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西法玄月与沧月:第一政论周刊:干部别号直击——人民论坛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25:44
 

第一政论周刊

第18 期

  别称,乃正式称谓之外的称谓,也可叫别号、绰号、浑号、外号等。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有这样那样的“别号”,作为倍受关注的群体之一,干部群体同样被赋予很多“别号”,其中有“焦裕禄式的好干部”、“王瑛式干部”这样充满赞誉的称号,也不乏“官油子”、“天花板干部”、“裸官”这样的戏谑称谓。有的“别号”直击某些“问题干部”的要害,惟妙惟肖地为他们画像;有些可能有失偏颇,但是代表着群众们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我们不妨对这些别号一一盘点,并加以判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三拍干部:“三拍干部”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重庆市委三届六中全会讲话中所言及的词语。这类官员不下基层,不搞调研,上情不明,下情不清,“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出了事“拍屁股”走人。(来源:《重庆商报》)

数字直击:

仅2007年1月至11月,全国审计机关共查出因决策失误和工程建设、公务消费等活动中的损失浪费金额达271亿元。

关注理由:

“三拍干部”严重脱离实际,往往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按理说,这类干部经不起实践检验,难以长期滥竽充数,从根本上来讲是“没有市场”。然而,现实生活中,偏偏是这类“三拍干部”还为数不少,特别是在招商引资上。

简评:

“三拍干部”的四大危害,其一,胡乱决策,对地方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将直接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其二,“三拍”干部不受督察处理就拍屁股走人,无异于对干部管理的蔑视和挑战;其三,“三拍”干部对人民群众不负责任,久而久之会冷了百姓的心;其四,对“三拍”干部放纵,只能助长其恶习,使其到另一个地方更加肆无忌惮,无恶不作。[详细]

典型例子:

2009年8月17日,陕西省宝鸡市市长戴征社及宝鸡市环保局局长王海鳌确认,造成凤翔县长青镇数百名儿童血铅超标的元凶是长青东岭冶炼公司。而之前确定引进东岭集团,却是一些领导拍桌子做的决定。

两手干部:所谓“两手干部”,是指“干工作有一手,搞腐败也有一手”的干部。也有人将“两手”干部分为“一家之主”型、“官官相贿”型、“精英人士”型、“温和腐败”型等4类。暂且不论这种划分是否科学,但无论怎样划分,可以说:一边贡献、一边腐败,一路辉煌、一路堕落,创业大显身手、贪腐出手不凡,为官得心应手、谋私心狠手辣,政绩虽不菲、贪赃也惊人,口碑还不错、私下却污浊,则是“两手干部”的基本特征。其干工作,人人可见,可称为“露一手”;其搞腐败,隐蔽性强,可谓之“藏一手”。(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关注理由:

“两手干部”是最让人痛惜的干部,一方面他们能力出众,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也有显赫的“政绩”,另一方面,在为任牟利的同时他们又不忘自己牟利。虽然总体上看,对“两手干部”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绝对不能因为做出了“政绩”就姑息养奸。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人对作出“政绩”的腐败官员并不排斥,相反倒是报以宽容。

简评:

对“两手干部”的不排斥,反映出民众对一些官员的失望并导致期望值的降低。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说过:“群众对自己不担任公职,不一定感觉懊恼”,“但一听到公务人员正在侵蚀公款,他们就深恶痛绝。”[详细]

典型例子:

2011年原郑州市副市长、郑东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庆海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在谴责的同时,人们也看到了王庆海的各种政绩,例如让郑东新区“再造一个新郑州”的设想逐步走向现实,可以说,郑东新区有今天之发展,王庆海功不可没。这样的“两手干部”还有其他,如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中共泰安原市委书记胡建学等。

裸体官员:简称裸官,是指配偶和子女非因工作需要均在国(境)外定居或加入外国国籍,或取得国(境)外永久居留权的公职人员。是深圳市委市政府2009年11月25日颁布实施的《关于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暂行规定》中提出的新概念,目的是加强官员的有效管理和廉政监督,成功阻止国内或某些外派机构的官员腐败犯罪后携巨款潜逃海外、逃避打击。(来源:《南方日报》)

关注理由:

