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弹丸论破 礼物: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亚元前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6:29:59
中日韩拟用本币结算三国间贸易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5日08:34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5月5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中日韩三国财政部长昨天在越南首都河内发表联合声明说,三国已经同意就使用本国货币结算相互之间进出口贸易展开可行性研究。如果进展顺利三国将使用各自本国货币进行相互之间的贸易结算,这是亚洲国家向美元主导国际贸易结算地位发起的最新挑战。
声明中说,三国都对亚洲地区通货膨胀形势表示严重关切,声明指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国际资本流入给亚洲国家稳定物价带来了巨大压力。
中日韩三国财长联合声明是在亚洲开发银行年度会议间隙发表的,每年一次的亚洲开发银行成员国财政部长会议本周三在越南河内举行。
联合声明中说:“中日韩三国将继续坚持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并承诺加强合作。”声明中除了表示将就采用各自本国货币结算三国间贸易展开研究之外还表示将就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和重大灾难保险等加强合作。 汇丰:人民币今年进军全球三大结算货币之一
www.eastmoney.com2011年05月05日 05:49第一财经日报

汇丰银行昨日发布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人民币预期将首次超越英镑成为全球贸易企业在未来半年考虑采用的三种主要结算货币之一。在中国内地,预计年内人民币将超越欧元成为贸易企业结算货币的第二选择,仅次于美元。
汇丰此项调查是针对全球21个市场6000多家贸易企业展开的。汇丰调查显示,全球范围综合来看,在未来半年最受贸易企业青睐的五种结算货币将依次为美元、欧元、人民币、英镑和日元。
市场普遍认为,汇率是促使企业采用人民币结算的主要原因,汇丰的调查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已采用人民币结算的受访企业近一半(49%)表示主要目的是规避汇率波动风险,44%出于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汇丰调查显示,新兴市场对这一趋势的形成起到主要作用。
从新兴市场来看,在东南亚地区,计划使用人民币的受访企业达16%,超过计划使用英镑的受访企业(3%)。中东地区的受访企业中,13%表示未来半年内会在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高于计划使用英镑的企业(10%).
从香港、澳门和中国内地来看,人民币受欢迎程度更胜一筹。三个市场总体而言,预计未来六个月内使用人民币结算的企业达45%,超过欧元(27%),仅次于美元。
在中国内地,34%受访企业预计未来半年会在跨境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超过计划使用欧元结算的企业。
当然,美元仍占据主导地位。汇丰调查显示,九成内地受访企业仍计划用美元进行跨境贸易结算。
汇丰对其在中国内地18个城市的企业客户调查发现,近四成尚未采用人民币结算的内地企业反映,他们的境外贸易方仍面临没有人民币支付、或贸易方银行无法提供人民币结算支持等问题。
奥巴马称美国债务违约将冲击全球金融体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6日10:48新华网
奥巴马称美国债务违约将严重冲击全球金融体系
新华网华盛顿5月15日电 美国总统奥巴马15日表示,如果国会不在8月初之前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全球金融体系将可能受到严重冲击,美国经济也将陷入另一轮衰退。
奥巴马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全球投资者一旦对美国的信誉和信用产生怀疑,一旦认为美国可能会债务违约,“全球金融体系将有可能崩溃,美国也可能会陷入比早前更严重的经济衰退”。
他呼吁共和党和民主党议员支持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并已经指定副总统拜登与国会领导人谈判,以期达成削减债务和赤字的协议。到目前为止,拜登已经与国会领导人举行三次会晤。
众议院议长约翰·博纳当日回应说,他理解奥巴马“不提高债务上限会破坏美国信誉和信用”的说法。他认为“提高债务上限是我们的责任”,“但只提高债务上限而不解决根本问题是完全不负责的”。他同时表示不会浪费这个大幅削减开支的机会。
多位共和党重量级议员,包括博纳和参议院少数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表示希望政府大幅削减开支,但不要增税,以此换取他们支持提高债务上限。
美国国会批准的公共债务上限为14.3万亿美元,由于经济衰退和多年赤字财政使美国公共债务总额不断增加,政府原预计本月16日这一额度将被用尽。美国财长盖特纳曾表示可以采取一些临时措施,但也仅能拖延到8月初。
美元未来或将丧失霸主地位 人民币可趁机上位
www.eastmoney.com2011年05月18日 17:00FX168
世界银行周二公布的一份报告称: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的霸主地位将于2025年前丧失。取而代之的新的货币体系将由美元、欧元、人民币三驾马车统领。
报告称,欧元目前在国际范围内面对美元的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另外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并且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全球性的商贸和金融活动,致使这些国家的货币特别是人民币不可避免地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该报告认为,对全球货币体系而言,最可能出现的新的体系将由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种货币构成。
世界银行周二发表的研究报告预言,国际货币体系将不再被一种货币主导,成功的经济体将帮助推动低收入国家通过贸易和金融过渡。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师林毅夫说,世界经济前景是多极化,国际金融机构必须迅速适应这一情况,跟上全球经济的变化。
美元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可谓摇摇欲坠,最终贷款人和最大消费者的位置更是受到中国的威胁。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也进一步挑战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汇丰银行在5月初发布的报告中也指出,人民币可能成为世界前三大主要贸易结算货币。
汇丰银行近期对全球21个国家的超过6000个贸易企业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贸易企业在未来半年倾向使用的贸易结算前五大货币分别为美元、欧元、人民币、英镑和日元,其中人民币很有可能超过英镑,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结算货币。
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在今年4月把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前景从“稳定”下调为“负面”,意味着在未来两年内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现在的最高等级AAA跌至AA+的可能性超过三分之一。反观,标准普尔去年12月把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上调至AA-,上调了一级,但仍比美国低3级。
虽然过去 60 年以来,美元一直为全球最强势的货币,但是近来已经有不少人认为现在或许该是重新考虑美元定位的时候了。
金融海啸以来,美元贬值得很严重,更引发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严重不满,因为石油以美元定价,美元重贬让他们获利损失惨重,有些成员国甚至转收欧元为交易货币。
中国也同样看衰美元;在美元狂贬的背景下,中国连续5个月减持美债;中国3月减持美债92亿美元,但仍持有1.14万亿美元,仍是美债最大持有国。
分析师指出,美国现在对外国债权人依赖甚深,将置美元于险境,只要有其中一大债权国忽然抛售美元,那么将导致美元严重贬值,甚至可能引起另一次经济衰退。
不过,《CNNMoney》专栏作家兼外汇专家 Scott Boyd 认为,纵使美元现在声名不如以往,但除了美元之外,现在似也找不出相当的替代货币。欧元?恐怕是自身难保,光是欧猪各国的纾困案就让欧元承受了极大风险。那英镑呢?过去英镑的确比美元还要早成为全球货币,但这已是往日回忆了。
Boyd认为,事实上,现在要是让任何单一货币成为储备货币,投资人将承受汇率剧烈波动之害。
世行:美元2025年失去统治地位  欧元成最大对手
www.eastmoney.com2011年05月19日 00:28高健中国证券报
世界银行17日发布报告称,主要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规模将在2025年占据全球增长总量的“半壁江山”,这将导致美元届时失去单一统治地位,而欧元将成为美元的“最大对手”。
报告预计,新兴经济体的实力与优势将日益增强。其中,巴西、印度、中国、印尼、俄罗斯和韩国将在2025年占据全球增长总量一半以上。报告称,从现在起至2025年,新兴经济体将以每年4.7%的速度增长,远远快于同期发达经济体2.3%的年增速。报告作者曼苏尔·戴拉米表示,“全球增长与投资的天平将向发展中或新兴经济体倾斜。”
报告认为上述变化意义深远,“你会看到老牌跨国企业将不再占据统治地位”。此外,一种不同的国际货币体系将逐渐形成,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将告终;“美元当前的主导地位将在2025年前消失,被一种以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为中心的货币体系所取代,这三种货币都将发挥成熟国际货币的作用”。
此外,报告指出,欧元的地位必将增强并将成为美元最大的对手,但其挑战美元的前提是,“欧元能够成功化解多个成员国目前面临的主权债务危机,并能够避免与化解欧盟成员国相关的道德风险问题”。
戴相龙:人民币国际化路途漫漫 首先要满足3大标准
www.eastmoney.com2011年05月20日 23:31东方网
在2011陆家嘴论坛上,人民币国际化无疑是嘉宾讨论的热点话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今天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首先要满足三大标准。
戴相龙说,首先人民币要实现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可兑换,“只要外币是真实的,在任何情况下,无条件都可兑换。”
其次,人民币还要“功能全”。戴相龙告诉东方网记者,所谓功能全,指的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必须能够用以计价、交易、结算、投资、储备。
第三,人民币用以国际货币储备的比例要大。在戴相龙看来,所占的比例起码要跟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总量相当。“目前中国GDP占全球GDP9.5%,再过10年可能是18%,我觉得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比例起码应占到10%以上。”
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时间需要多久?戴相龙对此表示,“要实现这个目标,时间可能要很长”。
罗杰斯:美国面临的债务危机甚于金融海啸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9日 15:50财经网
【《财经》综合报道】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知名大宗商品和外汇投资家詹姆斯·罗杰斯(James Rogers)称,在庞大的债务问题重压下,美国面临着比2008年金融海啸还要严重的一场危机。
罗杰斯称,受美国债务及美联储持续的宽松货币政策影响,美元将成为彻头彻尾的灾难。但罗杰斯称,基于短期内美元可能反弹的预期,他目前还持有美元。
罗杰斯说,防御美国和日本这类央行超发货币的最好办法就是持有实物资产,例如白银、大米或其他大宗商品。
罗杰斯还表示,他看多大宗商品和外汇,看空新兴市场和美国科技股。他还持有白银,如果金价下跌,那就买入黄金(1545.20)。
他同时表示,分享中国增长的的最佳途径是投资大宗商品、人民币及中国股票。
罗杰斯预计,Fed最近一轮定量宽松政策将如期在本月结束,但下一轮定量宽松政策可能为期不远。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李稻葵在6月8日也就美国债务问题发表观点,他称美国若考虑债务违约,则是在“玩火”,且可能将伤及美元。
李稻葵表示,中国应尽最大努力说服美国不要寻求债务违约,并希望美国确保中方在美投资安全。
美国政府债务总额已在5月16日触及14.29万亿美元的法定上限。如果美国国会不能在8月初之前提高债务上限,美国将面临“债务违约”风险。
而美国众议院在5月31日否决了将联邦债务上限提高2.4万亿美元的议案。
在2011年2月提交给国会的报告中,奥巴马政府预计本财年美国财政赤字将达到创纪录的1.56万亿美元,约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9%。
4月18日,国际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将美国长期信用评级前景从“稳定”调降至“负面”,这意味着在未来两年内,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的概率为三分之一。
韩媒称中日韩将展开三国间自贸协定磋商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8日13:37环球时报
环球网记者张哲报道,据韩联社12月8日消息,继韩美自由贸易协定(FTA)之后,韩国将正式与中日两国就FTA展开磋商。
据报道,韩国外交通商部8日表示,“韩中日FTA产官学联合研究第七次会议”将于本月14日韩国江原道平昌举行,三国计划在会议上敲定最终研究报告。据悉,最终报告中将包括截至目前的研究结果和今后的行动计划等。
报道指出,从去年5月开始的三国产官学联合研究全部结束后,各国将确定启动谈判的日程,进而就包括商品、服务、投资在内的所有领域的市场开放范围和水平进行谈判。
韩国外交通商部方面称,虽然已经决定将农产品等敏感部分的磋商放到谈判中进行,也就是说,在商品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中国和日本在投资领域的分歧很大,所以估计本次会议也不会一帆风顺。
韩联社分析称,中国和日本已开始争夺相当于亚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角色的FTA的主导权,这也将会给正式谈判造成相当大的阻力。
据悉,来自中日韩三国的代表团团长和产官学代表等100余人将出席本届会议。
中日韩关于促进、便利和保护投资的协定正式签署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5月13日 15时04分   来源:新华社


