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师前景分析:2011年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24:04
一、国际环境
IMF今年1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指出,世界经济的“双速复苏”仍将继续,预计2011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5%,相对2010年10月份的预测上调了约0.25个百分点。其中,美国经济“二次复苏”今年将得以延续,全年GDP平均增速可能在3%-3.5%,且经济增长结构将明显改善,私人需求的持续增长将接替政府刺激,成为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不过虽然美国经济今年上半年的复苏较为确定,下半年经济走势却仍难以确定,上行和下行的风险同时存在。上行预期主要来自于非房地产投资增长超预期,以及就业状况改善的超预期。下行风险则主要来自于美国居民和财政的资产负债表的改善相对乏力,美国政府债务可能引发财政危机,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再次调整。
美国的财政政策将是大选将至、两院分制格局下博弈和妥协的结果。由于金融危机期间的大量政府支出,目前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可控性十分堪忧,可能成为今年美国经济增长最大的不确定性之一。美联储年末加息可能性依然存在,同时将极力压低美国长端利率水平。这主要机遇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压低长期利率可以降低借款人债务负担,刺激借贷消费,促使美国金融中介融资功能恢复正常,提高货币乘数,刺激经济复苏。另一方面,压低长期利率意味着采取货币化手段提高美国通胀水平以及通胀预期,保持美元相对弱势,以期在不出现恶性通胀和不影响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前提下,降低美国对外债务,减轻经济复苏负担。预计美联储推出QE3或进一步扩大QE2 规模的可能性不大。今天下半年晚些时候,美联储或将为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做准备。
欧元区债务问题虽然未找到制度性的根本解决方法,但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正在逐步弱化。由于葡萄牙债务在今年上半年集中到期,因此上半年是影响欧洲债务走势的关键时期。下半年的8月-10月,西班牙的大量债务将到期,或将再次令市场情绪有所波动。边缘国家的融资状况是最大的风险,但各国政府防范任何系统性风险的政治意愿很强,从而降低了风险蔓延的可能性。欧洲未来经济走势的关键点,在于欧债危机能否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以使各国重归增长之路。
二、国内宏观经济状况
央行发布的2010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0,城镇新增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9.1万亿元,同比增长25.6%,增速处于较高水平”。“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发展热情较高,投资动力较强,前期出台的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等政策措施和各项区域发展战略正在发挥作用,加之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消费升级和城镇化都在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改革力度加大,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步伐加快,总体看经济持续增长的动能较为充足”。
受十二五规划开局年的影响,国内今年的投资整体上将延续去年的高增长态势,投资冲动依然持续。从地方两会的情况看,虽然少数以北京为代表的发达省(市)提出了较低的增长目标,但大部分中西部地区普遍仍然提出了10%以上的增速目标,其中不少省(市)更是提出了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即年均经济增长15%左右。
尽管政府已将通货膨胀作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目标,而且调控力度空前,但2011年CPI涨幅可能仍难以控制在4%目标以内。主要原因是:
一是食品类价格上涨压力依然较大。主要体现在粮食收购价格预计至少上涨5%-10%;肉禽类价格继续上涨。
二是非食品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主要来自于人力成本上涨、资金成本上涨、生产资料成本上涨。
如果本轮通胀属于成本推动型,那么其持续的时间将明显较长,初步判断本轮通胀可能持续2-3年。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改变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对我国维持30年的高增长提出挑战,经济潜在增长速度将出现下降。国际经验表明,与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相比,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速相对较慢,未来我国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由消费推动后,经济增速自然也就不可能保持原有的高水平。
对于2011年中国经济展望
2011年消费有望加速。我国大道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各地最低工资水平提升、农村居民现金收入提高和税收体制改革的推进都将提升消费能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养老等社保体系完善将提升消费意愿;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将扩大消费热点。
2011年投资将主力转换。转型性投资将成为投资增长的新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民间投资、保障民生投资、高铁投资将接替房地产投资成为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2011年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都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2011年贸易将实现平衡发展。2011年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幅度预计会更大,从而会给一部分出口企业带来较大压力。从政策因素来看,十二五期间将改变此前单纯追求出口和顺差的政策导向,转而实施扩大消费需求、出口和进口并重的平衡发展政策。
三、宏观经济政策
2011年的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回归到“稳健”,其紧缩程度将大于2010年。
从利率政策来看,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多次处于负利率状态,但根据以往数据,当期1年期加权平均利率一般不会比CPI累积增速低1.5个百分点,考虑到2011年CPI增速将在4.3%左右,上半年高点累积增速可能在5%左右,在此推算,央行可能会将利率调整到5%-1.5%=3.5%,综合考虑加息政策受到的各种限制,2011年全年加息2-3次的可能性较大,整体加息幅度在50-75个基点之间。
从以往经验看,稳健或者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基调下,M2增速目标在16-17%。为实现这一目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尚需上调3-5次,共计150-250基点。
汇率方面,人民币整体升值方向不会改变,预计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4-6%。
财政方面,2000以来,我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一直在3%以下,根据这个比重,预计2011年财政赤字规模在1万亿左右。
