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虚实实: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5:25:47
 一、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特点
    2010年中国的经济大局已定,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从经济刺激下快速回升的阶段,逐步转向主要依靠市场经济自发的、自主的增长动力稳定增长。
1.经济总体上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的刺激政策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工业生产回升势头强劲,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比上年同期加快7.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7.4%,而比上年同期下降14.7%。从工业生产形势看,我国从内需到外需,从重工业到轻工业,已经基本恢复到较为正常的运行状态,企业效益也全面得到恢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增长19.6%,二季度增长15. 9%,三季度增长13.5%。8、9月份PMI指数已经在连续回落3个月后连续回升2个月。    
   很多企业家在国家统计局企业信心指数调整中表现出对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经济前景的乐观,所以企业家信心指数是上升的。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8%,比上月上升了2.1%,创下最近4个月来最高值。
 针对经济回升向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国出台了节能减排、稳定房价和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等调控措施,并强调政策稳定和“有扶有控”。三季度六大高耗能行业的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是10.5%,比二季度15.1%回落了4.6个百分点,回落的幅度比较大。
    在政策引导下,全年经济呈前高后稳走势。预计全年GDP实际增长10%左右,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接近1978-2009年9.9%的长期增长趋势线。中央判断中国经济基本上从金融危机中摆脱出来,中国经济已经得到全面恢复。之前政策的出发点是为应对危机状态出台的临时措施,现在国家出台加息措施,让人民适当升值,都是以中国经济不会出现严重的下滑判断为前提。
     2.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2010年以来,我国将管理通货膨胀预期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控制货币是控制物价总水平的首要工作。
    首先,货币政策实际执行情况基本符合适度宽松政策要求,9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9.0%,增幅比上年末低8.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20.9%,增幅比上年末低11.5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5%,同比低13.2个百分点。8月份后出现了新的动向,国际游资大量涌入,M2出现反弹,到8月份反弹到19%以上。8-9月份热钱流入增多造成货币供应量增速反弹,但有能力对冲和控制,今年控制在17%左右是有可能的。
    现在重要的不是今天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通胀,是由于大家产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预期。回顾历史,在1929到1933年那一场美国经济危机中,诞生了两位伟大的人物,一位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一位是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政府可以对经济调控,主张政府发行国债。当整个社会通货紧缩时,政府多印钞票,主动搞通货膨胀,对经济利大于弊。
    这次全世界所有国家的经济扩张形成大的合力,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共振”。 政府实施凯恩斯主义,之后全世界马上产生一个联想词——恶性通货膨胀。强烈的通胀预期逐渐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有所反应,首先石油、煤炭价格在涨价,然后农产品也开始涨价。
   受自然灾害比常年偏重和国际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食品等农产品价格上涨明显,1-9月份,食品价格上涨6.1%,其中粮食上涨10.9%,鲜菜上涨20.2%。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国务院专门就“菜篮子”工程和农产品流通等领域入手稳定农产品价格作出工作部署。后几个月,上半年物价上涨翘尾因素有所减弱,稳定物价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发挥作用,同时国内外经济增速也显现减缓迹象,这些因素都有利于实现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和农产品价格的稳定。根据模型测算,全年CPI预计上涨3%,可以实现年初物价调控预期目标。
    3. 投资新开工项目得到控制
  2010年,四万亿政府投资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落实地方和社会配套资金、确保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以及加大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资等方面,扩大内需的投资项目进展顺利,保障房建设进度明显快于往年。在落实好政府投资项目的同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着力推进从政府投资临危受命向民间投资全面跟进的转变,这是培育经济自主增长能力的关键举措。
    今年中国政府始终把控制通货膨胀预期作为重要任务,先是严格控制贷款,规定全年贷款新增额不能超过7.5万亿。其次我们是通过提高银行准备金率和加息。