5月13日,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会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韩国总统李明博、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共同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日本国政府及大韩民国政府关于促进、便利和保护投资的协定》签字仪式。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日本国政府及大韩民国政府关于促进、便利和保护投资的协定》13日于北京正式签署。
中日韩投资协定谈判自2007年启动以来,历时5年,中日韩三方先后进行了13轮正式谈判和数次非正式磋商,于2012年3月下旬圆满结束。该协定共包括27条和1个附加议定书,囊括了国际投资协定通常包含的所有重要内容,包括投资定义、适用范围、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征收、转移、代位、税收、一般例外、争议解决等条款。
中日韩投资协定的签署在中日韩三国经贸合作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这是中日韩第一个促进和保护三国间投资行为的法律文件和制度安排,为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协定将为三国投资者提供更为稳定和透明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激发三国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促进三国间经贸活动更趋活跃,推动三国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三国将尽快履行国内法律程序,使投资协定早日生效并发挥作用。
第九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建议启动自贸区谈判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5月12日 20时40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记者 王希)第九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5月12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枝野幸男、韩国外交通商部通商交涉本部长朴泰镐出席会议。
三国经贸部长在共见记者时宣布,部长们将向即将于13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提出,正式签署中日韩投资协定并于年内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建议。
三国经贸部长对中日韩投资协定谈判达成协议表示了欢迎,并审议了三国自贸区联合研究报告,一致同意中日韩三国建立自贸区,不仅可以扩大三边和双边的贸易和投资,还可使三国在一个全面的制度性框架下开展内容更广泛的三边合作。
中日韩经贸部长表示,三国应立即开始自贸区谈判的准备工作,包括启动国内程序和开展工作层磋商。
中日韩经贸部长还就三国在全球及地区框架下的经贸合作以及中日韩泛黄海经济技术交流会议、三国参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知识产权合作、丽水世博会等三方各自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就采取切实措施提升地方或区域物流供应商的能力方面,三国部长承诺在2015年前将亚太地区的物流绩效提高10%,以减少货物和服务在亚太地区流转的时间、成本和不确定性。
三国经贸部长重申设立东盟与自贸伙伴国工作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保证尽早就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框架(RCEP)协议开始谈判,同时考虑东亚自贸区(EAFTA)和东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CEPEA)的倡议。
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是中日韩三国政府专门讨论经贸合作问题的最高级别会议,会议主要就三国贸易、投资和在全球及区域框架下的经贸合作问题进行讨论。2010年5月起,三国经贸部长会议与三国领导人会议同步,在三国轮流举行。这是中方首次在本国主办该会议。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曙光初现:中韩先行 促进三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5月11日 20时57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记者张媛)即将于13日-14日在京举行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前景再度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
经过10年探讨,随着东北亚经济发生的变化及产生的内在需求,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开启条件已日渐成熟。
10年耕耘 终见曙光
早在2002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就同意展开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研究,三国为此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
中日韩三国同处东北亚,人口总数占全球五分之一,经济总量占世界五分之一,属世界三大经济圈之一。但东北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相对滞后,三国间的互相投资仅占三国对外投资总量的6%。虽然地理位置邻近,显然三国的经济互通依然不够顺畅。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三国不同程度的发展,去年9月中国商务部亚洲司司长陈洲表示,建立中日韩自贸区的各项条件已经成熟。
中国商务部信息显示,目前中日韩三国已经就中日韩投资协议文本达成实质一致意见,5月13日-14日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可能将正式签署此协议。
“中日韩投资协议文本的确定对于下一步建立自贸区的谈判起到了关键作用,也是前提条件,如果在13日至14日举行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能够正式签署这项协议,那么离进入实质性谈判就不远了。”商务部国际经贸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徐长文说。
根据外交部发表的《中日韩合作(1999-2012)》白皮书,自贸区建成后,可以消除贸易壁垒,扩大区域内市场,推动三国经济融合,实现三国互利共赢。
中韩先行 促进三边
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与韩国外交通商部通商交涉本部长朴泰镐2日宣布,中韩自贸协定谈判正式启动。陈德铭说,希望中韩谈判在两年内完成。
在具体谈判上,朴泰镐说,为保护各自敏感领域,谈判将分阶段进行。首先将就谈判模式展开磋商,以此为基础开展所有领域的其他谈判,包括货物、服务、投资和其他领域,并以一揽子方式结束谈判。
为解决货物贸易领域的敏感问题,双方将在谈判中设立正常产品轨道与敏感产品轨道,其中敏感产品将包括一般敏感产品清单和高度敏感产品清单。
徐长文说,韩国对中国的农业产品担心多一些,对中国来说,韩国化学工业品将冲击中国市场。所以在敏感领域双方要有个交代。
“中韩双方都认为中韩先行启动自贸区谈判与尽快启动中日韩三国自贸区谈判并不对立,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陈德铭说。
专家认为,中韩两国率先进行谈判不仅可以确定良好的谈判模式,还可以给下一步的多边谈判提供模板,以提高谈判效率。
面对中韩抢先开始谈判的局面,日本驻华使馆近日表示,希望马上推进中日谈判,并希望在即将举行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宣布启动三方谈判。《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对于自贸区战略,日本尚未调整国内利益,面对中国的巨大市场,无疑已落后于对手韩国”。
企业关切 助力推进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张小济在“第二届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民间高层论坛”上说,产业合作是中日韩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合作中,企业是主体,政府合作的重要作用是创造公平、便利、有效的投资和合作环境。
因此,来自三国企业的关切将是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建立的重要因素。
日本方面,以科技巨头索尼公司为例,去年底发布的财报显示,公司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巨亏,分析称亏损原因主要由于日元升值影响和公司在欧美市场的销售额下降。因此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对于日本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韩国方面,以三星公司为缩影的本土企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中国市场对韩国企业而言更无法忽视。随着韩国与美国及欧盟的自贸协定已经生效,如果再与中国签订自贸协定,有利于韩国企业在全球范围的布局。
从国内情况看,受欧盟债务危机和美国经济增长乏力拖累,高度依赖欧美市场的中国企业必须“另拓疆土”。企业急需引进先进技术,产品需要换代升级,在此背景下,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无疑会提供新的机遇。
《中日韩合作(1999-2012)》白皮书(全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5月09日 20时10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中日韩合作
(1999-2012)
目 录
序 言
一、中日韩合作概况
二、政治安全领域
(一)伙伴关系
(二)政策磋商
(三)非传统安全
(四)地区和国际事务
三、经贸财金领域
(一)贸易投资
(二)财政金融
(三)交通物流
(四)信息通信
(五)海关合作
(六)知识产权
(七)标准计量
四、可持续发展领域
(一)循环经济
(二)科技
(三)环保
(四)农业
(五)水利
五、社会人文领域
(一)文化
(二)教育
(三)旅游
(四)人事
(五)卫生
(六)新闻、地方和民间友好
六、展望
序 言
中国、日本、韩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三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进入21世纪,三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惠及三国人民。
1999年,中日韩领导人在菲律宾出席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期间举行早餐会,启动了中日韩合作进程。2008年,中日韩领导人首次在10+3框架外举行会议,三方合作迈入新阶段。
经过十多年发展,三国对话机制日臻完善,各领域合作稳步推进,了解与信任逐步加深。三国确立了面向未来、全方位合作的伙伴关系,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人文交流更加活跃,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沟通与协调不断加强。中日韩合作已成为三国巩固睦邻友好、拓展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也成为东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今年中日韩合作协调国,将主办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今年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和国民交流友好年,中韩建交20周年和友好交流年。值此之际,谨以此手册回顾三国友好交流历程,展现务实合作成果,展望未来广阔前景。
一、中日韩合作概况
1999年11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日本首相小渊惠三、韩国总统金大中在菲律宾出席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期间举行早餐会,启动了中日韩合作进程。2000年,三国领导人决定将会晤定期化。2002年,三国领导人早餐会改为正式会晤。此后,三国领导人原则上每年在出席10+3领导人会议期间举行会晤。迄今,在10+3框架下三国领导人已举行11次会晤。
2008年12月,中日韩领导人首次在10+3框架外在日本福冈举行会议,决定建立面向未来、全方位合作的伙伴关系。三国并决定,在保留10+3领导人会议期间会晤的同时,将三国领导人单独举行会议机制化,每年在三国轮流举行。
2009年10月,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纪念三国合作十周年。2010年5月,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在韩国济州岛举行,展望了未来十年三国合作发展。2011年5月,在日本遭受严重灾害的情况下,三国在东京举行了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拓展了地震、灾害、核安全等领域的合作。今年,中国将主办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2002年,三方将经贸、信息产业、环保、人力资源开发、文化确定为5大重点合作领域,2007年又将财金、科技、物流、卫生、旅游、青少年交流等6个领域列入重点合作领域。目前中日韩已在20多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涵盖了三国经济、社会各个层面。
中日韩合作达成多个重要文件,主要包括《中日韩推进三国合作联合宣言》(2003年)、《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联合新闻声明》(2007年)、《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2008年)、《中日韩合作十周年联合声明》(2009年)、《2020中日韩合作展望》(2010年)和《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宣言》(2011年)。
经过十多年发展,中日韩合作已建立起较完备的合作体系,形成了以领导人会议为核心,以外交、经贸、科技、文化等18个部长级会议和50多个工作层机制为支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2011年9月,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在韩国首尔建成,将为三国合作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服务和支持。过去十多年的成果证明,中日韩加强合作,符合三国和三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维护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中日韩合作。中国国务院总理出席了历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和会晤,中国积极参加并主办了中日韩框架下各领域部长会、高官会和司局级会议,在众多领域倡导、主办或参与了形式多样的合作项目,推动三国合作不断走向深入并逐步走向机制化和规范化。中国为巩固三国合作基础、提升三国合作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政治安全领域
