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宠蟹兵:怀化现代农业进程研究与实证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47:01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统计分析 > 怀化市


怀化现代农业进程研究与实证分析
[ 来源: 怀化市统计局    发布: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9-10-30 09:50 ]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有别于以采集、游牧为主的原始农业和以人力、畜力、铁木农具为主的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以科学化、产业化、市场化为主要特征,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6次锁定“三农”问题,先后出台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党和国家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改革开放后,怀化的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具备了一些现代气息,现代农业的轮廓开始显现,但总体水平仍落后于全国、全省和先进地区,且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一、怀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现状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业、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1993年怀化地委、行署正式提出了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战略;1998年地改市后的怀化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充分发挥怀化区位和资源两大优势,打造五省(市、区)周边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农业产业化、山区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进程的战略目标;1999年7月具体制定了《关于怀化市实施农业十大农业工程的意见》和《怀化山区农业产业化实验方案》,从此揭开了怀化农业发展的新篇章,怀化现代农业由此起步。
(一)生产基地初具规模,标准化生产加速推进
近10年来,怀化以土地流转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为依托,在基地建设上实施大宗产品抓精品、特色产品抓规模、珍稀产品抓开发的发展战略,打破趋同格局,推动农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了全市农产品优势产业带的形成,优化了农业区域布局,提高了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到2007年底,已建成林业产业基地100万公顷;家畜、家禽、水产养殖基地164个;以柑橘为主的优质水果基地63.32千公顷;中药材生产基地155个。到目前,以溆浦、洪江市、中方、芷江为主的优质粮油产业带,以溆浦、麻阳、辰溪、洪江市、芷江、会同、靖州为主的优质水果产业带,以沅陵、会同、通道、新晃为主的牛羊和家禽养殖产业带,沅陵、会同、通道、靖州、洪江区为主的竹木产业带,以溆浦、沅陵、靖州、会同、通道、洪江市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带。全市农村常住户种植面积在15亩以上的大户1.12万户,其中50-100亩的大户112户,100亩以上的7户。标准化理念得以加强,加大了认定、认证力度,发展培育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和地方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全市已完成37个农作物品种的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236万亩,获“三品”的认证品种达128个;建立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示范面积23.9万亩,带动辐射的面积达200余万亩。
(二)农产品流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农业的服务方式有所创新
在农产品流通保障体系方面,怀化已开辟了五大特色农副产品专业市场,52个农产品批发市场,239个综合贸易市场,商业网点近10000个。怀化果品蔬菜市场达7000平方米,配套了检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商品批发和冷藏保鲜中心,交易额达3亿元,成为湖南西大门的一大亮点;靖州的茯苓批发市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集制种、加工、仓储、销售、运输于一体的交易市场。全市完成了市县两级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了乡镇农产品信息网站25个,龙头企业和协会也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电子商务、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等现代物流手段开始运用。兴办了一批农工商、林工商、牧工商公司以及畜禽养殖、加工股份有限公司、供销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其中专业合作社103个,专业协会1178个,并培训了一批职业农业经纪人。各地还积极探索开展各类专业化服务,已覆盖农资配送、机耕机收、病虫防治等领域,推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进程。
(三)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迅速提高,生产手段和物质装备明显改善
到2007年,怀化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41%(数据源自科技部门),比1996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05.33万千瓦,是1996年的2.1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6.78倍,其中:每公顷耕地配置的农机动力6.87千瓦,是1996年的1.7倍,是改革开放初的5.97倍;平均每个农村劳动力拥有农机动力0.79千瓦,是1996年的1.71倍,是改革开放初的3.85倍。农村居民年人均用电量107.2度,是1996年的1.68倍。每百户农户拥有的固定电话从1996年的4台增加到2007年的56台;移动电话从无到有,2007年达到45台。从2003年开始农村通达、通畅工程以来,完成农村公路建设6000余公里,新增112个乡镇和514个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新增590个行政村通公路。农业生产手段和物质装备的改进,农村的科技化、信息化、电气化、机械化水平的进步以及交通状况的改善,带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007年怀化劳均农业增加值达到了5863元,比1996年增加了一倍。
(四)农村工业化强势推进,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初步显现
近10年来,怀化重视农产品加工生产,注重了农产品的招商开发和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扶持。在湖南实施的湘西地区大开发战略中,怀化26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列入规划,完成项目投资可达100亿元,骏泰纸浆、汇源果汁、海联果蔬等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已投产营运。到2007年底,怀化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141家,年营业收入58亿元;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4家,带动农户25万户,连接基地48.4万亩,建立农作物定单面积110万亩,全市本地农产品加工率达到20%,农村工业增加值占整个农村非农产业的比重达到37.56%。随着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怀化的工业化率已突破了30%的临界值,达到了能够以工补农的阶段,标志着“反哺”时机的到来。
