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dns劫持方法 xss:苏联三元帅肩负神秘使命赴中国参战揭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8:21:38

翻开辉煌的苏联军事史,40多位红军元帅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在他们当中,曾有几位佼佼者肩负着神秘使命,远赴中国参战,为中国革命与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远东军魂"推动兴建黄埔军校[
    号称"远东军魂"的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是苏俄国内战争时期成长起来的一颗将星,他曾创造过用一个步兵师打垮了装备有大量坦克、装甲车的机械化白卫军的奇迹。
    1924年,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寻求组建一支政治性、纪律性强的新式军队,希望苏联派得力干将来玉成此事。几经挑选,莫斯科让熟谙远东军务的布柳赫尔出马,由于苏联不愿与敌视自己的英美日帝国主义正面冲突,便让布柳赫尔等人以"流亡白俄"身份赴广州。为隐匿行踪,布柳赫尔还借用了妻子的姓氏,化名"加伦",后来此威名伴随这位传奇将军传遍了中国大江南北。

到达广州后,加伦成为孙中山的首席军事顾问。人们发现,这个身材高大的外国人特别爱往基层跑,他积极推动兴办黄埔军校,并帮助国民革命军进行整编,建立先进的党代表(政委)体制,使军队面貌焕然一新。

布柳赫尔元帅

令蒋介石念念不忘的布柳赫尔

北伐战争期间,加伦将军亲自参与制定了"先湖广,后江浙"的总战略,把主攻方向放在军阀吴佩孚身上。加伦虽贵为首席军事顾问,但他总是出现在战斗的第一线。当叶挺独立团在汀泗桥、贺胜桥与吴佩孚部苦战之际,加伦乘坐铁甲列车,冒着炮火亲临前线指挥,鼓舞了部队的斗志。短短数月间,战局正如加伦事前所预计的那样,北伐军连下长沙、武汉、南昌等重镇,饮马长江,他也在北伐军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不过,加伦对中国南方的湿热气候难以适应,加上昼夜劳累,患上了神经性湿疹,导致他浑身上下没有一块好皮肤,脸上都结满了黄色小痂。
    1927年,蒋介石悍然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苏联政治顾问鲍罗庭遭到蒋介石通缉,但蒋介石却对富有军事才能的加伦惺惺相惜,希望他能助自己一臂之力。加伦根本不相信这个阴险的新军阀,他化装成外轮上的水手,秘密潜回苏联。
    回国后,布柳赫尔因在华军事成绩卓著而获得红旗勋章。1935年,苏联恢复军衔之后,布柳赫尔被授予元帅军衔,位列苏联"五大元帅"的第二位。1937年苏联开始了"大清洗",布柳赫尔被诬陷为"日本间谍"惨遭杀害,但死讯一直没有公开。当时,许多人怀着美好愿望猜测他可能又去中国当顾问了。1939年,蒋介石向斯大林请求再派名将加伦来华,却被告知加伦已去世多年。1956年,苏联政府为布柳赫尔平反昭雪。叶剑英元帅在1957年访苏时,回忆起曾在布柳赫尔指挥下参加训练的情景,挥笔写下诗篇:"不见加伦三十年,东征北伐费支援。我来伯力多怀旧,欲到红河认爪痕。"

崔可夫制止国民党的反共阴谋

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蒋介石调整了"仇苏"的政策,积极寻求苏联的军事援助。苏联也希望中国能拖住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步伐,避免自己"两线作战",于是派遣大批优秀军事人才赴华协助抗战,后来成为元帅的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就是其中之一。

来华前,崔可夫已参加过苏俄国内战争、苏波战争及苏芬战争,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崔可夫曾在伏龙芝军事学院的东方系深造过,能熟练使用汉语,在1925-1929年间曾三次来华。在启程来华前,斯大林亲自召见崔可夫并面授机宜:"你不仅要帮助蒋介石及其将领们学会使用我们的武器,而且要使蒋介石树立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你的任务就是要紧紧束缚住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让我国避免两线作战。"
    1941年,崔可夫以少将军衔的身份抵达中国陪都重庆,开始了他14个月的援华军事使团团长兼蒋介石总军事顾问生涯。他给中国军民带来一份"见面厚礼":150架战斗机、100架快速轰炸机、300门火炮、500辆汽车等武器装备,但国民政府迎接他的却是偷袭新四军的皖南事变,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临空前危机。对苏联而言,中国如发生内战,将破坏其牵制日本的战略目标。因此,苏联联合西方国家一起,对蒋介石施加了外交压力。
    在与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交谈时,崔可夫巧妙地发问:"(贵军)是不会在同新四军的冲突中使用苏联提供的武器吧?"这样绵里藏针的提问对国民党顽固派发出明确的警告:如果因国民党而爆发中国内战,苏联无法维持对其军事援助。紧接着,崔可夫还拜会了国民党其他军政要员,表示苏联政府的严重关切。在中国共产党和广大国际正义力量的努力下,由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得到化解。
    在华期间,崔可夫还经常前往前线,调查国民党军换装苏援装备的情况,就连士兵的步枪常备几发子弹都经常抽查。据一些国民党将领回忆,崔可夫率领的苏联顾问团与西方同行完全不同,他们能与中国军民一起吃苦,从吃粗粮到睡地铺都毫无怨言。有一次,日军偷袭国民党军孙连仲部的指挥所,苏联顾问与孙连仲一道拿起冲锋枪上阵,终于化险为夷。
    1942年3月,崔可夫奉召返回苏联。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他指挥的军队完成了苏联最高统帅部"不许后退一步"的任务,为卫国战争写下最辉煌的一笔。1955年,崔可夫被晋升为元帅。崔可夫一直怀念在中国的战斗生活,他在晚年还专门就那段经历写出了《在华使命》一书。

巴季茨基元帅

巴季茨基保卫中国工业中心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败退台湾的蒋介石集团不断对上海、杭州等沿海城市狂轰滥炸,几乎导致当地生产停顿。中共中央紧急向苏联求援,斯大林随后派出由巴季茨基中将率领的混合航空兵集团进驻华东机场,协助年轻的人民空军组织空防
步兵出身的帕维尔巴季茨基当时才40岁,他非常希望能在中国实践自己的积极防空作战理念。1950年3月,这支防空部队到达徐州,巴季茨基强调探照灯和雷达是防空部队的"眼睛",安顿好它们,下面的工作才能顺利展开。为了给探照灯团和雷达营选择好的部署地域,他乘吉普车或骡车来回奔波,有时甚至长途步行,一丝不苟的态度让中方人员为之感动。
1950年3月8日8月1日,苏军防空部队共击落6架敌机,己方没有任何损失,在此期间,没有一枚炸弹落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圆满地完成了保卫上海空域的任务。巴季茨基并不把自己的职责简单定位在为中国战友提供防空安全方面,他还积极向我军传授现代条件下立体防空的战略战术,特别是指定专人教授使用苏式雷达的课程。1950年10月,巴季茨基部队奉调回国,其武器装备移交中国,继续为上海防空站岗放哨。
    回国后,巴季茨基担任了苏联国土防空军司令,1968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84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