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角办公桌尺寸:“海派”和“周立波”的文化浅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00:35

对现在的“海派”和“周立波”们的“文化”浅析

   在旧中国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因为上海独特优势的地理位置而较多地接触和融合了部分西方文化,才得以形成了“海派文化”,如果剥离了其中的“西方文化”,那么“海派文化”简直就不存在,剔除“西方文化”,“海派文化”根本不具任何历史和文化地位能够让我们今天来加以探讨。那么西方文化怎么概括呢?主旨有哪些?通俗来说,就是强调和宣扬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人权,这个好比我们中国儒家文化里宣扬仁、义、礼、智、信,一个道理。延伸讨论一下“自由”,自由是什么?大多数中国人不太理解,因为在中国文化里是没有这个语汇的,要是便于理解,西方强调“自由”其实可以拿我们中国儒家强调“仁”作对比,首先两者代表好的、正面的东西,其次,自由和仁都有很多种内涵很多种解释,要今天来说,还要与时俱进的解释,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解释,谁有解释权?谁有解释权!

    曾经一个老美跟我说,作为美国人,他理解的自由就是制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现在越来越觉得他定义的非常好,自由就是制衡!

回到正题,民国时的中国,有无数个代表着各方的势力粉墨登场,相互斗争和妥协,没有一家能保持独大和长期的强势,无意中形成了一个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动态平衡,某种程度能够达到并体现了“自由”和某种程度的开放式社会,大家可以看看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的一些文献,诸如报纸刊物新闻媒体,真正的百家争鸣,非常敢于说话,出现了很多大师,出现很多真正的文化,相比之下,今天我们的媒体是要自感汗颜的,从1911年到1949年,那时的报纸和刊物很少像今天这样这么严格的受到政府的限制。而今天,我们这个社会,敢于批评政府的报纸刊物真是少之有少,凤毛麟角!那时的上海,一段时间里也是百家争鸣,出现了很多大师,中外思想社会制度文化得以在这里交融、竞争。集各家所长,才能有真正有内涵的文化。再看看今天的上海,有哪些文化呢?上海滑稽?其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本地笑星们在电视上嘲笑中国的苏北人(上海称为“江北人” )的方言以及他们进大上海之后所表现出的“土”以及没见过世面的各种笑料,如果没有这些嘲讽苏北人的各种笑料和抖包袱,滑稽其实没剩多少滑稽了,这里面有多少文化可言!上海电视台这么大的文化载体,却严重缺乏专业人才,地方保护政策排外政策导致全国各地优秀电视文化产业人才不能进上海,电视台内部“近亲”繁殖严重,致使人才畸形发展,电视台充斥着一大群庸才和关系户在尸位素餐,只举电视台一个例子,就可知道上海的文化产业的裹足不前也就很正常了!不应该啊,上海是定位于国际金融中心啊,全中国搞文化的人都应该来上海发展啊,怎么全跑北京去了,就像在美国,很多文化人上流社会都在纽约呢,谁跑去首都华盛顿发展呢!总之,上海的电视娱乐文化产业的人才与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严重不相称!钱不是问题啊,怎么文化产业这么弱呢!上海的演出市场很大发展很好,但是都是外面过来的。

    那么,在今天的上海,没有相对独立思想的媒体来敢说敢讲敢批评,因而就没有了“自由”这个核心西方文化?从上到下的市民阶层自身的优越感和排外(不是“老外”的外,主要是外地中国人)又是和西方文化里所宣扬的“平等”的概念是背道而驰的,“海派”的人群总觉得自己“洋气”有文化,或者说比中国其它地方的人们更“洋气”更见过世面,他们特别嘲笑外地人乡下人,但是,排斥看不起外地人乡下人其实就是在本民族内部认可等级制度,而等级制度其实就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是文明未开化,何谈文化!社会制度上,上海还不是和中国的其它地方一样!也没有独到之处而形成大家所认可的社会公正,一样的怨声载道。周立波”们总结说“海派文化”是中国“江南文化”和“欧美文化”结合体,那么这个结合体现在还剩下多少核心的有价值的东西呢?没有,真没有!高楼大厦在上海林立!那只是物质文明的发展成果啊,哪里有什么“海派文化”呢!“周立波”们总在强调自己吃奶油蛋糕喝洋酒咖啡,穿西式服装或者说整体模仿欧美人的一身行头,听钢琴提琴等西式音乐,上咖啡厅泡酒吧的,迷醉于舞会酒会俱乐部会所等欧美人的社交方式,熟悉西方的各种礼仪和饮食习惯并引以自豪!严重自豪!我的一个上海朋友就非常自豪自己知道某种红酒应该配什么样形状的酒杯盛来品尝?各种酒杯里应该倒多少量能保持酒香?手握在酒杯的那个地方较好?对这个的强调和讲究决不亚于孔乙已向我们强调茴字的十八种写法!但是,难道这些就是“海派文化”的内涵吗?

