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杜牧名句:公众谣言的心理分析(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7:15:19
否定谣言,像是否定自己

 

如果暗示互动发生在庞大的群体,这就会变成一种集体催眠术。在这种互动中,集体成员的伪自信不断膨胀,最后就表现为整个群体对某个最具备解释力的信息陷入歇斯底里般的深信不疑。并且,集体成员对这个信息先入为主后,对新来的权威信息就有了很大的排斥性。

11月24日,黑龙江省地震局局长郑继烈在东北网和网友对话。郑继烈的讲话非常坦诚,对话到最后,他宣誓“再说一句,肯定没有地震。如果今晚晃一晃,您受惊了,明天我请您喝酒,给你压惊!”

面对这样的讲话,东北网的110条网友留言中,没有几条是肯定郑继烈的讲话的,几乎所有留言都是对他的攻击。按说,到了这一天,各大媒体已经有了很多分析,认为地震谣言是停水事件的变体,地震谣言应该停一停了,但广大网友的反应显然不是这样。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地震谣言是集体性暗示的结果,作为其中的一个传播者,否认这个谣言其实就是对自己的否认,我们轻易是不会做的。

然而,随着事情的明朗化,随着权威信息的公布和事实的佐证,谣言会慢慢地消退,而谣言的传播者慢慢会忘记自己曾是地震谣言的坚定传播者。

不过,还是那句话,谣言中的信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到了11月24日甚至现在,尽管谣言还在流传,但广大民众已不再会为此去做一些歇斯底里的事情,民众的恐慌心理已经消除大半,这是最重要的。

譬如,在对郑继烈讲话的网友评论中,一个网友煞有介事地说:“大庆的学校从现在开始已经放假了,为了减震。”随即,另一个网友就立即反驳说:“我就是大庆的学生,要是放假我真谢谢你,我好玩去。你以为你那么幸运啊,还能摊上地震?”

如果在地震谣言最盛的时候,后面这个网友可能会遭到很多人的质疑“你是哪来的,你是不是奸细”。但现在,没有一个人质疑他,但也没有一个人为他叫好,感谢他的澄清。因为,要否定作为谣言传播者的自己,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行。

全面信息最能辟谣

张侃认为,缺乏充分信息是导致民众陷入谣言的主要原因。他认为,信息与谣言这对关系有如下的特点:

1.公众掌握信息越少,谣言越烈;公众掌握信息越多,谣言越少。因为,当我们郁积了强烈情绪时,必须要为自己的情绪找到一个出口,找到一个解释。如相关信息全面,我们就相信权威的信息;如果相关信息太少,我们就去诉诸谣言。

2.单方面的信息,公众不容易相信。公众的知识层次越高,越排斥单方面的信息。因为,信息的可靠性源自全面性,这是人类的认知特点,如果只有压倒性的一种信息,公众反而容易怀疑“是不是有人在操纵,而人天生反感操纵”。

张侃说,各级政府应该科学地处理信息。但是,因为历史原因,我们的政府习惯上容易发表“压倒性的一种信息”,在以往或许会引导公众,但现在很容易适得其反,让公众倒向谣言。

3.信息缺乏时,谣言会成为我们决策的基础。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做决策,如果权威信息缺位,那么我们会去诉诸谣言。

譬如,对于“200亿炒楼资金杀入珠三角”的谣言,公众可能会这样决策:它99%是谣言,1%是真的。如果一个市民本来计划一年后买房子,但考虑到这1%的可能性,他就可能会改变计划,提前买。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这样做,没所谓,但如果很多人都这样做,楼市就会被炒热,而公众这个整体就会成为受害者。