“裸官”现象在一些官员中早已暗中流行,在大权在握,炙手可热之时,将妻儿全部移民海外。虽说“裸官”不一定都是贪官,但是,大量外逃贪官却大部分是“裸官”。“裸官”的出现,反映出贪官风险意识的增强,这和反腐败力度的逐渐加大成正比。

直击数字:

据有关媒体报道,从1995年—2005年,共有118万官员的配偶和子女在国外定居。如果我们说“裸官”的话,也就意味着至少有一百万“裸官”,这是很可怕的数字。关于中国贪官外逃,据此前商务部的披露,我国大约有4000名腐败官员逃往国外,带走了500多亿美元的资金———折算成人民币,差不多人均1亿元。

简评:

贪官的出现已经让人难堪,裸官的诞生更是让人忍无可忍。党员干部尤其领导干部在当前国际国内复杂局势面前,如何坚守、保持、发扬共产党员的本色和光荣传统,成为摆在每一个共产党员面前的现实而迫切的任务。这是考验更是机遇,经得起考验必将历久弥坚,经不起考验则会滚鞍落马。

典型例子:

庞家钰,原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其妻儿早在他大权独揽的时候,于2002年移民加拿大。庞家钰自己在国内当官腐败、将家属移居海外,直至2008年6月被判刑。
  蓝甫:原厦门副市长,与赖昌星案有涉,索取收受贿赂500多万,案发后携妻仓皇出逃澳大利亚。  
  许国俊:原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原行长,与他人盗用4.83亿元后,远遁海外。   
  董明玉:原河南省服装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现住美国新泽西州。

官油子:善于攀龙附凤、投机钻营、见风使舵的官员,称为“官油子”。而他们能在波谲云诡的官场上左右逢源,成为政坛“不倒翁”,靠的就是这种为官的“油滑”和世故。这类人一是善于跑官,从拉关系、套近乎,到察言观色、投其所好,都是他们的“长项”。二是善于谋官。三是善于保官。(来源:《人民论坛》杂志)[详细]

关注理由:

“官油子”是人们对那些投机钻营、见风使舵的“不倒翁”式干部的俗称。在我们干部的队伍里,确有一些“官油子”。他们吃着国家的俸禄,掌控着行政资源和行政权力,却在其位,不谋其政,使许多好的方针政策难以有效贯彻落实,执行力打折扣,甚至干着有损党和国家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情,败坏了官场风气,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而且很具传染性。

直击数字:

根据人民论坛千人问卷组的调查:77.8%的受访者表示对官油子“十分反感,厌恶”,表示“佩服”的占11.02%,表示“可以理解”的占5.32%,表示“不能一概而论,要视具体情况”的占4.94%,仅有0.91%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由此可见,近八成的受访者对官油子的表现表示不认可。[详细]

 

简评:

德行是官员的绩效形象,记录着官员的品德和责任。对于只懂玩权术的官员,固然要遭到公众的唾弃,但是只要权不干事、干事不负责的官员,公众也不会信任,只有敢说敢做敢负责的官员,才能在公众心目中留下好印象。 [详细]

天花板干部:在成长过程中,大多数官员达到一定级别后,晋升空间越来越小,从而在不同阶段上遇到自身仕途的“天花板”。处在这种状况的干部被形象地称为“天花板”干部。(来源:《人民论坛》杂志)

关注理由:

造成“天花板”困局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制度安排、学历问题、年龄因素等等。面对“天花板”,若不能理性应对,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负面心态,轻者因此丧失工作动力、得过且过,重者可能以权谋私、误入歧途。比如官场的“59岁”现象。因此,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天花板干部”。

直击数字:

根据人民论坛千人问卷组的调查:“天花板”干部的存在,最大的危害是什么?35%的受访者选择“一些干部觉得升迁无望,开始混日子,得过且过,带坏官场风气”,32%选择“阻碍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人才干事,影响执政能力提高”,28%选择“一些干部觉得手中权力时日无多,贪污腐败”,3%选择“其他”。 [详细]

 

简评:

