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摄影方法:形式上民主 程序上空转:干部任免票决制须解决4个难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17:00

    对熟悉的干部填写“感情票”、对不知情的干部填写“印象票”,“形式上民主,程序上空转”,“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

    当前完善票决制须解决的四个难题

  近年来,随着干部任免票决制的全面实施,干部选拔任用决策的民主化进程明显加快。然而,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兴事物,干部任免票决制需要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完善,有针对性地解决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难题一:

  如何解决知情不够的问题

  近年来,出于人事调配保密工作的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往往出现重投票决定、轻讨论酝酿的情况,人事安排方案及票决人选的信息大多在会议召开时才向常委或委员公开,除了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外,其他委员对票决干部人选毫不知情或知之不多,会前酝酿工作很不到位。参与投票的委员囿于临时告知,大多是根据组织部门的现场介绍和平时掌握的情况了解干部,信息的不对称,致使对熟悉的干部填写“感情票”、“人缘票”,对不知情的干部则填写“印象票”、“空白票”,势必影响表决的准确性。有时甚至还会遇到一些敢抓敢管、动真碰硬、个性鲜明的干部票数往往不高,那些“活络型”、“交际型”干部反而可能获得高票的情况。

  党委全委会或常委会前的沟通酝酿是实行好票决制的基础环节。为此,要把大量的基础工作做在会前。组织部门要全面深入考察干部,广泛征求意见,多方酝酿协商,精心拟定干部任免方案。在此基础上,可以实行不针对具体职位的干部情况预告制,把票决人选基本情况、工作实绩、主要特点等在参会人员范围内提前预告,保证每位委员都有充分时间进行思考酝酿。会上,组织部门应详细说明任免理由等有关情况,并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录像等手段进行直观形象地介绍,使投票者对信息充分知情。“一把手”要发扬民主,先让全体委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议深议透,使票决有坚实的基础。此外,还可以在票决前设置竞职演讲环节,进行自我展示,面对面回答委员提出的有关问题,进一步增进对票决对象情况的了解掌握。

  难题二:

  如何解决程序“空转”的问题

  票决制在基层一些单位被片面理解,甚至陷入误区。一是“滥用”,反正体现民主,不论什么干部,不论干部任免多少,也不论干部是任是免,统统运用票决制来解决;二是“选用”,随意性大,根据需要选择决定,认为没问题的干部或无关紧要的干部就票决,和自己有关联或重要的干部就实施议决制;三是“逼用”,受人情世故干扰,各方面关系难以摆平,索性票决干部,表面上冠冕堂皇,背地里却为了推卸责任,“你看,不是一个人说了算,我只占一票,这次上不了是票决的结果,想用也没办法”。

  票决制是干部任用方式上的一种进步,但并非所有干部的任免都必须适用票决制,如果滥用反而会干扰影响票决制的正常进行。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这里所指的重要干部,主要是指党政正职人选、重要岗位拟任人选、向上级推荐提拔的重要人选、公选热点岗位干部人选等,因为地位比较重要,社会关注度高,列入票决范围比较合理。如果一次性票决人数过多,很容易产生“疲惫心理”,造成认识片面,议而不透,票决仓促,有违票决制初衷。为防止“形式上民主,程序上空转”,保证投票人积极慎重地行使民主权利,应对票决制的适用范围、每次票决的人数作出合理界定,以确保票决质量。根据基层实践情况,每次适用票决的干部应严格控制数量,一般不超过30人为宜,防止大呼隆讨论、随大流划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