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雄心4美国部队配置:[大国战略][推荐]【谋霸与反霸】国际社会与美国大博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0:34:38

『国际观察』 [大国战略][推荐]【谋霸与反霸】国际社会与美国大博弈

点击:539039  回复:10171 作者:谁知我是苍鹰  发表日期:2010-12-17 13:11:00
回复 
        
*1
从世界地图看,亚欧大陆是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世界的主体、世界的中心。从历史角度看,亚欧大陆是世界历史的主体地带,它的历史几乎是人类历史的总和,数千年来人类最辉煌的历史基本上都发生在这片土地上。从政治角度看,亚欧大陆是世界核心舞台和地缘政治中轴,当前世界很大程度上是亚欧大陆外加孤悬于外的美国而已。二战后美国力量大规模介入亚欧大陆,形成美苏对峙以及中美苏三足鼎立的局面,后来的中美关系缓和促进了苏联的解体,美国趁中国战略转型、俄罗斯跌入低谷的千载良机,谋求控制亚欧大陆,构建全球霸权。在新旧世纪之交的20余年里,美国在亚欧大陆反客为主,这是历史上破天荒出现的现象。
上世纪90年代的亚欧大陆,发生了两场有重大影响的战争,分别是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发生的背景是,苏军刚刚从阿富汗战场溃败、苏联在全球范围内陷入战略收缩,美国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在中东地区实行战略扩张,精心策划和主导这场战争。
几乎在20世纪后半叶的所有地区性冲突中,人们都能看到美苏斗争和对峙的影子,但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改革和新思维,在政治、军事、外交上向西方靠拢,放弃与美对立的立场。苏联军队于1989年2月全部撤出阿富汗,其中亚战略、中东战略陷入被动态势,美国正是瞅准了这个时间点,朝着中东方向进行战略出击。历史将证明,美国很好的把握住了战略机遇,它趁苏联虚脱、观望、犹豫的时候,成功地把数十万军队开进中东。
1989年11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韦伯斯特与科威特情报负责人会晤,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声称获得了这次会晤的备忘录,科威特外长在阿拉伯首脑会议上见到备忘录外泄而昏了过去。该备忘录的摘录如下:“双方都认为我们应该利用伊拉克的经济困难,来迫使该国政府同意确定我们之间的边境。中央情报局向我们展示了他们认为是施加压力的正确方式,他们说我们应该广泛地合作来使我们的行动高度配合。”伊拉克方面声称,这份备忘录说明美国和科威特阴谋破坏其经济和政治稳定、科威特在美国鼓动下有计划地向伊拉克领土伸展,而美国中央情报局和科威特方面称,这次会晤是常规性的,备忘录是伪造的。
在奥斯曼统治时期,伊拉克和科威特的领土连成一片,科威特既是巴士拉省的一部分,又是半自治的阿拉伯君主国。一战期间英国占领科威特,二战后科威特获得独立,但伊拉克拒绝承认其独立身份。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8月3日美苏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伊拉克“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充分恢复科威特的主权、合法政权和领土完整”。虽然伊拉克是苏联在中东的主要盟友,但为了避免与美国在中东问题上的对峙,苏联选择了牺牲伊拉克这个昔日的兄弟,戈尔巴乔夫的表现让老布什感到非常满意,这成为他后来获得奖的重要砝码。正是苏联在关键时候的退缩,使联合国安理会顺利通过制裁决议,它支持美国组织多国部队出兵海湾,使美国可以自由的采取各种军事行动。