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不足以让人担忧,另一方面在资产价格和通货膨胀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我们被迫在10月份动用了已经两年没有动用的加息工具,我国宽松的货币政策趋向稳健。
  2010年信贷、投资趋稳带动经济趋稳。2 010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6.30万亿元,同比少增2.36万亿元。2010年,控制政府投资新开工项目的政策取得预期效果,1-9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已经从上年同期同比增长83%回落到24.5%,回落58.5个百分点。受此影响,政府投资比重和增幅明显回落,1-9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19.5%,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9.3%。民间投资增速相对平稳,私营企业投资增长33.8%,快于国有投资。 1-9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9.4%。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约为22.5%,比2009年下降7.6%。
    4.外贸恢复性增长好于预期
    2010年,应对危机出台的稳定外贸政策和国际市场库存回补短期需求共同推动我国外贸恢复性增长。1-9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1486.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9%。其中出口11346.4亿美元,增长34%;进口10140.4亿美元,增长42.4%;贸易顺差为1206亿美元,减少10.5%。
    上半年,出口钢材2358万吨,同比增长1.5倍,其它高耗能产品出口也出现过快增长,出口结构不利于节能减排。为了抑制出口带动的能耗过快上升势头,国家从7月15日起取消了406种高载能产品的出口退税,对改善出口结构起到微调作用。       
    政策微调改善出口结构。8月份我国钢材出口280万吨,环比减少175万吨;同月粗钢产量5164万吨,同比下降1.1%,年内首次出现负增长。受近期国际市场库存回补需求减弱和基数抬高等因素影响,2010年后几个月进出口同比增幅将呈小幅回落之势。预计全年出口15200亿美元,同比增长27%左右;进口13500亿美元,同比增长45%左右;贸易顺差为1750亿美元,同比减少10.8%。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几个突出问题
  2010年和2011年,中国经济的总量大体平衡,经济增速和物价水平都不是主要矛盾,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是结构性矛盾,发展与能耗、发展与政府债务、城市与农村、房地产集中体现的收入分配矛盾等。
    1.转变发展方式面临诸多体制性结构性深层次障碍,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亟待加快相关改革 。
  2006年至2009年累计单位GDP能耗降幅达15.69%。今年一季度高耗能行业生产加快导致万元GDP能耗反弹3.2%,4-5月份工业用电量增幅分别高于工业增加值增幅7.8%和5%。
  转方式调结构面临财税体制、资源价格管制、政府过度介入投融资领域等体制性障碍,也受到高耗能行业产能总规模过大的结构性限制。
    目前节能减排形势异常严峻,各地对资源密集型高能耗产业投资热情不减。1-9月份有色金属、非金属等行业从采矿到冶炼压延加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达29.3%-37%不等,均高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平均速度。有些地方“十二五”时期仍然规划建设许多高耗能投资项目。从高耗能行业的生产和投资动向看,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任务压力也很大。  
    针对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这一情况,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一是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今年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500万吨、炼钢600万吨、水泥5000万吨、电解铝33万吨、平板玻璃600万重箱、造纸53万吨。国务院5月通知指出,要确保落后产能在今年第三季度前全部关停。二是“国十条”给房地产降温带动产业链下游相关产业降温。三是取消406种产品出口退税发出高载能产品限制出口的重要政策信息导向。四是取消对高耗能行业优惠电价。五是停止部分行业新增产能投资项目审批、核准。
    2010年为完成 “十一五”节能约束性目标动用了许多行政性非常手段比如拉闸限电。节能减排的体制性保障尚未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改革亟待破题和推进。进一步扫除体制性约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节能减排的核心环节。不然,一旦行政性高压措施减弱,能耗强度和污染物排放极易反弹。
    2.各地投资冲动强烈,财政金融系统性风险加大
  一方面,应对危机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模不断膨胀。截止2010年6月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达7.66万亿元,其中,划分为风险级别的贷款占23%。这意味着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敞口约在1.8万亿元,已超过了目前整个银行业约1.3万亿元的拨备水平。另一方面,各地投资冲动依然强烈,纷纷公布天文数字的投资计划,而投资内容不少是产能严重过剩的重化工业“高碳”项目。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的隐患较大 。如果世界经济根本好转,主要经济体可能全面推出“碳税”和“碳关税”政策,这些新增“高碳”产能无法出口,同时国内也难以消化,结果将有一批企业倒闭,一些投资项目损失惨重,由此造成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金融风险必然传导为财政风险,将给我国财政和金融系统带来系统性风险。
