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双马对车马卒:韦敬鹏:邵氏弃儿 良知荒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05:50

   “邵氏弃儿”事件,已经不愿意作太多的情绪表达了,神经再怎么大条,也只能照常规地爆一句粗口——我干你娘的!人神共愤。

 

  在中国的新闻报道里,有太多的禁区,计生就是其中之一,属于和“军队”一样,触碰不得的红线。

 

  报道出来之后,没有见习惯中的那种报道对象的官方“强硬反弹”,也没见“手记”里提及“可以设想”的那种种采访过程的“阻挠”、“夺命”威胁,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在媒体从业过一定年头的“新闻人”(特指对中国“新闻环境”有切身体会的脱敏者),应该都会有这样的“职业”感受:当一条“重磅”的报道见报之后,心理上就已经有了“预判”,被曝光对象,一定会暴跳如雷气急败坏状地“反弹”,对方会通过各种渠道手段施压、威胁,要让记者“吃不了兜着走记者”,“置当事记者于死地而后快”,可是在“邵氏弃儿”里,属于“重磅报道”后续习惯性要出场的这一“章节”,目前没有见到。

 

  如何解读这“反常”的“冷静”呢?个人试着梳理勾勒一下。一、是报道采访扎实,丝丝入扣,事实清楚,无可辩驳;二、官方显然认为,计生这一条“红线”的报道,没有媒体敢发,压根就没想到居然发出来了,正处于“始料不及”的“未有预案”失措状态,或者“说了纰漏更多难以圆场”以至陷入更大风口浪尖的“台词短路”;三、比较可怕的猜测是,案发当地官方,压根儿就没把报道放在眼里,这是一条“国策”,“体制”这一层“护身符”,会一如既往地强势碾压“异质非和谐”声音,即便有惩罚,也是“官面”而已,板子不会重。四、说明这种“邵阳卖孤模式”,已经不是“独我邵阳一家”的普遍事实,底气就来了,“凭什么就拿我一家过堂”。

 

  个人预计“邵氏弃儿”走向,官方作个“表态”,媒体作个“暖场”后续,握手言欢,“体制”这个“老人妖”继续安然无恙。

 

  这条新闻,你看到的是体制这个“老人妖”的无所不能的“强势”,感触到的是“底线”、“边界”到底在哪里的惊愕与迷惘。

 

  这条新闻,坦白还是美德的话,个人想说的是“同情心”,已经被为人父人母的“血性不足”稀释掉了一些。身上掉下的肉,你来抢抢看,老子不拿刀子砍你就不是人。在这个被侮辱与被损害已经无孔不入的“浊缸”,应该确立这样的“信条”:对于那些总是“找死”的行径和穿着体制这层“皮”的执行个体,无论有多远,等待有多久,都应该千方百计去满足它,就像以色列摩萨德那样,天涯海角也要给予满足它“找死”的心愿。

 

  1897年11月,“中夜屑涕,仰天痛哭,为免瓜分之祸,保中华之种族”的康有为从沪上取道京城,带着一份满含“忧患意识”的“种族生存”问题的文件,呈递李鸿章,建议将一部分中国人“移民”巴西,“开巴西以存吾种”。

 

  2011年,“邵氏弃儿”被福利院转卖出国新闻曝出,肉喇叭里聒噪的“盛世中国”,终于向世界输出了一条“邵阳模式”的崛起大国“价值观”。

 

  “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死到临头让领导先走”,这是盲者的歌声,如秦腔荒凉。盲者的歌声,来为孩子超度,这是“失据”到何种程度的一种“良知荒凉”。

 

  賈葭說的:这个政权受到的嘲笑与鄙视,远远超过古今中外四海列国的任何政权。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