在上世纪80年代前,伊朗是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伊拉克是苏联在中东的主要盟友。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为了支持伊拉克对伊朗的战争,美国给予伊拉克大量军事援助,美国解密档案资料显示,美国曾帮助伊拉克修建化学武器库,包括国际禁用的化学用品和生物制剂。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对伊朗进行多次化学武器袭击,大约造成五千余人死伤,世界谴责伊拉克使用化学武器,五角大楼官员毫不介意的说:那只是种杀人方式罢了,死于子弹或者毒气,其实没有什么不同。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解密资料表明,为了帮助伊拉克具体实施核计划,美国政府还帮助其研制核武器,甚至允许向其出售部分核技术。
现在我们知道,美国的慷慨是用心险恶的:先用美国武器间接杀伊朗人,然后用美国武器直接杀伊拉克人;与其说帮助伊拉克发展化学武器和核武器,不如说是为了给日后收拾伊拉克制造把柄,美国曾经向伊拉克提供实实在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若干年后还要制造出纯属虚构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却是真正的的国之杀器。
两伊战争中,美国让伊拉克和伊朗相互消耗;两伊战争结束后,用伊拉克消耗伊朗的行动已经完成,在这个事项上伊拉克已经很好地完成使命、而没有利用价值了,现在到了从更高层面上利用伊拉克价值的时候,也就是到了美国直接面对伊拉克、拿下伊拉克的时候了。所以两伊战争刚结束,美国喉舌不遗余力的制造反萨舆论和渲染反伊气氛,美国国会就开始在外交和贸易上孤立伊拉克,国务院也指示智囊机构和学术人士攻击萨达姆。
  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美国却向海湾国家施加压力,阻止它们向伊拉克提供经济援助,让它们把战争期间给的无偿援助变成债务,而伊拉克抵制了伊朗激进伊斯兰革命的扩张,对整个阿拉伯世界是有功的。美国的行动是全方位的,更大的手笔在于操控油价,即有计划有目的的压低油价,在没有任何市场原因的情况下,科威特和阿联酋超产压价,使伊拉克面临收入减少的困境,使其经济恢复遇到很大障碍。萨达姆认为,这等于对伊拉克发动经济战争,军事战争是通过流血屠杀人民,经济战争则扼杀了复苏的希望。在1990年5月的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萨达姆再次指责海湾国家超限额生产石油,从而引起世界石油市场价格下跌,他说石油价格每下降1美元,伊拉克国库收入就每年减少10亿美元,如果海湾国家继续违反石油生产限额,就等于是向伊拉克宣布发动经济战争。7月,萨达姆抛出“帝国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阴谋说”,他说帝国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使用新方法(操控石油价格)来反对伊拉克,而有些阿拉伯人则充当了其工具,用有毒匕首从后面刺了伊拉克一刀。
  1990年4月12日,以美国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罗伯特•多尔为首的参议院五人代表团,在阿普里尔•格拉斯皮大使的陪同下前往摩苏尔拜会萨达姆,在萨达姆批评美国政界和媒界掀起的反伊和制伊浪潮后,多尔宣称,“议会并不代表美国总统乔治•H•W•布什和美国政府的意见”,表示布什将否决所有对伊拉克采取制裁的行动。这好比是给萨达姆吃定心丸,让其不必介意美国舆论,尽管放心大胆的去做。
  7月25日,伊拉克在科威特边境大量驻军,萨达姆召见美国大使格拉斯皮进行私人谈话。在这次谈话中萨达姆表达了对科威特的气愤,格拉斯皮仅说美国对伊拉克的武装力量调动表示关注,称美国“对阿拉伯的内部纷争表示中立,比如你们与科威特边境的争端,我们没有什么意见可说”。为了特别强调这点,她说“(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指示我们的发言人强调这点”。在黑云压城的关键时刻,女大使片面强调“美国将加强与伊拉克的良好关系”的立场,等于向萨达姆传达“美国不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信息。