(五)大力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农业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
通过积极参展、运用互联网宣传、培育出口企业主体等,目前怀化市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已有10余家,出口产品包括油料、竹地板、茯苓、茶叶、生物医药、牛肉、雪峰片片桔等,农产品出口额最多的年份可达700多万美元。在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同时,全市农业招商引资氛围浓厚,特别是2003年来,连续举办了5届湖南西部农业博览会,共签定各类农业招商项目124个,投资总额达89.78亿元;签定农产品定单93个,合同金额9.27亿元,有力地加速了农产品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提升了怀化农业发展的外向度,同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流通渠道,推进了怀化构筑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进程。
二、对怀化现代农业进程的监测结果、分析和评价
在监测怀化现代农业进程中,我们参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中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以农业生产手段、农业劳动力、农业产出能力和农业生产条件4要素为一级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和统计数据的可得性,在每个一级系统中又分别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共l8个指标作为二级子系统,计算出怀化1996年和2007年两个代表性年份农业现代化监测的量化数据。
第一步:选择二级子系统的指标。农业生产手段包括科技化水平、机械化水平、电气化水平、水利化水平、信息化水平、农产品加工水平6项指标,分别以农业科技贡献率、每公顷土地拥有的农机总力、有效灌溉耕地面积的比例、农户电话普及率、农产品加工率加以反映;农业劳动力素质包括农业文化劳动力素质、非农业劳动者比重、农技员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3项指标;农业产出能力包括劳均农业增加值、每亩土地粮食产出能力、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4项指标;农业生产条件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化水平2项国民经济发展系统的支持指标和自然灾害成灾率、水土流失面积的比例、森林覆盖率3项自然生态和农作物生长环境指标。
第二步:确定系统的指标的权重。为了充分利用数据的信息量,最大限度地限制人为因素,我们按照国家标准,结合最大方差赋权法确定各级子系统的评价指标的权重。
第三步:制定二级子系统指标的农业现代化的标准值。我们在参考国家统计局、农业部软科学课题(2000-12)“沿海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与政策措施研究”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到近期的变化动态,对个别指标如土地粮食产出能力、农技员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森林覆盖率作了一定调整,并分别对18项指标赋予了相应的标准值。
第四步:根据上面所建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我们搜集和整理了1996年和2007年怀化、湖南、全国相关统计数据,计算出两个年份各项指标的实际值。
然后,根据各项指标的标准值,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AZFFCX.BAS程序,采用逼近法,得出怀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各子系统以及总体情况的进程,并与湖南、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以上对怀化现代农业进程的监测以及和湖南、全国的比较,可以看出怀化现代农业的发展呈现出如下阶段性特征:
(一)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整体水平仍然低于湖南、全国的平均水平
从总体来看,农业现代化指数呈逐年递增的态势,从1996-2007年, 农业现代化指数从30.34%提高到43.4%,平均每年递增1.18个百分点,但进程相对缓慢,每年的推进速度比湖南略高,低于全国0.41个百分点。到2007年末,怀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于湖南7.5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3.73个百分点,仅相当于湖南、全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如果把标准值所确定的界限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门槛的话,目前就怀化而言,我们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才走了三分之一强的路程,今后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二)森林覆盖率高、自然灾害成灾率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明显优于湖南、全国
怀化生态自然环境和农作物生长环境明显优于湖南、全国。如: 森林覆盖率在1996年已超过了50%,2007年森林覆盖率指数高于湖南11.8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48.69个百分点;怀化的水土流失率2007年为18.55%,低于全国28.58个百分点,水土流失面积指数高于全国20.65个百分点。 2007年自然灾害成灾率为48.06%,低于湖南19.6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3.1个百分点,相应的指数高于湖南21.8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44个百分点。
(三)绝大部份分项水平落后于湖南和全国平均水平,核心指标差距非常明显
到2007年末,在整个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18个分项中,有16个项落后于湖南、14项落后于全国。.除森林覆盖率高于湖南、全国,自然灾害成灾率低于湖南,每公顷耕地拥有农机总动力、耕地有效灌溉面积比例高于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比例低于全国外,物质装备和生产手段、劳动力素质、农业产出能力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业的反哺能力均落后于湖南、全国,特别是核心指标差距非常明显。如:农业生产手段系统中,农业科技贡献率低于湖南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0个百分点,科技化水平指数低于湖南9.2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5.38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率低于湖南9.6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47.09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水平指数低于湖南11.3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55.4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用电量低于湖南41.97度、低于全国650.14度,电气化水平指数低于湖南5.2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81.27个百分点。农业产出能力系统中,农民纯收入低于湖南1425元、低于全国1661元,农民收入水平指数低于全国14.2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6.61个百分点。在生产条件系统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湖南5431元,低于全国9611元,相应指数低于湖南21.72个百分点、低于全国38.44个百分点。
