲高齡的崔可夫元帥改任國防部總監小組組長,仍然著力研究軍事理論問題,總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驗。在自己的晚年中,崔可夫勤於筆耕,以自己豐富的人生經歷和非凡的軍事指揮生涯,撰寫了《在戰火中錘煉青春》和《在華使命》兩部回憶錄;出版了《集體英雄主義的集團軍斯大林格勒∶經驗與教訓》、《戰火中的180天》、《空前的功績》、《從斯大林格勒到柏林》、《斯大林格勒近衛軍西進》、《在烏克蘭的戰鬥》、《本世紀之戰》等八部很有份量的戰史著作。

  1982年3月18日,戎馬一生的崔可夫元帥安詳地閉上了自己的眼睛,享年82歲。與世紀同齡的崔可夫元帥是勇於創新的戰術家和技藝高超的戰役指揮官。他在自己漫長的軍事生涯中,以其大膽的獨創精神屢建戰功。崔可夫元帥光輝戰鬥的一生贏得了人們的普遍敬重。

  在二戰期間,崔可夫指揮的部隊-近衛第8集團軍(原第62集團軍)因戰功卓著,先後受到最高統帥部17次通令嘉獎。戰後,崔可夫在蘇軍中擔任了一系列高級職務。1945-1949年任蘇軍駐德軍隊集群副總司令,第一副總司令,1949-1953年任總司令,1949年3-11月兼任蘇聯駐德軍管局總指揮,11月起兼任蘇聯對德管制會主席。1953年5月任基輔軍區司令員。1955年3月11日被授予蘇聯元帥軍街。1960年4月任國防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1961年7月兼任蘇聯民防司令。1966年6月任蘇聯民防司令。1972起任蘇聯國防部總監組總監。1952—1961年為蘇共中央候補委員,1961年起為中央委員。蘇聯第二-十屆最高蘇維埃代表。

  崔可夫一生共獲獲列寧勛章9枚,十月革命勛章1枚,紅旗勛章4枚,一級蘇沃洛夫勛章3枚,紅星勛章1枚,獎章及外國勛章、獎章多枚,榮譽武器1件。


  25蘇聯元帥 謝爾蓋.謝苗諾維奇.比留佐夫

  Сергей Семенович Бирюзов

  1904/8/21-1964/10/19

  1938年9月4日晉升上校軍銜

  1939年11月4日晉升旅級軍銜

  1940年6月4日授少將軍銜

  1943年8月30日晉升中將軍銜

  1944年5月17日晉升上將軍銜

  1953年8月3日晉升大將軍銜

  1955年3月11日晉升蘇聯元帥軍銜

  1964年10月19日死於空難

  .

  .

  .

  謝爾蓋.謝苗諾維奇.比留佐夫(Сергей Семенович Бирюзов1904.8.8~1964.10.19),蘇聯元帥(1955),蘇聯英雄(1958.2.1)。1943年起給托爾布欣當方面軍參謀長、在南方戰線組織了一系列成功的戰役,是一位經驗豐富,指揮意向表達清晰,有很強的組織能力的參謀部工作人員。在俄羅斯軍事學院2002年評定中,位列戰時蘇聯9個最有才華的參謀長中的第7位。戰後相繼出任蘇聯防空軍司令和戰略火箭軍總司令,1963年任蘇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蘇軍總參謀長,死於飛機失事。

  謝爾蓋?謝苗諾維奇?比留佐夫1904年生於於梁贊州斯科平市。7歲的時候成了孤兒。13歲時開始獨立勞動生活,當過農業工人和伐木工人。後與1922年誌願參加蘇軍。曾在莫斯科無產階級師任排長、連長、步兵營長。負責列寧辦公室的警衛。1926年加入蘇聯共產黨。畢業於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軍事學校(1926)和伏龍芝軍事學院(1937)。1937年,比留佐夫被任命為哈爾科夫軍區步兵師參謀長,不久升任該軍區司令部作戰部長。1939年任步兵第132師師長。是一位訓練有素的兵團指揮員。