  3天后,老布什给萨达姆回了一封由他亲自签名的绝密电报,格拉斯皮经伊拉克外交部长阿齐兹把电报转交萨达姆。老布什在密电中说:我欢迎你发表的关于伊拉克愿意同美国友好而不是对抗的声明;正如我的大使、参议员多尔和其他人所做的那样,让我向你保证,我的政府希望继续与伊拉克保持更加良好的关系;正如你所知,我们对伊拉克的某些政策和行动仍忧心仲仲,我们将继续本着友好和坦率的精神向你提出我们的担忧。这封语气温和的密电的主要信息是:美国希望同伊拉克保持更加友好的关系;美国对萨达姆向他的邻国焙耀武力感到担忧,仅此而已。事实证明,布什发给萨达姆的这封密电意义重大,它实际上起到了战略模糊、战略掩护的作用:在美国发动舆论宣传战、进行军事备战之际,美国总统、三军总司令亲自发话,传达美国的“真实”想法,消除萨达姆的后顾之忧;在伊拉克兵临科威特城下的时候,美国人用无关痛痒的字句,给予萨达姆行动的勇气。
  萨达姆不了解美国政治,不知道美国民主游戏的精髓,没有看清美国的真实意图和行踪套路,必然沦为伊拉克废墟的献祭者、美国霸权宏谋的牺牲品,当美军力量大规模集结海湾时,他仍不愿相信美国会发动战争。这场战争不可避免的来临了,美军使用推土机填没了战壕,将里面的伊拉克军人活埋,扔下至少300吨的贫铀弹,后来令许多人致癌,诸如此类。海湾战争是非对称战争,伊拉克刚从战争硝烟中爬出来。美国总统老布什、国防部长切尼、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共同主持了战争,美国依靠压倒性的情势对比、压倒性的军事实力、压倒性的盟友支持、压倒性的话语权,取得了压倒性的、非常典型的美国式胜利。打赢海湾战争后,美国实现对中东的控制,而美军从伊拉克撤出,保留萨达姆代言的“恶性政权”,给了美军长期驻扎中东的理由。接下来美国推进的战役是,用石油武器拖累苏联经济,用民主炸弹炸垮了苏联政治,把它送进万劫不复的历史黄页。
  海湾战争爆发时,中国力量尚未大规模进入中东。海湾战争改变了中东格局,实际上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东亚事态,朝鲜对美国侵入伊拉克作出了敏感反应,而这将极大影响未来数十年内的东亚形势。虽然美国领导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高擎着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的旗号发起海湾战争,但对始终处于冷战阴云笼罩下的朝鲜而言,冠冕堂皇的说辞下面从来都是冰冷的现实。1992年美方称朝鲜正进行核开发,美韩针对朝鲜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朝鲜立即停止有关《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对话。1993年美韩再度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朝鲜宣布全国进入准战争状态,同时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于是朝核问题正式发生,第一次朝核危机形成。
  苏联解体以后,冷战随之结束,全球总体的大气候变了,世界形势开始发生战后最深刻的变化,世界进入了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美苏对立的主要战场在欧洲,冷战结束主要是在欧洲结束,突出表现为柏林墙的倒塌,欧罗巴上空的氛围发生质的改变,冰冻已久的欧洲必走上融合之路。1993年诞生的欧盟追求独立自主,它承载着无可转化的历史基因,有意摆脱美国的管控,清除前苏联的旧势力范围,拓展被冷战压缩的生存空间。但以新生的欧盟的实力,要做到上述两点很难,特别是由于军事实力有限,想打扫前苏联地盘难上加难,只能寄望于借美国之手来实现。
  欧盟迫切希望加速内部整合,经营原边缘区的东欧和南欧,现在欧盟东扩进程已经启动,考虑到东欧位于俄罗斯家门口,只能选择小心翼翼的稳步推进。南欧方向的操作很强,南欧问题主要是巴尔干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南联盟问题,这可以通过科索沃杠杆来解决。再者,东欧诸国已经倒向欧盟,南联盟政权依然亲俄罗斯,于是拔掉南联盟这颗钢钉,全面扫清整合之路上的障碍,成了欧洲政治家的心头大事。欧盟不得不请求美国的帮助,请求美国同意以北约的名义,绕开联合国发动科索沃战争。美国人最擅长制造战争红利,它很乐于趁俄罗斯孱弱和欧盟稚弱的机会,在两大战略级对手之间打入自己的存在。美国政客考虑得较多的是,如何在这个巨大的历史机遇下,精准把握军事介入的最佳时间点。1999年元旦欧元诞生,新生的欧元表现抢眼,给美元带来巨大压力,大量资金从北美流向欧洲,如果任由该趋势持续下去,美国金融将很快陷入困境,新经济泡沫将会提前破裂。在可量化的数学模型的指导下,不冷不热的美国像被打了鸡血,克林顿政府答应了欧盟的请求,在欧盟方面出钱出力的配合下,指挥北约部队发动了科索沃战争。