(四)少部分分项指标进程呈现逆向变化的态势
监测结果显示,怀化每千个农村劳动力中科技人员的比例由1996年的1.09‰下降到2007年的1.06‰,相应指数由10.9%下降到10.6%;由于灌溉能力下降,有效灌溉面积比例由1996年的75.09%下降到2007年的62.56%,相应指数由75.09%下降到62.56%。农民纯收入和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由1996年的29.3:100下降到2007年的26.89:100,相应的指数由58.6%下降到53.8%。
三、怀化发展现代农业的难点和制约性因素分析
怀化发展现代农业有很多有利条件,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环境资源比较清洁,农业劳动力资源富足,森林覆盖率高等,但也存在比其他地区更多的困难和制约因素。
(一)先天自然条件制约多
怀化全境地处东经108°47~110°03′,北纬27°53′~29°06′。北有武陵山,南有南岭,东面雪峰山纵贯南北,西面临近云贵高原,全区为两峰夹一垄,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的狭长地带。山地占全区总面积的70.5%,丘岗、岗地、平原、山原、水域分别占17.9%、4.1%、4.2%、0.6%、2.7%。全区大致是“七山二丘岗,一分平原加水域”,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农业地区,喀斯特(又称岩溶)地貌充分发育, 这一地貌状况孳生出四个不利后果。
1、耕地资源少。农业发展最基本要素是土地资源。怀化地域幅员在湖南最大,占12.6%,而耕地只占湖南7.62%。2007年末,怀化实有耕地面积为29.89万公顷,虽然列湖南第六位,但比常德市少16.24万公顷,比邵阳市少9.62万公顷,比衡阳市少7.17万公顷,比永州少2.91万公顷,比岳阳市少2.09万公顷。益阳市的地域面积不足怀化的一半,耕地却和怀化相当。目前怀化人均拥有的耕地仅0.88亩,比全省0.84亩略高,但远低于全国1.48亩水平。
2、耕地质量不高。主要是平地少、坡土多、分布散。耕地的这种分布状况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管理,特别是大型农业机械推广使用困难。目前,怀化平均每公顷耕地农机总动力为6.87千瓦,低于全省2.85千瓦。与平原地区比较,差距更明显,如:比我省洞庭湖区的岳阳市低5.48千瓦;比常德市低0.89千瓦,比益阳市低4.82千瓦。
3、基础设施投入成本高。山区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村寨规模小,给文化、教育条件及交通、水电、通信基础设施的改善造成极大困难,成本数倍于平原地区,不利于农业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4、土壤水分保持能力相当对较差。怀化喀斯特面积占有相当比重,使怀化变成了一个大漏斗,年均1000多毫米的丰富降雨很快就被地下溶洞渗透到低海拔地区,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很差,连续10天不下雨,旱情就露头。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大灾大减,小灾小减,风调雨顺增点产”的被动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目前怀化水利灌溉设施老化, 带病运行,安全隐患较多。全市现有小一、二型水库1120座,大中型水库32座,其中约95%是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病险水库达380座,蓄水能力下降,有效灌溉能力下降。2007年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为18.7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62.56%,比1996年下降了近13个百分点。
(二) 农业产业化链条的核心环节难以突破
怀化工业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达31个,但涉及农产品加工的仅7个,主要分布在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加工、饮料制造、竹木加工、造纸及纸业制品、以及中药片加工等领域,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56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技术水平落后,农产品加工和销售能力有限,制约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规模以上加工企业的个数占整个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比重不到10%,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仅1家。
为了反映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状况,我们采用了国际上常用的农产品加工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相比的办法衡量农产品加工工业发展水平。
根据测算,怀化农副产品加工产值只占农业总产值的36.6%,明显低于全国的平均值83.69%,全省的46.23%,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山东差距更大。而发达国家农副产品加工与制造业总产都是农业产值的2-4倍。
从怀化农业内部行业看,占整个种植业产值比重42.08%的粮食,虽然有金珠米业、五溪米业等龙头企业带动,加工产值11亿元,但原材料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外省外地,对本地农户的带动不够;占牧业比重达71%的牲猪,绝大部分以自然原态形式流通和消费,加工率不到1%,仅极少量的进行简单冷冻分割和腊味品初级加工;占水果产值54.63%的柑桔目前加工产值仅4516万元,占整个柑桔产值的比重不到8%。
(三)小规模生产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矛盾突出
对农民来说,耕地首先是最基本的“生存资料”。绝大部分农民认为土地是自己的命根子,虽然相当部分农户长期在外务工经商,但仍不愿放弃土地,因而土地大规模流转集中的难度非常大。
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怀化农户租出、包出过耕地的5.27万户,仅占总户数的5.87%;租入、包入、转入过耕地的9.04万户,仅占总户数的10.08%;租入或租出过耕地的户数有共4.25万户,占总户数的15.87%。2006年末,怀化农村住户常住户共有897720户,其中经营耕地在3亩以下的339395户,占37.81%;经营耕地在3-9亩的503699户,占56.11%。在土地集中程度较低的情况下,目前集中上百亩的耕地牵涉的农户数量就达几十户,容易引起社会矛盾和纠纷,土地流转的操作实施难度较大。
怀化共有农业人口403万,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0%以上,人多地少的矛盾一直比较突出。从过来的情况看,怀化传统的农耕水平并不低,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比全国平均水平略高,但是由于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农业的劳动生产效率一直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延缓了现代农业的进程。2007年,怀化农业从业人员劳均农业增加值为5863元,低于全国3072元,低于全省2739元。
(四)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