四、银行业面临的形势
过去五年,国内金融机构经理了规模快速扩张的发展阶段,总资产从2005年的37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末的94万亿元,五年的时间增长1.5倍。
未来五年,在宏观审慎监管和社会融资总量的调控背景下,信贷规模增长可能受限,表内外资产平均增速可能将有所下降,尽管国内商业银行仍然会保持较快的规模扩张速度,但资本影响下的差异化将更加明显。
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和经营综合化已经成为脱媒趋势下国内商业一拿和功能面临的新挑战与发展方向。
P.S 国税总局酝酿降低进口税,化妆品消费税或取消 2010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则显示,2010年海外代购的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120亿元。这些代购大部分并没有缴纳关税,进口环节税收最少也要10%以上,多的100%以上,所以这部分税收流失最少也要有几十亿元。
近日,国税总局程,正在酝酿降低部分商品的进口环节税收,让这些商品以正常途径进口,防止税收流失。酝酿中,进口消费税将进行调整,取消化妆品消费税,远期将取消黄金珠宝首饰的消费税。进口关税也有望进一步降低。
看来,国家确实在尝试进出口之间的平衡,缩小顺差,还利于民。取消化妆品和首饰消费税,对广大女性是重大利好,估计以后shopping会更加勇猛无畏。
【世华财讯】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较好。 国际经济环境将呈偏紧态势,三大发达经济体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使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充满了波折,这对中国出口增长形成较大压力;但是,2011年的全球经济增长放慢是缺乏增长后劲的表现,不是衰退,因此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影响不会过于严重。 在国内,发展环境总体仍会处于适度宽松状态,有利于宏观经济增长和微观经济的调整优化。在短期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及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负效应较大的影响下,2011年货币政策适度紧缩可能在所难免;不过,货币政策从目前的适度宽松向稳健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不会出台严厉的紧缩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仍会坚持一段时……
中评社北京1月4日电/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较好。
财经国家周刊发表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文章称,国际经济环境将呈偏紧态势,三大发达经济体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使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充满了波折,这对中国出口增长形成较大压力;但是,2011年的全球经济增长放慢是缺乏增长后劲的表现,不是衰退,因此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影响不会过于严重。
在国内,发展环境总体仍会处于适度宽松状态,有利于宏观经济增长和微观经济的调整优化。在短期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及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负效应较大的影响下,2011年货币政策适度紧缩可能在所难免;不过,货币政策从目前的适度宽松向稳健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积极的财政政策仍会坚持一段时间,这也有利于改善民生和促进结构调整。
趋势与特点
文章指出,展望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点是:
一、GDP增长将继续保持偏高水平。
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小幅回落,但仍保持偏高增长水平。出口增长明显放慢和消费继续小幅调整是导致经济增长有所放慢的主要原因。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热情高涨的“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将会导致2011年投资增长强劲反弹,估计2011年全社会投资增长将超过25%。
预计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将首次突破40万亿元,达到44.5万亿元,增长9.3%,比2010年略为调整。
二、三大需求增长将“一升两降”。
2011年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的增长都将有所放慢,其中出口减速将较为明显,但投资的强劲增长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这两大最终需求增幅的下降。
2011年,估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6.9%,实际增长14%左右。消费增长继续放慢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受消费增长周期的影响,消费增长将继续温和调整,估计此轮消费增长调整的低点在2013年或2014年;二是汽车消费增长将明显放慢,这将导致总消费需求增长有所放慢;三是受房价过高、房价上涨空间受政策限制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房地产投资和消费的增长都将放慢,这会带动家居、家装等消费市场的增长调整。
预计2011年出口增长将明显放慢,全年出口增长估计在10%到15%的区间运行,比GDP增长略高。出口增长可能明显放慢的原因是:一是由于全球经济继续复苏的动力不足,三大发达经济体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减速;二是受2010年出口增长高基数的影响,2011年出口也将趋于放慢;三是受原料价格上涨较多、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出口竞争激烈等因素的影响,国内企业出口积极性减弱。
与出口、消费增幅放慢相反,投资增长可能出现明显加速,估计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望达到28%,甚至有可能突破30%。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与以往“双数”五年规划都是“低规划”不同,这次各地五年规划是在应对金融危机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再回10%的高增长的环境下制定的,属于例外的“高规划”。据调研了解,沿海一些发达地区,仍把“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在10%以上,而很多中西部地区把目标定在13%至18%,比“十一五”还高。所以,“十二五”前期投资可能会出现“大干快上”;另一方面,各地的“十二五”高规划准备都比较充分,一部分是延续了“反危机”的强刺激效应,已经有明显的预热,这就使得“十二五”一开局就可能出现投资的“井喷”式增长。
三、物价增幅有望逐步回落。
预计2011年物价总水平(CPI)增长呈小幅回落的态势,且前高后低。总体看,导致物价下行的因素增多增强,导致物价上行的因素减少减弱,预计全年CPI增长2.5%左右。
文章认为,影响物价下行的因素主要有:
1、货币金融政策将继续温和调整;2、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将在未来两年集中释放,会导致工业品价格回落;3、外部环境趋紧,会进一步加大国内工业品价格的回调压力;4、核心农产品(大米、猪肉)未出现较显着的供求缺口,粮价和蔬菜价格都将趋于放慢;5、2011年实际消费增长可能继续回调,将对物价上涨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