(一)伙伴关系
2008年12月,首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提出,三国将面向未来,开展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2009年10月,第二次领导人会议明确提出,三国建立面向未来、全方位合作的伙伴关系。2010年5月,第三次领导人会议表示,将推动三国合作达到新高度,使面向未来、全方位合作的伙伴关系更加巩固。2011年5月,第四次领导人会议提出,将进一步加强三国面向未来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
根据领导人会议达成的共识,近年来,三国加强高层交往和战略对话,开展政策磋商,拓展非传统安全合作,增进了解,扩大共识。三国在经贸投资、财政金融、交通物流、信息通信、海关、知识产权、标准计量等领域不断深化互利合作,促进经济融合。三国积极探讨在循环经济、科技、环境、农业、水利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三国积极开展社会人文交流,扩大文化、教育、旅游、人事、卫生及民间合作,逐步增进国民感情,巩固三国关系发展的社会基础。
在三国各部门共同努力之下,三国面向未来、全方位合作的伙伴关系日益提升和深化。
(二)政策磋商
亚洲政策磋商
在2011年5月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提议举行三国亚洲政策磋商,日韩予以响应和支持。2012年3月,首次中日韩亚洲政策磋商在北京举行。三国高官重点就亚洲地区形势、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交换了意见。三方认为,举行亚洲政策磋商,及时就亚洲事务沟通协调,有助于加深对各自亚洲政策的了解,有助于增进信任。三方同意保持磋商势头,继续探讨在亚洲事务上加强沟通与合作。
非洲政策磋商
举行中日韩三边非洲政策磋商系2007年11月中日韩领导人会晤时达成的一项共识。2008年12月,首次中日韩非洲政策司局级磋商在日本东京举行。目前磋商已举行四次。三方就各自对非洲政策及合作情况、非洲热点问题等深入交换看法,取得良好成效。三方均认为,中日韩非洲政策磋商有助于加强三方在非洲事务上的沟通和协商。三方将继续利用这一平台,增进在非洲事务上的相互了解,扩大共识,共同促进非洲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拉美政策磋商
2004年,中日韩三方合作委员会(外长级)提议举行三国拉美政策外交部门司局长会议。2006年4月,首次中日韩外交部拉美司司长磋商在中国北京举行。目前磋商已举行五次。三方重点就拉美地区形势、各自对拉美政策、与拉美国家关系等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并探讨三方在拉美开展合作的可能性。磋商为三方就拉美事务增进了解、相互借鉴、增信释疑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增进三方关系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沟通与合作。
随着拉美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日韩三方对拉美事务将更加关注,同拉美国家在政治、经贸、人文等领域合作将进一步加强。继续就拉美事务开展交流是三方共同需要和愿望,三方将保持和加强这一机制。
反恐磋商
为落实2010年5月第三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达成的加强三国反恐合作的共识,2011年3月,中日韩首次反恐磋商在韩国济州岛举行。三方重点就国际和地区反恐形势、打击海盗、网络安全及三方具体领域合作等交换意见。三方一致认为,应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日韩反恐磋商机制,三方可就国际和地区反恐形势、反恐领域的重大问题、各自反恐政策深入交换意见,就各自关切的问题及时交流信息、协调行动,同时促进三方职能部门间的合作及专家学者间的交流与对话,为丰富中日韩三方合作内涵,维护三国共同安全利益,促进本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挥积极作用。三方商定于2012年在日本举行第二次反恐磋商。
(三)非传统安全
灾害管理
为应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三国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灾害管理合作。2009年10月,三国举行首届灾害管理部门负责人会议。会议隔年轮流在三国举行,现已举行两届。三国商定将在以下领域开展密切合作:一是建立互访交流和会议机制,逐步建立共同访问灾区机制;二是加强信息共享,共享灾害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及政策信息,共享灾害信息和巨灾风险研究成果,共同构筑灾害风险防范体系;三是加强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开展三国间的灾害管理人员培训,建立三国在灾区现场开展救援、保护居民的有效合作机制;四是加强卫星灾害监测,共享减灾地球空间数据。目前三国正在积极落实上述共识。
2011年3月,日本发生地震、海啸、核泄漏特大灾难,引发三国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援助。当年5月在东京举行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期间,中、韩领导人专程前往日本灾区慰问受灾民众,展现了三国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睦邻友好关系,极大地鼓舞了日本政府和人民应对特大灾害的信心和决心,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今年,三国将在秘书处的协调下举行首次中日韩救灾合作桌面演练,以提升三国协同应对灾害的能力。三国正在为演练预做准备。
地震科技
中日韩地震科技合作始于2003年,中国地震局、日本气象厅和韩国气象厅于2004年至2006年举行了三次地震减灾三边会议,随后每两年举行一次。迄今,共举办过五届会议,并在此框架下开展了地震海啸数据准实时交换、信息处理技术、重大地震研究、人员交流等多方面合作。
2011年10月,中日韩三国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东亚地震研讨会,共有来自三国及泰国、印度、蒙古等1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5个国际组织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形成《北京共识》,并决定启动东北亚地震、海啸和火山联合研究项目。
为进一步推进中日韩地震科技合作,中国地震局今年将在北京召开第六届中日韩地震减灾会议,并开始实施东北亚地震、海啸和火山联合研究项目。
核安全
为推动亚洲区域核安全合作,三国于2008年启动中日韩核安全监管高官会机制,每年举行一次会议,由三国核安全监管当局轮流举办。高官会目前已举行四次。
2011年11月在东京召开的第四次中日韩核安全监管高官会上,三方签署了“中日韩核安全合作倡议”,确定将建立合作框架,采取协同一致的行动在地区和国际合作中发挥领导性作用,并承诺在地区核安全标准、区域应急响应机制和监管能力等领域开展合作行动。倡议的签署是三国核安全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地区核安全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日韩核安全监管高官会已经成为亚洲国家在核安全监管领域的良好合作机制和信息交流平台,为促进本地区核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执法合作
中日韩执法部门同为东盟地区论坛、东盟与中日韩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会议机制成员,也都是东盟警察组织的对话伙伴,三方在上述合作机制中保持着良好沟通与合作。
2007年6月,第27届东盟国家警察首长会议期间,中日韩三国警方建立国际合作负责人会晤机制,并举行首次会晤。三方通过此机制,就提高区域执法合作水平、加强在打击跨国犯罪领域的合作、加强人员培训合作等交换了意见。此外,三国职能部门在法庭科学领域也开始开展合作。三国消防协会建立了协商会议机制,就消防学术与技术交流等问题进行定期磋商。
(四)地区和国际事务
中日韩三国就东北亚形势保持着密切沟通,积极致力于通过对话和协商维护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致力于与其他各方密切合作,推进六方会谈进程。
作为东亚重要成员,中日韩三国在东盟+3、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等地区合作机制中保持着良好合作。三国积极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主导地位,致力于推动东亚自贸区建设和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东亚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作为世界重要国家,中日韩三国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平台内保持密切沟通与协调,携手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粮食和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积极推动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
三、经贸财金领域
(一)贸易投资
中日韩三国经贸合作成效显著。三国间贸易额从1999年的1300多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6900多亿美元,增长超过4倍,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日本、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日本、韩国在中国贸易伙伴中分别位居第四位和第六位。日本、韩国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截至2011年底,日本、韩国累计对华直接投资分别接近800亿和500亿美元。
中日韩经济贸易部长会议是促进三国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2002年9月,首次中日韩经济贸易部长会议在文莱举行,此后原则上每年举行。2010年5月起,三国经贸部长会议开始在三国轮流举办。目前已举行8次。今年5月,第九次会议将在中国举行。
2002年底,在中方倡议下,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同意就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开展可行性研究。2003年至2009年,三国研究机构对自贸区给三国产业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形成了共同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可消除贸易壁垒,扩大区域内市场,推动三国经济融合,实现三国互利共赢。2009年10月,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就尽快启动由政府、产业、学界共同参加的中日韩自贸区联合研究达成共识。2010年5月,中日韩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正式启动,经过三方共同努力,2011年12月研究完成,并发表了联合声明。目前三方正在积极协商尽快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
根据2003年《中日韩推进三国合作的联合宣言》,2004年起三国政府相关部门就商签中日韩投资协定进行了多轮研究和磋商,并于2007年启动中日韩投资协定谈判。目前三国共举行了13轮谈判,已就投资协定文本达成一致,有望近期正式签署。
泛黄海中日韩经济技术交流会议于2001年正式启动,是三国间唯一由政府、经济团体、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的次区域合作机制,重点探讨三国相关地区在贸易、投资和科技领域的合作方案。会议每年在三国轮流举行,今年9月,第12次会议将在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举行。
中日韩工程商务圆桌会议由三国工程承包行业组织和企业共同参加,旨在加强三国在工程承包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第一次会议于2011年10月在日本东京举行,三方讨论通过了首次圆桌会议的《联合声明》。第二次会议将于2012年下半年举行。
自2009年起,在三国领导人会议期间三方举行中日韩工商峰会。峰会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韩国全国经济人联合会共同主办,目前已举行三届,每届会后都发表共同宣言,就三国合作未来发展向领导人提出工商界看法和政策建议。工商峰会作为领导人会议一项配套活动,有助于为领导人会议的举行营造良好氛围,同时搭建起三国工商界之间、工商界与政府之间对话交流的平台。
(二)财政金融
中日韩三方财金合作十分密切,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逐步成为深化东亚区域财金合作的主要推动力量。三方在财金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以财长机制为主,其下设财政及央行副手、司局长、工作层及研讨会等多个层面的平台。三方财长每年定期会晤(一般与10+3财长会相连举行),就10+3财金合作的具体倡议协调立场,并讨论三国共同关心的财金问题。中日韩三国财政和央行副手、国际司局长和工作层也不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经济形势和区域财金合作进展,为每年的财长会做准备。在三方的积极推动下,东亚财金合作不断深入,在建立区域危机救助和防范机制、促进亚洲债券市场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自2012年起,三方财长会议改为财长央行行长会议。
2011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中日韩三国财政部继续深化协调与配合。在中日韩财金合作框架下,重点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立场协调:一是在完善清迈倡议多边化(CMIM)区域危机救助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推动CMIM建立危机防范职能;二是进一步推动亚洲债券市场发展倡议(ABMI)取得进展;三是大力推动10+3财金合作未来重点领域研究,目前研究工作已取得进展。
自1996年起,三国央行行长一直利用共同出席国际会议的机会举行中日韩央行行长年度会议。2008年12月,三国央行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中日韩央行行长会议机制,每年举办一次,迄今已举办了3次。会议主要就三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以及国际和区域金融合作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此外,中日韩三国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等国际组织以及东亚及太平洋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等区域性框架下保持沟通与合作。
(三)交通物流
交通运输
2006年9月在韩国首尔召开的首届中日韩海上运输及物流部长会议签署了《中日韩海上运输及物流部长级会议联合声明》,决定建立中日韩海上运输及物流部长会议机制,每两年轮流在三国举行,并确定了12项具体行动计划,由三国分别主导4项,包括交流信息、消除物理障碍、开展联合技术研究、加强港口合作等。