从财政的投入看,从1996年-2007年11年的时间里,各级财政对怀化农业的总投入虽然逐年在增长,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保持在7-10%不低的水平,但多数年份这一比重呈下降趋势。一方面由于怀化本身是个“吃饭”财政,一方面由于现代农业对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花费时间长,地方政府缺少内在的积极性。因而,农业支出中用于生产性建设和综合开发利用的投资严重偏低。 2004年以来,虽然财政投入明显增加,但主要是国家政策性投入对农民直接补贴在增加,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性生产投入仍然很少。
从农户自身的投入看,怀化农民收入一直低于全省、全国水平,差距尚在拉大。到2007年,怀化农民纯收入与全省差距由1996年的488元增加到1425元,与全国差距由1996年的622元增加到1661元。受收入低的制约,怀化农民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十分有限,2007年人均生产性费用支出821.21元,低于全省383.35元,低于全国611.49元;人均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仅44.82元,低于全省40.93元,低于全国106.9元。
从信贷投入看,2007年怀化农业投入的信贷规模达到了307436万元,比2000年增加10.16倍,比重由2000年的3.8%提高到15.18%,但农业新增贷款占各项贷款增加额的比重从2006年开始明显回落。特别是目前农村金融机构普遍认为现代农业虽然收益大,但风险也大,不如传统农业收益稳定,贷款投放仍主要局限于传统小农业领域,大多用于支持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收购与加工等。信贷期限结构,主要是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信贷周期上,仍然是传统的春贷秋收。因而,新增贷款缺乏新意,存量贷款调整困难,基础设施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农业机械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信息化、农产品商品化等代表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信贷需求远未得到满足。
(五)农村劳动力素质低
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怀化农村常住人口的劳动力中,未上学的占7.87%,比全省、全国分别高3.17个百分点、1.07个百分点;小学文化的占38.1%,比全省、全国分别高3.6个百分点、5.4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的占45.48%,比全省、全国分别低3.12个百分点、4.02个百分点;高中文化的占7.91%,比全省、全国低3.29个百分点、1.89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文化的占0.64%,比全省、全国分别低0.36个百分点、0.56个百分点。同时,农民就业培训覆盖率也不高,曾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劳动力较少。据全市第二次农业普查的结果,常住人口中农民外出从业总人数达到77.24万,经过专门培训由政府和单位组织输出的仅占4%。在当前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正在从体能优先向技能优先转变和就业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怀化劳动力素质低下和劳动力技能培训比较薄弱的劣势已较为充分地表现出来,到2007年末,怀化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的比重仅26.67%,低于全国10.0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0.58个百分点。
四、怀化现代农业进程的中远期展望和预测
怀化目前农业现代化水平为43.4%左右,再通过7年的努力,到2015年,怀化农业现代化水平将达到目前全国的平均水平(57.1%);通过9年的努力,到2017年,怀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将超过60%,由起步阶段迈入冲刺阶段;到“十三末”的2020年,怀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将完成71.41%;要全面达到现代化(即所有指标达到100%)还需40年左右的时间。
五、加快发展怀化现代农业的对策和建议
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怀化正面临重要的历史机遇期。从国际看,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历程和普遍规律,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从国内看,我们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为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自身看,一些地区或产业形成了现代农业的雏形,传统农业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相对于其他发达地区而言,怀化固然有很多不足,存在着更多的制约性因素,但是穷有穷的潜力,土有土的特色,只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自身实际出发,有所选择、突出重点,循序推进,合理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五溪农耕文明的内核,弘扬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充分吸纳现代文明成果和产业经济要素,装备先进的科技手段,我们完全可能走出一条具有怀化特色和时代风格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一)把选准主导产业、壮大产业基地作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切入点,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怀化的资源禀赋客观地决定了主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只能自求平衡,很难与其他资源相对丰富地区在主要农产品商品量增长方面一争高下。因此,必须十分注重突出特色资源优势,要继续按照“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地方特色”的思路,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业和产品三个层次上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一是要选准主导产业。怀化山地资源丰富,麻阳县、洪江市的冰糖橙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地方优良品种,在全国其他地方仅湖南的郴州少量地方可以种植;怀化雪峰山区是我国南方著名的“中药材宝库”,蕴藏量居全国第二,湖南第一;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推广的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油茶,怀化也是最佳适生区域和主产区之一;怀化作为湖南四大特色烟叶最优生态带之一,具有特色烟开发的巨大潜力;林业用地面积2636万亩,森林蓄积为湖南第一。这些资源都是怀化发展产业的最大优势。因而,要坚持把“有资源优势、有地方特色、有市场潜力、有发展习惯、有技术支撑”的竹木、柑桔、茶油、中药材、烟叶、茶叶等作为主导产业,科学规划、精心培育,提高效益。二是要壮大产业基地。加速推进100万亩优质超级稻标准化生产、5万亩名优茶叶、35万亩优质柑桔原料、200万亩工业原料林、100万亩油茶产业开发、50万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10万头优质肉牛、10万亩优质烟叶、50万亩中药材(GAP)9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落实,力争通过10年的努力,基地形成年100亿元的农业产值能力,全市农产品的商品率提高到70%以上,从整体上提升怀化农业的特色化、专业化、产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水平。三是应重点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实现优势特色农业的连片分布,规模发展,通过推进基地化、专业化和区域化,培育具有较大生产规模的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在每个县逐步培植起1~2个真正具有产业带动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以产业主体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二)把培育、壮大、引进龙头企业作为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的突破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