  欧盟希望先拔掉南联盟这颗钢钉,整合巴尔干半岛和地中海沿岸区域,在稳定的欧洲大环境下再启动欧元,那么欧元的前景将是无可限量的。克林顿政府等到欧元启动后开打,是要打压新生欧元的蓬勃发展势头,并且将以超出欧洲政客预料的方式,借战争给欧元的未来发展钉入钉子,用其后续发展干扰欧洲的整合和稳定,从而限制欧元的发展空间、维护美元的霸权地位。所以我们要看到,欧美之间的矛盾很尖锐,但双方把矛盾整合到了美国的全球战略之中,使得它们在科索沃战争中能够进行亲密合作,但随着美元的持续走弱和欧元的茁壮成长,若干年后它们将在金融危机形势下相互绞杀。
  1999年2月,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南联盟的)塞尔维亚和(塞尔维亚的)科索沃代表在巴黎附近举行谈判,谈判的基础是美国特使希尔草拟的方案。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尊重南联盟领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北约向科索沃派遣多国部队。主持谈判的美国和北约表示,这个方案没有商量余地,否则就要进行军事打击。
  3月24日,科索沃战争爆发,北约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开始了。当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的时候,西方的宣传机器继续向世界大规模抛出新闻制品,既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也是充满陈词老调的和粗制滥造的伪劣品。4月,美国国务院宣布50万科索沃阿族人失踪,1个月后,美国国防部长科恩宣布有10万到了服兵役年龄的人失踪,6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宣称有1万名科索沃人被塞族杀害。就像后来的“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样,该“美国制造”的“南联盟种族清洗罪”根本就是扯蛋出来的。如果某方宣布美国有1万人下落不明,或者宣布有1万名印第安人神秘失踪,或者说美国的政策导致某国1万人丧生,进而向美国发动大规模暴力袭击,那这个世界就乱套了。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西方媒体称北约要把这个巴尔干国家“炸回到石器时代”。一位塞尔维亚老人站在多瑙河畔望着天空说:“上帝啊!你要是可怜塞尔维亚人,就让北约从天上下来吧!在地面上打一仗,是胜是负快点结束吧!”当地媒体报道说,空袭警报和爆炸声已经持续两个月,贝尔格莱德动物园的动物神经都有点不正常了。这些动物读不懂也听不明所谓的解放、自由、人权,它们只顾着神经紊乱、内分泌失调、绝食和撞墙了。北约没日没夜、没完没了的轰炸,没有任何生命能够忍受这种久烈的摧残,人们已经体会不到停电停水、生活不便的痛苦,也失去了去大街上游行、用身体保护大桥的热情,连从床头爬起来躲避炸弹都有气无力,防空警笛声何曾断过!塞尔维亚老人在北约的人道主义救援的爆炸声中,期待的是弓箭手直面热兵器时代的侵略者的诀离与悲壮!美国和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大旗,以“防止科索沃人道主义危机”为借口,令数十万南联盟人无家可归、100万科索沃难民流离家园、凭空制造出20世纪末最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美国拒绝采纳派出地面部队尽快结束战斗的合理建议,借口要实现信息化模式下的最小代价、甚至零伤亡,用长达两个多月的漫长空袭,把刚刚启动的强势的欧元拖软,将南联盟军队完整保存下来(而不是像若干年后在伊拉克作的那样,就地解散伊拉克军队和安全部队)。再联系到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美国偏不让心急的欧盟吃热豆腐,硬是将科索沃独立问题冷冻下来,还时不时的制造局势不稳的消息,在欧洲腹地掀起不大不小的风浪。
