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教师第一季全集:培育有责任感创新型教师的三个落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6:00:16

■江西理工大学校长 叶仁荪

  近年来,江西理工大学捷报频传:学生科技作品荣获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实现了江西省在本赛事一等奖上“零的突破”;学生团队参加CCTV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多次跻身前八强,使我校学生有机会和“985”高校学生在同一平台上学习、较量;学校主持的一项科技成果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什么原因使这所地处欠发达地区、非省会城市的普通高校焕发出勃勃生机?原因当然很多,但就学校自身而言,我们认为,建设一支具有强烈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变化的根本所在。

  教师素质:责任比能力更重要

  尽管这些年来江西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江西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基本省情仍然没有改变。和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高校在高层次教师的培养与引进方面困难更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志存高远,责任为先”的办学精神,认为“可以缺经费,但不能缺志向;可以缺能力,但不能缺责任”。

  为了将学校办学精神转化为全体教师的实际行动,学校先后制定了教职工师德规范,教职工“五提倡”、“十不准”,实行了师德一票否决制和教学质量问责制。同时,为了使各部门重视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学校还要求各部门把“教学是否优先、教师是否优先、学生是否优先”作为本部门考虑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把“教学是否满意、教师是否满意、学生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各项工作是否到位的重要标准。

  实践证明,要培养有责任感的学生,首先要培育有责任感的教师。正是凭着这份责任感,全国模范教师王祖麟教授,硬是把一个原本不起眼的学生社团——大学生机器人协会,培养成了一个在全国机器人大赛中多次荣晋前八强的团队,而王教授及其团队从来没有向学校提出过任何待遇方面的要求。

  创新精神:实践比知识更重要

  江西理工大学所在地是中南钨矿局的原址,建校时大部分教师来自于钨矿局和赣州的矿山、冶炼企业,这些教师不仅知道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而且还能为学生参加实践创造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建校50年来学校从来没有在学生的实践环节上放松过。现在,教师来源比过去更广,因此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了学校特别关注的问题。学校规定,到企业进行短期工程实践是没有实践经历教师的“必修课”,只有修好了这门课程,青年教师才能正常晋升。现在,学校每年都会派出20多位教师到企业锻炼,效果良好。有的教师在总结时说道,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而且容易发现问题,激发创新的灵感,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因此也受到企业的欢迎。

  王海宁、罗仙平等几位年轻教授由于长期在企业作研究,被金川集团公司、四川会理铅锌股份有限公司等聘为企业的名誉职工。万林生教授因为积极参与一个濒临破产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不仅帮助该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使企业成长为一个高新技术企业,而且还为学校带来了一个创新实践基地,该企业董事长黄泽兰先生在祝贺万林生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时说:“我这个企业今后就是江西理工大学的实验室。”

  拔尖人才:培养比引进更重要

  按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定位,学校教师仅有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能力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可以说,拔尖人才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引擎。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学校一些紧缺专业人才的引进却极其困难。比如我校优势特色学科矿物加工,自1999年以来的10年里,竟没能引进一位应届博士毕业生。要不是学校从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中,每年选拔一部分到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攻读博士学位,那么,学校现在就不会有这么多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活跃在学校的各个重要学术岗位上。到目前为止,学校仍有近200位青年教师在国内外著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在团队中磨炼,在使用中成长,也是培养青年拔尖人才的有效做法。江西理工大学现有15个科技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为了促进团队的健康发展,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激励团队做强,以造就更多的拔尖人才。同时,为了发挥教师的潜能,学校在教师职称评审中还专门设立了“教学型教授”和“科研型教授”。对师生公认的少数教学效果特别好但科研相对较弱的教师直接评为“教学型教授”;而对一些科研业绩特别突出、但教学工作量相对较少的教师直接评为“科研型教授”。

  此外,学校还在职称评聘上出台一些政策,强化业绩和能力,淡化身份;强化业绩的质量,淡化数量;强化教书育人,淡化教学工作量。以富有成效的新举措,确保有真才实学且业绩优秀的人员及时得到晋升。

随想:读罢此文,启发很深,收获颇丰。虽然说的是高校管理和教师要求,但对中小学管理和教师要求也是殊途同归。“三个落点”如果能做到落地有声,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都将不负使命,必将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