农产品加工业是连接农业和最终需求的中间环节,兼有价值增殖、转化与信息传导功能。在市场需求对农业发展的约束力和导向作用不断增强的情况下,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农业综合能力的增强和种植结构的调整与效益的提升,更依赖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忽视农产品加工工业发展就是放弃了怀化在农业上的比较优势。
从怀化实际出发,主要应从四个方面突破:第一,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重点和连接城乡产业的链条,从工业化的视角分析现有产业优势,依托特色资源,抓住国内产业转移机遇,整合政策资源,把新农村建设、中部崛起、扶贫开发、湘西地区开发等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实施一批农产品加工重点项目,力争在7-10年的时间达到年1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能力,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60%左右,本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目前的20%提高到40%以上,精深加工率达到25%以上。第二,合理调整空间布局,引导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布局县域范围,靠近农产品原料产地,与城市工业形成梯次分布,有利于发挥对周边农村的带动作用。第三,培育有知名品牌的大型龙头企业。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加强对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和补贴力度,着力培育和打造国家级、省级农产品加工知名品牌,通过10-15年的努力,建立一批10亿元特大型龙头企业群。
(三)把加强科技推广、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作为构建现代农业科技体系的制高点,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一要健全科技网络,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按照加强公益性、放活经营性的改革原则,加强县、乡农技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械、新工艺,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二要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深入实施惠农工程,启动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三要推进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和发展方向。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主导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快农产品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品牌、统一生产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推进标准化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农民标准化生产意识,自觉按标准进行生产。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争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
(四)把改善基础设施、推广机耕机收、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构建现代农业装备体系的着力点,不断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一是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坚持争取国家投入和引导农民筹资筹劳相结合,逐年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加大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和中低产田改造,抓好农村水毁工程和小型水利工程。对两峰之间平缓、规模连片的耕地实行林、田、路、渠综合治理,实现路渠配套,为推行机械化作业打基础;对不能实施路渠配套的坡耕地,加大蓄水池、水窖的布局密度,推广喷灌和保水保墒技术,提高旱涝保收能力。二是大力推广机耕机收。在平原地带积极探索成立以农机局为龙头、农业机械大户为主体的农机合作社,利用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联合购买大型农业机械,对规模连片的平田好地实行机械化耕种、收割。在不适应大型机械作业的地区,以乡镇农机站为依托,鼓励农民入股,成立乡镇农机服务队,引进购置适宜山区坡耕地作业的小型机械推广使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力争“十二五”末,全市机耕面积由目前的40.15%提高到60%以上,机收面积由目前的16.73%提高到30%以上。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加强村级公路、安全饮水、户户通电、通讯全覆盖、村庄治理等工程建设,力争“十一五”末,全县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户户喝上安全水,村村实现通讯信号全覆盖,户户通电,村庄环境美化。
(五)把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作为保障现代农业体系的支撑点,全面深化农业投入机制改革。怀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落后,是实现农业跨越发展所面临的瓶颈性矛盾,必须下决心调整投资重点,实施根本性突破。首先,根据怀化财政的实际状况和中央的要求,抓住当前经济发展较快、财政增收较多的时机,建立政府扶持农业发展的投入增长机制,提高财政支农比例,确保今后每年支农投入的总量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在10%以上。其次,合理界定政府财政投资的进入空间。改变过去重项目建设轻基础建设的投入倾向,克服政府财政资金大包大揽的非市场化运作,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主要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强化农产品质量控制、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等公共产品供给以及农户、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提供能力建设方面的服务,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的结构。再次,改革财政资金低效的投资方式。实现公开、公平的规范招投标制度,市场化运作、政府监督,提高农村财政资金的投资效率。
