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肚难产阵痛视频:黄益平:开放资本项目时不我待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5:07:19

黄益平:开放资本项目时不我待

本文来源于财新《新世纪》 2011年第17期 出版日期2011年05月02日 财新传媒杂志订阅 中国应该用大约三年的时间,实现资本项目的基本自由化,否则以后的改革会更难黄益平

有利条件不会永远存在

  资本项目开放,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前提条件?

  国际经济学界其实有一些基本共识,比如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健康的金融资产和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国际经验表明,如果经济疲软、国际收支逆差、货币面对贬值压力,或者银行坏账庞大,或者金融机构资不抵债,那就不宜开放资本项目。因为一旦放弃管制,可能形成大规模资金外流,直接导致国内金融市场的震荡,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另外,如果国内金融监管水平低下,放开资本市场,监管当局就可能无法有效地检测并控制新的金融风险。

  目前看来,中国已经基本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当前的条件远优于印尼、印度和俄罗斯当年开放时的条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常项目长年保持较大的顺差,外汇储备已经高达3万亿美元,人民币一直存在较大的升值压力。金融体系总体来看也非常健康,四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超过11%,不良贷款比例则低于5%。

  当然,具体来看,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有些条件也只能在改革过程中逐步创造,简单地等是等不来的。比如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的提高,包括对一些避险产品的发展和运用,需要在不断开放和增加竞争的过程中动态实现。

  如果现在不改革,这些条件也许永远不会自我实现。更重要的是,上面提到的一些有利条件可能会发生逆转。比如目前国际收支顺差、财政收支盈余、金融资产质量,也许过几年就消失了。

  以人民币汇率为例,升值压力不会永远存在。现在经济还处在上升期,生产率增长很快,经常项目顺差很大。但是随着全球经济再平衡,如果我们不能有效控制国内的通胀,也许升值压力就变成了贬值压力。金融资产质量也一样,过去几年贷款迅速扩张,未来几年的不良贷款比例可能会有所上升。因此,现在不开放,未来更难。

  国际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也可能持续增加。全球经济再平衡,意味着过去的资本流动可能发生逆转。发达国家债务危机风险居高不下,以及全球储备系统的进一步改革,都表明过去资金单纯由新兴市场经济流向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格局很难再长期持续。

  IMF最近也开始允许各国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管制资本流动的措施。这些因素表明,未来跨境资金流动的规模不一定减少,但是流向变化可能会变得越来越频繁。

本文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