2008年5月,在日本冈山召开的第二届中日韩海上运输及物流部长级会议通过了未来工作计划,三方确定了中日韩运输与物流合作的三大目标:建立无缝物流系统、发展环境友好型物流业、实现物流安全与高效的平衡。会议决定将合作范围扩大到航空物流领域,将会议名称从第三届起改为“中日韩运输与物流部长级会议”。
2010年5月在中国成都举行的第三届中日韩运输及物流部长级会议签署了《第三届中日韩运输及物流部长级会议联合声明》。《联合声明》提出了建立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的倡议。在2010年12月召开的中日韩运输及物流发展论坛上,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NEAL-NET)正式成立。网络的组织机构包括指导委员会、理事会和秘书处,秘书处设在中国杭州。目前,三国物流信息共享服务接口已成功开通,三国试点港口中国宁波-舟山港、日本东京-横滨港和韩国釜山港基本实现船舶动态信息的互联共享。
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将于2012年7月在韩国釜山召开。
(四)信息通信
信息通信是中日韩重点合作领域之一。2002年9月,三国信息通信部长举行首次正式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信息通信部长会议机制,目前会议已举行五次。2011年1月第五次中日韩信息通信部长会议确定三方将加强政策交流,开展物联网、云计算、网络安全、新一代移动通信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在中日韩信息通信部长会议机制下,三方在第三代及下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及RFID/感应网络、网络与信息安全、开放源代码软件、电信服务政策、2008年北京奥运会通信等领域开展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
(五)海关合作
2007年,中日韩三方海关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为三方海关加强在地区性事务方面的协调与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目前,三国海关共召开了四次领导人会议。2011年11月第四次会议通过了经修订的《中日韩海关合作行动计划》,对三方海关合作方向进行了规划。目前,三国海关领导人会议机制下设4个工作组,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组、海关执法与情报工作组、经认证的经营者(AEO)工作组和海关手续工作组。三国海关在上述四大领域及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开展了密切合作,取得良好成效。
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三方制订了《中日韩三国海关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即《零假冒计划》),在加强综合信息和个案信息交换、立法和执法实践交流、提高公众意识、与权利人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在执法合作领域,三方达成了《执法合作和情报交流的行动计划》,并切实围绕行动计划确定的内容,在打击商业瞒骗、毒品走私等方面加强情报信息的传递和使用,开展案件协查,共同打击了跨国走私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果。三方将继续进行磋商,共同提高情报信息交换的效率和质量。在AEO互认领域,三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AEO互认合作,中韩海关签署了《AEO互认行动计划》,预计将在2013年形成中韩AEO互认安排。中日海关也制定了AEO互认路线图,并正在开展双方AEO制度对比。在改进海关手续领域,三方制定了《海关手续改进工作计划》,确定了海关手续工作组的工作重点与目标。在人力资源开发领域,中韩、中日海关分别签署了《关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合作备忘录》,为进一步深化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方海关通过海关领导人会议机制,就地区贸易安全与便利、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合作、人力资源开发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有效促进了本国乃至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并对世界其他区域海关间的合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六)知识产权
2001年9月,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日、韩特许厅在日本东京举行了第一次三局局长会谈,确立了“中日韩三国知识产权局局长政策对话会议”机制。2007年,第七次三局局长会议首次审议通过“三局合作路线图”,确定了三局未来合作的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2011年,第十一次三局局长会议更新了合作路线图,并签署了《中日韩三局关于加强知识产权领域合作的共同声明》,标志着三国知识产权合作进入新阶段。
自建立知识产权局长会议机制以来,三国知识产权局在自动化建设、专利审查对比研究、人才培训、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有效务实的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各自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发展。同时,该机制还积极探讨与东盟开展合作,并就其他国际知识产权热点、焦点问题交换意见,为亚洲区域乃至国际知识产权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七)标准计量
东北亚标准合作会议是中日韩在标准化领域的三边合作机制。该会议最初由韩国标准协会提出,自2002年以来每年由中日韩三国轮流主办,到2011年已举办十届会议。三方还分别于2003年和2008年开始同期召开中日、中韩和日韩双边会议。成立之初,由民间主办、政府支持,三国通过该平台完善了标准化领域合作的运行机制。目前,中日韩标准化合作已实现了从最初的民间交流到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的转变,提升了三国实质性参与国际和地区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为落实2010年5月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韩国发表的《中日韩标准化合作联合声明》,2010年12月,三国标准化管理机构在日本签署了《中日韩构建标准合作框架谅解备忘录》,一致同意成立中日韩标准化合作常务委员会,以进一步加强三国标准化合作的规划与协调。第十一届东北亚标准合作会议暨2012年中日韩标准化合作常委会会议于2012年4月在中国成都举行。
自2003年起,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中日计量合作备忘录、中韩计量领域合作议定书的基础上,加强了中日韩计量领域三方合作与交流。每年在韩国、日本和中国召开计量研讨会。
由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国家计量院联合发起“亚洲标准物质联合研发计划”(ACRM)旨在通过强强联合及技术资源互补,联合研究和开发确保化学测量可靠性和溯源性的有证标准物质,为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提供技术支撑。2005年8月,三方共同签署了《亚洲有证标准物质协作谅解备忘录》。2010年10月,又重新签署该谅解备忘录。2005年5月,中日韩三方共同完成了《中日韩计量学名词术语》的出版工作。
四、可持续发展领域
(一)循环经济
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是三国可持续发展领域重点合作项目之一。建设示范基地是中国在2009年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提出的倡议,会议发表的《中日韩可持续发展联合声明》提出探讨建立示范基地,为促进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而共同努力。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本经济产业省、韩国环境部建立了工作层沟通渠道,商定将首先在中国选址建设。
(二)科技
目前,中日韩科技合作主要有三国科技部长会和科技合作局长会两个机制,均为每两年一次,在三国轮流举行,参加方为中国科技部、日本文部科学省和韩国教育科技部。截至2012年2月,双方已经举办了2届部长会及5届局长会。第三届中日韩科技部长会于2012年4月在上海举行,第六届三国合作局长会将于2013年在华举行。
在2009年第二届中日韩科技部长会上,三方启动了联合研究计划以支持三国科学家开展联合研究活动,该计划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日本科技振兴机构(JST)、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NRF)共同实施。截至目前,三方已共同支持了两期共六个项目,领域涉及污水处理、新材料、灾害预防、气候变化和节能技术。2012年4月,三方启动了第三期项目征集工作。
在第二次中日韩科技部长会上,三方还启动了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同意每年选定主题举行三国青年科学家研讨会,由中国科技部、日本文部科学省、韩国教育科技部轮流举办。2010年5月第一届三国青年科学家研讨会在韩国济州举行。第二届中日韩青年科学家研讨会于2012年4月在上海举行。
2010年5月第三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发表《中日韩加强科技与创新合作联合声明》和《2020中日韩合作展望》,明确三国将努力推动合作,提高三国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支撑三国经济社会发展,合力应对共同面对的区域性和全球性问题。为推动三国产业技术合作,2010年11月,由韩国倡议,中国科技部、日本经济产业省、韩国知识经济部共同举办了第一届三国产业技术合作论坛。第二届三国产业技术合作论坛于2011年10月在中国举行,就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广泛交换了意见。
韩国教育科技部于2010年在韩国济州主办三国绿色技术论坛,中国科技部和日本文部省均派人参加。后经韩方倡议,第一届三方共同主办的绿色技术论坛于2012年3月在日本东京举行。
2011年5月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期间,中国倡议成立中日韩可再生能源产学研创新联盟,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汇聚三国合力,集成各方资源,促进共同进步。目前,中国科技部已向日、韩介绍了中方就建设创新联盟提出的建议实施方案。
(三)环保
中日韩环境合作是三国合作中起步最早、成果最丰硕的领域之一。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是三国开展环境政策对话、共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自1999年三国环境部长会议启动以来,每年在三国轮流举办,目前已举办13次,每次会议均发表《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联合公报》,就重要区域和全球环境问题达成共识。
2009年6月召开的第十一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确立了环境合作的十大优先领域,即环境教育、环境意识与公众参与;气候变化(协同效应、低碳社会和绿色增长等);生物多样性保护;沙尘暴;污染控制(空气、水和海洋环境等);环境友好型社会/3R/资源再循环型社会;电子废物越境转移;化学品管理;东北亚环境管理;环保产业与环保技术。2010年5月,第十二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审议通过了《中日韩环境合作联合行动计划》。十大优先领域和《中日韩环境合作联合行动计划》为三国开展具体合作提供了重要指引。
在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框架下,三国环境部门在十大优先领域开展了形式多样、成果丰富的合作,包括建立共同打击电子废弃物非法越境转移机制、中日韩环境教育研讨会、中日韩环境教育培训、中日韩少儿环境共同读本、中日韩沙尘暴联合研究项目、中日韩绿色经济研讨会、中日韩3R研讨会、中日韩光化学氧化物研讨会、中日韩化学品政策对话、东北亚环境治理联合研究、中日韩环保产业圆桌会等。通过以上途径,三国在政策和技术层面的环境务实合作不断推进。
(四)农业
中日韩三国农业经营规模、农业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各有差异,加强农业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三国农业的发展,同时有助于提高三国人民的福祉,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粮食安全。
在2009年召开的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国领导人达成了“探讨三国建立农业合作机制”共识。2012年4月,首届中日韩三国农业部长会议在韩国召开。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韩国农林水产食品部长官徐圭龙和日本农林水产大臣鹿野道彦分别率团与会。三国农业部长就粮食安全、动植物疫病防控、建立农业伙伴关系和其他全球及区域粮农热点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共同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次会议成功举行,标志着三国农业合作机制更加完善,三国农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也将不断增加。
农业科技
2007年8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韩国农村振兴厅国家作物科学研究所及日本国家作物科学研究所互签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决定在三国轮流召开中日韩作物科学研讨会。2008年至今,已举办四届研讨会,推动和加强中日韩在水稻、大豆科研和产业发展等领域的交流,促进了三方农业科技交流。第五届研讨会将于2012年在北京召开。
2003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和日本农林水产政策研究所共同商讨未来三国在农村经济和农产品贸易等研究领域的合作,并成立“东北亚农业政策研究论坛”,迄今已走过8年的发展历程。
中日韩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加速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有着共同的需求,下一步三国将加强农业科技战略研究,通过合作需求对接会等形式商定合作项目。三国将确定农业科技合作优先领域,在食品安全研究、可持续农业生产、小型农业机械引进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
渔业科技