此外,还应多元化开辟市场渠道筹集资金,鼓励金融部门向现代农业要素投资,调动农民投入的积极性,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
(六)把转移农民、培育农民、富裕农民作为构建现代农业人才队伍体系的立足点,高度重视培育新型农民。在现代条件下,从生产角度看,以低技术开发自然资源为主导的传统农业发展战略正逐步陷入窘境,自然资源在农业发展中的意义逐步削弱,而人力资源开始取代自然资源成为农业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从组织角度看,怀化传统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最突出问题是,农民素质低,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的话语权太小,无法组织农业现代化的大生产。因此,怀化能否尽快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规模培育新型农民能否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方面,要在切实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对传统的低效率农村教育体系实行重大改革,其中关键是在巩固基础教育的同时重点发展更具针对性的职业教育。要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发展各具特色的农村职业教育,构建效率更高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有效提升怀化农民的技术素质和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应加快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新型农民和“有技能、走得出”的农村技能型、经营型实用人才。通过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库、评定农民技术职称、颁发“绿色证书”等不同方式,全面构建农村人才的激发机制,为全市农村人才开发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产生更强的政策激励作用。
[供稿:怀化市统计局 郑光恒 曾军]
[审核:张映欣]
[责编:袁 野]

未来五年怀化农民收入增长实证分析
[ 发布: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8-04-14 09:04 ]
自上世纪末来,怀化市农民收入增长的动力显现明显不足,增幅连年减缓,从1998年-2007年9年期间,年平均增长仅4.45%,低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2.88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长减缓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反映,是在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基础上出现的新问题。新一届政府站在全局和政治的高度,从根本出发,提出未来5年农民纯收入7%的增长目标。本文在分析怀化未来5年农民收入变化趋势,研究其特点和增收潜力、指出影响增收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和对策。
1998-2007年怀化市农民纯收入表      表一
年份
纯收入绝对额(元)
增加(元)
增长(%)
1998
1679
154
10.09
1999
1797
118
7.02
2000
1817
20
1.11
2001
1884
67
3.68
2002
1941
57
3.02
2003
2032
91
4.68
2004
2161
129
6.34
2005
2293
132
6.1
2006
2302
9
0.4
2007
2479
177
7.69
一、今后5年怀化市农民收入增长主要的制约性因素
(一)与前几年相比,国家政策对农民的直接补贴不会有太多的增加。近4-5年来,连续的三个中央“一号文件”,凸现了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倾注了大量的财力,农业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仅对农民直接的补贴来说,从农业税收的免除到对种粮和良种进行补贴再到新型合作医疗补贴、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的免除等等,怀化市农民人均从中收益达到200元-300元。今后的5年,不可能再期望国家政策性对农民进行大范围直接补贴而增收。
(二)农业生产成本还会进一步提高。尽管今年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已经创下了11年来的最高,但是国际原油价格今后几年还会上涨20%左右,电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也较大。,必然会带动上下游产品的价格上涨,特别是对能源消耗较大的农药、化肥等化工行业产品价格上涨在所难免。因而,今后5年,尽管农民总收入在增加,但是由于生产成本的抬高,农民纯收入的增长受到一定遏止。
(三)溆浦县2007年采用国家点的数据参加全市汇总可能会对全市今后年份全市总体农民纯收入的增长产生影响。2007年怀化市农民纯收入达到2479元的绝对值和保持7.69%的增幅是采用溆浦县国家点参加汇总的结果。该县农业人口多,占全市的比重高达18.6%,该县农民纯收入每上下浮动5.4元,全市汇总的结果将上下浮动1元,因而溆浦县2007年采用国家点的数据参加全市汇总可能会对全市今后年份全市总体农民纯收入的增长产生影响。
(四)贫困县对全市农民收入速度产生影响。
怀化市贫困地区5年来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      表二
2002年
2007年
发展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国扶县
沅陵
1402
1721
22.79%
4.19%
通道
1281
1567
22.34%
4.12%
省扶县
芷江
1723
2186
26.81%
4.87%
辰溪
1747
21912
25.48%
4.64%
新晃
1291
1615
25.09%
4.58%
麻阳
1370
1884
37.47%
6.57%
省扶比照县
靖州
2299
2997
30.35%
5.44%
会同
2116
2115
-0.003%
-0.0006%
以上地区加权平均数
1641
2018
22.96%
4.22%
从上表可以看出,5年来怀化市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仅4.22%,而5年来全市农民纯收入总体上只能有5.01%的速度,主要受贫困地区的影响。
二、今后5年怀化市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增长点和增收潜力分析
(一)工资性收入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到2007年底,怀化市农民外出务工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约75万,占农业总人口的比重为18.61%,占农村总劳动力的比重达34.09%,外出务工的总收入约33亿元,外出人员人均收入4492元。今后年份,怀化市农民劳务输出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5年后将达到100万左右,即使不考虑因输出质量改善和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增长因素,仅人员增加,到2012年,外出务工的总收入将达到45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由2007年的836元增加到1116元,人均增加280元,5年拉动整个农民纯收入增长11.29%,年均拉动农民纯收入增长2.27%。
