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剑3隐藏物品:第四章小地方大启示?[连载]海云继梦法师讲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4:08:23
第四章小地方大启示 [连载]海云继梦法师讲法 (2010-12-22 19:47:31)转载 标签:

佛法

海云继梦

食存五观

供养

资粮道

清净心

行法

修行

善用其心

分类: 佛海法云



第四章   小地方大启示  
[连载]  海云继梦法师讲法

 

4-1 食存五观(一)

 

       我们在吃饭的时候,不管哪一餐,早餐、午餐、药石,都应该要食存五观。为什么要食存五观?大家进入斋堂,首先就看到“食存五观”的标语,“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五观若明、正念不失,就算是坚硬如金的东西,也都能够消化,假如散心杂话,三心未了,那么,连喝水都难以消受。

 

       我们常讲;只要心在道上,有正确的方法精进不懈,就可以对得起十方信众的护持、供养。若是把信众的护持当作是一种报酬、利益,这样真的是連水都难以消受。“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对于信众的布施、供养,不管是钱财、恭敬、赞叹、出力护持等,我们都要心存感恩。

 

       在餐桌上不止是注重餐桌礼节,更是要训练如何用心,要怎么样用心,才会进入应该要有的状况。即使在社会上,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如果处事待人漫不经心,就会到处碰壁。在这个地方这样的一个训练,它是在训练如何善用其心,如何随时随地摄心在道,把心安住在道上,让我们一再切磋、琢磨,互相砥砺,这样,功夫就会扎实,心力就会凝聚,目标将会愈来愈明确。

 

       我们在生活中做些什么,如果能够很清楚的认识到,那么进步就会很快,不会像一般人遇到障碍就慌慌张张、不知所措,即使是在用餐这件小事上面,也要去深切体会善用其心的意义。

 

 

食存五观(二)

 

        我们在用餐的时候要食存五观,五观就是五种观法:

 

    第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第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第三;防心离过;

    第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第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这五句不是念一遍就好,过堂用斋一定要食存五观。你要去想,去观想自己的身相,德行,跟这一个餐盘里的东西要如何来交融。

 

        我们不管别人,至少我们自己要处理得很得当,所谓:“各人吃饭各自饱;各人修道各人了”。所以应该要了解到修行是自己的事,从日常生活中来,从起居、饮食、行住坐卧、衣食住行中来的。我们现在在这里吃饭,要怎么来修?假如,我们没有留意到这一点,而疏忽掉,那么就会很快一天一天的过去,一餐一餐的过去,几十年下来,也就这样过去了。而你从来没有去想过碗里的这些东西,要化多少的心血,你一生中的奋斗是只为了这一些?

 

        同样的这些东西,经过善用其心的运作,就完全不同了。会修行的人,餐盘、碗里的这些东西,虽然经过我们的色身,就好像好的种子一样,会在身体起永远作用。这就是你的观照,要会这样起观,那么一餐一餐的经过,身体里面的资粮道,就会一次一次的成长,这才是要真正修行用心的地方。

 

 

4-3  清净自性心

 

         人与人之间彼此要是不了解,就会出现很多的隔阂,所以才会有“沟通”这种方法。在沟通之后你只是用识性,用大脑去了解人与人之间、你跟他之间的部份。当你跟他是结善缘的时候,你就会用大脑去了解、接纳对方,可是当你跟他是悪因缘的时候,你的大脑根本无法去接纳对方与他相处,只会排斥、抹黑对方。

 

         所以你会发现,人类在这世间,为了生存只有三种现象:不是一再的把他“美化”;就是一再的“丑化”;另一个就是“无记”,就是对他不熟悉、始终不认识,这就是大脑取向的作用。要是能够真正了解对方,用生命去感受及体会,这就是生命取向的升华。

 