自1990年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韩国国立水产科学院共同开展了科技人员学术交流工作,每年举办一次中日韩水产科技研讨会,截至2011年11月已召开了22届。中日韩三国水产专家已在研讨会上发表论文300多篇。研讨会对三国渔业资源养护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研和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6年6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韩国国立水产科学院水产科研机构负责人在韩国釜山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为进一步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决定以后三方每年轮流召开一次中日韩水产科研机构负责人会议,迄今已举办5次。
在中日韩水产科技研讨会和中日韩水产科研机构负责人会议机制下,三国积极推进水产科技人员的交流。
在三方签署的合作谅解备忘录框架下,三方机构按照共同制定的合作方向开展了合作研究。在气候对渔业及环境产生的影响、大型水母发生机制、减轻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环境压力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逐步形成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推动了三国渔业科技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渔业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以及渔业发展对科技需求不断加大的前提下,中日韩三方应在以下方面加强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在渔业增养殖研究、气候变化对海洋环境及资源影响研究、水产品的安全性研究、大型水母的研究、低碳节能型社会构建的研究、沿岸生态系统与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等方面继续开展合作研究;加强平台建设,继续完善中日韩水产科技研讨会和中日韩水产科研机构负责人会议两个机制,同时探索双边或多边联合实验室或试验基地等平台建设,促进开展合作研究项目。
(五)水利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频发多发,洪涝灾害、干旱缺水等水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中日韩三国同属东北亚地区,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在水利领域有着广泛的交流与良好的合作。
2009年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发表了《中日韩可持续发展联合声明》,表示将“适时启动水资源主管部长会议机制,重点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河流综合管理和水资源管理’议题的研究”。2012年3月,中日韩三国在法国马赛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日本国国土交通省、大韩民国国土海洋部关于建立水资源部长会议机制的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合作备忘录》”),确定“每三年至少举行一次”部长会议,具体合作领域包括政策交流对话、经验和信息共享、联合科研、能力建设和发表共同立场声明等。《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三国在水资源领域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中日韩水资源部长会议机制建立前,三国在水利方面的合作主要在世界水论坛机制下进行。2006年3月在墨西哥举行的第四届水论坛及部长级会议期间,中国水利部、日本国土交通省和韩国原建设交通部联合举办了“洪水管理”、“亚洲季风区的河流修复”和“水资源信息系统”三场议题分会,并发布了《第四届世界水论坛中日韩议题分会联合倡议》。
2009年3月在土耳其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水论坛及部长级会议期间,中国水利部牵头举办了“特大自然灾害与水利基础设施风险管理特别分会”,日本和韩国应邀出席特别分会;在论坛组委会的协调下,中国水利部与日本国土交通省和韩国国土海洋部共同举办了“水与灾害”部长级圆桌会议;三方在水论坛期间签署了《中日韩三国水利部长关于水管理合作的联合声明》,表示将考虑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展联合研究,并适时举行中日韩三国水利部长会议。
2012年3月在法国举行的第六届世界水论坛及部长级会议期间,三国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中国水利部与日本国土交通省共同举办了“涉水灾害”部长级圆桌会议。
五、社会人文领域
(一)文化
自2007年首届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在中国南通举行以来,三国已形成文化部长定期对话机制,该机制为持续推动三国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2007年至2011年间,三国文化部长共举行三次会议,分别通过《南通宣言》、《济州宣言》和《奈良宣言》等合作文件,并在扩大和加强文化艺术交流、推进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文化产业交流及深化三国青少年文化交流等重点领域进行合作达成共识。2012年5月,第四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将在上海举行,计划签署《第四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海行动计划(2012年至2014年)》,适时启动评选 “东亚文化之都”、联合举办“东亚艺术节”等项目。
由中国文化部、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和日本经济产业省轮流主办的中日韩文化产业论坛是三国文化产业领域的一个重要合作项目。论坛于2002年在中国首次举办,自第三届起,形成三国副部长级会议机制,并被列入《中日韩合作行动战略》。该论坛重点合作项目包括三国文化市场调查、文化产业展会信息汇总、文化产业政策对话和文化产业合作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方案等。
2009年9月,三国在韩国釜山第八届中日韩文化产业论坛签署《釜山宣言》,并根据《宣言》成立了中日韩文化产业论坛的工作机构——中日韩文化产业合作联合工作组。工作组的建立标志着中日韩三方文化产业合作进入新阶段,是建立政府间国际文化产业合作平台的探索。
2011年,三国完成了《中日韩文化产业合作备忘录》文本的拟定工作。该备忘录确立了中日韩三国在文化产业方面进行教育及培训、专业人员交流、探索文化产品的共同制作与投资、相互参加国际文化产业展会、保护文化产品版权等方面的合作,是确定三国逐步扩大文化产业合作的指南。
(二)教育
1999年以来,中国高度重视并一直致力于推进三国教育合作。2006年3月和2007年4月,中日韩先后在韩国首尔和中国北京举行了中日韩教育部司局长会议,探讨高层次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学生交流、语言教学等具体合作项目。
为推进中日韩大学交流合作,三国决定联合实施“亚洲校园”项目,旨在通过学分互认、学生交流等各种形式的交流项目,增强学校竞争力,培养亚洲下一代杰出人才。由中日韩三国政府教育部门、大学、质量保障机构、企业界等代表组成的“中日韩大学交流合作促进委员会”已成功举行三次会议,就实施“亚洲校园”项目的指导方针、试点项目有关细节达成了一致。“亚洲校园”试点项目于2011年11月启动实施,2012年4月正式开始学生交流。试点项目将持续3至5年。
目前三国教育部门正在保持密切磋商,争取及早建立三国教育部长会议机制,以进一步推进三国教育合作。
(三)旅游
在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为主体的交流机制推动下,三国旅游部门及产业界在各个层面展开了密切务实的合作。
为落实三国领导人2003年10月发表的《中日韩推进三国合作联合宣言》,三国旅游部门签订了“关于建立中日韩旅游部门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制定了推动三国旅游合作、举办三国旅游部门会议等合作计划。
2006年第一届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在日本北海道召开,确认了《中日韩旅游交流计划》,即三国旅游交流规模力争从2005年的1200万人次扩大到2010年的1700万人次。该目标已如期实现。2010年,第五届三国旅游部长会议制定了2015年实现三国间人员交流规模达到2600万人次的新目标。
目前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已连续举办了六届,每届会议成果以《会议宣言》或《联合声明》等形式发表。
2007年,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增加了业界交流机制。自2006年开始举办的“中日韩教育旅游研讨会”也纳入部长会议框架之中,并由三国轮流举办,已成为加强三国青少年教育旅游交流的有效平台,为三国青少年通过旅游加强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年,第七届“中日韩教育旅游研讨会”将在中国四川省召开。
(四)人事
2005年,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日本人事院、原韩国中央人事委员会(韩国行政安全部前身)签署了《中日韩人事行政合作谅解备忘录》,建立了中日韩人事政策网络,通过资料交换与三方轮流主办青年公务员交流、研讨会、联合研究等形式在人事行政领域开展合作。2010年8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了第六届中日韩人事部门首长会议,三方续签了《中日韩人事行政合作谅解备忘录》,确定中日韩人事部门首长会议和司局长会议由每年举办一次改为每两年举办一次。六年来,中日韩人事政策网络已发展为比较成熟的合作机制。
(五)卫生
为降低传染病对本地区造成的威胁,2006年5月中日韩三国卫生部在瑞士日内瓦签订了《中日韩关于共同应对流感大流行合作意向书》,将应对流感大流行确定为优先合作领域,并以此为契机正式开启三方合作。2007年4月,在韩国倡议下,三国卫生部门在韩国首尔召开首届中日韩卫生部长会议并形成年度对话机制。截至2011年底,共举办了五次卫生部长会议,签署了《中日韩三国卫生部关于共同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合作备忘录》和《中日韩三国卫生部关于食品安全的合作备忘录》、《中日韩三国卫生部共同应对流感大流行的行动计划》等3个合作协议。
随着卫生部长会议机制的建立,中日韩卫生合作领域从流感大流行逐渐扩大到传染病防控、食品安全、卫生信息和自然灾害卫生应急等领域。三国先后举办了多届中日韩食品安全论坛,传染病、非传染病防控论坛,并共同为实现本地区卫生相关的千年发展目标开展合作。2011年3月日本发生地震海啸灾难后,三国同意加强在灾后卫生应急领域的合作,并分享了在处理核泄漏事故中卫生应对的经验。
(六)新闻、地方和民间友好
东北亚名人会
2006年2月,在韩国中央日报社的倡议下,新华社、韩国中央日报社、日本经济新闻社共同发起了东北亚名人会。作为中日韩三国的知名人士论坛,东北亚名人会旨在促进三国的民间交流,增进三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自2006年2月以来,已先后在韩、日、中三国轮流举行过七次会议。会议从三国的经济、文化和学术界各邀请10位知名人士参加。钱其琛和中曾根康弘曾分别担任中方和日方代表团团长。现三方代表团团长分别为曾培炎、福田康夫和李洪九。
自发起以来,东北亚名人会为增进三国人民间的友谊、加深相互了解、扩大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逐渐成为三国间高层次、机制化交流的平台,受到了政界、商界、学界以及媒体的广泛关注。
新闻交流
中国人民日报社与日韩主流媒体都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缔结了友好合作关系,保持了不定期人员交流,并且与其中部分报社合作举办过国际会议。
2011年9月,人民日报社在长春主办了主题为“中日韩媒体给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首届中日韩名记者圆桌对话会”。近百位来自日本、韩国的主要媒体负责人、知名记者及国内主流媒体负责人出席了对话会。对话会是中日韩合作机制确立以来,最具广泛代表性的三国媒体交流活动,进一步推动了三国主流媒体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实了中日韩合作机制的实质内容并增进了媒体间了解。对话会今后将每两年举办一次。
人民日报社自2007年起举办“东盟与中日韩媒体合作研讨会”,邀请日韩主流媒体代表与会。迄今已举办过四届会议,增进了东亚主流媒体之间的交流。人民日报社还与日本朝日新闻社、韩国东亚日报社合作,举办了“中日韩文化论坛”,并分别合作举办过几届“中日文化论坛”和“中韩文化论坛”,为中日韩文化学术交流提供了平台,并促进了民间文化合作与交流。
友好城市大会
自1999年起,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韩国全国市道知事协议会(原为韩国地方自治体国际化财团)、日本自治体国际化协会共同主办中日韩友好城市大会,在中日韩三国轮流举行,每年由三国建立友城关系的城市派代表出席,共商友城合作和城市发展经验,迄今已举办13届。经过多年努力,友好城市大会已成为三国地方政府交流与合作机制,为三国地方政府通过友城形式沟通信息、扩大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第十四届大会将于2012年7月30日至8月3日在中国昆明举行。
迄今为止,中国与日本已建立友城247对,与韩国已建立友城139对。
青少年交流
中日韩青少年交流领域主要有中日韩青年领导人圆桌会议(原“中日韩青年领导人论坛”)和中日韩青少年友好会见活动。
根据《中日韩推进三国合作联合宣言》,日本国际交流基金、韩国国际交流财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分别在2002年和2004年共同举办了两届“中日韩青年领导人论坛”。自2006年起,全国青联正式成为该论坛的中方主办单位。目前,论坛已成功举办八届。该论坛由三国各派遣六名代表(分别来自各国的议会、政府部门、经济界、学术界、新闻界和青年组织)历访三国,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相关领域展开充分讨论,增强相互理解和信任、增进友谊。2012年起,“中日韩青年领导人论坛”更名为“中日韩青年领导人圆桌会议”,并将在三国举办第九届活动。
为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加强中日韩青少年交流的提议,配合2007年“中日韩文化交流年”活动的举办,全国青联于2007年8月邀请日韩两国各100名青少年来华,与中国100名青少年共同参加第一届“中日韩青少年友好会见”活动。该活动受到日韩政府的高度评价。此后,日本和韩国分别作为东道国举办了第二届和第三届“中日韩青少年友好会见”活动。目前该活动已形成三国轮流主办的态势,已成功举办五届。
佛教友好交流
佛教交流是三国民间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提出了中、韩、日三国佛教“黄金纽带”的构想,用来概括三国佛教关系的过去和未来,得到韩、日佛教界人士的积极响应与认同,三方共同决定定期召开“中日韩佛教友好交流大会”。1995年至1997年,第一次至第三次“中日韩佛教友好交流大会”先后在中国、韩国和日本举行,会后发表了宣言。每次会议三国均派出千人代表团出席,成为三国佛教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出席人数最多、内容最丰富、成效最好的多边友好交流活动。