推动2011年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且影响有减弱的趋向:1、由于存在较大的供求缺口,2011年蔬菜和鲜果类价格还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2、投机因素或气氛仍然相当浓郁,但随着金融政策适度收紧,其影响有望减弱;3、一些垄断性产品及资源品价格上涨的压力较大,这是未来一段时间价格上涨的内在因素,但垄断性产品及资源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价格改革或税收改革,具有明显的可控性。
2011年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文章分析,2011年房价可能出现报复性上涨。
2011年流动性过多问题不会根本改变,且可能形成内外叠加效应。国内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在继续,只是宽松度有所减弱,持续两年多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使房地产市场“调而不降”。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2011年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美元将进一步泛滥。两股力量叠加,将形成很强的资产泡沫化效应。
从最近几个月社会资金又在加快流入房地产市场看,房地产投机的热情又在高涨。2010年前8个月月均房地产资金来源额为5545.4亿元,9月、10月则明显增多,分别达6141亿元和6418.6亿元,这预示着房价在2011年初可能强劲回升。房价泡沫越高,未来的调整风险越大,对此要高度警惕,制定治本之策。
投资可能出现“爆发性增长”,投资与消费增长再次面临严重失衡问题。
“十二五”时期的发展与过去30年或过去10年完全不同,其面临的最大风险和挑战是中国也可能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要避免出现“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必须改变发展模式,促进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通过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和产业竞争力提高来突破发展的瓶颈和“陷阱”。
忽视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及最终需求不足而过度强调(或依赖)投资高增长将会导致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避免投资再次出现过度增长应成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工作。
出口明显放慢将使外向型企业效益下降,产能过剩问题逐步显性化。
受出口增幅可能大幅放慢及成本明显上升的影响,2011年外向型企业的收益率将明显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最简单的选择是逐步放弃实业,而将资本、资金转向资产品市场,这不利于传统出口产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出口增长明显放慢,意味着一些行业大量的产能过剩将需要国内市场消化,国内市场的产能过剩问题显性化,从而加剧国内企业间的恶性价格竞争,导致整体工业的利润率下降。
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文章表示,受国际国内环境的限制,“十二五”中国经济速度难免有一定的放慢,估计将由过去30年年均10%增长降至平均8%左右的增长,我们不仅要接受这一事实,而且要改变发展观念,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加快结构调整上,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
希望“十二五”经济发展出现这样的新变化——经济适度放慢下经济结构调整速度在明显加快,如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出口和房地产的发展模式得到根本改变,房地产泡沫化被明显遏制;投资率逐步下降消费率逐步上升,需求结构明显优化;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被明显遏制、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不再下降并开始回升;地区差距缩小,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提高。
根据这一内在要求和2011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2011年的宏观经济政策重点应是抑泡沫、控投资、调结构、强民生。
抑泡沫、控投资的主要措施是对货币政策做较大的调整,由宽松回归“稳健”,继续升息和适度收缩信贷是其主要手段。
调结构则要复杂得多,主要是从两方面加以促进:一方面,要降低增长预期,改变高增长思维,要尽快改变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房地产的过度依赖,为结构调整创造较为宽松的宏观环境;另一方面,要创造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促进机制,全方位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如创新金融与产业结合的模式,促进制造业升级,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并通过减税和提供更大更多的金融支持来促进服务业大发展,千方百计扩大消费等。
强民生,则既要增加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又要加大社会改革力度,建立公平合理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与取向分析
尽管危机以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基调没有发生变化,一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政策的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货币政策方面,如果说2009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更多地强调了"宽松"(事实上是过度宽松)、下半年更多地强调了"适度"的话,那么今年以来更多的是强调了"趋紧",如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近期提高存贷款利率,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提高银行核心资本金比率和贷存比以及加强窗口指导等,收紧的趋势非常明显。财政政策方面,年初我们预定的财政赤字率为3%左右,但由于财政增收情况良好、支出增长慢于预期等原因,今年财政赤字率预计仅为0.78%左右,财政刺激力度远小于2009年(大约2.9%)和预期水平。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受外需疲弱、政策调控和高基数三大因素的影响,明年我国经济总体谨慎乐观,预计全年GDP增长9%左右,CPI上涨3.5%左右,国民经济总体呈现"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鉴于经济增长回稳、通胀率提高,明年政府将把"稳政策"作为经济调控政策的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把"调结构"和"稳增长"作为财政政策的两大着力点;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或中性,更加注重管理通胀预期;强调"包容性增长",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更多地落实在"人"上。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或中性
