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广场舞的小孩子叫啥:孔学之根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04:31

孔学之根本

孔学的根本是什麽?不是“三纲五常”,不是“学而优则仕”,一部《大学》讲得清清楚楚,就是如何修身,怎样才做一个至诚君子。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没有扎好修身根基,把《论语》当作语录本用,能作什麽呢?孔学最根本的东西在于

1.修身宗旨: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什么是明德?何为明?民是什麽?何是亲民?善是什么?何是止于至善?总之,不是求升官发财,不是求扬名立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2.次修习定、静、安、虑、得

也许孔子的这套修行功夫业已失传。从字面上看,先习止,这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功夫。人如何能止住欲望、平息心猿烈马?起点如此之高,有几人能做到呢?这套功夫许并不亚于道家修身功夫。孔子之所以有那么高的智慧,大概缘于修身有成吧?孔子门人及后世儒家人物真正得入门径的少之又少,多数是在文字上绕来绕去,不得要领,以至于孔学的发展被人导入岐途。(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够使自己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老子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不管是什麽人,也不管是什麽学问,都是在定静之中,无欲之间得来的,只是自己未意识到而已。倘若人终日心神不定,心不专一,贪得无厌,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能学到什么东西呢?能够定静则心安,则能虑,于是能得。难能可贵的得是德,高尚的人格品德。这是君子才能做到的,所以世间君子少而小人多。
 
3.功夫层次:明明德于天下—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

计有八层。要达到此一层,必须先达到后一层,修身是第五层,前面四层是修身的预备功夫,第一层是格物。“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几句话真是关键。格物显然不是通常所说的研究事物,是什么呢?(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孔子自叹研究周易太晚,但是却把他一生的智慧和心得倾注到《易经》中。《易经》《系辞上传》曰:“仰以观于天文,俯以查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这就是 “格物致知”。物,是天地万物,上有日月星辰,下有山水花鸟等万物,如何能穷知?“一阴一阳谓之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就是说那个道是这个一阴一阳之道,是孔子以往没有明确说明的道。延续这个道的是自然之善,形成这个道的则是自然之性。一物自有一阴一阳,所以一物自有其善(非人所独有),自有其性。要弄清楚这些东西就不那么容易了。孔子说:“仁者见之谓仁,知者见之谓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于道,好比盲人摸象。然而道就在身边,就在一花一草,一山一水,一人一事……,人们无时无刻不与道打交道,可就是不知道。由此看来格物致知,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似乎相当于老子所说的玄之又玄的道。

孟子修身,“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此为得天地正气,很不错了,但毕竟不是孔子所说的道,孟子比孔子就差了这么一点。因为这个“气”,后世的人,很多都在“气”上打转,找不到那个道。

试问,有几人能做到这个格物致知?从孔子写的《系辞》看,孔子做到了。其他的人,书写得再多,也就是把老子、孔子的东西翻炒一遍而已。姑且不说“善养吾浩然之气”有多玄,即便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少有人能够接受,能够做得来。

5.君子之路:格物、知至、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由前至后循序进行。先有本钱再做生意,搞无本生意,买空卖空,就是投机倒把。有多少人不搞投机倒把?有人不愿修身,甚至把家搞得妻离子散,还充君子,还要侈谈治国、平天下,岂不知是牛皮吹得太大了吗?所以后世多出伪君子,走假仁假义那条路。靠这帮人管理国家,国家倒霉,百姓遭殃。过去洋人把中国叫大国、弱国、东亚病夫,任其侵占、瓜分,不就是这个原因吗?(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诚,意诚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齐,家齐而後国治,国治而後天下平。)

6.君子之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

《大学》特别提出本末倒置的问题。“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不幸的是,后世本末倒置已然成风,人们可能早已不知道何为本,何为末!
 
从以上看来,作一个真正的君子是何等难!我们都配不上。我们怎么能够理解孔子呢?还有什么理由指责孔子呢?(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