根据大会提议,三国成立了中日韩佛教友好交流联络委员会,负责探讨落实大会决议。同时,三国选派出有代表性、权威性的人选,成立三个窗口组织,每年召开联络委员会会议。三国窗口组织分别为:中国佛教协会、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目前,三国会议已机制化,每年举办一次春季预备会议和一次秋季会议。1998年10月第一次中日韩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在北京召开,截至目前,已举办了十四次会议。2012年10月,第十五次中日韩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将在日本召开。
除定期会议外,三国佛教界友好交流具体事项包括:互相派遣访问学者、留学生,培养人才;举行学术交流会议,互相交换佛教书刊,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组团互访,朝拜佛教胜地;每年4月三国佛教徒都在本国植树,借以推进环境保护事业;选编三国佛教共同盛典以三国文字公开发行;互相派遣和接收修行体验僧人。迄今为止,中韩、中日之间的修行体验活动各自举行了5次。2012年秋,韩国、日本佛教修行体验团将来华进行修行体验。
六、展望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经历复杂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增长仍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亚洲地区总体稳定,经济保持较好增长,地位与影响不断上升。东亚合作蓬勃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中日韩三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
中日韩三国人口占东亚74%、世界22%,经济总量占东亚90%、世界20%,贸易总量占东亚70%、世界20%。三国进一步推进合作不仅有利于三国自身发展,还将促进东亚一体化进程,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动力。
中日韩一致同意,将秉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开放透明、尊重文化差异等合作原则,致力于推动三国关系朝着睦邻互信、全面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方向前进,致力于推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致力于为东亚、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贡献。
中国愿从战略视角审视和把握三国合作关系,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平等互利、谋求共赢的基础上,同日韩拓展和深化各领域合作,推动三国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展望未来,中日韩合作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6月起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 东京上海初试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29日 08:17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 2012年5月29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日元交易方式,发展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
这是落实两国领导人关于中日加强合作发展金融市场声明,在遵循市场原则的基础上共同推动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国人民银行29日早间表态称,欢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开展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并对此予以积极支持。
央行表示,发展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有利于形成人民币对日元直接汇率,降低经济主体汇兑成本,促进人民币与日元在双边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有利于加强两国金融合作,支持中日之间不断发展的经济金融关系。
本周,日本媒体已率先报道称,日本和中国最快将于6月起,让日元与人民币在外汇市场直接交易,初步会在东京和上海两地市场进行。
日本共同社报道称,中日货币如能实现直接兑换,日元将成为除美元外首个与人民币开展直接交易的主要外国货币,这不仅有助于减轻日中两国企业的汇率风险和交易成本,进一步促进日中贸易和投资活动,也有助于提高日元和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
人民币与日元直接交易,也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迄今为止迈出的最重要一步。
中韩今日起举行自由贸易协定第二轮谈判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3日09:55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7月3日消息(记者 陈亮)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韩国和中国将从今日起,在韩国济州岛举行为期三天的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第二轮谈判。
中韩自贸区的谈判在5月2日就已经正式启动了。今年是中韩建交的20周年。目前,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双方将在世贸成员承诺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开放,实现互利共赢。自贸区谈判不仅仅是货物贸易领域,其中也涉及到其他的像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等其他的领域。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此前介绍,早在今年的5月14日,中韩已经举行了首轮自贸协定谈判,初步商讨谈判的范围、领域等具体安排。根据韩国媒体报道,本次谈判双方将商定在贸易谈判委员会设置谈判工作组。另外,双方还将就商品、服务、投资等领域的谈判指南进行磋商。陈德铭此前表示,谈判过程将照顾各自敏感领域,中方希望2年内完成谈判。
陈德铭:在贸易领域,双方都有一些十分敏感的领域,比如韩国的农业领域,中国在一些石化、电子机械等领域,对于我们自贸区的谈判就是要照顾自己舒适度的前提下达成一个高水平的协定。
韩国欲和中国永久性货币互换   降低对美元依赖
www.eastmoney.com2012年09月28日 03:58

同时建议中韩在双边贸易中使用韩元和人民币,降低对美元依赖
中日关系日渐吃紧之际,韩国央行 (Bank of Korea)行长金仲秀 (Kim Choong-soo)9月27日表示,中国和韩国需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转变为永久性机制,此举将可以有助于防止亚洲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
据新华海外财经报道,金仲秀是在昨日于北京举行的“纪念中韩建交20周年中韩金融合作现状和课题”研讨会上发言时做出上述表示的。他说,去年中韩货币互换规模大幅增加,为地区金融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考虑到今后两国的统合会进一步提速,建议两国实现永久性货币互换。
所谓货币互换,简单地说就是,假如一国因为金融危机冲击而导致美元或其他币种不够用,可用本币和签订协议的国家换得相关货币应急。金仲秀表示,尽管两国经济规模和应对流动性危机的能力有所不同,但全球金融震荡如果在韩国引发危机,中国可能也需要为危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做好准备。
“中国和韩国有必要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转变为永久性机制,以控制系统性风险,同时确保亚洲金融稳定。”金仲秀称。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在亚洲主要抵御金融危机的工具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譬如,目前中国除了和韩国,和日本之间也有3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另一方面就是整个亚洲层面有“清迈协议”,其中中日韩2009年还在清迈协议的基础上基本敲定建立12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基金。
不过,目前多有市场人士担心,政治因素可能会影响到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譬如,日本内阁府官房长官藤村修8月15日就曾威胁韩国称,不排除将废除日韩此前达成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中国央行的历史资料显示,韩国央行最早于2008年12月(次贷危机最激烈的时刻)与中国签订了260亿美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以抵御欧美金融震荡的负面影响。2011年10月,中国与韩国又决定将货币互换协议规模扩至570亿美元,并延长期限至2014年,以巩固双边贸易,并增强对全球金融震荡的抵御能力。
除了永久货币互换协议,金仲秀昨日还建议,中韩两国应尝试在双边贸易中使用韩元和人民币,以此降低成本,并减少在交易中对美元的依赖。他并补充道,长期来看,中韩两国可能会考虑建立韩元-人民币外汇市场。
韩国企划财政部部长朴宰完上周曾表示,通过将该国570亿美元的双边货币互换额度向韩元结算开放,韩国寻求在与中国的贸易中扩大韩元的使用。
媒体称中日韩今日举行部长级会议启动自贸谈判
2012年11月20日07:37环球时报
【环球网报道 记者 乌元春】据日本共同社11月19日报道,日本、中国和韩国20日将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部长级会议,宣布启动三国自由贸易区谈判。日本与中韩两国在钓鱼岛和独岛问题上的对立加深曾引发对自贸区谈判进展的担忧,但三国将这一问题与政治对立分割开来,力图优先加强经济关系。
报道称,预计日方将由经济产业大臣枝野幸男出席会议。三国如果形成自贸区,将会诞生约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实物贸易(按金额计算)两成的巨大贸易圈。日本期待三国自贸区有助于扩大对中韩的出口。
据了解,日中韩首脑于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会谈,确认了年内启动自贸区谈判的方针。之后三国举行了3次工作磋商,为启动谈判做准备。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第一轮谈判在韩国结束
2013年03月28日21:31  新华网 
新华网首尔3月28日电(记者宋成锋)为期三天的中日韩自贸区第一轮谈判28日在韩国首尔结束,中日韩三国讨论了自贸区的机制安排、谈判领域及谈判方式等议题。
中日韩三国表示,将共同努力,为谈判创造有利的环境,推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早日取得成果。三国商定在今年举行三轮谈判,后两轮谈判将分别在中国和日本举行。
专家指出,中日韩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有着密切合作,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反映了三国经贸合作的实际需求,不仅有助于加强三国经贸联系,对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也将带来深远影响。
不过,分析人士也指出,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并非一马平川,尤其是日本对国内农产品的保护将构成一大障碍。中日韩现有贸易格局中,出口中韩市场的日本商品关税税率相对较高,而向日本出口的中韩商品关税税率相对较低。因此,对中韩来讲,如果日本在农产品等“敏感商品”的关税问题上不作为,中日韩自贸区的贸易扩大效果将比较有限。
中日韩三国同为东亚重要经济体,2012年三国经济总量达14.3万亿美元,约占到全球的20%,占亚洲的70%。中日韩三国也是全球贸易大国,2012年三国进出口总额约为5.4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量的35%。三国经济总规模在全球仅次于欧盟和北美,一旦自贸区建成,将建成一个人口超过15亿的大市场。
中日韩自贸区第三轮谈判今起举行
2013年11月26日09:16  中国广播网                  
央广网北京11月26日消息(记者张加宁)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中日韩多边自贸协定第三轮谈判于今天在日本东京启动。此轮为期四天的谈判将围绕多个议题展开讨论。
之前专家分析表示,尽管自贸谈判的前景广阔,但受限于敏感产业谈判方、谈判方积极性等多个因素。谈判进展或将继续经历缓慢过程,本轮谈判可能还会围绕谈判的模式等一些方面展开,而不会触及实质性议题。
在此次谈判中,三方将举行商品、服务、投资、竞争、知识产权、电子商务领域的工作小组会议和有关环境、政府采购、食品领域的专家对话。
韩国产业资源通商部表示,目前中日韩三方处于谈判初级阶段,正在对谈判的框架和重点开展工作。作为东亚经贸框架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韩自贸区FTA在2012年11月正式宣布启动,并分别在今年3月于韩国首尔完成了首轮谈判,今年7月30日至8月2日在上海完成第二轮谈判。在前两轮谈判中,三方讨论了自贸区的机制安排、谈判领域及谈判方式等议题。上个月10月22日至23日,中日韩三方在首尔举行了三国FTA第三轮谈判的筹备会议,主要讨论了商品贸易谈判模式及第三轮谈判的具体安排。
根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三国在筹备会议上表示,将争取在2015年年底前结束谈判进程,这也是中日韩与涉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自由贸易谈判的其他13国希望达成协议的时间。
如何应对美国干预成中日韩建设自贸区挑战
2014年04月20日13:17  瞭望 
推动中日韩自贸谈判破障前行
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短期内难以取得明显成果,但鉴于其重要意义,各方仍有必要推动这一进程破障前行
文/张晓兰
2012年11月20日,中日韩三国正式宣布启动自贸区谈判。2013年3月26日,中日韩自贸区在韩国首尔启动了首轮谈判。从中日韩三国的经贸规模看,其自贸区的建立不仅能为三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有助于亚洲统一市场的形成,对亚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截至目前,三国已进行了四轮谈判,分别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等内容和方式展开了深入磋商,并对包括谈判步骤、产品分类、处理方式等货物贸易降税模式的基本框架达成共识。
此外,三方还同意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原产地规则、海关合作、贸易救济、卫生和植物检疫、技术性贸易壁垒、知识产权、法律条款和竞争政策等纳入到谈判的范围,并且设立了11个协商小组。
下一阶段,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目标将会继续关注货物、服务和投资领域,其中包括进一步明确开放领域、开放方式及开放程度等问题,并对已经纳入谈判范围的文本进行磋商。