  衛國戰爭初期,比留佐夫指揮步兵師在西南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內進行了勝利作戰。他精於戰術,且勇而有謀,指揮該師在被包圍的情況下堅持戰鬥並得以突圍。1942年5月任布良斯克方面軍第48集團軍參謀長。同年12日被任命為大本營預備隊近衛第2集團軍參謀長,領導集團軍司令部輔佐集團軍司令羅季翁?雅科夫列維奇?馬利諾夫斯基中將成功地對軍隊進行了戰役指揮,粉碎了德軍曼斯坦因企圖從科捷利尼科沃地域實施突擊的一個集團軍級集群,該敵集群此舉的目的在於為斯大林格勒城下陷入包圍的德軍解圍。   1943年4月,比留佐夫升任南方面軍(10月起為烏克蘭第4方面軍)參謀長,輔佐方面軍司令費多爾?伊萬諾維奇?托爾布欣,任職期間表現出高度的組織才能和善於計劃並保障實施大型戰役的本領,在組織南方面軍和烏克蘭第4方面軍解放頓巴斯、北塔夫裏亞和克裏木的作戰中有很大功績,提出不少獨到的想法。他參加組織和實施了梅利托波爾戰役和尼科波爾—克裏沃羅格戰役,使德軍遭到慘重失敗。在制定1944年克裏木戰役計劃時,領導烏克蘭第4方面軍司令部提出了在錫瓦什湖方向上集中主力的建議,使進攻開始後的頭幾天就已突入到德軍在彼列科普地峽構築的防禦陣地後方。後在強攻塞瓦斯托波爾時,又對方面軍各集團軍實施了堅定指揮,保障了各集團軍之間的密切協同。   1944年5月,比留佐夫所部變更番號為烏克蘭第3方面軍,領導司令部制定了1944年8月的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計劃,準備並實施了軍隊戰役偽裝措施的龐大計劃,成功地組織了與烏克蘭第2方面軍各兵團及海軍的協同,並在解放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及在貝爾格萊德戰役中,保障了對方面軍部隊的不間斷指揮。他所領導過的司令部的工作,具有高度的組織性,擬制的作戰文書質量高,貫徹決心及時、堅決。貝爾格萊德進攻戰役勝利結束後,被任命為第37集團軍司令(1944.10)和保加利亞軍隊總軍事顧問。比留佐夫是一個要求嚴格的人,有時甚至過於嚴厲,他不能容忍反對的意見。他不喜歡坐在屋子裏,而是把大量時間花在部隊裏。他有時過分要求把指揮部隊行動的權利集中在自己手中。但無論如何,他很善於選拔和組織他所領導的參謀人員,他努力培養部屬的參謀業務能力,使之達到很高的水平,他自己有出色的擬制作戰文書的本領,在參謀工作中他能做出表率。

  戰後,比留佐夫擔任過許多高級指揮職務。1946-47年任南部軍隊集群副總司令兼盟國對保加利亞管制委員會副主席。1947-53年任濱海軍區司令。1953-54年任中部軍隊集群總司令。1954-55年任國土防空軍第一副總司令。1955-62年任國防部副部長兼國土防空軍總司令。 1960年五一勞動節時,比留佐夫的國土防空部隊在蘇聯境內擊落一架U-2間諜飛機,在勞動節閱兵式上,比留佐夫和其他身穿禮服受閱的元帥不同,他身穿作戰常服,以示隨時準備向西方開戰。 1962-63年任國防部副部長兼戰略火箭軍總司令。1963-64年任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武裝力量總參謀長。在主持武裝力量的重要領導部門期間,對加強蘇軍建設,特別是在組建和發展國土防空軍與戰略火箭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親自領導準備和實施了許多大型演習,直接參加擬訂和貫徹各軍、兵種新的組織與戰鬥使用原則。撰寫和編輯了許多軍事科學著作。1956-61年為蘇共中央候補委員,1961年起為中央委員。是蘇聯第二屆和第四-六屆最高蘇維埃代表。在南斯拉夫阿瓦拉山(貝爾格萊德附近)的飛機失事中遇難,該地為比留佐夫為首的蘇聯代表團死難者建立了紀念碑。葬於莫斯科紅場克裏姆林宮墻下。裏加紅旗高級軍事指揮學校以其名字命名。

  比留佐夫獲列寧勳章5枚,紅旗勳章3枚,一級、二級蘇沃洛夫勳章、一級庫圖佐夫勳章和一級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勳章各1枚,獎章及外國勳章多枚。南斯拉夫人民英雄(1964)。索非亞市榮譽公民。



  26蘇聯元帥 馬特維.瓦西里耶維奇.扎哈羅夫

  Матв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Захаров

  1898/8/17-1972/1/31

  1940年6月4日授予少將軍銜

  1942年5月30日晉升中將軍銜

  1943年10月20日晉升上將軍銜

  1945年5月29日晉升大將軍銜

  1959年5月8日晉升蘇聯元帥軍銜

  .

  .

  .

