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avsow差不多的网站: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面临干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06:50

在甘肃的河西走廊,自东向西有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陆河。依赖这三大内陆河的哺育,从古到今,河西走廊都在西部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承担重要责任。而现在,几条河流的下游普遍遭遇严重的生态危机。这里究竟遭受了怎样的环境创伤?河西走廊又将如何延续古代黄金商路的辉煌?[详细] [高清图] [网友留言] [新浪环保]

长约1200公里的河西走廊,处处可见戈壁荒漠。曾经富饶的丝绸之路黄金段,被生态问题折磨得苦不堪言。甘肃省气象局的最新资料表明,跟10年前相比,三大流域均存在较为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植被覆盖度和永久性雪盖面积的减少,部分地区生态问题激化。[详细]

河西走廊地理综述

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气候干旱,许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祁连山冰雪融水丰富,灌溉农业发达。以黑山、宽台山和大黄山为界将走廊分隔为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大内流水系,均发源于祁连山,由冰雪融化水和雨水补给,冬季普遍结冰。各河出山后,大部分渗入戈壁滩形成潜流,或被绿洲利用灌溉,仅较大河流下游注入终端湖。

    石羊河水系上游祁连山区降水丰富,中游流经走廊平地,灌溉农业发达,下游是民勤,终端湖如白亭海及青土湖等近期均已消失。石羊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22毫米,属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

    黑河出祁连山,润甘州大地,入居延海,全长约800公里。千百年来,它一直默默地流淌在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的中段,浸润着那里的茫茫戈壁。被世人所关注的,是因为黑河流域愈演愈烈的水资源矛盾。

    疏勒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疏勒河流域地区年降水量不足70毫米,年蒸发量却达3000毫米左右,由此可见水资源紧缺现状犹为突出。

三大内陆河的下游,普遍遭遇严重的干涸。除了目前的黑河,其他两大内陆河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尾闾了,黑河也曾一度与尾闾失去了联系。石羊河的尾闾1959年就干涸了;疏勒河的尾闾罗布泊,已经化为历史的背影;黑河尾闾西居延海、东居延海也曾先后于1961年和1992年干涸了。从河流的概念讲,没有下游的河流是残缺的。

三大内陆河发源地祁连山:生态疾病缠身

祁连山堪称三大内陆河的“母亲山”。三大内陆河水系的56条河流,均发源于祁连山。目前的祁连山疾病缠身:冰川消融,雪线上升,森林减少,植被退化……历史上开发河西走廊的同时,祁连山也一并“被开发”了。祁连山的生态恶化已经不是新鲜话题了。如今人们更多的担忧祁连山是否还能撑得住。
    中科院研究显示,近20年,祁连山冰川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如今平均一年流失10亿立方米。由此推断,祁连山面积在2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冰川,将在2050年前基本消亡,较大的冰川也只有部分可以勉强支撑到本世纪50年代以后。

    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不仅造成了湿地面积、绿地面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而且影响到水利建设、电力开发、农牧业生产,更为严重的是削弱了各流域的容洪、泄洪能力。

    三大河流域附近被子植物中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的珍稀濒危种类已达186种,受威胁减少的野生动物和禽种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甘南草原植物种的多样性锐减,野生动物数量急剧减少。

    生态环境状况的恶化不仅严重影响着农牧业发展,而且导致了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频发,近几年来三大河流域发生的大范围扬沙、浮尘和沙尘暴天气,时间之长、频率之高、强度之大,均为历史罕见。

在我国,没有任何河流像三大内陆河那样被吃干榨尽的。石羊河开发利用程度高达171%,黑河开发利用率达到92%,疏勒河开发利用75%。而这个用水的高比例,和生态关系不大,被遗忘的恰恰是生态。一味索取,不去维护,就造成了三大河现有的生态困境。

追问1:过度开发何时了?

随着资源开发程度的提高和经济社会活动的加剧,甘肃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美景已不存在,“蓝天碧水”的环境已成历史,各种自然灾害纷至沓来。

追问2:为何一边治理一边恶化?

多年来,甘肃在治理环境污染中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实际效果不尽理想,根本原因是就治理而治理,民生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

追问3:祁连山冰川去哪儿了?

由于生态失衡,气温升高,导致祁连山雪线不断上升,冰川和积雪面积锐减。祁连山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米至6.5米的速度上升。

追问4:民生问题如何解决?

春夏季节,甘南草原上云集着上千人采挖冬虫夏草。而河西地区草原上,野生甘草、麻黄草等名贵中药材,更是遭到“连根挖掉”的噩运。

  • 中科院研究显示祁连山冰川年均流失10亿立方米
  • 甘肃遇9年来最强沙尘暴 西北地区将现沙尘天气
  • 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遭遇过度开发面临干涸(图)
  • 甘肃民勤生态恶化调查:温家宝曾批示十余次

“民勤不能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敦煌不能成为第二个楼兰。”为避免“两个第二”变成现实,从本世纪初开始,国家对三大内陆河先后都开始进行治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投入巨资,力争避免这一悲剧的继续扩展。

石羊河:下游民勤防沙治沙措施遏制沙漠化(图)

巴丹吉林沙漠的防沙固沙,是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项目之一。民勤县突出做好防沙治沙和人工造林。防沙治沙阻止了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的南侵,使两大沙漠在民勤县基本上得到了固定。如今在民左公路(民勤到阿拉善左旗)两旁,两大沙漠中都能看到铺埋在沙丘上的一望无际的草方格沙障,和在寒风中摇曳的梭梭林。这些治理措施使这两大沙漠的合围之势得到遏制。

黑河:第二大内陆河率先开展水权改革(组图)

黑河流域的灌溉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虽然历朝历代对黑河流域的农业都很重视,但由于黑河流域水资源极不协调,水事纠纷由来已久。在节水型社会试点中,黑河流域率先在水权制度改革方面寻求突破。水权包括水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转让权等。水权改革统筹了中游与下游的水资源分配,改变了“吃着下游沙子才想起中游统筹”的现状。

疏勒河:周边流域成为甘肃最大自流灌区(组图)

节水是疏勒河灌溉区不变的话题。上世纪90年代,甘肃提出“兴西济中、扶贫开发”的战略部署,决定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开发疏勒河流域水土资源,从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和南部高寒阴湿山区的11个县移民,解决贫困问题。通过项目建设,疏勒河已形成以三大水库调蓄为主,干、支、斗等渠系配套的灌溉体系,成为甘肃最大的自流灌区。

河西走廊位于我国地理版图的中间地带,刚好是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之间的一条凹陷地带,形状有点像一个玉如意,这里似乎是专门为西伯利亚的寒流畅通无阻而存在的。那里山清水秀,内地则风和日丽;那里沙尘肆虐,内地则是滚滚黄尘。因此,河西走廊生态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我国总体的生态状况。

综上所述,拯救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的唯一出路是,以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为根本,以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为核心,上中下游统筹规划。不能富裕了中游,损害了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