然而,就目前情况看,中日韩三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竞争力、对外开放程度和关税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东北亚地区局势错综复杂,加之受中美日韩多方博弈剧烈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中日韩三国就谈判内容达成一致并非易事。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道路将不会一帆风顺,其受到外部冲击和影响的可能性在不断加大。
政治障碍不容忽视
首先,领土争端、历史问题是阻碍中日韩自贸区建立的客观因素。
近一段时期,中日韩三国之间存在着较深的矛盾,既有敏感的领土纠纷,也有复杂的历史问题。从当前发展态势看,推进经贸合作的主要障碍在于相互间缺乏足够的互信。自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实行“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日关系急剧恶化。安倍晋三执政后,更是采取了一系列孤立和包围中国的行动,进一步在钓鱼岛问题上变本加厉。这不仅造成中日领导人双边会谈搁浅,而且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也一度陷入中断。同时,韩日两国在独岛(竹岛)问题上的争端也不断加剧,韩日关系再度陷入僵局。
无论是中日还是韩日之间的矛盾,都会加深三国政府和民众间的不信任感。如何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度,是避免因政治因素导致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停滞甚至中断的关键。这一方面需要三国政府具有合作诚意,另一方面也需要三国政府愿意付出努力。
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中日韩三国存在的问题在短期内较难解决或者较难缓和,加之中日、韩日领导人正常会晤机制受阻,将导致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受到影响,缺乏有效的助推力。
其次,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是阻碍中日韩自贸区建立的外部因素。
一直以来,美国对东亚地区始终具有重要影响力。不论是中日韩自贸区还是东盟“10+3”、“10+6”等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进,都深受“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目标的影响。对此,美国一方面加强与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同盟关系,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加快推进其主导的TPP进程,进而吸引更多东亚国家加入谈判,干扰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阻碍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确保其在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方面的主导权。
未来在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应对美国的干预,将是中日韩三国最大的挑战。但是基于历史因素,韩日两国在安全上依赖美国的态势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韩日两国在推进中日韩自贸区战略过程中,或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美国的制约。
经济担忧亦成掣肘
从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看,三国目前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除了政治因素外,经济利益也是影响三国建立自贸区的一个主要因素。
一方面,敏感产业和敏感领域是阻碍中日韩自贸区建立的主要因素。
在阻碍自贸区谈判的诸多原因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三国均有自己的敏感产业和敏感领域,收益和损失错综复杂。其中,农业领域是三国货物贸易谈判的重点和难点。对我国而言,农业是我们的优势领域,但在韩国和日本,农业是两国的敏感产业,不仅受到高度保护,而且国内都有强大的利益集团,开放难度较大。韩日自贸区谈判搁浅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双方在农产品和水产品市场开放程度上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今后,在原有谈判内容的基础上,如何处理好敏感产业和敏感领域,合理设定农业领域的关税减让度、降税时间表和敏感产品的过渡期,有效平衡三方的损益,将是一个巨大挑战,也是决定中日韩自贸区能否有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此外,投资领域中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方式等也是谈判的重点和难点。
另一方面,韩日两国的复杂心态是阻碍中日韩自贸区建立的直接因素。
中日韩三国充分认识到自贸区建设的重大意义。这也是自2002年中日韩自贸区构想提出后,三国始终没有放弃建立自贸区努力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三国对自贸区战略缺乏一致性,尤其是韩日两国对自贸区建设的心态复杂,成为了阻碍中日韩自贸区进展的直接因素。
在日本方面,其国家战略一直在“追随美国”和“融入东亚”之间摇摆不定,对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缺乏明确的战略选择,始终抱着“不积极、不主动、不放弃”的复杂心态。2013年7月,日本参加完TPP谈判后,把TPP作为优先考虑的议题。
在韩国方面,尽管韩国期望从中国市场受益,但又担心对日贸易逆差扩大,始终缺乏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积极性,特别是在独岛(竹岛)争端加剧的情况下,韩国优先考虑缔结中韩自贸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日本构成压力,促使日本在中日韩自贸区战略层面上做出选择,否则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将功亏一篑。
四项举措加快推进
加快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不仅是三国经贸合作的重大利好,还对我国重塑地缘政治环境和对外开放格局具有深刻影响。对此,为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顺利进行,我国应该采取积极推进的举措。
首先,推进三国局部领域和地区先行合作。
从长远看,中日韩自贸区是形成亚洲统一市场的关键,具有巨大的凝聚和示范效应。我国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上,认识到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重大意义,争取三国经贸合作的主导权,积极推进地区经贸合作先行先试。
鉴于三国地理位置相近,区域经济合作各有比较优势,应当加强三国地方政府间的沟通,争取在三国局部领域和地区先行合作。例如,在三国沿海区域或者临近区域建立次区域经济合作,并实行双边与多边的合作模式、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并存的合作方式等。
其次,妥善处理自贸区谈判中的分歧。
一是妥善处理农业等敏感产业和领域的谈判。从目前看,韩日两国对农业的保护较为严格,要求全面开放农产品市场并不现实,可以考虑暂时搁置两国高度敏感的农产品市场开放问题,为农产品设置较长的过渡期。
二是理性对待“准入前国民待遇”等问题。在投资领域,应该合理界定投资范围,尽量缩小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义务的适用范围;在服务业领域,我国应尽快制定符合国情的合作方式,在电信、金融等行业争取较长的过渡期限。
三是要加大关税、贸易规制和政策透明度等领域的规范化建设力度,提高市场开放程度和贸易便利化,尽可能地为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扫清障碍。
再次,积极参与“亚洲自贸区路线图”的构建。
鉴于日本对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消极态度,我国可以优先考虑在中韩自贸区建设上取得突破,进而带动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同时,我国不仅要努力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建设目标,还要积极推进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为代表的“亚洲自贸区路线图”的谈判进程。启动RCEP谈判的目的是要分散和削弱以美国为主导的TPP和TTIP的势力,我国应该积极融入RCEP战略中,促使RCEP谈判起到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作用。
最后,加强与TPP、TTIP的沟通谈判。
从当前情况看,美国“重返亚太战略”阻碍了亚洲的区域经济融合。在WTO谈判陷入僵局的形势下,我国不仅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而且还应该顺应双边自由贸易迅速发展的国际趋势。为此,除了积极参与“亚洲自贸区路线图”的构建外,我国还要适时加强与TPP、TTIP的沟通、谈判,推动“亚洲自贸区路线图”与“美国自贸区路线图”的融合,增进彼此间的理解。这对于打破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是非常有利的,且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
张晓兰,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助理研究员。
中韩自贸区结束实质性谈判 服贸投资谈判将继续
2014年11月10日10:38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 11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韩国总统朴槿惠在北京举行会晤,双方共同确认中韩自贸区结束实质性谈判。会晤后,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和韩国通商产业资源部部长尹相直,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结束中韩自贸区实质性谈判的会议纪要。
中韩自贸区谈判于2012年5月启动,是我国迄今为止对外商谈的覆盖领域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区。根据谈判成果,在开放水平方面,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90%、贸易额85%”。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17个领域,包含了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等“21世纪经贸议题”。同时,双方承诺在协定签署后将以负面清单模式继续开展服务贸易谈判,并基于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开展投资谈判。中韩自贸区谈判实现了“利益大体平衡、全面、高水平”的目标。(完)

中韩自贸区结束实质性谈判 协定范围涵17领域
www.eastmoney.com2014年11月10日 10:37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 11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韩国总统朴槿惠在北京举行会晤,双方共同确认中韩自贸区结束实质性谈判。会晤后,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和韩国通商产业资源部部长尹相直,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结束中韩自贸区实质性谈判的会议纪要。
中韩自贸区谈判于2012年5月启动,是我国迄今为止对外商谈的覆盖领域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区。根据谈判成果,在开放水平方面,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90%、贸易额85%”。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17个领域,包含了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等“21世纪经贸议题”。同时,双方承诺在协定签署后将以负面清单模式继续开展服务贸易谈判,并基于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开展投资谈判。中韩自贸区谈判实现了“利益大体平衡、全面、高水平”的目标。
背景资料:
中韩自贸区第14轮谈判于11月6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韩国通商产业资源部部长尹相直分别率团参加,双方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原产地规则等领域的遗留问题展开磋商。
据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首席代表韩基元介绍,如果与中国签FTA,韩国商品的市场可能扩大70%。韩国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据韩国通商产业资源部的数据,2013年,中国从韩国进口商品的进口额为1793亿美元,超过日本、中国台湾和美国,位列第一;对中国的出口占据了韩国全部出口量的26%。
尽管中韩FTA预计在今年年底签署、明年年初生效,但目前在一些问题上还在谈判,比如货物贸易。中韩FTA已经进行到最后关头。
韩中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过程一览
▲2004年9月:韩中经贸部长在“东盟10+3”财长会议上就民间层面联合研究韩中自由贸易协定(FTA)一事达成协议。
▲2005年-2006年: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DRC)和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KIEP)开展有关韩中FTA的研究。
▲2006年11月17日:韩中经贸部长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高官会上就双方产官学联合研究FTA达成协议。
▲2007年3月-2010年5月:韩中进行FTA产官学共同研究。
▲2010年5月28日:韩中经贸部长签署关于完成FTA产官学共同研究的谅解备忘录。
▲2010年9月28日:韩中在北京召开有关自贸协定的第一次工作会议,就敏感问题进行协商。
▲2012年1月9日: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和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启动韩中FTA谈判达成协议。
▲2012年2月24日:为启动韩中FTA谈判,韩国首次进行韩中FTA听证会。
▲2012年3月-4月:韩中两国召开有关签署韩中FTA的工作会议。
▲2012年5月2日:韩中两国正式宣布启动FTA谈判。
▲2012年5月14日:韩中在北京举行第一轮FTA谈判,设立以双方首席代表为共同秘书长的贸易谈判委员会(TNC).