    3.农业基础薄弱,农产品供求关系脆弱将长期危及我国物价稳定大局
  2010年,食品价格上涨成为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表面看,农产品价格上涨直接诱因是自然灾害偏重。2010年入春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西南五省市大旱、中东部地区持续低温、全国大面积洪涝等灾害性天气,蔬菜、粮食、鸡蛋等农产品生产、供应受到较大影响。但进一步分析,食品价格的上涨凸显我国农业基础地位的脆弱性。 目前的趋势看,物价的上涨周期不会到今年年底告一段落,农产品的价格上涨自身是有周期的,明年、后年,物价的压力会非常大。
  农产品左右我国价格形势。近年来,我国每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巨大,但基础建设资金在城乡、工农之间投入极不平衡,水利、农田、流通设施等建设落后,加上房地产热、城市扩张热挤占了不少农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打工,农业生产发展所需的各种要素资源供给与快速人口城市化对农产品商品量需求之间维持十分脆弱的紧平衡关系,稍有天灾就矛盾突出。农业利益比较低不利于吸引资金,如果政府不加大农业保护政策力度,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农产品价格波动将会长期危及我国物价稳定大局。
    4. 房价与居民收入之间、保障房建设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
     8-9月份,在房地产价格尚未出现明显调整的情况下住房成交面积呈回升态势。9月份,90个重点监测城市中,有61个新建住房成交面积环比上升。9月份,新建住房价格同比上涨11.3%,连续5个月同比涨幅回落,但环比上涨0.5%,表明成交面积回升已经带动房价环比回升。
    房地产量价齐升的同时,购置土地面积再创新高。市场在预期房价难以深幅调整的情况下,刚性需求在沉寂了几个月后大批入市。部分城市成交量回升推动房价回升,将明显加大下一阶段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难度和压力。
中国人不要认为房价坚不可摧,从全球的通货膨胀走势来看,连续加息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对于房价有这方面的压力,更重要的是明年房产税的政策,将会在一部分城市甚至在全国试行、推开,这也会对房地产市场形成较大的压力。

三、2011年中国经济形势展望
  受制于内生经济增长动力缺乏、全球经济不均衡复苏、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和财政压力等不利因素影响,2010年第二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速较一季度放缓,显示出复苏乏力的迹象和信号。
    多数机构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增速低于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世界经济还没有进入稳步增长的良性循环,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仍然比较突出。
1. 自主增长动力进一步恢复,经济增长率9.5%左右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导下,我国将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全面启动 。
    2009-2010年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 “新非公36条”政策全面落实将提高经济自主性复苏动力,居民消费升级和城镇化进一步加快都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
    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政策要求,欧盟开始征收碳关税等国际动向都将对传统产业形成较大的调整压力。   
    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短期增速,清理整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政策规范和限制了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
    综合以上因素,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略低于2010年,GDP实际增长9.5%左右,与我们最新测算的本阶段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大体相当。  
    2.内需增长动力依然强劲,实际增幅大体与上年持平
  固定资产投资政策进一步突出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的政策导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经济增长点、民生工程、民间投资等鼓励性投资方向和投资主体创造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同时,坚决抑制产能过剩行业投资项目的新开工。
    但新兴产业尚未发展到企业开始大规模产业兴替型固定设备更新投资阶段,民间投资自主增长意愿不强,预计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为20%左右,比2010年回落2-3个百分点。
  2011年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具备诸多有利因素,近年来就业形势和工资水平变化为扩大消费增强了后劲,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助于减轻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储蓄消费型增长模式使我国消费有较强稳定性,但家电下乡、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以旧换新等扩大消费政策在2011年出现效应递减现象。预计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8%。
    3.外贸出口增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可能为主要减速因素