人在官场,谋求升迁必然成为各级干部的重要价值取向和工作动力,但对于多数人来讲,并不是能力问题,也不是工作不努力,而是外在的不以个人主观意志改变的因素或者说是制度因素堵塞了他们上升的通道。
良好的制度设计,让大家都充满希望。从人事升迁的角度看,升迁希望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能是理论上的可能性,但是如果“升得其人”,人们的积极性就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所以,“天花板”现象的根本解决之道,在于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详细]

地板干部:是对一些基层干部的称谓,他们大多数一辈子都是“科员”,只能在“地板”上原地踏步。许多乡镇干部,他们自称为“地板干部”,权力不大,工作庞杂,压力不小。他们中的大多数默默奉献在基层一线。(来源:《人民论坛》杂志)

关注理由:

“投身乡镇英勇无畏,工作生活极其繁碎,各种检查屁股紧追,日不能息夜不能寐,接待应酬经常喝醉,不伤感情只好伤胃,身在其中方知其味……”这首网上盛传的打油诗算得上“地板干部”的真实写照。他们大多默默无闻,虽然有一肚子苦恼,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敢挑破说,一怕上级领导说他们牢骚满腹、影响以后的“进步”,二怕老百姓说他们矫情、博同情。但他们却是直接与公众打交道的主要群体,撑起了社会发展的基石,他们的生存状态和诉求更加值得关注。[详细]

直击数字:

记者在河北某县级市调研时了解到,该市核定的乡科级领导职数为407人,仅占公务员总数的10.55%,与乡科级以下非领导干部比为1:8.1。像一个金字塔,处在塔尖的就是那么几个人,大部分工作人员很有可能在科员位置上退休。

简评:

持续升温的“公务员热”,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研究生,怀着热切的希望进入公务员队伍,他们中绝大部分也要从“地板”干起。他们有想法,有闯劲,能不能经受“地板”的考验还不好说。给“地板干部”希望,就是给即将进入基层的和渴望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希望,就是为他们安心扎根基层、艰苦创业鼓劲加油,就是为我们党永葆青春提供动力。[详细]

三门干部:“三门干部”是网友对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进了机关门的新公务员的戏称,意为善于考试但缺乏基层工作阅历。家门——校门——机关门,这是目前中国不少新公务员的就业路线。

关注理由: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日前在“纪念公务员法实施五周年座谈会”上表示,“由于近年来公务员考录对象的主体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带来了领导机关三门干部增多、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比例减少等新的结构性矛盾。这种情况会加大领导机关脱离基层、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危险。”

直击数字:

根据中组部的统计,目前,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中,直接来自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多达44.6%,而具有县乡基层领导经历的仅占12.5%。据对中央机关某部门的统计,缺少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比例,1990年为6.3%,2000年达到35.5%, 2010年已高达52.1%。目前,中央明确到2012年省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应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2011年省级以上机关录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要达到85%。

简评:

应当承认,不少大学毕业生通过公务员考录进入机关工作,为机关增添了新鲜血液,使公务员队伍的知识结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然而,这些年轻干部,由于缺乏基层工作经历,客观上对基层情况和社情民意了解不够,容易造成工作作风不实、机械处理问题等情况,对开展工作和个人成长都不利。我们要客观辩证的看待“三门干部”,也要让更多“三门干部”有机会接地气。

蝜蝂式干部:是指有些干部做事很多却成效不大,有些干部事必亲为但效果未必很好,这个说法来源于一种小动物——蝜蝂。“蝜蝂式干部”干了很多,成效却不大;付出不少,收获却无几;事必亲为,效果难说好;忙里忙外,起色实堪忧的干部。这样的干部,只有“苦劳”,没有“功劳”,领导不欣赏;看似“拼命干”,实则“瞎忙活”,同事有怨言;人虽吃了亏,戏却不好看,群众不满意。(来源:《人民日报》)

关注理由:

蝜蝂是文学上虚构的小虫,但现实生活中,“蝜蝂式干部”却屡见不鲜:芝麻西瓜都往怀里抓,结果得不偿失没收获啥;目标不明目的不清,忘了“为什么出发”;眼睛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却不知已无资源可开发;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因循守旧代价大。[详细]

直击数字: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到10多个省区市调研、与50多位县委书记交谈,“‘多’和‘累’是与县委书记们交谈时频繁听到的词。”