▲2012年7月2日:韩中在济州岛举行韩中FTA第二轮谈判,就商品、服务、投资等领域的谈判指南进行磋商。
▲2012年8月16日:韩中在中国威海举行FTA第三轮谈判。
▲2012年10月30日:韩中在韩国庆州举行FTA第四轮谈判。
▲2012年4月15日:韩中在中国哈尔滨举行FTA第五轮谈判,就原产地和通关手续等基本方针(modality)达成协议。
▲2013年6月27日:韩国总统朴槿惠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举行首脑会谈,就签署高水平的FTA达成共识。
▲2013年7月2日:韩中在釜山举行FTA第六轮谈判,就开放水平、一般·敏感·超敏感商品比重进行磋商。
▲2013年9月5日:韩中在中国潍坊举行FTA第七轮谈判,就“基本方针”(Modality)达成共识。韩中FTA第一阶段谈判基本完成。
▲2013年11月18-22日:韩中在仁川举行FTA第八轮谈判,启动第二阶段谈判。双方互换商品关税减让表,就产品的开放程度进行磋商。
▲2014年1月6-10日:韩中在西安举行FTA第九轮谈判,互换包括超敏感产品清单在内的所有清单和商品关税减让表,就商品的开放程度进行磋商,但未能缩小意见分歧。
▲2014年3月17-21日:韩中在京畿道一山举行FTA第十轮谈判,双方根据在第九轮谈判上互换的包括超敏感产品清单在内的所有清单,针对各类产品进行关税谈判,但没有取得积极进展。
▲2014年5月26-30日:韩中在四川举行FTA第十一轮谈判,就竞争领域相关规则中的普通原则达成协议,商定在竞争领域进行合作。
▲2014年7月3日:韩国总统朴槿惠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尔举行首脑会谈,就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完成韩中FTA谈判达成一致。
▲2014年7月14-18日:韩中在大邱举行FTA第十二轮谈判,就服务贸易、投资领域的自由化方式达成一致。
▲2014年9月22-26日:韩中在北京举行FTA第十三轮谈判,就四个领域达成一致,但就货物贸易领域未能缩小分歧。
▲2014年11月6日:韩中在北京举行FTA第十四轮谈判。
中韩自贸区协定完成全部谈判
来源:2015-02-25 19:52:30
2月25日微博消息,今天,中韩双方完成中韩自贸协定全部文本的草签,对协定内容进行了确认。至此,我国迄今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领域范围最全面的自贸协定完成全部谈判。中国消费者将可以买到更多物美价廉的韩国商品。
商务部网站的介绍显示,据中韩自贸区谈判成果,在开放水平方面,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90%、贸易额85%”。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17 个领域,包含了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等“21世纪经贸议题”。同时,双方承诺在协定签署后将以负面清单模式继续开展服务贸易谈判,并基于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开展投资谈判。
而根据韩国媒体的报道,中韩自贸协定预计将有助于两国双边贸易额突破3000亿美元,较2012年的2151亿美元增长39.5%。与韩国签署自贸协定的地区合计GDP占全球GDP比重将由目前的61%升至73%。
今日盘中,中韩自贸区概念股已经大涨,截止收盘,青岛碱业(600229)大涨6.73%,大连港(601880)收涨超5%,大连国际(000881)、日照港(600017)、连云港(601008)、锦州港(600190)、营口港(600317)等涨幅居前。
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范围涵盖17个领域
2015年06月01日 14:42  新华网       
新华网首尔6月1日电  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和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尹相直6月1日在韩国首尔分别代表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并于签署仪式后共同会见记者。
中韩自贸协定是我国迄今为止对外签署的覆盖议题范围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协定,对中韩双方而言是一个互利、双赢的协定,实现了“利益大体平衡、全面、高水平”的目标。根据协定,在开放水平方面,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90%、贸易额85%。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17个领域,包含了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等“21世纪经贸议题”。同时,双方承诺在协定签署生效后将以负面清单模式继续开展服务贸易谈判,并基于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开展投资谈判。
独家:中韩自贸协定将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去韩国旅游限制会少 追星也会更方便   超9成产品有望零关税]
第九轮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将于12月在日本举行
2015年10月08日 18:45 中国证券网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赵静)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回应9月24、25日在北京举行的中日韩自贸区第八轮谈判首席谈判代表会议的最新进展情况时表示,三方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协定范围领域等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在部分议题上取得一些积极进展。
沈丹阳表示,三国同为全球重要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合计均占世界20%以上。建立中日韩自贸区有助于充分发挥三国间的产业互补性,挖掘提升三国贸易投资水平的潜力,促进区域价值链进一步融合。三国共同认为,一个全面、高水平的自贸协定符合三国整体利益,有利于本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沈丹阳说,中方始终高度重视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愿与日、韩共同努力,推进谈判早日取得进一步进展。中日韩自贸区下一轮谈判将于12月在日本举行。
韩国国会通过《中韩自贸协定》 带来哪些福利?
2015年11月30日 16:18来源:
11月30日下午,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国会于30日召开全体会议,通过了韩中自贸协定批准案。
据悉,在265名在席议员中,有196人赞成、33人反对、36人弃权。
韩国总统曾敦促国会尽快通过,希望通过协定提振经济
据此前报道,韩中两国于今年6月签署自贸协定。韩国总统朴槿惠也敦促国会尽快通过韩中自贸协定。她表示,中韩FTA由韩方发起,韩国对华出口比重较高,需附加优惠政策以提振出口。据韩联社报道,韩国10月出口额创下6年零2个月来跌幅之最(15.9%),迫切需要通过中韩自贸协定提振经济。
据韩国海关统计,2014年韩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2354.0亿美元,增长2.8%。其中,韩国对中国出口1453.3亿美元,下降0.4%;自中国进口900.7亿美元,增长8.5%。韩方贸易顺差552.6亿美元,下降12.0%。
2015年1-3月韩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562.4亿美元,增长1.7%。其中,韩国对中国出口339.0亿美元,下降1.5%;自中国进口223.4亿美元,增长7.1%。韩方贸易顺差115.5亿美元,下降14.8%。
上述数据表明,中国是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根据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测算,中韩自贸协定将拉动中国实际GDP增长0.34个百分点,拉动韩国实际GDP增长0.97个百分点。
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后,多行业有望受益
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后,中国将在最长20年内实现零关税的产品达到税目的91%、进口额的85%,韩国零关税产品达到税目的92%、进口额的91%。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17个领域。双方将以负面清单模式继续开展服务贸易谈判。
据了解,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对外签署的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协定,同时也是中国迄今为止涉及领域最多的自贸协定。
多家券商和媒体预测,受中韩FTA协定签署带动,将给中韩间的贸易、海运、旅游等领域注入强大活力,化妆品、沿海港口、陆路交通、航空运输、商业贸易等行业有望受益。
中韩自贸协定洽签过程
2012年5月2日
中韩两国正式宣布启动自贸协定谈判。
2012年5月14日
中韩举行第一轮自贸协定谈判。
2014年11月10日
韩国总统朴槿惠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宣布中韩自贸协定谈判达成一致。
2015年2月25日
中韩草签自贸协定。
2015年6月1日
中韩首脑正式签署自贸协定。
2015年6月4日
韩国政府向国会提交中韩自贸协定批准案。
2015年8月31日
韩国国会外交统一委员会将中韩自贸协定批准案提上议程,在野党缺席。
2015年9月2日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韩国总统朴槿惠举行会谈,双方商定为使中韩自贸协定尽早生效共同努力。
2015年9月7日
韩国朝野就建立由执政党、在野党和政府组成的中韩自贸协定协议机制达成共识。
2015年10月22日
朴槿惠同朝野两党领导人进行会晤,要求截至11月中旬处理中韩自贸协定批准案。
2015年10月31日
李克强和朴槿惠商定尽快完成各自国内程序,力促中韩自贸协定在2015年年底前生效。
2015年11月18日
由韩国执政党、在野党和政府建立的中韩自贸协定协议机制召开首次全体会议。
2015年11月27日
韩国朝野就11月30日召开外交统一委员会全体会议处理中韩自贸协定批准案达成一致。
2015年11月29日
韩国朝野就召开国会全体会议通过中韩自贸协定批准案达成初步协议。
2015年11月30日韩国国会召开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中韩自贸协定批准案。
中韩自贸协定,带来了什么?
此次韩国国会通过《中韩自贸协定》,将为我们带来什么?

分析评论>>>中韩自贸拼的就是经济
权威声音>>>李克强:中韩自贸区建成后将形成12万亿美元市场
行业影响>>>中韩自贸时代再升温 海运等六领域获强力助推
《中日韩共用常见808汉字表》发布
2015年12月01日07:32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首尔11月30日电(记者 马峥姚琪琳)“东北亚名人会”第十次会议30日发布了《中日韩共用常见808汉字表》新书,成为名人会十年历史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韩国前文化部长官李御宁在新书发布仪式中表示,“东北亚名人会”之所以能在艰难的环境中不间断地举办十年,最重要的工具就是三国之间共享的文化。
日本前文部科学大臣远山敦子表示,《中日韩共用常见808汉字表》发布具有里程碑意义,要把它作为一个起点,推动未来十年三国在各领域的发展。
在2010年“东北亚名人会”第五次会议上,中方代表提出编制一份《中日韩共用常见汉字表》的建议,得到日韩代表一致赞同。经过中日韩三国有关人士历时近6年的共同努力,《中日韩共用常见808汉字表》韩文版新书编成发布。
《中日韩共用常见808汉字表》新书发布仪式结束后,韩国书法家朴元圭向与会的中国国务院前副总理曾培炎、韩国前总理李洪九以及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分别赠送了用中国甲骨文书写的三人姓名的书法作品。三位领导人也在印有808个汉字的书法墙下挥墨,分别写下了“和”、“平和”与“温故创新”,表达了对汉字表推动三国文化交流、排除沟通障碍所给予的期望。
在30日下午的名人会分组讨论中,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章新胜指出,应推动中日韩联合大学的建立,把808个汉字融入到学生课程中去,推广使用。

11月30日,在韩国首尔举行的“东北亚名人会”第十次会议发布《中日韩共用常见808汉字表》新书,成为名人会十年历史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外媒:中韩自贸协定20日将正式生效

2015年12月09日14:25
【快讯】 韩联社报道,韩中自贸协定20日将正式生效。
报道回顾:
日媒:韩国急批中韩自贸协定抢占中国市场
韩国会批准中韩自贸协定 1月后或实施关税优惠
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将于12月20日同时生效
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召开 同意加快自贸区谈判

2016年10月30日01:39京华时报
原标题:中日韩同意加快三国自贸区谈判
据新华社电昨天,第十一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在东京举行。本次会议旨在为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积聚更多成果,并就落实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经贸成果,开展三国务实经贸合作新领域、新倡议,以及区域、多边经贸等议题达成共识。
会议由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和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周亨焕共同主持。高虎城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势头脆弱,中日韩作为东亚三大经济体,对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三方应在经贸领域落实领导人共识,充分发挥产业互补性,提升贸易投资水平,通过深化合作促进自身发展,并为东亚乃至亚洲经济平稳增长作出贡献。
世耕弘成表示,在当天的会议中,中日韩三国就共同推进经济结构改革达成共识,并就合作方式进行了探讨。与此同时,三方还就经济以外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成果不仅对中日韩三国经济,而且对亚洲经济和全球经济都将有很大贡献。
周亨焕表示,本次会议就建立三国合作制度框架,以及三国自贸区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进一步加快谈判进程等内容达成了一致意见,并将共同就三国自贸区和RCEP达成现代、全面、高水平、互惠互利等目标努力。中日韩三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0%,如果三国能够推动合作,将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恢复作出巨大贡献。
会后,三国经贸部长发表了《第十一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联合新闻声明》。
声明表示,三国将继续努力落实G20杭州峰会成果,强调《G20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重要性,以及G20贸易投资工作组对进一步加强G20贸易投资合作的重要作用。
中方立足三国经贸长远发展,提出在“一带一路”和“欧亚倡议”框架下开展第三方国际产能合作并共同开拓第四方市场,推动三国次区域合作发展,深化泛黄海经济技术交流会议等机制建设,支持三国地方间开展更多务实合作,得到了日、韩两方积极响应。
此外,三方还通过了“加强三国供应链互联互通”联合研究报告,并同意将共同推动打造开放的世界经济,进一步加强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全球贸易投资并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