      继续,没有自由和平等这些真正的“洋派”,其实就没有了让人赞赏的“海派”了,除非你说海派文化就是强调自己吃奶油蛋糕喝洋酒咖啡穿西式服装听崇尚钢琴提琴音乐会上咖啡厅泡酒吧学习考究精致西式礼仪并以过上这样的日子而自豪,“老克腊”,那是何等的荣光和满足!但是,这些都是物质享受,除此之外,有没有精神上的东西呢,文化在哪里?思想在哪里?

    为什么发此一问?因为,发现自认为是现代“海派”代表人物的周立波在多种场合总在强调自己是很早就在吃蛋糕奶油了,自己老早就处于上海的“上流社会”了,自己的西式着装头型打扮可是精心不含糊的,自己是吃咖啡洋酒杜绝大蒜的,自己是去过很多洋国家的,自己早上一起床就必须得听肖邦柴可夫的,等等,等等。经常听到的他有意或无意的强调这些内容,但是很少听到他能像模像样的和大家讨论一下文化。他就是个娱乐界人物,在舞台上生活中都跟文化没有多大关系。而且他听古典音乐这个事本人严重怀疑,因为相由心生啊,大家好好端详周立波的面相,整个就是他自己调侃的上海“打桩模子”相貌,尖酸刻薄形似泼皮无赖瘪三的相貌。但是,我要说,一个长期侵淫古典音乐中的人,面相一定是优雅淡定平和的,我敢向党保证,在周立波的言谈举止中真的找不出一丝丝这些内容,有的只是人类负面情绪的集合,看他!自认为已然跨入了上海核心“上流社会”的洋洋自得,按捺不住地对中国其它地区“各式土人”的嘲讽神情以及受到“各式土人”回击时的不屑,掩饰不住的自己即将是中国新生“贵族”的装B憧憬神态,对自己正在享受“富贵”生活的骄傲和自负,可以说,浮躁和不谦逊溢于其言表,太明显了!本人对他唯一的认可就是他偶尔敢于在其节目中调侃政治人物,国外类似嘲讽当权的政治人物的各类娱乐节目很多,而且越当权的,大家越起劲!司空见惯!但是在咱们中国,这种节目很少有,少就珍贵了!敢于调侃政治人物其实是社会的进步和开放,最起码是现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绝对要承认!

        其实,我敢说我们大家和“海派”人一样,见到金发碧眼的西方人,确实感觉他们要高贵一点,“洋气”一点,谁都希望有个金发碧眼的欧美人作朋友。任由本民族的统治者怎么搞历史宣传舆论导向,但常识和潜意识告诉我们,欧美人确实比我们更有文明更有文化更“洋气”,我们相对来说确实较为落后一点。但是我们其实确实更应该学习并借鉴他们的文化和制度,而不光只是学习如何喝咖啡品洋酒。 但是,我在这里要大力赞扬褒奖上海人的某个风格,就是这一群体对自私的强调,客观上实际是对自身权利的极为维护,不屈不挠的对自身权益的奋力争取,这个性格应该值得全中国人民去学习,相对于上海人来说,中国其他地区的人们还是比较软弱,比较容易收当地各种“权力”的欺压,比较容易忍气吞声。本人在上海生活了很多年,却目睹了无数个上海普通百姓在各种“权力”面前对自身权益的据理力争和不卑不亢的场面,让人印象深刻! 我们中华文化中统治阶级过分要求人民温良恭谦让了,上海在这一点上是个反例,很好!很好!作为一个现代公民,须知,自身权利是自己争取和奋斗得来的,绝不是某个明君哪个明主的道德施政和恩赐。这一点上,我个人要严重学习上海人。

    当然!我心目中的“海派文化”应该是海纳百川的对内对外的包容大气,海纳百川这个词义本身所蕴含的众生平等,海纳百川的对自由精神的维护,还有海纳百川的大智慧和探及心灵深处的人生幽默(不应该全是些小滑稽小聪明),当然,海纳百川的外在“洋气”物质文明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喝咖啡品洋酒,呵呵,其实谁拒绝物质享受呢!希望真正积极向上的“海派”文化以及我们共同崇尚的物质文明能够发扬到全中国的每个角落,使全体中国人都能“海派”一点,我有这个梦想!

 

                                                                                                                      2011年5月4日夜

                                                                                                          一个年近不惑的安徽人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