(二)农产品的价格增长仍具有一定的空间。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的增长轨迹可以看出,农产品短缺状态下的价格变动是影响农民收入的关键性因素。改革初期,农产品价格年年提高,其中1980年、1985年国家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产品收购价格,使当年的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比上年分别提高了11.2%、11.6%,加上国家减免税收等政策,使农民收入出现了超常规增长。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国家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和经济发展重心开始向城市转移。国家在农产品收购价格中没有采取较大的动作,而在经济进入调整时期,个别年份的农产品价格甚至低于上年。1994年和1995年,国家又两次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提价幅度达到44.1% 和17.2%。这些措施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怀化市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大米、玉米、食用油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蔬菜、水果、生猪、牛肉、羊肉、水产品均低与国际市场。受加入世贸的影响和农产品本身市场不对路的原因,今后5年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将继续维持,但是部分品种价格还会上扬。如粮食,非洲国家因战乱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急剧短缺,全球出现地区性失衡;2008年初我国大范围的冻害,柑桔、油料、牲猪等面临重新恢复,市场的供应量较以往会减少。从2002年-2007年前看,价格影响农民增收每年都在3-4个百分点,今后5年价格对农民增收影响的幅度还会略高于前5年。
(三)减少农业人口的增收潜力大。
建国初期,全国、湖南以及怀化的城市化率同处于极端落后状态。但是改革开放后,怀化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到2007年底,怀化市的城市化率为33.11%,低与全省个7.34个百分点。随着怀化市的工业化率即将达到和突破30%的临界值(2007年已经达到29.3%),怀化的工业发展必然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较长历史阶段,为城市化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当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后(工业化率高于城市化率相当的一定距离时),就必然会对加快城市化提出客观要求,反过来推动城市化发展,预计到2012年怀化市的城市化率达到40%。如果达到这一比例,按0.4%人口增长率计算,到2012年,怀化市总人口为512.27万其中:农村人口为307.36万,减少28.58万。这就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民收入会增长9.29%,年均拉动农民收入增长1.79%。如果考虑剩下的农业人口占有资源量的相对增加和由此可能增加的规模效益,则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将会更快。
(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增收仍具一定潜力。
目前,在怀市农民收入的构成中,虽然“非农化”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增加的主渠道,但是农民家庭经营来自于农业的收入依然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农业是否增收依然对农民收入的增长产生一定影响。自1982年农村实行大包干以来,农村经济经历几次大的产业结构调整,而首先又是从农业结构调整开始的。1998年12月下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后,中央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强化农业结构调整政策。2004年和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依然强调农业结构调整。中央之所以在政策取向上选择农业结构调整,其基本点是农业结构调整能够实现农民增收。
1、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能够实现农民增收。
用著名经济学家杨小凯的分工经济发展源泉的理论解释,农业结构调整可以扩大农产品需求空间,从而扩大农产品市场交易规模、带来的是农民出售农产品数量增多、农民销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增长,增加了农民收入。
以下利用二元回归模型来实证分析怀化2000年以来农业内部结构的变动变动与农民农业收入增长的相关性。为便于分析,我们将农业结构划分为种植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四个小行业。
怀化农民人均农业收入与农业结构变动情况表        表三
年份
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元)
农林牧渔业总 产值(万元)
农业结构变动率逐 年累计值
农业产值(万元)
林牧渔业产值(万元)
2000
641
458946
257403
201543
2001
678
474829
267377
207452
0.22
2002
687
481894
229914
251980
8.82
2003
719
497341
231854
265487
9.91
2004
879
519991
243050
276941
10.03
2005
808
548982
257916
291066
10.27
2006
865
580389
278322
302067
11.67
2007
876
609781
297351
312430
12.08
说明:表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
为了分析和验证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增长的影响,现在通过建立回归模型,以便对表一数据作进一步的量化分析。
由于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增长率与农业结构综合变动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率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相关性,农业结构的变动有助于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的增长。现以农业结构综合变动率逐年累计值作自变量F,以同期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作因变量Sr,建立回归方程:
Sr=A+BF
其中:Sr代表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F代表农业结构变动率.
利用表三数据计算,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与农业结构综合变动率相关回归方程如下:
Sr=652.76+15.602F
由此测算,农业结构变动率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农民农业人均纯收入增加15.602元。
2、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将得到显著增强,对农民收入的拉动势头较猛。
目前全市6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16家正式技改扩建。凯丰米业3万吨精米加工、五溪米业新增1万吨精米及米糠油生产线、麻阳惠丰油化公司投资4000万元的1万吨糙米生产线、苗家王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的休闲食品生产线;通道惠龙草业有限公司5万吨草粉加工、会同贤胜油业投资100万元的柠檬醛香料油及核桃油加工、麻阳百富置业公司的1万吨柑桔果汁加工等。金珠米业、五溪米业、七优米业等粮食加工龙头企业落实中高档优质稻订单60万亩;怀化正大公司落实饲用玉米订单6万亩,会同贤胜油业5万亩油茶低改基地已全面启动;将来的5年,怀化40万吨纸浆厂、汇园果汁等一批大型企业投产营运,怀化市工业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将显著增强。这些企业规模大,覆盖的农户农户数量极大,且原材料的供应50%来源与怀化本地。
(五)促进平衡发展的增收潜力大。