  馬特維?瓦西里耶維奇?扎哈羅夫(Матв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Захаров )(1893.8.5-1972.1.31),衛國戰爭時期任科涅夫和馬利諾夫斯基的參謀長,他在制定作戰計劃時的準確性和在把握戰場形勢隨機應變地指揮部隊方面尤為出色。在2002年俄羅斯軍事學院評定中他在9個上榜的參謀長中名列第2,僅次於總參作戰部長什捷緬科大將。蘇俄軍隊有贊揚勇者,輕視參謀長的傳統,這和軍隊的現代化是極不協調的。 1944年11月扎哈羅夫向總參謀部抱怨。他說表彰命令表揚了所有一切人的功勞,但對司令部卻只字不提。此事報告了最高統帥,斯大林表示能夠理解這個意見,並指示說: “扎哈羅夫是對的。司令部的作用很大。以後命令的受領人要寫兩個,司令員和參謀長。”從此參謀長的地位大大提高。1959年晉升蘇聯元帥,兩次蘇聯英雄(1945.9.8- 1971.9,22),教授(1948)。兩任蘇聯總參謀長,活躍於朝鮮,越南、埃及,捷克中國歷次戰爭現場。

  1917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18年參加蘇軍。畢業於彼得格勒第2炮兵訓練班(1918)、莫斯科高級參謀學校(1919)、哈爾科夫指揮人員復訓班(1924)、伏龍芝軍事學院供給系(1928)、伏龍芝軍事學院戰役系(1933)和總參軍事學院(1937)。1913年小學畢業後在彼得堡工廠當鉗工,1917年二月革命後加入工人赤衛隊,1917年4月參加赤衛軍,參加了攻打冬宮和在普爾科沃地區平息克倫斯基—克拉斯諾夫叛亂的作戰。國內戰爭時期,1918年起任南方面軍第10集團軍步兵第30 師任炮兵連長、營長,參加了察裏津保衛戰。1918.11被派往南方方面軍伏羅希洛夫指揮的第10集團軍日洛巴師任炮兵連長,後任炮兵師長,在戰鬥中被震傷.後任步兵師軍械供給主任和步兵第34師所屬旅副參謀長,主管作戰,該師在東南方面軍和高加索方面軍內參加了對鄧尼金軍隊的作戰。國內戰爭後,始在師司令部任職,後在白俄羅斯軍區司令部任供給部組織動員處副處長、處長、作戰部部長。1936年調任步兵團團長。1937.6-1938.5.20任列寧格勒軍區參謀長,1938.5-1940.7任工農紅軍總參謀部參謀長助理,負責組織動員和技術器材,1940.5.7被授予少將軍銜。

  1940年7月起先後任第12集團軍參謀長和敖德薩軍區參謀長,為加強新的邊防地帶的設防做了大量工作。偉大衛國戰爭開始後,任由敖德薩軍區部隊擴編的第9集團軍參謀長。1941年7月起任西北方向總指揮部參謀長。1941年8-12月任蘇軍總後勤部副部長。1942年1月任加裏寧方面軍參謀長。在。1942.5.30被授予中將軍銜。1943年4-10月任預備隊方面軍參謀長和草原方面軍參謀長。1943年10月-1945年6月任烏克蘭第2方面軍參謀長。1943.10.20被授予上將軍銜。輔佐科涅夫元帥實施了別爾哥羅德戰役、基洛夫格勒戰役、科爾孫-舍甫琴科夫斯基戰役、烏曼-博托沙尼戰役等一系列成功的戰役,44年5月後輔佐馬利諾夫斯基元帥,對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德布勒森戰役、布達佩斯戰役、維也納戰役和布拉格戰役等進攻戰役的計劃,準備和實施,做出了重大貢獻。1945.5.29被對德戰爭勝利後被授予大將軍銜。1945年6-10月轉任外貝加爾方面軍參謀長,在遠東戰役中。是坦克第六集團軍翻越大興安嶺,閃擊奉天的戰役計劃的主要策劃者。1945.9.8對日戰爭勝利後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

  戰後,1945-1949年和1963-1964年任總參軍事學院院長,致力於偉大衛國戰爭經驗的研究和總結工作。1949.1-1952.6擔任蘇軍總參偵察總局局長。1951.9到朝鮮中國人民志願軍總司令部進行工作指導。1952年6月起任蘇軍總監察長。1953年5月起任列寧格勒軍區司令。1957年11月起任蘇軍駐德軍隊集群總司令。1959.5.8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1960年4月-1963年3月接替瓦西里?丹尼洛維奇?索科洛夫斯基任蘇軍總參謀部總參謀長。謝爾蓋?謝苗諾維奇?比留佐夫元帥飛機失事後,他與1964年11月-1971年9月再任蘇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總參謀長,因病退休,旋即逝世。駐德集群司令維克多?格奧爾吉耶維奇?庫利科夫元帥接替了他的職位。 期間於1965年組織援越抗美,1967年負責重新組建在六五戰爭中被摧毀的阿聯(後埃及)武裝部隊,1968年指揮華沙條約國部隊占領捷克斯洛伐克,1969年積極備戰進攻中國,他主持制定蘇軍閃擊我國東北的作戰計劃,該計劃基本上是1945年蘇軍滿洲戰役計劃的翻版。