  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将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高失业率使居民消费增长疲弱,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仍会层出不穷,美国国会酝酿的汇率特别关税法案正在审议过程中。人民币一定幅度的升值对贸易结构调整有较大影响,预计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将比2010年有所回落。初步预测,外贸出口同比增长12%左右,进口增长16%左右,顺差1400亿美元,同比下降19%左右。
    4.物价上涨压力依然存在,农产品价格不确定性增大
  发达国家已着手采用“二次政策刺激”来对冲“二次衰退风险”,这将严重影响各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节奏,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将对我国稳定物价总水平不利。国内经济适当减速将促进总量供求平衡,工业品价格受产能过剩影响有一定下行压力,农产品价格受自然气候影响有较大不确定性,服务业价格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推动有一定上涨压力,经过精心调控可以将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4%左右;预计工业品出厂价格也上涨5%左右。

四、2011年经济政策前瞻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确保“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是2011年的基本政策取向。2011年世界各国经济表现和货币政策将出现分化,我国货币政策不会比今年进一步放松,经济自主增长能力没有全面恢复,证券市场出现大牛市缺乏基础;但货币政策也不可能大力紧缩,经济已经从最坏的时期走出,也不存在大熊市的基础,更大可能是在箱体内宽幅振荡。要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来大力促进经济自主性增长动力的恢复和强化,通过实施“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和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
    1.维持适当的财政赤字规模,保持相应的增量调控能力
  2011年,随着经济增速和价格水平回落,税收增速将有所回落;初步预测,2011年财政收入增长15%左右。但财政支出方面,完成在建项目需要后续资金,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加强“三农”、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节能减排等经济社会发展关键环节,以及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支持,也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建议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下降。
     2.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更加突出改善民生和结构调整
  将减税从而启动企业投资积极性和居民消费积极性作为下一步培育经济自主增长动力的主药方,不必如美国、日本一样出台二次刺激计划。个人所得税、企业用于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方面的开支等都可以考虑减税。支出结构要进一步向保障房倾斜,向农村水利、交通、流通、农田等基础设施倾斜。
    3.货币政策立足“适度宽松”
  在有保有压、优化贷款结构、确保贷款投向实体经济的前提下,2011年的货币政策要为经济的持续复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合理宽松的资金条件。通过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并用,坚守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率16%左右,新增贷款规模全年保持7.5万亿元左右,企业从证券市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规模大于2010年,全社会资金宽松有度。    
    4.房地产调控要转向构建促进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国务院对于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遏制投机性需求的政策必须坚持,不能让调控前功尽弃。同时,要高度重视税收、法制改革等长效机制的建设,尽量避免行政手段对房地产市场短期造成过强的冲击。要充分考虑普通居民的生活成本和居住成本,重点增加90平米以下的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房的合理供给。供需两方面工作并重,坚持几年就可建立起有利于房价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
  房地产税率作为调控市场供求的杠杆,对遏制投机性住房需求将有重要作用。此轮的房地产调控过程中,中央政府已经将保障性住房作为调控的重点,将保障性住房纳入地方政府问责范围。2011年要制定各城市保障性住房五年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将房地产税的一定比重作为保障房建设的主要来源,以土地出让金作为补充。
    5.加快节能减排相关体制改革,减少对行政性手段的依赖
  加快推进资源类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做好资源税改革试点工作,推进西部地区以及全国资源税改革。
    健全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和费用分摊机制,稳步推进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改革。将建筑节能列为节能重点,推进居民家庭热力分户计量和阶梯价格改革,提高新建住宅节能强制性标准并明确热力分户计量强制性设计要求,政府加大对旧有住宅热力分户计量改造工程的补贴力度。同时要扩大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范围,扩大资源类产品市场定价范围,减少政府对资源能源类产品价格的行政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