从区域看,不同地区农民收入水平高低悬殊相当大。2007年,最高的洪江区和通道县二者之间的比例为2.38:1。低于全市农民收入平均水平的有辰溪、沅陵县、会同、麻阳、新晃、芷江、通道7个县。
从农户之间收入情况看,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中高收入、高收入分别为1160.03元、1796.80元、2332.14元、3015.25元、4663.38元,比列为1:1.55:2.01:2.6:4.02,高低收入户收入差距成倍扩大。解决地区之间、农户之间收入差距问题途径很多,加大扶贫力度是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如果2007年怀化市6个贫困县和两个比照县农民收入都能达到7.69%全市平均增速话,那么2007全市农民纯收入的增长将达到8.82%。
对于今后5年怀化市农民收入保持7%的增长速度的目标选择,经过综合分析和判断,完全能够达到,相对于全省、全国而言,这一速度并不高。“三农”的核心问题是增加农民收入,这一选择既是怀化市农民收入水平增长的真实客观的反映,同时也是防止人为压低数据的需要。
三、确保目标的几点建议
(一)要切实做好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引导。
从战略定位上,要把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的矛盾,减少农民、增加市民作为怀化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来抓。从操作层面上讲,主要是落实好中央有关政策,加强对怀化农民外出务工的组织,提高政府有组织的培训输出和中介组织的输出在整个农民劳务输出的比重,减少输出盲目性。在继续扩大输出的规模的同时,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只有农业人口的减少和劳务输出规模达到前面所述的期望值,每年才能够为农民收入增长提供3-4个百分点的支持。
(二)继续抓好结构调整。
自1982年农村改革以来,虽然怀化农业结构得到一定的调整,但是与变化更快的市场需求相比,却总是相对滞后,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巨变,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已从供给总量不足的数量问题转变为供求之间因品种和品质不适应而形成的结构问题。今后5年,为了确保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怀化农业生产结构由过来的以种植业为主到目前的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全面发展态势,再逐步演变为林业、牧业、渔业为主,到2012年怀化的农业产值占整个农林牧鱼的比重由2007年的48.76%下降到40%左右;种植业结构调整总体上要围绕缩粮扩油、扩菜、扩特来展开。
(三)确保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
围绕农民增收,应突出以下几点:一是要搞好对现有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要把农产品生产、加工、经销的各类企业当作农业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农产品加工、包装、运输等企业和组织;在加大农业投入的过程中,要把这部分企业和组织作为农业投入对象的一部分,帮助支持他们扩大和提高生产经营规模和能力,发挥好他们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引领作用。如:列入湖南西部地区大开发的6个涉农企业的财政贴息的兑现和融资困难等问题都要妥善加以解决;中央一号文件所要求的金融部门新增贷款的发放30%用于农业,这部分信贷资金对龙头企业应予以重点考虑;要把发现、培育、扶持农产品加工生产、经销流通企业、组织以及个人列为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在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加以重点保护,使之健康发展。各级政府部门要突出做好政策指导,以及信息服务、利益协调、改善投资环境等工作;重点支持和保护那些与农民生产联系密切、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企业,确保这些企业在生产、销售、运输各个环节不出纰漏。如:泰格陵纸的原材料的供应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二是还要进一步发展新的增长点。即便是有了泰格陵纸、汇园果汁、海联果蔬等象样的农业企业,但从体上怀化的农业产业化水平还非常低,尚属起步阶段。今后5年,要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通过外力,逐步解决好目前怀化农产品加工技术瓶颈这一难点问题;同时,制定相应政策积极鼓励本地工商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农业开发。
(四)根据不同类型区域,进行分类指导。
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条件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同的情况,按照市场导向与农业区划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对全市民的增收进行分类指导。各个区域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方面都各具特征和明显的不足。要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综合发展。
1、工业经济带。包括鹤城、中方、洪江市、洪江区、芷江新型工业化经济带和沅陵、辰溪、溆浦工业区。该地区人口较为密集,工业园区集中,经济基础较好,该区农民收入要实现增长,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二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稳步推进产业化经营。一方面直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直接增加农民在本地的劳务收入;另一方面,以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为载体,加强对全市农民增收的辐射。三是要抓住城郊农业面向城市、面向市场的特点,狠抓“菜篮子”工程,大力发展蔬菜、新鲜水果、花卉、特种养殖和休闲农业项目,重点培育一批精品名牌农特产品。利用城郊邻近城市,信息灵敏、交通便利的优势,大力经办二、三产业,走多业发展的道路。包括发展依托服务城市为中心的运输业、饮食业、服务业。四是要利用小城镇建设基础较好的条件,加快减少农业人口。五是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发展以小水电为主体的小能源工业
2、特色经济带。包括麻阳和新晃两县。该区是怀化市少数民族聚集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有:是发挥山区优势,大力发展以柑桔、茶叶、油茶、油桐、烟草、药材为主体的经济作物与林特产品,重点建设一批名菜、名果、药材等名特优产品基地。三是在继续发展牲猪生产的基础上,利用本区牧草资源丰富的特点,重点发展以牛、羊、兔为主体的草食性牲畜,利用山区蜜源丰富的条件养蜂,利用山塘、水库养鱼。四是积极发展省际边境贸易,搞活商品流通,提高商品率。五是搞好劳务输出,引导剩余劳动力跨地区的有序转移和流动,增加农民外出从业的收入。
3、生态经济带。该区指地理位置上处于南部的通道、靖州、会同三县。该区不仅是少数民族聚集地,而且绝对贫困线和低收入人群也相对集中,植被保持较好,森林覆盖率高。该区农民收入要实现增长,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立足山区优势开发资源,大兴山林之利,建设全省最大的用材林基地;充分利用林牧产品资源,重点发展药材、山货等山区土特产;发展以旅游服务为中心的农村二、三产业。包括发展民族工艺品以及独具特色的山区果品、果茶系列产品,搞好旅游、吃、住、行、玩、乐的综合服务。继续抓好扶贫,减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的数量。
(五)加强对县市上报数据的评估和调控。
今后的5年,全市农民收入要确保年均7%的增速,必须要排除非正常因素的影响。我们的想法是,在每年的下半年市级统计部门对全年农民增收的形势和情况做一次专门的调研和分析以及判断。
[怀化市统计局 曾军 龙开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