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甲边痛:客家陆河:徜徉于文化与自然之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5:38:39
来源:东莞日报    更新时间:2008-10-29

■ 站在山上,眺望南天湖,是一番别样感受

■ 陆河农民的悠闲生活

■ 谢非故居里,瓦房的格局简单明了
就像人们曾经不知道九寨沟和贡嘎的美景那样,在去到陆河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汕尾还有这么一个风景优美、民风纯朴的陆河县。
不过是个偶然的机会,竟能加入到由一群东莞文人雅士组成的采风队里,和他们一同出行,在距离东莞300多公里的地方,投身于浓郁的客家氛围当中,看浑然天成的山水,吃绿色的农家菜肴,喝醇甜的客家酿酒,然后在客家人信口拈来的山歌里,觉得能远离都市的喧嚣是这么的快乐。
每一次旅游的经历都值得珍惜。而在车子引擎发动的那一刻起,旅途就开始了。
定调:闲适淡雅之旅
沿着深汕高速一路向前,除了开车的司机比较辛苦之外,其余人等早早都已开始享受旅途的乐趣。
离开喧嚣的都市,高楼大厦渐渐退去,景色摆脱了石屎森林的拘谨和压迫,越发地开阔和烂漫起来。除能零星地看到青黄色的稻田外,也能看到农人在田头焚烧杂草而燃起的缕缕青烟,烟雾中,农家青瓦白墙的小院子显得格外安详,让人慢慢地变得轻松自在。
因为下午3点才从东莞出发,当我们抵达陆河县城时,天色已暗。当车拐上县城的一条主干道后,我们惊讶地发现路旁的路灯竟是雅致的白兰花造型,乳白色的灯光透过一朵朵白兰花温柔地铺撒在地上,路灯下,路人三三两两地缓慢前行,神色淡定,这让人觉得县城被笼罩在一片巨大的安静之中,而这股安静的力量如此强大,瞬间令同行的人都开始沉默。于是,整个旅程似乎就在这乳白色的灯光下定下了格调——闲适且淡雅。
发现:客家风情在陆河
去陆河前,对客家人的所有认识大约都是从美味的客家菜中得来的,而脱离了味觉,客家人的形象却犹如一个抽象的符号远远地站在那里,看不真切。是陆河之行让客家人的形象在心中生动丰满起来。
陆河县的简介上说:“陆河是中国最年轻的客家县。”但如果够耐心,会发现这座年轻的客家县城里四处流溢着的却是最古老的客家文化。
在陆河,虽然没有许多高楼大厦,但这里的每一栋房子几乎都有名字——“德昌楼”、“荣昌楼”、“荣顺楼”……这些名字有的写在大红纸上,有的则是用大理石精雕而成。所有这些看起来喜气洋洋,表示着衷心祝愿的楼名,都端端正正地或贴或镶嵌在门楣之上,昭示着屋主对生活的乐观和积极。
最难得的是,这么多吉祥的楼名,竟绝少重复。
行走在陆河街上的人,看来步履从容,生活闲适,但旅途中的我们却发现客家人的工作效率竟是惊人的高效——头一日提供了采风行人员的名单,第二天采风组每名成员手上就已拿到了一本针对采风行印制的导游手册;而旅途中大家头一日照的集体照,第二天清晨就已经有人将照片洗出送到每个人的手中了。“这是客家人的传统家风。”同行的陆河人这样说道。古人云:业精于勤,毋荒于嬉。唯务其业者,乃得自食其力。客家人“务本业”的观念很强,这算是一个小小的投影。
探幽:时间静止在红椎树林
陆河景致很多,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乃是一个“绿”字。陆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8.6%,到处绿草茵茵,树木葱茏,尤其是那片全国最大的红椎树林基地——南万祠堂山野公园,更是苍翠欲滴。
在去红椎树林的路上,会路过两处景致——一处犹如两只仰天长啸的苍鹰几欲振翅而飞,一处犹如一只睡眼迷蒙的大狗阖目而眠。它们分别是鹰嘴峰和神狗石,据说,因为姿态神似,这两处都被当地人奉为山神,不时会有人在石下祭祀祈福。
而在两处风景的背后,绕过一片色泽碧绿的南山湖,便能看到满山的郁郁葱葱——那就是红椎树林了。
听当地人说,红椎树原本生长在中原地带,它不仅能提供饱满美味的果实,还是建房和制作家具的上好材料,于是在南宋年间迁徙至此的陈氏祖先便将树种从中原带到了陆河。后来经过人工栽种和鸟类、鼠类的传播,而今陆河已是漫山遍野都长满了红椎树。若在年底红椎树果实收获的季节,游客还能亲手摘下带刺的果实,品尝红椎树果的美味。
而在红椎树林里,流传的并不仅仅是传说,生长在树林里的植物活化石——桫椤,从1.6亿年前的恐龙时代一路缓行至今,在树林里自在地舒展着枝叶。不论是不是因为传说的缘故,还是因为桫椤的缘故,漫步在红椎树林里,都只觉得时间仿佛静止了一样。树冠上泄漏下来的斑驳的阳光和树根下不时冒出头来的红色地果以及各种各样的蘑菇,都像是一道天然的屏障,把俗世的烦躁屏蔽在外了。
美食:“擂茶”当午饭
客家人懂得生活。
一天我们刚巧遇上中学生放学。除了欣赏无数年轻学生踩着单车,一路青春飞扬的姿态外,还意外地发现不少中学生竟拿着空桶往山的方向走。好奇地打听后才知道他们是去汲山泉。
在吃方面,陆河人很是崇尚自然——自然的全无农药的蔬菜,山坡上满地放养的鸡鸭,乃至清水河里的小鱼在客家人的手里都化成一道道美食,引诱得每个人都不由得多吃了一碗饭。
但在陆河,听说这里的客家人是不吃午饭的。他们喝“擂茶”。据说在陆河几乎每个客属家庭都有一套擂茶工具——擂钵和擂棍,擂钵为陶制圆型牙钵,内四周布满了错落有致的螺纹,而擂棍多用元樟木、山苍树和油茶树制成,因为其他的杂木擂出的茶含有异味,不堪入口。
擂茶里不仅有上好的茶叶、花生、薄荷或青艾,陆河人每天午饭时,都会将炒米或米饭倒入预先擂好的茶里,再炒上芥兰菜、虾仁、鱿鱼、香菇等,真正是道上等的客家饭菜。
离开陆河的途中,我们特地去了谢非故居的。或许是大家都好奇——在怎样的山水人文中,能孕育出谢非这样的人来。从陆河县城向南出发,沿着省道走不久后,汽车便离开主干道,在村与村之间迂回的小路上走了十来分钟,最后停靠在一间小院旁。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谢非,就曾住在这里。在这个名叫“对门”的村子以及谢非曾居住过的三间瓦房中,陆河人的朴实和智慧再次涌现出来,让人觉得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之间,还能有这样一片充满了灵气的山水,真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