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开颅费用要多少钱:三网融合:信息产业梦与体制利益之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24:20
三网融合:信息产业梦与体制利益之争
  • 2010-07-08 14:17:21
  • 作者:
  • 来源:人民网
  • 新闻论坛
  • 我要评论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给出了更为具体的数字,他预测,未来三年三网融合将带动投资和消费6880亿元,提供几十万个就业岗位。而我们也确实看到,2009年中国移动通信对GDP的贡献高达近6%,或许我们可以期待,文化信息产业成为拉动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仅需一条线,即可同时实现看电视、打电话、体验互联网功能的全套服务,品质提高、选择增多,资费却不断降低……这是6月6日国家通过三网融合方案后,不少人心中对三网融合时代怀揣的“美好畅想”。

  “信息产业必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世界。”业界人士一边肯定三网融合的灿烂前景,一边表示中国的三网融合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早在2001年,国务院 “十五”规划纲要就明确提出了“三网融合”的概念,表示要“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此后近十年间,三网融合一直停留在概念层面,进展不大。

  今年1月1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并明确给出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试点,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6月6日,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出台,拟于6月28日开始试点。

  回顾三网融合的进程,长期关注三网整合的易观商业解决方案公司高级咨询顾问金宝华认为是大势所趋,“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曾提出,到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2009年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中国承诺节能减排。既要拉动经济增长,又要降低碳排放量,信息内容产业和文化产业将是一个契合点,而这也是三网融合的关键”。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给出了更为具体的数字,他预测,未来三年三网融合将带动投资和消费6880亿元,提供几十万个就业岗位。在5月16日的“网络经济发展趋势和对策”专题论坛上,邬贺铨表示,信息产业还将至少在今后十年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可以说,信息产业是当今技术最密集、更新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竞争最激烈、知识产权最集中的产业之一。

  而我们也确实看到,2009年中国移动通信对GDP的贡献高达近6%,或许我们可以期待,文化信息产业成为拉动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体制壁垒+利益争夺

  三网融合主要是指通信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业务整合。由于互联网自出生之日起就基本免费的特性,三网融合实际上成为电信与广电间的争夺战。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研究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广电和电信的具体情况是:“广电有足够带宽,但不能实现互动;电信带宽有限,但可以互动。”那是否意味着广电与电信取长补短即可达到“完美结合”?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简单,体制壁垒和利益的争夺是目前掣肘三网融合进程的两大障碍。

  “三网融合已没有技术上的障碍,只有体制上的壁垒。”采访中,几位专家一致给出相同的结论。实际上,国内三网融合的技术早已经成熟,至于业务范围,十年前广电与电信即互有涉猎,却都铩羽而归。

  1998年,广电曾试图开展一些电信业务,但电信运营商强烈反对。此后双方矛盾不断,甚至发生流血冲突。

  1999年9月,信产部、广电总局联合制定《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的意见》(当年国务院办公厅“82号文”转发,业内俗称该规定为“82号文”)明确规定,电信与广电业务上互不干涉,井水不犯河水。此后,广电总局挟“82号文”,也叫停了多个地方电信的IPTV(网络电视)尝试,体制上的壁垒自此形成。

  事实上,体制上的壁垒说到底还是对利益的争夺。截至2009年,我国共有3.8亿网民、7.4亿手机用户、4.6亿台电视终端机以及难计其数的电视受众,这些庞大的用户带来的显在和潜在价值,谁都不愿意舍弃。

  有此问题的不止中国。据中研博峰咨询公司顾问曹永盛介绍,中国广电和电信间的问题具有普遍性,美国在三网融合前和中国一样,广电和电信在带宽与互动上互有长短。三网融合后,美国广电与电信在线路方面进行了重新整合,受众网上点播可以使用电信运营商线路,内容上传则利用广电线路实现,这样既减少了费用,又整合了资源。反观国内广电与电信,双方都希望将更多的业务纳入自己麾下,而非真正从合作的角度考虑问题,这也是三网融合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

  竞争—合作模式

  在此轮广电、电信争夺战中,双方竞争的焦点集中在IPTV上。从6月6日颁布的三网融合试点方案来看,广电掌握了内容制作权、播控权,有媒体称广电在与电信的竞争中“完胜”。曹永盛并不赞同这样的说法,他认为,广电原本就掌握着内容制作和播控平台,只是没有让渡自己的业务而已,媒介的“喉舌”功能也决定了广电播控平台的“不可出让性”。

  金宝华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认为广电与电信有很多不同,从运行模式来看,广电基本上是事业单位,尽管进行了“电网分离和制播分离”两次革命,但由于其提供内容的特殊性,至今仍然没有完全市场化。电信则市场化程度很高,且市值超广电百倍;从产业链上看,二者业务模式也不同,“广电主要以视频内容为主,电信则在通道、用户方面占据优势”。因为有这些不同,所以不能简单地将广电取得播控权认为是广电的“完胜”。

  分析人士均表示,合作才是双方的唯一出路。“广电与电信都不太可能独立发展业务,广电在服务体系、资金及运营能力上有所欠缺,且网络建设不完善;电信则没有IPTV的播控权,对于双方而言,合作发展将是未来的趋势。”曹永盛认为,“目前较认可的模式是,广电运营商提供与内容相关的业务,电信做前期投入、推广、上门安装及资费的收取等业务”。

  另外,从新近出台的三网融合试点方案来看,似乎广电与电信的业务范围已经确定,但是,业内人士认为,地方广电与电信还将有一轮新的谈判。中国移动研究院的一位研究人员告诉记者,从此次申报试点城市来看,地方对此并不热心,若要全面实现广电与电信的合作,显然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最后一公里之惑

  业界常用“最后一公里”来指代到用户终端装备的最后衔接,那么,三网融合又会对普罗大众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铮认为,如果光纤取代电缆,三网融合取代ADSL的话,这几乎将是对所有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他表示,三网融合后如果新旧两种网络并存的话,不会出大问题,如果迅速断掉老的网络,仅使用光纤,由此带来的费用问题可能会在城乡之间产生一道“信息鸿沟”,这样不仅会加深城乡差距以及城市贫困人口和一般人口的差距,甚至会导致通信行业新的垄断和寡头的产生。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人都存有相似的疑问。对此,曹永盛给出了答案,“从业界来讲,更认可‘光铜并存’,即光纤与铜缆同时存在,而非‘光进铜退’。对于用户而言,既可以选择满足高要求的光纤,也可以选择目前的铜缆。对于运营商而言,这比全面建设光纤要容易得多,也没有增加成本开支”。另外,曹永盛认为,即使广电与电信在IPTV方面实现充分合作,“各怀心事”的广电和电信也都不太可能舍弃各自进入客户桌面的“最后一公里”,这也使得三网融合后,IPTV一家独大的情况难以出现。所以,我们看到,广电在积极地进行双向改造,而电信也在不断地增加带宽。对于广大受众而言,未来的形势是,选择增多、竞争激烈、资费下降。

  三网融合确实看起来很美,不过,王铮还是谨慎地认为,对于一场关系到多数人生活的“革命”,应避免过快上马,最好要经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