         每一个人都有这么一个珍贵、真实的清净自性心,我们之间所以尊重他、了解他、爱惜他,就是因为这一个清净自性心,那么你的生命质量也将会非常高。如果感受不到自己的清净自性心,更感受不到众生本具的清净自性心,那么,人与人之间就只是擦肩而过,互无交集、视同陌生人而已。

 

         即使因为交谈、表现,而让你感受到,他跟你相应而得到认同,那么这都只是识性的作用,而你的大脑运用也只有这么一点点,不能够真正的进入生命核心,也没有办法去体会真实存在的重点。这样的话,你在这个世间再怎么修,都只是有漏的福报。

 

 

 

4-4   如何用心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就是要自己把握时间,不断的自我锻炼,在过程里,会有很多的心得及感受,这些心得与感受,一定要反复不断的训练。在整个训练及体验中,就是要自己尝试去投入,要能够这样不断的反复练习,才可以说是“完全投入”修行。

 

        当完全投入的时候,会看到生命成长的火花是怎么绽放的。那个体验才是我们的目标,不能用世间的大脑逻辑,去推算所获得的数字和利益。所有制度的逼迫,是福报,没有制度逼迫,就要运用因缘、善根来完成训练。如果有因缘跟福报,而不能好好掌握,那是我们的不幸。

 

        在工作领域里,所领的工作执事,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来往、互动、应对进退,这些都是行法,都是修行。要是不会这样想,即使拼命的诵经、念佛或打坐,未必都是真正、殊胜的行法。

 

        修行训练的本身,它是忙碌、严格的,这当中只要求一半,另一半是自己要求自己,不能逃避。

 

        工作交待你做,不能在那边磋跎、退缩及犹豫不决,要有责任的把工作承担起来。不仅要完成,还要把它做到尽善尽美,不能说那就做做看,不是这样子。要懂得“修行”是什么,修行不是推拖,是一种承担,而且要完全的投入。

 

 

4-5  善用其心

 

      我们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善用其心?父母教导孩子时要怎么用心?你可能会说:我很用心替他选择学校、老师及科系,这叫“错用心”,你有没有真正看到孩子成长所需要的是什么?

 

      在寒冷的冬天里,你可能一大早就要把孩子叫醒:“上课了,乖,赶快起床!”可能被窝一蠕动,冷空气一进去,他人缩得更厉害了。这时候,作父母的可能就开始大吼大叫了:“快迟到了!小孩子怎么这个样子?没规矩!”你是否感到,被窝是温暖的,但来自爸妈的喝斥和教导,却是冷冰冰的。这孩子的内心已经有了缺失,好像少了什么,每天所渴望的一点温暖,就在这里被剥夺了。

 

      小孩子有很敏锐的观察力,为了求生存,迎合这个社会和家庭,调适得很快,而且很厉害。为了要获得父母的赞美或躲避惩罚,会很快、很坚强地去适应,甚至不用叫,时间一到,闹钟一响,马上溜下来,完成大人们的期望,可是,已经丧失温暖的人性了。

 

 

       善用其心,讲的不是多么高远的大事,而是生活中诸般小事要怎么用心,家务事的整理、垃圾、用水、用电、要如何用心地来做。

 

       工作场合中,不是用心争名利,不是勾心斗角,而是完全估凭着良知、生命的责任感,把工作做好,把生活过得好,这就对了!有钱、没钱一回事;有情、无情一回事;有权力、没权力;有地位、没地位都是另外一回事。

       我们心里为什么会一直渴望要有人爱、要有情呢?就是因为内心里缺乏父母亲的这份情,所以一直想透过另一份感情来弥补缺憾。表面上,情爱满足了内心的空虚和飘浮感,但是,它只是一部分而已。就世间的立场而言,这也许够了,可是从生命终极的目标来看,还不足。因为你对教育下一代的方式未必完美,就算能够尽善尽美,执着也很强。所以对于人生的成就,来自于生命的奖励,我们非常地珍惜,也很期望所有人皆能拥有。可是一旦起了追逐之心,内心深处其实已经有了很严重的空虚感。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