尽管明年我国经济回落的可能性较大,但对此不应过于担心,也不应出台第二轮经济刺激政策。一是今年经济逐季回落一个重要原因是政策的主动调控;二是多项刺激政策还在实施中,效果有待观察;三是频率过密、力度过大的刺激政策蕴含巨大的财政风险,其本身也会对经济发展带来损害,包括加大通货膨胀压力、扭曲资源配置、加大财政风险等等;四是世界主要经济体通胀和通缩并存,刺激政策进退步调并不一致,美、日等在加大政策刺激力度,但不少发展中经济体已经在逐步退出。因此,明年宏观调控政策基本取向是:"不退出,不推出"。
所谓"不退出",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之路依然艰难,不确定因素还在增多,国内自主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我国经济刺激政策全面退出的时机还不成熟,条件还不具备,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所谓"不推出",就是综合多方因素,明年经济增长大约在9%左右,算是一个正常的、理想和可持续的增长,也是一个有利于结构调整和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的增长。因此,没必要、也不应该推出第二轮经济刺激政策,应将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增长质量和保障民生作为重点的主要着力点。
二、财政政策重在"调结构"和"稳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不是速度而是质量,不是规模而是效益,不是总量而是结构。财政政策应继续充分发挥其在提高经济质量、完善经济结构和促进长期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将"调结构"和"稳增长"作为政策的优选重点。
"调结构"方面,继续着力扩大内需,着力提高两个比重,即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支持扩大就业和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完善新农保相关政策,提升居民消费信心。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和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加大家用电器、汽车、摩托车下乡以及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工作实施力度;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消费信贷。发展新型消费模式,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消费。在新疆实施资源税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加快完善资源和环境税费政策。尽快推出资源税改革方案,扩大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范围,研究开征环境税方案,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稳增长"方面,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整合产业研发资金、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电子发展基金、集成电路研发资金等,并大幅度增加专项资金的规模,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完善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制度。支持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抓紧出台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具体实施办法,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扩大。分析取消钢材等出口退税政策效果,积极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稳定和完善进口促进政策,支持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国内紧缺物资的进口。落实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担保、融资等扶持政策,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和创业基地建设。完善对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研究对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给予所得税优惠。
三、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或"中性",货币信贷回归常态
明年货币政策应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或"中性",避免政策过松或过紧。货币信贷回归常态化,逐步减少窗口指导、规模管控等数量型政策工具的运用;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增强利率、汇率等价格型政策运用的灵活性,解决负利率问题,预留足够的政策操作空间。
流动性过剩依然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流动性过剩严重影响经济金融稳定运行。解决问题的手段成为产生新问题的原因。这是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一大困境。为了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未来一段时间可以考虑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大公共市场业务,继续把回收过剩的流动性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重点。加大与国际社会的沟通与协调,防止各国货币竞争性贬值,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维护我国外币资产的稳定。
信贷政策方面,操作重点是稳定总量、把握节奏、优化结构和控制风险。预计全年新增贷款规模8万亿元,增长16%左右。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突出结构优化,继续加强对西部大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减排、产业转移和结构升级等和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领域的信贷支持。加大对县域经济和受灾地区的金融支持。全面落实支持小企业发展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对小企业服务机制。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支持,提升外贸领域的金融服务质量。积极探索金融支农的新模式,努力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三农"金融服务需求。限制对"两高一资"行业的信贷投放,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避免剧烈波动
随着美国临近中期选举和政治压力增大,导致美国对人民币汇率再次施压,各种声音再次喧嚣尘上,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步伐明显加快。我们认为,2011年,我国应继续坚持小幅、渐进和可控的原则,尽量避免一次性大幅升值的情形出现,为我国外贸转型、抑制热钱流入和稳定就业预留一定的缓冲期。从经济长远发展考虑,我国需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利率和汇率在金融宏观调控中作用。
五、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方向不动摇、力度不放松