简评:

中肯地说,领导干部压力大和发展目标高、时间紧、任务重等外部因素有直接关系。但是,主观方面也要看到,有些领导干部自身的“蝜蝂情结”,也是导致其疲惫不堪、心力交瘁的重要原因。综合来看,至少有三道“减法”题,亟待这些领导干部去解开。学会减掉不切实际的欲望。学会减掉不合目的的劳碌。学会减掉并非必要的交际。

四怨干部:怨“上”、怨“下”、怨“别人”、怨“前人”被称为现代官场的“四怨干部”。在面对困难、问题、矛盾的时候,一些领导干部却摆不正心态、放不平心绪,由此生出种种“怨”来。除了前面四种怨,还有另外一种四怨:怨条件、怨环境、怨制度、怨文化。(来源:《人民日报》)

关注理由:

四怨干部就是庸官懒官,其最大的特点,是散漫拖沓、暮气沉沉,不论发展压力多么大、民生问题多么急、机遇变化多么快、上级要求多么紧,他们总是快不起来,悠悠然地磨蹭着,心也懒、嘴也懒、手也懒、身更懒。一旦出现问题、面对矛盾,却仍然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怨这怨那。这种干部,极大的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所以,“四怨”,是态度问题,也是能力问题。

直击数字:

干部最“怨”啥?人民论坛千人问卷针对干部群体的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科学、不公正”(占总76.5%)、“上级领导水平差,不讲民主、瞎指挥”(占总72.3%)、“收入待遇低与付出不匹配”(占总68.2%);另外,还有58.35%的受调查者选择了“下级执行力弱,行动力差,有令不行、有禁不止”,45.33%的受调查者选择了“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工作”,41.92%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别的单位或部门不讲协作、团结,都打自己的小算盘”, 32.86%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工作客观条件差,缺乏资金、缺乏人才”, 36.16%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其他”。[详细]

简评:

抱怨总比行动容易,牢骚总比工作轻松。积极向上的人,看问题背后的机遇;消极无为的人,看机遇背后的问题。“四怨干部”丢失的,正是信念和信心。改革深水区、矛盾攻坚期,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重要的,不是抱怨问题,而是解决问题。只讲抱怨、只发牢骚,问题永远都是问题。[详细]

鼠标干部:是指这样一类干部,墨守成规、懒散拖杳、敷衍了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工作缺乏必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领导推一下走半步,就像电脑上的鼠标不点不动,因此被群众形象地叫做“鼠标干部”。(来源:《人民论坛》杂志)。 

关注理由:

“鼠标干部”产生的危害不小:他们惰于进取,能力平平,难以承担大任,打不开局面,会给工作造成直接损失,贻误发展时机,严重危害党的事业;他们懒散拖杳会产生教条主义、官僚主义的坏习气、坏作风,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这是一种工作态度问题,工作责任心问题,也是一种工作作风问题。

简评:

“鼠标干部”现象的发生,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工作制度、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强化大家的工作责任心和人生使命感。制度也好、环境也好,最终都要通过每个人的内因起作用,所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引导大家正确地认识工作的意义,认识人生的价值,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够真正克服“鼠标干部”的现象。[详细]

鼠标干部:

“鼠标干部”画像:他们不思进取, 得过且过,工作中没有高标准严要求, 没有创先争优的劲头,没有开拓进取的精神, 没有一抓到底的作风。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困难低头过,占着位子不干事,拿着工资不出力。对上级的指示精神满足于当“中转站”、“收发室”,口号喊得多,办法想得少,光说不练。工作被动应付的多,主动积极的少。

.clear{ clear:both;}.speFooter{ width:1000px; height:72px; margin:0 auto; clear:both; text-align:center; line-height:24px; font-family:Arial, simsun; font-size:12px;}.speFooter a{text-decoration:none;}.speFooter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speFooter .footLink{ line-height:22px;}.speFooter .footLink a{ padding:0px 8px;}.speFooter .copyright{ line-height:22px;}.clear{ clear:both;}.speFooter ul, .chaFotNav li{ margin:0px; padding:0px;}.speFooter li{ list-style: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