  大国博弈是历史的永恒主题,我们再从美中俄角度谈谈这场战争发生的大背景。苏联已经四分五裂、俄罗斯处境艰难,中国埋头于国内经济建设,昔日的美苏中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统治者不会放过这个稀缺的战略机遇期,制定出分割和控制亚欧大陆、进逼和夹击中俄的战略。针对美国追求单极世界的野心,中俄两国自然选择了联合抵御,1996年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表明双方将在国际事务中加强协作;1998年中俄发表《关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的联合声明》,声明中特别表达了对科索沃局势的关注,强调尊重南联盟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但这时候的中国正致力于入世谈判,对科索沃事态基本采取了不干预政策,后来也没有参加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国际调解会议,仅在联合国对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决议投了弃权票。由于中俄力量和欧美力量的悬殊、中俄配合和欧美配合的悬殊、科索沃位于欧洲腹地的事实,科索沃战争无可阻挡的发生了。
  科索沃战争与中国有关系么?怎么可能与中国没有关系!“炸馆”事件是最好的说明。美国B-2重型隐形战略轰炸机从密苏里州怀特曼空军基地起飞,即从美国本土出发、经15个小时长途飞行、直扑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在这场非正义战争中,美国巩固了其军事霸权形象,中俄欧都暴露出自身的弱点。欧洲没有独立、强大的军事力量,连自家院里的“家事”都要劳驾美国人,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将继续被美国人操控;俄罗斯经济、军事实力迅速下降,连苏联的旧地盘、自家的斯拉夫兄弟都保不住,还要面对北约东扩、美国导弹防御系统进逼(TMD)的挑战;中国在大使馆被炸后不得不隐忍行事,深感自身实力不逮,尤其是军事领域。
  科索沃战争结束后,欧盟对这场发生在家门口的战争进行反思,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感受到受制于美国的切肤之痛,决心发展独立的防卫力量、防止美国主宰欧洲安全、并与美国实质性拉开距离,导致北约内部矛盾扩大、大西洋联盟裂痕加深、欧美战略矛盾不可调和。1999年12月,欧盟作出推动欧洲独立防务建设的决定,计划组建5万至6万人规模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以使欧盟有能力在北约不参与的情况下独立实施军事行动。2008年格鲁吉亚战争后,欧盟将在建设独立防护力量的基础上,尝试用“欧俄新关系进程”平衡美国主导的北约机制,用“欧俄新关系进程”和北约共同塑造欧洲新秩序。
  俄罗斯人丢掉了幻想,重新站到了北约的对立面,不再追求融入国际社会、博取西方的赞美,在世界格局大变革的背景下,俄罗斯在各方间积极游走,迅速恢复了国力、回归强悍本色。在信息时代的战争模式的启示下,以及在“炸馆事件”的强烈冲击下,中国在军事上追求成为世界强国,全力发展自己的全球导航系统、太空载人系统、深空探测系统,并将很快迎来北斗系统、载人航天、探月计划的硕果。
  科索沃战争标志着美国实力达到了历史巅峰,它是20世纪末世界格局转型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当时的中国、欧盟、俄罗斯都无力挑战美国的地位,所以欧盟不得不请美军伸张诉求,俄罗斯不得不把传统势力范围拱手让出,中国不得不对“炸馆事件”忍声吞气。在4年后的伊拉克战争中,中国、欧盟、俄罗斯开始联合起来,打破美国企图主导世界新格局的战略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