今年4月以来,在新一轮调控政策作用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全国房价并未出现总体下降,近期许多地方房价还出现了反弹,房价水平依然过高,调控目标还远未实现。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国家应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方向不摇摆,力度不放松,并不断补充和完善。基本思路一方面抑制投资投机需求,改善和扩大供给,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二手房和租赁市场的潜力,提高存量房的利用效率。近期相关部委新出台了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总体来说力度有所增大。这些政策也许短期内对抑制房地产投机投资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很好地解决当前我国房地产领域存在的根本性问题。下一步,政策操作的重中之重是要加快推出物业税或房产税,完善资本房地产交易资本利得税政策,研究和出台遗产税,建立和健全抑制房地产投机、促进房市健康平稳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问责机制,督促地方政府兑现承诺,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和有效供应。
总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GDP增长10%左右,CPI上涨3%左右。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间,2011年我国经济总体形势谨慎乐观,经济增长将由政策刺激下的快速回升转入平稳增长阶段,全年GDP增长9%左右,物价上涨3.5%左右。2011年调控政策坚持以"稳"为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更加注重"调结构"和"稳增长",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管理通胀预期"。■
2010中央经济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下决心压缩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坚决防止借“十二五”时期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更好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二、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要千方百计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农业生产补贴,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力度,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认真搞好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确保群众吃上放心食品。要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水利、电网和危房改造、环境整治投入力度,继续推进农村公路、沼气建设;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多方筹集资金,切实增加投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着力提高耕地质量,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三、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以优化投资结构为重点,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做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与“十二五”前期投资项目衔接工作;严控投资产能过剩行业,防止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要、拥有核心技术、重视创新、机制灵活的优势企业和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全面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切实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强化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加强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加强重点流域、区域、行业污染治理,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要统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加快制定法律法规、配套政策、考核体系,确保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到实处。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合理确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开发边界,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
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要加强教育重点领域建设,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完善高中和职业教育,扩大涉农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完善转移接续办法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要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突出抓好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价格合理、方便可及,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为群众提供满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缓解群众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加强安全生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要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要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和资源环境等领域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研究推进在一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改革试点,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
六、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要正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有效发挥我国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努力拓宽国际经济合作途径,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增创外贸竞争新优势,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优化进口结构,扩大进口规模,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要提高利用外资水平,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等领域和中西部地区,积极稳妥扩大金融等服务领域对外开放。要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新的投资合作方式,注意防范和化解境外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