  1961年起為蘇共中央委員。蘇聯第四-八屆最高蘇維埃代表。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英雄(1970)。

  獲列寧勳章5枚,十月革命勳章1枚,紅旗勳章4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2枚,一級庫圖佐夫勳章2枚,一級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勳章和紅星勳章各l枚,獎章及外國勳章多枚,榮譽武器1件。葬於紅場克裏姆林宮墻下。



  27蘇聯元帥 菲利浦.伊萬諾維奇.戈利科夫

  Филипп Иванович Голиков

  1900/7/30-1980/7/29

  1937年12月7日晉升軍政委級軍銜

  1938年1月8日授予軍級軍銜

  1940年6月4日授予中將軍銜

  1943年1月19日晉升上將軍銜

  1959年5月8日晉升大將軍銜

  1961年5月6日晉升蘇聯元帥軍銜

  .

  .

  .

  菲利浦.伊萬諾維奇.戈利科夫(Голиков Филипп Иванович)(1900年7月16日-1980年7月29日)蘇聯元帥(1961)。

  1918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18年參加蘇軍。畢業於彼得格勒軍事鼓動員訓練班(1919)、高級首長進修班(1929)、軍事學校(1931)和伏龍芝軍事學院(1933,函授)。

  國內戰爭時期,先後在任輔臣領導的“紅鷹”農民志願兵共產主義步兵第l團和東方面軍第3集團軍特別旅莫斯科步兵第10團參加作戰,此後一直從事紅軍基層政治工作。1919年畢業於彼得格勒軍事宣傳鼓動學校,1919年8月任步兵第51師政治部組織幹事。國內戰爭結束後至1931年從事黨政工作。1931年起任指揮職務,歷任步兵第32師95團團長(1931-1933)、伏爾加河沿岸軍區步兵第61師師長(1933-1936),1935.11.26被授予旅長軍銜,獨立機械化第8旅旅長(1936-1937)、基輔軍區機械化第45軍軍長(1937-1938)。1938年任白俄羅斯軍區軍事委員會委員。1938年11月起任基輔特別軍區文尼察集團軍級集群司令。1939年指揮第6集團軍參加解放西烏克蘭的作戰。1940.5.7被授予中將軍銜。1940年7月任副總參謀長兼情報總部部長。

  衛國戰爭初期,率領蘇聯軍事代表團去英國和美國進行關於向蘇聯提供軍用物資的談判。1941年10月起任第10集團軍司令。1941年底-1942年初冬季莫斯科反攻開始時,第10集團軍在西方面軍左翼投入戰鬥,在激戰中推進了約400公裏,對粉碎莫斯科方向的德國法西斯軍隊起了重要作用。1942年2月任突擊第4集團軍司令。1942年4月任布良斯克方面軍司令,7月任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1942年8-l0月任近衛第1集團軍司令和東南方面軍(9月28日改為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副司令。1942年10月-1943年3月任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1942年12月在粉碎斯大林格勒西北敵軍集團作戰中,該方面軍左翼部隊進展順利,並於1943年1-2月與布良斯克方面軍協同作戰,粉碎了頓河上遊的敵軍。1943年4月因作戰不利調回後方,任蘇聯副國防人民委員(主管幹部工作)。1943年5月起任總幹部部長,1944年10月起兼任蘇聯人民委員會遣返蘇聯公民事務特派員。

  1950-1956年任獨立機械化集團軍司令。1956-1958年任裝甲兵學院(今馬利諾夫斯基裝甲兵學院)院長。1958-1962年任蘇聯陸海軍總政治部主任,在赫魯曉夫時期的軍事領導人中占重要地位。1962年5月任蘇聯國防部總監組總監。中央檢查委員會委員,蘇共中央委員(196l)。蘇聯第一屆和第四-六屆最高蘇維埃代表。

  獲列寧勳章4枚,十月革命勳章1枚,紅旗勳章4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1枚,一級庫圖佐夫勳章l枚,紅星勳章2枚,三級“在蘇聯武裝力量中為祖國服務” 勳章1枚,獎章及外國勳章多枚,獲榮譽武器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